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2024-10-19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通用16篇)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1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身边但凡读过这本书的人,没有说不好的。这本书的语言十分平实,很认真也很吸引人。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城乡社会生活。通过农村两兄弟少安与少平的生活和奋斗经历,刻画出在时代大背景下那一代人的生活劳动方式、爱情与现实的冲突、对理想追求的奋斗、以及日常生活的痛苦和喜悦。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与吸引人。他再现了七十年代中下阶层的真实生活,反映了社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读起来让人觉得爱不释手,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与当时相差很大,但他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在现在也是有价值的。正如路遥本人在书里说的那样,不能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而不肯定一部作品,因为对社会认识再深刻的作家也无法超越整个时代的大背景。

他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思考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世界很大,社会也很大、很复杂,很多东西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的欢乐与痛苦,一旦上升到社会的大层面上,可能就会显得那么渺小,但对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痛苦、喜乐与生活。少安对于爱情的选择,让我们思索社会观念、贫穷差别对于自由选择的阻碍;少平不甘于被囚禁于小乡村的奋斗,和他强烈的对于读书、知识的渴望又让我钦佩一个平凡人的努力。

可能每个人的心里面都偶尔会有不甘于平凡的雄心壮志,但在偌大的世界里我们又不可避免的成为平凡的那个人。就算是这样,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平凡的人所做的努力也是伟大的,任何一个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2

据《钱江晚报》报道, 前不久, 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 年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巧的是, 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 (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 年以来超过100 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 也在最近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 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 那就是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榜单上, 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大和华南理工的借阅榜上, 它还位居榜首。这已经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荣登“浙江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了, 2015 年度这本书的借阅量比其后三名的借阅量总和还要多, 是第10 名的《国富论》的5 倍。除了《平凡的世界》这个共同点, 各个高校的阅读榜单也有各自的亮点。比如, 《三体》系列颇受清华学生的欢迎;北大学生既关心国家大事 (《美国的民主》位列借阅册次第二) , 又对盗墓充满好奇 (《盗墓笔记》位列借阅册次第一) ;山东大学有不少学生在追美剧“权力的游戏”, 《冰与火之歌》系列在借阅榜单前十名中占了三个席位。再来看看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公布的结果。美国的名校生们对于经典哲学书籍尤为偏爱, 柏拉图、霍布斯、马基亚维利、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以压倒性优势高居美国高校阅读榜单。但这些经典书目, 以及中国古典著作, 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榜单中。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3

据《钱江晚报》报道,前不久,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年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巧的是,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也在最近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那就是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榜单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大和华南理工的借阅榜上,它还位居榜首。这已经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荣登“浙江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了,2015年度这本书的借阅量比其后三名的借阅量总和还要多,是第10名的《国富论》的5倍。除了《平凡的世界》这个共同点,各个高校的阅读榜单也有各自的亮点。比如,《三体》系列颇受清华学生的欢迎;北大学生既关心国家大事(《美国的民主》位列借阅册次第二),又对盗墓充满好奇(《盗墓笔记》位列借阅册次第一);山东大学有不少学生在追美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系列在借阅榜单前十名中占了三个席位。再来看看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公布的结果。美国的名校生们对于经典哲学书籍尤为偏爱,柏拉图、霍布斯、马基亚维利、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以压倒性优势高居美国高校阅读榜单。但这些经典书目,以及中国古典著作,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榜单中。

《平凡的世界》学生读后感 篇4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读完之后,一直都想把自己的读后感给写出来,碍于文笔水平有限,虽然在书后面的空白页写了点感受,但总有种说不出的感情不知道要用什么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奋斗与苦难,伟大与平凡,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平凡的世界》是讲述文革命快结束以后农民的生活变化以及时代变化的一部书,书中的主人公为孙家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应该算是男一号吧)。在孙少安十三岁的时候,来源于生活的压力和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感,毅然决然的跟随自己的父亲承担起整个家,承担起一家人的生计,尽他男子汉的本分。在情感方面,他内心深知与田润叶在现实中存在差异,出于孝心,不得已去试着接受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子,一方面看上天对少安不薄,秀莲的许多小心思都是为了少安,深得少安心,有了她以后,少安和他的家庭都在发生着变化,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从另一方面看,上天又对少安不公,他以为生活就是这样平凡的美好的生活下去时,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秀莲得了肺癌,书中没有继续交代后边,但身为凡人,最终的结局,我们都可以料想得到。

孙少平身为孙家的次子,在他上高中之前,生活没有太多的起伏,对于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背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上高中承载着的是他父亲和他兄长的梦想,刚上高中的那段时间,他受困于自己的太贫困,这种感觉可能经历过贫困的作者更能深刻的感受的到,他很自卑,而真正让他有变化的`时候,应该是从他开始阅读大量书籍的时候吧。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他的精神思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升了一个层次,书是他的精神层次的食粮,可以让他忘却现实中的贫穷吃不饱,逐渐变得自信起来。缘分使然,田晓霞,一个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女子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并产生了许多交集,可以说是她点燃了孙少平的生命之火,用爱温暖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一处柔软与渴望。孙少平高中毕业的时候,田晓霞跟他说你回农村后也别放弃读书,她说她不希望再见面时候,孙少平也变成了个为生活而活却放弃读书的农村大汉。孙少平心里一边记着他对田晓霞的承诺,另一边他自己也有梦想和不甘,纠结痛苦了许久后,他最终还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离开了那片出生的故土,因为他不甘心一辈子平凡。为了生存,他吃尽苦头当矿工,为了读书,他把床铺搬到了还没盖好的楼里,为了亲人,他对于分家毫无半句怨言。在他心里,现在的他虽然辛苦,但却充实。而田晓霞,就像清晨的阳光那样,照耀着少平,激励着少平。田晓霞和孙少平,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进步,他们有点浪漫主义情怀的爱情也促使他们互相吸引并且互相成就。

开始读之前其实就知道这是个有点悲情的的故事,作者对孙家的这两兄弟,终究还是有点残忍,相爱的人都没有陪伴对方太长时间,都相继离开了这个他们爱的世界爱的人。他们也包括我们其实都是平凡的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过着我们平凡的人生!

合上这本书,坐在椅子上静静的感悟,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净化了一次,会为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奋斗!因为有爱,有了温情,有了力量,世界变得如此美丽!我们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应该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朴树有首歌叫《平凡之路》,里边有首歌词这样唱道:“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感觉这才是人生,在此时此刻,有许许多多的体彩从业者在巡店,做报表,分析数据,策划方案,打票……在中国,有无数的人像我们一样正在创造平凡,享受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 篇5

平凡,是糊口的实质。我们每小我私家,对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眇小、懦弱、眇乎小哉。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动,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平凡,我夙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至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磨难,阐释了糊口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写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地盘上的世界。这里糊口着一群生生世世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故、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磨难与拼搏、世事项动的诗剧。是笑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儿。在这本书里,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震天动地的排场,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糊口,平凡的情感,平凡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6

几年前,无意间在一个友人的书架上看见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平凡的世界》,好特殊的名字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听友人讲这本书就说了四个字——值得一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只没有机会翻开这本书,虽然几个月前,花了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这本书,也因为一些考试什么的,一只没有机会翻开。

一个多月前,终于顺利从学校毕业了,因为一些事情就没有急着找工作,才终于翻开了这本书。进800页的书,花了我进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它。不愧是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内容,让我一个月看完了,在这一个月里,我随着主人公的生活变化,我的心情也在变化。曾多时,看过了不知道多少本书,也没有让我流下这同情的泪水。进一个月,看了这《平凡的世界》,让我哭过多少次,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为了生活,为了将来,人真的身不由己!

