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精选8篇)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 篇1
毕业旅行前一天,也就是我最盼望的一天,我晚上睡觉时,都兴奋得睡着觉,我暗自祈祷,希望黎明赶快到来,将难熬的黑夜赶走。隔一天,我到了学校,等待同学到齐后,就开始展开毕业旅行了。
我 们到了小人国,哇!里面的所有建筑物,都比较小耶!看完美景后,我们去搭小火车,就到了园区,首先我先参观里面的器材,哇!果真是名不虚传的“小人国”, 之后再亲自体验看看,我先坐室内云霄飞车,第一次做感觉很毛骨悚然,经过一次的洗礼后,也不再那么害怕了。后来又去玩“太鼓达人”的游戏,这个游戏有分 易、中、难度,我当然先从易开始玩起,毕竟熟能生巧嘛,可是我还是在中级就输了。后来要回去时,我们先拍照,在搭我们的游览车回饭店休息。
第二天,我们到天文馆看“地球漫步”的电影,看着许多人登上月球的喜悦,看着许多人在月球留下自己的脚印,让我也好想走到别人所不能去的地方。后来我们到了 木栅动物园,我先去夜行动物馆探索,因为那里是最稀奇的地方,我再那看到许多没见过的动物,像是巨尾老鼠、山猫、颚等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之后又去企鹅 馆,看到很多企鹅游泳的美姿美仪,也看了详细说明,发现它们都是住在南半球的;最后我们集合时间到了,我赶紧到集合会场拍照,这美不胜收的`地方,将成为我 永生难忘的回忆。
第三天,我们到了月眉,我一开始都不敢坐,不过经过同学的鼓励,我还是坐了某些器材,像是黑洞迷航、小飞象等等,但是我做小飞象时,已经头晕了,害我接下来 的器材都不能玩,所以找个椅子歇息,顺便闭目养神,当我调适好自己的身体后,立刻冲去玩最后一次的银河炫风,虽然我没有玩很多器材,不过能和同学一起玩, 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们也在最后拍照,留下我们来过的证据。
现在回想起来,都让我依依不舍,回想起在动物园迷路,回想起在车上唱歌的情形,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毕业旅游心得感想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 篇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旅游产业已经成长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龙头, 并且与国际旅游市场快速接轨, 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 正向旅游强国加速迈进。随着各种旅游要素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频繁流动, 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质量上。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而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却并不乐观, 尤其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岗位所需求的从业人员在知识、经验、技能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匹配性不高, 不能很好地满足岗位对多样化技能的需求, 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可替代性较高。高职院校作为开展与行业实践联系最密切的职业教育的机构, 如何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培养出符合当前旅游行业发需求的专门性人才, 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高就业率与低就业满意度。
高职教育目标在于快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与市场对接良好, 毕业生较低的就业期望和当前不错的行业就业形势, 造就较高的就业率, 相对其他专业及相同专业本科毕业生,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步就业情况还不错。但从就业质量看, 并不乐观。根据近两年相关统计显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单位以旅游公司、旅行社、酒店等私有企业为主, 岗位以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偏体力型技能劳动为主, 起步薪资待遇较低, 超出就业期望, 毕业生满意度普遍不高。
(二) 低专业匹配率与高岗位转换率。
相比其他专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岗位匹配率偏低。相关统计显示, 约30%从事与专业并不相符的工作岗位, 还有近10%从事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工作岗位, 初步就业对口率偏低。追踪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岗位流动性大, 相比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管理层或技术层难度大, 岗位晋升困难。由于自身可替代性高, 综合竞争性不强, 普遍不被重视, 尤其酒店服务岗位, 人员流动频繁, 三五年行业转换率较高, 导致行业认可度和忠诚度降低, 某些毕业生选择离开“老本行”, 出现一方面行业人才需求缺口大, 另一方面招不到好人才的尴尬现象, 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三) 高可替代性与低持久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明显偏重于专业技能培养, 忽视综合素质和科研素养, 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导游人员、酒店客服、旅游产品推广销售等岗位, 比较辛苦, 但进入门槛低, 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进入该行业, 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素质和突出技能, 很容易被别人替代,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与相同专业本科生相比, 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塑性较差, 综合竞争力低, 很难参与线路、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人员管理等行业核心岗位。某些人自我学习能力弱, 缺乏自我规划, 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要, 如果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将很快被淘汰。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 社会环境与观念。
受传统观念影响,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专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认识不深, 没有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学历歧视”, 认为高职毕业的专科生就是不如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生, 其实两者各有所长, 专科生的优势在于提前与用人单位对接, 毕业后甚至不用进行再培训, 可以迅速参与实际工作, 将自身技能转化为劳动力创造财富。某些家庭的职业教育观念不清, 认为孩子学习不好, 考不上本科, 才会“走此下策”, 对孩子未来的择业观和职业定位认识不清, 缺乏长远规划。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就业选择, 给人以吃“青春饭”的观念, 在工资偏低现实下, 导致许多导游不务“旅游”正业, 拿回扣现象严重, 影响导游从业人员的形象。
(二) 学校管理与教学。
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学校供不应求, 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不能随行业发展做出快速反应, 调整教学。大多过于急功近利, 在学生对行业发展了解还不清晰、基础知识还没有打牢的时候, 过早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把学生推向社会实践, 为学生考虑不足, 缺乏职业规划, 导致学生出现职业厌倦或改行。专业设置缺乏对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真正研究, 人才培养眼光过低, 教学又多流于形式, 灵活性不够, 培养的学生在实际操作技能、社会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余, 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机器。学生在校所学就是为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不能根据岗位调整和行业发展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这就造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步就业率高, 后期“转行率”高。
