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2024-08-26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共12篇)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篇1

日本河流的特征

流程短

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

流域面积小

据官方统计,日本共有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44条。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16840平方公里)。

落差大

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激流和瀑布众多。

水文特征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千米。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篇2

一、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对“媒介素养”这个名词的概念进行了了解。在我们选出的10个研究对象家庭中, 这20位家长没有一位听说过“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当我们提到“媒介素养教育”时, 很多家长的反应是:“媒介使用还用教育吗?”、“电视打开就直接看呗, 看电视谁不会啊”、“媒介教育是不是教我们怎么使用现在的这些新兴媒体?”

从家长的这些反问中, 我们可以看出, 现在家长对于媒介素养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一提到媒介素养,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媒介工具的使用, 媒介素养就是简单地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动作行为。媒介素养, 大家只把焦点都放在了“媒介”二字上, 而忽略了“素养”的重要性。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媒介工具的使用, 还包括对媒介的认知, 媒介接触行为以及对媒介的批判性等等。那么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领域更是存在着大段的空白。

现代家长极其缺乏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 不知道何为“媒介素养”, 更不懂怎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家长对于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中断, 致使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家庭教育”这第一环节的缺失。

二、缺乏系统性

由于家长在“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知识方面的匮乏, 致使这些家长对家中的中小学生缺乏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 是一个具有科学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学科, 只是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也落后于欧美国家, 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大面积的普及, 所以, 不为大众所熟知。

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技巧;了解如何利用媒介发展自己。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 能够让受众更好地了解自己媒介素养状况的同时, 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1]。那么对于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样, 家长应该系统地安排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先从“媒介接触行为”开始, 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使用各种媒介工具, 激起中小学生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兴趣。再逐步地对中小学生的“媒介认知”、“媒介批判性”进行指导。

在调查中, 我们确实发现, 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无法系统性地完成这个教育过程。那么我们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指导家长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我们先指导家长, 再由家长指导孩子。在指导过程中, 我们侧重帮助家长建立一个较完整、较为系统化的教育框架, 然后由家长自行发挥并决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三、教育行为具有随机性 (偶然性)

研究对象家庭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随机性即偶然性, 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由于家长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 也无法系统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而他们能做到的是遇到什么教育什么, 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样就使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 在我们家访过程中, 有一个中学生调台正好锁定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较为成人化的相亲节目) , 而家长则让其换台, 不许看这个节目。原因是:这样的成人化的相亲节目, 自己很爱看, 但是觉得内容很不适合孩子观看, 节目里面嘉宾的某些言论、观点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对电视节目内容的干涉行为, 其实就是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告诉他们应该看什么, 不应该看什么。

那么我们在家访其他研究对象家庭的时候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都是在家长、中小学生使用媒介的同时, 家长发现什么问题, 就说一下, 之后便不再提及, 直到再次遇到问题。这样的媒介素养教育都是随机进行的, 家长并没有一个长远的教育计划, 也没有制订媒介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不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 更会减缓自身媒介素养的增长程度。

尤其在我国电视节目未采用分级制度, 许多成人化的节目会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小学生的视界, 而且他们的辨别、抵抗诱惑能力又比较低, 所以媒介传播的例如黄色、暴力、血腥场面会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教育行为具有无意识性, 缺乏目的性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家庭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不能绝对的地没有, 应该说是比较隐性, 家长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 这些家长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 都不知道这是媒介素养教育。这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偶然性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家长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 要想好教育的内容, 使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刘国钧职工教育思想主要特征 篇3

关键词:刘国钧;职工教育思想;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13-02

一、企业战略发展是职工教育的起始动力

刘国钧在办实业中始终把职工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这与他实业家的魄力与远见分不开。他的中国纺织工业的雄心与抱负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在《扩充纱锭计划刍议》中。他从8个方面对扩大中国纺织工业作出全面的分析、谋划,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刘国钧专门论述了纺织人才的教育培养愿景。这在当时应该说是先进的思想,中国职业教育后来的发展,与之不谋而合。他指出:“吾国纺织教育不甚发达,人才缺乏”,应发挥已有技术人才的特长,为重用他们创造条件。对新进厂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培训还应常态化,防止技术短期影响生产。刘国钧按照1000万纱锭所需各种技术管理职员12000人计算,而当时国内纺织学校每年毕业者仅百余人,相差甚大。刘国钧于是制定了技术管理人才具体培养计划,建议教育部在纱厂集中地区就近的大学设立纺织系,或者由受益纱厂捐资,加上政府拨款等方式举办纺织专科学校。可贵的是,刘国钧建议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要到工厂实习,由工厂的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对实习生加以训练,方法有参观交流、实践操作等,优秀的实习生可派到国外留学考察,提升研究工作能力。刘国钧企业的好几位经理、厂长就是这么样培养出来的。刘国钧深知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竞争,而职工教育培训是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就决定了职工教育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可见,刘国钧进行职工教育的动力是企业的战略发展,因为他是一位实业家。

