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

2024-10-01

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共15篇)

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 篇1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成绩、缺点问题、设想,进行自我回顾、评估、鉴定的书面报告。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述职报告主要是领导干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群众陈述任职情况。

工作总结是总结工作中的问题,改进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指导以后的工作。

述职报告的侧重点是展示工作人员履行工作的思路过程和能力,仅限于职责范围之内。

工作总结的侧重点是归纳工作的事实汇总工作的成果,不仅限于职责范围之内~可以写自己为了做好工作学习了什么之类滴~

述职报告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在叙述的同时加入一些观点的议论和说明。

工作总结采用叙述的方式哦,清楚的描述工作的结果和成绩,不要求点评议论~

述职报告一般以“述职至此,谢谢大家”、“特此报告,敬请审阅”等语句结束~

工作总结一般以今后的工作计划和改进方法结束~

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 篇2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区别和保护 篇3

关键词:个人信息;隐私;私人权利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快捷的信息处理与新的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个人信息呈现多元化,其传递与运用也变得更为广泛、便捷,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保护个人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促使西方国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法律应对冲击。

一、有关个人信息与隐私的立法模式

目前各国立法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采取两种:一是制定单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即综合立法模式;二是通过不同法律来保护个人信息,即分别立法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涉及到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关系。

1.德国法的模式

德国法采用综合立法模式。德国于1977年生效的《联邦数据保护法》,第一次的统地、集中地保护个人信息,并彰显出其民事权利的属性。但是,即使制定了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指令,但对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仍然没有作出严格的区分。

2.美国法模式

美国法采取分别立法的模式,即在各个行业分别制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则、准则,而不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美国在1974年制定了《隐私法》,以隐私统一保护个人信息,其采纳的是大隐私权的概念,包括大陆法中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具体人格权的内容,承担了一般人格权的功能。

二、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关联

个人信息是指与特定个人相关联的、反映个体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包括个人身份、工作、家庭、财产、健康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这个界定来看,它更多地涉及人格,应为一种人格权,而隐私权也是人格权,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表现为:第一,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第二,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第三,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第四,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概括而言,个人信息与个人的私生活密切相关,同是个人事务的组成部分,只要不涉及到公共利益,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三、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界分

提到隐私,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私生活的秘密,而隐私权也通常被认为是“私生活秘密权”。隐私权特别注重“隐”,其含义有两层:第一层,其是指独处的生活状态或私人事务;第二层,它是指私生活秘密不受他人的非法披露,与此相应,对隐私的侵害主要是非法的披露和骚扰;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包括个人对信息被收集、利用等的知情权,以及自己利用或者授权他人利用的决定权等内容,即权利人有权知晓在多大程度上公开、向谁公开该信息以及他人会基于何种目的利用信息等等。大陆法系学者称“信息自决权”。

隐私权制度的重心在于防范个人秘密不被非法披露,而并不在于保护这种秘密的控制与利用,这显然并不属于个人信息自决的问题。另外,对个人信息权的侵害主要体现为未经许可而收集、利用、倒卖等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

四、两者的保护

界分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不同的权利遭受侵害时,为权利人提供不同的救济和保护方式。

第一,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注重预防,而隐私的保护则应注重事后救济。因为个人信息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利益,还有可能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安全,而隐私则更多地是涉及个人。因此,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能超越私权的保护而涉及公共利益,采取注重预防的方式,主要原因还在于应在法律上实现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者之间的地位平衡,从而赋予信息主体以知情权和控制权,而对隐私权的保护则并未赋予权利主体类似的权利,因而其更注重事后救济。

第二,在侵害隐私权的情况下,主要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加以救济,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除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财产救济的方法,因为个人信息可以进行商业化利用,故其在收到侵害时,也有可能造成权利人财产利益的损失。

第三,隐私权保护主要采用民事法律保护的方式,而个人信息的保护方式则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尤其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其加以保护。例如,对非法储存、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政府有权进行制止,并采用行政处罚等方式。对于网上所发布的非法发布不良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有权予以删除。同时,在侵害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有可能构成大规模侵权,但对单个的受害人来说,损害又可能是轻微的,且单个的受害人往往势单力薄,诉讼动力不足,需要由国家公权力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去追究侵害人的责任,保护公共利益。

由于许多个人信息本身具有私密性,而许多隐私也是以个人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当某种行为侵害他人隐私权或个人信息权时,有可能导致同时侵害这两种权利,从而构成侵权的竞合,受害人可以选择对自身最为有利的方式加以主张。

但整体而言,个人信息这一概念远远超出了隐私的范围。正是因为隐私与个人信息之间存在诸多区别,所以,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当将个人信息权单独规定,而非附属于隐私权之下。对于个人信息权的原则性的规范可以交由民法典中的人格权编来完成,但是对于其具体细节性规范内容,可考虑单独制定一部特别法的形式,或者纳入格权编而保障立法的统一性。

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 篇4

美国老师怎样教数学

【作者基本情况】

李霓 :数学专业和幼儿专业的,做英国桥剑大学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维课程 ,所以一直对对培养孩子的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视,同时在教授蒙氏老师中一直强调,数学教的是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术”,不可以用“术”去代替思维的学习,而这对一个老师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只是首先要老师的观念要转变,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启而引”!【文本内容】