(三) 学生认知与能力。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单位以旅游公司、旅行社、酒店等私有企业为主, 要求毕业生从基层岗位干起, 工作时间不是很有规律, 劳动量大, 比较辛苦, 并且薪资待遇偏低, 相反很多毕业生就业期望普遍偏高, 希望到大城市, 进入国企、外企, 而那里竞争激烈, 自身能力并不能胜任岗位要求。还有某些毕业生则“求稳”, 满足于毕业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就行了, 还能到处去玩, 因此在学习期间就放松自我要求, 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不能清晰地分析就业优势和劣势, 就业竞争力偏低。旅游专业知识、旅游服务技能、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身综合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统计资料显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较本科生仅在旅游服务技能、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方面有优势, 因此常出现职业发展后劲不足, 得不到企业“重用”的现象, 缺乏持久竞争力。
四、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一)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培养职业忠诚度。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 职业教育还没有深入人心, 社会认可度偏低, 还没有形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套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作为专门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 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在入学早期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及就业前景, 使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 打牢职业忠诚度, 然后结合学生个人特质、兴趣爱好, 帮助其做好中远期职业生涯规划, 而不仅仅停留在求职时候的面试简历方面的辅导。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整个教育, 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职业规划, 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清晰地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 强化理论学习, 打牢专业知识基础。
某些高职生在初中、高中时代的学习就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 基础知识不扎实, 缺乏学习自信, 进入大学对自己学习要求降低, 普遍存在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制约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旅游专业需要学习大量的地理、心理、人文、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某些学校认为这些不重要, 职业技能才重要, 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少, 老师学生都不重视。没有打牢专业知识基础, 就过早开展职业技能学习, 导致学生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中依然疑惑重重, 过于依赖指导老师, 缺乏自我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所看重的, 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强化相关理论学习, 肯花时间和精力, 打牢专业知识基础, 从基本上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 与优质企业深化合作, 开辟新的就业选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专门性职业人才, 与企业对接, 按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培养人才, 是教育的最大特点, 然而某些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局限性的影响, 人才培养定位低, 眼光不长远, 在选择合作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做得不够。应选取一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提高合作程度。在互利互惠、共同协商的原则下, 企业应尽量为学校提供多性质的实习岗位, 如旅游产品研发、酒店服务管理等, 而不是只有导服和客服几种岗位, 让学生在不同岗位轮换实习中得到更多的认识和学习, 拓宽实习和就业岗位。学校要多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和岗位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邀请企业或行业内资深人士适当参与到学校教学和实习计划的制订中, 有的放矢,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实习, 检验教学成果, 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优良的储备人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线上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正掀起旅游行业的改革热潮, 催生大量工作岗位, 学校可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 对接社会需要, 开设相关课程, 开辟新的就业新渠道, 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 现在又存在忽视理论学习, 重视技能培养的问题, 怎样把握这个度, 怎样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 教师十分关键。教师队伍应选择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职业技能, 同时又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教学技能的人才, 这样教学就更生动、更直接, 学生更受益。可以不拘一格从企业选聘一些这样的人才做客教学或培训学校已有师资, 充分利用他们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 正确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使两者有机结合。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多一点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紧抓社会市场需求, 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培训相结合的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高标准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 实现就业精准定位和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的“青睐有加”、“优先选择”。
(五) 调整就业心态, 打造综合职业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调整就业心态是顺利就业的前提,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 如在教学中渗透、举办讲座、交流等形式,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操守。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 放低姿态, 放高眼光, 从基层做起,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 争做行业的技术专家。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毕业生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增加就业筹码, 跟上行业的发展, 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在校期间要充分借助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 积极参加企业、行业、学校、社团、基地等多种活动, 多方面、多层次地锻炼个人综合能力。言谈举止、组织表达、为人处事、品行修养等都是一个人软性竞争力的表现, 关系到在岗位上的持久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
摘要:由于就业竞争力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高就业率与低就业满意度、低专业匹配率与高岗位转换率、高可替代性与低持久竞争力等问题, 作者认为可从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芬.基于校企合作影响的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苏州大学, 2014:25-63.
