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2024-11-07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共16篇)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1

中班语言综合活动: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儿歌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儿歌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儿歌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锁、钥匙;茶壶、茶杯;鞋子、脚;小鸟、鸟笼四对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

3、音乐《找朋友》

4、正方形彩色折纸

5、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找朋友》

二、边配对边学习儿歌的前半部分

今天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教师出示儿歌配套形象图片。)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你为什么要这么配呢?(配对的幼儿回答)

(二)编儿歌

1、教师手指图片编儿歌第一句

“钥匙对锁说:我是你的好朋友。锁说:对。”

2、教师跟幼儿一起编儿歌第二句

“看看这一对好朋友,我们怎么模仿第一句的的方式说一说呢?”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鞋子对脚说:我是你的好朋友。脚说:对。”

3、请幼儿尝试编儿歌第三句

“第三对好朋友,谁来模仿前两句的方式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编好第三句,请大家一起说一说

三、学习儿歌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鸟笼和小鸟的图片

“老师这还有两个调皮的小客人,它们也来找好朋友了” “鸟笼对小鸟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你们猜猜小鸟会怎么说?”

2、引导幼儿编第四句的后半句,并说明理由 “你说对,那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你说不对,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如果都是同一个答案,教师追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3、教师说儿歌后半部分

“鸟笼对小鸟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好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小朋友”

4、通过儿歌引导小朋友爱护小鸟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四、完整看图朗诵儿歌

“我们看着这些配好对的好朋友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这首儿歌”

五、给小鸟找更多的好朋友 教师出示大的风景图

“这里只有一只小鸟,小鸟的朋友们都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用彩纸折一些小鸟,让它们去跟图上的小鸟一起玩好吗?”

引导幼儿折小鸟贴到大图上,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2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中班语言活动:小狮子理发 篇3

1.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小狮子激动、威风、兴奋、疑惑的情绪变化。

2.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情绪、情节的感受。

3.感受朗诵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认识狮子、乌贼。

2.诗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去理发

师:“你们理过头发吗?谁来说说你去理发的事?”

师:“有一只小狮子它也想理发,猜一猜小狮子为什么去理发?小狮子理发会发生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次欣赏——哪儿有趣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再来仔细听听小狮子理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觉得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再次欣赏——体验情感

(一)欣赏第一段,体验小狮子想理发的激动和进理发馆时的威风。

师:“小狮子想去干什么?有人陪它吗?它干嘛一个人去理发?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进门,小狮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动作体验:亮亮爪,龇龇牙)为什么它会这么做?”

(活动评析:设置多种可能的问题情境,可以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二)欣赏第二段,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和吓跑妈妈后的疑惑。

师:“谁给小狮子理的发?乌贼理发师忙得怎样了?(动作体验:忙得汗珠直滴答)它怎么会这么忙呢?”

师:“理发后的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小狮子自己认为现在这个样子怎样?”

师:“漂亮的小狮子为什么吓跑了亲爱的妈妈?”

师:“小狮子理发本来想怎样?没想到结果怎样?你想对小狮子说些什么?”

小结:瞧瞧,小狮子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却把亲爱的妈妈吓跑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还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

(活动评析:幼儿学习诗歌是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的,体验情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诗歌、表现诗歌。情感的体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应珍视的。在活动中,请孩子们移情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想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到“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高兴”,“它变得和妈妈一样了,想让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们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体验到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之情。)

四、尝试改编——添加拟声词

(一)对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添加拟声词后的有趣。

(二)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出示文字,根据幼儿想法在相应位置添加符号。)

师:小狮子吼叫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认为加在诗歌的什么地方最合适?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师:“乌贼理发师,忙得汗珠直滴答”,你觉得在这里加点什么样的声音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认为还可以在诗歌的哪些地方加上有趣的声音?理由是什么?

(活动评析:在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给诗歌添加拟声词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很好的释放和宣泄,把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自然流露。如在“一进门,他亮亮爪,龇龇牙”后面加上两声小狮子的叫声“吼……吼……”;在“忙得汗珠直滴答”后面加上流汗水的声音“滴滴答……滴滴答……;在“小狮子的胡子没啦,小狮子的头发没啦”后面分别加上“噢……”;在“吓跑了亲爱的妈妈”后面加上妈妈的叫声“啊……”等。)

五、展示表现——诗歌表演

(一)师幼合作朗诵添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配拟声词。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配拟声词。

(二)自由结伴朗诵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与某件事物有关的另一件事物,并将两件事物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2、能安静倾听他人表述,并做出判断。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有关联事物。

(二)材料准备:小兔布绒偶(或布绒玩具),黑板和粉笔。数字资料《好朋友》(常见动物、日常用品和食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布绒偶,激发幼儿的联想。

(一)引导语:看到小兔,你会想到什么?小兔和什么东西有关呢?

