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2024-10-18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共9篇)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1

1 引言

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高校本科教员, 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性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兴趣驱动成果为导向,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兴趣驱动成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2.1 转变教育观念[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员必须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要把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研究型、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 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 营造宽松民主的创新氛围,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注重对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2 改革教学法, 狠抓学生基本功

平常教学过程中, 避免满堂灌, 而是根据知识点的特性以启发式、任务驱动、案例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创造的动力源泉, 在多媒体课程中可通过制作一个作品或完成一个课题, 首先需要培养兴趣, 培养兴趣需要具体的措施, 在实践中, 通过整合有效资源, 建立一些案例库、小任务, 供教学所需。平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 从细微处入手, 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症下药, 既不能否定学生的能力, 也不能高估学生的水平, 有步骤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学习。

2.3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新能力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所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需开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 增加选修课比重, 学生如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学,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2]

大学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设计, 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除了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外, 还可以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 增才干,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成立开放型实验室, 搭建创新教育实验环境,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以兴趣驱动成果为导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 由老师拟定或学生自拟题目, 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到一块, 积极参与各类比赛, 比如全国信息技术比赛、蓝桥杯比赛、网络技能比赛等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还可以挑选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老师课题的研究。

这些都打破原来传统的师传生受教学模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实用为主, 以学生发展为主, 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在教学中既有“教”的设计又有“学”的设计, 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5 改革考试方法

素质教育实行的是知识与能力并重, 除了理论考试这种考试方法外, 还可以进行课程小论文、作品设计等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 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6 引导学生, 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一人为木, 众人成林。一个人的成功得益于自身的素质与努力, 但更不能缺少一个良好团结、合作的成长环境。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团队合作是人类得以生存并战胜困难的可靠保证,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在比赛的大环境中培养和磨练学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结束语

在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基础上, 打破传统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发展学生兴趣为主, 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兴趣基础上, 通过参加国家级、省 (部) 级、宁波市级的各类比赛, 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合到一起, 团结协作, 让学生在完成比赛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科技竞赛中引入竞争机制, 整体牵引学生创新水平迅速提升。通过参与比赛, 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摘要:本文介绍“以兴趣驱动成果为导向”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做法,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宏国.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

[2]史仪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课程教学新体系探索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3月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2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Konferenz,简称KMK)于宣布决定在职业学校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此课程方案由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与课堂教学经验融合设计成“学习领域”,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实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内涵

(一)概念

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结“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学者杨克和迈尔(Jank&Meyer)将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且全面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二)特征

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三大能力这一行动目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性地就业于职业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这些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方法统称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此模式具备以下四大行动导向特征[2]:一是学生导向。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仅扮演协调人、参与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二是全面能力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专业、方法、社会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即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一体化成长。三是自发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学生自发地、有意识地处理问题,按照自我意愿唤醒学习动机。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不会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主动积极地学习。四是产品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个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产品[3]。此种行动产品主要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如角色扮演、舞蹈、歌剧等;二是学生生产产品,可以是铜像、壁报、拼贴画等;三是学生设计学习计划或项目,例如演出、展览、学生家长会、郊游、竞赛等。

二、发展沿革

二战后的德国受占领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呈现“泛智化”倾向[4],基于学科课程结构化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战后经济复苏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知识取向、弱化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引发了整个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他们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单向技能的训练,传授脱离职业实践、“去背景”的理论知识,主张职业学校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5];反对单项技能训练,主张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求与规范处理问题。这些主张推动了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从时间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导程度两个维度加以表述,行动导向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占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如表1所示。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至今已由培养行动导向的职业行动能力模式过渡到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素质模式,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仍主导着教学活动,并将长期存在。笔者的观点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教学方法层面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工作过程导向更侧重于学生胜任整个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指导课程开发。职业行动能力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方法介绍

(一)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界中的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六个步骤进行。但因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是动态变化的,导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与职业工作结构相适应。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该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行动为目标,以行动为方式,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6]。下页表2选取德国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分析法等五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典型教学方法,从特征、行动模式、教学意义和适用教学地点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以上五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可大致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在准备阶段,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行动目标,根据项目前提条件、学生先前经验及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等考虑可行性;在进入阶段,教师将学生置于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并与学生约定要实现的行动产品;在加工阶段,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协调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先按照分组小结各部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对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回顾整个工作过程。