[2]张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6 (3) :254-256.
[3]王晓庆.河南省高职旅游人才就业竞争力状况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3) :28-31.
[4]金建孟.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16-20.
[5]司端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3) :187-188.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 篇3
作者简介:王亚辉(1981-),男,湖南益阳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高等教育。王亚力(1965-),男,湖南吉首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ZC1205)。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全国旅游高等院校数与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历经数年持续递增后,旅游高等院校数基本稳定在1000所左右,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基本保持在57万左右。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旅游就业问题突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旅游行业就业率(ERTI)不足30%。一方面旅游高等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旅游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才中的大部分却未留在旅游行业,倘若这种“怪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将十分不利于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湖南三所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证研究剖析了这一“怪现象”的危害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旅游行业就业率;危害;成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2.011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因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被冠以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等美誉,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中的地位随之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公布的《2012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与2004年相比,旅游高等院校增加了603所,中等职业学校增加了426所。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57.62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49.72万人。2012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数9.26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05%,其中研究生2452人,占2.65%,本科生3.38万人,占36.50%,专科生5.63万人,占60.80%[1]。
旅游人才的大量供给是旅游人才需求旺盛的体现,我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理应是旅游人才的主要去处,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笔者2013年8月就湖南某二本院校2010~2013年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旅游行业就业率的调查发现,该校2010年92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仅11人继续留在旅游行业工作,旅游行业就业率(ERTI)为11.9%;2011年103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仅29人继续留在旅游行业,ERTI值为28.2%;2012年173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仅39人继续留在旅游行业(不含考上研究生的4名毕业生),ERTI值为23.1%;2013年该校160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仅40人继续留在旅游行业(不含考上研究生的1名毕业生),ERTI值为25%。(注: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13年8月12日)。很显然这所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ERTI很低,为了解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笔者接连调查了湖南另外两所二本院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于是笔者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行业就业率低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旅游本科毕业生旅游行业就业率低的危害及成因
(一)旅游本科毕业生旅游行业就业率低的危害
旅游院校开办旅游专业的初衷本是向旅游业输送人才,但旅游高等院校培养的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却选择离开旅游行业,至少产生以下几点危害:(1)浪费国家用于旅游人才培养所投入的资源。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金钱和设备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假设国家每年用于本科旅游人才培养所投入的经费是1000万元人民币,年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31.93万,根据推算因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不留在旅游行业就业而浪费的年总金额将达到294万元。(2)使旅游企业陷入人力资源得不到补充的恶性循环。旅游企业经常招不到优秀本科旅游人才,即使招到又因种种原因离开,他们不得不重新招聘,于是陷入“招了离,离了招”的恶性循环,从短期看仅增加了旅游企业的招聘成本,但从长远看因难以招到优秀旅游人才则不利于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3)极大地损害旅游本科人才在旅游企业心目中的形象。由于难以留住旅游本科人才,旅游企业尤其是酒店业渐渐对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失去信心,致使他们宁可放低标准招聘专科生或中专生,也不愿意招聘旅游专业本科生。
(二)旅游本科毕业生旅游行业就业率低的成因分析
国内早有学者关注到了大学生流出旅游业的现象,并指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吴巧红(2004)在文中指出旅游院校培养的大量人才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眼高手低等种种原因纷纷流出旅游行业[2]。肖潜辉(2004)在文中提到大学生逃离旅游业有多种原因,有的是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是缺乏耐性,但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就是相当一部分旅游单位对大学生有所排斥[3]。凌茜和陈茂钦(2013)在文中提到酒店基层员工的工作厌倦程度是导致他们离职的一个主要原因[4]。从这些原因来看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旅游企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导致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ERTI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具体探究这些原因,笔者对湖南省某二本院校2010~2013年离开旅游行业就业的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离开旅游行业就业的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工作机械、枯燥无味;不喜欢酒店业上夜班;经常要加班、缺少休息时间;工资低;升迁太慢;部分旅游企业排斥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酒店基层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这些原因当中的一部分无法进行界限分明的划分,比如“工作机械、枯燥无味”既可以说是工作本身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学生的主观意识。所以本文对这些原因不予归类,仅对其作出解释。
首先,本文所指的三大旅游产业酒店业、餐饮业、旅行社业的基层工作岗位基本都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尤其是餐饮和客房基层岗位,这对于那些不喜欢从事机械性劳动的学生来讲,确实难以长期坚持,但这又偏偏是这些岗位的特点。
其次,酒店业很多基层岗位需要晚上工作,部分学生对此不喜欢导致他们也难以继续留在酒店业。另外餐饮业加班的情况普遍,且难以预测何时要加班,员工加班加点成家常便饭,这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从事餐饮业。
再者,旅游行业工资低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国内旅游行业基层从业人员的月工资基本在2000左右,部分内陆城市还达不到这么高。至于“升迁太慢”也是事实,据与笔者工作院校合作的多家酒店提供的情况,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要做到部门经理位置至少要7年时间,如果确实优秀尚可做到总监位置,但国有旅游企业普通员工的升迁时间就要长得多,这也导致了毕业生不愿意留在旅游企业工作。部分旅游企业更愿意雇佣专科生,导致希望留在旅游行业的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与大专生在普通岗位上同台竞技时处于劣势。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高层岗位无法胜任、基层岗位不愿意去的人确实大有存在,这些人最终也只好选择离开旅游业,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ERTI低。
