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2024-10-20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精选9篇)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1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纺织服装、皮具箱包、塑胶制品、玩具到家具,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纺织服装工业,堪称“衣被天下”。但福兮祸所伏,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功也为自己招来了众多的阻力:贸易保护主义,成本上升和由此而来的产业向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压力……全球性经济危机更令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此之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否应该继续长远发展?他们该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实现战略突围?

国际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决定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中国的唯一直属工厂,这一调整已经开始波及其在华的众多代工商。关闭苏州工厂前,阿迪达斯在华的生产和采购业务分作两块,一部分通过苏州工厂将订单外包给代工厂实现,这部分订单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约占中国市场总需求的60%;另一部分则由阿迪达斯的国际采购部门(LO)完成,该部门的采购及供应覆盖其全球市场。而调整后,所有在华订单的发单权将全部被转移至其国际采购部门。此前,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纳就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事实上,除了阿迪达斯,其竞争对手耐克2009年3月也关闭了位于中国的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江苏太仓工厂。同时,到2010年,耐克鞋越南生产的份额为37%,已超过了中国代工厂所占的34%的份额。不仅如此,其实涉及不少行业的跨国公司近年来都已开始调整全球布局,随着低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与“世界工厂”似乎渐行渐远。根据中投证券的分析,由于成本的上涨,纺织服装行业中有70%的企业利润率在4%以下,大多为中小企业。前不久,江浙一带更是传出中小出口企业因不堪负重而破产倒闭的消息。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可替代性,发展阶段性,存在广泛性等的特点,随着中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危机等等阻力,原有的“中国制造”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正在丧失,类似阿迪达斯这样的外资制造业撤离的案例将越来越多,中国的代工产业亟需转型。关闭苏州工厂,将在华采购业务并入国际采购部门,表明阿迪达斯正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作出判断和反应。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约是东南亚的两倍,同时,法国纺织品协会公布的研究表明:中国纺织品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

188-300欧元,比全球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国家——80欧元左右的孟加拉国高出很多。因此,老挝、柬埔寨、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国家被阿迪达斯认为是更好的市场。但是因为那里尽管人

工成本较低,但工人效率、相应配套等比起国内要差等要素影响,东隆在缅甸开厂后目前仍在观望,是否进一步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被淘汰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陈代谢的必然现象。贸易壁垒的确增多,汇率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原材料的变化,会迫使企业升级换代,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这应该是对企业产生影响中的一个好的方面。

不过,“中国制造”的概念比较宽泛,其中部分对成本敏感、使用较多劳动力的低端产业转移的动力相对较大,而一些更多考虑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及产业配套能力等的,未必会出现迁徙的风潮。总体而言,“中国制造”还难言会因这些现象的出现而发生逆转。但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就其自身而言,这些中国代工产业都亟需尽早踏上转型之路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中国产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但我们现阶段还得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依据国情的要求,并且它是促进农村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出口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它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等人救,不如先自救。首先,要善于调整经营策略。在困难的情况下,要发挥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主动求变。第二,要善于调整发展思维。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利用廉价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两种手段。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两种“优势”都在萎缩。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清形势,积极主动调整发展思维,把眼界放到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设备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第三,要善于加强内部管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内部管理的立足点可放在堵塞管理漏洞、控制原材料价格、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积极利用新材料和新能源、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币种结算,不断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第四,要善于寻求对外联合。中小企业必须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地走到一起,联合起来。2.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本技术构成。3.提高品牌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4.实现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对于国家来说,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发达国家把核心技术留在本国,而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看中的是劳动力成本低,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这一优势。这说明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集聚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内涵也在上升,很多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度高的环节都渗透了较高水平的技术,比如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第一的机电产品就存在着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外资企业占本地总企业数一半以上,对提高就业水平、培养技术人才有积极的作用。

在寻求走出危机和发展之路时,中国需要确立大国思维方式。

真正的出路在于产业的区域转移,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实际上,为促进这一战略性转移,国家应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国家在财政和金融上都应给予优惠政策,让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上重复当年沿海的情况,保住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优势,同时利用增长调整期,中国企业要扎实地练“内功”,创造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是发展方向。为此,要大力发展围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如IT业和新兴家电业。此外,还要鼓励发展为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需采用人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个性化服装和用品,以及采用电脑设计的陶艺、雕刻、刺绣等工艺品的生产。

在寻求走出危机和发展之路时,就整体而言,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坚持切入价值链中高增值环节与持续占据价值链低增值环节并举的方针。“重塑中国品牌”!——数年以来,产业升级的呼声已经非常高涨而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中国企业必须努力占据国际分工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已成普遍共识,但仍然要强调不能完全放弃所谓的低端环节,仍然需要继续占据相当一部分所谓的低增值环节。