我国纺织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深深刺激了他的爱国心,他立志要赶超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而职业教育的差异是最大的差异。刘国钧多次远洋考察他国纺织工业,他发现发达国家的纺织业都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就在工厂所在地,工人工余到这些学校读书或者接受技术培训是不收学费的,成绩及格者由所在工厂付钱。他多次考察日本的纺织教育:工人都是中学毕业生,生产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他坚信,我国的资源比日本丰富,空间比日本广大,如果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就一定能够赶超日本。他呼吁道,教育不普及,人就不能完全觉悟,人再不觉悟,国家就被耽误,纺织工业就永远落后于日本。这些都促进刘国钧在他的企业中重视并实践职工教育,而且他的态度十分坚决:“在训练人才进展过程中,须能不惜牺牲,努力推进,以应需要”。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职工教育的升值利润

刘国钧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认为,职工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改善眼前的企业发展,更是企业人的素质提高,团队精神的凝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刘国钧主张“标语、格言,对于工人的精神上亦很有影响,应时常悬贴”。他亲自书写“以天理、人情、国法处事,真心诚意待人”、“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厂家厂家,厂即是家,家即是厂”“每天勤学一小时,积五年虽愚亦智”等格言于匾额上,张贴悬挂在车间、工人宿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刘国钧以“忠信笃敬”为厂训,组织人员编写“提倡国货,对外竞争。出品力求精,成本力求轻”的厂歌并带头歌唱,他想尽办法勉励工人增加生产为厂争光,发起《励进月刊》并亲自撰写文章,与工人一起讨论厂家之事。他印发类似于今天的学习材料那样的《格言联璧》,让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每月组织一次研究会,让大家谈心得,发表关于工厂建设发展的建议。

刘国钧始终把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制定规章制度,改善管理组织,废除工头制;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他的著名论断“懂经营管理,又懂技术,是一等人才;懂经营管理,不懂技术,是二等人才;懂技术,不懂经营管理,是三等人才”在老一代“大成人”中深入人心。他将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送出去进修或者留学就是要开拓他们的眼界。这种重视管理文化交流融合的做法,当时其他企业不可企及。在加强管理人才培训的同时,刘国钧不惜重金引进当时国内不多的纺织专家人才,参与当时国内少有的纺织学校办学并引进其中优秀的毕业生,终于培养出大成一支优秀技术管理队伍。这在他创造中国纺织工业奇迹中起了不能忽视的作用。

三、东方道德精髓是职工教育的思想源泉

刘国钧早年受过严格的家教,受儒家思想等影响,“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等是他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他重视亲情、友情,尊老扶幼,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职工教育实践中,亦成为他职工教育的思想基础。刘国钧在工厂建“功德堂”、实行子女顶替等人性化管理在当时我国纺织工业中无疑是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即使在今天,组织行为学已经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人性化管理仍然是科学的被推崇的企业行为。

刘国钧参观黄炎培等人的职业教育实验后,被“野无旷土,村无游民,人无不学,事无不举,康乐、和亲、安平”的理想境界深深感动并羡慕。决心加以引用、模仿,使他的职工教育进入新的境界。刘国钧著名的大成职工在大成要“衣于斯”、“学于斯”、“死于斯”的观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企业给职工优惠,给职工福利,都是一种道德的感化、养成。刘国钧雇专人给工人倒马桶、扫房间、开食堂,使工人全心工作与学习,培养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分期开办练习生班、艺徒班、值车工养成所等就是他的与众不同处,也是令人敬佩之处。

职工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刘国钧遗产的重要组成,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首先是理论意义。当今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期,理论上的突破不能寄希望于国外学术观点。陶行知、黄炎培、刘国钧这些本土的教育家、实业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值得深入研究发掘,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做法。其次是现实意义。刘国钧是从一个实业家的角度诠释非学历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他把职工教育看作是提升职工素质,保证企业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研究并借鉴他职工教育的思想与做法,把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做得更加强大,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努力。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主要特征 篇4

所谓“主题语文”,就是从精神和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是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教学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之中,以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互动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在主题语文里可以说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因为主题语文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了起来,能够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多元化。所以,主题语文既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主题语文”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具体地讲它有以下主要特点:

1、内容丰富,效率很高

“主题语文”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积累、感悟、创新”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而 “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也就是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语文的整体效果。由于“主题语文”能发挥“主题”的“举纲张目”的作用,借助“主题”统整一系列题材内容及主旨相关联的文本资源,以一篇主打的文本带多篇文本,融合成有机整体组织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起学习。所以,实施主题语文不仅内容丰富、密度很大,而且事半功倍、效率很高。比如:从“主题”的来源来说,窦桂梅提炼出了“主题开发”的“三维度结构”,即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开发“主题”,而且这些“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知识主题,而是带有综合性、渗透性的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邮票、朋友,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所以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会津津有味、收益多多。从“主题”的挖掘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可遵循“生活切入→探索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的操作顺序,实现“文字→图像→符号”的精神活动的明显递升。如在《朋友》系列文章的学习中,以“朋友”为主题探讨“真正的友情”;在《珠珠鸟》的学习中,以“信赖”为主题探讨“人与动物的真正信赖”;在《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以“毁灭”为主题探讨“毁灭与不灭、该灭与不该灭”;由《秋天的怀念》思考“好好儿活”,由《晏子使楚》认识“尊重与自尊”,由《游园不值》引发对“遇与不遇”的思辨„„这一系列的课例,由一篇主打诗文带几篇诗文,或拓展印证,或比较参照,或引申点化,互相参释,学生在情感的升华、理性思考的拓展深化交互活动中,产生一次次思想灵魂的激荡,使得课堂里传出学生的精神拔节的清脆声响。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效率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2、夯实基础,增强素养

“主题语文”是利用“主题”的形式来更好地实现超越,也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题”来组构、建构、整构教材,在务实学生母语基础、尽量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整体提升学生的母语素养。窦桂梅找到的道路就是:从文化或哲学的层次整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她认为,人文关照工具,工具负载人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人,我们不是想好了什么再用语言表达,而是你“想”着同时也“言语”着,你用怎样的语言来“想”你就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你能用多少词语来表达,你的精神就有多少开阔。因为语言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存在的精神家园。所以,窦桂梅探索建构的“主题语文”,是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着眼于构建语文课程的开阔视角,致力于量与质、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具体地说,就是以“立人”为核心或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从现有教材自身出发,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从“主题语文”的视野来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务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还应看到,“主题语文”是用“主题单元”取代原来的“知识体系单元”,让“知识系统”退隐幕后,通过统整的“主题”中大量的听说读实践,去带动吸收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这种“吸收”、“培养”和“提升”不是单独进行的,相反是在情境性强烈、思想感情负载充实的活动中进行,隐去了功利意识,避免了机械枯燥,实现了“工具与人文双向互动,人文关照工具,工具负载人文”的功能,达到了“人文性多么强烈,工具性多么深入”的高效益。凡听过窦桂梅讲课或阅读过她的课堂实录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窦桂梅的主题语文,与一般语文课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既遵循咬文嚼字(抠词抠句)的传统语文经验,又结合运用现代文本解读方法,以及人文情感熏陶,以系统论的结构框架多线并行,但融合贯通、水到渠成,县有突出的立体感,学生的收获是全方位的。

3、着眼发展,共同成长

“主题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实施能够带来双重效应—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从“主题语文”对学生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来看,是因为“主题语文”的实施,充分重视个体经验,注重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尽可能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即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最好是经典的)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即所谓“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即所谓“拓展求发展”。从“主题语文”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来看,是因为“主题语文”的具体实施,教师既要当“设计师”又要当“建筑师”,充当着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所以,“主题语文”的创立和实施,实际上是对“超越教师”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一是教师要有更高的境界,不可把自己看作知识的权威,而应该看作是和学生具有平等地位的对话者,最多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心灵应该开放,随时保持倾听的姿态,随时准备做学生的学生。二是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看作是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视野局限在咬文嚼字和诗歌赏析等“语文知识”方面,还应该涉及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大语文的特点,教师在课外的阅读就必须打破学科的界限。总之,教师捕捉主题、提炼主题的涓涓溪流,要以自身的较高境界、综合素养与文化背景作为源头活水。

协同OA办公系统的主要特征 篇5

协同OA办公系统的主要特征

OA从诞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从文件数字化到工作流程数字化再到管理数字化的三个阶段,协同化OA是在保持OA办公系统原有的办公事务处理基础上,加强了资源作业能力和便捷性。协同OA办公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事件驱动,随着组织结构的日趋扁平化,一个用户在系统中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事件驱动模式,是协同OA的一个主要特征。OA作为组织内部事务处理以及网络办公的载体,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公文流转、档案管理、内部邮件以及资源管理等组织事务目前仍是OA应用的重点,但是随着IM、网真、文档在线编辑等技术的异军突起,OA也逐步过渡到协同化时代。从字面理解“协同”应该是协助、共同参与的意思。

通常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多人共同协作,人与人之间通过完成项目的一系列事件而联系在一起。事件的发生的次序决定了系统内用户信息传递的流程。这样对于协同办公系统中的每个用户,登录系统都会获取一个实时的事件清单,用户只需对当前事件进行响应,简化了以往繁杂的处理过程。