最后,笔者以湖南常德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问卷形式征询被调查者对旅游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此次调查严格遵循科学的调查方法,确保问卷调查具有空间代表性、时间代表性和人群代表性。挑选常德市居民常去的休闲地滨湖公园、白马湖公园等作为问卷发放地,问卷发放时间尽可能同时覆盖工作日和双休日且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获得的371 份有效问卷中借助SPSS软件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酒店基层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最低,旅行社基层服务人员次之,酒店与旅行社管理人员的认可度处于一般水平。
endprint
三、旅游本科毕业生旅游行业就业率低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旅游专业本科生管理能力。
我国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涉及到教育部门、培养高校、旅游企业及学生,这些利益相关者应携手共同提高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教育主管机构和高校应共同加大对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酒店管理纳入,这对各高校的招生与专业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宏观指导意义,对社会亦产生导向作用,但这种导向作用日前还不明显,从2013年我校新招收的100多名酒店管理本科生的情况看,他们对今后干什么以及是否能考研等诸多问题存有疑虑,在开学之初,有相当部分学生提出要转专业,在班主任老师的解释下一些学生打消了转专业的念头,但仍然有5位同学坚持要转到其他专业。
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很关键,它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应用型还是科研型,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应根据学校在整个旅游高等院校系统内的地位及未来目标确定,切勿盲目跟风。
(二)强化实训设施建设
除少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本科稍长一点,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均最近几年才办起来。专业积累不深、用于学生实训的设施设备不全是新办酒店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酒店管理有着更强的实践性和就业指向性,虽部分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很多院校至今仍缺乏校内实训基地,这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故当务之急是教育主管机构与高校应联手加大对此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改革学生培养模式
国内已有相关文献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如李力等(2011)[5]总结了过去几年各本科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双证式”和“中外合作式”,但这些模式在实践中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任何一种模式都未很好地平衡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利益诉求,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行业认为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和中专生,所以教育部提出了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导向,但很多本科院校在理解时有偏差,实践中过分强调技能,忽视了本科教育应以学位教育为本,使培养过程与专科生、中专生的培养没有差别。
本科人才与专科人才应该有所差异,而且差异应体现在管理能力方面。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应围绕“以学位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为辅”的原则。一是根据专业学位教育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设置课程,规定学生应修满的理论学分,强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征询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设置及实践教学安排的建议。二是探索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利益诉求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作者认为“一专多证+工学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探索。一专多证的前提是“一专”,即通过扎实的课堂学习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取得专业领域内的相应资格证书,这就既坚持了以学位教育为主,又兼顾了职业教育;另外鼓励学生在取得专业领域资格证的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得其他领域的资格证,并且对取得这种资格证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奖励,这样做就很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检验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
工学结合的具体途径可以借鉴高职院校的做法,采取“0.5+3+0.5”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一学年的酒店实习时间分解成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就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让学生完成校内军训后直接到合作酒店锻炼,使之全面了解专业对应的行业实际,认识到知识对于就业者的重要性,感受企业化管理的规范与严格,必能使其返校后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在校两年学习后,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再次返回对应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其实习质量必然大为提高。
(四)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亦不容忽视。
酒店管理师资队伍的现状是严重缺乏行业工作经验,这也是我国酒店管理师资队伍和国外酒店管理师资队伍最大的区别[6]。虽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并采取了一定的形式如教师去企业顶岗[7][8],但从实践看教师去企业顶岗基本上流于形式,事实上教师并未承担相应的服务或管理职能,仅仅吃住在企业而已,教师顶岗结束后仍未获得相应的服务技能或管理经验。故当务之急是深化校企合作力促教师顶岗具有实质性。在具体实践时应打消企业对顶岗教师无法胜任所顶岗位的顾虑,解决办法是适当延长教师顶岗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行业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五)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
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离开酒店再择业的原因是对旅游行业固有的、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与企业从学生入学开始要向学生介绍行业特点,让他们有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尝试“0.5+3+0.5”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了解行业与岗位特点及升迁路径,这需要学校就业负责人及班主任老师做好就业意识的宣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本科生管理能力具有优势的基础上加上正确的就业观念,将大大降低旅游企业对本科生的排斥。
(六)提高社会人员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感。
社会对旅游职业尤其是旅游基层职业存有偏见,使旅游基层从业人员背负相当大的压力,提高社会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感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应联合企业共同宣传各个岗位都有技术含量;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也应该对旅游职业工作性质做积极的宣传,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旅游职业的工作性质,消除社会对基层旅游从业人员的偏见,以此提高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旅游行业就业率,实现旅游产业与旅游高等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之时,旅游本科就业却不容乐观,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ERTI普遍偏低,本研究虽探讨了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ERTI低的危害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本文仅获取了2010~2013年湖南三所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ERTI数据,未来研究有待使用时间跨度更长、院校数目更多的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ERTI数据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司.2012年全国旅游教育统计情况[Z].
