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2024-06-07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精选8篇)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1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教育,将理论武装贯穿工作实践始终。要继续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抓好群众观点、宗旨意识的教育,抓好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监管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深入推进“两方案一计划”的扎实落实。要重点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切实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确保建章立制取得实效。党委书记要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成员按照分工,组织分管部门,把握进度、推动落实。要围绕重点整顿任务,结合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拿出有力措施整改;要按照科学、依法、务实的原则推动建章立制,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性强、能长期管用;把专项整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中之重,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要认真梳理、系统归纳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长期保持下去。对于已经形成的制度,要切实落实好、执行好、遵守好。对于已经明确要建立但还未制定出台的制度,要抓紧调研起草。要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使各项制度在形式上简便易行,在具体内容上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通过健全和落实好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良性运行态势。坚持一手抓作风建设、一手抓业务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以良好的作风扎实推动辖区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落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协调联动,把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纳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形成常态化。对暴露出的问题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督促限期整改;对出现反弹的,坚决予以查处。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敢于聚焦;对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要重点督改。要发挥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议,确保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 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 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 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具体措施及做法

(一) 课题实施具体措施。

1. 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在实施礼仪教育时我园遵循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勤激励的原则, 一学期为一个研讨小阶段, 每学期根据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的环节确定一个子课题, 抓住一点对幼儿实行细致、深入的教育研讨, 通过调查问卷———制定小方案———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最终小结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 使我园在礼仪教育的研讨实践中做到了抓一点精一点, 避免了多方面着手却不能深入到底、面面俱到的弊端。

2. 新确立子课题探究与有成效子课题内化相结合。

在新学期对新的子课题进行探究实践过程中, 要把已经取得经验和良好成效的子课题继续坚持, 使幼儿将行动逐渐内化为习惯, 这样, 通过几年的研讨实践, 最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文明礼让,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如果研究了新的子课题就丢了取得成果的子课题, 将会一事无成。

3. 习惯培养为主, 集中教育为辅。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这是蒙台梭利儿童观中的重要方面, 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实现。如果礼仪教育以知识的教授和行为的讲解为主是完全行不通的, 我园采取了幼儿有抓手的、操作性强的、能够反复实践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 配以儿歌形式的知识讲解教授, 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

4. 师→幼→家共同成长。

幼儿喜欢模仿, 崇拜老师, 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每学期我园都会以确立的子课题为主要内容, 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培训, 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 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行为, 更要以自身为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发挥幼儿“自我中心”的作用, 让幼儿成为家庭礼仪教育的主人, 成为家长学习礼仪的老师,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同时幼儿使在园学习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巩固、深化。

(二) 课题总体实施方法。

1. 教工礼仪培训, 提高自身素质。

在进行子课题研究前, 对全体教工进行相应内容的礼仪培训, 教师自身有好的行为表现, 才能更好地教育与影响幼儿, 才能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园大力加强对教师的礼仪培训, 使全体教师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通过互学互促使得良好行为逐渐内化。

2.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让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园根据幼儿园实际、各班实际创设室内、班级环境, 布置礼仪教育主题墙饰、文明礼仪标语等, 以此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同时通过幼儿园设立“小小礼仪值周生”“我是文明小卫士”等活动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监督。

3. 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幼儿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中教育、随即教育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 也是最喜欢的活动,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 将礼仪知识渗透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 使得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同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让幼儿时时受到启发和教育, 使幼儿在看中学, 在动中学。

4. 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也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如:教师节的“尊师庆祝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三八妇女节的“我爱好妈妈活动”等, 通过主题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 培养爱心、关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有重点地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知。

三、研究成果

我园的研究课题上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历经三年的研究与实践, 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我园园本教研的研究成果, 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 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 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 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 幼儿将“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 “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 幼儿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 那种幼儿园一个样, 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 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任性、不撒娇, 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再次, 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 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 幼儿形成了“文明大方, 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 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 会自由结伴, 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 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 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

(二) 教师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方面, 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 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 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 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不断地加以渗透, 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课题深入研究与展望

我园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教研, 既重视幼儿礼仪教育的显性课程, 又重视隐性课程, 结合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主体, 创设条件, 捕捉时机, 将行为实践与理性教育有机结合。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3

