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通用8篇)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1
[论文关键词]长征;民族政策;现实启示
[论文摘要]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战略大转移而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转战十几个省,路经苗、瑶、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为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总结其历史经验,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能为我们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比较落后,与汉族地区相比,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尤其是聚居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川、康、滇、甘一带的藏民二、三十户人家为一寨,不少寨子筑在人迹罕见的高山顶上,每家每户自给自足,几乎与世隔绝;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毫无地位,经济上没有保障。造成这些地区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及国民党政府实行了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的反动民族政策,导致了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对立和仇恨,这就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十分落后和闭塞。这种落后的状况给经过该地区的红军队伍不仅带来了补充给养等经济方面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利用民族矛盾进行了大量的反共宣传,如“杀人放火”、“抢劫财产”、“共产共妻”等,使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受不到共产党的影响,不了解共产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从而对红军产生恐惧、戒备甚至敌视的心理,给经过该地区的红军造成了极大困难,并且这种困难远远超过了经济上的困难。因而,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的人民尽快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政策,并从本质上认识工农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不同,就成为工农红军能否顺利通过该地区的关键。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长期、广泛地与少数民族接触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就给党和红军提出了一个复杂而紧迫的新问题,即如何加强民族工作,打破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对敌,从而顺利完成战略转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长征的胜利及党和红军的前途就难以想象。因此,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确定战略方针时,都把“争取少数民族”作为一项突出的内容并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运用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来解决,独创性地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并努力实践。综而言之,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empirenews.page--]
一、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
针对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反动军阀推行民族压迫剥削政策、少数民族备受歧视和压迫的严酷现实,党和红军坚决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压迫。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途经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时,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对苗瑶民族的口号》,强调“共产党是主张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1935年1月,针对云贵川三省多民族的特点,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批示》《注意争取彝民工作的指示》等文件、文告,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不论汉族、苗族、布依族,不论各民族人口多少,都一律平等”;“政治上、经济上,苗人、侗人和汉人有同样的权利”;“严厉的反对轻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的愚蠢偏见”。1935年8月,在《八一宣言》和《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等文件中,党严正申明: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成立真正的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中华苏维埃。
长征途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带头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而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例,如:1934年底毛泽东同志在贵州剑河县遇到一位因饥寒交迫倒在路旁的苗族老人,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毛线衣和有限的粮食送给了老人;1935年春在大凉山彝民区,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消除了彝民对红军的猜忌,取得了彝民对红军的信任与支持,使得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1936年5月贺龙同志亲临云南省最大的喇嘛寺——归化寺向藏族僧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赠送“兴盛番族”四个大字的红绸锦幛一幅,还与藏民一起参加了“跳神”活动„„通过广泛的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使各族同胞深受感动,民族隔阂逐渐消除。
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红军长征中团结和争取少数民族理解和支持、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措施。长征中,总政治部发出训令:“绝对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风俗、习惯,并将这些习惯向战士说明。”1935年9月底,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境内的回族地区,总政治部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规定:“遵守回民风俗习惯,不准乱用回民器具。红军的模范纪律,是有重要和决定的意义,红军必须严格遵守颁布的对回民之三大禁条。三大禁条: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破坏回文经典。”在语言文字方面,党强调少数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提高文化、设立学校、人皆有人校读书的权力”。同时,要求红军学习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要求红军指战员要会说几句日常用语。另外,还编写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语言文字对照表,供红军指战员学习;经藏族地区时红军写的标语口号,一般都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书写。在回族地区,又明确提出:“保护回文,发展回民的文化教育,举办回民的报纸,提高回民政治文化的水平。”这些措施对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empirenews.page--]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尤其是伊斯兰教和喇嘛教在回族和藏族中具有相当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我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提出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除《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外,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喇嘛和喇嘛寺暂行条例》也较为完整地陈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保证人民宗教信仰的绝对自由、保护喇嘛和喇嘛教等;严禁红军住经堂;禁止毁坏神像、污辱喇嘛。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来到中甸县后,贺龙在写给中甸的喇嘛寺——归化寺中的八大“老僧”的信中说:“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对不加侵犯,并负责保护。”红四方面军经过藏族地区时,为保护一尼姑庵,李先念曾发布告:“此系合则觉母寺院,凡一切人等不得侵扰,此告。”红四方面军在炉霍县为保护白利喇嘛寺在布告上也写到:“查白利喇嘛寺联合红军共同兴番灭敌,应予保护,任何部门不得侵扰,违者严办。”这些做法加深了红军与各民族间的感情,增进了民族团结,使红军受到了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三、帮助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和武装。实行自治