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 篇6

一.教师仍需继续充电。

知识就是力量。在这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活水”, 课堂教学才能永葆青春。而如今,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教师考核机制的拉动, 不少教学关系仍是:我讲, 你听;我问, 你答;我写, 你抄。语文课堂只是教与学的机械叠加。这种课堂教师惯于静态传授, 学生惯于被动接受, 学生懒于动脑, 容易走神, 更不会自主发现问题。

基于现状,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继续钻研新课程标准, 研究成功的教育案例, 转变教学理念, 备课突出学生“主动” (动口动手动脑) , 授课重在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和谐高效课堂是爱心洋溢的课堂。

于漪老师说过:“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感情的交流, 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是教不好的。”要构建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要感情投入, 主动走到学生中间, 以平等的心态, 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 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切忌厚此薄彼, 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我们要倍加关心呵护, 用我们的真心唤起他们的自信, 用我们的热情点燃他们脆弱的心灵。本人从教十余年, 教学效果一直不错, 因为我挚爱着这项事业, 用真情感动着我的学生, 他们爱语文, 他们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和谐高效课堂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堂。

教师应关照并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课堂倡导各抒己见, 开展百家争鸣, 鼓励标新立异。对爱提古怪问题、不着边际的学生, 教师应有宽容心理, 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 要心平气和地因势利导, 使其巧妙地过渡到正确思路上来。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和那些闪现着创新意识的火花, 教师要倍加鼓励, 相机诱导, 使其思维向更深方向发展。

曾记得在讲校公开课《石壕吏》时, 一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官兵为什么不抓杜甫?这个问题不扣当时教学目标, 但思维价值含金量较高, 我立刻表扬了该同学, 并让大家讨论, 然后明确了答案:杜甫穿着官服, 官兵即使抓人, 也不会抓他。最后, 该生又补充说“老师, 我明白了, 杜甫做官却不住旅馆, 可见他真是一个生活俭朴、忧国忧民的清官”。该生有些“歪劲”, 但“歪劲”却被充分利用, 他的聪明才智也就被挖掘出来。

四.和谐高效课堂是学生心理自由的课堂。

民主是创新的前提, 自由就是创造的土壤。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学生“心理安全”得到保证, 他们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才敢动口去问去说, 才敢动脑去想课本以外的问题, 这样自主互动、拓展运用才成为现实。实践证明:没有自由, 就没有民主, 更没有创造。那些过于严肃的教学行为, 甚至体罚的做法, 只会损害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才能很难真正展现。

五.和谐高效课堂是激励人心的课堂。

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就要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 能给学生以帮助, 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 又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 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 如“你肯动脑筋”、“你真伟大”、“你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你比老师高明”、“你的回答真精彩, 我建议大家给他鼓鼓掌”!这些赏识性的评价, 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内心愉悦, 努力思考, 热情洋溢地表述自己的自由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许多名师之所以教学成功, 是因为他们自觉实践教育民主和谐, 课堂融入爱心、信任、微笑、激励,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以他们为楷模, 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 努力打造和谐课堂, 让学生真正展翅高翔。

说明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篇7

“个头不大,全身青绿”,不足以说明青蛙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正如小作者所言,很多小动物都有4条腿,也都有嘴、鼻子、眼睛等。说明的目的没有达到。

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青蛙的头部又扁又宽,前端较尖,嘴巴宽大,两眼大而突出,总是鼓鼓的。它的皮肤很光滑,背上的颜色呈青绿色,有灰色或黑色的斑纹,腹部呈门色。”

这样写就比较清楚、细致,让人知道青蛙的某些外部特征,如头部的形状。嘴巴、眼睛的特点,腹部皮肤的不同颜色等。但只写这些,别人还是不能完整地了解青蛙,因为没说出青蛙的主要特征。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补写了下列内容:“青蛙没有颈,头部紧紧地连着躯干,不能转动。这对青蛙的游泳是有利的。青蛙有前后腿各一对。前腿短小,趾间没有蹼。后腿长而大,趾间有蹼。‘蹼’,就是脚趾间相连的薄膜,用来拨水,便于游泳。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是一种两柄动物。”

这些文字把握了青蛙水陆两柄的主要特征。补写后,青蛙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就说明清楚了。

