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2024-10-01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精选7篇)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篇1

从05年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06年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这是从会计实务一和二合并之后我们根据卷面所总结出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每一个题型从命题规律以及对的中级考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做一下分析,主要是从哪个题型从哪个点去出,出题的特征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看单选,从历年的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尤其是年合并考试之后的出题特点来看,出题的模式有三个:

第一,计算题模式。所谓计算题模式就是把一个计算分析的过程压缩成单选来考虑,打个比方说,2005年考试中有一个题单选测试的是短期投资出售损益的计算,我们知道短期投资自取得到中间分红收利息,到期末提准备,到最终出售,这是一个计算链条。测试的点往往放在这个计算链条的最后一环去展开,这种测试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把知识点综合到一起来考察,换句话说如果你中间环节算得不准,最后出售损益是不可能算对的,因此这种题是经常作为测试的一个方式来认定的,这是典型的一个计算题的模式。

对于计算题模式来说,常见的点有哪些?我们在这儿总结了这么几个:

第一,应收债权的坏账计题。

第二,是存货的三个计价环节的计算。哪三个呢?取得、发出、期末计算。

第三,短期投资的出售损益计算,这个已经考过了,年这个点再出的可能性不大了。

第四,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一些核算指标的计算。所涉及到的点有入账成本计算、现金股利分红,哪些冲投资成本,哪些做投资收益,这个数额的划分是一个测试点。

第五,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一些核算点。这个需要提醒大家,因为在2005年的综合题当中考了一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法,2006年在这儿放的分量不可能太重,就有可能把这个点的测试拿到单选来考,因为每年的考题不可能重复。长期股权投资作为权益法核算所能够测试到的一些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入账成本确认。

第二,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和分摊。

第三,某一时刻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

第四,被投资方发生所有者权益波动,投资方相应账面价值调整,这个额度计算也是一个测试点。

第五,成本法转权益法,有一系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指标的推算,每个核算指标都是考点。当然在这里面新旧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跟分摊是这里面的一个关键。

最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长期债权也有长期股权也有,但是往往测试的是长期股权,因此长期股权难度较大,所以第六个测试点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一些点。

第六,固定资产的指标计算。2005年考试题的计算题第2个考的就是固定资产,2006年再考不可能在这块再有大题,会侧重一些小指标的计算,小指标有这么几个点,一个是入账成本、折旧额、减值计提、处置损益,就这么几个点,会出成单选来考,这是有可能的。

第七,无形资产的一些核算指标。作为无形资产的核算指标有入账成本计算、减值计提、摊销额的计算和处置损益的`计算。

第八,增值税的一些特殊计算。采购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气物资,这两种情况抵扣税的计算,还有视同销售不予抵扣税值计算,这都是特殊计算环节。

第九,消费税的特殊计算。包括以应税消费品投资用于再建工程或非应税项目的时候税金的计算,以及连带形成的某某资产成本计算。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成本计算。

第十,长期债权投资跟应付债券的会计核算。这两个是对对应的关系,一方是投资方一方是负债方,这里面有这么几个点会经常考到:

第一点,每期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的计算。

第二点,某时点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价或应付债券账面价格的计算。在2005年考了一个应付债券的账面应额计算。

第三点,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方的债券价跟发行方资本公积的计算。

第四点,长期债权投资出售的计算。

第十一,收入金额的计算,抓的点主要是特殊方式的销售,委托收款、分期收款、售后回购、销售退回、销货折让、提供劳务、建造合同等等这些点是收入的关键点。2005年测了一个建造合同,出成单选了,但是收入注意这个点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点每年都会有,在这儿这种收入的金额计算是单选一个常见的。

第十二,资产负债表项某些特殊报告项目的金额计算。这里面我们挑得出来的一些特殊项有存货、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付帐款、预收帐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还有未分配利润,这些点都是。

第三个大点是现金流量表的金额确认。这个比较常见的测试点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付现,经营活动中的一些其他收入项、其他支出项,处置固定资产的现金净流量,这些点是经常被照顾到。

第十四,所得税。三大指标,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等,这些点是经常会测试到的。

第十五,外地账户汇兑损益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第十六,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第十七,预计负债的金额确认。