(二)请几个幼儿回答;鼓励其他幼儿谁出不同想法,将幼儿所说的关联事物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

二、师范介绍游戏的玩法。

(一)教师示范:看到小兔我想到萝卜,我会说小兔爱吃萝卜。

(二)启发幼儿说一句,把小兔和联想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三)小结:看到小兔想到萝卜(白菜、青草),因为这些时小兔最喜欢吃的东西。刚才小朋友说:小兔爱吃白菜,这句话里有大家看到兔子,还有我们想到的白菜。能用一句话说出我们看到的动物和想到东西,真棒!

三、播放数字资源《好朋友》中常见动物的图片,组织幼儿玩游戏好朋友。

(一)逐一播放图片,请个别幼儿讲出图片上的动物及相关联的事物,并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二)引导全班幼儿判断这两样东西是否有关联、所说的话是否符合逻辑。“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说的正确,大家一起说:对对对,点个赞。

3、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所说的一句话里必须有关联密切的好朋友,一是图片中的动物,一是相关联的事物。

4、同一张图片,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想法。比如图片是小猫,可以说小猫爱吃鱼,也可以说小猫会爬树.....四、播放数字资源《好朋友》中常见日常用品的图片,拓展游戏。

1、逐一播放图片,如衣服、彩笔、盘子、生日蛋糕等,引导幼儿思考并讲出和图片中物品关联的事物,再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2、引导全班幼儿安静倾听并做出判断。

五、幼儿结伴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两人结伴游戏。一人先说一件事物,另一人说一句话。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2、指导幼儿说话要有逻辑;提示幼儿安静倾听,判断对方所说的话是否联系了两件事物。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语言区提供不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拓展游戏经验。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5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七星瓢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合理讲述。

2、知道要如何对待朋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螃蟹头饰一个、鱼、虾、蝌蚪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看表演,然后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边表演边完整地念儿歌,对内容进行提问。

3、教师教幼儿念儿歌:可配合表演进行。

4、请幼儿戴头饰表演。

5、请幼儿把儿歌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效果分析:

1、此次活动目标完全达到,选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方式幼儿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材料,幼儿积极主动,配合较好。

2、此活动安排了一个课时,使得表演和讲故事两个环节太过匆忙,以后象此类活动可以分两个课时来进行,可能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教学反思:

1、此次活动目标完全达到,选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方式幼儿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材料,幼儿积极主动,配合较好。

2、此活动安排了一个课时,使得表演和讲故事两个环节太过匆忙,以后象此类活动可以分两个课时来进行,可能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螃蟹找朋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48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捡树叶》含反思》:中班教案《捡树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完整、有表情地朗读儿歌,感受朗读的乐趣,让幼儿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捡树叶》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语言:写给好朋友的信 篇6

中班语言: 写给好朋友的信(阅读)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图画的方式给好朋友写信,表达自己的意愿。

2、会按照收信人、时间、地点、事件以及写信人的五元素来“写”信和阅读信件,体验写信和阅读信件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奇妙的信》,实物投影仪。

2、信纸,记号笔和蜡笔人手一份,有多余的信纸。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信件:我们看过的信。

2、利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幼儿阅读《小鱼给青蛙的信》。观察画面上的信,启发幼儿说说:(1)这是写给谁的信?谁写的?(2)小鱼在信里说了些什么?

(3)在信的开始是怎样?表示什么?信里表达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小鱼邀请小青蛙做什么?他们在一起会玩得怎样呢?