有鉴于此,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做好危机旷日持久的准备。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升级缓解“用工荒”生命周期优势符合中国静态比较优势属低层次的产业经营形式将面临劳动力供给瓶颈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2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

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劳动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同理,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作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之间进行产品内分工,不同国家在产品的不同环节进行生产。不同的环节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因此,尽管可能生产整个产品需要投入相对多的资本,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生产该产品的某一个环节却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

根据上述内涵,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往往进口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零部件(中间品)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品。加工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因此,虽然中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中国主要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了便于分析,这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比如,2010 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达到2.76 万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9%。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组成,工业主要由制造业组成,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力量。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由于中国充分利用了劳动力禀赋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得益于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优势,中国从2000 年左右开始大量生产资本密集型产业。上页表1 列出了2010 年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从上页表1 可以看出,2010 年,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2.25%,资本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6.77%。二者合计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9.02%。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生产优势也反映到自身的出口上。据海关统计,2012 年,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 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的20.4%。机电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57.6%。二者合计占总出口的78%。

从生产的区域来讲,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省市,中国的出口也主要依赖于这些省市。2012 年,东部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 省市进出口值大约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80%。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优惠造成的。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里的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外部需求的下滑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10 年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是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沼。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在2009 年出现了负增长(-16%)。随后,2010 年和2011 年又强势反弹(出口增长分别是31.3%和20.3%)。但是,由于欧债危机始终不见好转,世界各国普遍复苏乏力,中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中国出口仅增长7.9%。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收入弹性较高,受外部需求的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很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可以降低中国出口的收入弹性,从而降低出口对外需的依赖,降低出口的波动性。

2.劳动力成本上涨

中国具有劳动力禀赋的优势,也即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使得中国出口经历了高速增长。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上升,出现了持续的“民工荒”。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其结果是,工人的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如安永咨询服务2012 年9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平均工资提高了1 倍还多。与此同时,China Briefing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最低工资是印度的2~3 倍,若加上福利支出,该比例还要高。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吗

中国目前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升级也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国的生产结构由该国的要素禀赋来决定。因此,当该国是劳动丰裕型国家时,该国将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开放型经济体而言,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更容易积累资本。由于人口(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而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时,资本的积累速度将会很快,因此,该国的资本和劳动之比将会慢慢提高,该国的资本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丰裕。随着资本丰裕度的提高,该国将生产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最终,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顺利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理论上的分析如此,而且该理论确实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否应该遵循这一路径呢?

我们认为,上述路径主要适合劳动人口少的国家或经济体,即小经济体,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小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而言,人口规模小,只需要积累适度规模的资本就可以变成资本丰裕型经济体,转而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它们可以在赶超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由于人口规模大,需要积累巨量的资本才能使自己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这需要比小经济体更长的时间。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难言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这意味着,大国经济体有可能在资本尚未变得丰裕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经济增长停滞,资本积累止步不前,无法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也就无法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自然升级。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能自然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对于大国而言,虽然还没成为资本丰裕型国家,但是应该在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前主动进行产业升级。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更好地积累资本,也有利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注重长期性,应该从有利于提高长期福利的角度而非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能全面地反映产业的福利效应,即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技术含量更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被称为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某个产品i的技术含量(TCi)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定义:

其中,EXic是c国i产业的出口额,EXc是c国的总出口额,Yc是c国的人均GDP。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较高。某国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其中,Pic和Pc分别表示c国i产业的产值和c国的总产值。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该产品的溢出效应和福利效应越高,越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现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已能比肩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进口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因此,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净技术含量并不高。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和出口的净技术含量,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或者,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的环节。

2.生产能力更强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效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是指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对劳动力短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生产率。

3.产品质量更好

从某种程度来讲,产品质量代表了产品的差异性,因此也代表了企业的垄断力。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质量越好,则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具有的垄断力越强,定价能力越强,产品价格越高。长久以来,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价格优势进行国际竞争,产品利润率低。而且,价格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有必要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升级时,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提升到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时,创新和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往往由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比如许多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往往由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设计和生产,中国通过进口核心零部件来组装成最终品。核心零部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同时也难以设计和生产。为了减少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进口,提升中国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应该鼓励创新,提升人力资本。

(二)提高产业生产率

提高产业生产率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有效方法。产业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因此,这其实是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企业生产率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已有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的生产率。因此,为了提升产业生产率,需要提升一般贸易企业在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同时,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是外资企业。为了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注意政策引导,鼓励外资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

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河南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创新,政策措施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662万人,常住人口9436万人。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位居中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经济重心从中原向沿海转移,工业文明逐步替代了农耕文明。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似乎有所沉寂。所以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河南实际出发,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宏伟构想——中原经济区;如今,中原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河南人民共同的目标,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古老的中原大地,到处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片神奇的热土正在走向更加的辉煌!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来,河南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仍然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机会,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河南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整合农业资源,是一次重要机遇。