一、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践成果

能否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践成果,是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首要标准。检验实践成果,就要看是否达到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就是要落实到解决“四风”问题的成效上,落实到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上。

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和提高思想觉悟贯穿全过程,收效是明显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克服了对作风建设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使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动。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四风”具体表现和危害,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深入研讨,边学边改,立改立行。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心里扎下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会有自觉性。

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以改进作风的新成效新气象取信于民。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聚焦“四风”,查摆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形成围剿之势,取得初步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从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真正解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有提高。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树立问题导向,全方位多渠道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普遍建立,许多干部走出机关大门到农村、社区抓党建促脱贫,深入到条件艰苦、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直接联系特困家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与群众交朋友、攀“穷亲”,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过程成为增进与群众感情、探索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转变机关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服务,在履行职责中使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得到提高。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使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当作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成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特色。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各地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的方法,集中查摆问题。各种尖锐意见原汁原味地直接反馈给领导干部,促使他们认真反思自己,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有的越写越“出汗”,深刻的自我剖析使灵魂受到触动。会前谈心交心、真诚沟通,会上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我们要的实践成果,就是要使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保持和发扬,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得到克服,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倾向得到纠正,党内矛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努力取得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制度成果

实践证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解决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依靠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建设,建立行为规范和有力约束,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用制度固化成果。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需要巩固,积累的丰富经验需要总结,要通过制度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抓紧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制度等,针对薄弱环节,堵塞制度漏洞。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和力量在于严格执行。有了制度不认真执行,“潜规则”必然盛行。我们所要的制度成果,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而是真正能起到制约规范作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靠高度的执行力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要强化制度意识,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不管是谁违反制度都应当受到追究。从选人用人上加以引导和保证,把执行制度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基本条件,在干部的考核、选拔、监督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重视干部执行制度的情况,不严格执行制度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强化监督制约,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违反制度的追究问责办法,坚决纠正各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用法治思维解决作风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是关在法律法规的笼子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依法办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财务审计等相关法规制度,从法律法规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三、努力取得深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成果

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许多管党治党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认识、新经验、新启示,需要认真总结提炼,归纳升华,形成理论成果。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鲜明地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还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要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内涵,不断升华理论认识。

充分认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这对我们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握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和诉求,化解矛盾冲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把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等等。这些问题要在实践中回答,也要在理论上回答。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四种考验,党内存在着四种危险。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呈现新特点,广大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多样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还要看到,彻底清除“四风”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将集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经常性工作,使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紧密联系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重要课题,认清现实,把握规律,从战略上、思路上、对策上形成新的认识,以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回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

作者系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4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主件:《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编著和系列论文)成果类别:实践探索类

申报人及合作者:赵维坤 杨东锋 赵建军 吴友军 张正 申报者单位: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一、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举措 主要内容:

特级教师赵维坤及其团队对尊重教育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07年。课题组以“尊重”为突破口,进行了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人格三位一体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基。研究团队在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省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之本。尊重教育致力于学生的生长和发展,致力于培养现在和将来都健康幸福的人。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现生命意义、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从中发展生命的智慧,凸显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生命是独特的,充满个性的。尊重教育提倡以学生的幸福与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个性发展,让不断发展成为生命的独特符号,要每天都能听到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尊重教育是推动学生生命成长 的教育,尊重教育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教育。尊重差异可以引导生命发展的方向,提供生命发展的动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学校推行的“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为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我们的课堂尊重生命的主体发展,让课堂成为师生张扬生命活力,抒写生命灵性的乐土;我们的课堂是生命的对接,是心灵的对流,让人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跳动。

尊重教育促进生命的成长,滋养出生命的诗意人格和心灵大美。人格高尚,足以影响、支撑、鲜活、幸福一生。尊重教育用人格丰富、润泽、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人的发展来自生命的内在逻辑。尊重人的生命特性,让人格“在场”,追求心灵的丰盈和思想的自由,唤醒生命的自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不同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人的生命追求幸福与发展,生命发展需要尊重人格,完善个性。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让其个性不断得到健全,打好精神底色,让人的灵魂更加高尚。