(4)鼓励幼儿完整地读一读小鱼给小青蛙的信。

3、尝试给好朋友写信。

(1)启发幼儿想一想:你的好朋友是谁? 你想给谁写信? 你想对他说什么呢?(2)鼓励幼儿在信纸上画一画信,要求要画出收信人、时间、地点、事情以及自己这个写信人。

(3)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写信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

4、请幼儿读一读自己写的信。

5、请幼儿把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7

“信”是我们以往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联系方式。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信”作为传统交流工具有它独特的内涵, 它包含了许多可供挖掘的教育元素, 可以帮助幼儿提升阅读、思维、交往等多种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 “在语言活动中专注地阅读, 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 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基于此, 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计了这一节大班语言活动《朋友的来信》, 以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本次活动旨在利用幼儿生活中各种沟通经验,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学会看懂信的内容, 体会看信、读信的快乐,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活动目标

1. 积极参与阅读信件的活动, 认真观察踊跃发言。

2. 知道写信是交流的一种方式, 初步了解写信的格式。

3. 能看懂图文并茂的信, 并能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信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 有相互交流的初步经验。

(2) 有自然识字的经验。

2. 物质材料准备

活动前, 教师制作课件《朋友的来信》。

四、活动过程

1. 谈话活动:联络的方式

(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了解生活中的沟通方式。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爸爸妈妈出差了, 我们怎样联系呢?

(2) 扩展幼儿经验:写信。

2. 阅读信件:青蛙的来信

(1) 出示信封, 引发兴趣。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这是什么?这是谁写给谁的信?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出示青蛙写给蛤蟆的信, 阅读信的内容,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写信的格式。

(3) 阅读信件。

出示蛤蟆的回信, 引导幼儿分段阅读。出示回信的第一段, 思考:蛤蟆在信中约青蛙做什么事?出示回信的第二段, 提问:谁能看懂这封信并读给大家听听?

幼儿分组讨论, 查看阅读信的第三段内容。幼儿两人一组认真阅读信的第三段内容。

3. 分享交流:我的收获

师幼小结幼儿的表现和收获, 激发幼儿给亲人和朋友写信的欲望。

五、活动延伸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8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

活动准备

筷子人手一双。每组一盆豆子,PPT:美丽的筷子、外国人进餐、筷子的发展,图片:握筷姿势图。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兴趣

1.猜谜:兄弟两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酸甜苦辣好滋味,都请它们先来尝。

2.幼儿学习正确表述:两只筷子,一双筷子。

二、欣赏筷子,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欣赏筷子。

(1)提问:谁家里有筷子?你家里的筷子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一下。

(2)看PPT“美丽的筷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筷子。

2.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提问:我们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那美国人、法国人这些西方人吃饭用的是什么呢?

(2)幼儿观看外国人进餐的PPT。

(3)游戏:餐厅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看不同的进餐图片,幼儿觉得是中餐的。就模仿中国人吃饭,觉得是西餐的,就模仿西方人进餐。

3.了解筷子的起源。

(1)提问: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其实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你知道筷子是怎样发明的?

(2)教师出示筷子发明图,请幼儿给这些图排序。排序后教师结合PPT简单介绍筷子的发展历史。

三、学习使用筷子

1.幼儿第一次尝试使用筷子。

(1)提问:中国人发明了筷子,每个中国人都会用筷子,你们也想用筷子吗?

(2)幼儿拿着筷子尝试去夹豆豆。

2.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幼儿拿着筷子练习,

3.幼儿再次尝试使用筷子夹豆豆。教师表扬不怕困难、坚持练习的孩子。

四、了解使用筷子的一些安全、礼仪知识

教师用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不正确的筷子用法,提醒孩子不玩筷子,吃饭时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敲打餐具。

活动分析与改进

分析内容: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用餐,有部分幼儿也已经有了使用筷子用餐的生活经验。因此,在中班上学期进行本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真正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分析目标: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不仅满足幼儿生活技能学习的需要,也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使双手的动作和眼、头、身体的动作协调一致,同时在活动中还知道使用筷子的安全知识及进餐的基本礼仪。另外,关于“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这条目标是幼儿已有的认知,不需要定在目标里。在活动中幼儿对不同外形特征的筷子有一定的兴趣,但又不完全了解,因此,建议可以将这条目标重新调整,改成“了解筷子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子的愿望”。这样目标就根据《纲要》的要求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分析过程:由于幼儿思维呈直观、具体和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有目的地创设和运用多元感官的学习场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建议将教学活动的场景创设成与本次活动密切相关的“娃娃中餐馆”,让幼儿一下子就进入进餐的游戏情景。活动就在进餐的游戏中进行,幼儿来餐厅进餐一观察不同的筷子一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一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一知道使用筷子的安全方法及用餐的礼仪。

