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活动反思

2024-10-11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精选16篇)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 篇1

秋天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秋天最能感受到是落叶;“风娃娃钻进果林,在翻着秋天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对于小班孩子,秋天最令他们喜爱的丰收的果实。所以这个主题我们主要围绕秋天的树叶和果实展开了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小班组亲子趣味体育活动,有以班级为单位的拼图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制作水果色拉活动。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寻找落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园内植物种类较少,所以找落叶活动我们把孩子们带到小区内。正值小区改造刚刚竣工,小区换上了新面貌。我们引导孩子们边走边观察体验道路的整洁、平坦、房子的美观,细心的存存、科科等还发现了房子上的数字,有的幼儿发现小区内的停车位。在我们走动的过程中,恰好吹过一阵阵秋风,孩子们观察到秋风吹树叶摇晃、飘落的情景,为诗歌“片片飞来像蝴蝶”和歌曲“秋天”的教学做好准备。最让孩子们感兴趣当然还是拾落叶,当让他们在一个区域内捡落叶时,他们像一群小麻雀,唧唧喳喳忙活开了,不时有幼儿发现地上的果子,有谗嘴巴的幼儿一听我说是果子就直往嘴巴里塞。我赶紧制止告诉他们这种果子我们宝宝不能吃。不久我们就收获了一大袋树叶,带到幼儿园。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了秋天的景色,还了解到小区的变化。

我们园内种植了好多一串红,因此第二个周中我们围绕一串红开展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观察活动,一个是粘贴活动。这两个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观察活动中,我考虑一串红种植的面积是长条状,比较方便幼儿观察,于是我采用了实地观察的方式。但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还不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他们下了楼就不听老师的指令,因为人多就出现了推推挤挤,有幼儿站不稳压到了花,有的幼儿忍不住把一串红花给摘下来,有幼儿游离在外,自己玩了。因此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要在室内先观察一盆一串红,让幼儿在感知认识一串红的基础上再去欣赏感受大片一串红花给人的美丽感觉。在粘贴一串红的活动中,因为我示范时采用了常用的逐个涂江湖粘贴方法,这种粘贴方式因为量多、纸片小而柔软,纸片容易沾在手上,所以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出现了困难,只有少数能力强、坚持性好的幼儿完成。在和阿姨共同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阿姨更好的粘贴方式。即将糨糊涂在一串红的茎上,在将花朵逐个摆在茎上,这样花朵的纸片不容易粘手上,还能快速地粘好花朵。因此,我们及时调整,将集体活动调整到区域活动,在区域中重新指导幼儿。通过对比确实这种方法降低了难度,幼儿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粘贴出一盆漂亮的一串红。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班组亲子趣味体育活动通过创新,获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家长一致称赞。拼图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我们班有大部分孩子已经会拼12片的拼图,因此我们举行了拼图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会拼的幼儿赢得了极大的自信乐意探索难度大的拼图,同时激发了不会的幼儿产生了尝试的意识和行为。我们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幼儿的拼图能力,能有争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从上个主题开始我们就引导宝宝学习脱衣服、叠衣服、穿衣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穿脱。于是我们举行了穿脱衣服比赛。比赛中还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家一向要保姆包办的轩轩竟然在穿脱的两次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这次的比赛给了他非常大自信和主动意识。在以后午睡穿脱衣服时速度都很快,保姆反应在家也有了主动性,自己穿脱不要保姆帮忙了。比赛中磊磊不会穿没有获得奖牌,奶奶来接时他对奶奶说,今天我比输了,回家要学习。过了一个星期,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们,他会自己穿衣服了。果然,午睡起床他不要老师帮忙,自己穿上了衣服。这次的比赛给了幼儿主人翁的意识,更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制作水果色拉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妈妈来共同参与活动,有了妈妈们的加入,孩子们自己动手开心地在水盆里洗水果,自己动手剥果皮、自己动手切香蕉。在等待家长将苹果、梨子切成小块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水果的沉浮。最后,每个孩子自己选水果,自己搅拌色拉,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水果色拉,孩子们吃得好自豪,好开心啊。

这个主题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收获了好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困难。在其中我和孩子们都能在失败和困难中思考,寻找好方法战胜困难获取最终的成功。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 篇2

在教育实践中, 很多一线教师也意识到数的组合知识的重要性, 也会与幼儿进行一些数的组合的活动。但是, 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幼儿数的组合知识获得的方式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我们的交流有的放矢, 我们先来看一则教育案例, 然后围绕这则案例, 展开我们的讨论。

案例:数的组合“游戏” (大班, 午餐前)

老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昨天我们学习了8的组成, 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啊, 看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教师:“嘿嘿, 我的4球碰几球?” (教师一边有节奏地说, 一边拍手。)

幼儿1:“嘿嘿, 你的4球碰4球!” (幼儿也一边有节奏地说, 一边拍手。)