中国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玩算术”是出了名的。

我儿子矿矿在同班的美国小朋友只会掰手指算简单加减法时,已会多位数乘除法。老师问:4+3=?大家还没反应,他答:4+3=21÷3。全班都傻了眼,就他得意洋洋。美国孩子和家长见到矿矿都竖拇指赞叹“聪明!”我们当然自以为是。在我眼里,美国小学数学太浅,整个一个“磨洋工”。一年级时,我借来六年级的数学课本,矿矿一样应付自如。

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学校提出,能否让矿矿插班到三年级上数学?我心里想,只要求上三年级,已经很谦虚了。谁知,在我们很“谦虚”地提出让矿矿每星期跳级到三年级去上一节数学课时,美国学校竟然不同意,并指出:矿矿擅长的是中国学校教的“算术”技巧,美国学校教的则是“数学”……

读了那封矿矿的老师代表校长和学区(相当于国内的教育局)写的信,我们非常不服气,不屑地扔到一边。直到后来对美国教育有更多了解时,我才重新冷静地阅读了这封信(节录):

关于矿矿的数学学习问题,我已和校长罗伯特博士说过了。她也跟学区主管教学和课程的助理督导迈克·威廉斯博士谈了……

附上一年级数学课1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在口头上和书写中能够运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交流,而不是对算术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去珍视数学。我们的课程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循序渐进、适当的教学活动去学习具体的操作计算。矿

矿在中国学校学到的一些算术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不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活动。我们运用的是绝对具有乘除法功能的组合法教学,从而使孩子在记住计算的数字之前已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矿矿当然是一个具有计算技巧的优秀学生。然而,算术仅仅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在数学课里,会运用许多教学活动来挑战矿矿的思维,从而也对他本身形成一种挑战。

我们觉得,派一个迈阿密大学的在校生一对一地帮矿矿,将比到三年级上数学更适当。如果你们想借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在家里使用,我将乐意作出安排……

重读此信,我多了一份思考:这封信非常讲究遣词造句。比如,在讲到矿矿及中国学校时,她始终用“算术”这个概念,而说到美国学校时,她都说“数学”。所谓“算术”,计“算”之技“术”也,似属雕虫小技。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是研究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这些符号和数字来解释世间与之有关的现象。因此,数学是学术中的极品。

到底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磨洋工”,抑或是我们把数学这门大学问当成了计算的技巧?我在潜心研究美国教育时,终于有了一些感悟。比如关于《鸡兔同笼》的计算:

笼里有5个头和14只脚,一共几只兔几只鸡?在许多人眼里,这完全是一个计算问题。设兔为X,鸡为Y,x+y=5;4(x)+2(y)=14。

到底我们该把它看作算术教学,还是数学教学?让我们来看美国的数学教育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

某个住在湖边的老人养有狗和鸭子。某天,老人看到5个头和14只脚。老人看到的是多少条狗?多少只鸭?

老师: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纷纷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A:要找到答案并不难,只要两个公式:一个解决脚的问题,另一个解决头的问题……

老师制止学生A继续往下讲,说道:“很好!谁来设计这两个公式?”

学生B:设狗为X,设鸭为Y;4(x)+2(y)=14。

学生C写道:x+y=5。

老师:这两个公式对不对?

学生七嘴八舌:“对啦!”

老师:现在我们不要去计算答案。我们按照这两个公式来推理,看看答案是否合

理……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不让计算,却去猜答案。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师:犯愁了?不错!我们现在不打算去计算准确的答案,我们只是去猜测大致的答案。

学生仍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师:既然你们不回答,那我就来问你们,5条狗和4只鸭,对不对?

学生哄然:不对!5条狗和4只鸭,一共是9个头,老人只看到5个头。

老师:那么,谁能告诉我,狗脚和鸭脚的数目?

学生们又是你望我,我望你,不知所措……

老师:如果我告诉你们,狗不少于4条。你们认为怎么样?

学生B:不对,请看看我设计的公式:脚的总数是14,而4条狗就有16条腿。除非老人喝醉了,把自己的脚也数进去了!

哄堂大笑!

老师:非常好!那能不能是3条狗呢?

学生们陷入思考……

学生C:那也不对!

老师很感兴趣地问:“为什么?”

学生C:除非有1只鸭子,少了两条腿。您看我设计的公式,总共有5个头。3条狗有12只脚。要符合5个头,14只脚的条件,就只剩两个鸭头,两只鸭脚。因此,除非有1只鸭没有脚……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老师:好吧,让我们假设所有的狗和鸭子都是进化完整的,没有缺胳膊少腿的。那么,该有多少只鸭子呢?

学生再没有像前面那样沉默,而是议论纷纷。

学生D:不管怎么说,前提是不能超过5个头,14只脚。

老师:如果狗少于3只,我们能在鸭子的数量上做什么文章呢?

学生E:这就是说,鸭子必须是3只以上。因为,头的总数是5个,狗少于3只,鸭子没有3只以上凑不够5只。

老师:有道理。狗只能少于3只,鸭不能少于3只。那么,我们应该寻找的下一个线索是什么呢?

