眉山文化元素

2024-08-14

眉山文化元素(精选7篇)

眉山文化元素 篇1

眉山历史文化

眉山,古称眉州,以三苏故里和历史文化名扬海内外。眉山地处成都平原,是新建的眉山市机关所在地,市中心东坡区北距成都63公里,南至乐山、峨眉山各60公里,成乐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岷江水路,成乐公路贯穿全境,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大诗人陆游来到眉山拜见东坡后,眉山就被称为“诗书城”

三苏故居三苏祠,座落于县城南隅,被誉为“南州胜迹古祠堂”。东坡湖公园,位于眉山市区城东,园内游泳池、游乐场设施一应俱全,是眉山市的又一新景色。并且先后开发了大旺寺、蟆颐观、极乐寺、寨子城旅游景区景点。

眉山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南,北邻成都,南靠乐山。199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区,2000年12月撤地设市。辖东坡、仁寿、彭山、洪雅、青神、丹棱1区5县,幅员7186平方公里,人口346万。

眉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建制1505年,是川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俊贤辈出,仅两宋三百余年间,进士及第就达886人。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长寿始祖、商朝大夫彭祖(活到了880岁),西晋文学家李密“天下第一孝”,南宋名相虞允文,被毛泽东赞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清代文学家彭端叔,近代长安画派创始人、“画坛怪杰”石鲁,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等,是眉山的杰出代表。三苏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竹艺文化源源流长,影响久远。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12位千年世界英雄,苏东坡是我国的唯一入选的。

眉山自[南齐]建武三年(496)置齐通左郡,[西魏]改建为眉州,到1950年置眉山专区,皆治眉山县。到1953年撤销眉山专区,划归乐山专区。为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年,废县归州直隶700余年。眉山作为四川盆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久,眉山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5月划出乐山市部分辖县设立。

眉山文化元素 篇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将文化繁荣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要实现“以东坡文化为特色塑造眉山文化品牌,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为此,眉山旅游发展应该打好“东坡文化”这张牌。

一、旅游与文化

先秦思想家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深挖旅游的文化内涵,才会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满足各类旅游活动的文化旅游产品。除此之外,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一个优秀的旅游饭店,就不能只简单地提供些膳食就罢了,提供的餐饮、客房、娱乐应有文化品位,服务人员应有文化素质,个性文化服务应有情调。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在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成为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而文化也需要通过多种旅游载体,使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众化。“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从而发掘和凸显文化的特色。可以说,文化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旅游抓住了文化,就抓住和体现了核心价值。

二、眉山主要文化梳理

眉山市,古称眉州,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被世人称为“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长寿之邦”。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和仁义文化是主要代表。

(一)东坡文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东坡”,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东坡博学多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有令人称奇的成就。东坡文化是眉山最大、最独具优势的王牌。东坡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经历、爱情婚姻、个性特征以及善待山水、寄情山水、超越山水,东善待自己、善待众生、心系众生……都是可供深度挖掘的旅游资源。

(二)长寿文化

长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彭祖不老”是眉山最令世人瞩目的长寿典范。眉山境内的彭祖山因有活了800岁的彭祖及其女儿在此生息,修炼成仙而得名。彭祖山稀有的原生态之美、自然朴素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绿色健康的身心环境、丰富多样的旅游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三)山水文化

眉山地处成都平原与川南山地的结合部,滚滚岷江东逝水,青衣江水侧畔过,两条母亲河哺育了眉山;瓦屋山、邛崃山系造就了眉山文化,同时也为眉山发展旅游提供了自然资源条件。

(四)民俗文化

眉山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不胜枚举,从九大碗到眉山泡菜,从黑龙滩全鱼宴到仁寿龙眼酥,从丹棱唢呐到川江号子,从人文到自然,处处体现眉山民俗文化的与众不同、得天独厚、源远流长,是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再一重点。

(五)仁义文化

“仁义之说”古往今来,早在典籍散佚之中已有真知灼见。眉山仁寿县仁义志士辈出,“仁行如春,仁义无价,仁人无敌,仁者乐,仁者守,仁者寿”,彰显社会文明的闪烁华光。但因其内涵较为抽象,难以表现,与旅游结合点尚待深入挖掘。