尊重教育,站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幸福与发展。尊重教育提高了生命个体生存的质量,记录了生命的轨迹,完成了生命的绵延。主要观点:

1.尊重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情感体验,提升道德素养,促进精神成长。

2.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思想。关怀学生独特的个性,成全每一个生命的生长与发展,成就每一个生命的卓越与幸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按自我发展的轨迹螺旋式上升。

3.尊重教育,将幸福与发展作为至高的教育价值。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人格,才是真正的尊重。尊重人格不仅促进知识的增长,更促进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创新举措:

1.构建尊重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引,编写出版《生命教育读本》。生命教育是一种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不仅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启迪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其他生命。

2.推行尊重差异的“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尊重差异,以“多层融合式”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合作”是“学习”的形式,“学习”是“合作”的内容。合作学习时,群体性的互补式竞争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3.搭建尊重人格主题教育平台,构建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尊重人格,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推行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在校园网开辟“道德银行”平台,以银行储蓄的形式,把学生个人的各种表现,兑换成相应数量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另起一行,多一个第一;添一把尺子,多一个优秀„„关注个体的生 3 命,为了每一个生命,成全每一个生命。

二、主要实践成果

1.由尊重教育研究团队牵头,学校教师参与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编委会编辑出版了《生命教育读本》。它是一本体系深厚、趣味浓厚、底蕴丰厚的教育读本。学生通过主题活动对读本中提供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学校里收获的不仅有智慧,更有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和希望。在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乐园,精神成长的乐土,张扬个性的天地,使学生感到幸福与满足。

2.尊重教育研究团队每周都组织开展以“尊重学生差异,构建灵动课堂”为主题的论坛和沙龙活动。全体教师都能注重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这种新型的评价机制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高涨了,胆子变大了,发言积极了,争论热烈了,兴趣也更浓了,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地凸显。

3.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特长,因校制宜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切合校情、教情、学情的六大类社团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有特长、有特色的优秀学生。“存储文明,润泽生命”,通过道德币的存储,形成学生持续进步的动力。学生每天关注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正视自我,发展自我。

三、本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1.围绕“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编写《生命教育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尊重差异——课堂教学改革专辑》、《教育从尊重开始》等三本书,在省内外基础教育界获得广泛传播,产生了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

2.召开多次“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研讨会,在一定范 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影响;成果第一完成人赵维坤在省初中校长论坛和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会议上,多次作“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介绍与报告,得到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热情肯定与称赞。

3.《盐阜大众报》长篇刊载学校课改经验文章《课改改出新天地》;《江苏教育报》专题报道了“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学生唱主角,课堂更精彩》,引起了强烈反响;江苏教育电视台以《校长“试验田”——给力新课改》报道了“尊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功经验。

4.“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获得省二等奖。尊重教育研究团队成员先后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国教育报》、《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教学随笔》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师生对话禁忌语例谈》、《让学生“代劳”要不得》、《给学生阳光,他们才会灿烂》、《授人玫瑰留余香》等五十多篇论文。

5.曹卫星副省长、中央文明办吴向东局长、省文明办领导来校视察并听取尊重教育的成果汇报。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5

动成果报告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xx县政务中心领导班子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县委的“六个始终突出”统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始终突出解决问题这一导向、从严要求这一原则、领导带头这一关键、服务基层这一核心、统筹兼顾这一抓手、制度建设这一根本,重视把解决窗口问题贯穿于活动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听边查、边议边改、边查边改、边改边建”的工作要求,认真查摆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拟定了相应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标准,有力地推动政务中心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一、边学边查,建立台账梳理问题

对征求的意见和问题按“四风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等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征求意见整改汇总台账。在学习查找中剖析思想根源,在学习教育中强化宗旨意识。政务中心坚持每周两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中心管理人员和窗口负责人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材料的学习,除了学习群教办提供的部分资料外,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兰考讲话,观看焦裕禄、兰辉事迹影像,在学习中查找自身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学习心得体会。另外,政务中心管理人员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体人员还参加了xx县党委(党组)中心组第十三小组联组学习会,听取了一堂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法制讲座,提高自身服务群众的素质。中心班子成员结合“四风”问题查找差距,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职工会上作一次主题发言。在此基础上,中心党组书记还在职工会上和七一庆祝表彰会中上了两次党课。中心班子成员作出“两个绝不”公开承诺,即“绝不插手工程招投标,绝不陷入非法利益格局”,除了在政务系统大会上作出公开承诺,还将书面承诺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筑牢思想防线、远离非法利益、保持浩然正气。

