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2024-08-16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共7篇)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篇1

作业:把“项王留饮”与“樊哙闯帐”改写成剧本

作业:把“项王留饮”与“樊哙闯帐”改写成剧本,用原文,不添字。

高一(5)班

高嘉祺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范增起,出召项庄)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庄(则入为寿。寿毕)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 今日之事何如?

张良 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客何为者? 张良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 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教授《荆轲刺秦王》时,我有感于场面描写乃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于是提前让一学生李卓遥在我讲课最关键时刻故意打翻水杯,然后让学生用文言文描写当时的场面。择两段文字如下:

高一(5)班

刘力

先生姓金,授《荆轲刺秦王》,一手持书,一手指板,神态自若,烨然若神人焉。及妙时,吾等坐于堂下,或倚桌而睡,或左右顾之,或细听其言,形态万千也。李卓遥者,关中人也,其字不详,乃吾班之电教司也。当是时,卓遥亦倚桌而睡,俄顷,惊觉欠伸。然其杯于桌,且有水焉。卓遥不甚撞之,倏尔杯倒,中间杯倒流水之声,水溅四流。遥引身而起,见桌湿。遥不知所措于乱中,前取帚而欲净之。方持帚而反,众人不知遥何故往反也,皆参差而怪之。先生亦异焉,怒发上指,叱之曰:“尔何为?”遥见众人皆引颈而观,且诚振怖先生之威,顿觉愕然失措。众人见遥之狼狈,皆大笑矣。未几,先生展颜,曰:“上课矣!”四座寂然,复凝神静听。

二、李卓遥洒水记 高一(5)班

雷丹

当是时,吾等皆闻于师,卓遥不慎以水洒地,其笑而不语。师一手执书,一手指板,立于台,甚异之。只见卓遥自引而起,倏尔跑至后门。观众人,或笑之,或奇之,满坐无不伸颈侧目而视之。遥笤而归,挥手于师曰:“水洒也,吾欲以之除水。”师曰:“可。”乃除尽。遂复小跑至后,置之,反于坐。未几,众人窃窃私语也,师怒,吼曰:“静。”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俄顷,师又复讲

焉。我心伤悲

——《离骚》翻译改编

高新一中2015届(2)班 金柳

掩面长叹,不觉泪已滑下。百姓生活竟是如此艰难。我虽然按美德约束自己,早上进谏晚间便被罢黜,那夜,月还未升。只因为我赔带了兰草,收集了兰芝。那花儿的芳香,我已拥有。我喜爱的东西,即便多次死也不后悔。那荒唐的怀王,不察民心,听信谗言。嫉妒我高尚的人们,诽谤我,给我造谣。世俗原来可以投机取巧啊,违规任意改变,任意歪曲,竞相苟合取悦于人。我烦闷,我失意。只有我走投无路呀。怨天保佑,让我死去,也不随波流逝。若这样,我如何忍受?前世已定下规矩,鸿鹄与燕雀不合群。哪有方枘和圆凿相和?哪有不同追求却相安无事?只有委屈自己,忍受责骂与侮辱。相向前朝圣贤推崇的一样,保持清白,为正直而死。

悔呀!选择路时不仔细观察,久久伫立在小路上,我想要返回。回转我的马车,毕竟才刚迷路,长满兰花的水边高地,只有我的马在那儿慢慢行走,就要疾驰到长满椒树的山冈,但在哪儿休息呢?出仕不受待见,归隐吧,我要整理我以前的衣服。荷叶是上衣,花瓣是下装。不了解我就罢了,只要我的情感高洁。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衣带。我的芳香和光泽混合,只有光明纯洁没有损失。辽阔的大地,放眼望去,一片混沌。佩戴更多的装饰物,芬芳更加明显。每个人都有爱好,我独爱美。我的心不容易改变,即使是被肢解。

秦伯心理活动 2014届(5)班

高嘉褀

秦伯正盘坐在军营中与将领商议如何攻郑,面前是一张小桌,桌上铺着围攻郑国的地图。

守卫:禀告大王,郑国烛之武请见。秦伯:(稍作疑惑、面露好奇)宣。

秦伯心中起疑,正值攻城之际,郑应自我调整,整理军队,为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派人来求见?

烛:(烛之武缓入)参见秦伯。秦:为何此时来营?

烛: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秦:言之有理,但为何信尔?

原来是郑伯来游说我的,我肯定不会上他的当。这老头再能说,也不能破坏我们的秦晋之好。就任由他说吧!

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有些动心,但不露声色)

若使这样倒可以获利,可谓之唇亡齿寒。晋的实力如惊鸿之箭,激增儿不可不防啊!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秦:(点头示意)寡人知也。

果真是这样的呀。晋一直贪得无厌,微吾之力不及此。为何要薄己而厚邻?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烛: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露出笑容)

秦与郑人结盟,当夜撤军。

把下面的故事翻译成文言文。

有个孩子在座位上纳闷,因为他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他的同桌想考第—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为什么呢?