第十八,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

第十九,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参数更正,有关指标的计算。主要是报表指标。

最后,日后事项中一些报表指标的计算。

刚才提到的这些点基本上覆盖了所能够出到的压缩成单选的知识点。

单选的第二个模式是理论的实物应用模式,刚才我们介绍的是计算题模式。理论的实物应用模式我们简单带一下,其实它的特色方式就是以理论与实物的衔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或者考试角度,通过出一些实物上的案例让你去挑理论上对这个东西是怎么认定的。比如说在2005年的考试中单选涉及到一个这里面哪些是政策变更,给你说几个业务让你挑,这个其实是考政策变更的理论,但是不是一个纯理论对理论的对应,而是实物和理论的几何对应。

第三个模式就是纯理论,就是干巴巴的理论测试。比方说有一个叫什么什么样的资本公积可以转增股本,这纯粹就是一个理论,这个占的比重比较轻,这是单选的部分。

第二个是多选的并题方式,多选题分值很大20分。它的测试基本上是理论和实物的对应,比方说像2005年这个考题,一个主要的考试特点就是考以下的这些业务当中哪些引发了哪一个核算指标的波动,让你挑,这是一个简单的实物跟理论指标的对应关系。当然在这儿多项选择的命题方式也有判断正误的,但是把判断正误放在判断题,这里面主要是理论和实际的对应关系,还有容易弄混淆的方面,这个是理论性比较强,但是针对实物的也有。

第三个是判断题。判断题10个,每个1分,答错倒扣0.5分,这个判断题总的来说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抓理论中或者实物中容易出现差错,容易产生混淆的一些知识点去测试,这是一个测试的特点。

第四个计算题,测的知识点一般是就某一章,我们挑出了几个常见的测试点给大家参考一下:

第一,存货低值准备。

第二,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尤其要结合理论,应付债权里面的可转换公司债权来说,这是一个系列,这个结合点一般是可转换公司债权。

第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因为2005年刚考了,但是这个点比较关注,就算2006年不考大题小题肯定要考的。

第四,固定资产。这个固定资产在2005年考了一个取得折旧准备跟出售,但是有一点没有考到,固定资产的减值计提跟所得税的关系。

第五,无形资产专题。这个点和固定资产角度差不多,不过在这儿因为无形资产在2005年没测试过,所以掌握的点要多一些,有取得、摊销、准备计提、出售,以及准备计提跟所得税的关系。

第六,收入。收入这个点铺的很快,就算2005年考了一个计算,但是收入的点块有很多都没有考到,主要抓一些特殊的销售,还有提供劳务,另外建造合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计算题的出题点。

第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八,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第九,债务重组方面。

第十,非货币性交易计算。

第十一,所得税计算。

第十二,关联交易计算。

第十三,政策变更计算。

第十四,会计差错计算。

第十五,日后事项计算。

这些都是计算题的点,在这儿只要能够把我说的这些点掌握住,计算题基本上问题不会太大,可能出得出来计算题的就这几点。

最后是综合题的命题,综合题的命题方式实际上和计算题分界点非常模糊,难以程度也比较模糊,不是特别难,跟计算题稍微复杂一点就可以。

对于综合题来说这种跨章节情况不多,但是在这儿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2005年毕竟是第一次合并考试,不可能把题搞得太难,但是随着以后的考试,现在要考一本书了,每个章节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这个出题的角度必然会在综合题中以跨章节为出题方向,但就算是跨章节也不会跨的太多,难度也不可能太大。

这里面能够出综合题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收入。这个收入极有可能跟利润表在一块掺和,在块收入跟利润表是一个综合的点。还有一个是资产减值准备跟所得税的结合,我们刚才提到了一个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少值,实际上存货、应收都是减值,这八项资产减值都会和所得税发生关联,在这块拼在一起也足够出一个综合题。

剩下的像政策变更、差错更正、日后事项,这三个点是综合题每年必有的,这三个点就算是单独考政策变更、差错更正也是跨章的,因为选择的业务都是以前的章节中有的。比方说像2005年的日后事项调整,出的业务有销售退回、有销售负债,都是前面的内容,只是一个章节的问题,本身必然出现跨章,因此这些点是每年都会出题的。从出题趋势来看,倾向于日后事项作为出题背景,里面加上差错更正,加上一些收入、投资或者一些其他的业务,这样以调整事项、分录的编制、报表的最后修正为测试的一个方式。

这是我们对综合题命题特点做的一个简单总结。

会计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篇2

2014注册会计师考试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现在正是2014年注册会计师复习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大家应该抓住往年的命题规律,有计划的进行复习。下面的内容中,东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注会考试各个科目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2014注会考试会计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试题几乎全面覆盖教材中的每一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复习,不能留有死角。别看存货这章分值少,其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差错更正、合并报表等章节。

