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演讲摘要怎么写(共7篇)
阅读演讲摘要怎么写 篇1
从英语修辞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摘 要
一直以来演说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类,不仅具有政治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论文主要从分析就职演说及英语修辞的定义和功能出发,探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用规律,着重用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分析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的特点。交际修辞注重用词,用句和段落安排;美学修辞主要从词汇修辞,结构修辞和音韵修辞三方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进行分析。交际修辞使演讲更加简洁精确,符合逻辑;美学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从结构的角度研究话语的修辞价值,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探析英语修辞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应用,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英语修辞和就职演说,增强对此类政论文体的感悟力,有助于演讲爱好者提高演讲语体的修辞技能,提高演讲水平,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关键词:就职演说;英语修辞;定义;功能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通过机械记忆学习单词,没有真正第掌握字母和发音之间的关系。自然拼读法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效率。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自然拼读法的概念,中外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与优点。通过自然拼读法授课、测试、访谈等方法了解自然拼读法对小学生高年级英语词汇方面的影响。实验证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自然拼读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帮助学生轻松快捷地记忆单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同时,对小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英语词汇学习;小学高年级
赫索格的悲剧探因
摘 要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的优秀小说家之一。他的第六部作品《赫索格》自1964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学者和作家的广泛关注,其主人公赫索格也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主要分析主人公赫索格的悲剧成因。第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示赫索格的悲剧:一是他在家庭生活及事业上遭受的打击;二是他在探寻自己的悲剧成因过程中遭受的挫败。第二章着重分析赫索格悲剧的内在原因,分别从赫索格的犹太身份、知识分子身份以及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展开分析。第三章关注的则是造成赫索格悲剧的的外部原因,包括美国价值观及他第二任妻子玛德琳女权意识的觉醒对赫索格的影响。
总之,《赫索格》是索尔·贝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本论文将使读者对赫索格悲剧成因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会使读者对这部巨作的主人公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索尔·贝娄;赫索格的悲剧;内因;外因篇二:家长发言摘要
明溪县上坊小学家长会家长发言摘要 ______年级 时间___________篇三:述职报告摘要
述职报告摘要
一、完成工作情况
在本年度完成的重要工作有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全区开发类院所改制的政策;组织落实一系列影响现阶段改制的具体问题;目前,全区直属开发类研究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区公益类科研院所调研,制定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在政府主席会议原则通过;组织三个地方科技法规的起草工作,其中一项经自治区人大通过;组织全区科普及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二是组织制定全区知识产权总体战略的实施。三是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有关中蒙医药资源调研工作,并提交了三个工作方案。四是完成了全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关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作有:
⑴落实了对开发类院所五年连续支持的资金问题;⑵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问题;⑶落实了养老保险优惠政策问题;⑷成功地解决了院所国有资产出售收益延缓上交2年问题;⑸落实了土地返还金的问题;⑹落实了成立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和虚拟院的机构和编制问题;⑺成功组织2004年科普活动周;⑻成功举办了200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⑼成功组织了全区专利执法和专项整顿活动,为期三个月,社会各界影响巨大;⑽组织知识产权培训9次,人员1100人;⑾组织专利费用资助工作;⑿推动专利试点企业工作,重点在20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⒀组织起草了专利工作的法规、工作制度三项;⒁成功地组织和召开了全区知识产权推进工作会议。自治区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出席大会,给予高度评价,有力地推动了工作。⒂正式启动了包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⒃历时半年,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蒙医药人才资源资产的调研,起草了三份文件,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⒄完成了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关文件起草工作,在全区人才会议上被采用,并在全区组织部长会议上做为厅局唯一代表在大会发言。⒅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各地党政领导予以高度评价。⒆民营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完成的工作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⒇成功地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工作,引起震动,外省同志前来学习考察。
二、个人思想素质、学习、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工作 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尽心尽力地工作。全年加班加点工作不计其数,节假日基本上在加班。在处理难度极大的院所改革中,主动协调有关厅局,因为一院一事,亲自找有关部门的处长、分管厅长、厅长解决,如解决土地返还金问题,亲自出马20余次。在落实老干部服务中心和虚拟院编制、机构问题上,其难度不言而喻,费尽周折,终获成功。
在学习方面,除有个人有学习计划外,今年到中央党校进行了脱产学习。我没有半点官架子,克服各种难言之苦,承载多种无形压力和漠视,为了科技事业和科技厅工作大局,为了维护团结和党组威信,在自治区的各种会议上,多种场合下,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为了广大职工的利益和科技厅的声誉,寸利必争。多次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国家科技部政体司、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的表扬,受到同志们和院所职工的鼓励和信任。始终能保持廉洁。