然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在产品结构上,生产能力在低水平上过度扩张,导致产品低价格竞争,企业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激烈,频发‘价格战’,影响经济效益,引起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因此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第二,在产业结构上,低水平的加工业过快增长,而生产率提高较快和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业增长缓慢,产业高度化和加工深度都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技术要求不高,增值潜力有限,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低端,加工深度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第三,在技术结构方面,技术装备陈旧落后,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水平低,产业升级换代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需要;如占河南纺织行业主导地位的棉纺行业落后设备仍占25%,棉织行业落后设备占60%,代表纺织行业高新技术水平的无梭织机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开发新技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第四,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状况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而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河南劳动密集型企业有许多是在传统的知名产品、“老字号”特色产品等传统工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依托原有乡镇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而发展壮大的;尽管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还形成了产业集群,但总体上看,组织规模小而散,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比重,产业链条短,不利于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形成专业化市场和规模扩张;不仅分工得不到细化,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也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競争力的提升;第五,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目前状况下趋势并不明显;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内地和中西部转移,跨区域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但在当前状况下,这种趋势并不明显。所以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公平竞争和无序竞争同时存在;效率优先与就业优先存在着矛盾;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不断遭遇较大的阻力。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被严重扭曲基础上的,河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1990年为1825元、1995年为4344元、2000年为6930元、2004年为12114元。这些说明了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发展道路不能再继续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公平竞争日益呈现;但是,目前,在些地区不公平竞争和无序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过程简单,生产工艺不存在保密的可能,再加上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容易造成中小型企业的大量涌入,产品被“复制”、被假冒的可能性也较大;尽管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是必要的,但对于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会遭受到致命打击;从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来看,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趋势是明显的: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更多地使用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另一方面,现代的企业生产对职工的素质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素质的职工和技术人员也必须有相应的较高的报酬,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又进一步限制了对劳动的使用;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体制不顺,管理混乱等问题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而且目前,欧美国家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是以保护蓝领工人权利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而构筑的国际贸易障碍,在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消减的今天,它非常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而当前我们对SA8000认证要求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我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可能会丧失甚至变为劣势。

下面有一些外省发展的实践经验:浙江一家电动工具生产商说:“由于人工成本太高,竞争又激烈,电动工具等行业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倒闭。”“传统产业在今天其实仍有生命力,但是今天的陶瓷其实是消费者生活品位和文化的载体。”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许君奇说。通过利用新技术,另外一些企业找到了提高效率的办法。“现在人工比较贵,公司引进了3D打印机的技术,一款迪士尼的产品,平时雕塑工可能要5天的时间,3D打印机只需要1天。”福建泉州顺美集团出口部经理何志英说。总之,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都必须要往高科技、设计和创新方面去努力,这样才有能力去竞争,也才会有出路。

综上所述,对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措施,主要会针对以下两个方面:把握关系和政策建议。把我关系分为五个方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实行就业优先的政策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与产业创新相结合、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与开拓国内市场相结合、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政策建议有以下四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产业集群的理念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结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整体素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作者简介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篇4

2012-4-12 8:02:00来源:新华网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同时到来。业内人士呼吁,老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快速发展还需政策扶持。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具有来势猛、增速快、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龄产业缺乏系统领导等特点。”中国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正丹说。

尽管我国老龄产业现状发展面临困难和问题,但依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赵正丹介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在衣、食、住、用、行、医、娱、学、为等方面对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有不同的要求。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就拿最基本的老年用品市场来说,传统的假牙、助听器、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座便器、简易轮椅、按摩器等用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老年纸尿裤、体脂肪计、步数计、检尿计、旅行用轮椅等人性化的用品正越来越受老年人的欢迎。

以老年纸尿裤为例,美国成人失禁护理品牌得伴进入中国市场前曾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大多数中国成年人对纸尿裤非常陌生。得伴品牌成人及女性护理产品市场总监白舸介绍,当时很多认识超前的消费者也不知道如何选购好的纸尿裤,由此引发了不少后续问题,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曾经有朋友为买到品质好又满足自己需要的纸尿裤,专门托人定期从日本邮寄,平均下来每月要支付近3000元的费用。

“这几年,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和品位越来越高,单独追求上乘的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得伴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多种选择,比如便于活动的内裤型纸尿裤、便于拆换的搭扣型纸尿裤,还为卧床的消费者创造出弹性腰贴,即使在睡卧的情况,也能有效防后漏,同时还有尿湿显示。”白舸说。

据介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化、专业化需求的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例如照料服务业,由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照料的人员也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照料业提出大量需求,有技术专长的家政人员将大受欢迎。同时,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的紧急呼叫系统、社区老人综合服务网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赵正丹还介绍,跟老年人精神、文化、现代化高科技相关的事业也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绿化苗木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5