二、边听边改,直面“四风”改进作风

制作政务中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表,通过党政网向各单位、通过大厅向办事群众和企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表除了征求对中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四风方面情况和意见,还让办事群众找出最满意窗口和最不满意窗口,提出不满意的原因。政务中心对每一个问题分别建立整改落实登记卡,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步骤,确保对每一个整改事项的轨迹清楚明晰;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厅宣传栏及时公布政策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和便民服务引导制度,为服务对象提供业务分流和政策咨询,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为进一步促进中心各窗口改进工作作风,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加强服务纪律要求,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设立党员服务岗,通过群众评价议测评窗口人员工作态度,及时了解办事人员的满意度,树立了窗口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边查边改,整改落实碰真逗硬

坚持问题导向,在“改”上下功夫,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抓整改。如群众关注县乡两级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问题,政务中心于6月26日对县级部门新调整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和2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入驻且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的窗口工作人员70多人进行了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窗口人员办事效能。7月2日,政务中心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政务服务工作会,安排布置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运行管理有关要求、学习市纪委对“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不落实单位的通报,安排布置市政务中心关于开展“部门区县授权窗口大讨论”等有关工作,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办事流程再一次进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二是规范窗口政务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形象。政务中心重申了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朝9晚5”工作时间,不再利用周五下午工作时间学习业务,要求窗口同志学习培训、回原单位衔接汇报工作等均安排在工作时间以外。上班时间除了在窗口开展好为民服务外,还尽量开展上门服务、延迟服务等拓展服务,下班时间(包括周末、节假日),实行预约服务和值班制度,尽量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以群教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工作。政务中心把窗口政务服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点,配合县监察局执法效监室对全县各部门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情况开展督查,包括审批事项清理情况、审批职能调整情况、中心窗口授权情况、审批人员配备情况等,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政务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两个督查组,采取现场了解、查看记录、听取介绍、暗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督查,以便准确掌握各部门“两集中、三到位”落实情况,为切实做到“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作为充分准备。

四、边改边建,完善制度务求实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结合实际抓好制度的“废、改、立”,从巩固成果、源头防范、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对每一个入驻政务中心的办事窗口,要求按政务中心的规范格式制定《办事指南》,在办事大厅或中心网站进行公告公示。要求办事窗口对办事群众热忱服务、周到服务、而心服务,做到一次性告知。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敷衍,杜绝脸难看、话难听等不良情况发生。二是重新梳理政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完善窗口重新授权制度、首席代表进驻制,进一步完善周统计、月考核、季通报等制度。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还探索建立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全部实现并联审批。探索建立窗口上下联动服务机制,全面梳理需要上级审批的事项,建议省、市、县、乡镇四级联运机制,政务中心还通过行风监评电话和行风监督员,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让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目前,政务中心边学边查边改已经初见成效,整改工作正在逐项落实。下一步,将继续紧密联系实际,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进一步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切实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干部素质、促进政务系统健康发展等方面形成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6

课题批准号:XJK01CJ016;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 学科分类:属于基础教育类;

课题负责人:文岚,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株洲市九方小学教科室主任。主要研究人员:邓石军 梁丽虹 刘建辉 彭小英 李佳琳 王玲 陈芷平戴勤 刘星明 李如楠 郭清辉 王军妮 杨静 黄小竞

<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研究>成果公报

一、课程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研究工作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同时,认真贯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3~6年级)》的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大课程中心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社会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研究。(1)活动内容序列的构建。(2)活动资源包的设计与开发;(3)活动基地的开发。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模式的研究。(1)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体制的研究(2)对课程资源的管理。(3)对指导教师的管理。(4)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3)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

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1))活动指导课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2)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3)活动展评阶段的组织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科学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开发了较丰富的课程资源。

1、建构了开放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立足社区特色,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活动主题内容,这些活动主题分别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组成一系列的活动单元,每一个活动单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内容编排,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序列性,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活动课程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提供了参考资料。