(二)方法选用

德国职业教育学者尤根彼得(JoergPeterPahl在《培训教学方法》[7]一书中列举了近60种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的培训教学方法,根据所侧重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柏林学派[8]构建了柏林模式教学条件分析图以帮助教师做出取舍。柏林学派认为,教师要从水平维度的教学结构分析和垂直维度的教学因素分析两方面入手,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所需材料,分析项目存在的先前条件。柏林模式教学分析图详解如图1所示。1.结构分析先对学生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结构分析。例如,在旧建筑物的拆迁课上,人文条件是:有30名学生,其中市内学生20名,市外学生10名;市内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较差;市外学生知识基础功底好,但思维不够积极活跃。社会条件是:教师将旧建筑物拆迁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实践课安排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开展,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当地的建筑管理局或建筑公司取得联系。2.因素分析以上结构分析的结果制约目标、项目、方法、媒体这四方面因素的.选取和使用,且这四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不宜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要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项目;依据结构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方法暂选为项目教学法,使用媒体为多媒体操作平台等。因此,笔者主张,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教学方法:第一,按照课堂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二,依据学生典型的行动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合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需求;第三,根据当前教学条件限制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地点、教学器材、时间和经济成本、班级规模等条件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近些年,德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制造业才能保证本国稳固的就业机会,于在汉诺威提出要通过“工业4.0”振兴本国制造业,实现经济新跨越。,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9]。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转型与提升。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再次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具备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稳步发展和有效融合,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因此,国内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目前使用较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0]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紧密相连,以行动和工作导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WernerJank,HilbertMeyer.DidaktischeModelle.Cornelsen[M].Berlin:CornelsenScriptorVerlag,:315.

[2]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3]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3):157-16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32.

[5]易艳明,吉利.德国能力导向职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4):55-60.

[6]傅伟,袁强,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4):91-93.

[7]Joerg-PeterPahl.Ausbildungs-undUnterrichtsver-fahren[M].Bielefeld,.

[8]Prof.Dr.KlausJenewein.ScriptVorlesungDidaktikundCurriculumentwicklung[G].:17.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3

我省自1997年12月颁布首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以来,历经8届,累计评出433项获奖成果。这些获奖成果集中展现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代表了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的最高水平。

2014年初,教育部启动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这是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重大转变或者说是应有的回归,对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科学化水平来说,无疑是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省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项,综合排名列全国第五位,充分表明获奖的集体和个人既是我省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拓荒者”,也是激励未来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和组织申报的“示范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应该说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较为显著,综合实力较强。但我们未有项目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高水平获奖成果与江苏、北京、浙江、上海等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宣传推广工作,需要把握好基本要求。

(一)甘于奉献,立足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社会评价,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高尚品格默默奉献于教育事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对学生心灵塑造、精神培养、道德熏陶、智慧开发、能力增长的伟大工程,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人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教育领域的所有改革,教学领域的所有探索,学校的所有研究与实践,都必须牢牢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而优秀教学成果的打造,浮躁不得,必须甘于长期奉献,必须紧扣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从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上不懈努力。

(二)高瞻远瞩,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前沿。教育活动既是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也受社会系统变革的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本质和成长成才规律认识的加深,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活动,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前沿性问题,追踪和研究省内外、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状态、最新问题、最新理念、最新模式。具体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工作和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打造,一定要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聚焦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这个宏伟目标,充分理解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目的、标准、规范,以此为引导,贯彻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注重教育教学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改革发展,着力建立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培养模式,既有理论建树,又有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实践模型。

(三)脚踏实地,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现实问题。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一切教育教学研究的逻辑基点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没有问题的教育教学研究,不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教学成果的探索和积累,要充分建立在现实问题基础上。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步步深入,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这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比如中小学生课业“减负”问题、“择校热”问题、课程教材改革问题、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问题、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问题、教育教学活动拓展与学校及教师责任问题,等等。不能因为是“老大难”问题,我们就躲之避之、置之不理,而应是越困难就越要去寻求解决之道,这样就越能显示我们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切肤之痛,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和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打造中,应迎难而上,以改革为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性谋划,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用团队的力量去寻求破解有关难题之道,为党和国家分忧,为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助力,为孩子发展和家庭向上造福。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