我国的苗木产业已经历了20多年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有高潮,有低谷。但相比20年前,现在的绿化苗木产业在规模、品种、市场、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苗木产业较为红火。在这20年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绿化植物种类缺乏,绿化形式单一,城市景观千篇一律等等。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

与其他产业比较,绿化苗木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它在生态产业,形象产业,防风固沙,荒山造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及城市的绿化美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绿化苗木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的苗木产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了,在20年中,有高潮,有低谷。萧山是苗木业发展很早的地区,在1985年和86年的时候,曾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情况。此外,长春的君子兰、奉化的五针松也有类似的遭遇。所以说,绿化苗木业的发展是有波折的,并非一帆风顺。

出现低潮相比20年前,现在的绿化苗木产业无论是从规模、品种、市场、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21世纪初期,产业比较红火。但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绿化苗木产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很多企业处境艰难。有些以前一年做一个多亿工程的园林绿化企业,去年的工程额只有3、4千万。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绿化苗木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它是一个生态产业、形象产业,防风固沙、荒山造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及城市的绿化美化等离不开它。宏观调控对绿化苗木产业的影响是滞后的,比如国家2003年就提出要控制土地、减少开发区建设项目,提出要压缩、减少开发区九千多个。分两年执行,2004年砍掉4000多个,到05年10月份,全国砍掉8000多个。而绿化美化是开发区很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投入的绿化资金少则1、2千万,多则上亿,所以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接的工程数量就减少。园林工程的减少直接影响到苗木的销售,因为产品滞销,效益下滑,苗圃购买的资材、药肥等减少,各个环节相互影响造成整个绿化苗木产业链的减速,从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另外,造林面积减少了,大广场不提倡了,绿化带也被要求缩减,有的地方从规划的100米减少到30米到40米。

产业内忧绿化苗木产业内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面积过大,产销信息不畅,种植品种与需求不对路,供需脱节严重。其中—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前几年游资的大量涌入,只看到高利润,没看到高风险,这些来自房地产、建筑、电子等行业的业外资本,只看到绿化苗木产业的高利润,而没考虑到风险也同样大,盲目上规模,不讲市场规则,挤进这个市场,造成生产面积剧增。还有一个问题是市场无序竞争,比较明显的是原子核裂变现象:一家企业的高管、中层或掌握了一定技术和客户的业务人员,从原单位跳槽出来自己开公司,如原子裂变一样,由一个变为多个。有一家企业,几年中从他们公司出来的人员开了20多家同样的公司!他们经营的业务与原企业是一样的,客户也相差不大,而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只有相互间压价。

绿化苗木业存在的问题也与从业人员的构成有关系。当前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在种苗木,他们资本少,种植的规模小,人工不计成本。因为没钱做长期的投资,他们只能做一些扦插苗、小苗等短线产品,以求最快的时间收回投资,好养家糊口。一旦市场不好造成产品积压的时候,最不能经受风险的就是这些小的农户,为了尽快收回投资,不得不抛售产品,由此也造成了恶性竞争。

脱节严重绿化苗木业内三脱节现象也比较突出:苗木生产单位、绿化工程公司和园林设计师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这也造成了当前品种少、新品种推广难的局面。在很多苗圃,我们都看到了不少很好的品种,但销售情况并不好,原因是工程公司不采购。工程公司又将原因推到设计师身上,说他们在工程中不设计。这确实是个现实情况,由于教育的问题,现在搞设计的对品种并不熟悉,特别是新品种。中山一家园林公司的老板曾经接触过一位负责香港迪斯尼乐园设计的美国设计师,他用到的植物种类有1700多种,品种达3600多个,很多还是国际上近年流行的新品种,在我国要找到这样的设计师太难了。

在外部环境和产业内部问题的双重影响下,绿化苗木业进入了段低潮期,而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会马上好转。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淘汰掉相当一部

分苗圃,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正视当前的问题,仔细分析形势和造成困境的原因,积极调整,为今后做好准备。这就好比股票市场,有熊市也有牛市,高高低低,起伏不平。但我们分析影响其走势的原因,无外乎政策、技术和企业本身三个层面。只要把握好了这些要素,就能做个好的操盘手,苗木行业也是同理。

前景广阔在积极应对当前困境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广阔的前景。去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都有一个感觉:他们的城市色彩斑斓,真是太美了!再反观我们自己的城市,色彩就显得不够丰富,差距还较大。差距就是机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绿化建设肯定能赶上来。近两年红叶石楠旺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颜色漂亮,好看。现在红叶石楠的苗木产值一年估计有几个亿,市场还是很大的。另外,当前红叶石楠多做色块,做绿篱用的少。实际上由于生长快,红叫石楠更适合做绿篱。大家可以看到,仅红叶石楠这一个品种就有这么大的文章可做。