油画中的《平凡的世界》 篇7

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 往 往 是 在 无 数 的 痛 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 自 己 的 内 心 , 你 放 不下。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8

陕北方言很地道陕北老乡很“狡猾”

作者路遥在书中运用陕北方言把陕北的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地展现给了读者。为了更符合原著人物,演员在剧中也说起了陕北话。王雷介绍,自己为了练陕北话下了不少苦功,有不少观众甚至以为他就是陕北人,结果搜百度百科才发现他是大连人。“关于陕北方言这个东西,我每天都在搜微博,看这个戏的评论。确实有很多陕北的粉丝加进来,包括榆林的、绥德的、西安的等等,甚至有人说,‘我作为一个陕北人,看到你今天把孙少安演得这个样儿,我非常非常满意。’还有人说,你就是我心中的孙少安,你演出了我们黄土高原的情怀。大家的评论让我觉得特别中肯,也让我觉得演了这个戏跟演了其他的戏,确实不一样。”

王雷回忆,去榆林高原拍外景时条件最为艰苦,“那边的太阳比较毒,而且到中午会忽然刮起一阵风。本来晴空万里,一到放饭时间就来一阵邪风,大家没来得及准备饭里就是土了。”为了演好陕北农民,王雷也会时常跟农村的老乡们打交道。“我们一开始去村儿里拍摄那阵,老吃组里的饭,真的吃够了。我就跟村里几个老太太说,你们天天闲着也没事儿,烙烙饼呗,卖还能净点钱。然后一开始是一位大娘烙了五六张饼,拿一个碗盛着,另外一个碗一扣,就端过来了。然后我就卷了根葱,又抹了点酱,开始吃那饼。然后有人看见了,就问说你这饼从哪儿弄的,我说老乡烙的。他说还有吗?我说有啊,2块钱一张。然后回去我就跟大娘说,赶紧烙,2块钱一张,结果忙活一下午挣了有七八十块钱。结果,第二天这个饼就涨价了,4块钱了,说这里面加了点鸡蛋、咸菜什么的。最后好几家的老太太都拎着桶出来卖了,这个饼卖到12块钱一张。最后终于有一天大家都吃够了,卖不出去了。”王雷打趣地说,你看陕北老乡是不是既“狡猾”又朴实!

我是土黑,古天乐是古铜,不是一个色儿!

不少网友指出,有些演员发型太潮,衣服太新,不符合那个年代的背景。王雷则表示,导演考虑的事隋实在是太多了,难免有些疏忽,这个就得靠演员自己去把握。“我非常注意这些问题,所以在我身上看到的批评非常非常少。刚到剧组我就给自己剃了个圆寸,因为圆寸是最简单干练的,最不用收拾的发型。然后我把胡子也给留起来了,每天把自己晒黑。昨天晚上我还看我这脸呢,还是红黑红黑的,不是那种健康的黑色,是土黑。我也希望是那种效果,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弄成那样。我这可不是古天乐那种帅气的古铜色,那种是抹油晒才能晒出来的,我这是生晒。”

对于孙少安身上的那种牺牲和承担,王雷有着自己的解读。“我们都面临营选择和放弃,都像孙少安一样,所以这个戏的现实意义就在这儿。就比如说我,毕业之后很多人都去拍电视剧了,而我选择演话剧,当然前提是我也有幸考上了北京人艺。那些年,我们班很多同学,甚至师弟师妹都已经成明星了,可我还在北京人艺演话剧,甚至在跑龙套,我放弃了一些所谓挣钱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年的积累,我打死也演不出今天这个样儿。这就是我曾经放弃了一些,但是今天收获了一些的地方。”

少安放弃了润叶我坚持了小萌

因为家境的差别,少安和润叶这对儿青梅竹马的恋人不得不分开,很多观众为此感到惋惜。王雷表示,如果换做自己,也可能会放弃这段爱情。“谁都愿意咬着牙说我什么也不管,我就跟我爱的人在一块。但是准身处孙少安那个环境的时候,也未必能什么部不管了。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家庭的责任感,全村的生计问题,都压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真的会做出一些其他的决定。我特别理解孙少安的选择,如果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这么多人的生活和生计的时候,那就太自私了。”

不仅是少安和润叶的感情打动人心,少安和秀莲风雨同舟的感情也令不少观众为之动容。少安说自己命不长久,其实是不想秀莲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秀莲咬破自己的手,然后用血替他延长生命线。谈到这一幕,王雷谈到现实中的妻子李小萌,“小萌倒没为我咬过手,画过生命线。但是我们俩的爱情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细节,比如小萌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有的时候我都没觉得自己演的特别好,她特别支持我。支持是夫妻之间挺重要的事儿,有时候比批评更重要,可以让我更加努力。”

相比那个年代的爱情,王雷反而觉得今天的人爱得更纯粹。“今天的人爱就爱了,喜欢就喜欢了。没有钱家长给钱,没有房家长给买房。可是你看少安和润叶,少安和秀莲,他们是为了很多人去完成自己的婚姻。他们要考虑的太多了,那个年代没有给他们一个可以坚阵下去的环境。而现在80后、90后、00后,都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我跟小萌相爱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坚持自己。今天来看,我们彼此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从《给家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到《刀客家族的女人》里的葛大妮,再到《产科医生》里的何晶,直到如今挑战《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润叶,佟丽娅始终不肯重复自己。佟丽娅在《平凡的世界》中饰演的田润叶既彷徨,又坚韧,让人心疼,也让人钦佩,受到了观众的好评。面对观众热切的问题,佟丽娅讲述了自己参演《平凡的世界》过程中的种种幕后故事。

对原著感触很深无条件加入尉组

《平凡的世界》虽然是问世近30年的作品,佟丽娅表示阅读时并没感到隔阂,反而在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阅读《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让佟丽娅感触最深的不是某个女性角色,而是来自农村、不甘平庸的孙少平,“因为他的奋斗史和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奋斗过程极其相似:孙少平从小地方出来,到一个煤矿去工作,很苦,就像我从新疆来北京一样,刚开始可能口袋里就那么几十块钱,但是为了梦想我们都可以坚持下来。我刚来北京时正赶上非典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演出,为了维持生计,我就在饭店里跳舞赚钱。我刚出道时有次拍戏被炸弹炸伤眼睛,但是导演没有喊停,我就继续拍,那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等到第二天才去医院。”

nlc202309021320

佟丽娅透露,早在她E一部主演的电视剧《刀客家族的女人》拍摄期间,她就和《平凡的世界》结下了缘分,“这两部刚是同一个制片方,《刀客家族的女人》还在拍的时候他们就过来跟我谈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项目,因为我读过原著,特别喜欢,所以我就跟他们说不管是书中的哪个角色,我都愿意演。那会导演还没没定呢,所以这部剧最先确定下来的人就是我。”

用自己的方式演最适合的角色

在路遥的原著中,田润叶是个有些悲剧色彩的姑娘,因为家庭条件的差距,她错过了青梅竹马的恋人孙少安,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李向前。对于田润叶这个“不明智的选择”,佟丽娅始终有些耿耿于怀,“可能那个时代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放到当今社会我是非常不能忍受的。为了利益而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那是非常痛苦的,对双方也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平凡的世界》的编剧温豪杰曾透露,他们也曾考虑过在电视剧结尾时让田润叶和孙少安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为了尊重原著,只能忍痛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没能改写田润叶的命运,但身为狮子座女生,佟丽娅为这个角色注入了更多的能量,“比如有一场戏,导演安排我去抢婚,我就觉得这个田润叶更符合我们当代人的性格,敢爱敢恨。观众可能也更倾向于戏中人物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那种感觉。”

方言表演带入性强既要配合场景也要照顾观众

在《平凡的世界》中,方言表演是一大看点,佟丽娅透露,剧中看以简单的方言其实有很多设计在里面。之所以选择用方言表演,佟丽娅表示完全是因为角色需要,“其实之前也讨论过演的时候用方言还是用普通话,最后我选择了两个夹杂起来,感觉很像陕北人,同时观众也听得动懂。另外,我饰演的田润叶算是个知识分子了,她不是纯农民,所以我一定要说普通话的,但是其他角色全都说方言,我完全说普通话又显得和他们格格不入,所以我们综合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惨杂着来,演的时候跟家里人还是说方言,但是和外人又部说普通话。”事实证明,方言在《平凡的世界》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用方言就感觉一下子进入了人物,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这类剧的原因很接地气的感觉。”

在新疆出生、长大,佟丽娅笑称自己在学习北方方言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天分的。“拍戏时我一直在跟王雷学习陕北话,但听说他也是眼老乡学的。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风情,陕北话好像有自己独有的节奏,我现在已经爱上陕北话了。”