三、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响亮且融合性强的共同品牌

眉山文化资源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各区县均以本区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进行旅游打造。东坡区以“东坡文化”或“三苏文化”进行旅游打造,仁寿县以“仁里寿乡”打造,彭山县以“彭祖文化(长寿、养生)”和“忠孝文化”进行打造,青神县以“东坡初恋地”和“竹编文化”进行打造,丹棱县以“大雅文化”和“佛教文化”进行打造与推广,洪雅县以“山水文化”进行旅游打造和推广。虽然各区县文化品牌本身都具有一定垄断性和可塑性,但从眉山市域整体角度看,尚未形成以眉山市域为统领的共同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发展模式尚待确定

旅游发展模式是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正确的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都旅游凭借1635万人常住人口+庞大流动人口+省会城市+西南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这些桂冠,呈现“需求驱动”状态,发展空间大,“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眉山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少,实现不了“需求驱动”。而乐山凭借世界双遗产城市的称谓,靠着峨眉山、乐山大佛很高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再加上多年的精心打造,为乐山旅游腾飞筑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的眉山,尽管也有世界级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但尚未被世人所认可,与乐山相比,眉山旅游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其旅游发展模式。

(三)具体做法上存在的问题

1. 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少

无论是以三苏祠为代表的东坡文化,还是以彭祖山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均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为主。游客在景点讲解员的讲解中走马观花地穿梭于景点之间,只粗略对东坡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等有所了解,比起亲身临摹苏东坡的文字、画作获得的文化体验就差远了。

2. 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的社会效益

发展旅游经济本是对的,但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让旅游和文化脱节,旅游就会失去灵魂和活力,文化就会失去载体和传播的途径。如眉山东坡湖畔的“远景楼”,本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媲美的,属“中国四大名楼”,但目前“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早已深入人心,当地市民无不以此为豪,外地游客无不趋之若鹜。而眉山的“远景楼”除了喝茶的有钱有闲阶层以外,一般的游客和老百姓既无法感受“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之意境,也无法感受东坡之豪情,更不能将东坡文化很好地加以传播传承。

3. 缺乏统一的宣传口径,文化彰显力度不够

“东坡老家,快乐眉山”曾经是眉山市的旅游口号,各区县又按自身旅游资源,另辟蹊径打出了自己的宣传口号,使眉山旅游宣传缺乏统一性和稳定性,城市形象不鲜明,文化彰显力度不够,甚至眉山常被外地人误认为是“峨眉山”。

(四)旅游商品开发缺乏创新,文化融入度较差

眉山旅游商品量少、制作水平不高,营销力度不够、文化底蕴不厚,影响了旅游者的文化感受,而且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东坡文化为主的旅游商品,除了东坡酒、东坡肘子以及竹编外,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商品供旅游者选择。

四、推动眉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确定文化主题,做好旅游分区规划

1. 总体思路

以眉山规划区资源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唯一性为基础和出发点,充分挖掘其景观内涵和价值,融入现代旅游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以充分体现其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吸引力,树立“大东坡旅游”形象,打造眉山文化旅游的黄金品牌。

2. 总体布局

一体:东坡文化

两翼:山水文化、仁义文化

多支点:大雅堂文化、长寿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

纵观眉山地图,象一只飞起的蝙蝠,在华夏文化里,蝙蝠是“福”的象征,“眉山福到”,寓意吉祥而且深刻。

(二)明确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眉山旅游腾飞

学习借鉴省内外旅游发展模式,明确眉山旅游发展模式为“产品大创新+城市大融合+营销大力度”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眉山旅游腾飞。

1. 产品大创新

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开发力度,特别是增加眉山城区的旅游开发力度,让眉山城区能留住游客达两天以上。

2. 城市大融合

以大东坡旅游为切入点,眉山区域范围融合并创新各种本土文化旅游,增强其旅游丰度;外部多方交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建立友好城市与兄弟城市,并共同申报“大东坡文化”的国家乃至世界级遗产,实现与国内城市大融合。

3. 营销大力度

营销不是自娱自乐,营销大力度主要是指对内和对外营销,是与各种媒体、地区、城市的全方位的合作。使各种媒体、地区、城市成为眉山的合作伙伴,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宣传眉山、眉山文化、眉山文化旅游。如我们近年可以制定“全国营销头条”活动:如新闻上头条、娱乐上头条、推荐上头条等。

(三)开发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增强游客参与度

眉山文化旅游应该在“一体两翼多支点”的布局下,针对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如在三苏祠,设计书画临摹、吟诗作赋等等。如在长寿养生彭祖山,观看养生光碟、做养生保健操、煲乌鸡养生汤、品养生美味佳肴等。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 充分利用各繁华街道设立的电子显示屏,播放诸如:

东坡足迹万里行的专题片、康震教授的《评说苏东坡》以及反映眉山旅游景点、资源、民俗民风的相关影像资料。既让眉山市民耳濡目染感受东坡文化,又让旅游者充分地感受眉山文化气息,对眉山留下深刻印象,更好地推动眉山旅游发展。

2. 退商还旅。

大打文化旗,在大东坡文化指引下,凡是涉及到大东坡文化的景区景点都摒弃纯商业的经营做法,将东坡文化解放出来,注入更多的内涵。

(五)统一旅游形象宣传和口号,制作统一旅游标识,突出大东坡文化特色

1. 保持宣传的统一性

将一区五县旅游统一到东坡文化之下,打大东坡文化名片,对外宣传,树立城市形象,扩大知名度。

2. 保持宣传的稳定性

保持精心设计出来的口号和旅游标识宣传的稳定性,尽可能避免出现换人就换口号或标识的现象,使宣传的效果在稳定和连续中彰显出来。

(六)创新旅游商品,让东坡文化随旅游越播越远

围绕眉山固有文化资源展开,着重推出以文化为主,结合休闲型、生态型旅游产品。

1. 东坡美食。

在现有商品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美的包装,强有力的宣传,更好地进行开发

2. 东坡书画。

将东坡书画制成更精美的拓片、竹编、折扇等物品,进一步加以推广宣传。

3. 东坡美乐。

眉山文化元素 篇3

“上舍”的名字缘起于《金刚经》中“正念正智,安住上舍”。刚进到大堂,面对的就是一尊开光佛像。韵意幽远的《七佛偈》声声入耳,心中隐隐有了一阵正觉感应。静下心来细观酒店内的设计,处处凝铸着深沉的禅宗文化和“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

见到热情的酒店总经理陈莉,小编忍不住问起这里作为“朝圣起点”的因由,陈莉告诉我们:“峨眉山共有26座寺庙,每年都会举行‘朝山会’,朝山会是峨眉山延续了200多年的重要佛事旅游活动,每年都会邀请海内外高僧举办一系列法会、庙会、开光、朝圣活动,祈福祝愿。而朝山、朝圣必然应先从山脚下第一个寺庙大佛禅院开始,因此星云大师亲笔题字‘朝圣起点’,是为缘来。”

行立坐卧,万般皆禅

路过院中小池,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客人在亭间怡然自得地品读佛经。陈莉说:儒、佛、道三教自宋以后其实都主要以禅文化为内蕴,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禅文化,何谓禅?禅不能用系统化的文字叙述,也不能用知性化的理念所传递,禅是一门生活的智慧与艺术,禅始于对人生的觉悟,止于人生觉悟的圆满。所以在进行上舍的整体风格设计中没有去追求表面形式感,而是将“禅”体现在意境上、氛围上。

上舍的每一个房间均由大佛禅院高僧诵经洒净开光,房间装饰古朴淡雅而禅意浓浓。所有的房间均以佛教之“三十三天”境界命名,每个房间都有独特的祥和寓意,如“波罗耶多天”、“威德焰轮光天”等等。其中最为特殊的当属两间特别定制的禅意套房,一名“兜率宫”(弥勒佛殿)、一名“琉璃宫”。

缓步进得屋内,目之所及是各式字画,有大佛禅院大师的题字,以及四川省书法协会著名书法家江虹的手笔。人说,书画者,人之心声矣,其中蕴含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之生命律动。是故,鉴赏书画的过程,实亦悟道也。坐于上舍一角,夜与书画为伴,与禅意心灵相通,想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除了字画,房间内还有各色佛学典籍。若是择一午后,焚香煮茗、阅偈翻经,定会俗念都捐、尘心顿洗。在上舍,无论是在客房内的罗汉床上诵念打坐、在客房内外的露台休憩谈心、抑或只是推开窗观月色、听蛙鸣,随时随地都可以静修冥想、颐养性情。客居于此,定会对生活有更丰富、更深刻的体察。

游学禅修,法喜禅悦

“禅”兼收并蓄地包涵了儒、佛、道各家的精旨,其影响力、包容性其实更易与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宗教信仰的酒店旅客相结合,因此酒店不止招待香客佛士,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行者。为此,酒店举办了游学班、禅修班等活动,提供讲经传道、朝圣祈福等特色服务,感悟菩提般若无上妙谛。