三、个人存在不足
我长期在科研技术岗位工作,不谙一些潜规划,平时谈话有时不注意尺度,易授之于柄,易引起误会。有时对不分管的工作在掌握情况不准确、吃不透、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发言,难免有偏执和夸夸其谈之嫌。尽管我认为自己思想是纯洁的,但对我而言,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提高领导艺术是成功的关键。必须牢记教训,切实改进,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篇四:俞敏洪演讲摘要 清华大学的老师同学们,来自各个高校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没带讲稿,因为我是个喜欢自由发挥的人。“自强之星”的起源比较简单,因为我觉得人在某一个阶段总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认为自强有两个概念,首先是自己要强,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说明自己要强。其次,在自我强大的同时,在关键时刻要有人能够帮助你,和你一起共同强大,这也是我们拿出5000万设立团中央“新东方自强基金”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不一定走得很远,因为一个人太孤单,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愿意再往前走,也不一定有人看得到你,所以就容易停止进步。如果是一帮人一起走,有两个好处,第一会愿意走下去,因为别人都往前走,你不走,就掉队了。掉队以后会很孤单,人是社会群体动物,愿意待在一群人中间,这群人都往远方走,你一个人不走就很难受。第二会受到鼓励,因为团队的作用是当发现有一个人落下来的时候,大家可以帮助你一起往前走。
在新东方有这样一个活动,凡是新东方的老师和员工,都要参加50公里徒步活动。头一天下午开始走,一直走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住帐篷,第二天继续走。第一天走得很兴奋,第二天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少有人掉队,除非真的受伤了或者膝盖出问题走不下去,否则的话一定没有人掉队。我属于暴走型的人,走到半路即使脚上走出泡了,也会把泡里的水放出来继续走。只要是走到终点的人,最后谈体会都有两个感受,第一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这么远,因为50公里不是短的距离,第二从来没想到这样有成就感。一个人干活,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得到尊严和自尊,尊严是被别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的很好,就会感受到一种自尊。但有时你自己觉得好,别人不一定觉得好,你打游戏第一,别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会评价标准,社会价值体系,大家都说你做得好才能赢得尊敬。比如陈景润一辈子待在家里研究数学,一走出门就撞上电线杆,因为眼睛高度近视,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个人单干的时候,也要考虑做的事情对自己和社会是否有价值,考虑社会价值,有的时候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标准。
我们一旦选择做一件事情,原则上是必须做完的,因为做不完,最后会导致一种失败失落的心态,一种挫折痛苦的心态,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心态。当然,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安逸的生活,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考清华大学,没有人强迫你考试考高分,这个世界永远有选择。往前走会有痛苦,没有人不说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往前走?因为人为了未来某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幸福点,也可能是成就点,愿意在现在付出。这就是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人愿意为了未来在今天更加的努力。为什么我们愿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付出的话,人生的未来会更加痛苦。幸福永远是一个点,而奋斗和痛苦是一条线,只有走完那一条线才能到达那个点。
比如爬山,从山脚往山顶攀登的过程其实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会累,爬到山顶看山下的风景时就会感觉到幸福。当你站在山顶,看到远处有更高的山,你是飞不过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两个喜欢登山的企业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一是王石,还有一个是我的校友黄怒波。他们每次下山回来,都暗下决心这辈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时间后,他们一定会再爬,他们征服的不是山头。人来或者不来,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严,不需要人去征服。人为什么要征服山呢?其实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感。
我经常带新东方人到周边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一般人走到25公里时就不想走了,这时有三个选择,第一是走回起点,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里不走了,方圆25公里都没有人烟,不是饿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选择走向终点,也是25公里,还有香喷喷的烤全羊等着你,所以人生最好的选择就是走向终点。
人生的25公里出现在什么时候?就在你们这个时候。你们这个时候,奋斗到考进大学,往回走走不回去,在大学不能不进步,唯一的选择就是往前走。每个人的生命目标不一样,你的生命目标是什么,你的生命对你来说是不是付出了努力,是不是得到了精神享受,是不是得到了心灵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未来,你可以是希望挣钱,希望出名,希望做企业,哪怕说想做和尚,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志向。真正做成像弘一法师那样的和尚是很了不起的,前半生享尽世俗生活,后半辈子穿破袈裟吃蔬菜,成为中国宗教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其实这也是我们判断自强的一个标准。像金晶这样腿有残疾还能把中国的火炬传到世界,用最英雄的形象展示我们中国人顽强不屈的一面叫自强。人最怕的就是心灵残废了,人生才会可怕。比如说我,我身体很健康,但坐在金晶和叶乔波边上,我觉得很惭愧,跟她们相比我的心灵可能还不如她们健全。当身体健康,却心灵残废、精神残废的时候,才是最悲惨的时候。
对于自强结果的评判,不是未来拥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多么安逸的生活,而是在所有这些的背后,我们选择的事业对自己的意义和对社会的意义。自己做的事情是心灵满足的,对得起社会良知,对得起社会的普世价值标准,这就是属于心灵的满足,就是对于自己所存在的意义的肯定。从社会判断标准来说,做一个对社会至少无害,最好有用的人,是最低标准。做持续的英雄式的人物是需要修炼的,我们至少可以努力做到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应该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
当我们已经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不管是财富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我们就要有愿意付出的心态。大家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亿万富翁到教堂捐一百万想进天堂,被上帝挡住了,有一个老太太捐了一毛钱就进了天堂。这个亿万富翁非常生气,我为什么捐了一百万不能进天堂,上帝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上帝说,你捐了一百万是你的百分之一,老太太捐一毛是她的百分之百,所以你进不了天堂,她能够进天堂,当然公平。我想我不会带着我的财富走进坟墓,我会把这个钱交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当我想进天堂的时候,我希望上帝会说你没拿出百分之百,但是你拿出了百分之九十,够了,你进去吧。谢谢大家!