人物造型忠实原著

虽然演了部农村剧,但天生的美人还是难掩光芒,即便是粗布棉袄,穿在佟丽娅身上也会惹眼。佟丽娅透露,剧中她所有的衣服都是对比着原著中的描写一件件做出来的,花了不少工夫,对他们来说,真实比美观更重要。

“我觉得润叶的服装还是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的,一开始穿个花袄,后来又以蓝色的工装为主,偶尔是衬衫。她的衣服可能比别人新一点,因为生活条件好嘛,在县城又是老师。另外,让我穿的鲜亮些,也可以体现出跟孙少安两个人在一起格格不入的感觉,造成反差。”佟丽娅表示,为了严谨,服装师们经常是现场拿着原著给她配装,“润叶结婚那场戏,从裤子到衣服上面的花纹,一直到丝巾,都和小说描写得大差不差,拍这场戏的时候是夏天,书里写润叶穿了一叫牛蓝褂,深蓝褂底下又穿了一个小蓝褂,里面还有一件棉衣和小说描写的一模一样,我们演员都热死了,但为了严谨一定要这样穿。”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9

孙家主要讲述的是父亲孙玉厚、大儿子孙少安、二儿子孙少平。孙玉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家族的崛起,他倾尽全力供弟弟孙玉亭读书,无奈孙玉亭烂泥扶不上墙,回到双水村在哥哥的帮助下娶妻生子,成为村里一个小小的干部。在光景贫瘠并欠债累累的情况下,孙玉厚依然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化、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振兴孙家。孙玉厚在这片黄土地上算是觉悟比较高的“农民”,他从不抱怨贫寒的家境,坚强的扛起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平凡的伟大。

孙少安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的不错,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在初中上完之后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承担家庭责任,和父亲一起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读书,这让本来可以有“大前途”的能人,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孙少安并不安于现状,带领队里成员冲成绩,是双水村第一个质疑集体所有制的人,提出包产到户,虽然受到打击,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青年人。孙少安虽然只是个农民,可他却是双水村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也让孙玉厚感到很欣慰,让孙家的地位显得没有那么卑微。再说说孙少安的爱情,他和润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润叶家境比较优越顺利上了高中,而他中途辍学,残酷的现实注定他们两要走的路截然不同。润叶高中毕业之后再成立任教,二爸二妈撮合她和李向前警醒她已经到了一个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这时候她想到和和他一起长大的孙少安,她觉得如果她要结婚,这辈子只嫁给少安哥。在传统观念还比较严重的60年代,润叶鼓足勇气向少安表白,说出自己的爱意,为了少安她可以放下城里的所有和少安到农村务农,承担起孙家的重担,可即使她愿意,孙少安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他们两并不是彼此不爱对方,只是现实让他们踏上了不同的路,所以在爱情面前也只能“向左走,向右走”。很快的,孙少安从山西找来一个不要彩礼的媳妇秀莲,秀莲对孙少安一见钟情,她不嫌弃孙少安的家境,在年底的时候就从山西嫁到了双水村,当然孙少安也对自己的这个媳妇相当满意。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孙少安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润叶,或者说他爱不爱现在的秀莲,难道只是因为现实的残酷,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婚成家。后来润叶由于种种外在的压力和李向前结婚,可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不幸福,很快润叶就后悔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调离工作岗位,“新婚”的小两口从此就分居异地。

孙少平,文章一开头就用学校饭堂的景象引出这位主人公,穿着破烂,只能在学生都散场之后来取他的两个黑面馒头,甚至连一份丙菜对他来说也非常奢侈,和他有同样境遇的是他们的同班同学郝红梅,贫寒的家境让他感觉非常的自卑,也非常的少言寡语。可能是因为和郝红梅的境遇一样,他们的交往慢慢变得频繁,他认为他们已经成为班里工人交往的一对了,这给他在懵懂的青春期增添了不少自信。可郝红梅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女孩,她自身家境差,不会和一个和自己一样家境的穷小子在一起,很快便和班里家境比较好的顾养民交往,这也给孙少平带来很大的痛苦。经历了“失恋”之后孙少平变得更加成熟,慢慢广读诗书,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也渐渐的走进了他的世界,他的视野不断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随着高中毕业,他面临着回家种田务农的现状,不是他讨厌劳动,而是他觉得他的思想呗禁锢,所幸村里扩建中学,他和田润生一起被推荐去当老师,这让他也好受了很多。我以为他和田晓霞是相爱的,但他们也只是思想上的交流和学术上的沟通,看来是我自己的想法太肤浅。

田家主要讲的就是田福堂和田福军,田家是双水村家境比较好的家族,田福堂是是双水村的领导,田福军是市里的领导。田福堂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而田福军是一个比较正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人。与田家相对应的就是金家,这一族人成分不好,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做事必须小心翼翼,就这样还是遭来了被迫搬迁的横祸。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10

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一书,文章描写朴实无华却震撼人心,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年轻人要不畏艰难,不懈努力,不懈奋斗,要热爱生活。

孙少平的闪光点 也是那代人的闪光点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少平对于前途的不懈奋斗也是那代人的闪光点,是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富,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

农民 质朴的心 敢于拼搏,敢于吃苦

从书中还可以感受到,虽然那个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艰苦,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里面包容了路遥太多的写作功底和技巧。他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他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作者路遥 现实主义笔法 深刻反映农民的生活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现代的生活使很多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这部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路遥的平凡世界 篇11

本期三篇文章便从不用的角度来谈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同点 三篇文章都是对路遥及其作品的感悟及评价,都是对作品中的人物体验式的感悟。《怀念路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一文回忆了作者与路遥亲如兄弟般的感情,表现了他的独特个性;《路遥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表达了对于失去路遥这样伟大的作家的悲痛,强调了路遥作品的深刻意义;《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是对路遥作品的延伸阅读与体悟,是自觉不自觉地对作品中的人物“高加林”的模仿和由此而生的内心的自省,从而生出了原文中“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的感悟。

异点 三篇文章的虽然都是与路遥及其作品相关的文章,但其各自的侧重点却各有不同。

《怀念路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主要是回忆路遥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和态度,作者与作家相知甚熟,行文平实,如其人仍在,其声仍闻,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的路遥,真实感人;《路遥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从历史、社会、文学的等宏大的视角来评价路遥及其作品的伟大意义,深刻地分析路遥这个将根深深扎根于土地与人民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伟大历史地位;《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的主题则是“借古喻今”,通过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来隐射现实人生中的“高加林”,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故乡,“故乡,就是为我们这些高加林准备的”,“而故乡的分量,好像也只有通过一代代青春的热血献祭,成为我们最后的乌托邦”。

路遥在逝世多年后,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作品中的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结构艺术 篇12

《平凡的世界》的背景是城乡结构转型之际, 作者对1975—1985年中国的城乡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 有旧的城乡结构, 也有新的社会结构特征, 新的社会结构对原有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样一个新旧交错的空间结构社会背景下展现开来的。

改革前, 原有的城乡结构通过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实行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 实行统购统销制度, 限制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等, 将城市和农村分隔成几乎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样的城乡结构造成了两个后果:其一, 农村和城市人口的地位差距, 农村人口只有通过升学或者招工等少数途径进入城市。书中生活在双水村的村民, 生活条件贫困, 社会地位低下, 不受来自社会的任何保障, 被称为中国城乡社会结构里的“二等公民”。书中田润叶和田福军靠着努力读书才成为了国家干部。身为国家干部的田润叶爱上了艰苦奋斗、善良孝顺的同村小伙儿孙少安, 但是孙少安却因为地位的悬殊毅然拒绝, 城乡之间的差距成了两人相爱的屏障。这种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男主人公孙少平在黄原成打工的时候表现突出, 田润叶建议团地委书记为其转正时, 却因为是农村人的原因, 书记也无能为力。其二, 农村和城市经济条件的极大反差。城市条件优越, 农村却极度困顿。书中孙少平刚到原西县的时候, 觉得县里的窑洞都亮起灯就是宏伟大厦, 领导都是四孔窑洞加一个独院, 吃的是猪肉烩粉条和白面馒头, 相比之下孙少平家里却是破烂不堪, 就连黑面窝头也是吃这顿没下顿, 这样的情况远不止孙少平一家, 村里有些大姑娘的衣服甚至不能遮羞, 一些常见病甚至无法治愈, 生活没有任何保障。