说明文,就是要把事物说明白,让人一看就了解。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特征”就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征。在几种特征中,还有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特征,这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这个标志,把它说明白,讲透彻,就容易使人认清事物问的差异,让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知其现象,而且知其本质。所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作认真说明是写好说明文的基本技法。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一、多角度、有重点地观察。多角度观察是为了从不同位置、不同方面人手,在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全貌;在此基础上选定某一重点,对它作精细而周密的观察,这样能较快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位同学写一位美术老师的画室兼卧室。他先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介绍了房间的大小、门窗的位置、室内的床上用具、水池边的洗漱用具、茶几旁的水瓶茶具等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这个房间是卧室。在此基础上,他为了反映出“画室”的特征,就着重观察并介绍了那些和绘画有关的材料,如石膏模特、调色板、大小不一的画笔、一幅将完成的大油画……运用此法一是要会从多角度观察中筛选、提炼;二是要会分析、吃透题目的要求。

二、在比较中观察、鉴别、判断。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判断,也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有位同学写《气温计和体温计》,就把实物找来,对两种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玻璃管的长短、直径的粗细、刻度的不同等方面逐一比较,在经过正确的鉴别、判断后,抓住了体温计不同于气温计的主要特征,写得清楚明白。要比较,就要选择合适的同类事物,这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

三、由表及里地观察、剖析和思考。对客观事物认识得全面、深刻,理解得正确、透彻,才能抓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由表及里地观察和思考。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想一想:哪些现象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哪些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把表象作为入门的向导,在反复思索中准确把握主要特征。有位同学写一条大街,他观察了这条街的位置、起点、终点、长度、街景等,还对观察所得的材料作了剖析,发掘出这条街“优美”、“繁华”、“有文化气息”这三个特点,把文章写得很出色。如果是浮光掠影地看一下,不思索,不研究,那就绝不能发现并写好事物的特征。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篇8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物价低,刺激需求,再加上公务员的收入没有减少,失业者还能得到一定的补贴,所以,实际上市场的消费没有减少多少,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悄悄改变.但这个时候谁都不会相信,市场一段时期后就会好转(包括很多商人的资本是举债的,所以必须得把商品抛掉).所以这个时候,物价照旧跌,工厂照旧接不到订单,或很少接到订单,(因为这时很多经销商亏本,他们的周转的资本在减少)。有一天,当批发商看到仓库里没有货了,零售商看到货架上货不够卖了,但一切都来不及了.经济危机已经来临了.因为下订单路上要寄好几天,甚至几十天,工厂组织生产几十天甚至几个月,路上运输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如果国际订单,就是半年或更久了.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段经济危机的日子里,社会上下将是多么的恐慌和艰难.(拿着钱买不到货,并且物价飞涨),当然,这个时候谁先到货,谁就赚钱,陆陆续续的到,也是赚钱,因为物价高,市场供不应求.厂家商家的好日子又来临了,(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复苏”).这段好日子会延续十几年或更久,好了伤疤忘了痛,他们会老是想着赚钱的好时光,于是他们又开始了贪婪地生产与囤货,于是市场又悄悄地走向上述情形。

(二)金融危机的应对办法

1. 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1)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2)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3)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2.关注发展中国家。(1)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2)对策:第一,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第二,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第三,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3.中国应对措施。(1)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2)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本次金融危机分析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是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

贷危机,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篇9

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初探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紧密相关的..同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阐明了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作 者:李群 Li Qun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9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 8(1) 分类号:F120.3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   主要特征  

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等4则 篇10

教育与人的发展新论

杜高明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教育即发展,教育是“关系”“发展”“社会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影响教育的内外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潜能与发展。教育者要通过增加未来潜能实现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克服现实潜能的匮乏状态,不仅要预见到那些现有的潜能并促进它们的实现,而且要帮助学生充分实现那些现有的但会稍纵即逝的潜能。2.内在需要发展与环境要求发展。教育既要尊重人的内在潜能与兴趣,又要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环境的需要,找到两者的融合点便是人发展的最佳状态。3.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教育是发展目标和发展过程的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在看到教育想做什么的时候(发展目标),也要看到教育实际上做了什么(发展过程)。4.人格发展与自我建构。教育中的人格发展,最终都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掌握好教育过程中人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的外在需要之间的度是最基本的问题。从儿童教育的使命看“减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2009年2月23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即“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发现儿童是发现儿童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解放儿童是打破对儿童的各种束缚,发展儿童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成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可能给学生带来“童年恐慌”。所谓“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导致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童年恐慌”的一个直接原因;2.教育评价指标单一,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是导致“童年恐慌”的重要原因;3.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是导致“童年恐慌”的深层原因。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韩立福在《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激发愿景策略。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建立起体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美好愿景,让学生将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结合起来,实现学习愿景化。

2.评价机制策略。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3.问题生成策略。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因此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策略。

4.问题训练策略。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的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训练既可设置为面向小组的问题训练,也可设计为面向学生个体的问题训练。