(四)勇于开拓,立足教育教学成果原创性。创新是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核心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区域,基础在教育创新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教育工作者理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大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办法等的改革创新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贵在创新。我们的责任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独创性、开拓性,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发表新观点,产生新成效……不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导致“虚假研究”“虚假成果”,造成研究资源浪费。我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有着良好的创新传统和创新品格。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和优秀教学成果培育要与此相匹配。为此,要着重突出原创性,敢于挑战全国及全省共同面对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勇于提出别人未提出或不敢提出的新观点、新路径、新方法,形成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成果 。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打造、宣传、推广,对我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凝练具有重大意义,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所有幼教机构、中小学、有关高校高度重视,在现有基础上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振奋精神、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再创佳绩。

(一)提高认识、承担责任。国家《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一样,同为国家级奖励。《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也明确规定:教学成果奖与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同等对待。因此,荣获教学成果奖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表明获奖的优秀教学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科学可行的,是得到政府高度认可的。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对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教师、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和发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为广大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奠基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影响。因此,更加重视培育和宣传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努力做好教学成果奖有关工作,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二)注重推广、扩大效益。我省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以来所积累的430多项优秀成果,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于历届获奖成果,绝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扩大其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效益。比如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创新教育理论 引领教育实践——广东省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暨广东省第八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集萃》这本书,是近年来我省优秀教学成果之集大成者,很值得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培育、勇创辉煌。一项优秀的教学成果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往往离不开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教师、教研员在研究探索的全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教研员培育优秀教学成果营造宽松的环境,提出正确的方向指引,组织协同创新;作为教师、教研员,既要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路径方法,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耐得住长时间的煎熬,敬业、乐业、专业,使成果富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示范性。这需要制定教育科研及优秀教学成果培育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在教育科研及教学成果的培育、“孵化”、申报等方面下足工夫。

(四)虚心学习、后来居上。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省有31个项目获奖,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我省要迎头赶上,应该虚心学习先进省(市)的经验,认清自己的差距及原因。省内各市相比,广州、深圳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他市,也有做得很好的如佛山市、东莞市等,也有成绩一般的,还有落后甚至根本就不重视的。这需要深刻反思本地区本单位这几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工作,切实端正态度、认清差距,学习先进、奋勇争先。

(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培育、孵化优秀教学成果,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思考、更长的眼光、更大的志向,将其上升到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奠基的高度。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再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强意志,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同时脚踏实地地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立德树人的弄潮儿、排头兵和领头羊,自觉地将个人的教育理想、学术旨趣、发展方向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将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协同创新结合起来,在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形成科学的、具创新性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优秀成果。

只要再接再厉,认真扎实地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评审、交流、推广等各项工作,全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工作,就能为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形成更多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作者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4

一、成果导向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最近几年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迫切改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成果导向是根据学生成果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成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学习《设计素描》课程的积极性。教师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课下让学生设计作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并且对该作品进行点评,说出每幅作品的优点与缺点,一般首先都是让学生点评,教师做总结。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根据预习成果决定课堂效果,利用学生设计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改革

(一)从实践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安排人手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教学内容改革必须适合现在行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学生岗位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每次教学内容对应相应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岗位职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教育改革目标,通过模式、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其就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先从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人手,对实践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因为,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应该是指引者与引导者,所以,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学生主要是自主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而要想安排好学习内容,则势必要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知,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知识学习提升,有助于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技能的提高,必须依靠雄厚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实践技能的基础,《设计素描》课程是一门实践技能强的课程,但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设计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作品设计中技巧,以及审美能力,美学是《设计素描》课程中重要内容,提高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基本要求,符合《设计素描》课程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二)从实践成果导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人手在实践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中

实践成果的展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素描》课程热情,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我们通常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两种模式因为,这两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并能够实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基于构建主义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其主要是以成果导向为主,利用实践课中实际业务流程,模拟特定的业务系统,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业务工作流程,完成不同的业务工作处理并且利用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感知,提高其自身对相关业务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是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改革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总之,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经过在《设计素描》课程上的实施,取得一定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设计素描》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设计素描》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为相关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设计素描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比较适合应用成果导向教学方式。成果导向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论证,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本论文主要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概述、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改革,设计素描

参考文献

[1]李娟.以不同专业为基础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5(23).