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原来的方案是让幼儿先自己尝试使用筷子,在对筷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通过语言、图片介绍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有了一定的握筷基础后,马上让幼儿用筷子练习夹豆子。整个过程中,教师说教、幼儿看图片的时间太长,而且幼儿刚学习使用筷子,马上就让他们夹豆子,难度太大,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我建议让幼儿在进餐游戏中不断操作练习,将活动过程这样调整:

一、幼儿进入餐厅,认识筷子

幼儿进入餐厅后,马上就看到用餐的筷子,由于每位幼儿用的筷子都不一样,引起了幼儿对不同特征筷子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着重从色彩、材质、造型方面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概括。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我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二、游戏:娃娃中餐馆

第一盘炒什锦:(有各种蔬菜、荤菜)请小朋友用筷子夹一些蔬菜和荤菜到自己的盘子里。(提醒孩子只能用筷子夹不能用手抓)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幼儿会用筷子夹菜,可有的幼儿怎么也夹不起来。怎么办呢?让会用筷子夹菜的幼儿来传授经验。教师再和幼儿一起将用筷子的方法编成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拿起小筷子;食指中指管外筷,无名指放在里筷下;轻弯食指和中指,夹起饭菜吃得香。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PPT进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儿的喜爱。

第二盘是馄饨:幼儿用刚学会的方法学夹馄饨,数数每人能吃到几个馄饨。让幼儿在吃馄饨的游戏中,巩固练习用筷子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找到适合的练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盘才是夹豆子比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豆豆,比比谁夹得又快又好。教师和幼儿共同比赛,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最后让幼儿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理由。幼儿都会从用餐技能、礼仪等方面来评。在评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用餐时不玩筷子、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敲打餐具等等用餐的礼仪。

对改进活动的反思

将教学过程创设成餐厅游戏的“情境教学”,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将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能形成以“真”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

1.以“真”为核心——根植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和筷子做朋友”作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真实的情境,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2.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教学强有力的纽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共同进餐的平等而又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并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儿,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情感,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既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3.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喜欢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参与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娃娃中餐馆”这个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情境一幼儿一教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的磁场环境中,三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教学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做到教师和所有幼儿的充分活动,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中班语言《朋友》 篇9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诗歌里,小鸟对大树有说不完的话,电闪雷鸣仿佛在做游戏,在儿童的眼中,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童心是敏感的,更是需要关爱的。设计本次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让朋友的关爱、亲人的关爱、师长的关爱,在童心里萌芽,在童心里开花,在童心里结出爱的果实。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诗歌,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间快乐与关爱之情。

2、发挥幼儿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围着、讲、乌云、轰隆、雷公、温柔。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幼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物质准备:

挂图、大字卡、诗歌读本、画纸、画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间快乐与关爱之情。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好。

2、音乐游戏:找朋友。

二、感知活动:

1、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刚才找谁做自己的朋友,为什么?

2、逐步出示树、乌云、小朋友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朋友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感知。

三、理解活动:

1、师:今天,蒋老师带来一首《朋友》的诗歌,请小朋友认真听,诗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仔细听听

2、教师第二次完整地朗诵诗歌,取出相应的大字卡,贴在挂图相应位置。提问:

(1)小鸟和大树在干什么?

(2)雷公和乌云为什么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干什么?

(3)为什么说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引导幼儿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为第二次活动做准备。

五、幼儿跟念儿歌。

中班语言《朋友船》教学反思 篇10

中班语言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朋友船》十分有趣,但故事后半部分情节中船破了,海中动物劝大家离开这只危险的船,可动物们感情深厚,谁也不愿意离开谁,幸好最后把洞补上,才幸免于难。《朋友船》体现的是动物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对独生子女自私、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同时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欣赏和学习。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尤为严重,借助这个故事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创设轻松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在让幼儿初步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快乐!

在活动设计时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则:

1、注意儿童获得经验的原则。设计时,先考虑到幼儿已经获得的经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看图讲故事的经验。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简单的讲述图片上的内容,猜测动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及想法。通过活动,丰富词汇,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是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新大纲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语言,还有音乐、动作、科学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的因素存在,也将幼儿的多方面发展要求揉合于本次语言活动中,如思维、情感、常识等。

3、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我们知道,教师参与活动必须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中,不少环节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所以教师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并给予积极的应答,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幼儿学得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大胆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学习看图讲故事,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3、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探究学法:

根据故事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幼儿身临其境,主动观察画面内容,切身体会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动作)感受并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感觉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四个部分完成。