2、开辟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基地。

根据周边地理特色,我们开发了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实验基地,并依据基地特点开发了配套的活动内容。基地名称 活动内容

荷花乡敬老院 给老人们送温暖系列 石峰区陶艺基地 有趣的陶艺制作 厂史陈列观 工厂的变迁系列 六九部队 军营生活系列 云田花木基地 种植系列

炎帝陵 探询始祖文化 宏扬炎帝精神

3、编写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

这套资源包分三册,分别适合于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在内容的编排上,资源包以单元为单位组合主题,主题的主要来源于活动主题序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立足社区特色,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逐步加深。本套资源包色彩丰富、图文并茂,文字以第一人称儿童口吻陈述,图片以卡通画为主,具有童趣,充分体现了小学生活动用书的特点。

(二)构建了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的组织形式。

1、活动指导课 活动指导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操作模式框架如下: 活动流程 师生活动 活动目标

问题确定 创设情况 目标激励分析问题 人员分组 激发兴趣 明确意义引发动机 达成共识 制定计划 细化问题 制定步骤人员分工 预设成果 深化兴趣 发展能力预设准备 指导实践 完善计划 计划交流 指导评价讨论修改 形成文稿 合作创新 批判思维完善准备 安全高效

2、活动实施阶段

根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要深入社区的特点,我们创设了 “小活动+大活动”、“课外+课内”、“个人+小组”、“自主活动+联合活动”等多种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了社区与学校的有效合作,保障了活动开展的效果。

3、活动展评阶段

活动总结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活动 形式不拘一格,但其基本的活动场地仍是课堂和学校,其基本框架模式是: 活动流程 师生活动 活动目标

准备 整理资料 完善资料确定形式 活动分工 搜集信息的能力 展评 组际交流 师生互评小组评选 奖励优秀 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结 整理评价 总结反馈 资料存档 问题生成 提升信息的能力 根据

(三)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体制

1、构建了以校为本,社会参与,家庭协助的课程管理模式。对指导教师、学生活动、课程资源进行管理的流程图如下:

2、充分运用多种管理策略,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1)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对指导教师的管理,课题组从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成立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实施小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外辅导员小组、实验基地建设管理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人员分工与职责。

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课题组制定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配备制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工作测算制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研制度、实验基地管理制度、校外辅导员管理制度。(2)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对学生活动的管理重点落实在活动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活动大部分是在社区进行,而这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才能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此,学校与周边的小区签定了协助办学的协议,以小区为单位成立社区辅导小组,由小区负责人和小区内的家长组成。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社区辅导员参与指导,遇到困难,也可以在小区打电话(小区管理所的电话)找辅导员出面解决。(3)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及时更新、完善和整理。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每学期结束,年级组长将本组开发的活动内容以主题或单元的形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四)建立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重点是落实质性的发展性评价,包括:教师指导

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自主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社区机构及校外辅导员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评价。

1、课程指导教师的评价方式研究。

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凸显“人文性”,强调评价方式的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对教师的评价操作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自评——档案袋评价(成果成品评议),学生问评——问卷调查,社区(家长)参评——问卷调查,学校考评——综合评定(制定指导教师评价标准)等,注重把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研究。(1)建立学生发展档案袋。

(2)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网站上设置留言板(分指导老师、家长、同伴、社区辅导员)。

(3)叙事评价法(撰写活动小作文并分学期汇编成册)。

(五)培养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化人的活动将社会成员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实现人的社会化,成为一个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因而具有智慧与力量,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不懈,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制定了一套三至四年级的综合能力测评的试卷(见附件材料)。这套测评试卷分社会经验知识和实践活动两大块,在一学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状况,量化成分后再转化成等第的方式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整体水平较,且随着学年的增长,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好。

(3)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社会调查问卷中,有两个相关数据位居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之中碰到的问题之第一、二位,有325名学生反映在活动过程中碰到被采访对象不合作,拒绝采访和提供数据,占学生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类型的31.2%,位居第一;有241人反映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是自己胆小,不敢跨出社会与社会人群接触,占总数的24.1%,居第二位。这两个数据反映了社会还未形成教育的大格局,另一方面也反映在传统课程体系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社会适应能力差,对与人群交往没有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可喜的是:学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调整自我心理,克服困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与胆量。(4)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学生中也有90%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提高了写作技能。从学生汇编的资料中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人人都会上网查找资料和传输资料。