又一次,在路上
“梦想之旅”,每一年都要走,“梦想之旅”,每一年都在走。从2005年第一次新东方“梦想之旅”开始以来,我们已经走了上百个城市,近百万学生听了新东方激情四射的演讲。也许我们走过的城市早已把我们遗忘,也许我们的声音早已随风飘散,但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条道路,我们进入的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座礼堂,我们度过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变成了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时也变成了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
几年来,新东方人养成了一种走在路上的激情和渴望。每当春风吹起,柳树开始冒出新芽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同时从冬眠中醒来,我们知道要上路了。为什么要上路呢?谁也说不清楚,也没有必要说清楚,那是一种难以压制的强烈渴望而已。其实当我们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也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想法要给学生灌输理念和强加思想,我们只是把自己走在路上的渴望和梦想传递给学生。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学生跟着我们上路了,去追逐他们的梦想,去满足他们的渴望。有时候我能够感到,他们要走向哪里其实并不知道,但走在路上总比原地踏步好,至少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说到底,新东方要走向哪里,我们自己要走向哪里,谁能够说清楚呢?人类本身在走向什么结局都是一笔糊涂账。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走在路上,为了那一点心灵中对于美好的追寻。正像《赢在中国》里的那首歌《在路上》一样:“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友谊天长地久
参加“梦想之旅”的讲师,大多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和新东方高层管理干部。尽管都在新东方工作,但平时的日常工作琐碎而繁重,大家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拼命奔忙,常常是聚少离多。所以每年的“梦想之旅”就变成了新东方人相聚的时刻。这一刻大家暂时把手头的工作放下,把世俗生活中斤斤计较的心态放下,一起同坐一辆车出发。把一切的烦恼都随着车轮的滚动甩在后面,不让痛苦追上自己,不让琐碎伴随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前面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在等着我们,可以预料到的一定是欢声笑语,掌声雷动。我们的讲座让学生高兴,我们自己从心底里更加高兴,与其说是传道授业,还不如说是自我实现。面对几千人的讲座,对于很多人是巨大的压力,而对于新东方人已经是家常便饭,人越多我们就越兴奋。另外,每经过一个城市就是一种不同的风景,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算是历史文化名城,常常悄悄地就是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对于我们这些半书呆子式的人物来说,还有比走进各个城市去品味历史,想象书中读到的东西就在你的周围或脚下,更让人兴奋的事情吗?
当然还有更好的事情,就是吃,到一个城市就有一个城市的小吃。新东方人有一个特点,吃饭不爱上大饭店,常常就是街边的小饭铺,最能够吃到地道的小吃了,吃完嘴巴一抹,像一个农民一样骄傲满足地踱步而去。
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我们这些人夕阳下或灯光中长长的身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在这长长的身影里,越拉越长。王强、徐小平、包凡
一、周成刚、陈向东、李杜、刘畅、强浩?? 一连串的名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梦想之旅”的队伍中来,在行走的路上,旧的友谊得以巩固,新的友谊生根发芽。今年的“梦想之旅”路线 今年的“梦想之旅”路线,分成了三条线,第一条线由王强带队,从嘉兴一直走到徐州,经过十个城市;第二条线由陈向东带队,从宜昌一直走到滁州,经过九个城市;第三条线由我带队,从张家口一直走到成都,经过十一个城市。由于工作和俗务缠身,我没有跟随第一、二条线走,而是等到一、二条线结束后,带着新东方元老们走第三条线。4月18日早上10点,王强、徐小平、周成刚和我准时在新东方大厦前集合,车轮压过繁华的北京城,沿着八达岭高速一路向西,翻越群山峻岭,穿过官厅水库,于中午12点半到达了地处蒙古高原边缘,进入北京的战略要地――张家口。此时,北京已经是桃花已谢,柳绿正好的晚春天气,而张家口的空气中还有着丝丝寒意,四周荒地连着荒山,难得看到一株杏树上,杏花正在瑟瑟开放,才让人意识到春天也离这里不远了。从这里开始,我们一路驱车,要从张家口走向大同、从大同走向呼和浩特、从呼和浩特走向包头,从包头走向榆林,从榆林走向延安,从延安走向宝鸡,从宝鸡走向汉中,从汉中走向绵阳,从绵阳走向德阳,最后到达成都结束第三条线的全部行程。这一路我们从华北平原走向了蒙古草原,从蒙古草原走向了陕北高原,从陕北高原走向了秦岭山脉,穿越秦岭山脉走向了天府之国四川。沿途我们进入三十多所大学和中学,十几万学生聆听了我们的演讲。一路演讲 张家口的第一场演讲是在河北建工学院,在新建校区的露天操场上。校园才建了一半,估计是资金缺乏,有点半建设半停工的味道,所以操场周围是一片混乱的建筑工地。
三点钟开始讲座时,操场上居然来了近五千学生。张家口这个城市在大漠边缘,本身就已经略显苍凉,我们演讲的时候又大风骤起,吹得话筒呼呼作响,天空中黄沙和垃圾一起飞舞,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不是在演讲,而是在一场金戈铁马的战争之前,面对士兵做战前动员。我们的声音越来越激昂,而学生们也越来越兴奋,于是忘记了寒风的存在,忘记了飞舞的黄沙,剩下的是学生们一张张天真可爱但却隐含坚韧的笑脸。
第一场讲座,奠定了我们讲座的基调。我们知道,一路过去,大部分城市都在不够发达的地区,学生们很少能够听到外来的声音,因此我们决定用全部的力气,把这一路讲好。
在讲第三条线之前,王强已经在第二条线讲了三十几场,已经有点筋疲力尽的感觉,但走上蒙古高原,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再次兴奋起来,每天二到三场讲座,一路激昂亢奋,到达宝鸡时终于支撑不住,在讲台上被直接送进了医院。但第二天依然坐车四百公里继续演讲,依然每天两场讲座,直到成都结束。后来他回到家里休息,一个星期后我给他打电话,他还在床上没有能够爬起来,真是累惨了。徐小平从张家口第一站开始,就要求由原来每天一场变成每天两场,这样可以多讲一点,多分担一点大家的劳累。他从大同开始嗓子就已经嘶哑,但依然一直讲到整个活动结束,其中最感人的是他把自己的经典歌曲《留学生涯》认真做成了mtv,把讲和唱结合了起来,每到一地都引起学生的轰动欢呼。