随着改革政策的实行, 社会结构有了新的特征:其一, 随着政策的改革不断有农民进入城市打工,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书中黄原城东关就是打工者们的聚集地, 匠人和小工都在这个地方等待包工头招工。打工者居住在铜城大亚湾的矿区四周, 沟沟渠渠是一片又一片的黑户, 城市虽然还没有完全接纳这些打工者, 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却也对城乡之间的屏障产生了冲击。其二, 改革政策的出台, 带领农村走向了新生活, 农民有了改变身份的机会。书中双水村的孙少安办起了专长, 还成了村里的冒尖户;田海民一家也通过经营开始致富;金俊武还和县里的林业站签订了育树苗合同;党支书天福堂开始承包起工程。村民都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富裕起来, 逐步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 改革后的农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空间结构的内部构成

《平凡的世界》的空间结构由乡村、城市、异托邦三个空间组成, 展示了社会的转型, 同时三个空间的内部构成也是有转型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乡村空间通过井然有序的家庭或是家族格局, 如孙少平在家尊老爱幼, 在村中办事有分寸和修养。通过上级领导在政策指导下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如党支部书记为做出成绩, 盲目组织村民修水坝, 最后不但耗费了人力物力, 水坝很快又被冲毁。通过农村因极度贫困而自发产生的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决了农民的温饱, 解放农民的手脚。体现了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农村状况。

异托邦空间源于《论他者话语》, 其特征是边界的跨越, 对于原有的城乡结构来说, 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边界。书中以孙少平走出农村描述, 象征了农村青年主动走向城市的必然性。双水村的小学对孙少平来说是一个异托邦, 其通过他和田晓霞联系获得精神满足。孙少平在黄原城建筑地打工, 以社会最底层的身份存在, 在铜城大亚湾煤矿, 虽然远离了双水村, 但也没能融入城市生活, 仍挣扎在异托邦空间。表现了中国底层农民面对生存困境的顽强。

城市空间是为了表现城市生活以及发挥政策的制定和导向作用, 书中原西县和黄原地委的对联产承包政策的争论表现了作为权利中心城市的斗争。对田福军政治人生的转折经历, 以及田润叶对孙少安的爱情, 田晓霞的人生片段的描写来表现城市的部分生活。

乡村、异托邦、城市三个空间互相区分又互相联系, 使平凡的世界给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鲜明人物生活。

三、空间结构的文化意义

《平凡的世界》以空间结构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表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传达的人间温情, 表现了极具中国农民特色的纯洁感情。为读者展现了新农村青年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时所做出的努力抗争和拼搏精神, 在抗争中追求心灵净土, 追求文化, 学习知识的执著;夫妻之间相濡以沫, 兄弟之间真心相助, 父慈子孝等其乐融融的家庭温情;中国农民特有的纯朴和责任感, 对于家庭之事, 义无反顾, 无私奉献。

四、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13

文丨朱成颖

双水村,一个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上的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个平凡的世界,孕育了一群平凡而可爱的人。

《平凡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经典难以言尽,但我还是想先说说文中的孙少平。孙少平,他没有过人的武艺,也没有超群的智慧,也曾世俗,也曾迷茫,他平凡但就因为与他志同道合的田晓霞的出现使得他并不平庸。写到孙少平和田晓霞,书中有那么几行字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田晓霞说:孙少平,你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平凡!

孙少平激动的说:不!我是一个平凡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田晓霞说:就像那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正是因为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种种鼓励,孙少平才敢于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敢于去闯。也正是因为孙少平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能捕获田晓霞的芳心。他们都是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又在海阔天空的思想维度里的交流不谋而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而后在更深刻的相互理解认知中升华友谊为了爱情。

他们的爱情无疑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超越了门第,超越了贫富,甚至超越了生死,这样的爱情稳固而坚贞,经受岁月的磨砺却能保持焕然如新的本质。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那只谈了恰恰10天的恋爱,天真的我以为只要两个人彼此喜欢就应该在一起。可分手之后,我想了很多,思想不在一个层次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可能相处融洽的,早晚都会出现矛盾。

经过这段短暂的恋爱,让我明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特别羡慕孙少平和田晓霞那坚贞而炽热的爱情,希望在将来自己和他都可以如愿以偿找到合适的那个人吧。

《平凡的世界》的每个故事的结局似乎都挺让人伤怀,又让人纳闷。为什么到孙少安的砖厂办得好了,贺秀莲就病入膏肓了呢?为什么到田润叶明白了李向前的真心时,向前却已经成为了残疾人?为什么在孙少平不断的努力捕获了田晓霞的芳心后,晓霞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

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他们也是幸福的。

少平和晓霞虽然最终没能在一起,有些惋惜,但他们坚贞的爱情使得他们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是幸福的,也是让人羡慕的。

孙少安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人生的强者,虽然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但与秀莲也是相敬如宾,在事业上的经历也几经坎坷,但是最终他成功了,带领着全村人发家致富。他,是幸福的。秀莲,拥有一个相当有责任感并且疼她的丈夫,她,是幸福的。

润叶,虽没能和自己的青梅竹马少安成为眷属,但最终她对少安放手了,被向前的真爱所打动。向前虽然残疾,但是他自尊自强,在街边摆摊钉鞋,证明了自我的价值,值得我们尊敬。二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也是幸福的。

生活,还真是是要懂得知足常乐,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说了那么多故事里的人,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吧。

从小出生于贫农家庭的我,爸妈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读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爸跟我说的最令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读书能读的进去,我就算挑水卖血也要让你读。正是我爸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我也从来不自卑,在老师同学眼里我永远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慢慢的,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家里人都盼望着我能够上个好大学。

可青春就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在高二后的学习过程中的我“千疮百孔”。高二下学期开始我的学习成绩陡然下滑,从最初的由成绩表顶端没几个就能找自己的名字,到由最底端开始不出几个就找到自己的名字。我想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然而,这并不是最让我感到绝望的。

我亲耳听到一个室友在与其他班同学聊天,她说感觉我可能连三本线都不能上。就在那一瞬间,水杯从我手中滑落,碎了一地,就像我的心一样崩溃了。

果不其然,高三上期末也就是一诊的时候我考的很差,真的模拟三本线都没有上。我想,我应该是被自己的心给打败的,与他人无关。我一个人关着门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我甚至隔着门大声向爸妈嚷嚷我不读了。我现在特别感激那个高三下学期毅然走进班主任办公室报到的自己。

在我迷失自己的那个晚上,爸妈在我床边跟我说了好多,正如田晓霞对孙少平说的那样,爸妈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从小都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有激动也有遗憾,因为离重本线只差了几分。但是,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突破了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平凡的物质世界中,但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理想不同而生活在各自不平凡的精神世界里。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所以,请记住,你跟别人不一样,你也不平凡,你有属于你自己的骄傲!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14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歌曲《岁月神偷》这样唱道: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时有雨,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别怪我贪心,只是不愿醒……

合上《平凡的世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很多感情想要抒发却不知从何说起,脑海中一直回响着这首《岁月神偷》。时间让人猝不及防,昔日懵懂的孙家兄弟已成长为独立的大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生活,同时承受着生活带来的打击。少平再也等不来晓霞,只能怀念往昔;而孙少安也将失去秀莲,永远争不过朝夕。老一代已经退下舞台,而新一代仍然在和生活抗争。生活如此,生命如此,不变的只有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以及那嘹亮的山丹丹和信天游。

当我们走近书中,凝视每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轨迹,却又和别人有所交叉。而往往各种交叉,就会构建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双水村的田家和金家,不知有多少暗流涌动。基层干部的各派纷争,不知有多少的勾心斗角。有的人在政坛中迷失了自我,如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张有智;有的改过自新,像灵活变通的张文龙。田福军和冯世宽握手言和,抛却前仇旧恨,依旧成为了好搭档。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努力创造多赢局面是为人处世的永恒准则,倒是刚愎自用的人最后都成了小人。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并不像众人所说的那样是一部描写“屌丝逆袭”的励志之作,它不仅仅是向人传达“努力奋斗走向成功”这样简单浅显的道理。它只是在描写一群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透过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构建起的平凡世界,我们看见了人生。“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只有几步”,这是路遥的精神导师柳青的话。80后,90后,这两代人正是经历了《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剧烈变迁的社会。虽然我在山清水秀的广西长大,却丝毫没有和书中描写的陕北高原农村有距离感。石圪节公社,双水村,东拉河,黄原市……农村主任田福堂,老农民孙玉厚,二流子王满银等等,几乎都是现实中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下朴实的劳动人民,反映了人生的苦难。人生需要通过劳动才能够体现其价值,苦难为我们的人生加冕,这也正是我们这些青年内心感到共鸣的地方。