谈声乐演唱听知觉的主要特征 篇11

由于人耳的听觉结构、运动听觉差、双耳副合、双耳听觉差、及耳朵的调节作用等功能, 人就有了距离、深度和立体的知觉。这些特性为人判别距离、物体的立体形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耳肌运动的情况报告给大脑, 就产生了深度与立体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 人的听知觉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人在听声音时, 脑中的印象不断分析, 耳不光单纯接受外来信息, 而是在脑的指挥下, 接收着已有的认识的指导, 对外来信息进行初步的分辨, 这一过程与视知觉的过程是一致的。

二、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它是在生活经验中与对象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知觉一般是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获得的, 但其中以听觉最为特别, 除了视觉, 它比其他器官更适合感知空间的相互关系。空间知觉可分四种:形状知觉、大小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人们可由此认识外界环境的大小、形状、方向、位置等。空间的知觉概念对于人与音乐环境关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客观现实的空间是同时间一样可以标尺 和计量的, 但人的空间知觉并不完全符合客观的空间, 它对空间的调节间接地受他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它是与个体的人的因素有关, 所以是比较复杂的。

三、听觉的恒常性

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 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耳膜听觉的变化加以校正, 正确地感知听觉的对象。它的产生是由人们经验中各种有关线索对感觉信号校正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 它是普遍存在的, 人们可根据听觉对象的音色、大小、远近、高低等做出具有恒常性的知觉判断。例如用常见的、熟悉的物体作为参照, 远近知觉将是较为肯定的。但如果是在超常的比例或尺度的空间, 这种被打乱了的参照系统会破坏人的知觉。比如带有扩音器的音源对物体远近的判断是有影响的。假如没有扩音设备, 通俗唱法也只能自己唱给自己欣赏了。

四、知觉组织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歌曲的伴奏来说明。一首歌曲, 单纯的演唱与有伴奏的演唱效果是不同的, 后者听起来会在感觉上更为丰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听觉效果呢?这就是知觉场在起作用。尽管客观音响刺激很多, 但并非所有的都被感知, 人们可以选择某一点作为知觉对象来感知它。通常把较为突出的、容易接受的因素作为主要知觉对象, 也就是“唱”, 而伴奏则作为背景, 也就是“和”。知觉必须在背景和对象之间作出积极地选择, 它不可能同时被看成两种音乐或两首歌曲。尽管伴奏不决定歌曲的完整性, 但部分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人在音乐作品中会从不同的角度倾听作品的品质, 在每一瞬间, 耳膜、大脑上是一个个的片断, 这种片断的叠合就成为整体的听觉印象。但是这种叠合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叠加, 而是一种思维组织过程。尽管某一局部或片段稍差不影响大局, 假若整体构思好则会给人良好的印象, 伹如这种不理想的局部多了的话, 势必使叠加结果受到影响, 至少会减色不少;假若片段也得到加强, 那么烘托整体效果, 就会使作品更加完美。

真正堪称大师的、可以千古传颂的经典作品, 一定是有完整的构思, 又有经得起反复推敲的细节处理, 这样才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才能够算是真正完美。当然紧紧抓住作品的细节而无大刀阔斧的气度, 或是凭一时的灵感获得的好的构思, 却不能艰苦细致的一点点使它实现, 都是不能获得成功的效果的。不要小看台上短短的几分钟的演唱, 那工夫不亚于雕塑作品的精工细刻。之所以被人类所喜爱, 那也是经得住视听审视和历史考验的艺术。

五、知觉注意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存在的心理特征, 使心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它贯穿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始终。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兴奋所形成的。

不得不提的是, 在音乐厅、娱乐场所, 人们的行为是较随意的, 听觉活动是伴随着人的目的性的有无而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相互转换。在创作这类作品时, 创作者要想让听众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组织听觉场, 不妨多搞些听觉重点。这种听觉重点用得多了, 人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组织听觉场的可能性就小, 使他们在无意之中得到很多不同的知觉组织效果, 这样是会很有意思的。这说明,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知觉场的组织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 音乐创作者要考虑音乐环境中人的不同的行为特点, 如听音乐会, 其行为特点是有意注意, 这时的创作应当突出一个听觉中心, 加强引导性, 尽可能减少有意创作的感觉, 使听众听起来是那样的自然和出乎意料, 使创作者获得有意注意的预期效果。

摘要:听知觉, 倾听并处理有关信息, 从而产生适应的范颖, 是一种主动过程。听知觉的特性属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对声乐听知觉的主要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作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概念。

关键词:声乐,演唱,听知觉,特法

参考文献

[1]张红刚.声乐艺术美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劳动教育主要特征 篇1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房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近年来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传统的住宅项目开发转向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以期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之间的竞争日显激烈。政府部门也认识到商业设施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采取措施推动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首先概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力求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般特点