回家后他问道:“我难道比别人笨吗?我和他是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啊!”妈妈望着儿子,没有说话。她没有回答的原因,是她想为儿子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现在这位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录取。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他讲了小时候的那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却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西洋的还是海鸥,因为它们不停地飞!”

优秀作业 一子惑于坐,不得解:其同桌欲得第一则得第一,其欲得第一而仅得二十一,何也?

既归,言于其母:“吾岂笨于同桌乎?吾与之同听先生之言,同一于课业也!”其母望之,未语。其所以不应者,欲为其子寻妙解也。

小学既毕,虽刻苦于前,然亦未能逾越同桌也。然相较于前,乃得以提升矣。以奖励故,其母遂领其观海。

今其子早已不惧名次矣,因其以举校一级甲等之佳绩为清华所取。寒假归,校要其讲学于学子及家长,乃讲幼时之事:“吾与母坐于沙滩,吾母指前言于吾曰,尔观夫争食之鸟于海边,及浪扑过,速起飞者,小灰雀也,振翅二三即升空矣;而海鸥拙矣,其必用时极长乃翔于空。然诚能飞越大西洋者,海鸥也。因其飞之不息也。”

2014届(5)班

刘会会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篇2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基本特征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使整个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是比较成熟且有特色的。笔者拟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设计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可分为两点:

第一, 这套教科书必修部分的体系结构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着眼学生的精神发育, 以人文话题为统领, 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需要说明的是, 专题按三个向度划分只是大致而言, 其中有些是相互交叉的, 如“月是故乡明”、“珍爱生命”、“祖国土”等, 也有“人与自然”的内容, “我有一个梦想”同时包含了“人与社会”的思考。在“人与社会”一栏中, 加星号的四个专题, 着眼点是语言文化, 是从应用角度切入的。第二, 教科书编写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 旨在突出综合整体的思想, 专题内部的结构安排是: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和积累与应用四部分。

(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可分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点。

以“问题探讨”为例, 其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 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如“和平的祈祷”专题的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 (选文为《安妮日记》) , 其“问题探讨”的设计是:

1. 安妮遭受了难以想像的痛苦, 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 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

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安妮说:“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类制止或消灭战争的途径是什么?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 安妮最大的愿望, 是做记者或作家。

那么,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 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 战争又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3. 曾有人批判《一个人的遭遇》, 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 鼓吹和平主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 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设计特点可分为四点:

第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二, 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第三, 注重整合;第四, 题目编排系列化。以第二点为例, 苏教版教科书作业设计就很好的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如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积累与应用”栏目第二题:搜集风景名胜中的楹联、题记, 谈谈中国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风景名胜中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因素的。这样设计的作业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的设计思想, 不在最终的结果上做文章, 把整个训练的重点转向了学生的参与度, 更重要的是对一学生参与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评价, 训练了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一种研究的意识。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实施现状

可分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教师实施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两部分阐述。

(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教师实施现状。

在研究过程中, 笔者与诸多语文界同事就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学作业系统的实施情况做了一些开放式访谈, 这其中包括2005年第一次使用此教材和2006年第二次使用此教材的教师, 中青年教师各有一定的比例。访谈结果可分为三点:

第一, 对作业中三种呈现方式的处理。这三种呈现方式分别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

第二, 把作业与文本教学结合起来。笔者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提示、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和学生课后复习的根据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三, 完善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体系。我们学校高二语文备课组制定了学生必修部分学分考核认定表。将发展性评价引入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 既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又重视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既关注到学校对学生的统一要求, 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以及关注其发展的不同需求, 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学生学习现状分为两点:

第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施前学生作业学习状况调查。笔者制定了一份语文学习及作业情况调查表, 于2005年9月 (当时学生刚进高中不久, 对苏教版语文教科书还不熟悉) 分别向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一 (3) 、 (4) 班全体学生发表调查, 其中高一 (3) 班为普通班, 高一 (4) 班为实验班。从学生作业内容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现状分析和学生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三方面来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施前学生作业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以第三点而言, 从统计数据看, 学生对作业评价的态度有以下几种:

1. 标准化的题型, 标准化的答案学生已有了明显反感情

绪, 至少有了怀疑的情绪, 传统的单纯的文字形式答案本身的缺陷已暴露无遗,

2. 学生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渴求别人的评价, 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

3. 学生在作业中愿意表现“个性化”, 体验学习成就感要求迫切, 对一般表扬性评语表现的兴趣不浓。

4. 学生不希望只给予呆板笼统的“优、良、合格”评价法, 作业本上红色的“×”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 作业评价单调, 作业评语刻板教条。

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 但多数评语纯粹是普通话, 丝毫没有感染力, 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 久而久之, 也就麻木不仁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对老师批改作业的评价方式