(六)提高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化。

随着本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观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师的创新精神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自身而言可谓是一次学习的革命。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逐步提升。在课题研究凸显学校、社区特色的同时,也是学校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课程的实施研究推进了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的建设。为学校校本课程文化张显人文、合作、交往、互信、整生的特色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目前,我校开发的课题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的方法、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方法已在株洲市石峰区城区小学推广使用。

五、研究成果取得社会效益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周边社区的一致好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多次写感谢信说:孩子们自觉地维护、打扫社区卫生,关爱、帮助老人,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公民意识很强,丰富了社区的生活,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为社区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2005年3月课题组开发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三册 2005年6月汇编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活动课程教学设计集》 2005年10月汇编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小学活动课程论文集》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课程实验》2005年11月份被收入由中国教师报和发现杂志社联合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宝库》一书。

主持人文岚撰写论文《校本学习的文化使命》2004年7月获中国教育协会评比一等奖。成员戴勤撰写的论文《为孩子创设发展的机会 》在2004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成员彭小英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2004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校本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在2004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主持人文岚撰写的论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发与实施》在2003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成员彭小英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开发》在2003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成员刘建辉撰写的论文《开展体验性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2002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成员王玲撰写的论文《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2002省教育理论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成员李佳琳撰写的案例《早餐的学问》获中国小语教育协会案例征评一等奖。案例《走进地铁》在湖师大教研中心组织的校本教研会议上展示。

七、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克服管理与评价的程式化、复杂化倾向,实现评价工作的动态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内在情感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这些发展生成于活动过程中,是难以测量的。质性评价、自然描述法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虽然为活动评价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式化和复杂化倾向严重,对学生的活动难以起到动态的指导作用。如何对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工作情况给予恰当的动态发展的评定,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2、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如何立足社区,研究学生的心理,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是课题组不断努力的目标。

3、安全问题。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7

1. 关于净化“语言环境”

在语言学里, “语言环境”是“语境”的分类之一。“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环境”是由语言的体系造成的。语言体系是语言发生意义的背景, 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境”分类的另一半就是“非语言环境”, 它指语言欲描述的对象世界, 包括事物、经验、情绪、想象等。本文所用的“语言环境”, 涵盖了“语境”中“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的两类含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理解, “语言环境”不但包括现时的各种语言现象和会话者的背景, 而且包括会话者周围的语言影响、语言条件等。

净化语言环境, 在本文中意为消除不文明语言, 建立和谐美好的语言环境。其中包括消除不文明的、低级庸俗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语言。

2. 关于“爱的行为”教育

“爱的行为”教育就是以“爱”为核心, 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 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的诸因素整合成一个系统, 在德育教育中, 关注人的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 以求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实际效益的一种教育方式。

“爱的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这种行为的变化发展也只能存在于学生的个体生命内部。作为培养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人格的学校, 只有全方位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这种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重视实践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让德育教育避开盲目性和说教性, 达到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爱的行为”的目的。

“爱的行为”教育内容众多:学习动机态度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爱亲人、爱同伴、爱学校的教育, 爱党、爱国教育, 等等。“爱的行为”教育方式众多:讲座、阅读、谈话, 网络、课堂、小组等, 不一而足。

本文从分析“净化语言环境”入手, 指出应对高职学生进行“爱的行为”教育, 希望能把“爱的行为”教育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使其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从而提升道德品质。

3. 要通过净化语言环境来实施“爱的行为”教育的原因

3.1 净化语言环境对高职院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着正误、文野、美丑之别的语言, 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个人的语言与社会语言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 有什么样的社会语言环境几乎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生活在优美典雅的语言环境中, 接受着高尚和儒雅文化的熏陶, 语言会典丽而优雅;生活在动乱不断、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社会中, 无法想象能有优美高贵的语言出现。[1]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日益普及, 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 由于全社会道德滑坡, 也经受着一些不文明的、垃圾语言的侵害。无孔不入的商业行为、过度的物欲追求, 使全社会的文明进程受损害,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语言水平极度低下、污言秽语泛滥、精神垃圾横流。它严重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生活。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反叛期, 他们厌烦了长辈的说教和老师的枯燥教诲, 更愿意用反叛的语言来树起自己个性的大旗, 甚至对反常规语言的选择超过了对时髦穿着的选择。因此, 校园语言变得污秽、猥琐、下流和低级。[2]