房地产开发是现代市场发展中的经济活动,它直接从事土地与建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直接进行包括住宅、厂房、库房以及商业、办公、旅游、餐饮、娱乐等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所需房屋的建设,以及土地的开发,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保证。作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的对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般特点概括如下:

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及使用,均具有不可变动的地理位置,在开发项目时必须考虑到地区差异,考虑到就地开发土地,就地建房,就地经营销售,就地使用获利的可能性及投资收益。

2、建设投资大

房地产业属资金密集性产业,开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有很高的要求。

3、开发周期长

土地及建筑物作为项目开发的内容,一般体量较大,工程建设进度有其客观规律性,有相应的时间要求。另外,项目开工建设前的有关手续繁杂,也影响着项目开发周期。完成一个开发项目一般需要1―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4、受国家法规政策严格约束和调控

房地产开发作为特殊的经济活动,涉及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开发活动和过程,事关国民经济(如土地资源配置、城市发展规划等)和国计民生,必须也只能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从项目立项开始,房地产项目的各开发环节都有直接约束和控制。如项目开发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服从城市统一规划,遵守城市建设法规,房地产售价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调控等。

5、建设环节多

这与项目开发受法规政策严格约束的特点直接相关。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来看,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部门很多。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涉及到计划、土地、规划、建设、消防、交通、教育、人防、环保、市政、城管、园林、卫生、技监、质监、安监、墙改办、房管等众多部门,项目建设环节多,而且各环节不可或缺。

6、多源资金筹措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大,开发周期长,项目资金来源不可能完全依靠开发商自有资金来运作,大量建设资金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其中又往往以银行债务资金为主。

7、资金周转慢

从房地产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建成竣工可以交付使用,这一期间大量的是资金投入,只有等到所建商品房开始预售、预租才能实现资金回收,而且出售、出租本身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回收时间较长,资金周转慢。

8、项目投资即为项目成本费用

房地产项目投资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投资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一般工业项目是先投资,再生产产品,而房地产项目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房地产项目总投资即为房地产开发产品的总成本费用之和(自营自用情况暂不考虑)。房地产项目总投资包括开发建设投资与经营资金两大部分,在项目财务评价时与项目的总成本费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9、人员要求高

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环境及市场调研、精心的规划设计、高标准的工程施工、专业化的营销策划、细致的全程服务,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10、风险较大

由于房地产项目具有以上特点,也就相应决定了其投资风险较大。如由于开发周期长,很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市场需求变化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影响;在项目建设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有可能发生变动,从而影响项目的投资额;当公共利益需要时,可能遇到强制性征收、停止使用或限期拆除情况等。

11、开发项目的差异性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分为很多种,由于项目用途、内容、规模、要求不同,以及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装修、结构、设施配套等不同,各开发项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类项目,由于项目所在的区位、环境等条件不同也会产生相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水平及投资效益。

12、项目决策的多专业协同

正因为房地产项目具有前述特点,其投资决策尤为重要。在这里将项目决策的多专业协同也作为一个特点纳入进来。一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完成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协同作战,实际上也是多方面专业人才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需要市场研究人员调查项目投资环境及市场状况;需要营销人员确定市场需求偏好和营销方案;需要规划设计人员提供产品建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工程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进度预测;需要造价人员估算投资;需要财务分析人员提供融资的可行性和项目的盈利性预测;需要物业管理人员前期介入;还需要能与上述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并能整合他们思想的综合人才等。

二、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特征

目前国内对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在国家建设部按用途对房地产项目划分的九大类型中,商业房地产项目主要指零售批发商业,包括商场、购物中心、商业店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等。而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有时将商业房地产涵盖的范围扩大,除零售批发商业房地产外,还包括餐饮、娱乐等其它营业性、经营性房地产。鉴于商业有广义(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与狭义(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之分,本文对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研究侧重于后者,即以狭义商业为基础,主要指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零售批发商业经营场所的开发,与国家建设部关于房地产项目九大分类中的商业房地产项目范围一致。除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外,以下主要从顾客构成、项目选址、定位规划、经营方式、资产经营、竞争风险、城市功能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商业房地产项目的主要特征。

1、顾客构成的双重性

商业房地产项目与其它房地产项目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其顾客构成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承租或购买商业用房的经营商户,这个层次的顾客是开发商的直接顾客;第二层次是前来商业区购物的终端消费者,这个层次的顾客是经营商户的直接顾客、开发商的间接顾客。在第一层次中,还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前来购买商业用房的是投资者,而不是真正的经营商户。这些投资者看中了商铺未来的升值潜力,先期购买产权,然后转租给经营商户,立足长期稳定的回报,或者见机抛售,获取收益。