WENJIAOZILIAO

产生的反感情绪较大。传统的对错或分数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作业 (劳动成果) 一锤定音, 尤其是对不完美、存在缺陷的作业往往是一棒子打死, 对个性突出标新立异的作业往往评价成不认真、故意捣乱, 这无疑不符合我们教育的初衷。

第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施后学生作业学习现状调查。2007年3月, 笔者再次用重新设计的调查表, 对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二 (6) 、 (8) 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高二 (6) 班为文科普通班, 高二 (8) 班为理科实验班。依然从学生作业内容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现状分析和学生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三方面来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施后学生作业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以第三点而言, 发现苏教版教科书作业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感受,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后的作业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这在以往是很不多见的,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 也是很不多见的。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质上来, 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语文, 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实施的改进策略

分为对教师实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的思考和建议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实施的改进两大部分。

(一) 对教师实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的思考和建议。

主要是对教师实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的现状进行一点反思, 可分为两点:

第一, 教师在语文作业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与多位同事的交谈, 以及对学生进行的调查, 笔者发现教师实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在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 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 重应试训练, 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二) 重考试分数, 轻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三) 重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 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 重书面形式, 轻诵读与写字的训练。

第二, 对教师实施作业的几种常见做法的思考及建议。教学中教师当前对于作业的仍然常见的做法主要有五点: (1) 语文作业都必须人人按一种格式做同一内容; (2) 语文作业都要求形成书面文字材料; (3) 语文作业采取能够得到监控的形式; (4) 语文作业主要布置辅导练习题; (5) 语文作业都要求在课堂之外完成。笔者拟对此作一点思考和建议。以第 (2) 点“语文作业都要求形成书面文字材料”而言, 明显是重书面表达, 轻口语训练的体现, 是应试教育支配语文教学的间接反应。“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1]。鉴于此,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纠正过去错误的倾向, 切实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 不妨先就从语文作业这个环节抓起,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结合教科书中的安排, 设计一些适合提高口语水平的练习。如诵读、问答、讨论、论辩、复述、口头作文等等。把这个原则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中, 相信也会从另一角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实施的改

进。在这里, 笔者只把自己在实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过程中一些个别做法做一点介绍, 与其他教师较为一致的做法不一一赘述。具体可分为四点:

第一, 分层性作业的设计。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开放”的课程文化———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儿童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多方面的合作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 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分层性作业具体的做法有: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和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三点。相信语文教师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 供学生选择, 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个性得到张扬, 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第二, 学生自选作业课题, 课堂展示合作成果。此作业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模式。维果茨基认为促进发展的教学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 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 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2]笔者在教授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时, 在高二 (8) 班就采用了这种作业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 自选课题, 确定内容; (2) 集体备课, 相互研讨; (3) 协同上课, 激活课堂; (4) 认真评课, 总结创新。笔者发现, 通过这样的做法, 在整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 涌现出一批学习成果突出的合作小组。有的搜集的资料翔实又丰富, 有的观点新颖, 有的讲解清晰充分, 有的课件制作精良。这就证明让学生走向讲堂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为今后学生学习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 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系统。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在评价方式上, 应提倡多元评价, 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有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 分层评价, 鼓励为主; (2) 亮点评价, 激励当先; (3) 多向评价, 共同参与; (4) 多次评价, 体验成功。以第四点而言, 笔者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 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 教师再次评价, 若修改正确, 同样可以得到好的评价。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 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第四, 实施个案举例。本个案是在笔者执教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第一板块“诗从肺腑出”中的《登高》一诗时形成的。采用基于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模式。设计如下: (1) 教学目标分析; (2) 预习作业; (3) 教学过程; (4) 作业布置; (5) 素材推荐; (6) 作业评价。以第六点而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学生自我评价;2、学生互评:给其他小组评分, 还要对本组的每一个成员评分;3、教师评价:制定评价表。本次作业共制定两个评价表:一是学生完成作业过程表现评价表;一是学生完成作业成果评价表。其中第一份表格可以用来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 借助这两份表格, 把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 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比较全面而客观了。

综上所述, 笔者研究总结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基本特征, 更着力于调查分析它的实施现状, 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理念新、效果好的作业并不容易开发出来, 更不容易施行。首先, 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要改变观念上的认识需要假以时日, 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 教与学都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语文, 尤其是高中语文很大程度上是被考试异化了的。语文教学蒙上了考试的阴影, 自然很难呈现美景。至于那五花八门的考试———期中考、期末考、月考、抽考、调考、单元小考、学年统考、各种模拟考, 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望而生畏, 见而生厌。学生对这样的语文学习怎有好感可言。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刚刚推行, 其作业的设计确立了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 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在这除旧布新的时刻, 怎样把这些作业实施到位, 取得应有的效果, 还是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的课题。