苦难和抗争才是本书的主题。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小挫败,和人交往之间弄得小不愉快又算得了什么呢。当你的天真正踏下来了,你的地真正的崩裂了——失去亲人,失去爱人,失去辛苦积累的财富,你真的有力量继续扛住吗?曾经有个人生不顺的人在网上发问:世界它是善意的吗?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回答:世界它并不认识你,它是无意的。是的,世界是无意的。世界并不是看准了谁,说你这个人这一生要哪些经历苦难。在苦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不是英雄才应被写进作品里的,传奇的人生,又有几人能够经历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

书中令我最难忘怀的人,当属孙少平。孙少平的形象让我眼前一亮,甚至转变了我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当今社会已不再是那个充斥着饥饿,叫嚷着阶级斗争的年代。即便是在农村,大多数农民都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新闻调查报导现今大学生的生活费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娱乐生活多姿多彩。当我在学校无忧无虑的读书,想要任何东西父母都能够满足时,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那个穿着破烂衣衫,孤零零地等人离开后去拿两个馍馍的身影……我无法想象,一年只有两套换洗衣服,每餐只能吃没有味道的粗粮是什么感受。但我可以想到,坚持用闲暇时间读书的孙少平饱有的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不能够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孙少平不甘屈居于双水村,他咬牙撇下贫穷的一大家子去闯天下。和少安不愿离开双水村的孙家老少不同,出门闯荡是孙少平的性格使然。他独立、坚强,总怀揣着一股不平之气。孙少平为了留在城市,不惜去干最苦最累的活,不惜风餐露宿。在工地里找到活干了之后,孙少平又为了能安静读书,住到未完成装修的一栋楼里。在漫漫长夜里,陪伴他的是昏暗的灯光,是书中的知识……路遥在书中写道: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去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孙少平就是那个拥有着强大内心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或简单,或复杂。生活中的我们或许避重就轻,关注明星的小事,不如关注一个身边人。少平自卑却坚韧,从不抱怨自己的出身。他有着自身的想法,同时能够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从工地里揽工的小伙子,到煤矿工人,孙少平在用自身的劳动创造了生活。我极大的佩服他那敢于吃苦的精神,煤矿工人的辛苦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的工作,压抑肮脏的工作环境,甚至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最有趣的描写是关于孙少平和他在煤矿区舍友的。舍友家境良好却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干活,少平则坚持每天下井,甚至是生病也不例外。没过几个月,缺钱花的舍友将自己之前带来的家当全部“过继”给了孙少平。初到矿区的生活看起来欣欣向荣,可是生活怎么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呢?一场意外夺去了孙少平心爱的姑娘,在他们相约的小山坡上,只剩下孙少平永远独自在等待。

孙少平是新一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也是值得所有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依靠父母,不抱怨生活,用自身的坚韧和毅力去开创未来。在故事的结局,少平没有当上什么大官或变成某个富豪。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平凡的世界》不是在写谁的成功史,也不是在给人们描绘好美好生活的蓝图。孙少平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走来,大大改善了自身生活,却也承受着生活给予的创伤。故事的开头他是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小子,故事的结尾他也只是一个任劳任怨的煤矿工人。没有戏剧性的结局,没有高潮似的结尾,孙少平因为一次煤矿事故留下了永远的创伤,他变得更加自卑内敛了。孙少平最后回到了他和晓霞约定的那个小山坡,惠英姐和明明将是他一辈子的依靠。故事的戛然而止令人未免遗憾,然而故事写到这结束也不可说不是刚刚好。读者看尽了少平大半生的跌宕起伏,而生活不止,生命不息,少平平凡却又出彩的人生还在继续……

网上有人批判《平凡的世界》,说这本书通过描写少平的经历输出了一种价值观,即“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成是生命的必要”,我觉得他可能误会了这本书。孙少平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青年,和他的朋友金波、晓霞、润叶相比,他没有背景没有钱,甚至是在大学里也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的资本只是年轻有活力的身体,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说出如此评价的人,肯定是没有经历过这种真正一无所有境地。当你只剩下你的力气,不从卖力气活开始,又该从何开始?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想要孙少平像当今大学生一样凭借小资本创业,受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怎么说也很难。我们不能就因此批判孙少平“不会变通”。

孙少安和弟弟少平不同,作为大哥的他更多的为自己的家庭着想。他是新一代农民企业家的代表,拥有着孙家人良好的品质。他任劳任怨,质朴勤劳,可是有时却跳不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孙少安前半辈子都在土地上做文章,作为一名农民,他是优秀的。在饥饿年代,孙少安用尽力气来维持家里人的口粮。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又冒着巨大风险率先搞起生产承包责任制,为的是一大家子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孙少安满足于双水村那方小小的天地,他的毕生理想便是在双水村搞出点名堂,让一大家子过上好日子。孙少安肯吃苦,懂得为大家庭牺牲,但我觉得他身上缺少孙少平那一股子狠劲。少安何其有幸遇到秀莲,二人白手起家,互相扶持,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眼看着二人一起操持的砖厂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濒临破产的时候,少安一度自暴自弃。在面对更大的投资和更大的收益时,少安犹豫不决甚至差点错下决定。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去否定少安,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企业家何其不易,稍有差错便满盘皆输。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就是在一念之间,少安的肯吃苦肯劳动,敢突破现有生活的那点小决心,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日本一位佛学家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我们年轻时,总觉得生命很漫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感觉每个人都能够收获幸福。谁知匆匆几十年,有的人遭受疾病,有的人家庭破裂,令人不禁唏嘘。人生不是上帝给安排好了的,谁都不能根据一时情况而对一个人的一生妄下定论。我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迎接生活抛来的各种考验,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得到升华。有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需要面对九九八十一难一样,生活抛给你的任何难题,你都需要稳稳的接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个阶段,爱情也有很多阶段。孙少平起初对郝红梅,孙少安对田润叶,金波对藏族姑娘都属于懵懂的爱情。懵懂的爱情最真也最美,似含苞待放的花。最美的同时却也最脆弱,一场风雨就能将其击落。孙少平情窦初开的心被郝红梅的变心击碎,而孙少安和田润叶也因两人的出身横亘着巨大鸿沟,金波因为违反了规定被迫和藏族姑娘分开。爱一个人可以爱到多深?金波在青海爱上了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藏族姑娘,时隔多年,物是人非。这场爱情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多年后的金波故地重游,希望找到这位姑娘再续前缘,无奈却一无所获。金波没有收获爱情,但此行此举荡气回肠,令人唏嘘感叹。李向前为了润叶也是舍弃了自己的一切,他义无反顾的爱着润叶,即使遭到润叶拒绝也绝不放弃。李向前老实憨厚,心地善良,可惜他并不懂润叶的心。“强扭的瓜不甜”,爱上是一回事,相爱却又是另外一回事。爱情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也不是寥寥几句“我爱你”就可以轻易说明的。它需要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洗涤;它需要看透人心,忍受寂寞。

润叶推着残疾的向前回家,她静悄悄地附在向前耳边说:“我愿一辈子和你好,咱们慢慢再说这事。”《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文字质朴无华。这是全书中有关爱情的最浪漫的一句话了,简短的话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辈子啊!永远有多远我们不知道,但是一辈子对人类来说,是最郑重的承诺了。润叶的余生都将和残疾的李向前一起,静看花开花落。润叶是少安的初恋情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早已暗生情愫。然而孙少安心里清楚明白,他和润叶是属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痛苦的少安拒绝了润叶,更是娶了秀莲让润叶彻底死心。同样痛苦的润叶糊里糊涂的嫁给了自己的追求者李向前,润叶的苦难就此拉开了序幕……润叶,有着细腻的心思,天性善良。她从不因为孙少安家里穷而嫌弃他,反而做好了和心爱之人一起吃苦的准备。她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然而在面对自己的爱情的时候不够勇敢。她没有及时的向少安表白心迹,没有在少安犹豫不决的时候牢牢抓住他的双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温和的人,在李向前失去了双腿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她对李向前本没有爱,但面对这样一个无助绝望的男人,润叶心里充满了大爱。她做不到就这样离开,如果离开了她便不是田润叶了。生活和润叶开了一场玩笑,在润叶的家庭看起来美满幸福时,她饱受内心的煎熬;然而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她的幸福才真正到来。