2、注重热点,突出重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教材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当前的热点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今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一些准则,都是有可能进入考试的范围的。

同时,注会《会计》考试又重点突出,像金融资产、收入、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这都是历年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涉及综合题。

3、综合性较强

http:///

近两年的综合题相比实行机考之前难度略有下降,但有些题目还是非常难的,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的题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更章节之间的联系,轻一里面有张志凤老师所编的“跨章节综合题演练”,必须好好将每个题都认真地做做,以增强解综合题的实力。

2014注会考试审计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试题几乎全面覆盖教材中的每一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复习,不能留有死角。尤其基于2013年考试的综合题考点突破了“风险评估与应对”的传统题型的垄断地位,增加了对特殊项目审计的考核,所以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是重点(当然第五章除外)。

2、注重热点,突出重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教材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当前的热点问题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11月份中注协发布了6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这些问题也随之体现在2014年审计教材中,这就将导致这些问题解答必然是考试的热点。审计的重点非常突出:传统重点有风险评估与应对、内部控制、函证、存货监盘、审计抽样、审计报告。

3、注重职业判断

http:///

近两年考试,审计更加侧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职业判断,这一点无论是在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中都能体现出。所以不要只是背审计,要理解,要加强章节之间的联系的把握。

2014注会考试经济法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章章都有题,故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复习,不要留有死角。

2、重点突出

经济法的重点集中在民商法,其中有80%以上的考点是集中在民商法中的,故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将80%的精力放在民商法中。

3、综合性较强

综合性较强是注会考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具体在经济法这一科目中体现的是案例分析题,尤其是公司法和证券法结合考查的案例分析题。

2014注会考试税法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http:///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税法上,税法在考试中是章章都有题,故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复习,不要留有死角。

2、注重热点,突出重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教材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当前的热点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现在“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这样一个政策,这使得今年的考试肯定会涉及到“营改增”的知识点的考核。

税法的重点其实是专业阶段六门课中最为突出的,它的重点无非是增消营三大流转税、企税、个税两大所得税再加上小税种中的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

3、综合性较强

近两年的综合题相比实行机考之前难度略有下降,综合性还是很强的,去年的考题考到小明一家旅游的涉税处理,很具综合性,更不用说高难度的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了。

2014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http:///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试题几乎全面覆盖教材中的每一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复习,不能留有死角。

2、突出重点

财管的重点比较突出,主观题大多集中在就是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第十六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这几章的主观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3、计算量较大

虽然相比实行机考前,财管的计算量有所下降,但计算量还是很大的,财管的计算量大并不仅仅体现在主观题中,客观题中也有很多需要计算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2014注会考试公司战略近三年命题规律总结: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就很全面,再加上现在实行的机考,试题覆盖面就变得更广了。试题几乎全面覆盖教材中的每一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复习,不能留有死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分战略管理和风

http:///

险管理两部分,虽然战略管理所占教材比重达2/3,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与战略管理同样重要,故不要忽视风险管理部分。

2、理论结合实际

为什么很多考生反映战略这门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考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战略本身就是比较务虚的,考题是很灵活的,尤其是简答题和综合题,都是结合案例来分析。故我们首先应学好理论知识,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能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

CPA历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篇3

1.全面考核历年试题的命题范围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

考生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教材内容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这么多题目分布在15章的教材中,可以说指定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

2.计算题、综合题比重加大《财务成本管理》试题的计算量较大,特别是近两年,而且预计这种趋势会保持下去。部分考生只看书复习,动手解题练习少,运用公式不熟练或计算能力差,这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归纳,分题型加强练习,尤其是对计算题和综合题,要做到有所准备,能快捷的作出判断和处理,这是能否通过这门考试的关键。

计算题主要考查考生实务操作能力,计算题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熟记公式和例题,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都要弄懂弄会,真正理解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平时一定要多做练习。一方面可以多见识一些不同类型的试题,另一方面,可锻炼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技巧。综合题主要考察考生全面综合和熟练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题量大,实务操作性强,通常涉及几章的内容,往往带有案例分析的性质。综合题由于涉及的内容多,一般要分成若干个步骤,所以,必须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资料、数据和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找出解题的思路。综合题一般分成几问,这往往是一种提示,所以,一定要按照题目所问的顺序答题。这类考试一般不是只考某一个问题,往往要把知识考查点联系起来考查,所以,思路要开阔,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归纳和分析,要注意答题的系统性。