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发动群众起来建立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政权。如:在贵州,帮助苗族群众建立苏维埃制度的自治区域;在四川,建立了冕宁县彝汉人民联合政权、羌族苏维埃、藏族人民政府、藏族**任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博巴自治政府;在陕、甘、宁地区也建有回民自治政府等。除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党和红军还帮助各族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党在《关于瑶苗民族工作中的原则指导》中指出:“苗瑶人民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农红军或人民革命军。”在《告康藏民众革命的斗争纲领》中指出:“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康藏民众必须武装起来,组织赤色的游击队、自卫队、人民革命军,以便与反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巩固革命政权、镇压反革命活动。”为此,红军将缴获的枪支、弹药和粮食、衣物等大量物品送给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建立自卫组织,如各种游击队、民族自卫队、独立团及各种抗捐军、农民协会、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团体。红军离开后,少数民族武装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他们的活动牵制了敌人的力量,配合了红军北上,并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2][3]下一页 红军长征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历史、社会和经济状况,党为谋求切实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及相应的理论、政策探索和创造。在长征初红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中提出:“实行民族自决,苗民的一切事情由苗民自己解决;苗民的首领由苗人自己选举。”在相继的一些纲领、口号中,又进一步提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自决,组织自己的苏维埃与红军,加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对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方能争取民族的解放。”1935年8月5日。“沙窝会议”根据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面临的形势,在总结民族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鉴于少数民族中阶级分化程度与社会发展的条件,我们不能到处把苏维埃的方式去组织民族的政权。”“应将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主要建立苏维埃政权转向成立民族自治政权。”1936年,随着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贯彻执行,党和中央政府在有关宣言、指示、决定中就民族自治问题进一步提出:“回民的事情完全由回民自己解决,凡属回民的区域,由回民建立自己的政权,解决一切政治、经济、宗教、习惯、道德、教育以及其它一切事情,建立回民自治的政府。”1936年8月,党帮助成立了回族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实践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抛弃了不仅不能达到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反对国内外敌人反而成为国内外敌人分裂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工具的实行联邦制的口号,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坚决拥护和热烈欢迎。[!--empirenews.page--]
四、争取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少数民族上层既有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一面,也有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一面,并且由于民族和宗教的原因,他们在本民族中有着传统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1935年5月,党在《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指出:“估计到少数民族中阶级分化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我们不能到处把苏维埃的方式去组织民族的政权。在有些民族中,在斗争开始的阶段上,除少数上层分子外,还有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党对少数民族首领、代表人物和宗教上层人士采取了团结、争取和教育的政策,如区别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土豪;一般不过早发动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不没收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吸收他们参加民族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工作,等等。
长征中党的统战政策及其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不少民族、宗教人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红军、拥护革命、参加革命,出现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事例。如贵州镇宁县六马地区布依族头人陆瑞光热情护送红军过境而于1937年英勇就义;松潘羌族世袭土司安登榜放弃土司地位和家业参加红军;中甸归化寺“八大老僧”、定乡桑披喇嘛寺**纳瓜等帮助红军筹粮并赠给粮食物品等等。这些都生动地证明了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正确和实施的效果。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党还始终把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看作是调节民族关系的中心环节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早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中党就指出:“特别注意与培养他们自己的干部。”在《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党强调“必须挑选一部分优良的苗民给以阶级的与民族的教育,以造成他们自己的干部。”1936年5月24日,红军的《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现在各部队及地方机关的回民同志,应当尽量集中到各政治机关的地方工作部去,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造成强有力的回民领导干部。同时从工作中、斗争中提拔和培养回民的新干部。”以上决议和指示指导红军动员和吸收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红军中来,并通过训练和培养,把他们造就成强有力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这些少数民族干部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和中华各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非常可贵的贡献。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获得了各少数民族广大群众及上层人士的支持和拥护,为红军顺利通过民族地区、实现战略大转移以及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正确的民族政策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对新时期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回顾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党和红军自始自终将民族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1935年,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的关联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之解决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意义,因之各军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1935年8月,在毛儿盖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又有深化,认为“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现有一亿多人口,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因此,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mpirenews.page--]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作出工作部署,并切实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驾驭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凝聚人心、维护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在工作中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多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二)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对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在长征时期,我们的党由于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取得了各少数民族的支持和拥护。如红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为红军当向导、翻译、传送情报、修路架桥、保护和安置伤员;为红军筹粮、运粮、提供肉类、蔬菜等食品;各族青年积极踊跃参加红军,为红军输送了新生力量。所有这些使得红军在艰难、险恶的征途中得以生存、发展并继续前进。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抓住了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前,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切实落实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使民族地区的面貌更快地得到改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empirenews.page--]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我们党对解决民族问题具体方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建党初期,在1922年二大宣言中,党提出以联邦制解决民族问题,建立联邦共和国的政治主张。