摘要:本论文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 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探讨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基本特征;其次调查总结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作业系统的实施现状, 包括教师的实施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最后针对教师的实施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做了一些反思, 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作业,实施现状,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7.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篇3

一直以来,教材里的作业编排很少被大家关注。笔者就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作业系统的设计编排以及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现实问卷调查、名家访谈等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编者更好地完善教材,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 作业系统 设计缺陷 改进建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以下简称“苏教版”)的作业系统坚持在新课标和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摒弃了大量基础性的、记忆性的、知识性的作业题型的设计,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的整体育人功能。其亮点有三:关注工具性特征的同时,更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激起内心冲突,引发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

一、“苏教版”作业系统的设计缺陷

1.课后作业利用率不高

通过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及名师访谈,我们惊讶地发现:“苏教版”课后作业利用率明显不高,广大教师和学生没有认真对待,重视不够。

有教师认为,语文教材作业的编排是为了服务于教材课文的,有助于强化和巩固课文内容,但有时不知道怎么去布置和利用,“挑着做”成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惯性思维。另外,学习完每个专题或版块后,很少有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他们认为,苏教版“与过去教材情况差不多,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大致相仿”。

当下,学生做得最多的便是“其他语文作业本”,其次是鉴赏和随笔,还有预习和朗读以及老师自行设计的题目,包括试卷精题,接着才是“课本作业”。对于苏教版作业系统设计的满意度,近一半学生觉得“一般”,没有多大的兴趣。对于作业的三种呈现方式,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关注“活动体验”,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被教师以各种理由搪塞了,不是“没有时间组织”,就是“设计不好,难以操作”,抑或是“效果不好”。足见教师对这些作业设计的不重视,不会很好地引导和组织开展。对于课后作业,习惯上是在课堂上练,结合文本学习,当堂消化,使其很难发挥语文作业的主阵地的作用。

2.自身设计和编排的不足

(1)重人文、轻基础,与考试要求有距离

“苏教版”作业系统很多题型的设置,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阅读品鉴中,提高读者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在文学修养提炼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其实都是人文性和思想性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中,很少有基础训练题出现,更没有字词句的识记和积累。例如,针对必修一第四专题文言文《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编者在其课后作业上设置的是对“文本研习”方面的要求,没有文言现象的积累和考查,只是设计了3道问答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翻译和句式特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的积累。高考考点往往集中于文言文现象的考查,而且篇目来自课外,这对学生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苏教版作业系统的设计和编排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两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发现·创新”方面还不错,在“积累·整合”和“应用·拓展”两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尤其是前者,基础知识训练和积累、整合比较欠缺,那么后面的应用拓展以及发现和创新的开展就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苏教版”作业特别注重“阅读与鉴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多;而“表达与交流”与之相比较,就显得暗淡、逊色得多。虽然每个专题之后都有写作训练(必修四第四专题还有口语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后的写作话题,教师往往另辟蹊径,选取其他贴近生活的话题或题目让学生写。所以,作业中的“表达与交流”基本上是以随笔形式出现了。

(2)部分练习的设计不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很难入手

“活动体验”是苏教版必修教科书的作业呈现方式之一,在现实教学中开展得如何呢?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有41.05%的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所以省略掉了”,28.10%的人说“老师不重视活动体验,所以没组织”;还有14.33%的同学觉得“活动不大符合实际,很难开展”。如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主题作业设计中,对于“活动体验”第3小题:“掌握一些读图方法,对理解图片内容……归纳读图要领。”这些题目很多同学就不会去做,一看而过,没有实际操作。

又如,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活动体验”第3题:“以养老为话题,小组合作,采访亲友,……与同学、家人交流。”这类题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会布置,学生也不会去动手实际操作。

或许在校本课程中会有学生去做,上演一出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但是语文教学课堂上很难会布置这样的作业。还有些题目设计的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学生看看并不会去做。比如,必修三中第一专题“祖国土”中:“请仔细品味,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音乐转换为文字的,并从肖邦的音乐作品中选择一些曲目进行欣赏,写下你的感想,与肖邦‘促膝谈心。”这类作业难有实效。

(3)题型单一,无法体现作业分层性和学生差异性

“苏教版”课后作业设计基本上都是主观题,采用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的。“积累与应用”栏目有一定的总结专题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围绕文本理解和课外拓展而展开的。题型设置比较单一,没有弹性和分层作业,无法体现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然而,高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有的学生擅长阅读和分析,对文本解读能力强;有的同学文言文水平弱,只会字词句的解释,不会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比较分析、文段标点符号的划分等;有的同学表达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文学积淀和功底……教师怎样面对一个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层次和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实施不同的作业分层呢?题型单一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兴趣。久而久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谈不上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了。