田晓霞是一个有着男孩子气息的大姑娘,从上中学开始就已经展露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她和少平一样喜爱读书,她热情开朗,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意,她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她从不介意少平的卑微处境,也不在乎少平低下的地位。她看到的只是少平简陋的居住环境、破烂的被褥,少平在煤矿工作的不容易。在如此环境下仍然努力生活的少平打动了晓霞的内心,让她对少平的爱不断加深。少平坚持读书,在任何地方都表现出众——在黄原揽工,在学校办夏令营,在大牙湾煤矿当工人。无疑,少平一直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被周围人所同化。晓霞正是和少平同属一类人,也只有晓霞能够完全的理解少平,和少平进行灵魂上的沟通。可是事情总是那么不如人意,晓霞为了救人而被洪水淹死,这是晓霞的性格使然,却又多么地令人悲伤。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孩子,看着爷爷为死去的老猫心伤,就用了一种贴心的方式让一只新小猫陪伴爷爷。她看见少平一直舍不得买新被褥,就自己做主给少平添置了崭新的床被。她知道少平的妹妹读书需要钱,就以少平的名义给兰香生活费……田晓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是理想的化身,最终却在滚滚洪流中牺牲了自己。谁都无法苛求作者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局,但现实如此,谁都无力去改变。

《平凡的世界》初三学生读后感 篇15

2011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路遥与80年代文学的展开”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和几位参会的学者都提到了在大学课堂上对路遥的讲解问题,以及当下中国青年学生对路遥作品的阅读和接受。日本学者加藤教授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以我个人以及我所任教的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青年学生为对象谈谈这个问题,以和日本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同行交流。

我不太清楚日本读者对路遥其人其作的阅读情况。但是在中国,毫无疑问,路遥是严肃文学里面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就在我们举办“路遥与80年代文学的展开”的会务现场,一位与会议毫无关系的中年人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们,他是路遥最忠实的读者,并认为我们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去研究路遥。据我了解,这位中年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位职员,他的工作与文学毫无关系,很显然,路遥更多的是以其作品的感染力吸引了他。也许这位中年人在路遥的读者里面具有某种代表性,他们大概都是路遥的同时代人,对于路遥作品中所描写的历史和生活感同身受。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在1980年代的社会转型造就了大量的“高加林”和“孙少平”式的人物,他们在读者中引起共鸣,是因为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生经验,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自我投射的色彩,这一点,不仅是路遥,也是他们那一代作家所普遍具有的优势。

但是路遥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读者似乎突破了“年代”的限制。一些学者所作的调查报告指出,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读者依然对路遥的作品持有很大的热情,《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大学图书馆里面出借率最高的图书之一,路遥也因此被称为“常销书”作家,与市场经济时代的“畅销书”作家构成一种对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种巨大的读者群的研究往往是非常含糊的,这些读者没有办法进行分类,也很难进行细化的分析,他们是如何阅读路遥的?他们对于路遥的阅读和接受相对于他们父辈而言有何变化?回答这些问题,也许从具体一点的个案和群体出发更有说服力。

先从我个人谈起吧。我出生于1980年,属于上文提到的“80后”读者。我于1999年进入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学位,然后又一直在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整个本科阶段,路遥并没有进入我的阅读视野。虽然当时也有老师在课堂上谈到路遥,但是我从心理上对他有种 排斥感 , 认为他是 一个很“土”的作家,其时我认为余华、莫言等“先锋作家”更“洋气”,更能证明我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的优越感,至今我还记得阅读“先锋作品”的那种快感:一种情绪和语言都获得极度解放的感觉。现在想来,这种阅读感觉是有些矫情的,但也很正常,其时我刚刚从生活了20年的农村中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身份转变。(中国从50年代开始的户籍制度把全国人口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大类,考上大学是农村户口转化为城市户口的最有效也是最体面的方式)。我自身的那种“解放感”在“非社会化”“去历史化”的“先锋文学”中找到了某种对应。2006年我开始在人民大学攻读中国当代文学的博士学位,中国文科博士生的课业并不是很重,我那个时候除了一周不多的几节专业课外,主要任务就是跟随导师程光炜教授研究中国80年代的文学,但路遥并没有被列入我们的研究计划。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非常有意思的“路遥现象”的具体反应,即,路遥虽然在普通读者群中影响巨大,但在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眼里却并非一个“经典作家”。其中的原因与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在我的第一篇关于路遥的研究论文《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里面已经做了相关论述,这里不再赘言。我想说的是,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1984年根据路遥的《人生》改编的同名电影,导演吴天明,他是张艺谋的老师,主演周里京,他是中国80年代最走红的男演员。这部电影让我着迷,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和命运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随后我找来《人生》的单行本,我在小说里读到了与“先锋文学”完全不同的小说美学:朴素、温暖、平实。这是一次审美上的返乡之旅,“去历史”“去社会”的审美经验被更贴切我个体生命的历史和经验所覆盖,这对于我个人来说,具有某种“重生”般的体验。

当我从个人的情绪里抽身出来,以更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我对路遥的阅读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经验也许只是一种社会症候的反映。19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进入大学时大概都是在2000年前后,这是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快速融入全球化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对于世界和文学的想象,实际上是带有某种小资产阶级的倾向的。但是这种想象一旦和严肃的现实生活碰撞在一起,其脆弱性和幻灭感可想而知。2006年我对路遥的阅读与某种“世界史的逆转”联系到了一起,审美的转移或者暗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我们以更加历史化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学,去重新厘定本土美学的意义和价值。

2009年我博士毕业留在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给本科生主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所谓的“国防班”,有30多人,全部是男性,这部分学生中来自农村或者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要稍微高一些,大概在30~40%。另外一部分是普通本科生班,一般为60人,女性占80%,其中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人数大概是15~20%。(根据一项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或者城市贫困家庭考入中国一流大学的比例还在继续降低,比如北大,已经降到了10%。)正是因为这些接受主体的不同,我发现他们对于路遥的阅读和接受有完全不同的情况。给这两个班讲解路遥的大致程序是,首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放映电影《人生》,然后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讨论时我几乎不加以任何的评判,最后我再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文本解读。和学生们一起观看电影并讨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些学生大概都出生于1988~1990年,在此之前几乎没有读过路遥的任何作品(不仅如此,他们对整个“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作品也鲜有了解)。他们是带有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路遥的,因此阅读路遥首先对于他们来说有一种新奇感,觉得是一种比较新鲜的审美体验;其次,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高加林完成自我的痛苦性,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上,对于他们来说,谈恋爱是一件更加单纯的、更浪漫的事情,更能激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还有,他们对于路遥式的说教(尤其表现在小说文本中)表现得非常不习惯,他们天然地继承了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性”的想象,认为文学就应该是审美的、与社会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当然是巨大的,比如我就非常认可路遥式的说教,我甚至认为正是这些说教所透露出来的观念性使得路遥成为8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并以此区别于他同时代的那些对“观念”避之不及的新潮小说写作。但更有意思的显然不是我和这些90后学生们之间的差异,而是他们作为一个非严格定义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首先表现在出身上,在农村或者贫困家庭出生占多数的国防班上,学生们对路遥的认可程度明显要高于普通的本科生班,实际上在课程结束后,国防生班有几位学生选择了路遥作为他们的学年论文,而普通本科生班则没有学生选择。其次是性别上的,男生对于路遥的认可程度要高于女生。我想其原因大概是男性的审美习惯相对来说会更粗犷一些,更重要的是,路遥的小说实际上有一个“男性视角”在里面,自然也更容易引起男性的共鸣,在课堂讨论中,有两位男同学都觉得刘巧珍是理想的爱情婚姻伴侣。女生则对此持绝对相反的态度,她们几乎全部认为高加林和刘巧珍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并对刘巧珍在爱情中的“主动性”表示不能理解。也许在她们看来,高加林和刘巧珍之间的爱情有太多的“非爱情”因素的东西,不符合她们对于爱情的近乎偏执的“纯洁”想象。我曾就这个问题和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我发现这其中的一个悖论是,与对爱情的近乎意识形态般的“纯洁”想象扭结在一起的是对于婚姻的完全功利化、契约化的考虑,爱情和婚姻在中国当下已经被严重割裂为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概念和实体,爱情被高度神圣化,而婚姻则被高度实利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生》中的爱情大概也属于另一世界吧。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和不同的青年学生接触,阅读包括路遥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我发现我和我的青年学生们之间分歧甚大,而实际上我比他们仅仅年长8到10岁,随着我任教时间的增加以及年龄差距的扩大,我想这种分歧只会越来越突出。这么说并非就意味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一致之处,比如有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女学生,她每周坐一个小时的地铁来旁听我的课,其主要的动力就因为她觉得我对于路遥的理解和阅读和她非常接近,她出生城市,家境优越,但是却对路遥这一类书写土地、个人奋斗的文学作品甚感兴趣。这当然是一个特例,我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些同与不同。有时候我甚至刻意鼓励并刺激学生加深与我的分歧,因为我觉得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任何一次阅读,都与个体的经验、时代的风俗和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充满了政治色彩。