而纷繁复杂的网络新新语言, 某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影视作品中的不健康语言, 均成为他们模仿和追捧的对象。他们口里的不文明语言能“常讲常新”, 甚至“变着花样出新意”。

这些主客观原因一综合, 高职院校提倡文明语言、净化语言环境的任务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异常艰巨。[3]

3.2 通过净化语言环境来实施“爱的行为”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

“爱的行为”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一种教育。以爱的情感为核心, 从净化语言环境入手, 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语言环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它不受权力制约, 但受文明程度左右。净化语言环境的实质是净化人的心灵, 语言是人的文化本体, 净化语言环境是提升文化品位。具备高水准的文化, 才能谈吐优美, 礼仪典雅。净化语言环境就是使语言这一工具发挥积极作用, 让它创造出精神价值。[4]

而通过净化语言环境所进行的“爱的行为”教育, 就是在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言谈中的语音、语调, 用词、语法, 改变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从而进一步来改变他们消极的生活态度、低迷的情感状态, 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片面看法。

“爱的行为”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 从净化语言环境入手, 从改变说话的态度方式、用词用语开始, 让“爱的行为”教育变得可观测、可操作、可检测, 这就让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4. 净化语言环境, 实施“爱的行为”教育的具体措施

4.1 在学校生活中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很多高职学生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桎梏, 陷入了迷茫和失重状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从“爱的行为”教育入手, 引导他们改变语言习惯和说话时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处于最佳的受训状态, 语言纠正比较容易;高职教师也正处于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的关键时期。在进行“爱的行为”教育中, 通过日常语言净化、推荐新书、演讲比赛、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让教师修身养性, 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教育水平;也让学生感受到美好语言所带来的积极的精神状态、读好书所带来的精神鼓舞。

因此, 师生共同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是实施“爱的行为”教育的必然需要和必然结果。我所在的校图书馆开展了系列读书节活动, 对构建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有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读好书的活动, 积极参与活动, 写出“我与书的故事”征文, 参与“好书推荐”演讲比赛, 充实业余生活的同时, 提高语言能力;科研处建立了学术报告厅制度, 通过定期聘请校内专家为学生开设演讲课,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积极营造起良好的语言氛围。这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爱的行为”教育品位, 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4.2 辐射社会语言环境, 提升“爱的行为”教育品位。

作为社会人的高职院校学生, 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不但在学校受到我们的正面教育, 而且会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接受各种语言的影响。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德育教育因素。

在复杂的社会中, 高职院校的学子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光怪陆离、千变万化的世界, 接触着各式各样的人, 被五花八门的语言影响着。正面的、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形式显然苍白无力。只有当他们在现实中遭遇矛盾、痛苦、迷茫时, 长辈给予必要的指导, 才能化解危机, 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而此时的语言引导, 就能发挥“爱的行为”教育功能, 能收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尤其是当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实训实习时, 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 及时纠正不文明语言。

在家庭生活中, 文明的语言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家长素质的高低、教育观念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言选择。我们无法预料家庭语言环境, 但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 了解家庭, 尽自己所能, 用美好语言覆盖家庭生活。沟通学生和家庭间关系, 进行“爱的行为”教育。

当然, 我们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语言环境, 但可以通过净化校园语言, 进一步影响社会和家庭, 尽德育教育义务。

总之, 从净化语言环境入手, 对高职学生进行“爱的行为”教育, 将成为德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韦星.大学教师角色特征及语言特点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 7:118—119.

[2]许振兴.从和谐社会视角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7, 10:21—22.

[3]于永革.试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 2007, 2:67—68.