禅茶一味,原本归一

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世人,茶净苍生。在上舍1楼的茶室,峨眉山特产的“竹叶青“、“仙芝竹尖”都值得您一品论道。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禅茶一味,便读得了佛的禅心。

峨眉仙山,大道自然

人在大自然中,最单纯可爱,可以摘掉面具用本来面目示人,而这正是禅学倡导的生活。上舍在峨眉之中,本身也是景致。千百年来,这座修长如蛾眉的佛教名山始终令人向往。峨眉山巍峨雄壮,秀甲天下,更有五大亮点令人流连,至此极境,功名、利禄、色欲、俗念,何以再求?

No.1

八大寺庙,天下峨眉

金顶为峨眉山游程的最高峰,山顶的铜殿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故而得名金顶。在金顶更可以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其中佛光堪称峨眉山最壮美之奇观。

No.2

慰藉心灵,峨眉礼佛

峨眉山普贤菩萨声名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亦因菩萨而扬名。山有寺庙26座,其中最为重要的八大寺庙,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

No.3

生态园区,与猴同乐

峨眉山有中国最大的生态猴保护区。在保护区里活泼淘气的猴子对人没有一丝惧怕,甚至会主动与你亲密接触。只是与灵猴嬉戏玩耍时,一定要看管好随身物品,调皮的猴子可能会抢夺您包里的美食。

No.4

秀美山水,奇绝十景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每一种都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编后

品茶的时候小编问陈莉,如今在很多地方,“禅宗文化”被过度商业化了,你认为禅文化表达和盈利性商业行为间是否矛盾?

陈莉说:“过度商业化一定不可能是禅,过度了,自然就迷失了本心。虽然当今社会整体上偏于浮躁,但我所认识的修禅的朋友都保持着安详平常的心性。至于商业行为,有大师说,大企业是大菩萨,小企业是小菩萨,因为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机遇,为顾客提供了服务。只要保持着本心,禅文化的表达和商业行为就并不矛盾。”

是啊,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在上舍,云自飘,水自流,一切都自然祥和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想来,这便是禅。

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 篇4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看透。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李白的生平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李商隐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2、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1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3、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现在,我们再来品读一些文字。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不朽。

二、地域文化元素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谁唱江南断肠句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酒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2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梦中敦煌

我是你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

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

飞天的长袖旋舞着寂寞,乐伎的歌吹悲凉着阳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匹赢弱的瘦马,在西风古道里恸响着历史的蹄音。

风摇的枯藤,凄呜的昏鸦,如梦如幻残阳下。平沙万里,是何处断绝了人烟?蹒跚的旅途,何处是我的驿站?

西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北望祁连山,幽思衡阳雁。驼铃声声.那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诺言?风烟滚滚,那可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幽怨?苍茫无语天际下,穿透岁月的脸上.热泪涟涟!

强汉盛唐的丝绸之路,那辉煌的郡邑大道,还剩得几处断壁残垣?桑田沧海,塞北江南,茫然中我曾望眼欲穿。渭城朝雨,花明柳暗,纵把琵琶反弹千万遍。可能唤来春风吹度玉门关?

千佛洞,呜沙山。莫高窟,月牙泉。我在梦想里捧着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我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

胡笳十八拍,吹弯了黄河古道。羌管浊酒霜满地.雕就你石壁上的图案。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应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

我的江南,梅雨纷纷扬扬。泛舟南塘,桨声和着雨声,点点惊飞了鸥鹭。

路旁的酒旗依旧古风扑面,酒肆里含笑的人儿依旧有着秋水盈盈的双眸。酒香盈巷,只道有故人在这里候我,故酒未饮而人已醉。微醺之中听得窗外雨打芭蕉,像古时女子拨弄的冰弦,有淙淙的音,有叮咚的韵,便认定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同一场雨中,只是弄不清到底是南唐的那一场雨里,还是唐时的那场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今天。

在光阴的流转中,如水的月华凝为青铜之镜。我在江南一个女子悲秋的眼中瘦成薄薄的一枚黄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里,玳玳花纷纷坠落如雪。婉约的词人躲进玲珑皎月的帘后。这时,我听到了第一枚秋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

我的江南就这样的从雨季里走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人生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 4 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感悟”、“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烦恼,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父爱、母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母亲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幸福与温暖。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 5 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团结和睦的理想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卞毓方《张家界》)[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开头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