在今天的中国语境中如何阅读路遥?或者说,在今天的历史语境中如何阅读那些被我们时代的审美遗忘了的文学?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我记得日本著名评论家竹内好在1950年代曾经向日本的青年学生热切地推荐中国的社会主义作家作品,如赵树理等。但是日本的青年学生现在还会记得这些作家吗?我也不清楚日本是否还有读者去阅读像小林多喜二这样的作家作品。中国青年读者现在大概是不会去读小林多喜二的,他们对于日本现代文学的了解大概就是川端康成、村上春树吧。无论怎么说,这都是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情,我在给中国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讲解《刘三姐》《创业史》等作品时,常发现他们发出善意的笑声,这笑声代表了一种遗忘,我愿意把这种遗忘也理解为是一种善意,个人往往无法抗拒时代的审美风潮和道德规训,这个时候,如果回过头去阅读那些“过时”了的文学,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这是我一直坚持在课堂上花时间和力气去读解路遥的原因,在今日的中国,对于他们的阅读,会有一种潜在的审美解放的希望,竹内好曾称赞他的学生——九州大学的冈本庸子——对于赵树理的阅读摆脱了一种小资产阶级的习性。我也经常对我的青年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能够稍微摆脱一点当下的惯性,理解历史和美学——最终是个人生命存在——的多种形式和可能,虽然得到的回应寥寥,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的文学教师,我想,这是我必须坚持的权利和义务。

平凡的世界上(节选) 篇16

2 他要上学,父母不让,润叶在旁边哭着给他帮腔。他进了双水村小学,和润叶坐一张课桌。虽然少安在班上穿的是最破的,却是全班学习最好的。

3 少安和润叶亲如兄妹,不怕别人说长道短,要是哪个男同学敢欺负润叶,他就站出来护着。有一次,他把一个把篮球往润叶身上扔的家伙打得口鼻流血。

4 上完高小,他在全县统考中名列第三,被录取了。可是贫困的家庭再也供不起他上学了。少安洗去满脸的尘土后,润叶便亲热地说:“走,咱到街上的食堂吃饭去!”说着便领少安走出了宿舍。

5 润叶买回来一堆饭菜,摆了一大桌子,少安说:“太多了,太多了,别说咱们两个人,就是四五个人也吃不完。”“我已经吃了,这是你一个人的。”“啊?”少安惊讶地看着润叶。

6 在这个艰难的年代里,一个人吃这样一桌饭,就像讨饭吃的突然当了皇帝,让人不敢领受。少安拿起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眼睛也发潮了。

7 润叶又要给他去买酒,少安不让。她便坐在少安旁边,看着他吃饭。少安低头吃着,感到润叶一直在盯着他看。他抬起头来,润叶立刻把头扭开了,但他还是看见她那红得异样的脸色。

8 吃完饭,桌子上还剩了一堆。少安多么想将它装进自己的毛巾布袋,送给在中学读书的弟弟少平,或者带回家给父亲和奶奶吃。

9 他们走到要回小学的巷口时,润叶提议到城外面走走。在西原河滩,润叶摘了一朵马兰花,在手里摆弄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少安哥,我有个急人事,想对你说一说,让你看看怎么办……”

10 少安知道这就是润叶捎话叫他来的那件事,就急切地等待她说出来。好一会儿,润叶才说:“我二妈给我瞅了个人家……”

11 “什么……人家?”少安一时反应不过来。“就是一个县领导的儿子……”润叶说着,低头摆弄那朵马兰花。

12 润叶要结婚了?少安心里吃惊地问自己,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但他很快镇静下来,说:“这是件好事……”“你是个死人……”润叶低着头说。

13 看来少安很难听明白她的话了,润叶便问起了少安家里的情况。听说了少安家里的情况,润叶便拉他去见她二爸——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

14 他们相互都认识。田福军听少安说了姐夫的事,又问了石圪节公社的事,点了一支烟,自言自语地说:“现在上上下下都胡闹开了。”说着话,他给公社主任白明川写了一封信。

15 问了村里许多情况后,田福军突然说:“现在农村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少安,你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

16 “上面其它事都可以管,但最好在种庄稼的事上不能管老百姓。让农民自己种,这问题就好办。农民就是一辈子专种庄稼的嘛……”少安毫不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说。田福军听着,不住地点头。

17 第二天,润叶执意要送少安回石圪节公社。汽车上,他俩紧挨着坐在一起,并说好少安直接回村,润叶到公社给白明川送信。

18 临下车时,润叶把一封信塞到少安手里,少安赶忙喊:“你二爸的信你怎么给了我……”润叶笑着跳下车跑了。

19 少安低头看时,才发现这不是田福军写给公社领导的信,抽出信一看,上面写着:“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咱慢慢再说这事。润叶。”

20 少安只觉浑身的血烘地往上一冒,一下子惊呆了。尽管他心里隐隐地流动过这种感情,但从来没敢想事情会这样发生。

21 少安回到村里的当天下午,王满银就从工地上被放回来了。他在少安家吃了饭,当晚就领着兰花和两个孩子回家去了。

22 再说,孙少平在学校里也上不了多少课,除了每天劳动半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读报纸,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和孔孟之道,到农村去宣传演出。

23 他渐渐在班上活跃起来,讲故事,打篮球,打乒乓球,并被同学们选为班上的劳动干事。

24 他和郝红梅也已经相当熟悉起来。他知道她爷爷是“戴帽”地主,她家政治上背着这个黑锅底,实际上穷得和自家一样。本学期以来,他们相互借书看,也说说别的,只觉得两个寒酸的心是那样亲近。

25 少平在每次劳动时,也悄悄地照顾郝红梅,每一次都把最好使的劳动工具分给她。这是劳动干事的特权,好长时间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事。

26 有一天发完工具,跛脚女子侯玉英把铁锨扔到少平面前,说:“我不要这个锈头子。”少平觉得有些伤面子,不客气地说:“都是这个样子,嫌不好把你家的拿来。”

27 “谁说都是这个样子?你看见谁好,就把好铁锨给谁。”

28 郝红梅把铁锨一撂,捂着脸哭了,随即转身跑回了宿舍。

29 这污辱和伤害太严重了。少平只感到脑子里嗡嗡直响,便一把掼下手中的工具,向侯玉英扑过去,但被金波和润生拉住了。

30 从此,少平和郝红梅的“关系”成了公开的秘密,他们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接触了,少平感到心里非常苦闷。