客观题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占到全部分值的40%左右已成定局,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体现,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客观题的得分顺利通过考试的基本点。如果客观题失分太多,即使主观题答得较好也很难过关。因此建议考生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直接挑选法。这类试题一般属于法规、制度和规定性的“应知应会”内容,或者计算性的试题。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就能直接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通过计算,选择正确的答案。(2)排除法,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题意的选项删除,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3)猜测法,遇有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测法,因单选和多选题,选错并不扣分,其选择错误的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但对于判断题,因其评分标准为判断正确的得分,不选不得分也不扣分,判断错误则倒扣分,不宜采用猜测法。

3.理论结合实际、重点突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以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为核心,以公司为背景系统阐述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观点和决策方法。试题重点突出,着重于测试考生作为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重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本学科核心内容;

(2)与注册会计师业务联系紧密的内容;

(3)新增内容。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篇4

公务员辅导:申论命题和考试的变化规律

申论是国家公务人员考试的重要科目,近两年来的命题有了变化的趋势。这些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申论的考试内容、形式,对于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为国家选拔合格的管理型人才,显得非常必要。而分析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考生同样显得十分必要。

从多年来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看,近年来申论命题显示出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命题模式的多样化

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往往按照“三段模式”来进行命题,即人们常说的“概括”、“对策”、“议论”三大部分。然而,这种“三段模式”不久就被打破了。从2003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及一些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都先后出现试图打破“三段模式”的倾向。即:由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呈现出命题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两个部分:“对策部分”,明确规定的题目为《关于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的建议》:“议论部分”,不写议论文,而要求写成“讲话稿”。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在西部,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展现出改革变化的风采——试题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列举各种现状”;第二,要求自拟标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东部,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改革变化之风也自然相当强劲。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在给定资料之后要求考生写四篇作文:第一篇,用150字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第二篇,要求写400字,题目是《别摁下了葫芦起了瓢》;第三篇,以政府官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写500字;第四篇,以1500字的篇幅对有关对策进行论述。

(二)文体类型的多元化

过去的“三段模式”,主要是要求写成议论文体。而现在,要求写成的文体已多种多样。比如,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其对策部分要求写成一份“建议”。这种“建议”,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见”这一公文文种;在议论部分,它要求写成“讲话稿”,这又是另一种应用文体。又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实际上就是将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第二部分,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这又是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来进行写作。

申论试题中文体类型的多元化,表明申论试题已不再局限于议论文一种文体,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写作能力的考察。一个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般议论文的写作能

人事考试教育网

力,更不是文学创作的能力,而主要是应用写作的能力。因此,在申论试题中突出考察应用写作的能力,更能贴近公务员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

2003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虽然在命题的模式、所要求的文体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但是,这些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掌握规律,考生完全可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一)关于命题模式变化的规律

由申论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似乎令人扑朔迷离,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的变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三段模式”应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申论考试,与高考作文考试大为不同。高考作文,除直接命题之外,最多是给出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由考生阅读材料之后抒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而申论考试所提供的给定资料,就不仅仅是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了。它的给定资料长达三千字左右,头绪众多,事件纷繁,时空跨度大,给考生展现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不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也不是那些谈论个人认识和体会的文章,而是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有关社会问题谈论治国之道、安邦之策!在这些给定资料之后,“三段模式”的命题,一般是按照“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述部分”三个步骤提出申论要求的。通过申论考试,可以测试出考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则不过是“三段模式”的翻版。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属于“两段模式”,虽然只有“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但是,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概括,就不可能有效地提出对策,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论证。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概括部分”和“论述部分”,也属于“两段模式”,但是,它同样需要考生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否则,“论述部分”无从谈起。可见,所谓“两段模式”,不过是在“三段模式”的基础上或隐含“概括部分”,或隐含“对策部分”而已。而“四段模式”,则少不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种的考察而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申论命题模式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考生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是互为关联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概括”是提出“对策”的基础,“对策”是进行“论述”的依据,“论述”则是正确地进行“概括”和提出“对策”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文体类型变化的规律

曹丕说得好:“夫文本同而末异”。据此考察申论命题所涉及的文体,便可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这么说,即使是议论文或是“建议”、“讲话稿”、“报告”以及其他文体,也都离不开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体类型不同,写作过程中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不能平均使用笔墨,需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人事考试教育网