就这样一路演讲过去,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创业岁月,互相鼓励着,互相感动着,一路向前,不问终点。在榆林这样一个四面都是黄土高坡的地方,学生几乎就像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样子,因为到处都是土,衣服一穿就脏;因为缺少水,人们又舍不得洗,我们被学生的朴实感动,在空阔无边的操场上一下子讲了接近四个小时。在延安大学窑洞前的广场上,面对一万多学生,我们十分虔诚地走上演讲台。六年前,新东方曾经在这里举行过“青春学习行动”大型演讲,那一天早上下雨,中午下雨,唯独我们演讲的三个小时滴雨未下,我们当时就觉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而这次我们又遇上了神奇的事情,本来延安的天空一片晴朗,白云飘飘,让我们想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但在演讲开始后,天空突然狂风大作,漫天飞沙。我们悚然而惊,也许我们演讲中反复强调的延安精神感动了上苍?也许我们不慎的言行得罪了在天之灵?两天后我们才得知是遇上了难得一见的沙尘暴天气,沙尘从蒙古高原一直横扫到了天府之国。我们走到成都时,市政府还在用人工降雨把天空的灰尘清理下来。在绵阳和德阳,我们进入了汶川地震的核心地带之一。记得去年我在德阳面对东汽中学从废墟中幸存下来的几百个学生时,除了无语凝噎,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今年我们到达绵阳、德阳时,看到了两座整洁漂亮的城市,地震棚在城市里已经了无踪影,但我们知道地震的伤害依然深藏在人们的内心。在绵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德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演讲时,我们更加动情地讲述着面对困难的坚定、面向未来的勇气,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上万个学生围绕着我们的演讲台,每听到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语就掌声雷动,使我们更加相信,经过地震灾难洗礼的这一代人,内心已经拥有了一种永远震不垮的精神。一路心情
从桃红柳绿的北京到风沙弥漫的高原,从连绵不绝的阴山山脉到处处翠峰的太白秦岭,从血色落日的黄河岸边到曲折奔流的嘉陵江畔,我们一路三千公里的穿越,也体会了三千公里的心情。
在张家口演讲完毕需要连夜赶到大同,结果司机错把大同县当作大同市,下了高速,路越走越窄,结果迷失在了四面原野之中,而难得光顾这片干旱之地的春雨却在此时瓢泼而下,把我们迷失的心情浇得淋淋湿湿,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当地的小面包,在午夜时分把我们曲曲折折地带到了灯火灿烂的大同市。在荒野中挣扎了几个小时之后,顿时感到城市的灯光自有一份温馨。
在从大同经呼和浩特到包头的旅程中,王强一直掩饰不住越来越兴奋的表情,因为离他的出生地包头越来越近,看着远处阴山山脉的轮廓,他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因为他个性中的某种特质,桀骜不驯和宁折不弯,与这座他从小成长一直面对的大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包头这座草原城市里,有一个叫做南海的湖是这座城市的明珠(大家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架飞机掉在里面),而王强中学时的一个同学正好负责管理这一地区。于是在王强的邀请下,我们一起直奔南海,发现有近二十个王强中学时期的同学在那里列队迎接。在绕湖一周之后,我们享受到了春天来临湖面解冻之后的第一批鲜鱼。因此,在随后包头的四场讲座中,我们讲得尤其卖力。在讲座结束后,王强独自去赴同学的聚会,而我们则在包头空旷的草地上大吼歌词记不全的蒙古歌曲,直到半夜两点王强酩酊大醉而归。
在榆林奔赴延安的路上,我们看到血色的夕阳在沙漠上空燃烧,最后的光芒从云层喷薄而出洒向苍茫的大地,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坐在沙漠的边缘看着落日慢慢滑落到高低起伏的沙包那一边,随后黑夜降临我们继续赶路;当我们从颠簸的昏睡中醒来时,环顾四周没有一点灯光,抬头却发现满天繁星在天空闪烁,那么晶莹剔透,一尘不染。有多少日子我们已经没有看到这样的星星了,有多少日子我们已经没有仰望星空,去体会康德所说的比满天繁星更加深邃的是我们内心对于道德的敬畏了?那一刻我们抬着头凝固在那里,让满天的星星象流星雨一样落下,在每一座山,在每一条河,在每一双眼睛里。在从汉中走向绵阳的路上,我们看到前面的路标有“诸葛亮墓”的字样,凭着有限的历史知识,我们知道这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壮志未遂身先死的地方,于是挤出时间走下高速,为的是能够去墓前鞠躬,表示一下我们对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的虔诚和敬意;平时面孔总带有一点调皮和玩世不恭的徐小平,在诸葛亮墓前也变得十分肃穆和充满敬意;我们恭恭敬敬地在墓前上了三支香,带着重新拾回的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离开墓园,然后顺着崎岖的国道颠簸前行,费尽周折到达蜀道剑阁,来这里只是为了一睹传说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雄姿,却让人失望地发现关楼由于地震已经倒塌,到处都是废墟残垣。但剑阁小镇上做的豆腐却出奇地好吃,我们一行十几个人花了二百元钱就吃了一顿美美的豆腐宴,终于对剑阁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就把对于剑阁雄姿的期盼留到下次吧,离开时我们看到当地人民正在挥汗如雨地抢修这一充满了历史记忆的古迹。在我们去德阳的路上,大家都希望去看一下地震后的遗址,离德阳最近的遗址是汉旺镇,因为地震时很多学生被压在废墟下,这一地方留下了绵绵不绝的悲伤。新东方志愿者援助的学校就是汉旺镇的东汽中学。去年地震后我走进了重灾区蓥华镇、红白镇,又走到广元的青川,一路上地震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已经让我心灵颤抖不已,所以这次有点不再想走进灾区经历一次震荡。但王强和徐小平都没有进过灾区,所以我们一起走进了汉旺镇。在汉旺镇的钟楼前,我们发现指针还是下午两点二十八分,正是在去年五月十二日的这一刻,地震在震塌人们房子的同时,也震醒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决心和精神,而这一精神使全国人民在灾难之中看到了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一起穿过没有多少行人的小镇,两边全是被遗弃的危房残楼,没有一个人愿意多说一句话,小镇走完,我发现王强和小平的眼睛里早已噙满泪水。危楼的旁边,春天的野花正在迎风开放。小镇外面的工地上,各种援建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地震总会过去,也许人们的记忆也会淡忘曾经的痛苦,不淡忘又能怎样呢?逝者已逝,生者只能选择坚强。当天晚上的德阳演讲是我们“梦想之旅”的最后一站,我能感到王强、小平把那一份含着眼泪的激情完全融化进了讲座之中,而我也用嘶哑的声音把我对于生命的追求和感悟,把我对于学生的感激和热爱,融进我的呐喊之中。
尾声
德阳演讲结束后,我们驱车向成都出发,到达住宿地已经是午夜十二点,在接近十个小时的激情演讲和旅途颠簸之后,大家已经筋疲力尽,神思倦怠。在过去的十天里,也许是因为知道前面还有路要走,也许是知道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不能倒下,前后几千公里的奔波,几十场的演讲,大家一路互相鼓励,把劳累甩到了身后。而在到达成都的这一刻,大家终于发现我们已经到了体力和精力的极限。明天,我们就要分手,车队司机开车返回北京,大部分人飞回北京,而我还要留在成都工作两天。在十天的风雨同车之后,午夜在成都说再见变得如此艰难,于是小平提议到房间要一瓶红酒庆祝“梦想之旅”一路成功。在房间橘红色的灯光下,我们拿起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相约明年走更长的路,带给学生更多的思想,让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因为行走在路上拥有更多的激情和梦想。“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也许,这就是新东方人的命运:让我们在路上传播梦想!