需求变化对于今后绿化市场的发展,可以用“一大一小”、“东补西增”来概括。

所谓“一大一小”是指绿化市场的两个方面,大指的是大绿化、大市场,小指得是私人市场。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以前我国只是注重重点城市的绿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的绿化已经扩展到整个国土面积上了。比较突出的是城郊的绿化,这也导致了郊野公园的兴起,还有就是这些年一直在强调的新农村建设。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生态,国家也在这方面投入巨资,如海防林、边坡恢复等。据了解,今后10年,仅北京在边坡恢复的投入就超过100亿元。至于私人市场也逐渐活跃起来。今年春天,我看过几个苗圃,他们都在忙着进果树,几千进的,卖到上万。在广东,几十万元一株的罗汉松也很抢手,都卖给了私家别墅的住户。这只是几个突出的例子,现在富人阶层越来越注重居住的环境,这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北京目前就有1万栋别墅的潜在绿化市场,上海和浙江就更多了,所以私人绿化市场还是很大的。其实国外就是以私人绿化为主,这也使得他们的产业发展很稳健,不会像我国一样会因宏观调控出现大的波动。

“东补西增”是个区域发展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投资建设,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已经比较漂亮了,绿地面积也很大了,我估计到2010年后,这些地区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将逐步减少。但这并不表示绿化苗木就没有文章可做,就是在上海、深圳等绿化很好的城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绿化了,还需进一步彩化,再慢慢达到美化,植物造景水平越来越高。这是个不断更新、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需要很多新优的苗木。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个先后过程,现在东南沿海的成本越来越高,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必然的,这将极大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就会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绿化建设也必然加速。所以,大家也可以多关注关注中西部市场,10年后,那里大有文章可做。

相应对策总之,需求市场现在更强调生态,自然,更注重质量,艺术性,更强调节约,这也对绿化苗木的生产提出了—些要求: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管理精细化、苗圃特色化。多样的市场必然需要多样的品种,这给苗圃提供了很大的商机。像海防林建设需要的耐盐碱苗木、能源植物等,苗圃可以瞄准—个领域专业生产。另外,新的绿化形式的出现也需要品种多样化,如花境、屋顶绿化等。同时节约型园林的提出,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也很受欢迎。近几年园林上在大力倡导精品工程,对苗木的质量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对标准化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求市场的变化既给生产者带来了商机,也加大了经营难度,除了加强自身实力外,还需要对业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组织化程度。这应该成为从业者的共识,因为这是小苗圃应对大市场必然的选择。

附:

关于提高苗木质量的建议

花卉苗木生产在概念上一直被定位为大农业产业,其产品也与茶叶、果树、蔬菜、油料作物等一同被列为经济作物。从业者需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才能跳出传统观念,花卉苗木产业可以用工业产业理念运作,把花卉苗木产品当作工业产品生产。其实,国际上和国内一些高端企业早已把这一理含运用在花卉苗木产品生产之中,特别是花卉和种苗的生产已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国内一些苗木生产企业也已瞄准国际市场,向着“四化”迈进和靠拢。视野,将决定飞翔的高度:市场,是检验成败的考场;生产方式和运作模式决定产品的市场话语权。

目前,大批国际园林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很多国际园林设计大师也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城市生态环境的高速发展、强调以人为

本的园杯设计理念、创建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无疑都对现代园林建设和苗木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品种单调,简单重复的低水平工程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和精品工程。植物品种的多样性、造型和彩叶苗木的观赏性、苗木产品的商品性,将逐步在现代园林绿化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我国苗木市场上大规格苗木,彩叶苗木品种、高品质苗木、容器苗木仍有很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应用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而相当多的苗木企业和苗农却出现了产品滞销和利润下降的态势,其园林是没有跟上现代园林绿化市场的发展变化,产品无法满足币场的需求。由此可见,苗木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将是苗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苗木生产企业生存的关键。

关键词

容器育苗

容器苗不仅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移栽成活率高、出圃时间灵活,而且树形好、长势旺盛,在售价上较地栽苗有更强的竞争仇势。目前,欧美国家成熟的苗圃中,容器苗所占比例非常大。但在国内苗木生产企业中,由于观念滞后、生产成本增加等原因,容器苗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园林绿化工程以及城市造景缺少优质苗木,推广容器苗势在必行。

重视修剪

修剪整形是保证苗木商品一致性的关键环节。现代园林设计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形态优美的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出圃时同等规格的苗木由于形态与造型不同,在价格上将有很大区别。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型苗木企业和苗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重“播”与“收”,轻“管”与“修”的倾向,导致苗木后期不成材,失去商品一致性,白白辛苦数年。

适时扶直

苗木的早期扶植管理非常重要,它将决定出圃苗的质量和价格。—些苗木生产企业和苗农任其自由生长,不采取措施扶植植株,致使苗木出圃时树干歪七扭八,失去使用价值,既浪费时间又不便于圃地的重新规划与利用。