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纲草案》仍主张用联邦邦制解决民族问题。直到长征时期,由于沿途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广泛和少数民族打交道开展革命活动后,党对解决民族问题具体方式的思考和探索得到了深化,逐渐意识到建立联邦制、以民族共和国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并不适合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实际情况,只有实行民族自治才合乎中华民族的实际;于是,开始提出了民族自治思想并初步实践,建立了宁夏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一批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可以说,红军长征时期的党的民族自治理论基本形成和初步实践为后来民族自治理论的发展乃至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它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权利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同时还要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和方法,制定或修订自治条例,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民族自治地方既要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地区的贯彻执行,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行使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自治权利。
(四)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中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 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有恒地抓下去;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着重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要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班子;要按规定选配少数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市、县、乡(镇)的领导班子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推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他地区干部的交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力度,做好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工作,改进和完善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途径和方式,为他们尽快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2
关键词:长征精神,经济发展,群众路线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撒下了革命火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在长征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也展现出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那么,长征精神如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呢?长征精神在当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更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破解发展瓶颈助推经济发展,坚持党群众的路线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
一、用长征信念提振中国经济自信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长征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长征中的革命信念表现为无产阶级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集中表现为,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长征中,红军和国民党力量悬殊、差距甚大,国民党拥有飞机和大炮,红军依靠双腿和步枪。加之,长征之初,执行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致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遵义会议之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坚定理想信念,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战胜了艰难险阻,最终突破国民党围剿,实现胜利。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根据中日实力对比,提出了著名的“持久战”,分析了中国必胜的原因,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的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一方面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内GDP;另一方面,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第三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依托,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人已经成为这两个国家的“购物群”。面对中国人的强大购买力,日本提出了旅游发展日本经济的目标。2015年春节期间,到访日本的中国游客总数至少有45万人。参照2014年1~3月中国游客人均在日消费约1.3万元人民币,总消费金额约为60亿元人民币。这种媚洋贬己的心态,不仅关乎自信,更加关乎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市场的开辟,就业机会的带动,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增强自信心,利用中国元素,创造中国品牌,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吸取元素、进行创造。我们必须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辟中国制造的广阔市场。
二、用群众路线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群众路线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的过程中,每到一处,打土豪分田地,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群众通风报信,提供粮草支援。这反映出当地民众和共产党军民一心的关系。群众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实行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共产党的力量才渐渐壮大。
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群众的支持。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内市场的大力支持,需要群众的消费。消费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则会促进技术的研发,更好地拉动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韩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在韩国,随处可见的汽车是现代汽车。在民众消费的支持下,现代汽车将能力聚焦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提升品质,远销国外。2015年全球销量突破800万辆。这离不开韩国民众的支持。国民的支持,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同样,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消费,企业的技术研发离不开民众的消费。如果要依靠群众消费,那么现代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以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吸引民众,这样产品才能深入民心,扎根本土。企业发展中,消费是外在的推动力,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要加快企业的转型,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可或缺。
三、用艰苦奋斗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艰苦奋斗,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与国民党斗智斗勇的战斗中,中央红军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随机而动,顺势而为,出奇兵、用险招。用机动战术与国民党周旋,避其主力,随时出击。机动战术在红军后来敌我力量悬殊的作战中发扬光大,形成了敌后抗日游击战,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讲究策略,必须艰苦奋斗。以旅游行业为例,大量中国人赴日旅游值得我们反思,反观自照,寻找差异,不断提升自我,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在中日旅游业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日本专注、踏实的“匠人文化”,追求完美细节的精神值得推崇。即便在制造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他们也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中国的经济需要像长征一样找寻差距、思考策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但职业能力欠缺、研究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细节专注不够,所以精细化、集约化、科技化的道路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创新力、研究力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瓶颈。所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恒心,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央视新闻曾在2015年播出了《大国工匠》节目,介绍了8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用灵巧的双手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的匠人,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他们属于“国宝级”技工,成为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中坚力量,推动着国家的发展。