[2]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S1):22-25.
[3]肖潜辉.从大学生流出旅游业谈起[J].旅游学刊,2004,19(4):6.
[4]凌茜,陈茂钦.基于工作厌倦的酒店员工职业生命周期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47-54.
[5]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J].旅游论坛,2011(1):120-126.
[6]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87-91.
[7]潘冬南.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2(11):8-11.
[8]孟秋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J].
广州旅游心得总结 篇4
我们来到广州后,父亲的朋友也是父亲的家乡。他建议在莲花山庄住一晚。他说他在那里订了两套房子,把他带的东西安顿好之后,我们就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在我们来之前,我叔叔已经在那里点了食物。我们一坐下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舅舅的美女也来了。走到一起后,父亲说:“不客气,大家都是自己人。”听了父亲的话,我开始没礼貌了。哥哥看到我这个样子,就学会了开始没礼貌。吃完饭,爸爸和叔叔还在抢着买单,但最后好像爸爸还是很厉害。
大家吃完后,舅舅提议去莲花山庄看看。当我们都走在观音下面的时候,我说了一句不吉利的话:“爸爸,把观音的手砍下来卖了值多少钱?”爸爸回答说:“你不能这么说。它是一个神圣的物体。你不能取笑它。”我听了之后很害怕。我怕观音怪我,就和妈妈一起去拜观音。我真心崇拜。拜完之后,我低声说:“观音对不起。”之后,我看了一眼我妈。她似乎没听到我说的话。然后我就放心了。
欧洲旅游心得总结 篇5
欧洲绝美的自然景色
这次欧洲游我们去的几个国家,除意大利人的皮肤和头发较黑,有几分像阿拉伯人,其他国家的人都是白肤棕褐色头发,典型的白种人模样。总体来看,欧洲白人的身材比较挺拔,鼻梁高直,眼窝较深,浓眉大眼,长相还是蛮酷的。不知从那年起,意大利和法国开始涌入大量黑人,许多黑人是鉴证到期后不走,想滞留在欧洲生活的。虽然黑人兄弟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但毕竟供大于求了。我们在意大利的街头和旅游景点见到,有许多贩卖小商品的黑人兄弟,再有,罗马的火车站附近也聚集着一群一伙的黑人。他们既无人监管又无法就业,这就是造成罗马和巴黎社会治安不良的重要原因。当然,欧洲的主流居民还是以祖居当地的白人为主。此次旅游,尽管我们天天都能见到欧洲人,而真正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通过为数不多的接触,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欧洲人生活工作的轮廓。另外,一路上导游对欧洲人生活及工作背景的介绍,也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1、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几件事情发现欧洲人对待工作是非常认真负责的。
1)出于价格的原因,我们每天都住在离城市较远的一些酒店中,次日一早就在该酒店吃早餐。一顿30多人的较为丰盛的西式早餐要准备很多东西,如各种面包、牛奶(冷、热)、咖啡、果汁、热水、鸡蛋、果酱、奶酪(油)、水果沙拉等等。如果在中国,至少需要两三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而在这里,多数情况下早餐就由一名女服务员独自打理!由此可见,欧洲酒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之高,工作量之大。记得赴欧的第二个早上,在意大利某酒店享用一顿丰盛的西式早餐,服务员只有一位黑人姑娘。这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先是我端送两杯热牛奶时,不小心把奶洒在地上一些。在国内餐厅吃饭这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并没当回事。可当那位黑人姑娘发现后,立即拿着拖把跑来,嘴里叨叨唠唠的将地上的奶迹擦干净。原来她是担心有人踩上去滑倒啊!看此情景我心里顿生歉意,早知如此我就应在撒奶后马上擦干净。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蹊跷,我老伴先吃完早餐后,顺手就收拾起我两人的餐具,可能是因先前撒奶事件给人家增加了工作量,就想帮人做点事情。哪知,她在摆放餐具时,一只盛奶用的大号玻璃酒杯突然跌落到地上,只听啪嚓一声,老伴和我都被这清脆的破碎声惊呆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下等着人家罚款吧。只见那黑人姑娘手拿扫把簸箕快步走来,皱着眉头打扫地上的碎玻璃,我和老伴一边想抢过她手中的工具自己收拾,一边连说“Sorry!”(对不起!),黑姑娘马上露出笑容,连声说“Nothing!”(没关系!),并坚持不用我们收拾碎玻璃杯,也没让我们做任何赔偿。这事要是发生在国内,恐大多数酒店不仅会要我们赔偿酒杯,服务员也绝非这般态度。
丰盛的意大利早餐
2)还有一次,我们住宿德国一个小镇的酒店。晚上我发现房间的电视遥控器电池没电了,无法看电视,就拿着去找总台更换。总台只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中老年妇女值班,她同时还兼管招待总台旁边酒吧里吃夜餐的客人,只见她不时为几个客人端送啤酒、咖啡及一些食品。等她回到总台后,我向她表示了遥控器电池没电的意思,她于是俯下身去拉开最下边的抽屉翻找电池,找到电池后因没有螺丝刀打开遥控器,她就找了一把餐刀来拧螺丝。由于这个工具并不顺手,她就把遥控器放到桌上,用两只手抓住刀子拧螺丝,我看到桌上的遥控器不稳,就上前帮她按住了遥控器,她马上表示感谢,说声“Thank you!”(谢谢你!)。我心里不禁赞叹,这德国女人可真能干那!
意大利酒店的总台
3)从我们一飞到到欧洲,从出罗马机场开始,一直到把我们送到巴黎机场回国,我们始终叫不上名字的这位大巴司机,陪伴着我们走完旅游全程。这是一位身材高大,沉默寡言,须发花白的欧洲人。每天他总是一早准时将大巴车开到酒店,打开行李舱,帮我们把行李装入车中,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晚上,经常在点钟才把我们送到一个新的酒店,打开行李舱,帮我们取出行李---。开始我和老伴都认为这位欧洲老司机有60多岁了,感慨这么大年龄了还开旅游大巴!后来才听导游讲他只有五十来岁,是名希腊人。这位欧洲“老”司机载着我们旅游团30多人,历经11天,在欧洲6国的公路上驰骋,常常顶着风雪穿行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峦,冒着细雨穿过繁茂挺拔的德国黑森林,顶着晨雾穿越绿茵如画的乡村田野,迎着晚霞穿过童话般建筑的欧洲小镇---,每天开车在5、6小时以上。说实在的,他是我们整个旅游团最辛苦、最疲劳的人,他关乎我们每天旅程计划的实现,关乎所有旅客的安全。这样一位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司机,如果没有其他收入,他每天的报酬,就是来自我们每人每天4欧元的小费。
本文作者与大巴司机
从服务早餐的黑人服务员,到德国酒店总台的值班女士,再到旅游大巴车司机,我们看到了欧洲人极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对待生活——简单快乐
来到欧洲才知道,欧洲人的生活并不像过去我所认为的那么富裕,巴黎也不是什么豪华奢靡的不夜城,而且欧洲人的贫富差距很小,据说中等收入的人群占总人口的80%以上。欧洲人的福利相当好,医疗看病和孩子受教育都不用花钱。欧洲还鼓励人民多生多育,孩子生的越多获得政府的奖励津贴越多。听导游说,一般欧洲人的收入并不算多,在经济萧条的意大利,人均月收入也就在一千七、八百欧元,约合人民币一万余元,而在经济情况较好些的法国,人均月收入也就在两千二、三百欧元。我们在巴黎遇到一位中国“”时期随丈夫移居法国的老太,谈到她和老公的退休金加起来才两千多欧元。但我们看到欧洲的物价还是蛮贵的,即使在物价比法国等国低的意大利,多数食品价格都比中国贵得多,一个牛角小面包2-3欧元,一瓶矿泉水1-2欧元,只有水果价格贴近中国。我们了解到,欧洲人生活既简约,又会享受,但从不图张浪费。多数欧洲人都不买房,不攒钱,挣的钱除了生活必须花费外,很多用于旅游、泡咖啡馆、泡酒吧等消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衣食住行。