(一)导入活动——(二)看图共同讲述画面内容,理解故事——(三)完整欣赏故事——(四)结束活动。

收获与感悟:

《朋友船》这个故事本身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在故事世界里自由翱翔,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活动幼儿尽情地投入其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诸多关键经验。仔细对之进行回顾,我获得以下收获与感悟:

● 利用声音营造情境,开展阅读讲述活动。

我在认真分析作品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激发起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讲述的兴趣。比如,突如其来的风暴声,让幼儿感受到了恐惧和不安,也为船上的小动物着急,所以他们才会说出“小狗,快点逃跑,到岸上。”“我来救你。”“小猴,早知道你不多带点东西把洞补起来嘛!”等话语。而故事的结尾、开头,我也插上欢快的歌曲,帮助幼儿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 把握细节,不断钻研。

细节决定成败,完美源于钻研。首先,让幼儿明确“好朋友”的概念,也为后面理解小动物为什么不愿离开朋友船的原因,起到了铺垫作用。其次,在设计《朋友船》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怎样引发幼儿讲述积极性?怎样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本次活动中,我始终注意通过问题引领幼儿思维的方向,而层层深入地问题有效引领幼儿逐渐打开视线,从关注个别情节到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从简单介绍情节大意到开始练习对话表达说话人的心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教师应重视互动形式多样化。

在理解第二段对话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章鱼又会对小猴说什么呢?说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孩子们都有些拘谨,不知怎样交流,我走到他们身边鼓励他们和好朋友交流,通过追问、提醒,孩子们有了方向。其实不光是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与教具、学具的互动中都可以多给他们交流的空间,在练习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 语言教学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最后,我觉得一个故事,我们可以发掘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就像《朋友船》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个就是小动物之间表现出的互相帮助,在危险的时候也不离开朋友的精神。另一个就是小动物之间遇到危险不慌张,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可贵之处。然而,在我的故事教学设计中,我更侧重第一点进行教学,没有让幼儿猜想“船被礁石撞破了,如果你在船上会怎么办?”这种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在其他活动时进行渗透,扩散幼儿思维。

浅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中班幼儿 语言表达 事业成败

【中图分类号】G61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27-02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的交际工具。现代社会激烈的职场竞争让我们知道:专业知识很重要,而在有了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更好的表达则会让人刮目相看。著名演讲家邵守义说过:“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的人却一定是人才。”由此可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着孩子的一生,关系着他们事业的成败。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婴幼儿一出生就获得了语言,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恶、来认知和探索周边的世界、来和他人沟通。

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能听懂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部分幼儿不会与同伴交流,缺乏主动性,一些幼儿表达不完整,连贯性语言尚处在发展阶段。中班时段正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飞跃期,如果能把握这段时间,施以适当的教育,将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环境,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环境是学习语言的物质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成人要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将幼儿看作单独的个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也要以身作则,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坚持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教幼儿学习语言时,应做到扬长避短,比如家庭里妈妈的普通话好,就让妈妈来纠正孩子的读音,给他念儿歌、讲故事,幼儿园老师要坚持说普通话,并鼓励幼儿也坚持使用普通话,当幼儿发音不准确时,老师要教幼儿正确的发音。

同时,成人也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培养,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

(一)让幼儿想说

依据幼儿爱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语言激发他们产生说的愿望。内向的幼儿,不能急于要求他积极讲话,要一步一步地来,首先让他与亲近的家人讲,与朋友讲,慢慢地与亲戚讲,到外面与陌生小朋友讲,再到班级或亲朋友好友的宴会上大胆地讲。

(二)让幼儿敢说

要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不管他们说得好与否,都饶有兴致地仔细聆听,不打断幼儿说话,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谈话内容的关注,还应经常在幼儿说话时使用“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有时还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等幼儿说完以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针对他们的话题适当地讲述自己的看法。

(三)让幼儿会说

要积极引导幼儿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完整性,要求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并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幼儿表述不清楚时,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连贯、不通顺的说法,引导他们慢慢地表达清楚。

二、多听、多说、多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听,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随时随机与幼儿交谈,让他们多听,帮助他们学习新字、新词、新句。要抓住一切和幼儿说话的机会,多与他们交流,洗澡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坐车的时候,看到事物就可以给幼儿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还可以有表情、有动作地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了解故事中的人和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主题,运用学到的字、词、句说话。