学生思索……

老师:如果是3只鸭子,鸭脚应该是……

学生们:6只鸭脚。

老师:对!如果是3只鸭子,6只鸭脚,狗的数目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A:如果狗脚不能多于12只,这就是说,狗不能多于3条,鸭子至少得有3只才能凑够5个头。3只鸭,鸭脚就是6只。于是,狗只能是2条,狗脚……

老师高兴地大笑:“好!不要往下说了。请大家用公式计算吧。”

到了这一步,再用公式计算,简直是吃豆腐:狗是2条,鸭是3只。

学生B有些不太高兴:“老师,看到您那么高兴,我倒有些费解了。这2条狗、3只鸭的答案,我们推理来推理去,花了快一节课的时间。其实,一开始就让我们拿公式来算,早就该做完了……”

老师微笑着点头:“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甚至超过了„2条狗,3只鸭‟的答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开始就用公式来计算,而是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走完整个推理的过程?”

学生E:我们浪费了不少时间去推论那些不正确的答案。

学生C:我不同意“浪费”的说法。有时候,你不能证实一个答案是错的,你就不能证实另一个答案是对的。

学生F:但是,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

学生们七嘴八舌……

老师会心地笑了:“谢谢大家!数学课不是算术,更不是用一个似懂非懂的公式去计算一个只有公式才能告诉你的答案。公式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充其量像个计算器。要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为什么那么做是不对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就像知道点击电脑的什么键,电脑会怎么反应一样,那是电脑操作员的工作。只有理解:为什么点击电脑的这里会产生这个结果?为什么点击那里会产生那个结果?那才能成为电脑程序员。我们要的是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证实和证伪某些答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和锻炼的推理能力。”

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美国的数学教学是在企图回答学数学的目的问题:数学不仅仅是计算和应用公式。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

许多美国人相信,学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

我到过国内不少地方听数学课,情况却刚好相反。老师总是“赶集”式地、急急忙

忙地直奔最简单的方式和答案。有一次,我到某重点小学去听数学课,老师踩着步点赶时间,课上得似乎挺活,但只给答对问题的学生一颗糖,答不对的,不给糖。没得到糖的孩子,心思都在别人的糖上。更要命的是,老师也不解释为什么不对。

课后,我问老师,为什么不向学生解释错的原因?这位年轻的老师很不好意思,但又颇有些理直气壮地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时间不够。”我建议道:能不能在课后,由知道的同学给不知道的同学解释为什么错。后来,她给我来电话,说是我的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发现,国内的一些老师总是争分夺秒地“赶”教学内容,像上了发条似地踩着步点上课,“好”的老师可以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在刚讲完课、对学生说“下课”时,铃声正好响起。已经有好几个美国老师跟我说到这种让他们叹为观止的现象:“怎么上课可以像发射宇宙飞船一样精确?好像遥控一样。”其实,“以老师为中心”和“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该讲的内容讲完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就无法顾及了。正像美国老师无法理解中国老师可以踩点下课一样,中国老师在听了我介绍美国的教学以后,也摇着头说:“好是好啦,可是他们怎么能完成教学内容呢?”

然而,只讲已知的正确的东西,忽略让学生去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去证实或证伪某个假设,强调的是自我教育。上面那位美国老师,通过证实和证伪的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可谓用心良苦!

“聪明”的孩子与“智慧”的学生

为什么年龄越小时,中国孩子领先美国孩子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却越来越小,到高中以后,中国孩子与优秀的美国孩子就基本没有差距了?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发现,中国教育培养的是聪明的孩子,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智慧的学生。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以“西安事变”的教学为例子,可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巨大差别:

中国的大多数学校,老师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学会”为目的,满足于考试结果。

美国的教育则是八仙过海:比如,可能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制做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或者只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蒋不妥协?如果张、杨不和共产党合作?如果张、杨把蒋处死?如果蒋逃出西安……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会学”的能力。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

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他人的意思3.能抽象概括

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

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

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

7.吸收知识

7.运用知识

8.善于操作

8.善于发明

9.长于记忆

9.长于猜想

10.喜欢自己学习

10.善于反思

从很多教学的比较看,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包揽了“聪明的孩子”的所有特点;美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囊括了“智慧的学生”的所有表现。

附注 :由于我是学数学专业和幼儿专业的,也做英国桥剑大学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维课程 ,所以一直对对培养孩子的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视,同时在教授蒙氏老师中一直强调,数学教的是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术”,不可以用“术”去代替思维的学习,而这对一个老师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只是首先要老师的观念要转变,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启而引”!

自考和函授的区别 篇5

“函授”、“夜大”、“远程教育”是成人高考教育的几种不同教学形式,因此在这里只说成人高考和自考的区别:

1、费用不同:

自考最多2000-3000元。

成人高考按年收学费每学年5000-6000或者更高。

2、办学主体不同:

各大学都有相应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所以成教的办学主体一般为国家,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会力量办学的。自考的办学主体一般为个人或民间机构,也有一些是由各大学办的,但一般都是打着大学的旗号而已。

3、招生对象不同:

我国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中可看出是名副其实的成人教育。不过目前也有些松动,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到成教的大军中来。

自考的情况与成考类似。

4、文凭不同:

成考的文凭是各大学的成教学院发的,你考上了哪个大学的成教,毕业时就会盖有哪个大学的章;自考的文凭上盖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

5、考试方式、难度不同:

成考入学叫严进宽出,学生只有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才能入学就读。就像高考一样,也要填志愿。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来说毕业都不会太困难(这与普高很相似);自考和学历文凭考试入学叫宽进严出,学员入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直接就可入学,但如果你想得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就得一门一门的通过国家的考试。所不同的是,自考是全都是由国家出题考试,难度最大。