[2]余有贵,刘静霆,曾传广.问题导向教学在“酿酒工艺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

[3]王亮,程远平,李增华,张伯权.工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在“矿井瓦斯防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4]魏哲铭,卢荣.问题导向教学在大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军校是造就军官的摇篮,军校培养的基层军官素质能力的高低对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其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和关键。如何对军校准军官的学员开展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当前各军校研究的重点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军校学员思想,这是党对军队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必然要求,是军队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念牵引,运用好最新成果武装对培养优秀合格军官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军校对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育教学内容相对狭窄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军校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块,是一项基本性、经常性的工作。对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军校思想政治教研室的教员和学员队的干部,教员和学员队干部知识面同地方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相比较而言,学历相对偏低,接触新鲜事物的程度相对较弱,与现实相对脱节,而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学员成为军校学员的主力军,其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军校原先的“年年讲、事事讲、讲来讲去都是同样的话”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改进。

(二)教育教育方式过于简单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于军校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一名青年军官从军报国的人生道路具有深远意义。军校惯用的模式是“你说我听、你说我背、考试合格就万岁”,学员不怕学不好“枪枪炮炮”专业知识,就怕思想出问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取决于“打得赢”能力,更取决于“不变质”的素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要求,需要以牵引式、互动式的模式引导学员兴趣,从其灵魂最深处增强认同感和自觉性,调整方式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重大意义

(一)是党的军事人才方针的现实要求

军校是适应新形势为党和军队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党的理论成果随着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枪杆子是要永远听党指挥的,掌握枪杆子的基层部队如果连党的时代思想都不清楚,那结果无疑是可怕的。所以党总是在要求部队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使命任务,锤炼思想作风能力,对军校教育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现实性要求,军校教育不能滞后,必须让成为集成的军官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保证学员从军校毕业后走进军营能够把握党的时代脉搏,随时按照党的要求抓好带兵服务工作。

(二)是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入新内容、探索新路子的必然选择

军校开展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能讲来讲去都是一个内容,都是一个模式,这无疑会让青年学员感到单调乏味,疲于应付,时代在发展,党的理论成果也在推陈出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能仅停留在教员的视域下,必须使之成为学员灵魂最深处的东西,让学员知道党最近有什么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以此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才能看得明白、理解得清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从军观是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军校政治教员和学员队干部的职责,只有自己先理解吸收了才能引导好教育好青年学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融入理论成果新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灌输模式,让学员成为学习理论成果的主人,引导学员积极思考研究,对于筑牢军魂、夯实军事素养意义重大。

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员思想的有效新模式

(一)引领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热潮

教师能不能教好学生,自身是关键。如果教员或是队干部连自己都不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那教育学生无疑是一句空谈,所以教员要学、队干部也要学,而且不能像传统的疲于应付,消极对待那种模式学习,要变革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只想浅尝辄止的学习转变成为我要学明白学深入的理念。自身观念上是否重视、是否有时间学习对于培树教员、队干部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军校需要配套出台相关措施,积极印发学习小册子、组织集体集中学习、开展专题式研究、进行授课大比武等都是激发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热潮的好办法,授课者学好是听课者学好的前提。

(二)将学员互动式新模式铺开来

以往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都是单一方向的模式,教员、队干部在上面讲,这是一种上级对下级部队模式,低年级学员还可能在下面听,到了高年级学员,基本不听,该干嘛干嘛,到了考前突击一下,都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考试结束再也不想关注这方面的东西,这严重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要改变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变革理论授课模式为实践体悟模式,让学员结合现实实际自己来学,结合自身感悟自己来讲。对学员骨干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协助管理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刻认识,培养基层小教员,使学员提升兴趣的关键是深化理解认识,增强内心的认同感,在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指导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坚定其学习运用的信心和信念。让学员成为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是军校筑魂育人取得成效的根本。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6

(一)目前的运行和发展水平尚属初级阶段

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都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应用。但多数院校仍然运行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粗犷型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模式运行过程中,将工作室中的项目任务只进行简单的划分。任务载体比较单一、层次区分度不够,没有严谨、系统的评量尺规。因此,通过项目演练不能够准确考核,学生对于是否获得职业能力的感受比较模糊,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二)专业团队的师资力量不足以完成工作室式的各项教学任务