如何驾驭素材的指点:

2006年全国语文卷以及各地的(包括近年来的)语文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类”的写作,从2004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浙江省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等,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主题,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2007年的作文命题肯定少不了“文化类”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化类的作文呢?下面主要说明两点。

扬长避短,写自己熟习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当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深思熟虑,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写到:“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骆冬青语)透过本文可以看出“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两地为纽带,以山与水的对话为契机,以诗词歌赋为文化背景,以灵动与沉稳为哲学内核,以历史与人文为情结,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具有“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生活画卷。因此,培养自己热爱自己的故乡,挖掘其人文情怀,不仅是作文的真谛,而且也是做人的宗旨。

拓展资料:名言警句、人物碎片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教子故事》)

3.“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华成语典故》)7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陈钢《钢琴家的脚》)

5.“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高尔基语)

6.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独具个性话书斋》)

7.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笔者《古诗中的柳》)

8.《齐书》上说:“手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为遥。”小小一柄扇子,浓缩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笔者《咫尺扇面话风情》)

寄语:轻轻地对你说——

如何为订单班注入企业文化元素 篇5

摘要:企业订单班就是要将企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带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企业的文化元素注入到班级文化中,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适应企业的需要。让学生能尽早感受企业“能者上、弱者下”的社会现实,尽快跟社会接轨,跟企业接轨。

关键词:班级文化;企业文化; “准员工” 敬业精神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学生(员工)成长手册”我在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月企业教学实习之后,感触颇深。为什么在学校学习、纪律方面都表现挺不错的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后却出现了诸如早退,频繁请假,工作不积极等等问题。思考之余,个人觉得差异在于企业不仅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具体的要求,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更关注他们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规则意识、忠诚程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在校期间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呢?

现在职业学院推出的“企业订单班”,可以说是专门为企业培训学生的特招班,在校期间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并且将企业的文化元素注入到班级日常的管理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使其尽快成长为企业的“准员工”。[1]

班级文化如何注入企业元素,如何融入企业文化构建出新的班级秩序,这是每一个订单班的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班级文化是倡导一种个性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它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是以学校要求学生达到的综合目标为宗旨的一种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既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他是企业的灵魂,体现的是企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两者是有差异的。但是企业订单班就是要将企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带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企业的文化元素注入到班级文化中,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适应企业的需要。让学生能尽早感受企业“能者上、弱者下”的社会现实,尽快跟社会接轨,跟企业接轨。

要将企业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教学活动等各个细节当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企业文化氛围营造

首先,教室环境布置突出企业文化内涵,除了企业理念、价值观的标语之外,还可以张贴京东荣耀、用人之道、企业优秀员工寄语,企业考勤制度、员工守则、小组考核表、员工绩效考核表等等各种信息。其次,建立班级空间、QQ群、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 随时更新企业信息,班级活动信息,小组考评信息,学生绩效考核信息等内容。第三,着装,统一着企业员工工作服能够有效的区别于其他班级,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企业“准员工”的带入感。

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企业文化之中,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强化企业行为规范,感悟企业精神,树立我是京东员工,我要做优秀企业员工的意识。

二、破开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注入企业管理新理念

在班级管理中吸收企业内有实用性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管理方式方法。[2]

(一)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改变班级原有的班委组织模式,将企业(以京东为例)的主管―组长―员工的小组管理模式带入班级管理当中。将全班学生分成3个小组,在教室座位布置上也按照小组集中就坐。全班设正副主管及助理,每组设正副组长,组长直接对主管负责,主管对班主任负责。组长带领小组开展日常活动,管理本组日常事务,有权通过加奖(记入“学生(员工)成长手册”)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主管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活动的任务下达,效果的评价,员工绩效的记录与考核等。班委的选拔也将通过自主报名,竞聘演讲,由全班投票选举来确定。

(二)借鉴企业制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可行性,然后是制度的实效性,再是功能性。在订单班中,班级管理制度和形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要借鉴企业制度,对比总结,制定适合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制度。比如,企业的考勤制度、企业的员工守则、企业的奖惩制度等等。在借鉴、修改、转化的时候要由班级通过讨论自己制定,班主任引导,班委提出建议,全班审议通过,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讨论各项细则。这样的制度相当于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先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满足了每个人的需求,让每个人都乐于接受和遵守。

其中《班级团队考评制度》、《学生(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更是要详细审议,细细推敲,明确每一项奖励和惩罚。