控制密度

由于土地紧张,不少苗木企业和苗农在生产时只知道增加种植密度,不考虑植株的采光和生长,结果树苗只有高度没有冠形,既无商品价值也没有市场空间,在园林工程中纯属垃圾苗。要知道,提前计划预期销售目标,预留苗木生长所需的空间和距离,在不影响苗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利用空间合理套种灌木或地被植物,同样可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效益的目的。这样做,苗木生长到预期目标时,一定会获得理想的销售价格。

合理套种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6

摘 要: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既有巨大成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销售额已经达到1200亿元。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但是,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根据专家预测,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到2010年全国销售额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

关键词: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展望

一、现状喜中有忧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营养健康产业的含义不完全一致,有两种产业分类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以各国立法为依据的分类标准,把膳食补充剂和功能食品作为营养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分类是《营养商务杂志》(NBJ)提出的,即把营养健康产业看成是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天然/有机农产品和个人护理品四个行业的综合。我国的营养健康产业与第一种分类法比较接近,但有自己的特点,它包括营养补充剂产业、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强化食品产业、富营养食品产业。在营养健康产业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膳食补充剂和健康功能食品。从产业规模看,健康功能食品 1 和膳食补充剂的总量最大,全世界年销售额都超过600亿美元。2005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估计销售额为1200多亿人民币,其中: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约为150亿元,健康功能食品约为350多亿元,强化食品约为220亿元,奶类及新型豆制品等富营养食品约为550亿元。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起步晚、基数小、成长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①健康功能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健康食品的发展历史,由20世纪80年代的“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鳌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脑白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对脑黄金等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健康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现在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16亿元,现在企业有2000多家,产值增长20多倍,产品也由第一、二代进入到第三代。②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发展迅速,其中维生素C、E、D3在世界上占有垄断优势。③营养强化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国民的关注。④牛奶和新型豆制品的营养健康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以健康功能食品为例,呈现典型的“一小”、“二多”、“三低”、“四短”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2 既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②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中国没有专门的营养健康食品的监督法规和条例,相关的监管被分成四个部分,都管都不管,执行起来问题比较多。③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健康功能食品历来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一些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和概念炒作,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前景无限光明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10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拉动

1、经济成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营养健康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但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健康品方面的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07%,全国城乡人均健康食品消费支出仅为每年31元。而欧美国家消费者健康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我国健康品花费是美国的1/

17、日本的1/12。这说明中国健康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 3 大。

2、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0%,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5%。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健康寿命”指标来评价国民的健康状况,营养产业发育最好的日本国民平均健康寿命为82岁,居191个国家排名的首位。这使营养产业的发展超出了产业发展的架构,与一国人力资源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营养健康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据PNDC调查,我国38.8%的城市居民有营养健康消费经历,80.73%的城市居民对营养素有所了解。营养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营养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4、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营养状况。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数量为2000万,0~3岁的婴儿共计7000万人,对高质量儿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据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 4 增长。这一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营养产品市场。

5、“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营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健康”,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古人说:“上医治末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大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项目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

(二)科技推动

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健康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堪称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业学、食品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医药、5 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磨砺积累,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生产营养健康食品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自从20年前,日本厚生省首次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健康用食品”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求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其中科研开发作为健康食品发展的关键内容被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将是营养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譬如“冬虫夏草真菌发酵法”专利技术,已被卫生部批准列入“可用于健康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制成品,具有天然虫草等同的健康功能,而价格仅为天然虫草的十分之一。

健康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评价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②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③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④开发新的活性物质。健康食品不是药品,但它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具有健康功能的食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功能食品可以具有经过科学认证的“功能声称”。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传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健康、调节心理状态,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以区别于一般食品。健康食品功能声称划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增强机体健康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声称,包括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疲劳、美容养颜、抗氧化等;另一类是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特别是与降低生活方式相关 6 的慢性疾病的风险。

健康功能食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最被人们所关心。按照健康食品的成分划分,健康食品分为以下6类。①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型健康食品。这类健康食品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些容易在人体中缺乏,或不易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量,还有的是老年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增加用量的。②以天然或珍贵植物为原料提取出有效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这些健康食品主要是把天然植物中最有用的营养精华提取浓缩,如从大豆中提取蛋白,从红豆、黑豆、银杏叶等植物中提取营养物。这类健康食品大多适宜老年人吃,但有些含有药性的健康品不适合孕妇或儿童吃。③以名贵中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补养型健康食品。如人参、鹿茸、灵芝、银杏、乌鸡、鳖等。这类健康食品适合老年吃,但大多数不适宜儿童吃,孕妇最好也不要选择这类健康品。④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健康品,如深海鱼油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肝脏中提取出的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卵磷脂、牛磺酸等营养物,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改善、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有的深海鱼油中含有类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不适宜女性和儿童吃。⑤以动物初乳为原料制成的健康食品。动物初乳中含有优质蛋白和免疫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比较适合,但女性孕期最好不吃这类健康食品。⑥ 7 以膳食纤维为主的健康品。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膳食纤维不但能加速肠道废物排出,还有清理人体内环境的作用,所以,它又被称为“清道夫”。老年人最合适吃这种健康食品。以上6类健康食品也是我们研究开发的方向。不久前,“十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在北京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对全面提升我国营养健康功能食品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科研开发指明了方向。