关于“建议”。“建议”性的文体,严格说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在申论试题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性的文体,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它只是名称的变化,没有内容上的变化。因为,“建议”就是“对策”,“对策”也就是“意见”。在“建议”中,同样需要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把有关“对策”拿出来。而要拿出“建议”、“意见”,又免不了要反映情况、进行议论。不过,这种“建议”、“意见”,并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展开深入的论证。

关于“报告”。“报告”属于法定的公文文种。行政公文“报告”的主要用途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在申论试题中以“报告”的形式写作,就需要认真分析概括给定资料以便“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同时要谈到一些相关的认识,当然也需要议论。

关于“讲话稿”。“讲话稿”虽不是公文,但与公文一样同属于应用文体。与“讲话稿”相近的文体,就是“演讲稿”。不过,“演讲稿”并不在乎说话人的身份,领导人物可以“演讲”,一般人物也可“演讲”。“讲话稿”、“演讲稿”都是为了进行宣传和鼓动的,都需要进行议论,发表意见和主张,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讲话稿”、“演讲稿”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议论文。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讲话稿”、“演讲稿”的受体是听众,需要特别注意现场气氛,注意讲话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互动,而一般的议论文的受体是读者,就不必突出现场的气氛和感情的交流、互动。

关于其他相关文体。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就是“改写”,把原来散乱无章的“给定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所“改写”成的文章,不是说明文,便是调查报告,也都属于应用文体。

一般来说,“改写”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和要求:①改写文体形式。即把某一种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或散文,把新闻材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等。②改变作品的人称。即把原作的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等。③改变作品的主人公。④改变作品的情节顺序,如将顺叙变为倒叙,将倒叙变为顺叙等。

在以上四种“改写”中,只有第一种改写适合于申论考试。因为,申论考试,需要考生申述治国之道,需要的是经国济世的文章,而不是什么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申论中的“给定资料”,一般是各种新闻材料(或曰调查材料)的无序组合,要求对它加以整理,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要把“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也同样需要进行分析概括,也需要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主张。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篇5

一、cpa《会计》的命题特点

根据近三年的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命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题目的实务操作性突出

就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量远高于客观题量。在的试卷中,客观题有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1个,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11个,共计22分;主观题有63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个,共计20分,综合题2个共计43分。即使在客观题型中,也以实务操作作为测试重点。比如,在20的单项选择题中有8个是计算题,分值占到了76.7%。相比,题型的结构及分值划分基本相同,相信在的cpa考试中,该测试方式依然会延续。

(二)主观型题目,客观型答案

在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第二个题目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答案就是以表格中数字的正确性作为评价标准,共设计了12个空格,每空一分,共计12分;在2004年的综合题中,第二个题目综合了“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等三章的内容,其答案涉及到两个表格的填写,分值在20分左右。该题型占到了主观题的55%,且大有推广之势。此类题型设计的优势在于既测试了实务操作的精确性,又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因此,该方式自20出现后,一直被沿用,预计20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三)客观题较为简单、主观题难易参半

从会计实务命题规律看中级考试出题模式 篇6

【导读】山东选调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命题规律与考情透析,在分析各地的历年选调生真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致把握选调生考试的脉络,总结出一些共同的规律。

在分析各地的历年选调生真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致把握选调生考试的脉络,总结出一些共同的规律。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形式多元化

从题型分布角度来看,这部分的试题主要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大类。选词填空既包括对实词和虚词的辨析,也包括对成语的辨析,还包括将普通实词与成语结合考查。这部分的难点在于近义实词和成语的辨析。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病句判断和歧义句辨析。这部分相对容易,许多题凭借语感便能准确判断答案。

片段阅读考查的题型多元,包括主旨概括题、态度观点题、文意推断题、细节判断题、词句理解题等。这部分深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底蕴,以及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对考生的理解、概括、归纳和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与招考单位对选调生的一个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文字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相符合。

(二)判断推理考查形式层次化

在许多省区的选调生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一直保持着题型稳定、考点分层的特点。前文“试卷构成”中介绍了判断推理部分的五种题型,其中事件排序相对容易,只要理顺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逻辑判断相对难度较大,不但要求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尤其是一些迷惑选项的设置,很容易使考生掉进命题者的“陷阱”之中。

并不是所有省区的选调生考试都会涉及判断推理的五种题型,有些省区的题量较大,涵盖了所有题型;而有些省区的题量相对较小,只选择了其中的几种加以组合。例如2010年重庆的选调生考试,判断推理部分就考查了除事件排序之外的四种题型。