(三)引入团队竞争激励机制。在企业文化中,尤其强调团队精神,在班级中也应注重培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将小组作为团队,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考评制度,按月考核每个小组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工作态度:①考勤(迟到、早退、旷课、病假、事假);②仪容仪表(着装、校牌、饰品)③纪律性(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等);④卫生。⑤责任心(听从班级安排、正确的是非观、大局观)。

工作能力:①参加班团活动、系部社团、学院活动;②活动获奖;

工作成绩:①作业成绩;②考试成绩;③技能操作成绩;

考核表上墙公示,按月结算,每一个扣分点和加分点都明确体现,每月产生一个团队第一,并根据《班级团队考评制度》进行奖励,强调团队合作、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四)引入企业奖惩制度,建立“学生(员工)成长手册”,激励学生成长。在企业员工的工资组成中,绩效工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企业的员工守则当中每一次的奖励和惩罚也都是与薪金直接挂钩,哪怕是一次迟到,一次投诉都会影响员工的收入,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高效无误的工作。那么在班级管理当中,除了团队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之外,也可以引入企业考勤、奖惩的员工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手册,使学生自负“行为责任”,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

将“学生(员工)成长手册”中记录的学生信息按月报给企业,企业盖章确认,记录优异的学生可由企业做出相应奖励以激励学生进步,也可作为以后学生进入企业后新员工试用期评定和岗位分配的依据。

三、企业实践活动融入班级活动

(1)通过企业业务骨干定期的班级授课,讲授企业文化、企业人才要求、在课本以外的企业实操技能技巧,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企业实际需求,自身还欠缺哪些技能。(2)不定期的组织班级技能竞赛,以企业需求为标准,将必要的员工技能作为学生的重点掌握技能来抓。(3)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在企业实习中,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日常的实训中就能按企业的管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充分进入“准员工”的角色。(4)做好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及意见反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始终树立我是企业员工,我要做优秀员工的意识,感受到自己“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树立专业意识,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形成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并做出长远的职业规划。通过“学生(员工)成长手册”让企业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以作为企业新员工试用期评定和岗位分配的依据。

以上是我对企业订单班带班理念的一些简单阐述,其中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企业文化元素的注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校企合作研究: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机制》作者:尹庆民,陈浩,裴一蕾,王晓红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05)

文化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元素 篇6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言”和“文”的问题。“言”是指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掌握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文”是对文章主题与思想的把握,体会文本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关注“言”,让原本饶有趣味的作品,在师生的共同肢解下,只剩枯燥乏味的字、词、句,进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功能。

《核舟记》一文的教学,“言”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文下注释详细,学生可通过归类总结与对比分析,理解与掌握字词;那么,怎样解决“文”的问题呢?细细盘点起来,这枚小小的核舟,承载着这样的文化信息:

第一,核雕文化。

据《核工记》载,明末清初核雕工艺堪称一绝,核雕精品是当时江浙一带缙绅商贾的热门藏品。桃、橄、杏等果核经民间艺人巧手精雕,成了扇坠、念珠、手串等装饰品,核舟是当时奇货可居的艺术珍品。在核雕中,橄榄核雕最为常见,桃核舟最为名贵。从选料到设计布局,再到雕刻完成,需要艺人具备超乎想象的耐心和近乎传奇的技艺。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把桃木奉为祛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如桃符、桃梗等,因而桃核舟的产量屈指可数,为宫廷秘藏,贵比金银。所以,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的禁区,当时能雕刻桃核舟的大师寥寥无几。

第二,名人文化。

这枚核舟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苏轼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大家学过他被贬黄州时所作《记承天寺夜游》,而核舟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字,恰出自苏轼被贬黄州时另外两篇文章《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二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长期被贬而又能自解其愁的`仙风道骨。

第三,宗教文化。

苏轼政治上坚持儒家的人世精神,在生活上则更多地持有庄禅的旷达态度,执着超脱,无往不可。事实上,苏轼前后《赤壁赋》中,并未提及鲁直、佛印二人,但王叔远并没有拘泥于苏轼夜游赤壁的原型,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似不真实、却又令人深信不疑的艺术品。他“安排”黄庭坚与他们同游赤壁,合乎艺术的真实。而船头又安排了和尚佛印,也不是无稽之谈,因为苏东坡的世界观非常矛盾复杂,他不仅对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深有研究,而且也精通禅学,与和尚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可见王叔远对苏东坡的宗教信仰了如指掌,想藉此刻舟,有所披露。