6、学习方式不同:

成考的学习方式最多:有脱产全日制学习的,有夜大学,有函授,甚至早期的电大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对学员来说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你有充足的精力与财力,你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如果你一边在工作一边还想给自己充电,可以选择夜大学;如果你想上外地的著名大学,也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函授。

自考,相对来说学习方式就要少点,你只能在脱产学习与业余自学之间选择(当然,较大的城市里也会有自考的业余辅导班)。

7、含金量不同:

只要你能毕业出来,其毕业证都是国家承认的。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比个高低的话,应该说,最难考的含金量最高。

自考脱产班就是自考全日制辅导班

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与成人高考、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一样本质是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大学里搞自考脱产班占用了高考考上的计划内大学生的教学资源,同时自考脱产班招生时由于没有门槛,经常被骗子利用,而且也确实产生了各种问题,所以教育部要求取消部属高校自考脱产班,比如北京大学不能招自考脱产班,但是市属高校北京联合大学就可以招

业余班就是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比专业课讲授的内容一般要少一些,浅一些。

函授学习就是学校将教材发给你,你通过自己阅读、电视讲座、电脑等方式进行学习,你和老师的交流是用过通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的,作业也是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上交的。有时会有几天的面授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证书。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 篇6

企划和策划有没有区别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很多从业人士争论不休。有的说企划和策划根本就是一个意思,有的说企划和策划有区别,有的将企划和策划从日本和台湾的说法和做法谈起,但是也没有说出什么,那么企划和策划到底有没有区别呢?笔者个人认为,企划和策划的区别第一点,对象不同。

企划的对象是企业,比如管理制度,就是以企业整个组织为对象的,如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薪酬制度制定,这些都属于企划,看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其实人力资源部门是执行部门,参与制定过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制定这些内部规则是企划部。策划的对象是针对单一产品与市场营销操作结合起来的,更多的是关于怎样让产品销售出去的策略方面的,一个广告策划,一个活动策划等等,更多的是相关商业活动的。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第二点,时效不同。

企划里所包含的战略规划,制度企划等等,这些决策一旦确认下来,一般影响企业的时间以年来计算,时间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影响5年到10年。策划的影响时间比较短,有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只有一系列的策划组合,其他的都是以月来计算,以周来计算,甚至有的是以天来计算。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第三点,侧重点不同。

企划注重的是练内功,发现总结内部的管理问题,如知识管理,流程管理,等等方面,方案开始是由企划部门做出来的,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策划主要用于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客户、竞争对手进行沟通。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第四点,目标不同。

企划的目标往往难以进行量化,在操作中无法细致划分,能做的是尽量细分目标,使它在操作工作中尽量细致,在文字描述上尽量准确,运用数字表述的内容相对较少。策划的目标往往都是可以量化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把目标尽量量化,做到以数据为准。比如,这次促销活动要销售多少产品,有多少人留下联系方式,有多少人填写了调查单;又或者广告覆盖了多少人,有多少比率有好感等等。

企划和策划的区别第五点,制定、操作方式和人员不同。

企划案一般是以企业领导牵头,企业各部门都参与,进行制定和操作的。策划案一般有一个部门或者几个相关部门进行制定和操作的。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篇7

(1) 国务院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钢要 (草案) 》

(2) 要不要制订新的卫生标准, 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2个名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这里不看它们相同的词素“制”, 只看不同词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 有完成了的意思, 多强调行为的结果, 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 未必形成最终结果,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我晕?头晕和眩晕的区别 篇8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

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头晕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依原因的不同,头晕也分为以下几种。

只有脸部发烫,而手脚冰冷——最常出现在5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大多是因为更年期荷尔蒙分泌失调之故。人体内各内分泌腺及荷尔蒙,能够应付身体的活动状态及外在的气温,而具有使身体能顺畅运作的调节功能。更年期时,性荷尔蒙的分泌日减乃至停止,身体产生许多变化,除了肩膀僵硬、头痛外,还有头晕及手脚冰冷等症状。

突然发作的头晕:乃自律神经失调的毛病。也可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的一种。大多是出现在女性身上,同时伴有头痛、目眩、倦怠感及下半身寒冷等症状。 经常全身发热的状态下头晕:若伴有激烈的心悸及身体颤抖,则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现象,这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量使得新陈代谢旺盛,随时感到全身发热且头晕。

另外,也可能是高血压,若血压高居不下,头晕的状态一直持续且同时出现头痛症状,就有脑中风的危险,要特别注意。

头晕若有伴随其它任何症状,一定要请教医师。 若非疾病所引起的头晕,不必就医即可获得改善;平日注意要有适度的运动,多吃含维他命、蛋白质及铁质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篇9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的某一件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它的表现形式是“本体+喻词+喻体”。暗喻和借喻不过是这一形式的变格使用。比喻重在“喻”,即通过喻体来表现本体,在形式上必然要涉及甲乙两种事物。所谓“相似点”也只能是甲乙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一句,“海洋”所以能表现“草原”,是因为它具有“一望无际”和“平展”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必须是“草原”也具备的。再如“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一句,“白带子”之所以能表现“瀑布”,是因为他具有“白”而“宽”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必须是“瀑布”所具有的。