扬州也是我的家乡之一。新东方入驻扬州的时候,扬州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热心支持,所以我现在到扬州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很多大师都在这里讲过。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很是惶恐,我在全世界做过很多次演讲,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带讲稿,今天还特意带了讲稿过来。
一、完美与遗憾
追求是为了增强幸福感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结果等到了机场才发现没有带身份证。
我们永远都会有追求,就我自己体会而言,追求是为了增加幸福感。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到会有遗憾,但还是要追求。如果每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你会发现生命没有意义。我们只要开始唱一首歌,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它唱完,不管好不好听,都不能半途而废。杨振宁教授晚年与翁帆相知,就是一种人生的“奇迹”,他的人生这首歌唱得完满、唱得响亮。
用脑袋指挥你“走路”
人要有追求,但是追求不要过分,要选择自己三五年之内可实现的目标去追求。我少年时代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追求这一个目标,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实现了自己离开农村的目标。
人生的起点没有办法选择,所有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坦白说人生的终点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选择的。你要设计怎样的程序,打开怎样的生命界面,要看自己是怎样的系统。在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枪指挥脑袋,是脑袋指挥枪。你能走多远,主要是看你的脑袋指挥你走了多远。
大家都是来到这个世界,唱人生这首歌,我最反对的就是动不动就了断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有人问我,新东方没了,我会怎么样?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一天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我,跟以往一样。因为新东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没有损失什么;而我还活着,并且从新东方中吸取了经验,所以我可以从头开始,我也有可能会再有“新西方”;我还可以开一个讲座,告诉大家新东方是如何没有的,分享我失败的经验。
在机会和金钱中,选择前者
给一个人一百万或者一千万,供吃供喝,但是不让他做任何事情。这样看来他的人生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是其实什么都缺。因为幸福是在做事情有成就、和朋友的交往中得到的。在机会和金钱中,我们很多大学生选择前者,这非常聪明。
如果生活中没有痛苦,那么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生命有了意义,才更加需要追求和努力。我问过李宁,为什么当世界冠军站到领奖台上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这应该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才对,但为什么没有人笑着拿奖?李宁说,当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感觉到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汗水和伤痕都得到了承认,不由自主便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当有一天我们遭遇失恋、失败、痛苦,仍然可以哈哈一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精彩了。
二、等待与主动
慢慢来的心态拉长幸福
人这一辈子,痛苦和幸福是等量的,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幸福用完,要学会用慢慢来的心态,拉长你的幸福。生命中很多东西是需要慢慢等待的,爱情、成功、机会都需要等待。
犯再大的错也不要放弃
有人讲来世,但我始终认为要努力做到今生今世每一天都过好就好,为何要期待来世,若到了来世发现也不过如此,那还要期待再一个来世吗?耐心加上等待,同时相信每一天都会过得精彩,我们也便不再需要期待来世。
生命中需要等待,但是不能被动去等待,一定要主动。人生中有困境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个主题。永远不要认为困境会一辈子跟着你,曼德拉被困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解放了南非,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篇五:演讲摘要
development of a bi-frequency bi-polarization laser source for cs cpt atomic clocks 应用于相干布居数囚禁(cpt)铯原子钟的双频率双偏振激光源的研发 1.introduction简介 in classical atomic clocks based on 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cpt)[1], alkali atoms interact with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field.in this case, a major drawback is the very poor contrast of the atomic resonance(about 1%).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numerous atoms are lost in extreme zeeman sub-levels.different optimized cpt pumping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llow the detection of high contrast cpt resonances.among them, happer’s group in princeton has proposed the so-called push-pull technique [2] that creates alternate right and left circular polarization at the bohr frequency.this technique was only been tested in rb and k atoms.resonances contrasts up to 30 % were measured with the pull-pull technique.inspired by these methods, we developed a so-called bi-frequency bi-polarization(bifbip)laser system at 895 nm(cs d1 line)aiming to detect high-contrast cpt resonances in cs vapor cells.using our experimental set-up and self-developed phase reduction techniques, cpt resonance with contrast up to 80 % in a cm-scale cell are preliminary reported.