“工作室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项目内容不能仅局限在书本案例、纸上谈兵,要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虽然拥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具备“双师型”素质,但由于校内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平时不能随时参与企业实践,因此不具备较高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难以独立完成真实工程项目。

(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工作室式”的培养模式需要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平台,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需要引入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工作室没有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第三方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施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没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工作室平台需要重新划分教学班级,不能合理地进行学情、学材分析,没有达到“因材施教”,从而限制“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二、“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简介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及课程开发理论始于美国,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教育认证机构率先启用“成果导向”认证规范“EC2000”,对美国工程教育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04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共同建立了《华盛顿协议:毕业生核心能力》(简称“华盛顿协议”),这意味着成果导向教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013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具有国际实质等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充分认可并重视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

(二)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对“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所谓“成果”,是指学生经过一个周期的工作任务、单元项目等学习历程,根据多元评量方式,最终获得各项专业能力。充分符合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

三、实施“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确保有效完成工作室的各级项目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导致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教师通过口语评量、实作评量、档案评量等多元化评量方式,更加客观地考核学生对项目任务中各能力目标的掌握。极大地发挥出“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中评量尺规对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的客观优势。下面以工作室课程《建筑装饰效果图设计》为例,展示其中部分评量表格。具体内容详见表1、表2。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各项任务,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情特点,对“工作室”运行的项目内容进行有效设计,项目任务分级可选,目标逐级达成。即,采用三级命题制度。工作室中专业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完成课程资源库中的标准任务单,达到教学要求中基础目标;专业能力适中的多数学生完成“工作室”项目任务单,达成教学要求中的完整目标;而专业能力较强的小部分学生将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完成工作室精英任务单,达成教学要求中的最终目标。

学生可以对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与教师及其他组员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素养等能力目标,真正成了学习过程的主体。

(二)制定建筑装饰专业选修学程,合理划分“工作室”行动领域,明晰人才培养方向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课程,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和终点构建课程体系。针对建筑装饰行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引进“学程式”教学模式,设置“建筑装饰绘图与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两个模组。围绕两个选修学程模组建立“建筑装饰项目设计”与“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作室。在“工作室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真实项目、依照工作流程,并遵照教学的进阶式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具体内容详见下表3。

同时利用合作企业资源优势,制定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实训项目,在合作企业建设的“装饰设计工作室”,通过分组、轮岗的方法完成,引入以行业、企业标准,结合专业综合考评系统,完成“三方”评量考核。

(三)加大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强化专业团队社会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行业协会,携手合作企业,建立“行业统领、企业参与、技术牵引、共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吸纳人才、整合资源。依托工作室为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集“教学、设计、施工、培训、服务、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共享型教学基地。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遴选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技术攻关、带动横向课题的开发,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形成“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的新体制和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摘要:“工作室式”是目前建筑设计类行业领域主要岗位当中最为典型的运行模式,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依照当今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构建了能够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的、具有比较领先水平的建筑装饰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式,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7

1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 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1,4]。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5]。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对高校的专业认证工作也遵循这一工程教育理念。

OBE要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以专业课程教育层面为例, 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

(1) 教师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课程教学目标)

(2) 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毕业要求、能力结构)

(3)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实验、 实习等手段)

(4) 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课程考核方式)

2特种加工教学目标逆向设计

特种加工是应用物理 (力、热、声、光、电) 或化学方法, 对具有特殊要求 (如高精度) 或特殊加工对象 (如难加工的材料、形状复杂或尺寸特微小的材料、刚度极低的材料) 进行加工的手段, 它是区别于传统加工的新加工方法。特种加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能力结构) 为:熟悉特种加工装置的特点, 能够分析特种加工装置与相应普通加工装置的区别;了解各种特种加工的应用范围, 能够分析采用相应的特种加工后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发生的变化情况;了解该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自主学习, 适应发展。特种加工课程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学生毕业要求各指标点支撑课程权重系数表中的权重系数为0.4, 是机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以前的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加工原理和分类。对特种加工装置的特点较为熟悉, 能够分析特种加工装置与相应普通加工装置的区别。了解各种特种加工的应用范围, 能够分析采用了相应的特种加工后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发生的变化情况。

通过OBE逆向设计, 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多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加工对象或过程的设计开发、研究分析的能力;具备选择和使用特种加工技术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新型加工方法,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新的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采用特种加工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符合成果导向教育的要求。