通感又叫移觉或联觉,它是将一种感官感觉的事物通过另一感官表达出来的辞格。它只有本体而没有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为“本体:甲感觉→乙感觉”。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草坂”,它不可能具有“幽情”的特征。但“绿茸茸的草坂”不仅仅是“幽情”,二者给人的感觉很强烈,一经沟通,“充满幽情的乐曲”悦耳动听之声,使“绿茸茸”的感觉也触手可及。又如“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一句,本体“热带的天气”不可能具有“响”的特征,但“热带的天气”不仅“亮”而且“响”,温度觉与听觉一经沟通,其“毒”倍增,“叫人害怕”。

以上可以看出,比喻和通感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喻的基本点是“相似性”,通感的基本点是“相通性”。比喻离不开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三者是统一的,而通感却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比喻和通感常综合运用,阅读时要加以区别。如“回顾只是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弱的白光,也早融入了那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得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这一句中“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是哦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他的本体是“热空气”,喻体是“火”,相似点是“热”。但同时,“热空气”还在“响”,这就是运用了通感,它把人的听觉、温度觉调动起来,全句给人以动的感觉。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也是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它的本体是“清香”,喻体为“歌声”,相似点是“渺茫”、“时断时续”。但同时,这一句用本是嗅觉形象的“缕缕清香”用听觉形象“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表现出来,又属于通感。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区别。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篇10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

同学们认为是拟人句,教参上说是比喻句,该如何向学生解释? 回复人:zrx1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古井这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就是拟人句了。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是比喻句,”“像”是比喻词,“古井”被比作“母亲”,“井水”被比作“甜美的乳汁”。回复人:晓红

像这种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如何与拟人句进行区别呢? 回复人:神剑老龙

晓红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的确,比喻和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容易混淆,这是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例如“海燕像勇士”和“勇敢的海燕”两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拟人。既然“勇士”是人,为什么“海燕像勇士”是比喻而不是拟人呢?因为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

一、两者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披星戴月”是比拟,它不是说“星像衣服,月像帽子”而可披可戴,而是说把星当成衣服,把月当成帽子而可披可戴的。同理,“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二、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三、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

例2.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3.延河滚滚喊前进!

这句话中的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写成“延河像人一样喊前进”就是比喻了。由此可见,区别比喻和比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四、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来区别。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除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动词的以外,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其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如:

1.我们急着去采那如同红灯笼似的牙格达,山葡萄以及“雨杀状的蘑菇。

这个比喻句中陈述主语“我们”的动词是“采”,动词“采”的对象是物。

2.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这个比喻句的主干是“死尸堆满”,“堆”是描写物的动词。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静默是写人的动词。“房屋静默”是拟人。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是比喻兼拟人。“春天像小姑娘”是比喻,“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是拟人。“笑、走”都是写人的动词。“花枝招展”是写人的形容词,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形容词也有描写人和描写物之分。这里不赘述了。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比拟了。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

学生认为是拟人句,教参上说是比喻句,该如何向学生解释?

个人认为这个句子是比喻兼拟人。呵呵,十几年不要教语文了,说得不一定对。

把古井比喻成母亲,把甘甜的井水比喻成甜美的乳汁,而“哺育”恰恰是拟人的说法。

回复人:晓红

求实老师的说法好像既全面又有一定道理。回复人:兰叶葳蕤

这句话就应该是“比喻”,因为“像”字在这里是一个比喻词,同时句子中也可以分析出本体和喻体。拟人是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比喻和拟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个人见解。回复人:高建雨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其中的“它”是不是“她”。是或者不是,对分析是比喻还是拟人,起着关键作用。

我个人的理解,应该看大势,这是一句完整的话。说的是古井、用 乳汁 哺育 她的儿女,其他的内容都是修饰成分。所以,应该是拟人。只有人,才有乳汁,才有儿女。

如果我们把逗号后边的部分当作补语,说明古井像母亲所具有的状态或品质,那样去理解,则“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就是比喻。

所以,我觉得zrxl和求实说得对。

这个句子本身的结构,如同神剑老龙所阐述的“四”中的“4”

所以,认为是比喻兼拟人 比较好。但是,要向学生们说透彻,为什么是比喻,哪一部分是比喻;为什么是拟人,哪一部分是拟人。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的区别 篇11

关键词《红字》区别

影片《红字》是根据霍桑名著改编的爱情电影。这部影片不再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爱情悲剧。而是揭示了17世纪宗教制度对人性的迫害,特别是教会、夫权对女性的压迫。导演为影片注入了新的社会内容,在批判旧制度的同时,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沦丧。人权低下,人性泯灭亦带有相当的揭露和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影片以新英格兰殖民时期信奉加尔文教的清教徒的移民生活为背景。着重插写了当时在严酷的政权统治之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宗教在人们思想和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社会道德平庸低下。面对肆意的恶势力。人们不敢反抗。这种对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性的压抑,通过女主人公的坚定反抗而更加突出,两者互相映衬。但是电影的表现与原著还是有区别的:

从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看,原著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罪,即人皆有罪。而通过赎罪和将罪行袒露出来,可以使灵魂得到升华。这和作者本身是清教徒身份以及对家族以前犯下的罪过产生的宿命感分不开的。而且,作者虽然觉得当时对人思想的禁锢是不对的,但是。他对变革也抱有怀疑态度。但是电影就不一样了。时代向前推进了不是一点半点。现在思想解放已被公认,所以在影片中,海斯特的言行就更加坚定。霍桑只是向未来窥探。而导演却是回望,自然占了很大便宜。因此,再在电影中单纯的表现人皆有罪的思想便会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怪异晦涩了。是以海斯特的丈夫的戏份被明显减少了。那么用什么来填补思想的空白呢?电影中表现海斯特和牧师间的爱情的戏份增加了,印第安人的戏份也明显增加了。特别是后者,甚至带来了影片结尾的大规模战斗场面,也许导演想为沉闷的全局制造一个高潮吧。

小说中海斯特是迷茫的,她为了爱人而拒绝说出情夫的名字,又因为愧疚和恐惧发誓不向他人透嚣自己丈夫的身份。电影中海斯特是坚定的,从不认为自己有罪,也完全站在爱人的一边。在影片中她去警告了牧师约瑟,而影片刚开始海斯特乘马车去找房子的时候,镇上的人都在看她,说明到镇上的人不多,每个新人都很受关注。约瑟不可能不知道海斯特的丈夫的身份。事实上,从后面的情节中可以知道,他知道的。海斯特的不同表现表明,霍桑对爱情和教义本身就存在迷茫,他既肯定两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是上天的赐予,又认定通奸是罪。电影导演明显是将“爱情”这种人性需求放至第一位。他在为两个人的行为辩护。

电影对“女巫案”的映射部分还是保留的很好,也算是忠于原著了。但是小说中描写红字被海斯特装饰的异常美丽在电影中几乎没表现出来,更别提原著结尾海斯特是又回到这里,自愿带上红字,度过余生:而海斯特因为善良能干逐渐被众人接受也丝毫没有提及,这恐怕是因为要为引出影片结尾的战斗而不得不舍弃了吧。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电影在表现海斯特的坚韧善良方面比原著差远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意象分担了红字的重量,那就是一只红色的小鸟。红色的小鸟出现过两次,后来在女奴的描述中又出现过一次。都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第一次是在海斯特劳作时,小红鸟引她看到了牧师裸泳的情景。这无疑是给海斯特心湖投下了一块巨石。按现在的话说,大概是哎呀妈呀,太震撼了!第二次则是海斯特终于和牧师在一起的时候,小红鸟飞进了海斯特的房子里,女奴看着红鸟忘情地沐浴。第一次海斯特想捕捉红鸟却终没有抓到,第二次红鸟自动飞到她的房间里但最终又飞走。红鸟可以说既是海斯特的媒人又是她和牧师间幸福爱情本身的象征。又因为它是鸟,也象征着海斯特甚至可以说众多妇女的精神解放。说道它的人性解放含义,它在影片中还间接地出现了一次。即海斯特的女奴被骗去审问时。女奴表达出来的。对于这个我将其理解为,人性一旦尝到了解放的滋味。就会给人深刻的影响,再想将其束缚起来。是很难的。而小说中的红字A,顾名思义是红色的A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耀眼的红色。红色是一种能引起人们无限联想的颜色,于是小说中红色展示出了各种丰富的内涵: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热烈情欲的象征,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抑制不住青春的冲动和对对方的爱慕,最终成为上帝的罪人,一个妇女丧失了贞节,一位牧师辱没了自己的使命。受到惩罚。红色是生命、力量和热情的象征。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美丽的,热烈的,然而在严峻的清教思想的统治下,象征爱情和生命之源的红色被愚昧的社会当作耻辱的标记戴在海丝特胸前,以示惩戒。让大家觉得讽刺的是:海丝特胸前耀眼的红字。就如同她心头熊熊燃烧着的一团火焰,在严寒和冷酷的社会环境中带给她温暖:在死一般地孤独和寂寞中给她以生的希望和勇气。虽然遭到社会的迫害,世人的唾弃。她却没有屈服,她几乎是昂首挺胸走出层层困境,以无声地沉默和坚强的信念反抗着令人感到窒息的精神压迫。她坚定地相信。一个更光明的时期一定会来临,人们将会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决不”和“绝不”的用法区别 篇12

“决不”和“绝不”都是副词, 都表示否定。“决不”偏重于主观的否定态度, 表示“坚决不”的意思, 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绝不”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 表示完全否定。换言之, 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 “一丝一毫也不”。下面举例说明。

(1) 决不退缩。 (表示主观态度。)

(2) 绝不相同。 (表示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 完全不相同, 没有丝毫共同之处。)

“决不”和“绝不”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下面举例说明。

(1) 我决不去。 (“我”坚决不去, 强调态度坚定。)

(2) 我绝不去。 (“我”绝对不去, 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去。)

再看这个设问句:网络教育是否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 (课堂) 教育呢?决不可能!最多只能够部分取代。

秘书和助理的区别 篇13

严格讲,“秘书”是一个职业,而“助理”不是。

助理只是一个岗位的名称。助理可以有很多,董事长的助理、总裁的助理、主管的助理,甚至一个工程师的助理……等等。它是一个岗位,但是做的事情可能完全不同。你助理企业的董事长,与助理一个药剂师能一样吗?无论企事业单位,乃至国家机关,都有助理这个岗位。它目前还不能成为一个学科性的职业。没有专门的“助理”学科,没办法,因为不一样。