传统的cpt原子钟是利用碱性原子和圆偏振光场的互相反应而制成的。这种原子钟有个很大的弱点,即是频率信号的对比度极小,大概只有1%,这个弱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圆偏振光场中,很多原子在远端的zeeman超精细磁能级中进行跃迁,而不是在我们所需要的可作为原子频标的0-0超精细磁能级中进行跃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优化的原子跃迁方法被提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原子谐振信号的对比度。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普林斯顿的happer研发小组提出来一种所谓pushpull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波尔频率利用激光光源产生了两个交替的左圆偏振光场和右圆偏振光场,且这两种交替的光场之间有一定的时延。这种方法目前已在铷原子和钾原子中测试过了,得到的原子谐振信号高达30%。受这种方法启发,我们研发了一种双频率双偏振(bifbip)的光学系统以期获得高对比度的铯原子谐振信号。光源的波长是895纳米,对应于铯原子的d1谱线。目前,利用我们的实验设备和自己研发的各种降噪技术,在厘米尺度的原子泡内,铯原子的谐振信号的对比度已达到80%。
阅读演讲摘要怎么写 篇2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
“一字师”的故事孩子们从小就听,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大家也知道是反复斟酌而来。我们的课文中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范例。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文章要赞扬的是顽强的生命, 于是本文的语言就是非常有力的, 不同于《草原》的言辞柔美。本文的语言是一种铿锵有力的壮美, 裹挟着的是青海高原特有“狰狞”面目, 以突出柳树不屈的生命力。“广袤无垠”言戈壁之广阔,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状戈壁之荒凉,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于是就有了“悲壮”和“苍凉”。“苍凉”的是青海高原, “悲壮”的是那株“神奇”的柳树。这样“铁铸一样的青山”, 陪伴的当然是树干树枝“铁锭”一样的柳树。苍茫的环境孕育的生命便是铮铮铁骨, 怎会如灞桥边柳树“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只会“粗实”“坚硬”“苍郁”“深沉”, 只有经过灾难反复锻铸的生命, 才能如此让人望而生畏:他高高地“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他孑然“独立”在荒山戈壁上, 他顽强“撑立”在天地之间。作者在表达上一层进一层, 以“伫立”描写柳树之坚强, 以“独立”感叹柳树之独一无二, 以“撑立”引发读者对柳树的敬畏之情。读这几段文字不可轻声细语, 必须有力, 坚定, 掷地有声, 才能读出那种藐视各种磨难的强盛的生命力!
二、各种写作方法的交融
1. 正面描写。
教学时, 我让孩子们先找出地震时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然后用朗读表现出来。地震刚开始, 谭老师“大声喊”。我让孩子们一起喊一喊, 想一想为什么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地震时的危险、人们的慌乱, 得出结论, 地震来临, 谭老师没有慌张, 没有先跑, 而是招呼他的学生快跑, 可以看出他在危险面前心里只有学生, 没有想到自己。
有四个孩子没有跑出去, 谭老师怎么做的?等孩子们找到相关句子, 再让他们找到关键的动词:“拉”“撑”“护”。最终同学们都知道了, “护”是最重要的动作。“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就像是一只老母鸡张开双翅护着小鸡仔, 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这时候我就总结:这样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就是正面描写。
2. 侧面烘托。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书上还写了另外三个人的话, 都有谁?说了什么?”孩子们找到了救援人员的话, 获救学生的话, 一位老师的话。“从这些人的话中, 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 更全面地了解到在地震时谭老师为了学生不顾危险,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那毫不犹豫的“飞扑”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地饱满。
从别人的口中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这种方法就叫做侧面烘托。这篇课文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让我们记住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谭老师。
三、大胆的想象可丰富文本
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文章, 在行文中,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想象这株柳树是如何长成起来的。由一粒小小的柳絮机缘巧合地被风带到贫瘠的高原上, 又“恰遇”雨水, “有幸”萌发。此处“有幸”, 对于懦弱的生命来说, 应该是不幸吧?!那么多的柳絮在雨水中萌发, 短短几个月在干旱中又全部被毁, 只留那么一株。顺着作者的思路想象下去:如果这株小小的柳树会感知, 有意识, 那时, 他是多么无助, 多么孤独, 多么惶恐, 没有谁能帮助得了他, 只能靠自己。无端地便升起了一股豪情:“天地虽不仁, 吾辈誓不低头”, 生生地有了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于是,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在柳树身旁打个转走了, 不怕, 冻死了会再复苏;“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在他头顶回响, 不怕, 劈断的枝干会重新抽出新条。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 一次比一次更加有韧劲, 一次比一次强大。在此处, 恰好可以让孩子们也进行想象:柳树如何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的?可以先描述恶劣的环境, 再突出柳树的顽强。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视角发挥了想象, 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 融进了自己的思维, 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写作的机会。
中文摘要怎么写 篇3
论文的中文摘要怎么写?临近毕业,怎么样可以写好摘要?看看下面吧!