教师:“嘿嘿, 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2:“嘿嘿, 你的1球碰7球。”

教师:“嘿嘿, 我的6球碰几球?” (教师加快节奏。)

幼儿3:“嘿嘿, 你的6球碰……” (幼儿说不出来。)

教师:“嘿嘿, 我的6球碰几球?” (教师指问另一名幼儿。)

幼儿4:“嘿嘿, 你的6球碰2球。”

……

这是幼儿园里经常玩的一个数学游戏, 教师利用餐前或者教学前的零散时间, 与孩子一起进行的数的组合的活动, 旨在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活动, 让儿童“记住”这些数的组合。但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这个活动披着“游戏的外衣”, 其实质则是一种机械记忆, 而且要求儿童快速、熟练的记忆。我们似乎可以看出,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观念是:数的组合就是通过强化记忆来使儿童获得的, 儿童只要有足够的练习或重复, 他们就能记住数的组合的答案。幼儿说出答案的速度越快, 说明他们掌握数的组合知识越好。这种想法绝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所独有, 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想法。

然而, 对于任何一种熟悉的教育形式,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反省的态度。教育工作者, 不管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 都提倡孩子去操作、去探索、去犯错误、去自我修正、去理解, 但是在类似上述案例这种活动中, 教师却只要求幼儿快速的即时反应。这种强调速度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 对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有害的。

首先, 过于强调速度, 会给幼儿带来很大压力, 使得幼儿感到焦虑, 而想不出可以运用什么办法得到正确答案。笔者上面提到的案例中, 有的幼儿因为不能很快说出答案而面红耳赤、有的幼儿怕教师点到自己而低下头……对这些孩子来说, 可能产生讨厌数学的情绪, 认为数学就是让人很快说出答案的东西, 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负面情绪, 会阻碍儿童未来数概念的发展。

其次, 速度的要求使得幼儿没有时间运用数数或摆弄实物去计算, 从而不会真正懂得数的组合的真正涵义。儿童不是空的容器, 不是知识的单纯复制者, 相反儿童是知识的建构者, 是实践的产物。数学概念不能从外部直接移植进儿童的头脑, 数学概念的获得应该是儿童在操作中, 通过与各种关系相互作用来获得。机器的功能是准确而快速的计算, 而人的作用应该是理解和生成观点。

再次, 过于强调速度使得孩子不去运用一些原理。速度的要求使得孩子来不及思考运用哪种原理, 他们会认为机械记忆是理所当然的方法, 而运用一些原理去推算很慢, 会认为推算对于数的组合这项活动是不合适的。上述案例中的活动类似于背诵乘法口诀, 阻挡幼儿思考运用何种原理去解释数的组合, 阻挡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去“经历”与“内化”。

所以在数的组合教育中, 我们不应该强调机械记忆的方法, 而应该强调一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操作中反复的计算, 慢慢地他们就会发现并开始记住一些数的组合。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而不是靠机械的、生涩的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强化。

教育活动中的探索与反思 篇3

一、深挖主题,生成课程

教师的计划就是所谓的预设。但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兴趣点或需要出发,生成新的课程,把幼儿的兴趣或需要串联起来,调整自己预设的目标,使教育活动得到深入的发展,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通过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的……》,幼儿熟悉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布局,能准确的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家附近的公园、商店、幼儿园、邮局、马路等公共场所,也能用美丽的图画表现出来,活动还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但我想应该考虑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了,这些粗浅的、表面知识是幼儿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但幼儿仅仅懂得这些表面知识就够了吗?结合平常与家长交谈时,家长们都非常忧虑,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在家里比较任性、霸道,把家长的服务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行为,孩子们都缺少了应有的反应,也就是缺乏感恩意识,而恰恰相反,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却是表现很棒的。我想有必要抓住本次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由此生成新的教育活动。于是我对本次活动的目标作了调整、补充,从幼儿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入手,使主题的发展有更大的挖掘、生成的空间,培养幼儿从小就有感恩的意识。为此,我组织了名为《我的家》的谈话活动:通过谈话,孩子们都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需要工作,已经很累了,还要为他们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孩子们也都谈到了自己在家里几乎不干活儿,什么事情都等爸爸妈妈来做。我追问他们:“那爸爸妈妈为什么乐意为宝宝做事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喜欢我。”“因为爱我。”“对呀,爸爸妈妈是因为爱宝宝,才愿意为宝宝服务。那我们宝宝该怎么做呢?”一个孩子马上说:“每天,我要为爸爸妈妈捶捶背。”另一个孩子也接着说:“妈妈下班,我帮妈妈拿拖鞋。”孩子们纷纷表示:“我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不要家长帮忙。”“每天我自己洗脸、洗脚。”“我可以帮妈妈洗碗、擦桌子。”孩子们跃跃欲试,仿佛现在就可以去做这些事情。“太棒了,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到,那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活动后,通过家长反馈的信息,我了解到孩子们变得勤快了,也懂事了。