关于穿衣。欧洲人穿着朴实随意,但大方合体。一件毛衣、外套,一件羽绒服,一条牛仔裤,颜色黑黄蓝白居多,脚上一双皮鞋或旅游鞋。很少见到像中国大街上流行的大红大绿,貂绒裘皮,长裙筒靴,那种色彩绚丽和奢华,或者像中国职场流行的西服革履那么正规。
关于饮食。欧洲人的饮食十分简单,很多时候以填饱肚子为宜,在我们看来吃的太省了。我们在瑞士旅游胜地琉森,时逢周末,逛街的琉森市民真不少。许多以家庭为单位,抱着孩子的,牵着狗的,推着轮椅的---,边走边享受着瑞士明媚的阳光。走累了就坐在街头的小石凳上,或靠在瑞士银行前的石阶上休息,有的随手就掏出个汉堡吃,这就是一顿午餐了。据导游讲,很多欧洲人的午餐就是一个汉堡包,有时连瓶矿泉水都没有!这在一些习惯下饭馆,大吃大喝的中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是他们没钱吗?开玩笑了,一个在瑞士领救济金的“穷人”到中国都算“富人”!这只是他们的一种饮食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过去时常听说法国大餐如何奢华昂贵,据导游说,真正享用这种大餐的法国人难得一见。在巴黎人晚上最爱消磨时光的巴黎拉丁街(又称酒吧一条街),一杯咖啡,一杯红酒就可让聊兴甚浓的巴黎人耗去一晚上时光。咖啡馆是欧洲人的最爱,在欧洲的大街小巷分布众多。但去咖啡馆只点杯咖啡的人居多,如再点个汉堡、红肠啥的,就是一顿正餐了。
巴黎拉丁街景
关于住房。据说欧洲人很少买房子,多数都是租房住,租住公寓等。其实欧洲房价并不比中国贵,主要是房屋产权人每年交的房产税很高。另外,继承房产还要缴纳高额的遗产税,比如法国的遗产税高达百分之三十,继承房产太不划算。
日本旅游心得总结 篇6
访问感想:
1、日本的环保意识很强。在日本市区内四通八达的公路旁几乎看不到纸屑、塑料袋,吸烟要到指定专门区域才可以,在马路上看不到随便吸烟的人,估计是惩罚措施很严厉。居民生活垃圾都自己分类包装后按规定时间指定地点投放,由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2、日本的资源意识很强。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占68%,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森林。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占18.7%,世界排名第130位。日本居民住房基本上都是木结构,但造房用的木材都是进口的。
3、日本人素质很高。商店的服务态度、见人问候、访客等都可见证这一点。在东京1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根本看不到拥挤上车等混乱现象,大商场内上自动扶梯都很自动的靠左边站,让出右边给有急事的人上(日本是左侧通行)
4、日本的自来水直接可以饮用,水资源十分充沛。
5、日本服务一流,在商场购买东西,用英语同售货员说明需求后,她会一件件商品拿给你看,直到你满意为止,而且态度、言语都十分恭敬,让人有顾客是上帝的感觉。
6、通过拜访日本通运公司,使我感觉到日本的物流企业已经走出物流服务的初级阶段,进入出售物流产品时代,以自身优势、先进的物流理念打造差异化产品。
7、日本的物价很高,一个苹果大约10多元人民币,一碗面条要百八十块钱。但日本的贫富差距不大,家家都有车,不只一辆,每到三连休家家都出门驾车旅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当公务员挣的不一定多,当工人不一定少!农村和城市没有太大区别。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 篇7
海南岛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热带海滨旅游资源。国务院同意了海南为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 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 并设立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要求。所谓国际旅游岛, 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 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 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 确立新目标, 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 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建立新体制, 参照国际惯例, 构建海南更新更特的旅游发展和管理体制, 为中国旅游业整体转型提供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 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 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 全面开放市场, 率先实行我国入世的承诺。
因此, 了解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其所需人才, 成了文秘专业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问题。文秘专业急需制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培养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的新型秘书人才。
二、海南旅游业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
海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资源, 如何进行海南省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产品策划、服务策划及旅游节庆活动策划, 对海南省旅游资源能否国际化非常关键。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 研发、设计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旅游精品意识, 全面实施精品战略, 在高起点、高水准规划的基础上, 构建融观光、度假、会展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强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加快培育和开发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度策划、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国际交流活动, 增强旅游产品的国际性影响力。对于海南省来说, 其主要是巩固港、澳、台旅游市场, 进一步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俄罗斯市场, 逐步拓展欧洲、澳洲市场。用好用足现有的旅游优惠政策, 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 加强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 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 让更多的国际高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 国际游客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30%上升到60%,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运营, 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 这些都是文秘专业毕业生需强化学习的内容。