长征已矣,精神永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和当代经济相结合。用长征精神感染当代人,用长征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波.简论长征精神的历史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3
长征精神对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 篇3
【关键词】长征精神;现实启示;深化改革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历史是事实,事实更具说服力,史能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从长征中获得启示,以指导我们如今的深化改革。
一、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毛泽东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早在八一南昌起义建军初期,我们就有“党指挥枪”的传统,遵义会议,通过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和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成功经验,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又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改革是另一种革命,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又一场胜利。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显著特色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在当前深化改革时期,重点强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完善,也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坚实的物质现实基础,也是党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管理基地;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经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腐败现象频繁发生;国有经济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资产,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急需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以增强人民职工的归属感。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要在大方向上、大政策上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与公司的自我治理有机结合。
二、发扬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长征中最具创新力的即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前苏联是从城市发动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道路,而红军是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革命道路。在黎平会议上,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了放弃会合的原定计划,这一战略创新避免红军陷入被包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而在之后,对于张国焘的“南下”错误主张,毛泽东持否定态度,并创造性的提出“北上抗日”方针,从而建立了陕北根据地。这些胜利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经常提及创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首要位置就是创新。理论创新,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建立中国特有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一种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制度创新,今年,我国“政府限权”的制度创新,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权,以制度划定边界。科技创新,实现学术创新与生产力的对接工程,将科技学术成果积极转化为市场应用成果。文化创新,文化的创新并不是说一味地借鉴西方文化成果,而是要基于我国自身的文化土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途中艰难险阻不断,是什么使红军坚持到最后?就是心中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夹金山,海拔4500多米,是常人不能飞跃的高度,且终年积雪,在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中越过雪山。而红军在过草地时,每个人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大自然搏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究竟是靠什么战胜自然界的困难?有战士说:是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的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有人認为我们当代不像长征时候的那般艰难了,理想信念的作用无足轻重了。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比克服自然困境更艰难的是人的思想的堕落。由于市场经济的利己性、趋利性、功利性,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经济上:
“地沟油”、“毒奶粉”、“癌症村”等,文化上:西方思想的冲击,价值观不明确,过度推崇西方价值观,泡沫文化盛行,理论思辨能力变弱;政治上:道德滑坡,利用公务职权将国家财产变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为什么在不艰苦的经济环境下,反而人自身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习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长征精神征文 长征精神概念 篇4
导语: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西图书馆特别面向全区读者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并将邀请有关专家老师对稿件进行评选。下面是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征文1000字,欢迎参考。
篇一: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征文1000字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于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从1930年起,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1933年秋,红军组织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执意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克服重重艰险,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也并不能阻挡红军的行军路步伐,相反,他们愈挫愈勇……
19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同时也使得国局转危为安。
是啊!长征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长征又曾给与人们多少震撼、多少感怀,它让人不由地对革命先烈产生深切的缅怀与崇敬。
长征岁月虽已逝去,但它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却足以慰籍一颗颗空灵的心。
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
是啊!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长征精神给于我的感召与震动。
长征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它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
如果没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的悲壮,如果没有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如果没有红军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的极限挑战,又怎能有长征的胜利呢?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依附牵制的信念更有力量……
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一种格斗士的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一种抗争的信念去对待,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力量便是拼搏进取,无私无畏,永不言弃。这与长征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人们不是常说“爱拼才会赢”吗?是啊,如果人心趋向客观、态度悲观的话,那又怎样去战胜主观上原来就存在的事物呢?假使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人们的选择倾向有很大的波动,如此商业竞技中无形中便增添了好几重门坎和关卡,如果不推陈出新,不敢承担一定风险,不敢尝试,那便是企业的懦夫与无知。
如果长征途中红军也怀着胆怯的心,那又怎么去冲破层层障碍呢?如果没有红军的坚强意志与执着毅力,如果没有坚韧信念与勇于攀岩的决心,那么红军又怎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又怎能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从而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呢?