反思:孩子是家庭中一员,参与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促使幼儿产生爱的萌芽和感恩的情结。

二、发现问题,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教师在搞清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所在后,自己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各环节的用心体会,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其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时补救,以其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三、抓住契机,师幼互动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幼儿玩伴的身份,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

案例:《钓鱼》玩具

在班上,有两套塑料《钓鱼》玩具,就放在玩具橱里,许多孩子都看到了,曾经问我:“老师,让我们玩钓鱼游戏好吗?”我总是回答:“以后一定让你们玩。”

五月份,我班来了个新幼儿,叫赵天诚,是我班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因不适应原来幼儿园的生活才转来的。为避免他哭闹,他妈妈把玩具橱里的钓鱼玩具拿出来,给他玩,别的孩子看见了,都好奇地围在赵天诚周围。从此以后,每天来园,赵天诚一定要玩一会儿,别的孩子不再满足于仅仅观望,也开始抢着玩。不料,没几天,我就发现,钓鱼竿已经被折断了,上面的细线缠绕在一起,拆开很不容易,于是我就把钓鱼玩具收了起来。孩子们看见没有了玩具,都跑来朝我要,我告诉他们,玩具已经坏了,怎么办呢?王子航说:“那就修一修呗!”“行,这件事情就交给老师来做。”我回答。李佳鸿提议说:“要是我们自己能做就好了。”“太好了,当然能,老师现在就准备材料,然后我们一起来做好不好?”孩子们听了,欢呼雀跃,都想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做玩具的乐趣。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筷子、吸铁石、回形针以及鱼形操作材料,我来制作钓鱼竿,让幼儿制作小鱼,只见孩子们各个可认真呢,不一会儿,桌子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漂亮的小鱼。玩具做完后,每桌幼儿自动围成一组,开始轮流玩钓鱼游戏,谁也没争抢,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能及时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并被幼儿积极采纳,从而把幼儿的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

爱心教育活动反思 篇4

现在的一个个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得到家里大人们的全部宠爱,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也要让幼儿知道:自己也要对长辈付出同样的爱。在《爱心圈》这个活动中,我是以这样的流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事先在活动室悬挂爱心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爱心圈的制作材料,动手制作爱心圈――说说要将爱心圈送给谁,并说出表达自己爱意(敬意)的一句话。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在活动中,教师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编织爱心圈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此次教学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编织好后,他们都有自己想送的人,都想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

在活动中孩子们也学会了爱别人,这是我最想看到的!

区域活动教育随笔与反思 篇5

(一)今天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在收拾材料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探索区的材料不见了,后来发现全都跑到美工区“秋的联想”区域里了,开始时我以为是孩子们没收拾好就离开了,想问一问是谁收起来的,但是孩子们谁也不承认,后来有的孩子告状说是王晟源把材料搬家了。我一听就来火了,因为平时王晟源这个孩子十分的调皮,而且总干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于是我就想狠狠的批评他一顿,但是当我看到他的表情时,还是压住了内心的一团火。心想:“你这个孩子为什么刚才不承认呢?是怕老师的批评吗?一定是的,因为平时我一再的强调区域活动结束时要把材料摆放好,不能乱摆,那样下次活动就不方便了。”于是我走到他跟前问他原因,他怯生生的说:“杨老师,这些树叶我们在探索区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所以才搬到美工区的。“我愣住了,顺抛问他你把这些材料搬到美工区想干什么呢?他赶紧说:“这些树叶我可以把它做成各种小动物,贴到墙上。”我恍然大悟,心想多亏冷静处理了这件事情,否则孩子的聪明就会抹杀在萌芽中啊!而且本周我们开展的主题是“秋的联想”正好符合主题内容。真是一举两得。

这件小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平时我们总是提倡放手给孩子,不过多限制孩子,可是我们工作中往往为了完美整齐而过多的要求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把材料适当的调换重新组合也是可以的。

大班暑假安全教育活动反思 篇6

为了帮助幼儿树立远离危险、避免伤害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幼儿在园在家学习生活健康平安,罗门幼儿园于20xx年6月29日-7月3日在全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幼儿暑假安全教育周”活动,全园七个班以“在暑假里,幼儿远离生活危险”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安全教育活动,还指导教职员工如何使用灭火器。通过活动周增强了保教人员和幼儿的安全意识,获得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各班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除了完成绍兴市学校安全平台上的课目外,还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人物角色,采用游戏、故事、图片讲述、情境表演、观看视频等形式,将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的各种危险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强化幼儿的印象。如:《暑假里的饮食卫生》、《合理的生活活动》、《防暑降温》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学习暑假生活中面临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幼儿健康安全成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和防范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将不断总结、提升工作经验和效果,为幼儿健康成长筑牢防火墙。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 篇7