至此,《核舟记》一文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言”的内容了,更不是简单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超技艺的赞叹”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能包容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文化培育。文言文形式典雅、内涵丰富,是古人思想精髓的集结。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于“言”与“文”的紧密结合,二者不可或缺;重文言字词解释、轻文章内涵感悟是舍本逐末;忘却了“工具”之外的清风明月、秦砖汉瓦,忽略了内在的文化追求,文言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灿烂的本色。

屈家岭文化视觉元素研究 篇7

屈家岭文化特点

屈家岭文化为史前文化,是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屈家岭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2)是发明了陶器;(3)出现了原始农业、养畜业和手工业。屈家岭遗址有高超原始艺术:有许多造型规整、胎质薄如蛋壳的彩陶器,有绘有各种纹饰的纺陶轮,以及种类繁多、造型生动的陶塑动物等工艺品,这说明当时人们除了劳动生产之外,还从事一些文化艺术实践。通过查阅资料,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个阶段,在美术创造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陶器。尤其是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纹饰,最能体现这个时期在美术上的成就与造诣,这一点表现在屈家岭文化上也不列外。

屈家岭文化的装饰艺术

回顾中国传统图形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从大的图形样式到一些基础的图形语汇,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和传承,又丰富多样、绚烂多姿的风格和特色,它们以其别致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视觉文化。这些符号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形式载体,也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演变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图像中有观念,内容中有形式。例如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彩陶纺轮上出现的“太极”形圖式,有别于道家时期的太极图符,但是同样也反映那个时期人们对自然和谐的感知。

图形象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明的火花,这个火花就是人类开始客观世界所有感知的认识,随着不断的谋生和对世界不断的感知。就产生了最初的人类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人开始发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具有某种关系,并产生了想了解和想表达这种感受的欲望。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面对一个新奇而又陌生的世界时所具有的的本能的好奇感,以及渴望了解和表达的意识一样。这也是图形无法被日益发达的文字和语言所取代的重要原因。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彩陶和彩陶装饰艺术也是其他时期文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类的审美认知和精神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图形设计中追求和谐、节制、朴素和含蓄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人文、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趣味。而源于西方的现代视觉设计,追求视觉感知的张力、冲击力,视觉传达的诉求的直接性、纯粹性,以及视觉设计的专业化、科学化,充分体现了以商业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在实用主义哲学和商业文化的促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几乎成为全世界通用的图式。但是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复兴方面,西方的这种设计方法似乎并不能完全奏效。

屈家岭文化图形元素的特点

从图形符号视觉化设计的角度来看,区别屈家岭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磨制石器和骨、角、蚌器的外貌

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石器工具,有这个时期特殊的外观。

2. 陶器的器形

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屈家岭文化里各具特点的陶制品本身都是象征这个个时期特点的典型符号。

3. 陶制纺轮

屈家岭文化区别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彩陶纺轮。屈家岭文化时期出现的彩陶纺轮上的图案,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都是由特征十分鲜明的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组合构成的形式感较强图案。例如麻点纹、麻点对三角纹、同心弧线纹、三等分弧线回旋纹、同心圆、四等分直线间隔纹和最早的类似太极形回旋纹。这些图案的基本特点是:由直线或者弧线重复排列,或与点组合或与面组合进行回旋或者旋转构成的。

4. 刻划符号、彩陶装饰艺术和蛋壳彩陶片

屈家岭文化彩陶纹饰的基本元素有直线、弧线、篦点、方格纹及彩面五种。屈家岭文化彩陶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色彩浓重,彩陶配色以黑、红为主,显得庄重而热烈。第二是注重装饰效果。薄胎彩陶的晕染法,主要是通过浓淡层次强调出一种抽象的色彩美。厚胎彩陶的网格纹、旋涡纹、棋盘格子纹,则是通过对称或多方连续,把简单的几何纹组合成具有装饰性的图案,图案风格整体来说工整匀称、线条自然流畅。

屈家岭时期艺术实践产生的图形纹样对现代图形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屈家岭文化视觉元素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时代特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幅原辽阔、文化遗产丰富,各地民俗民风各具特色。屈家岭文化作为不断积淀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根本源泉之一,是艺术设计的丰富矿藏。

上一篇:中考语文九年级知识点下一篇:做文明的小学生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