如在讲述《黑猫警长》时,可用轻柔的语气讲“森林的夜静悄悄的,小动物们都早早地进入了梦乡。”讲到“静悄悄”时,要压低声音让幼儿感受到真的很静,讲到“进入了梦乡”时,做睡觉的动作。接着讲故事时,可以边讲故事边提问,可以让幼儿有意识地记忆并复述故事中精彩的句子,也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引导他们自由想象,大胆讲述。

(二)多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让幼儿运用字、词说话时,成人要先做示范,告诉幼儿怎么把词用到句子里,再让他们尝试说。

还要多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在观察讲述时,可以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动词等词汇。如看到花朵时,引导幼儿说说是什么样的花朵,鼓励幼儿说出“美丽”“漂亮”“鲜艳”“五颜六色”等形容词,这样不但丰富了词汇,还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天要尽量多与幼儿说话,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词语及语序、语法。例如,每天吃饭前后,可以让幼儿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讲来听听,当幼儿讲话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一定不要为了纠正而打断他的讲话,要耐心听完,再给予回应。

(三)多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人首先要意识到幼儿的“读”与成人的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读”是用眼看,再用嘴说出来。通常,他们的读物多是主题明确、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画面简单的图书。其次是教给他们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身体坐端正,图书放在桌子上,眼睛离桌面一尺,再用右手大拇指从右往左有顺序地翻图书。指导他们读的时候,开始让他们观察画面,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图上有什么?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去“读”图书,再积极引导,让他们把图书的内容讲出来。幼儿在成人的引领下,会逐步喜欢阅读,养成看书的好习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三、参与游戏,激发幼儿使用语言表达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方式,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指出,玩耍是儿童学会说话的最佳“工具”,成人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玩耍中得到提高。

如“开商店”游戏,可以问:“你的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多少钱,可不可以先拿走等等?”让幼儿一一回答,多次的表达过程中,幼儿就会发现一些技巧,在与其他人交流时,就会自信,有条不紊。

四、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交往。所以,成人要为幼儿创设条件,让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如给大家讲故事、念儿歌等,让幼儿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更爱主动与人交往,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干家务事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边干边问他:“你能帮我做什么?怎么做?”引导幼儿说出来,家长对他们说的话及时给予回应,“哦,宝宝,你真乖,想帮妈妈做事了。”“宝贝真能干,能扫地了。”这样肯定的语言会让幼儿感到快乐,他会乐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家人。带幼儿走亲访友时,家长要引导他们主动向他人打招呼、问好、交谈。在他人表扬幼儿热情有礼貌时,家长在欣然接受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用完整、礼貌的语言向他人表示感谢。

总之,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还应抓住他们一日生活动中的有利时机,不断发掘潜力,逐步培养他们大胆表述、主动交流,让他们的人生通过流利的表达显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 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初探[J].安徽教育,2009,(5).

[2]康燕玲.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

2011,(5).

[3]如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EB/OL].

中班体育活动:连体人 篇12

1.通过与同伴玩连体人游戏, 发展协同走的能力。

2.能关注同伴, 乐于与同伴一起做游戏, 体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功。

活动准备

各种连体人卡纸 (见附图) 、录音机、音乐、障碍物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价值分析:调动身心, 与同伴共同做运动。)

1.引导语: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运动。 (我们一起跑一跑, 我们一起拍拍手, 我们一起笑一笑, 找个好朋友跑一跑, 找个好朋友一起拍拍手, 找个好朋友一起笑一笑, 找个好朋友一起抱一抱, 找个好朋友一起屁股碰屁股。)

2.小结:有好朋友在一起做运动真开心啊!

二、基本活动 (自由探索)

(价值分析:通过逐步增加难度, 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必要性。)

(一) 两人连体组合 (图示1)

1. 提问:

这是什么?

2. 引导语:

纸上的两个洞是留给两个好朋友变成连体人的。 (请两个孩子示范) 找个好朋友试试吧。

3. 玩法:

快速找到一个好朋友, 两个人协作把头放进卡纸的两个洞里变成连体人。先自由探索玩法, 再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 连体人做出不同的动作, 如:立正、稍息、齐步走、沿圆圈走等。

4. 集中交流:

你和好朋友是怎样玩的? (个别示范)

5. 小结:

脚步要一致, 身体要保持一致, 好朋友一定要合作才能变成连体人。

(二) 多人自由连体组合 (图示2)

1. 引导语:

现在请你们多找一些朋友, 再去试一试吧!