当前国内关于反思培养的焦点集中在教师发展方面, 并未延伸到高职教育。而国外的研究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文献对反思发展的过程、特点与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如在反思能力自身发展特征方面, D.Sue (2000) 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 分别为“描述、鉴定引发反思的事件及特征”、“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情绪”、“搜索多方资源, 从不同视角审视认知冲突与发展”、“找出新假设与方案”、“制订实施新计划并积极调整”、“评估与比较”、“监控调整反思的内容与进度”[1], 为学校教育中反思能力培养提供了细致、具体的指导方法。在培养模式方面, 大多数学者推崇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 借助团体的思考与判断来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 并提倡讨论、评价、反馈的方式相互启发与进步[2]。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与前期关于学生反思状态的调研,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当从三个层面加强反思教育。一是树立自我反省意识, 使学生能够不断以新眼光考量自身认知和行为模式, 以求获得进步;二是培养反思技能, 改进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主观、以偏概全、机械决策等思维习惯, 建立起客观、开放、弹性的认知结构;三是完善认知策略, 唤醒长期被应试教育麻痹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控的意识, 积极监控并调整思维框架和思考模式, 从而促进自我反思健康、理性地发展。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将三个层面的反思教育贯穿于团体活动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高分子应用专业班级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 共有62名同学报名。考虑到参与人数较多, 分为2个团体分别进行, 每个团体各31人。另外, 每个团体再设4个小组, 每组组长1名。

2. 问卷编制

调查问卷在参考国外反思理论与国内关于教师反思调查《我国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3]基础上, 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反思水平, 分为反思意识、反思技能、知识观3个层面编制, 在进行信度分析与因子分析后, 筛选出17道问题。每道题目为0—4分共5个等级。问卷调查后用SPSS13.5软件处理所得数据并比较团体活动前后反思水平的测试结果, 比较前后2次被统计结果的差异并做统计与分析。

3. 组织实施

2011年2月起, 我们将团体反思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彻在4次8课时为期3个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课程中 (图1) 。具体来说, 学生们先在讨论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启发, 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反思机会;然后利用师生间、同学间评价与反馈的教学形式领悟自我反思的发展性与包容性, 并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最后, 反思日记的作业促使学生将自我内部对话外显与清晰化, 并系统反思自己在课堂、模拟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为此, 团体活动前, 教师提前2周公布活动主题并分配角色、布置任务、准备道具;团体活动中, 激发同学参与的兴趣并展开积极讨论, 分小组对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反馈和评价;活动后要求每个人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反思心得体会。4次活动的设计方案如下 (表1) 。

二、结果与讨论

团体活动对反思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检验表明 (表2) , 团体辅导活动在改善学生反思状态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 增强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发现, 学生反思意识的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特殊事件或者新鲜事件态度冷漠;二是在思考过程中对事件缺乏耐心与寻根究底的决心。针对这些问题, 辅导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通过群策群力的团体反思推动学生思考深入拓展。为期3个月的活动后, 学生对“生活学习中的新鲜或特殊事件探索” (p<0.05) 与“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会一直深入思考” (p<0.05) 的意识显著提高, 说明学生对周围事件开始反应敏感, 同时对所关注的问题会深入地、连续不断地思考。

此外, 我们借助于团体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自我教育、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 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思维碰撞产生的激情。合作反思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 并使学生的反思走向深化。团体活动后, 学生积极“接受别人的评价” (p<0.01) 及“相互分享心得、接收反馈意见” (p<0.05) 的愿望有显著提升。

2. 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技能

在反思技能培养方面, 我们借鉴了D.Sue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的研究成果, 在辅导活动中针对各单项技能实施相应的辅导, 结果表明学生各项反思技能得以有效改善。比如在活动初期,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预想方案形式简单、内容浮浅且不全面。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集体反思氛围的影响下, 学生在后期不再草率地得出结论, 而是能够冷静思考, “查询相关资源后提出可行的方案” (p<0.05) 。又如一些同学在认知冲突时会本能地用原有经验去排斥新变化, 或者曲解现实让客观现象适应自己过去的经验, 团体辅导活动后学生已能够合理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不良情绪, 坦然“承认与他人的差距并向他们学习” (p<0.05) 。

3. 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 我们对认知策略培养的复杂性有深刻的感悟。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 需要个人经过艰苦的摸索, 然后在认知结构里不断建构而趋于完善。认知策略本身具有内隐性、缄默性、独特性等特征, 再加上学生长期在一成不变的教法熏陶下养成思维方式固化的困难, 都为认知策略的养成带来很多阻抗因素。在活动过程中, 我们陪同学生一起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重组—应用新认知—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了解到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此外, 为了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我们督促学生在每次活动后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予以反馈。“再反思”的过程是学生重组潜隐、模糊、跳跃的认知过程, 也是他们感受反思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而提高自我思维监控与调整能力。

三、结语

当前, 在国外反思教育研究硕果累累的同时, 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仍未提上教育日程。事实上, 反思教育是一项有明确内涵和方向并且很有意义的教育改革, 应当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加以推行。我们将反思教育贯穿在一个学期的团体辅导活动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研究时间短暂、方法粗略, 没有将更细化的因素考虑进去, 但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 有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其中, 为反思能力的培养打开新的视角和思路, 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ue, D..The use of reflection in palliative care pro-gramme: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skills over an academic year.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0, (6) .