31 快放假了,郝红梅借他的《创业史》还没还给他。有一天傍晚,他看郝红梅在前面走过,把什么东西放在路边的土台子上。

32 少平走过去一看,正是他的《创业史》,他连忙拿起来,看见书中夹着一块白面饼,少平眼里立刻含满了泪水。失去的友谊和温暖又回到了身边。

33 一个多月后,学校收假了。少平发现郝红梅的补钉衣服已经换成半旧的红格子布衫,变得更漂亮了,很难看出是一个农村姑娘。

34 这天下午,少平见班上的男女同学都在打篮球,郝红梅也在里边,便进了球场。少平见红梅投了一次篮后,球又到了她手里,便喊:“给我一个。”可红梅头也没回,却把球传给了班长顾养民。

35 孙少平伸出来的手,不得不尴尬地缩回来。刹那间,他感到浑身的血都向脸上涌来。他想不到这次让他丢人的竟是郝红梅。

36 郝红梅确实和家境比孙少平好的顾养民好上了。孙少平了解了这一点,痛苦不久便过去了。

37 就在这学期,学校接到通知,地区要搞革命故事调演,学校决定让孙少平和田晓霞去。这是少平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远行,同学们都羡慕他。

38 这次故事调演住在黄原地区革委会第二招待所。少平一到这里便看得眼花缭乱,连东南西北也分不清了。

39 晓霞熟悉这座城市,带着他到许多有名的地方去转,给指点着说这说那,他头一次发现世界竟是这样的大。

40 在故事调演会上,他还认识了地区文化馆的贾冰老师。他是诗人,还给他们朗诵了他写的诗。

41 这次故事调演,孙少平和田晓霞都得了二等奖,把带队的县文化馆长高兴得眉开眼笑。

42 孙少平在黄原住了七天,带着无数新印象和一张奖状、一套“毛选”以及给全家人的礼物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43 从黄原回来的少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和穿好,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自己现在还说不清楚的东西。

44 同时,他也被田晓霞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吸引了。有一次,他和晓霞一块看报纸的时候,晓霞指着一篇文章说:“这家伙又胡说八道了。”他一看名字是“初澜”,大吃一惊,这正是上上下下都在学习的重要文章。

45 “怎敢这样说呢?”少平惊恐地问晓霞。晓霞笑了笑说:“我知道你不会去告我,就是这些胡说八道的人把国家弄得一团糟。你看,农民吃不上饭,学生上不成课,还说形势大好!”

46 田晓霞给孙少平推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又给他带来内部报纸《参考消息》和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把孙少平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

47 有一天,班上的同学们正在听一个老贫农的忆苦思甜报告,旁边的金波用胳膊肘戳了他一下,低声说:“你爸未了,在会场后面……”

48 孙少平以为家里又出了什么事,赶紧跑出来把老人引到宿舍。父亲讷讷地说:“少安出门去了,我想叫你回去劳动一段时间。”

49 原来,自从那天少安接了润叶的信,便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中。润叶她爸田福堂是双水村的书记,和脱产干部没什么两样,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女儿和泥腿子结婚呢。

50 前些天,润叶回来一次,少安进山劳动躲着没见,让她失望地走了。

51 这天,少安正在河里担水浇地,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啊,是润叶。他又惊又喜,嘴张了几张,不知说什么好。

52 少安放下扁担,同润叶坐在河畔。“少安哥,你……”润叶不好意思地望着他。“唉……”少安长叹一口气,低下头。这时,突然听见公路畔上有人“哇哇”地叫润叶。

53 两人都一惊,回头看见是润叶她爸田福堂站在公路畔上。“润叶,快回去吃饭,你妈都等你好一阵了……”田福堂口里虽然这样说着,心里却在骂少安:你这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虽然离得很远,田福堂的神态孙少安却感觉到了。他猛烈地感到,自己和润叶的关系确实没有再考虑的必要了——尽管他感情上并不愿意这样做。

54 这事刚过了几天,孙少安碰上了一件倒霉事。公社突然派人来丈量村里的猪饲料地,发现他擅自扩大了自留地。虽然是村里几个队一块量的,但少安还是隐隐约约感到:有人告了他。

55 扩大自留地的事引起了县上的注意,革委会主任冯世宽亲自打电话,让组织批判大会,还要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公社转播。

56 批判会上,孙少安低头站在台子上,用眼睛的余光搜寻着田福堂,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他大概是心亏吧,不敢正视少安。田福堂为了报复,告发了孙少安,也受着良心的批判。

57 闹哄哄的批判会总算结束了。少安避开人无精打采地来到公社所在地——石圪节街上,在他走过时,不时有人指指划划,议论着他。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

58 走不多远,天色暗下来。少安长叹了一口气,卷了一支旱烟卷,把外衣搭在肩头,独个往回走。他知道全家也跟着他背了不好的名声,他简直不能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了。

59 在路边一棵白杨树下,他把烫热的脸贴在冰凉的树干上,泪眼迷离地望着远山。后来,他又走进路边的高粱地,找了一块地方坐下来,又卷起一支旱烟。

60 他刚抽了两口烟,忽然听见前面高粱地传来一片沙沙的响声,接着便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走过来。少安仔细一看,竟然是父亲。

61 “您怎么到这儿来了……”少安迷惑地望着父亲。孙玉厚半天才讷讷地说:“我就在你后头跟着,怕你万一想不开……”少安鼻子一酸,竟冲动地趴在父亲怀里哭了。

62 原来,少安在公社里接受批判的时候,孙玉厚就在石圪节街上的一根电线杆底下蹲着,他等着同少安一同回家里去。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为孩子操着心哪。

63 孙玉厚知道儿子心里闷得不行,想一个人消散一会儿时,说:“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一辈子没本事,没把你的书供成,还叫你回家劳了动。受苦不说,你这么大了,爸爸连个媳妇也给你娶不回来……”

64 没过多久,孙玉厚听弟媳妇说山西老家有个不要财礼的女子,便准备让少安到山西去相亲。

65 少安最后审视了自己和润叶的关系,结论同开始一样。而且,他知道这次批判会还会使全公社的人家没有一个敢把女子许配给自己了。路,只有父亲安排的这条了。几天后,他安排好队里的活路,请了假,便动身到山西去。

66 双水村的人谁也没有想到,孙少安出门一个月,竟然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山西姑娘回来了。村里的媳妇、女子和小伙子们都跑到少安家里去看这个和少安一块儿回来的陌生姑娘。

67 田福堂知道少安找了个媳妇回来,心里十分高兴,见了少安便笑着说:“这是好事。”并关心地问:“准备什么时候办事?有什么困难就言传,我帮助你解决。”

68 山西来的这位女子叫贺秀莲,从五岁上失去母亲后,一直是父亲和姐姐把她拉扯大的。她过惯了穷日子,所以一来到少安家就帮着干这干那,并不嫌弃他家穷。

69 少安领她到镇上扯衣服,在布柜台前说:“你看上什么,咱就扯什么!”秀莲反而说:“先给你扯一身,我家里有些新衣服,给我便宜些扯一身就行了。其实我不需要,只怕不扯你家里老人心里过意不去。”

70 少安被秀莲的话说得眼圈都发热了。如果这是个没人的地方,他真想把她抱住亲一下。他们商定,过春节前就结婚。

71 秀莲在少安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回山西老家去了。她刚走,少安家就借粮、借钱,又借了队里的一孔窑洞,为娶亲积极筹备起来。

7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便过了几十天。这天少安回家推开窑门,惊讶地看见贺秀莲和他爸爸已经坐在自家的炕边上了。

73 临近春节的一天,孙少安和贺秀莲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74 润叶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少安结婚的事,送来了两块杭州绣花被面。望着这么贵重的礼物,少安心里涌过一股热流:可爱的润叶呀,叫我怎么感激你才好啊!

75 哥哥从山西回来后,少平又回到学校上学。尽管学校经常搞政治运动和劳动,但也还上一些课。他经常请假,耽误的课太多了,以至无法弥补这些损失。

76 这天下午,田晓霞突然来到宿舍找少平,让他跟她到外面去一趟,有要紧话说。少平莫名其妙地跟她出了门。

77 田晓霞走到没人处,告诉少平国家出事了。国家出什么事了?少平心里一惊。

78 今年国家真是灾难重重!元月8日周总理逝世,4月5日发生“天安门事件”,7月6日朱委员长逝世,前几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多灾多难的中国,你多么叫人忧心啊!

上一篇:典雅的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收集阳光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