“秘书”是一个学科型的职业。大学有专业课程,就业市场有专门的职业分类。

除了以上的区分方法,还有其他区分。秘书更多是文职性的,而助理可能是全能的,什么任务都要承担。秘书侧重于文案和策划,助理侧重于身体力行的行动。

第三个,秘书带有广泛的共性。就是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秘书,他们的工作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地方。这是由学科共性和依据的。但是,助理不一样,它有特殊性、具体性。不同的助理做的工作大相径庭。郎平教练的助理与房地产老总的助理,他们根本做不同的事情。

秘书工作职责

【(一)秘书的职能】

1、辅助决策

(1)辅助决策的含义:在决策过程中,在知识(包括理论)、能力(包括技术)、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给予决策主体全面的补偿,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辅助决策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辅助内容的综合性

辅助时间的经常性

辅助环节的全过程性

(3)辅助决策的原则

超前原则

定位原则

信息原则

谏诤原则

(4)辅助决策的过程

协助领导确定目标

协助领导设计方案

协助领导评优选优

协助领导实施反馈

2、协调关系

(1)协调关系的含义:秘书的协调是指秘书人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自觉地调整各类组织、各项工作、各个人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项活动趋向同步化和和谐化,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协调关系的特征

从属性

广泛性

间接性

(3)协调关系的原则

政策指导

客观公正

平等协商

注重整体

灵活适度

(4)协调关系的过程

摸清情况

找出症结

恰当协调

督促落实

检查反馈

3、处理信息

(1)处理信息的含义:信息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发出信号、消息、情报、数据、图形、指令中所包含的一切有价值的内容。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消息和信号中的内容。

(2)处理信息的原则

及时性原则

保真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预测性原则

(3)处理信息的内容

历史信息

上级信息

内部信息

公众信息

社会信息

(4) 处理信息的过程

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反馈

信息的储存

4、办理事务

(1)办理事务的含义:事务是指一切同领导工作有关的日常具体工作。

(2)办理事务的特征

综合性

服务性

繁琐性

突击性

(3)办理事务的原则

被动中求主动

原则中求灵活

繁杂中求规范

(4)办理事务的程序

自然程序

理论程序

指令程序

法定程序

技术程序

习惯程序

【(二)秘书的职责】

大致也有以下11个方面:

日常事务管理(办公室管理、通信管理、值班事务、日程管理、印章管理)

接待事务(来访接待、安排服务等)

会议事务(会议安排、会场布置、会议服务、会议文件的处理等)

行政事务

信访事务(群众的来信来访或顾客的投诉处理等)

调查研究事务(搜集信息,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供领导选择)

文书档案事务(文书撰写、制作、处理和档案管理)

写作事务(各种文体的写作)

协调工作(政策、工作、地区、部门、人际关系等)

督察工作(督促、检查领导交办批办工作的落实情况)

其他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助理工作职责

1、文件、档案、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记录;

2、电话记录、打印文件、复印资料;

3、日常报表的收集、整理、汇总、传递、上报;

4、遇突发事件,紧急联系相关负责人,协助解决;

5、收发邮件、信件,及时转交相关人员;

6、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7、工作(包括:公司 内部信息、资料、文件、 人事、档案、会议内容、计算机信息、 财务等);

8、处理各部门人员的报帐事宜,审核、汇总、传递工作;

9、协调各部门人事关系,使之工作能顺利、高效完成;

10、完成上级管理层交付的临时工作;

11、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干净等。

12、负责新进员工资料的入档, 培训相关知识技能。

业务方面看你在哪个部门,如果在销售部,就是协助 业务员或业务经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如: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会议、促销活动之类。如果在人事部,可能还要做一些培训工作。

特殊要求也要看是哪个部门,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需要写一些报告之类的。另外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会word和Excel等一些 办公软件和标准的普通话。

月薪要看在哪个城市, 中小城市1800-5000,大城市可能会高点,如果是外企就更高了。

行政 助理应该算是公司不可缺少的人吧,至少经理们认为是不能少的,不然他们会累得脚底朝天的,而且办公效率会大大降低。

港口和码头的区别 篇14

中国最大港口是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处,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 。是中国上海市的港口。

世界上最大的船是哪艘

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是一艘新加坡籍、属于超大型原油运输船(Ultra Large Crude Carrier,ULCC)等级的`超级油轮,也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与最长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船长超过1/4英里,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

“不”和“没”的本质区别 篇15

未然和已然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来和过去。对于“不”和“没”的研究更多的倾向于时间上的考量, 认为主要区别是“不”表示将来;“没”表示过去。按照这点确实可以解释很多例子, 如:

(1) 我今天没上班, 明天也不上班。 (说话时对于上班的动作的否定已经完成, “不”用于动作未发生时) 比较:昨天不上班, 明天也没上班。

(2) 我没去过杭州。 (“过”表示动作的完成, 用“没”) 比较:我不去过杭州。 (将“过”去除, “我不去杭州。”表达的是将来意义)

(3) 上个月我没发工资。比较:上个月我不发工资。下个月没发工资。比较:下个月不发工资了。

但是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用此解释的问题, 如:

(4) 昨天我身体不舒服, 只好没上班。“没”在这里是错误用法, 只能用“不”:“昨天我身体不舒服, 只好不上班。

(5) 刚才你怎么没说话?