[2]Margarent, A., Ortrum, Z..Professional devlopment through action research:case examples in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Syst Pract Act Res, 2008, (21) .

区域活动案例反思 篇8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几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几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我们的重点是撕纸、折纸,其次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还有娃娃家,准备小餐厅的模具,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3.注重讲评工作

本班幼儿有些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两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胶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在旁看着,使用剪刀的安全,胶水的使用每次都是弄得满桌子手上都是。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案例:

正在我观察我们班级很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时.我看到我们班级中的“小不点”赵枝珩在抓耳挠腮的,一幅很痛苦的表情。看来他肯定在他玩的地方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近距离一看,原来他在我们“益智区变变变”的区角玩,可是这个区角不是以前随你在板上摆图形的,而是根据图案,自己在模仿图纸上的图案变化造型,我走近一看,赵枝珩的设计是一只长颈鹿,可是他为什么表现的却很不好似的,我过去一看,原来他只是为了让长颈鹿的脖子好看,没有把长颈鹿的身体和腿的长度算在其中,长颈鹿的腿和身体没法显现出来.看着他很着急的样子,我想启发他自己来克服一下,我试着请他自己想想为什么不能表现啊?可能是他太急了,想了半天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想这个时候应该发挥我的指导作用了,我请他先在设计长颈鹿的身体和腿的长度做个比较,因为我先让他认识到我们的设计图和模具是一模一样的,你怎么设计的就应该怎么用模具来拎、扭、转的动作变变变,让模具的棱角成一直线水平状,一说他就明白了,点着头对我说原来是自己的方法出问题了。

分析:

我们班级的幼儿在玩这个小小设计师的时候时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幼儿觉得设计图和底板是不一样的,可能这跟老师解释的不清楚很有关系的,而且幼儿的形象思维还不是很发达,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能表达的清楚.我们的幼儿在玩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老师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先观察着,等幼儿实在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的时候,老师可以从旁观者变成指导者,适当的加以指导,解开幼儿困难的源头,让他们有信心自己完成,.让自己养成一个爱动手、爱动脑勤奋好习惯的孩子。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 篇9

我们开展“清凉一夏”的主题学习已经有一周了。为了丰富主题墙饰,我准备让孩子画一幅关于游泳的绘画作品。

活动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来想象自己游泳的姿态,尊重孩子的思维,鼓励自己来想象。在绘画前,我充分地描绘游泳时的情景,让孩子怎么样来画夏天游泳时的情景,给孩子们讲的绘声绘色。然后当我发下纸和笔以后,我发现我错了。尽管我讲得如何地绘声绘色,孩子们因为缺乏经验,还是在纸上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如何入手去画。我意识到了,孩子的绘画水平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高。可想而知,今天孩子们的绘画失败了。

第二天,我重新把这个活动设计了,我找到了范画,在给孩子们讲的时候给孩子们示范性的画了几个姿势,边说边画。果然不出所料,孩子们拿到纸和笔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地画了起来了,而且画得特棒。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反思 篇10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不仅明白了在幼儿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明确了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邵老师提到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应该问好,这是幼儿应该养成的最起码的礼貌习惯。为了使幼儿能尽快形成这样的习惯,老师可以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好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幼儿。然后再教孩子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或爸爸再见”。

邵老师还告诉我们可以利用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幼儿你推我抢,没有秩序,很不安全。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么做可以很有秩序地洗手和喝水?经过讨论,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就让孩子按他们说的去做,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想法是正确的,由此孩子们也就明白了,排队、谦让、等待、轮流、协商、有序,可以让大家都方便。这样幼儿不仅学会了解决交往活动中的冲突与纠纷,而且他们最初的与人交往能力在此类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邵老师还提到了两餐中对幼儿进行用餐礼仪教育。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餐前感恩语,并且对幼儿提出不同的用餐礼仪要求;其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每次进餐前,还可以用儿歌、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明白用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总之,邵老师提到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有的我注意到了,有的我没注意到,听完这次培训后,我要改正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在方方面面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幼儿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每天活动的全过程。

关于数学活动体验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活动体验 学习起点 目的 材料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66

新课标提出了“四基”,特别是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如今课堂上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但发现学生活动了、操作了、体验了,数学的本质却淡化了,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粗浅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体验,要从追求形式的“美丽”转向注重内涵的“魅力”。

一、活动体验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和经验的起点。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如果体验活动的难易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提升。

案例1:这样的体验需要吗?