(三)数量关系考查形式能力化

从近年选调生考试中数量关系的命题思路来看,该部分对于考生能力的要求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数字推理的考查从理解上升到掌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所给出的数列

规律也更加多样化,需要考生仔细推敲,细心计算。至于数学运算部分,不乏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考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数学技巧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四)常识判断考查形式综合化

近几年来,各地选调生考试的常识判断部分的考点逐渐向综合化发展,考查范围进一步延伸,由以着重考察法律知识,演变为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文化、科技等并重,以求在良好的法律素养基础上,提升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对公文方面知识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因为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将来在实践中应用的场合非常多。还有一点值得考生注意的是,选调生考试由各地命题,因此会涉及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时政热点、历史渊源等,这就给选调生考试带来了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各地考生应在这方面多加关注。

常识判断考点综合化其实不难理解,这与我国当前注重人文关怀的大形势紧密相连,体现了对选调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

(五)资料分析考查角度多变化

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三种。近些年来,这三种形式材料的复合考查在一些省份的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屡见不鲜,是应试者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总的来说,资料分析考查角度在近几年有了更为灵活的变化,这就要求应试者在答题时,充分认识到资料分析题目本身材料、选项的特殊性,掌握多种速算技巧,快速准确地判断答案。

2013国考申论出题规律总结 篇7

第一,过去几年国考的申论主题均不是当时最重大的热点问题,这与“申论考试考当前热点”的普遍认识不同。比如:特别是2011年所考的主题“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具有明显的“冷门热点”特点。纵观过去几年国考的主题来看,选题均不是当时最重大的热点问题,然而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主线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更多强调考生对不同公共事务的统筹协调、辩证思维,作答上多侧重理论分析与对策提出,保持了很强的内在统一性。因此,考生对日常热点新闻的把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理解一个个热点背后的内在一致性与官方对策的合理性。

第二,出题思路和考察侧重点明确区分两类考生的能力要求。我们知道国考大纲又一次明确提出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并对各项能力作出了明确界定。其中省部级考生的能力更加偏向于综合决策,而地市级考生更偏向具体执行。这种区别反映出两类作答重心,前一类考生将对一些问题进行宏观、战略上进行分析与决策,后一类考生则主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拿出具体的对策。但就去年的真题对比来说,这种能力差别考察还不够大。而今年的大纲又在强调这种差异,使用两份材料、两份题干,那么,在具体试题设计上一定会对其作出更多的调整和强化,题干、考查方向的差异会更大、更明显。

通过分析,总结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注重对国家重大理论热点的学习,但是热点问题不等于“工作重点问题”。首先,申论考试一般只会考那些站在国家公务员人员的立场上,且能够发挥主体行政行为能动性的热点问题。比如说,政府是执政行为主体,那么属于立法层面的问题就一般不会考察了。为什么“离婚率高”的社会现象,就不宜通过政府行政能动行为来解决。因此,就不会作为申论主题的。其次,那些不具有人才考察测评可操作性的问题,也是不宜作为申论主题的。比如果普通民众都熟悉的、而且知道怎么去做的,那么考察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也是不适宜作为申论主题的。比如,治理“醉酒驾驶”,无非是通过加大抽查、加大处罚、加大教育等来解决,它就不利于测评的区分工作、能力考察等。还有“房地产调控”问题,管理层对之尚没有明确、具体的良好对策,那么也不具有可考察性。第三,一般那些考过的主题基本是不会考的。考过的主题,有的考生熟知,有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过,那么这就没有什么测评意义和价值了。但是如果符合以上几个特点,那么也是容易再考察的,只不过会换一种角度和方式进行考察。

综上,申论主题的选取,一般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同时,还要具有测评可操作性,属于政府层面工作重点问题,没有考过、考得少的,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要集中理解两类考生的能力差异。不同层级的单位职能不同,因而其工作者能力要求也有区别。举例来说,矿难问题,省部级考生要考虑的是矿难发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思路有哪些,可行性有多强。而地市级考生就要提出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法。因此,各位考生要根据自己报考职位的层次,针对性地锻炼自身的相关能力,做到有重点,有高度。

三、要加大对真题的研究和训练力度,不断积累答题经验。总体上来看近四、五年来的国考和主要东部沿海省份的省考题目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般而言,全国主要省份的申论考试已经日益向国考靠拢,而国考自身的变化规律长期以来并不算明显,因此,近几年的国考真题对考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生要细细品读两份试卷在材料和题干上的不同,对症下药地培养自己的相应思维方式。

上一篇: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下一篇:抗台风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