这两个顾客层次与科特勒将营销环境中的市场分为业务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相类似。对于开发商来说,第一层次的经营商户(业务市场)固然重要,毕竟项目收入直接来源于承租或购买物业的经营商户,但项目整体的发展还是有赖于第二层次的终端消费者(消费者市场),因为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经营商户承租或购买物业的行为,进而影响项目收益。此外,开发商对于第一层次中的投资者需予以足够注意,若投资者过度,将不利于项目长远运营。

2、选址分析的渐进性

所有房地产项目都存在项目区位的分析与选择,包括地域与具体地点两个层次的分析与选择。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来说,尤其要重视这项工作,并需按层次进行渐进分析。

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运营直接面向购买商品的广大消费者。不同城市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社会发展、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项目可达到的市场目标。根据有关宏观指标数据,在行业内人们往往将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不同层次,这其实就反映了不同城市或地区的消费市场容量水平。项目所在城市或地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项目运营所可能面对的主要消费群体的总体状况,包括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对项目发展影响巨大。

一个城市或地区选定后,就需考虑项目的具体地点。顾客在选择商店进行购物时,店铺的位置往往是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店铺的地理位置也是形成差别化甚至垄断经营的重要条件。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场址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若项目所在位置无法吸引足够多的消费者,经营商户自然就不会前来承租或购买物业,也就无法实现项目收益。优越的项目区位是商业房地产项目获得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3、定位规划的多方需求与整体性

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来说,潜在的直接顾客(即经营商户)包括百货公司、连锁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个体经营户等不同的经营主体,另外往往还有配套的餐饮、休闲、娱乐等机构,既有外资、国资,也有民企、个人。各经营商户的经营内容、经营特色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对物业的需求呈个性化。同时,商业房地产项目还要面对广大的终端消费者,这一层次的顾客结构更加复杂。因此,若在项目前期还没有找到有意承租或购买物业的经营商户(如果有,项目的开发建设就可以按经营商户的需求进行,也可称之为定制),项目在市场定位上需最大限度地确定主要顾客方向,项目的开发建设需尽可能考虑多方面的需求。

另外,在已基本设定市场目标前提下,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规划更加追求整体性,体现在项目前期的策划定位、中期的开发建设和后期的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整体策划、整体定位、统一推出,尽可能避免单打独斗、零散开发、零散租售,否则会破坏整个商业项目的完整性、协调性及对外形象。

考虑到商业房地产项目具有公共服务的特点,在具体规划设计中需特别注意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设计,强调功能作用、引导作用、服务作用,确保商业运营所要求的大规模人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运转。

4、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于住宅等主要采用开发销售的模式,商业房地产项目采用的经营方式更为多样,在出售和出租两种基本模式基础上,包括整体出售、整体出租、出售出租混合、出售自营混合、出租自营混合、出售出租自营混合等多种方式,另外还有售后包租、售后托管等其它形式。实际上,大中型商业房地产项目很少采用直接销售,而以混合型运营居多。此外,项目是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租售的对象可以是直接经营的商户,也可能是本身不经营而准备二次转租转售以谋求收益的投资者,这里面的经营方式又有很大的灵活性。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经营方案的比选成为商业房地产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出租获得持续收益,还是通过出售获得一次性回报,以及各经营方式如何有机组合,需要综合考虑资金压力、自身经营能力、市场接受程度、近期与远期利益等各方面因素。此外,拟定经营方案下的财务收益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资产经营的长效性

商业房地产项目建成后,不再仅有物业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资产的经营。对于开发商来说,住宅开发销售的模式决定了其资产难以实现增值(销售完毕就意味着开发结束),而商业房地产项目具有长期经营的市场需求,既可以通过出售获利,还可以通过出租或其它经营方式获得长期的利润回报,在长期经营中实现资产增值。

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搞好了,可以满足企业在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如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保持一定稳定的现金流、实现经常性回报、增强融资能力等,并能以此固定资产作为更多机会发展的基础,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商业房地产项目在资产经营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正基于此,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所开发物业的出租与出售完毕,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还体现在所定位商业的运营成功。

6、高风险性

总体而言,商业房地产项目相对于其它一些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回报较高。但是,商业房地产项目建成后,项目本身没有明确的租约保障,没有固定的消费对象,项目的发展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项目运营收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环境条件、营销策略,还取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的重心、人们的收入及消费水平、需求变化等将直接影响项目效益水平。基于商业本身竞争的激烈性,商业房地产项目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7、可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城区形成和再发展是以复杂和综合的因素为动因。一个城市新区的形成,必然要有足够的地理因素、交通因素、人口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及包括商业网点在内的服务因素等诸多条件支撑。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点作为城市功能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反映,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还能促进人口集聚和资源流动,催化城市新区的建成。成功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对所在地域区段的城市功能、结构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直接体现之一就是往往可以带动周边房地产的增值。

上一篇:文化交融论文下一篇:写景的作文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