(三)管理带动

科技和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加强管理是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政府监管。是发展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保护神。国家食药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通过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2、行业自律。中国健康协会等是政企之桥、企业之家,通过行业管理,建立行约行规,保证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首届中国健康品公信力品牌推选活动大会上,健康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决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决不夸大宣传,更不做虚假宣传,不添加任何违禁物,诚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前景“三预测” 篇7

城市智慧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智慧城市理论。智慧城市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发挥多种基础信息设施的优势,将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庞大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模式,构建新的城市形态。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社会发展中各种活动大多以独立项目的方式开展,在城市智慧建设理论中,其将传统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扩展到项目全生命周期,从构思开始,直到项目结束。完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包含以下几部分:项目的决策、实施以及使用和维护,不同阶段和过程之间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智慧城市建设则是对这些联系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理顺城市发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化需求。

精益建造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生产管理理论,主要实施对象为城市建设中项目的各个过程,主要目标是:在最短工期和最少资源,不牺牲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完成。精益建造理论来源于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流程管理和价值管理,主要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建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作时间等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需要使用的技术较为复杂和多样,需要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数据获取技术。现代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数据存储的可能。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云的多种技术被提出和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种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技术瓶颈,利用云端的高性能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对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此外,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应用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整合,可以实现跨平台、跨领域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解决了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数据共享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被称为人类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可以在虚拟的信息和现实的物质之间建立统一规范的联系。首先物联网技术应用大量的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主要用于对物体进行感知和信息获取;然后应用多种通信技术,典型的如RFID技术等,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共享和互通。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保证。云计算将大量的、分布的独立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建成统一管理的云系统,在该系统环境下,多个硬件设备可以协同工作,按照资源需求对硬件能力进行分配,实现多种传统计算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应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状况、产生的多种信息、要求的多种处理功能进行合理解决和分配,充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数据挖掘技术。智慧城市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繁杂、没有规律,通常我们对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只需要从数据池中提取我们感兴趣的数据即可。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一种对大量数据按照个性化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从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数据中挖掘出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信息机理知识,协助推动城市的智慧化演进。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前景:传统信息服务业智慧化

智慧城市是多个垂直行业智能系统联动,从而形成的一个智慧的大系统。因此,智慧城市将推动各个纵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推动以服务金融、电信、企业、政府、公共事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为目标客户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底层技术不再是门槛,基于客户体验的应用创新将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客户为核心的应用软件也将成为下一轮软件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前景:智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应对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还可以为城市打造新兴战略产业。

以市民卡应用为例,它不仅解决了民生和城市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以个人信息服务为特征、以云计算为支撑的,融合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以Iaa S、Paa S、Saa S为特征的云计算,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融合创新,必将孕育出多种战略性新兴业态。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前景:新兴智慧城市产业链接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8

第一章poct行业概述16

第一节poct概述16

一、poct的简介16

二、poct的特点17

第二节poct行业产业链模型分析18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18

二、poct产业链模型分析19

第二章中国poct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0

第一节中国poct行业产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20

第二节中国poct行业产业政策环境分析37

一、poct行业政策37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39

三、相关行业发展规划40

第三节中国poct行业产业社会环境分析42

一、我国人口结构分析42

二、教育环境分析43

三、文化环境分析44

四、生态环境分析44

五、中国城镇化率分析46

第四节中国poct行业产业技术环境分析46

第三章世界poct产业发展态势分析49

第一节世界poct产业发展现状49

一、全球poct现在主要应用领域规模和未来增长情况49

二、poct技术发展过程51

三、推动poct快速前进的主要因素53

第二节世界poct重点市场运行透析54

一、美国poct市场发展分析54

二、欧洲国家poct市场发展解析57

第三节世界poct产业发展趋势分析58

第四章中国poct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60

第一节中国poct行业发展概述60

一、poct行业的优缺点60

二、行业主要品牌的分析63

三、产业技术分析64

第二节中国poct行业市场需求分析64

一、中国poct行业市场需求分析64

二、区域市场分布65

三、下游需求构成分析66

第三节中国poct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66

第五章中国poct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71

第一节医疗诊断、监护及设备制造行业规模情况分析71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71

二、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71

三、行业收入规模状况分析72

四、行业利润规模状况分析73

第二节医疗诊断、监护及设备制造行业结构和成本分析73

一、销售收入结构分析73

1、不同类型分析73

2、不同所有制分析74

二、成本和费用分析74

第三节医疗诊断、监护及设备制造行业财务能力分析76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76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76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76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77