二、对“苏教版”作业系统的改进意见

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后作业编排和设计的看法以及改进意见,许多教师明确提出,建议作业设计应更贴合教学实际,特别是操作性能更强,问题设计再细化一点。比如,课后作业更多的是帮助研读课文的练习,若能设计一些课外延伸或者课文和学生的现实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则更有意义。

1.克服偏重人文性倾向,加强基础训练和积累应用

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这是“苏教版”的编排体例和指导思想,她创新了编排体例,以人文话题为主线贯穿必修一到必修五,打破了原来单元编排的惯例。“文本研习”重在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问题探究”重在强化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活动体验”侧重个性,要求抒发学生的独特想法和个体体验。答案的自由性、模糊性、开放性致使很多作业成了无关痛痒的摆设。这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和学生不够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教版必修一四大专题都是以人文话题编排的,其课后作业也是侧重人文思想性而轻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如,针对第二专题第一版块“求学之道”,对于《劝学》和《师说》两篇文言文选文,其“问题探讨”第1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框架把握,还有文本本身的思想意义和现实借鉴。这两道题都是从问题形式入手来分析和探讨课文的主题。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不够科学,文言文讲究的就是文言现象的积累与应用,也包括人物的鉴赏和主题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懂文言现象,课外文言文就更难解读。所谓的“学法课内,得法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文言文课后作业设计应该重点突出文言现象的积累和运用,侧重文学文化常识、实虚词、重点翻译、句式特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人物性格和主题分析等八大文言现象的练习,不单拘泥于问题的探究和启发。

2.贴近生活实际,增强趣味性

必修四第四专题有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其课后作业是“活动体验”形式的作业设计(题目暂略)。这些题型都是文本鉴赏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随笔,缺少文学积淀的同学只能“望文兴叹”,没兴趣的同学也只能作罢。所以,这类题目的设计往往让教师和学生无从下笔,因为难度和要求很高,导致这么精致的题目成了摆设,实在可惜。所以,贴近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是课后作业设计的一大出发点或者亮点。再如,必修四的第二专题“积累与应用”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道题的设计,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掉,没有时间去组织和观看影片,更不会布置学生去改编影视剧本,因为高考不考这些。

课后作业设计也如同选文一样,要讲究趣味性。要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当今社会网络和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般层出不穷,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课外作业中增强趣味性,就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便会主动完成课外作业,而且是愉悦地完成,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增强了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做作业就成了学习的一件乐事,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预设弹性机制,设计分层作业

(1)作业量分层

顾黄初提出:“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作业要有较高的质和较适当的量。”语文前辈大家都讲到作业量要适当。学生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之分,那么作业量的设计也应该有差别和区分,不能笼统,一概而论,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关于实施弹性和分层,主要关注两类差异:一是关注程度差异;二是关注兴趣差异。邱老师指出,人文素养的提高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境界而定,学习能力的加强须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

(2)作业难度分层

顾黄初指出:“作业可以分为三大类: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有一线老师尝试过,将作业分两种——必做和选做(也允许学生自己寻找作业),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笔者认为,弹性和分层作业可用作业分量的轻重、作业次数的多少、批改形式、成绩反馈等形式来实施,也与班级学生数、教师的工作量紧密相关。比如,每一版块后都设置一些有代表性的基础类训练,中等难度的思考和理解分析题,以及需要合作探究的高难度题型,分别供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完成。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一些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字词句的摘抄和积累等。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黄甫全强调了作业的完成时间问题,他认为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时间限制,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进行及时指导。比如,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积累与应用”第2小题(题目略)。对于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要求1~2天完成,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给3天时间,而那些程度差的同学可以留一个星期时间来完成。最后统一点评。

对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布置长作业——一个月的、两个月的,甚至半年、一年的,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化学习。这也是一种关于作业完成时间分层的探索与实践。

4.注重开放性和突显个体差异

根据新课改精神,开放性作业主要分为自主思考型作业、专题搜集型作业和想象型作业。这三类开放性作业,正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合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新体系。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和教师对该套作业系统是否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几乎都选择了“一般”,这说明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和填补。“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即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当下,高中学生逆反心理和攀比心理很重,他们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非主流元素,追求时髦和时尚;有的学生沉湎于金庸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以及漫画书,还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这些现象,都是当下高中生所存在的。语文教科书和作业系统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并科学合理地设计练习和作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作业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突显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是关注程度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好,像积累性的基础性作业可以少布置一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有利于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有更多的时间可用拓宽加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关注兴趣差异。说是一门语文,其中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为此,学生的兴趣爱好肯定会有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就特别喜欢诗歌、小说的创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有时间做点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5.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模式

(1)分层评价,关注发展

“分层评价,鼓励为先”意为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待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类型都给予评价,以发展为先。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其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看在眼里,会给予关注和理解支持。学生发现教师很关注自己的成果,并分享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储备,他们会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并会对自己寄予期待。