3面向“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实验、考核设计

教学设计要实现以下要求:对话课堂, 开放课堂, 能力课堂, 学思结合, 教主于学[1]。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对话、思维对话、心灵对话有机结合, 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问号”, 善于“吊胃口”, 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和实验室查找文献, 解决头脑中形成的“问号”。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 引导学生学思结合, 将学生的学置于课堂教学的首位, 以学主教。

实验设计包括:电火花加工实验 (实验1)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 (实验2) 。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审核, 学生在实验老师的辅助下自己操作设备, 撰写实验报告,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获得感。在此基础上, 逐步添加激光打码机、超声加工机床, 开发新的特种加工实验, 拓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考核设计采用平时成绩、实验、课程考核等方式进行, 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考核。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4结语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国际上实施工程师认证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国高等理工科院校中也受到高度重视。根据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要求为目标, 逆向设计了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 对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方案、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规划, 以期使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符合OBT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17) :7-10.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1) :19-22.

[3]高作斌, 薛进学, 贾新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色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9) :52-54.

[4]赵杰, 李佳艳, 王清, 等.工程教育认证与材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 (3) :20-23.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8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

2009年以来, 在充分研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优秀大学发展道路的基础上, 汕头大学提出了以“先进本科教育 (Advanc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UE) ”为核心, 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用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保障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建设具有持续适应性的跨学科学业规划体系, 确保学生能够贴近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有效开展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而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正是近年来国际上广获好评的先进教育理念之一。成果导向教育与其他教育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 它强调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中, 学习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是否能使学习者在学习后具有某种可感知的能力, 即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将知识、个人理解与技能相合成, 最终形成某方面的能力成果。

大学英语作为当今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课, 是确保学生能够贴近全球化社会的奠基石, 而英语视听说课程则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 与全球对话的必要保障。根据2007年9月由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是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应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技能, 以适应未来、适应社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则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传统的视听说课程相结合, 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样而全面的活动, 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与语言意识的目的。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后, 则可广泛涉猎所感兴趣的专业和非专业领域, 从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 有效进行终身学习。

1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引入的意义

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环境下, 英语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是一种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 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 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 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但它并不是学生的独自学习或无助学习, 它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通过对一个个不同模块的学习, 搭建起通往成果的“发现”平台,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会的, 而要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学生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真实目的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感知语言学习, 掌握语言使用的规则和规律。英语学习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 语言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结果为基础的活动, 它围绕着学习者学到了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能够做什么而展开。本项目有着明确的成果目标, 采取符合社会需要的活动方式, 并强调成果评价的真实性。同时,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将视听说三方面相结合,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外时间, 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制定弹性的教学计划。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英语交际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要求学生拥有孤立的听或说的技能。

2 成果导向理论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运用

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Level 2课程目前是一门以视听为主, 口语为辅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选课学生为以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的全校本科生。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指导下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 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的指导, 转变传统上注重学科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 尤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 将视听说三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融合到课堂中去, 旨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传统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对讲授时间做出的安排。它规定了每一章节的讲授学时以及每堂课的讲授内容, 至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关系、对达到要求有什么贡献却不过问。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必须首先明确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要达成的能力目标有哪些, 然后针对这些目标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再后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数。显然, 成果导向教学设计, 是按所涉及的目标要求而设定的。这样, 对于每一堂课,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十分清楚, 自己所教或所学对既定目标的贡献, 从而使老师教得清楚, 学生学得明白。

本课程设计以课程大纲为依托, 课程大纲除了规定学科知识点的要求外, 还包括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使学生在明确所学知识范围之外, 对自身将要取得的学习成果也有所期待。同时课程教学将采用模块化结构, 将英语视听说技能分成不同模块进行教学, 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模块界面, 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能力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为个性化学业设计创造更多的空间。本课程将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两方面施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

1) 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并开展成果导向的视听说教学活动。将学生应掌握的视听说技能分成不同模块进行教学, 例如, 如何选择适合的听力材料, 如何在听时有效做笔记, 如何在听时分析材料的结构以找出所需信息等。此类模块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将听力与口语相结合, 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 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譬如在听听力做笔记教学模块中, 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应首先明确本模块的学习目标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 既在听听力材料的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 快速并准确地做笔记, 记录下所需内容。接下来教师还应进行目标差距分析, 分析目前学生所具有的水平和所预期学习成果之间的差距, 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展开多种教学活动。