第六章poct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78

第一节poct生产工艺技术发展现状78

一、中国生产工艺技术进展78

二、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80

三、中外poct技术差距及其主要因素分析83

四、提高中国poct技术的策略84

第二节中国poct行业技术发展趋势85

第七章中国poct行业竞争状况分析87

第一节中国poct行业竞争力分析87

一、中国poct行业要素成本分析87

二、品牌竞争分析87

三、技术竞争分析88

第二节中国poct行业市场区域格局分析91

一、重点生产区域竞争力分析91

二、市场销售集中分布91

三、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对竞争力92

第三节中国poct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93

一、行业集中度分析93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94

第四节中国poct行业五力竞争分析94

一、“波特五力模型”介绍94

二、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95

(1)行业内竞争95

(2)潜在进入者威胁96

(3)替代品威胁97

(4)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97

(5)买方侃价能力分析98

第八章我国poct的`主要应用市场99

第一节心血管疾病99

一、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概述99

二、近几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形势100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9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手机电视产业相关概述1

第一节手机电视简介1

一、手机电视分类1

二、手机电视的功用及分类3

三、手机电视的一般工作原理4

第二节手机电视产业价值链分析7

第三节手机电视其它相关产业概述8

第二章2015-2019年世界手机电视产业运行状况透析10

第一节2015-2019年世界手机电视产业发展总况10

一、世界手机电视技术分析10

二、国外手机电视的发展概况13

三、国外手机电视的现状和发展历程15

第二节2015-2019年世界手机电视主要国家运行分析17

一、美国17

二、英国19

第三节2015-2019年世界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1

第三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第一节2015-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3

一、中国GDP分析23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4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2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1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32

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5

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社会环境分析36

一、人口环境分析36

二、教育环境分析38

三、文化环境分析41

四、生态环境分析43

第四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5

第四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运行状况47

第一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概述47

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运行动态分析48

一、产业热点分析48

二、产业运行趋势分析50

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54 23

一、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54

二、规范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的措施57

三、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的建议59

第五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市场运行动态分析62

第一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综述62

一、行业发展阶段分析62

二、行业发展现状65

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主要企业竞争状况68

一、企业竞争现状68

二、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70

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经销商调查情况74

一、经销商品牌知名度分析74

二、各品牌市场覆盖率情况77

三、产品进货渠道情况79

四、购买者购买影响因素分析80

第六章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主要数据分析84

第一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规模分析84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84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86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89

第二节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结构分析92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921、不同类型分析942、不同所有制分析97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991、不同类型分析1002、不同所有制分析102

第三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产值分析106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106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109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111

第四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成本费用分析113

一、销售成本分析113

二、费用分析115

第五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17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117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19

第七章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细分产品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A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122

二、进口金额分析125

三、出口数量分析127

四、出口金额分析128-2-12212

2六、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33 第二节2010-2014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B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36

一、进口数量分析136

二、进口金额分析138

三、出口数量分析1

41四、出口金额分析1

43五、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4

4六、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46 第八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51第一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竞争现状分析1

51一、手机电视中外竞争力对比分析1

51二、手机电视技术竞争分析1

52三、手机电视品牌竞争分析154 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集中度分析158

一、手机电视生产企业集中分布158

二、手机电视市场集中度分析161 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164 第九章中国手机电视产业领先企业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166第一节A.手机电视企业166

一、企业概述166

二、2010-2014年经营规模169

三、2010-2014年经营效益17

1四、经营模式分析17

2五、竞争优劣势SWOT分析17

4六、发展趋势分析177第二节B.手机电视企业180第三节C.手机电视企业181第四节D.手机电视企业182第五节E.手机电视企业183 第十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企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185第一节企业发展机遇及风险18

5一、企业发展机会18

5二、企业发展挑战187第二节手机电视行业企业发展战略分析189

一、国际化189

二、战略联盟19

1三、科技创新19

2四、产异化194第三节手机电视行业企业发展建议198 第十一章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趋势预测200第一节全球经济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0第二节中国经济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

1第四节中国下游产业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3 第五节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20

4一、产业发展机遇20

4二、产业发展劣势206

三、产业发展优势209

四、产业发展风险211 第六节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市场发展预测评估21

3一、2015-2019年市场容量趋势预测21

3二、2015-2019年市场结构发展趋势21

5三、2015-2019年消费特征发展预测216

四、2015-2019年消费热点发展预测218 第十二章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23第一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2

3一、手机电视技术发展方向分析22

3二、我国手机电视未来发展趋势22

4三、手机电视市场未来需求特点分析226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市场预测分析230

一、手机电视产业市场供给预测分析230

二、手机电视需求预测分析23

上一篇:历史初二下期期末试题下一篇:2022-2023年度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