在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已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所了解,教师却让同学们拿出正方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课后,有学生反映:“生活中早就接触过长方体,它的特征早就知道了。”从中看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活动体验根本不需要。在低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的活动体验,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滥用这样的体验,将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虽然数学体验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但决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确定。

二、活动体验要突出体验活动的目的性

活动体验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效地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起来,用最符合学生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从而完成对所学新知的构建。

案例2:这样的体验有效吗?

二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教师出示一个茶壶:老师请大家先做个热身运动,把你们看到茶壶的样子用手势摆出来好吗?教师手拿茶壶,学生开始用双手模仿,左手作茶柄,右手作插嘴。然后教师转动茶壶,要求学生继续模仿。接着,教师向四个方向转动茶壶,学生模仿着摆出茶壶四个不同位置的形状,边摆边说出所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不同位置物体形状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他们的兴趣只在“模仿茶壶”,其注意力往往被动态的、直观的活动吸引,不能转移到静态的、抽象的学习上来。从表面上看,学生很快学会了判断四个不同方向的茶壶的形状,但实际上,学生在活动中只是“奉命行事”,学习还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阶段。由于体验活动没有紧扣教学目标,造成学生的数学体验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其思维训练的强度和深度是不够的,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活动体验要选择合适的体验材料

体验活动的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善于并合理精选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

案例3:这样的体验有用吗?

教学“等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设计摸球活动体验。学生分成5人小组,每组放置一个长方体餐巾纸盒,内装2个白乒乓球和2个黄乒乓球。小组内每人分别摸10次球,摸完一次放进盒内摇晃,再摸第二次。每组共摸50次,从记录结果发现每组的结果差别很大。原因就在于这个长方体餐巾盒的选择不当,它长22厘米、宽12厘米、高7厘米,是一个扁扁的长方体形状,学生第一次摸出球后,放进盒里,4个球在盒内不能充分晃动,于是第二次又摸出该球,导致一种颜色的球反复出现的次数过多,实验结果不准确。教师体验材料选择不当,使学生在实验中受到干扰,因此,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时,要向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材料,不能造成实验干扰,误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倡导数学体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每一个体验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识起点;每一个体验的材料是否恰当;每一个体验环节是否紧扣教学目标,花时是否恰当,有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数学体验的本末倒置,真正做到“体验”而不失“魅力”。

一节值得反思的体育活动 篇12

【案例】小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纸筒》

师:宝宝们, 看猴妈妈变出了什么呀? (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纸筒。) 现在请每个猴宝宝拿一个纸筒, 听音乐跟妈妈来做动作吧。

幼:在抒情、缓慢的背景音乐中跟老师做手臂、腰部等动作。

【评析】合适的音乐在教学活动中能起到烘托气氛, 调动幼儿积极性的目的。本环节中教师带领幼儿做的都是些有力度的动作, 因此需要选择节奏鲜明、动感强的音乐与之相匹配。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师:刚才和一个纸筒玩的宝宝, 现在拿两个玩吧。

幼:拿着两个纸筒自由玩。

【评析】教师的指导语单调、贫乏, 缺少激励性和启发性, 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根据幼儿刚才玩一个纸筒的经验, 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衔接语:宝宝们, 看, 纸筒多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啊, 你们能不能像孙悟空那样大显神通呢?拿两个金箍棒来玩呢?让老师看看哪个猴宝宝玩金箍棒的方法多!

师:宝宝们, 玩累了吧, 我们送纸筒回家吧。

幼:送纸筒回家。 (孩子们把三种颜色的纸筒都放在教师手上的一个篓子里。)

【评析】在让幼儿送纸筒回家的环节中, 可以把有关数学的概念渗透进来, 开展按颜色给纸筒分类的活动。比如, 用三种颜色的篓子分别表示三种颜色纸筒的家, 然后要求幼儿把纸筒送到相应颜色的篓子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随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 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精心预设,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师:纸筒宝宝是怎么滚动的呢?先看老师来做一下。 (教师躺在地上示范侧身翻滚。)

幼:按照老师快→慢的口令, 练习快、慢侧身翻。

【评析】本环节中, 教师以自己的直接示范代替了幼儿的积极探索。事实上, 幼儿通过玩一个、两个纸筒, 已经积累了纸筒会滚动的相关经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幼儿观察纸筒是如何滚动的, 然后再用语言来激发幼儿探索侧身翻滚动作的愿望。比如, 猴宝宝们看看, 这些纸筒宝宝是怎样滚动的呢?现在我们就像纸筒宝宝那样滚一滚, 好吗?

师:鸭妈妈来电话了, 说坏狐狸偷了鸭宝宝。鸭宝宝被藏在红、黄、绿色的房子里, 我们怎样能不被狐狸发现而把鸭宝宝救出来呢?