(2)亮点评价,多元激励

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体验。在对学生作业或表现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地看到学生的亮点和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点赞,让他们有一种学习的激励感和成就感。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除了全班表扬和范读外,还要张贴和记载,甚至告知家长;有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性高,或者有创新的点子,教师要当众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对于作业中的错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不足,进行师生互动性评价。

例如,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积累与应用”第3题和第5题,学生要完成这两道题目,势必要查找资料,走访探寻,“知人论世”地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主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光看最后作业写得如何,关键是要大力赞赏学生这种求学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还可以让学校和家长一起来评价学生的这次作业表现。

杭州市余杭区教研员、特级教师连晓老师认为,高中和初中、小学不同,将直面高考,所以任何单一评价方式都是不妥的,也就是说:既需要评语评价,也需要分数评价;既需要激励性评价,也需要甄别性评价;既需要展示性评价,也需要评判性评价;既需要过程性评价,也需要结论性评价……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待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过程,多次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热爱这门学科。

6.以人为本,作业效率最大化

“以人为本”,从高中语文作业的角度讲,就是怎样通过作业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即“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终身潜力发展最大化”。基于这一思想,作业设计应该顾及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涵盖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业设计要有一定可选性,可以分必做和选做两大类;作业设计还要有长作业的形式,以利于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过程性练习和备考练习还要有差别性。如此,不断地对教材的作业设计进行改善,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定会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和科学,达到真正为语文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二、三、四、五)[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篇目 篇4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1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2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3

《念奴娇》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4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5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6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7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一必修四语文背诵课文8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虚词 篇5

缪公(mù ) 避匿( nì ) 缪贤( miào ) 汤镬(huò) 虽驽(nú ) 肉袒( tǎn )

盆缶(fǒu ) 案图(àn ) 可予不(fǒu ) 渑池( miǎn) 诈佯(yáng ) 列观(guàn )

皆靡(mǐ )传舍(zhuàn) 甚倨( jù ) 不怿(yì )衣褐(yì hè ) 睨柱(nì)

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

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 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解释下列词语

⑴拜为上卿 授予官职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担心

⑶布衣之交平民(借代) ⑷请指示王 指出,给...看

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向人敬酒或献礼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扬言,到处说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

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 古:跑;今:行走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尊重;今:严格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呈献;今: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前往

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右 古:上;今:与左相对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 穿 ④相如前进缶 走向前

2、名词作状语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②相如廷斥之 在朝廷上 ③怒发上冲冠 向上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 使……破,撞破

③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 使……回去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3、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4、状语后置: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5、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6、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大王见臣(于)列观。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一词多义

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顾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环顾)③莫我肯顾(顾惜、顾念)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拜见)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不过)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则幸得脱矣(侥幸) ③ 而君亦幸赦臣(幸而,幸好)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只不过)

之 ① 伐齐,大破之(代齐国) ②秦昭王闻之(代这件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

④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

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同“而”,用来)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来” )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表并列)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如果)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表承接)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表转折,但是)

苏武传给加点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数( )通使相窥( )观;3.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4.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5.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 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7.置煴( )火,覆武其上; 8.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 宜皆降之 (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 (名词作动词,用车子送) 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用法,使……争斗)

空以身膏草野(名词作动词,滋润) 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古今异义 丈人 古:对男性长辈的尊称 今:岳父

明年 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不幸 古:去世 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操持 古:拿着 今:料理、筹划 春秋 古:年龄 今:春季、秋季

成就 古:成全。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货物 古:财务,礼品 今:供出售的物品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篇6

一、1.B(A 项涔cén;C 项艾yì;D 项埋mán)

泰然处之: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长吁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吁:叹息。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2.D(A.波滔(涛)起伏 B.头酬(筹)C.不黯(谙)世事。)

波涛:bōtāo(1)[great waves]∶江湖海中的大波浪(2)[billows]∶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滔tāo◎ 弥漫,充满:~天。~~。◎ 倨慢:“士不滥,官不~”。涛tāo◎ 大波浪:波~。浪~。惊~骇浪。◎ 像波涛的声音:松~阵阵。

头筹:犹言第一名。唐 王建 《宫词》之七二:“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敬瑄(陈敬瑄)与 杨师立、牛勗、罗元杲 以打毬争 三川,敬瑄 获头筹。”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一折:“只凭着小子聪明标致,也夺了头筹。”

谙(諳)ān◎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3.A(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B.适用对象误用,“笔走龙蛇”用于书法方面,形容书法笔势矫健生动 C.色彩误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D.词义误用,“如履薄冰”形容做事极为谨慎小心)

4.D(A.搭配不当 B.歧义句 C.缺宾语)

二、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据说石经立后,每天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O多辆。

董卓(?-192年4月)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官至太师、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5.B(擅长,动词)

6.C(都是介词,因为;A项①代词,那 ②语气副词,大概;B项①介词 和,②动词 结交;D项①副词,竟然 ②副词,才)7.C(参见译文)