2. 玩法:

快速找到两个或者三个好朋友, 选择圆圈数量与人数相同的卡纸, 协作把头放进卡纸上的洞里, 变成多人组合成的连体人。根据老师的要求, 连体人朝着一个方向行走。 (根据幼儿玩的情况, 可让连体人往后退着走。)

3. 集中交流:

这次你是怎么玩的?

4. 小结:

人越多越有难度, 更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配合才能成功。

(三) 连体组合比赛

1. 引导语:

你们想参加几人的连体比赛?

2.

先尝试两人的连体比赛, 根据情况增加难度。

3. 玩法:

选择好朋友组成不同连体人, 看看哪组连体人速度最快。 (中间可以增加一些障碍物, 连体人必须绕着通行。)

4. 小结:

看得出连体人都想取得好成绩, 都很努力, 老师觉得你们个个都是很棒的。

三、放松活动

(价值分析:符合运动规律, 减少运动量。)

1.引导语:今天, 我们与好朋友做了很好玩的游戏, 现在我们好朋友之间互相揉一揉、推一推吧。

2.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找朋友教案 篇13

【活动器材】:三种花(牡丹花、黄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的花帽各五个。

【活动歌曲】:找朋友儿歌。

【活动要素】:

一、讲解活动要领1、15名幼儿,眼睛闭上,老师和小组长分别为他们戴上三种花帽(牡丹花、黄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头戴花帽幼儿打乱站在直径5米圆圈内。

2、圆圈内幼儿睁开眼睛,想法寻找头戴同样花帽的小朋友。

3、头戴同样花帽的五名小朋友聚齐在一起,为完成找朋友任务。

4、最后聚齐的五名小朋友为输方,可为其他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

二、有序活动:

1、每班幼儿分成15人一个活动组,每次活动15人。

2、活动开始时,其他幼儿站在圆圈外,观看活动组找朋友。

3、播放找朋友儿歌。

三、巡视检查:教师边组织活动,边巡视查看其他幼儿情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幼儿不假离开活动场地,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活动安全。

四、指导活动:主要是指导幼儿花帽带端正,辨别花帽型,怎样认识小朋友。

五、活动小结:评比找朋友最快的一组。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 篇14

一、说教材

《泡泡找来的朋友》是中班“长大的我”里面的一个活动,故事里的大白鹅从没有朋友的不快乐到交上朋友的开心,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激发了孩子们与人主动交往,主动交流,从中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和欢笑。

二、说活动目标和重难点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找朋友的快乐。

2、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交朋友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如何去找朋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着这一目标进行教学。中班幼儿比较单纯,不会察言观色,不太会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图片《泡泡找来的朋友》、动物头饰、幼儿用书。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直观法是因为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直观的画面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2、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游戏法作为主要的学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注意力稍显弱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说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故事内容: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师模仿大白鹅,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请幼儿听故事录音。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讨论:

“大白鹅没有朋友时,它是怎样的?”

“是谁帮助它找到朋友的?”

幼儿围绕故事画面内容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用什么办法找到朋友的?”

“小姑娘为什么要找这么多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大白鹅感觉怎样?”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连贯地、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练习角色对话。

请幼儿交流: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什么方法找到朋友?”

4、阅读活动:

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泡泡找来的朋友》。

5、表演游戏:

中班音乐活动《我爱春天》 篇15

结合季节特征来确定活动的内容,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 更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春天中的柳树、小草、花儿、阳光还有动物的出现, 是需要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的, 而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与快乐同样需要幼儿去感知。因此, 把本次活动作为“寒冷的冬天”主题的衔接, 让它成为春天主题的一个引子, 一方面可以将孩子关于初春的零散的一些经验加以提升, 同时能留给孩子许多拓展的空间, 从而可以捕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寻找教学切入口。

参与活动对象分析

中班的幼儿还处于懂与不懂的朦胧状态, 对春天的认识只有一点零星的记忆。经过了寒冷的冬天, 也有了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可作为比较对象, 这样幼儿就能快乐地参与活动, 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 感受初春的气息, 并愿意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活动指导思想

《规程》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五个重视:重视幼儿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养成, 重视培养幼儿乐学、会学, 重视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视发展促使幼儿不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重视科学精神的早期培养。基于此, 我们要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 引领幼儿去触摸自然、解读自然。春天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季节,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多看、多问、多想、多动、多说, 勤探索、善发现, 在幼儿去表现他们自己眼中的春天时, 他们在情感、语言、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必然会获得拓展。因此, 笔者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设计