论文摘要怎样写?【1】
首先,摘要四个方面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对象是论文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方法是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等,是完成研究的必要手段;结果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所得的结果;结论是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是对结果的总结,结论是论文研究价值的体现。
在摘要写作过程中,摘要一般要体现这四方面内容,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
其次,摘要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论文摘要有字数要求,中文一般为200-300字,英文为100-150words。
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完整、清楚、简明扼要,与论文无关的内容不要写,对论文无用的文学叙述不要用。
一般情况下,对于论文的重要信息要放在开头,如新方法、结果创新性等,这也是抓住读者眼球的关键。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需涉及别人研究成果的,要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这是对别人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最后,摘要需要有什么特点?
摘要作为整篇文章的关键部分,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决定论文是否被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对摘要质量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
那么,一篇好的摘要有什么特点呢?
准确性
摘要应该要准确反映论文内容,跟与论文无关的内容不要出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论文层次标题与摘要进行对比来核实摘要的准确性。
独立性
摘要作为论文的浓缩,应该是独立成篇。
摘要对特殊的术语、所有的缩写(计量单位除外)、省略语做出说明,拼写出实验和药品的名称(药品采用通用名称)。
新术语或尚无合适中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在引用其他出版物时要包括作者的姓名和出版日期(在论文的参考文献表中要充分说明文献资料的出处)。
简洁性
摘要对字数有明确要求,一般不超过300字,为最大化表明论文内容,摘要的每一个句子都要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
摘要里不要包含太多信息,一般有4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义即可。
摘要的要素包括【2】
(1)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 结论是如何得到的。
(3)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
叙述要具体、准确。
摘要的撰写要求【3】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称。
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 其他人称来写。
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 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开题报告摘要怎么写 篇4
摘要:应用小波变换估计传导语音的谐波噪声比(具体方法),研究了不同发声方式、发音及声带病变对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影响,并与口腔语音的谐波噪声比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对象),发现发不同元音时,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是5bB,口腔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为20dB;不同发声方式的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可达18dB,口腔语音的变化范围为12dB(具体结果)。结果表明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声带振动模式,是一种研究声带振动功能和模式及喉部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结论)。
关键词:口腔语音;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小波变换
医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篇5
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
第四、论文摘要的书写方法
1、目的: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般用1-2句话简要说明即可,不必太过冗长。
目的`部分的文字最好不是对文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应简述研究的材料(对象)、方法、设计方案、观察的指标、资料的收集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等。
3、结果:应简要列出主要的结果,包括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描述结果要尽量用具体数据,而不要过于笼统。
4、结论: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得出适当的结论,并指出研究的价值和今后有待探讨的问题。
第五、书写摘要注意事项
1、字数要得当:书写论文摘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研究的主要信息。
字数少了难以说明问题,字数多了又无必要,故论文摘要的字数应该适当。
一般而言,中文摘要在250字左右即可,英文摘要可适当长一些,因为英文摘要主要是给非汉语国家和地区读者看的,他们一般没有能力阅读中文全文。
2、描述要具体:应明确说明采用的材料(对象)和使用的方法。
在结果部分,要尽量用具体数据说明,而尽可能不用“高于”、“低于”、“大于”、“小于”等笼统字眼,应用具体数字说明是多高或多低,并注明统计学分析结果,如t值、F值、P值等。
P值现在更倾向于列出具体值,如“P=0.002”,而不用“P<0.05”或“P<0.01”等。
3、下结论要客观:作者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根据研究结果客观地下结论,结果提示什么,就下什么样的结论。
既要避免妄下结论,也不要不敢下结论,“妄下结论”是指有些作者喜欢下言过其实的结论,人为夸大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使结论和结果不符。
“不敢下结论”是指有些作者存在盲目崇洋和自卑心理,当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的不一致时,常不敢根据自己的结果下结论。
有时甚至为了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不惜违背职业道德,擅自更改试验数据。
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克服。
4、英文摘要需描述准确:对于一般国人而言,要写出地道的英文摘要的确非常困难,要求过高不太现实,但起码得用词造句准确,不至于让国外读者读后产生歧义。
因此,在书写英文摘要时,除了要比中文摘更具体外,还需字斟句酌,争取让国外读者能准确理解论文的主要信息。
英文好的作者,可以多花一些时间。
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例子 篇6
1.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
2.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
3.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4.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5.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
举例:
题目:声带振动功能模式识别
摘要:应用小波变换估计传导语音的谐波噪声比(具体方法),研究了不同发声方式、发音及声带病变对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影响,并与口腔语音的谐波噪声比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对象),发现发不同元音时,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是5bB,口腔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为20dB;不同发声方式的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可达18dB,口腔语音的变化范围为12dB(具体结果)。
结果表明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声带振动模式,是一种研究声带振动功能和模式及喉部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结论)。
关键词:口腔语音;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小波变换
(2)英文摘要实例
THEME:Identification of vocal cords vibration functions and modes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stimation of harmonic to noise ratio (HNR) in transmitted sound signals(具体对象)by wavelet transform(具体方法). When normal and laryngeal pathological subjects phonate sustained vowels in breathy, falsetto, leakage and pressed modes in normal loudness, these HNRs in transmitted sound signals were estim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NR in human voice(过去时态). It is pointed that for normal subjects in a variety of vowels, the 20 dB. For normal subject in a variety of phonation modes, the variation of HNR in transmitted sound signals exceeds 18 dB and in human voice signals in within 12 dB(具体结果).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HR in transmitted sound signals could more accurately image vocal cords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ld be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for studying vocal cords vibration and clinical laryngeal disease diagnosis(具体结论)(现在时态).