三、8.(1)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结客”“盍”各1分,句意2分)(2)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固”“昵”各1分,句意4分)9.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赏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年(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 ”,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刻划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素来以水清著称。

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 :“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的确是清澈的,然而,与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接着,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胡仔云:“《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苕溪渔隐丛话》)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1)独特处在于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来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描绘了一幅“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的美丽图景,使人如身入其境。(意思相近既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分)

(2)诗人借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2分)在这种环境中,诗人联想到自己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只有远游他乡,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仿佛一切都在为自己而悲切,自然流露出内心的落寞郁闷。(意思相近既可)(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一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况《劝学》)(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四、11.(1)浯溪所在的地理位置。(2分)(2)由衡阳雁群寻找归宿联想到元结寻找心灵的归宿。(2分)12.(意思对即可)浯溪的碑林诗书是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2分)。既不宏大,也不苍凉的浯溪是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2分)。浯台又是元结这样的文人内心世界的的突出见证(2分)。13.(意思对即可)

这句话中提到的一种灵性和一种精神指的是以元结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的政治反叛和文化反叛精神(2分)。政治反叛: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公然称“浯溪”,违背帝皇大一统思想(2分)。文化反叛:归隐思想取代了一统千年的儒家思想,追求心灵与自然(浯溪)结合的诗文取代了占主导地位的“豪放派”(2分)。14.(意思对即可)浯溪地处偏远,远离了车水马龙,高官厚禄(2分)。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像元结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而来的文人很少(2分)。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的社会中,很难得找到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2分)。

五、15.(6分,每条2分)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16.①从公司选人角度: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③从社会角度;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④从学校角度: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任选两个角度,各2分。观点明确1分,表述完整有说服力1分。)

17.[答案示例]战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勇敢的军人,他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

缪斯说:“应该奖给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他们沟通心灵,美化生活。”

缪斯即是艺术的代表,也是艺术本身(英语中Music,音乐,一词来自缪斯)。在希腊人掌握文字以前,缪斯也是学习的代表和神。

(每句2分。其中所写人物行业与其庇护神相应1分,语言表述、描述合乎行业特征1分。)

六、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姬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竟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话题作文“成长中的诱惑”写作指导及例文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请理解上述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津]

“成长中的诱惑”是一个现实意义和思辨性都很强的文题,写作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文题分析:文题是由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诱惑”是关键词,决定了写作的中心;《现代汉语词典》对“诱惑”一词作如许解释:“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成长中”是限制词,限制了选材的范围。

2.提示语理解:题目前的提示语“理解上述寓言的思想内容”,意为把握寓意;“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旨在联系实际。寓言假借大鱼之口阐述了这样的哲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如愿以偿;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把持不住自己的人,迟早会掉入别人设计好的陷阱。联系实际,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与寓言的寓意进行一一对照。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遇太多的诱惑,网吧游戏是诱惑,球场电视是诱惑,美味佳肴是诱惑„„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唯有学会拒绝这些诱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应是文题所表达的意旨。

3.思路拓展:为拓展写作思路,我们宜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可能面临青春期情感萌动的诱惑„„(2)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

[素材超市]

1.名言警句:

(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宋·司马光

(2)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美·邓肯

2.哲理故事:

(1)非洲原野里有一种花,它色彩斑斓,芳香扑鼻,路过的飞虫往往经不起这种诱惑,扑上去贪婪地吮吸,谁知这种花分泌的是一种粘液,能开能合。这时,它的粘液将贪吃的飞虫牢牢地粘住后,花瓣又悄悄地合拢,把这些小虫都关闭起来,变成腹中之物了。

(2)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3)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了回来,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佳作示例]

成长中的诱惑

洪泽中学高一(2)班 黄美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家门前美丽的荷塘中,一群鱼儿在快乐地吐着气泡,自由地嬉戏。

那片荷塘,一到夏天就开出美丽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那片片荷叶间,鱼儿游来游去。傍晚,夕阳西下,蜻蜓在荷花上低徊,演绎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动人意境。

那么美的荷塘,我却被明令禁止接近。小时候,耳边经常传来这样的唠叨:“河边很危险,不要靠近!”儿时的我认为那只是吓唬吓唬人,对荷塘充满了持久的向往,渴盼能像只蜻蜓自由翱翔在荷塘四周。

一天,父母都不在家,趁这机会,我溜到了荷塘边。花香扑鼻而来,蜻蜓在我头顶上盘旋。河里的鱼儿,头动尾巴摇,悠闲自得,我忍不住伸手去捉它:水好凉好凉,鱼儿在我手碰到水的那一刻便很快地溜走了。我跑回家拿了点米来喂它们,鱼儿一个个争着抢着,水面上气泡一串接着一串……那天玩得真开心。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荷塘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内心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一个午后,趁家人不注意。我偷偷地溜了出去。花开得更艳了,更香了,鱼儿游得更欢了,比我上次来还吸引人。