市场的开发、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频繁, 都促使秘书的角色职能由传统型向外向型、全能型转变。现形势要求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秘书工作者应既能文又会武, 既明管理又懂专业, 既是信息员又是公关人, 既是谋士又能参事, 既是领导的工作助手又当领导的生活助理, 扮演智囊和多重角色, 全方位地为领导和单位服务。这是在知识经济影响下形成的, 以高知识含量、创新性、个性化为特征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现今社会需要具备全新的知识、现代的技能和先进的思想的功底扎实、业务精湛、能力全面、道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善于开拓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复合型的文秘人才。据调查, 几乎在所有稍有规模的各类旅游公司或旅行社中都设有秘书岗位, 都需要文秘人员, 文秘专业专门人才需求存有较大缺口。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公布的近几年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及笔者对几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可以看出, 不管是招聘数量还是求职数量及其排名, 对文秘职位的需求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文秘职位已成为招聘的热点。由此我们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是极受社会欢迎的。
三、海南旅游文秘专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
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形势, 为培养高素质的文秘专业人才, 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认为海南旅游文秘专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1.较高的道德素质。随着国际游客的比例不断增大, 对海南省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思想冲击, 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修养, 将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 可见道德修养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修养是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行为的准则, 这一素质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 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 就无法满足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需要。
2.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旅游行业文秘专业人才对国际旅游岛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有系统的现代认识。除掌握文秘专业基本理论外, 还应对与旅游及旅游密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使其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趋势, 有效发现并解决国际旅游岛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目前海南省大多数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较差, 需要进行系统补充。同时, 旅游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尤其旅游服务第一线的从业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和考核, 这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宽广的知识面。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限于设计旅游一个行业, 同时对海南省的各个行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而是以旅游为契机, 促进海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 各行业新信息的掌握对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旅游业又是以旅游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服务产业, 它对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提出特定的复合智能结构要求。
4.创新精神的培养。国际旅游岛人才建设要求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方法上的创造力, 敢于否定和突破传统或落后的管理模式, 能不断创新, 改善现有不适应的管理模式;理论上的创造力, 探讨旅游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学科应用上的创造力, 积极大胆地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最佳途径和最佳效益。
四、结语
海南省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将会对海南省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而其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 篇8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2003年起,我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的高峰,是2003年的3.43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一起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据统计,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势在必然。但从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汪剑明研究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仍留在原旅游企业的不到20%。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之内的对口就业流失率接近90%。杨卫武等调查发现,旅游院校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在20%-40%左右,而综合性大学行业流失率高的能达到70%。