(6) 他从来没说喜欢我。

(7) 他小时候没喜欢艺术。长大才喜欢的。

(8) 刚来南宁的时候, 什么都没习惯。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开始疏远她, 即使路上见到也没看她。

这些句子的动作都是发生在过去的, 但是都不能用“没”只能用“不”。这证明了“不”表示主观否定;“没”表示客观否定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例 (4) 这样的句子将在第二部分具体解释, 例 (5) 表示主观上不想说话, 例 (6) 表示主观上不喜欢, 例 (7) 表示主观上不爱好, 例 (8) 表示主观上不习惯, 例 (9) 表示主观上不想看。

“没”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将来, 其实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可以的:

(10) 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如果最后还没想好, 后果自负。

(11) 你来了没用, 小明还没来。

(12) 要是你到下礼拜还没写完作业, 就那也不用去了。

例 (10) 的“没”客观上没有想好的结果, 例 (11) 是小明客观上没有来的结果, 例 (12) 是客观上没有写完作业的结果。

因为发生过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没”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过去, 这一用法是由“没”表示客观否定引申出来的。同样的, 将来发生的事情是未知的, 所以“不”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将来, 这一现象是由“不”表示主观否定引申出的。由于这样的使用很多, 所以这一联系就被固定下来成为了一个区别意义, 进而将二者视为同等的地位, 甚至时间上的区别有成为第一区别的趋势。

2. 关于动词的性质问题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 “不”和“没”的区别体现在与它们搭配的动词上。具体的内容非常的繁杂:动词分为静态动词、动态动词、情态动词及助动词、特殊动词等等。其中动态动词中还具体分为:瞬间动作动词、持续动作动词、终结动作动词, 特殊动词还有若干情况。“不”和“没”与之搭配的方式就更是错综复杂, 这里就不一一论述。总体而言是不具备系统性, 无法具体考究和认识。其实就本质而言, “不”和“没”与不同动词搭配的原因也是动词表示的主客观的原因。

下面将按照论文的分类分别进行分析:

(13) 静态动词:像

“儿子长得不像他”。“像”是主观感觉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用“不”。

(14) 瞬间动词:死︱受伤︱完︱爆炸︱摔着︱断︱坏︱丢︱醒

他没有死, 他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在这次车祸中, 居然一点也没有受伤, 真是奇迹。

在最后几分钟, 公安干警紧急排查, 炸弹才没有爆炸。

衣架掉下来了, 还好没有断。

他睡的很香, 我把他抱起来都没醒。

这个衣服没有丢。

一般来说, 瞬间动词都是发生过的, 发生过的就是客观事实, 所以一般用否定副词“没”来否定。表达的重点是结果。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用“不”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怎么叫他, 他就是不醒。 (表达重点是不愿意醒)

这个衣服我不丢。 (表达的是主观上不会丢)

(15) 持续动词:打扫︱吊︱拄︱走︱跑︱吃︱喝︱教︱研究︱学习︱上课︱看

这间教室没有打扫。 (客观上没有打扫, 重点是教室)

我不打扫这间教室。 (主观上不想打扫, 重点是人的主观想法)

他没有走。 (客观上没有走的事实)

我让他走, 他不走。 (他不愿意走)

他没有看电视。 (客观上没有看电视)

他不看电视去学习了。 (主观上不想看电视, 想学习)

(16) 情态动词:敢︱愿意︱愿︱高兴︱乐意︱肯要 (欲) ︱打算

情态动词主要是表达人的主观意愿的, 所以主要是用“不”修饰:不敢︱不愿意︱不高兴︱不乐意︱不肯︱不打算

(17) 助动词: (表示必要) 必须︱得︱该︱要︱宜︱应该︱应当

(表示可能) 得︱会︱将︱可︱可能︱可以

(表示许可) 便︱得︱够︱好︱可︱可以︱能︱能够︱值得︱配

除“必须︱将︱得︱怕”外, 其余助动词都可以受“不”的修饰, 因为这几个词表达的是客观意义上的, 所以用“没”修饰。不能够受“没”修饰的有“能︱能够”, 因为本身就是表达主观的, 所以用“不”修饰。

3. 结语

“不”和“没”的本质区别是主观否定和客观否定。明确这点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二者的区别。但这并不是说“不”和“没”就只有这一个作用。“不”除了这一用法之外, 还有很多功能, 比如表示大自然的客观天气情况:“明天不下雨。”表示泛时:“地球是球星的, 不是正方体。”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 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 副词对“不”和“没”的选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点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

摘要:现代汉语中, 最常用的否定词是“不”和“没”。诸家对二者的语法区别做了深刻而全面的讨论, 研究者主要是从搭配动词的性质、时间关系以及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等方面对它们的使用条件、表意功能等进行研究, 多是把这些区别放在同一平面上进行比较。本文研究这些区别的内在深层的联系, 旨在找出二者差异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不,没,区别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白荃.“不”、“没 (有) ”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关于“不”、“没 (有) ”的意义和用法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3]吴艳.“不”和“没”的比较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 2005

[4]王立群.“不”和“没 (有) ”的句法、语义、语用区别[J].语言应用研究, 2006

上一篇:晋?蒲葵扇,晋?蒲葵扇孙元晏,晋?蒲葵扇的意思,晋?蒲葵扇赏析下一篇:忠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