啊!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和平盛世之时,不论以后有多么尖锐,有多少锋利,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你我都抱定了一颗勇敢坚定的赤子之心,因此,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长征精神带给我的感染与驯化更所向披靡的力量了。
从1936年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飞行……69年了,69年的时光短暂而又漫长,这期间我们又曾多少次翘首期待着共和国的史册上一笔笔闪亮光辉啊!
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历史时期,还是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都将作为社会潮流的主动脉,它的历史光芒是不会被任何物质掩盖的,它将充实着每一页历史。
它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沿着它的革命轨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它的光辉与锋芒将会一次又一次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让我们从此刻起就一同将长征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让生命融入先烈的偏执本色,让我们将长征者的驱进力量赋予自身,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一同去构造,去彩绘和谐、美好、富饶、美丽的社会,让你我紧紧依随长征者的精神力量,将爱国为民的热忱一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吧!篇二: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征文1000字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
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存!让我们接受新的长征。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5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6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长征精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周年,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去发展、去创新长征精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长征精神世代相传。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可乐,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的壮举
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
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在这个没有了硝烟与战场的社会所面临的,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因为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与
别人相处时要学会先人后己,互帮互助。今天我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我们要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吧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当我们品尝着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吃得草根、树皮?当我们吹着空调、看着大彩电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当我们追逐着名牌服饰和时尚文具时,是否记起过红军长征时打着补丁的旧军衣?是什么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翻过了18座山,渡过了24条河,经过了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我在思考着,也在寻找着??
追寻着长征的足迹,我开始寻找:在夹金山上,望着直插云霄的高山和看不到尽头的沼泽、荒滩,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他们勇往
直前;在金沙江畔,在大渡河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和敌人坚固的壕沟工事,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长征犹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人民的心中。长征精神鼓舞革命战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征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永远奋勇向前。看,体育健儿弘扬长征精神,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神舟”科研团队传承长征精神,克服千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实现了飞天梦想;听,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展露锋芒,让国歌声在世界各地唱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不卑不亢,他们的演讲激情昂扬。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
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以下是由好范文推荐 的演讲稿范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
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
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学院10级会计一班的范永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长征胜利75周年—坚持信念》。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 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在大学里你感受到的是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然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
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听过这样一段话: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来睡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当初来到学校的梦想呢?当初你读大学的坚定信念呢?你现在还记得吗?也许遇到困难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勇敢向前,却让一时的轻松愉快蒙蔽了心,我相信你们也不会想就这样虚度了三年的光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7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保证共产党员思想纯洁的信仰向度
理想理念是革命行动的向导和精神支柱,长征精神突出表现在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支撑着革命取得最终辉煌,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集中体现。长征中面对的不仅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敌人的残酷的追杀,在冰天雪地之中,在枪林弹雨之间,我们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正是怀着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期望,对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最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崇高价值的追求,那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支撑着他们顽强拼搏。长征,我们胜利了。对于长征的胜利,与其说是红军的胜利,不如说是信仰的胜利。因为信仰的高度,长征赢得了包括我们的对手在内的人们的敬畏。张学良回忆这段历史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对我的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什么情况下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把兵都带没了!”(1)张学良也承认红军中信仰的力量。正是由于坚定地理想信念的支撑,鼓舞数以计万的革命共产党人勇敢地站在民族的前列,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使中国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成就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正是凭着这种崇高的理想信