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宝贵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构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毕业生胜任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献回顾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认为胜任力包括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特质或动机等。自从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国外,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是比较著名的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等位于冰山水上的显性部分,以及社会角色或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等位于冰山水下的隐性部分。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像圆葱一样,从内到外分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等不同的层次,其中动机是内核。塞尼.M.斯潘塞博士(Signe M·Spencer)等在传统冰山模型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冰山模型,将自我概念特征引入胜任力模型。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家族企业、通信业、IT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管理干部、辅导员、班干部、医生、护士等,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从二维度到多维度不等。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刘新民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岛9所高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构建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素质和能力。姚若松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了任务管理维度、自我管理维度、人际管理维度、运筹能力维度、冒险创新维度、岗位管理维度的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六因素特征模型。王蕾等对浙江省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研究,构建了四个因素特征模型: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其他胜任力维度。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
在参考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特征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笔者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如下:
1.文献分析:在分析以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绩效标准,选取有效样本,区分胜任力强的群体与一般群体。
2.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访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自己的本质工作,介绍3个成功的经验和3个令人感到失望的经历。要求受访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目标、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的结果以及受访者的感受等。访谈时要做好录音和记录,输入计算机,整理成统一格式的文稿。为保证模型的客观、有效,访谈必须做到双盲设计,访问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对受访者的描述做主观评价。
3.访谈编码:在对分析员进行培训和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胜任特征字典对文字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表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确定各个要素指标的程度。
4.问卷调查:根据访谈编码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五点量表法,请被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1-5级的评定。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
5.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搜集、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指标,分配权重,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经过试验和调整,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
个人特质是个人具备的,能够对工作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潜质。岗位胜任力是特定岗位上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提升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够辅助个体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胜任岗位的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岗位胜任能力是核心,反映了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个人特质和其他胜任力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胜任力的层次和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保障。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胜任力。
参考文献
[1]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74-76
[2]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91-97
[3]孙杰,孙宝民.地方高校毕业生胜任力培养方式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0(4):131-134
[4]董海英,万学红,吴敏.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4):348-354
【毕业旅游的心得总结】推荐阅读:
旅游专业毕业实习心得06-15
旅游网站毕业论文05-14
新疆生态旅游毕业论文05-29
旅游英语毕业生简历09-27
旅游专业专科毕业生自我评价10-16
旅游专业毕业生简历自荐书06-11
大学生毕业旅游情况调查报告08-24
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07-27
旅游管理2011毕业生求职信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