“哇,那朵花好漂亮啊!”我的眼球被一朵开得娇艳的荷花所吸引,很想摘下来,可是它离我很远,很难够到。但我绝对不是“知难而退”的人,我一定要摘到那朵荷花。

那朵美丽的荷花在水面上摇曳,好像对我说:“来摘我啊!看你怎么够得到?”岸旁有一棵大树,于是我用一只手抱着大树,两只脚踩在岸上,身子不断地向前倾,另一只手向着荷花的方向伸去。

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可是脚下的土已经松动,渐渐向水边滑去;抱着树的那只手也开始没有力气了,慢慢地放松了,但是另一只手的指尖已经碰到那朵花了,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可事与愿违,脚下猛地一滑,手从树上脱落,只听“扑通”一声,整个人栽到了水里。我很害怕,手不停地乱划,脚四处乱揣,想捞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一张开嘴,未待喊出口,就喝了一大口水,想喊却又喊不出来。这时爸爸从家里跑了出来,也许是发现我不见了,也许是听到了“扑通”的水声。总之,我得救了!

爸爸跳下了河,把我抱了上来。总算上来了,又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全身毛孔像被熨斗熨过似的,不尽的轻松溢满心头。我低下头,不经意瞥见了手里的一片花瓣。恨意顿生,当即想把它撕碎,但爸爸阻止了我:“美丽的诱惑,它的外表让人陶醉,吸引人的注意力,但获取它的过程却充满着惊险。这花瓣留着吧,就当是一个纪念,让它时刻提醒你!”

于是,我擦掉花瓣上的水珠,把它夹到了书里;也将这一段记忆,镌刻在心里。

简评:文章选材独特,着眼于荷塘的诱惑,力避陈俗,从众多的网吧之类诱惑中脱颖而出。事件叙述真切,摘荷花的细节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描写细致完整。父亲的话语,富于哲理,卒章显志。末段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面 对 诱 惑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

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名誉,地位,诱惑太多。如果你选定了奋斗的目标,在途中就不能因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这样就能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的目标默默前行。”

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这位年轻人固然“恍然大悟”了,但他以后就一定能拒绝诱惑,“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吗?

我看不一定。因为人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的事情,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道理好懂,行动可就难了,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

一次,猎人捕捉到一只能说话的鸟。鸟说:“你放了我,我将告诉你三条忠告。”

猎人同意了。

鸟儿告诉他:“第一条,做过的事情,不要后悔;第二条,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不要相信;第三条,实在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做。”猎人认为这鸟很有智慧,说的也很有道理,就把它放了。

鸟飞到一棵高高的树上,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傻,放了我!我嘴里衔着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呢!”

高一语文作业本必修四 篇7

一、变琐碎为简明, 建立多层次的课外作业

众所周知, 我国教育体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其教学陷入了繁琐的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散, 课外作业表现为繁琐化以及复杂化, 其中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习题的繁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题量比较大;二是题型比较多。根据笔者对当地小学的调查, 四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语文作业的时间为两个小时, 另外很多语文题型呈现出越来越古怪的现象, 仅仅是句子练习就超过20 余种, 甚至还出现了按照相应的要求完成句型等难度比较大的题型。

对此, 笔者认为需要将繁琐的语文习题转变为简明、多层次的课外作业。首先, 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中, 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 虽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是需要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现, 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 需要改革题型, 要保证题意的简明, 避免出现怪题以及难题, 要让学生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之中。最后, 在对四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 需要对其整体性有所认识, 加强综合训练, 减少单项训练, 为学生设计具有多层次的课外作业。

二、变机械为灵活, 建立多特性的课外作业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中, 作业设计过于机械,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机械抄写。很多教师将抄写生字词作为主要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对课文中所学习到的生词抄写几遍, 甚至部分教师发现学生将生字抄错, 甚至将错字抄写多遍。

二是机械记忆。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 教师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词语含义以及句子的含义, 部分教师甚至让学生背诵课文的段落大意以及写作特点。

三是机械理解。四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比较多, 很多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含义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达, 并且以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

以上的几种模式对学生的思维会产生束缚, 对学生理解课文知识产生阻碍。笔者认为, 需要变机械为灵活, 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让整个课外作业更加具备灵活性、多特性。比如, 在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巩固, 虽然可以进行抄写, 但是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可以让学生利用写作、造句的方式。另外, 教师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中心含义进行表述的时候, 需要将其方式进行摒弃, 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学到的不是毫无价值的结论, 而是掌握学习的能力。只有如此, 才能建立多特性课外作业, 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变封闭为开放, 建立多类型的课外作业

上一篇:高三英语教学思路及计划下一篇:关于《活着》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