念,赋予共产党人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90多年一路走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闯出改变民族命运的新路,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世的辉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将使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和考验,同时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然而党内却面临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考验。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不敢同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作斗争;有的甚至不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迷恋烧香拜佛。为官不为;等等。党员内部出现各种精神懈怠,随波逐流的现象。这都折射出了部分党员价值追求的不彻底性和精神信仰的缺失性。藉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之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新的革命,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党员有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藉此,我们共产党员要在这个新的革命和征程中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中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新形势下面对部分党员精神缺钙的现象,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仍是人类最伟大的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仍是最先进的信念。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作为保证共产党员思想纯洁的信仰向度,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选择。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精神向度,确保党员思想的纯洁性。
二、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支撑共产党员作风优良的精神灵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是长征精神得以形成与延续的思想支柱,是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思想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及其困难的条件下摆脱险境、扭转乾坤的一个关键抉择。遵义会议之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不成熟阶段。行军途中始终坚持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战争的屡屡失败。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是党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之风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对党的革命路线做出正确的判断,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这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引导中国的革命,也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根本原则,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使党从不成熟开始走向成熟,赢得的不仅是长征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华民族革命思想的胜利。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遵义会议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领导长征的胜利。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稳抓务实。各级党组织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值得警惕的是现实中也有部分党员脱离实际的现状,部分党员为政绩提升,不了解当地实情就大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工程;有的党员即便到基层去,也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致使政策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藉此,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4)同时要求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两学一做”的教育部署,从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升教育主体的综合能力,汲取革命历史的精神给养,以问题为导向,做一名懂得实事求是,学会实事求是,敢于实事求是的优秀党员的楷模。新时期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是当前国家和人民赋予共产党人艰巨的任务,我们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和传承长征精神中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既要把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当作优良作风弘扬,又要当作一种职业操守、政治品格恪守。落实一个“实”字,是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行为外显,激励我们争做一个为人民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共产党人。
三、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是整合共产党员价值理念的风向标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价值取向。毛泽东曾说:人民群众是反抗外来侵略和取得民族解放的铜墙铁壁。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是革命取得胜利坚实的保障。长征途中中国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群众的一片响应。也正是这样,1935年2月18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迅速控制了太平渡渡口。工兵连在太平渡沿河搜寻后,只找到两只摆渡用的小船。当地群众得知红军架设浮桥缺少架桥材料后,有的领红军到河汉里找船,有的把藏起来的船撑回渡口供红军使用,还有的送来门板、木板和杉条。工兵连和部分船民、船工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作业,终于在太平渡渡口和老鸽沱、九溪口、二郎滩架好了浮桥,中央红军按照军委的指示全部顺利渡过赤水河。(5)1935年5月2月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攻占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既不能架桥,又不能泅渡,只有用船强渡。50多名船工冒着生命危险,架舟疾进,在枪林弹雨和急流恶浪之中,仅用3天时间就胜利地将红一军团弟一师和干部团载渡过江。(6)正因为长征精神所焕发的这种患难与共的鱼水之情,血浓于水的生死相依,才铸就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辉煌。
秉承人民至上的信念,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是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党在长征的征途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争取群众的力量是我们长征取得成功地一个重要原因。新阶段随着世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内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员搞特殊化,拉开了党和群众的距离,也在党员干部中埋下了毒瘤祸根,败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政治生态,涣散了我们这个曾经团结一心的人民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7)“增强群众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8)藉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靠的坚实的力量,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法宝。共产党员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导向,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理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长征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价值财富,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共产党员要把这种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沿袭下去,要求党员干部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作为整合共产党员价值理念的风向标,作为贯穿于共产党精神坐标的一根红线,使党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公仆的角色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
长征精神铸就了中国革命之魂,形成了共产党先进之魂。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所焕发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融入每一位党员精神坐标,作为党员政治传统底蕴的积蓄和精神追求的皈依。以此更好的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模范的行动,带领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1侯文强.张学良和中国共产党[J].党史博采(纪实),2005(04).