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篇8

一、工作启动突出“早”

一是学习开展早。市工商联区县党组书记会议后,金山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及上海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二是方案拟定早。根据中央和上海市相关工作要求,结合金山具体实际,金山区于3月中旬拟定完成了金山区关于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按照项目化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四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

三是部署推进早。在部署推进今年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金山区注重从实际效果出发,强化分类指导推进,充分利用工商联主席会长办公会、基层商会工作例会以及执常委会等平台,对各类对象进行分类部署动员。截止到4月底全区各个层面的动员部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二、活动推进注重“实”

1.抓好一支队伍,努力坚定制度信念

在不断强化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整体教育引导的同时,区工商联着力突出教育引导工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将青年创业者队伍培养作为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抓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是健全组织,为创业者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内青年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金山区积极推动在区镇两级成立了青年创业者联谊会,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构架。全区各级青创联组织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通过会员微信群以及季度工作例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业经验和学习感悟,有效提升了联谊会队伍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完善机制,为创业者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以区工商联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为主要平台,积极探索实践,通过与中欧学院、上海交大合作以及聘请区内有较强代表性的一代企业家为创业导师,初步建立了定期培训、导师带教等配套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利用相关培训机制,不仅提升了青年创业者的创业本领,更实现了金山区企业家政治坚定、奉献社会优良传统的代际传承,为青年创业者快速、健康成长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快车道”。

2.依靠两个平台,不断增强政企信任

一是依靠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区工商联积极履行金山区服务非公企业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深入基层商会、会员企业,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并通过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上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是依靠法制服务论坛。在法制服务论坛的框架下,积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通过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科技企业沙龙等一系列活动,邀请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心贴心开展交流,增进了政企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得到了区内非公企业的广泛好评。

3.提供三大服务,切实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政策服务。为了强化非公经济人士对政策信息的了解和把握,金山区通过召开各类政策解读会、专题沙龙活动等,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特别是针对当前企业对自贸区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邀请金山海关、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行金山支行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就自贸区金融创新及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为企业把握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二是金融服务。坚持深化银企合作工作机制,本着公平、开放的原则,不断拓展和加强与上海农商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浙江泰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今年以来,又成功与交通银行金山支行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开展了“商银携手行”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我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是用工服务。在积极与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合作,定期对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政策法规咨询和服务的基础上,紧紧依托商会组织网络,推动全区基层商会通过组织各类集中招聘活动,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劳动用工难题。今年以来,金山区累计组织招聘活动10余场,有效地缓解了区内非公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压力。

三、区镇联动体现“紧”

在推进工作过程中,金山区还高度重视基层联系点的指导和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和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效地提升了金山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实效性。如张堰镇商会提出组团式联系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对非公企业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形成“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企业服务新格局;山阳镇商会创新工作方法,分层推进教育,发挥老一辈企业家领头羊作用,激发接班人热情,带动扶郎花积极参与,三个层面共同提高,共铸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取得积极效果;嘉乐公司面对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不等、不靠,主动创新开拓,探索出了一条生产基地在外、财务税收等核心经营在金山的生产管理结构转型的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内传统企业创新转型开拓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上海融氏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党建基础和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突出出资人带头和企业员工全员参与,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金山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下一阶段金山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要在准确把握“四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密结合金山实际,把理想信念活动与区工商联全年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以坚定信念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

通过坚持定期举办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深化青年创业者培养以及强化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全区广大非公有经济人士特别是青年创业者学习好、领会透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理论观点和系列政策举措,努力把我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建设“三个金山”的具体实践中。

二、以增强信任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沟通联系

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将各级政府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多渠道、广覆盖地向基层非公企业进行宣传;利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平台,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切实帮助区内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一些在发展转型中遇到的跨部门、跨领域,单个部门难以协调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各类平台的搭建,不断加强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增进理解、增强信任、形成共识。

三、以提振信心为指向,进一步强化有效服务

不断创新和深化服务载体,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坚定创新转型、加快发展的信心。继续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联系,通过组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银企对接活动,逐步将银企合作的服务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小微企业倾斜;坚持法制服务重心下移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法制服务基层行、法制服务联合走访、庭审旁听等多种活动,为支持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支撑。

四、以提升信誉为归宿,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

上一篇:2024医院实习结束自我鉴定下一篇:在干部调整集体谈话会议上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