阅读演讲摘要怎么写 篇7
1.为什么要写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文献传递速度极快的时代里。大致来说,论文摘要具有以下三点意义:其一方便检索。通过摘要进行检索是通用的一种文献检索方法,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通过论文摘要提供的信息可以很方便查找到与自己研究相关,对自己的思考主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其二,方便引用。由于合格的论文摘要能够提供出整篇文章的观点,有时候基于节省时间考虑,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文章摘要,来引用文章;其三,方便读者甄选文献。当今社会,知识呈现爆炸状态,每天更新的文献难以数计,怎么办?只能有选择地摘取,摘要的出现就为此提供了便利,有些论文阅读摘要就够了,不需要阅读全文,只有少数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才需要精读全文。
社科类论文的摘要主要分为三类,即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以及报道性与指示性混合的摘要。其中报道性摘要,主要侧重于对原文的资料或者信息进行摘取,它要求概括地、不加评述地叙述原文所提到的研究缘由、研究宗旨、结果和结论(如果原文包含这些内容的话),也就是用更少的语言,一般为200~300字,来讲述原文的内容。犹如一个记者,向读者简单介绍该论文到底讲了什么东西。而指示性摘要则主要侧重于引导读者来更好地阅读原文,对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等进行一个简单的引介和介绍,就像一个导游要做的那样。指示性摘要主要适合于综述性论文。而一般社科期刊比较接受的是报道性摘要,我们常用的也是报道性摘要,因此对于社科类研究生来说,主要学习的应该是报道性摘要如何写作的问题。
2.硕士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
如前所述,国际和国内都对论文摘要的编写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主要是希望能够统一,以方便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和评价。在相关标准要求中以及日常写作要求中,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对于报道性摘要来说有以下具体要求。
其一,客观性。所谓客观性,也就是我们在写作论文摘要时要如实复述原文的内容,忠实于原文,不能加上主观性的评价,也不加解释。社科类研究生的习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背离客观性。他们的论文摘要中经常可以看到“我”“笔者”“我们”“作者”“本文”等字眼,这些都是第一人称的陈述主语。论文摘要的客观性则要求我们只能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或者语气来摘取文章的信息或者资料。因此,很多期刊在提供的论文规范中都明令禁止出现以上第一人称字眼。还有一些社科类研究生喜欢在论文摘要中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其二,独立性,也可以称之为完整性。也就是论文摘要要独立成文,自成一体。它不是论文正文的一部分,不是论文的引言和导言,更不是对正文某一个问题的补充。论文的摘要本身的信息具有自含性,可以独立而存在,甚至可以单独发表。一些国际检索和收录机构,就只是检索和收入论文的摘要。一些期刊推出的微平台,或者论文先读,推出来的就是论文摘要,我们可以通过论文摘要完整地获得论文的信息。而一些社科类研究生的习作论文往往就是论文的一个引言,甚至直接复制论文的引言当作论文的摘要,这是不合适的。
其三,简明性。既然是论文的“摘要”,也就说它不是论文本身,它不需要很详细,它追求“简明”和“简略”。一般社科学术期刊要求论文的摘要字数都是200~300字,当然也有更少的,比如100~200字。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具有对文字表述的一定凝练力,能够驾驭论文,力争用最凝练、最简明的文字,表述出原文应有的信息,力争先声夺人。
其四,规范性。社科类论文摘要一般使用正常表述的文字,切忌使用各种符号,比如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各类图标、以及各种非公认的.符号。如果有些符号必须在摘要中出现,如科技术语、专有人名译名等,必须符合国际标准或者国内标准,具有通用性。摘要主要是方便读者获得信息,方便传递文献,如果不能把文章的信息用通常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出现一些符号就会影响其功能,读者如想真正把握论文提供的信息,就必须找到原文才行。在这方面,大卫·李嘉图的《国富论》、张五常的《经济解释》提供了范例,虽说这两本书都是经济学的名著,但里面几乎没有任何的符号,都是文字表述,即使非经济学出身的人,只要认真去读,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应该也是它们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之一。
3.如何写好论文摘要
当然做好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总结经验、多练习。写好论文摘要也不例外,也要通过多学习、多总结、多思考、多练习才能达到。具体来说,作为一名社科类研究生想写好一篇论文的摘要,使其规范,达到标准要求,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先掌握论文摘要的规范要求,比如了解国际以及国内对于论文摘要的规范和质量要求,做到规范在心,明确自己论文摘要的努力方向。如果都不清楚论文摘要到底有什么规范要求,只能胡乱写作一气。所以,作为社科研究生从写人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时,就要明确论文写作规范,至少使自己的论文先在形式上符合要求。
其二,模仿一些核心期刊论文的摘要,尤其是那些权威期刊发表的名家的论文。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的论文一般要求都是比较规范的,以方便其在国际传播,增加期刊的知名度。多看一下这些论文的摘要是怎么从论文中“抽丝剥茧”整理出来的,发现它们的路径。然后进行模仿,进而也按照这种路径,从自己的论文中“升华”出摘要来。
【阅读演讲摘要怎么写】推荐阅读:
阅读感悟怎么写07-30
演讲稿怎么写07-09
演讲稿序言怎么写08-24
演讲活动的总结怎么写08-30
领导演讲稿怎么写12-11
教师阅读演讲11-24
党建竞聘演讲稿怎么写07-20
保险竞聘演讲稿怎么写08-31
企业文化演讲稿怎么写12-19
厨师岗位竞聘演讲稿怎么写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