幼:用抢打;用棒子打…… (教师没有理会幼儿的回答, 而是强调要听妈妈的话。)

师:拿红色棒的小朋友救红房子里面的鸭宝宝, 拿黄色棒的小朋友救黄房子里面的鸭宝宝, 拿绿色棒的小朋友救绿色房子里面的鸭宝宝。现在就请小朋友根据棒的颜色站到三种颜色的围墙后面, 准备去救鸭宝宝吧。

幼:不知所措。 (教师在地上贴了三条不同颜色的线作围墙, 但事先并没有告诉幼儿这是围墙, 所以幼儿显得很茫然。)

师:小朋友们, 去救鸭宝宝吧。

幼:拿着棒, 侧身滚着去救鸭宝宝。

【评析】情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 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而使幼儿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本环节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教师所创设的围墙情境不是很贴切, 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脱节。由于教师没有事先告诉幼儿贴在地上的三条不同颜色的线是围墙, 所以幼儿对“站到围墙”后面的指令不知所措。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想当然, 而应从幼儿角度考虑问题, 以幼儿能够理解并能在情境中操作为准。二是纸筒的使用。幼儿把纸筒拿在手上进行侧身翻滚, 纸筒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幼儿练习侧身翻滚动作的作用, 反而影响了幼儿侧身翻滚的速度。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反思 篇13

教育活动的设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尤其重要,当然要想让活动更上一层楼,那我们就必须懂得反思。所以这节课的安排对于我们这些农村老师来说,非常好。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很少有系统的教育活动的实践反思,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反思,怎么去反思,到底要反思些什么。但我听到了陈琪老师的课后,才发现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我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现状是:在课题的选择上,我们一直都是来自于教材,而且在选课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到这些课题是否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只是一味的跟随教材。对于课题内容的理解,我们也只是了解其表面。更别说是活动设计了,我们都是“拿来主义”。活动结束后,也知道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也有在想不好的原因,但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想。简单的想过之后,也没有得到解决的方案。

听了陈琪老师的课后,感觉智慧突然火花四溅,撞击着自己的灵魂,心里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要彻底的改变。首先在课题选择上,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面,我们可以从幼儿身边找课题,比如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从大众媒体中找课题等。其次在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应该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反复研读,深入挖掘,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再次,在活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在确定目标方面上,要以幼儿为主题,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上,设定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目标。

二、在活动准备方面上,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出发,物质方面要突破越多越好的思想观念。

三、活动过程必须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在完整性上,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割裂开来。层次性上,我们应该从易到难的递进、表面到本质的递进、简单到复杂的递进。

四、反思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应该从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对目标设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从而找到不足,并找到解决的方案,以求进步。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老师说的这些理论,我们不可能一天学会,只能通过在工作中慢慢体会。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反思 篇14

近期对于幼儿的安全问题放在了幼儿园工作的首位,我园一直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我们每星期都会给幼儿上交通安全课,还利用走廊把交通安全知识用儿歌贴出来。在外操场画了模拟交通安全图,平时让幼儿去走一走。

《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次活动来源于社会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交通安全要从幼儿抓起,本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在游戏中有的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今后还要多加强练习。

学讲英语课堂创新实践反思活动 篇15

一、实践与教育实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 中曾经对实践作出了基本说明,他认为人的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受理智指导的:另外一种是受实践指导的。在此之后,笛卡儿把数学中的实践活动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实践被理解为“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理性”。

二、马克思关于教育实践概念的原初解释

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统一的。从人的生活实践中寻找人生存的价值,实现人发展的丰富性和超越性,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日常的生活实践与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

因此,每位教师都是怀揣着最初的教育理想,耕耘在教育实践的田野里。如何放飞梦想,寻找希望?在参加了2014年江苏省英语教师引智培训以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教学片段来感悟新课标的精神,寻求一条高效探究的教改之路。

三、外籍教师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Introduce oneself —— Making the flash cards交际能力训练

来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师D a n i Chiodo在第一堂课上,首先用白色的卡纸做好名片摆在桌子的左上角, 接着她给我们每个人发一张,指导我们也做各自的名片放置在桌子上。之后,外籍教师给五分钟时间在班级开展配对交流,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简单介绍自己身边的其他学员。最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直到大家彼此熟悉,相互接纳。在以后的每次培训活动中,每位学员都要把自己的名片放在桌角。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们如果一个个地介绍自己,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并不能够很快地被老师熟悉,更谈不上彼此熟悉,从而有效地形成一个和谐互助的语言群体(community).通过制作名片,了解介绍他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内向学生的“害羞”,“怯场”不愿意开口的窘境,学生们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交流;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又提高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也借鉴了Dani老师这样自我介绍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一节初中英语课堂上,我把自己制作的英文名字的名牌放置在讲台上,背面写上自己的汉语拼音名字。接着,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用于制作他们自己的名牌。学生们在名牌的正面写下自己的英文名字,在背面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或者其他任何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七年级的同学大多感到非常兴奋,还有部分同学感到有些困惑,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借此机会,我就把本学期在课文中将出现的英文名字写在黑板上面,例如:Mill ie,Andy,Bob,Alan,Jill,Lily,Kate等等。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英文名字写在名牌上面。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又可以在英语课堂环境下对每位学生的身份进行确认,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活动二: Place-mat activities(Envelope Model) 听力合作探究学习训练