1.快乐地参与活动, 愿意观察、探索初春的变化, 感受初春的气息, 能大胆地和同伴一起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2.学着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 并尝试表现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

3.能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 尝试表达表现不同的小动物, 萌发爱春天、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春游踏青, 走进大自然。

2.环境创设:春天课件、三种不同性质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设计及分析

1.欣赏感受。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利用课件以及富有表情的配乐朗诵将幼儿引入情境。

活动过程:欣赏配乐诗朗诵《春天来啦!》。教师提问: (1)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你觉得春天美吗? (2) 说说看,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春天很美呢? (注重对幼儿语言的积累)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为了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春天, 所以采用了富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 引导幼儿的再回忆, 并在回忆中去表达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通过随机插入角色的课件演示, 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 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

2.倾听辨别。

活动情境创设:放录音并插播课件。声音包括: (1) 抒情、柔和的音乐 (课件中飞出小燕子) 。 (2) 跳跃的音乐 (课件中跳出活泼的小兔) 。 (3) 缓慢的音乐 (课件中缓慢地爬出小乌龟) 。

活动过程:教师让幼儿仔细倾听, 并辨别是什么动物出来了, 以感受不同性质的旋律。并针对三段音乐对幼儿进行重点指导, 如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燕子出来了”、“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看不见它们”等。教师并适时激发幼儿的情感:“有了这些小动物, 我们不再孤单。”并引导幼儿做游戏。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录音机播放乐曲, 引导幼儿在思考中选择不同方式来表现不同性质的乐曲。活动中选择的“飞”、“爬”、“跳”三段音乐具有明显的特点, 便于幼儿听辨,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表达与表现方式, 比较自然地从欣赏中获取各种艺术和非艺术的经验。同时, 插入角色的课件更加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及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表达表现。

活动情境创设:录音机播放音乐《我来啦!》, 并插播春天景色的课件, 引导幼儿小结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教师以“春天来了, 天气暖了, 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你们喜欢这些在春天里出来的小动物吗?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 学学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引入活动。接着,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游戏模仿春天里的小动物, 并作重点指导:明确自己角色, 仔细听辨不同的音乐, 尝试表现相符的动作。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用不同性质的乐曲创设情境, 给幼儿在自我确定的基础上完整表现的机会。通过课件, 又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曲带来的动态变化, 使幼儿在与春天的景色以及与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活动延伸。

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

活动过程:欣赏课件中美丽的春天景色。

媒体使用策略及设计意图分析:通过课件《美丽的春天》让幼儿向往更美丽的大自然, 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评价

1.认知发展。

其评价要点为:认识春天, 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

2.技能发展。

其评价要点为:能听辨不同性质的音乐, 尝试表现与音乐符合的动作。

3.能力提高。

其评价要点为: (1) 能分辨“飞”、“爬”、“跳”三段不同特点的音乐。 (2) 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情感发展。

向诗人朋友们学习语言 篇16

我写小说,我看小说。我觉得,好的小说,永远是有诗情画意存在的。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与其说《边城》是一篇小说,不如说《边城》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整篇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边城》的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前些时,我重读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和郭靖驰骋草原弯弓射雕的一幕,极为雄壮、苍凉,是一首壮美之诗。又看外国小说,一个女子来到一个神秘的山庄,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此时,她开着一辆小轿车,沿海行驶,爬过一座山坡,月亮从海平面上升起来了,月色溶溶,山风海涛。这也是诗意的结尾。很美。

在我看来,小说不仅仅是写人物,写故事情节,写环境,其叙事语言,其结构,应该有诗的因素。语言及结构如诗,则成功了大半。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过,小说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写好小说的语言,可能是难度最大的。

我爱读诗,新诗古诗都读。一杯清茶,在书房里静静读诗,是美好的生活体验。读古诗,更多是神游天下。读新诗,我在感受诗人们在语言的解构建构实践中形成无穷的张力和审美的各种可能性。上午读道辉兄的诗,其中半句是“公鸡啼鸣,秤砣也啼鸣”,感觉很美,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其丰富的、奔跳的想象力,让人陶醉。这对我写小说,很有启迪,有时,一句半句就足够了。

上一篇:我们一起中考作文800字下一篇:有关趣事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