2牛冬杰.“两学一做”重在坚定理想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6-27(001).
3鲍为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竭的精神之“钙”[J].党史博采(理论),2014.08.
4陈金龙.“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N].南方日报,2014(F02).
5杨青.不朽的乐章——长征沿途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援[J].党史天地,1996(10).
6同上.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
纪念长征胜利传承长征精神 篇8
活动一:“唱嘹亮国歌 敬标准队礼”学习展示活动
活动时间:2016年3月—2016年6月
活动形式:1.录制微课,在少先队活动课上播放学习。2.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中随机抽取年级进行展示。3.日常观察队员的队礼姿势,作为学校“礼仪示范班”的评比条件。
活动纪实:3月14日下午少先队活动课上,大明宫小学全体队员共同观看了微课“唱嘹亮国歌 敬标准队礼”。微课内容是由曾光荣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李校长和大队辅导员雷老师协同两名少先队员共同录制的。微课,将队礼的意义、正确姿势、国歌的创作背景、演唱技巧融入其中。虽然微课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但是对每位少先队员而言,这样的指导和引领让他们倍感新奇,学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每一周升旗仪式上,大队部随机抽取年级,进行唱国歌和敬队礼的展示,用良好的队风队纪,向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活动二:“讲长征故事 做有志少年”讲故事比赛
活动时间:2016年3月中旬——2016年4月18日
活动形式:1.大队部制作长征主题课件,组织队员在少先队活动课上进行学习。2.各中队组织队员讲长征故事,并推选一名代表参加校级比赛。3.举行全校讲故事比赛,每位选手的时间为4分钟。
活动纪实:4月11日下午,大明宫小学开展“讲长征故事 做有志少年”讲故事决赛。队员和家长代表齐聚阶梯教室,共同聆听长征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心灵深处迸发的爱国情感。从3月份开始,学校大队部就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各中队学习了解“什么是长征”“什么是长征精神”“为什么要纪念长征”,引导每位隊员了解长征并讲述一个长征小故事,以此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活动三:“重走长征路 我是小红军”主题研学
活动时间:2016年4月12日
活动形式:1.学校五、六年级全体队员赴陕西省青少年拓展基地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研学活动。2.各中队分为两小队,根据长征主要编队称号起队名、队呼、选择队歌。3.体验五个模拟长征的活动模块:4.将感悟写在《研学手册》中,在少先队活动课时交流,选取佳作在“幸福娃小喇叭”中播放。
活动纪实:4月12日,少先队员入驻西安雅森青少年拓展体验基地。每个中队在教官的带领下起了响亮的团队名称、绘制团旗,高呼团队口号,展开主题研学旅行。密密的丛林中,战狼队、红一方面军等一支支队伍步伐整齐、健步如飞、口号嘹亮、斗志昂扬。爬雪山不畏艰险、过草地匍匐前行、穿越封锁线时手脚并用、飞夺泸定桥时互帮互助,运送物资行动敏捷,队员们在真实体验中感受着长征的艰辛与不易,在拼搏进取中体会着长征胜利的喜悦与激动。一个个“研学小问号”通过学习、体验、实践得以解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你知道它的起止时间、行走路线、行程长度吗?”“结合你的研学旅行体会,说说你感受、理解的长征精神。”一天的研学旅行结束了,信仰的种子已在每位队员的心中萌芽。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推荐阅读:
长征精神的征文05-15
长征精神的体会07-26
红军长征的精神10-23
我们的长征精神11-22
长征精神长征路08-12
讲诉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06-17
学习《七律·长征》感受长征精神07-15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 党建党委10-22
论红七军的长征精神09-07
遵义长征精神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