2) 课外自主学习

对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来说, 为学生构建好的语言环境极其重要, 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生在课外参与的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巩固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同时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弹性的方式配合学生的个别需求。在课堂上完成不同模块的学习之后, 教师将会提供视听说日志记录模板, 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选取感兴趣的视听说资料填写日志模板, 完成课外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与视听说有关的英语俱乐部, 英语角等活动, 以期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 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印证所学, 证明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一个阶段的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时, 以档案袋的形式收集学生成果, 以便教师对学生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后教师将进行目标差距分析, 对于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 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找出与目标间的差距, 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来缩小差距。只有学生深化了对学习目的的理解, 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而学生的评价参与会强化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3 结束语

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结果为基础的教学设计, 它围绕着学习者学到了什么, 以及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能够做什么而展开。虽然有关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基础框架已基本成熟, 但成果导向教育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不过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 转变到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这不仅反映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也反映了教育机制的改变。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高校英语教学也要结合学科特点, 结合如成果导向教育等新理论,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成果意识的提高,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顺应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 培养在未来社会中具有竞争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pady W G, Marshall K.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Based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 49 (2) .

[2]Spady W.Cited by GLATTHORN, A.A.1993 Perspectivesand imperatives:outcome-based education:reform and thecurriculum process[J].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 1993, 8:354-363.

[3]Spady W.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 V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4]张元芳.OBE理论模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大学青年2006 (1) .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篇9

201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开始推行OBE教育理念, 酒店管理专业在学院学生应具备的“六项核心能力”基础上, 参照国际标准, 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指标,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 注重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成果, 将OBE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和行动学习的教学法应用到课程实施中, 教学效果突出。

2 课程改革特点

2.1 课程标准国际化

酒店管理专业与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合作, 引入国际标准, 采用美国饭店业协会HTMP课程, 开展“试点中的试点”。专业课程由具有国际注册酒店业教育导师 (简称CHE) 资质的专任教师和外教授课, 采用双语教学, 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完课程后需参加美方组织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

2.2 教学大纲契约化

让课程大纲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 在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展示课程大纲, 让学生知道课程内容、教学进程、课程实施、课程要求、课程考核等信息, 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学习, 获得学习成果,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修改大纲要及时的通知学生。

2.3 教学文件活页化

在课程教学文件设计上, 采用教学活页, 在课前发放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前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教学活页通过采用二维码识别方式逐步由纸质版过渡到电子版。教学活页中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学习过程、课程资源和评量标准。

2.4 教学方式灵活化,

按照“教学地点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化”等理念设计专业课程, 融入嘉宾讲座、实地参观、学徒制等教学模式, 上课地点变成教室、实训室、酒店、报告厅等多元地点, 使学生走出课堂, 专家走进课堂, 学生课上讨论、教师课下指导。课堂上运用二维码、微弹幕、问卷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实地参观、合作学习、篮中演习、案例分析、嘉宾讲座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达到学习成果。

2.5 评量方式多样化

在评量方式上, 改变传统的期末纸笔测验的单一方式, 有效的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纸笔测验、档案评量、口语评量、实作评量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2.6 单元设计反向化

实施成果导向教育要求清楚聚焦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 其教学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以目标为导向, 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首先教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 (单元目标) , 从而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 (学习评量) , 进而安排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机会进行具体的实施 (活动历程) , 最终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2.7 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化

在课程的实施上, 按照“1/4理论”有效分配课堂时间。第一个1/4的时间采用INTRO的方式进行开场, 即:激发学习兴趣, 介绍课程内容, 介绍时间分配、课堂活动范围和实施过程, 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将达成的目标和成果;第二个1/4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第三个1/4时间实施互动式教学活动;第四个1/4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总结。同时, 在课程实施环节上尽可能的控制课堂讲授时间, 充分利用手机等工具开展课堂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

结束语

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改革颠覆了传统的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从习惯了“教什么学什么”转变为“需要什么教什么”对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是艰难的挑战。在教学中, 教师应避免教条化, 要吸纳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 善用批判性思考及广泛多元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依其个别差异与需求来学习, 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 使每位学生都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晓典.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上一篇:企业成本动因分析下一篇:机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