Dani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叫做 “餐具垫(信封式)”的活动形式是加拿大中学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活动形式。Dani老师先给了我们一段关于加拿大教育的听力材料。听完之后,她把学员分为四人一组,分坐在桌子的四边。然后,她再发给每组一张大的信封纸(如图所示),让每个学员记录下自己听内容的重要信息。几分钟后, 转动纸面的位置,给同组的其他学员补充信息。完成后,请每组的代表学员用口头的方式复述听力的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James.J.Asher提出的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提倡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尽量让学生做到眼到, 手到,耳到,心到。我在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中的听力部分时, 在听力材料呈现完之后,希望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材料中重要的信息提取成为口头语言反馈出来。可是实践证明,只有很少数优秀的学生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过大而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 当学生一碰到听力,便会产生不良的焦躁与烦闷。现在,我采用了Place- mat activities(Envelope Model)的活动形式,并把它固定成为一种听写模式, 虽然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学生们对于听力的反应比以前活跃了很多,也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听的过程中去。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反思反思教育 篇16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9-01

一想品德教育反思教育之一

——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德国一名督导去一所学校,然而汽车在途中发生故障,这往督导修理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修好。这是一名学生从此进过,几分钟便帮助督导排除了障碍。督导离开前无意中问道:现在是上学时间,你为何不去学校?学生答曰:今天学校有人来督学,我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去。

据说这位督导回去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二、品德教育反思之二

——请再给学生一次失败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她十八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年问题的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在给她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洗碗池?母亲点头瞋视。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么?这位母亲惊愕的看了看专家一眼。专家又说到,孩子大学毕业日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利。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您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如今,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这一个个温柔的陷阱,那是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亲手挖掘的,那是全天使,全方位照顾,指导下学生的老师挖掘的......

三、品德教育反思之三

——杨振宇博士说:美国成功是因为中学生考试不行

如何改变教育体制才能适应新世纪里新的事物,这个问题我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题目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回答,因为每一个社会因为它的历史背景不一样,传统不一样,所以对这个问题会由于不同的回答。

在这总上,我想大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都有一个了解,就是美国对于这些新的事物好像。特别成功。在80年代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像美国要被日本打倒,可是到90年代,完全改过来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困境今天还没有走出来,而美国尤其是信息工程上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与上述发展同时存在的书有另一个现象,那就是美国的中学教育属来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常常都是倒数第一,第二,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一持续好多年了。可是近一两年,有一种新的看法,认为美国之所以今天的经济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教育未来的中学生的考试不行。

这话有没有道理?我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也不是完全有道理,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美国的真个社会结构、整个教育政策比较灵活,所以它的较容易向新的事物和新的方向发展。

关于这点,我曾经讲过一些。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有很大不一样。美国的教育哲学鼓励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亚洲的教育哲学是注重狭窄的专业,美国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亚洲的教育是要人接部就班,美国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信心,亚洲人常常缺乏自信,傲慢与谦逊,进步与退让有很大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教育哲学由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亚洲也是这样。我觉得尤其是二,三十年后,整个世界就新事物的继续发展,国际形势继续变化,亚洲哲学中缺少的一些真理应该从美国哲学中吸取,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能够跟多一些进取,能够跟活跃一些,以迎接21世纪所引来的挑战。

四、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四

——“天赋猪权”

中国科学院院长杨淑子在《天赋猪权与思维》一文中说:思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人之异乎与禽兽,在于人能思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的差异。可以说,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生活能否过的幸福莫不与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他列例子‘文革’中的农向时的一个小故事。他说,一天晚上,有位领导突然要他第二天去打猪草,可是他从未养过猪,跟没有干过这方面的活,根本不认识张哉地上的那些是猪草,而且这位领导规定他不能去请教农名,虽然是在故意刁难他,想不到,第二天上午,他竟然把猪草打了回来。这位领导感到非常奇怪,反复的问,真的是你打的吗?是我打的。真的吗?真的。我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们。

事实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偏才”或“怪才”。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不要过分苛求,不拿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望一望他们的未来。

五、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五

——“游戏”中的科学

在游戏态度中即蕴藏着严肃,又包含着自由。因此它与幽默类似,而且带有内心的自由感和意识,用智慧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就以海尔曼说:“创造是一种含义特别的享受”。

从学习的过程看,最重要的是乐学。乐学必须会学,必须会欢乐而轻松的飞。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打开他兴趣的闸门。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上一篇: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稿精彩篇下一篇: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