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简报

2024-07-03

劳动实践简报(通用15篇)

劳动实践简报 篇1

龙洲九年制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材料

龙洲乡地处榆林市靖边县以东,土地肥沃、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是靖边县著名的鱼米之乡。本乡已形成了畜牧、水产、米谷、林果等四大产业。由于龙洲九年制学校师生都来自天地广阔的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校充分利用农村的特有优势,以劳动实践基地为阵地,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基本形式,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柱。

劳动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黑板上种田”、“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无法达到这种教育目的的。要求学生学会劳动,学会技术,也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实践做基础,需要学生通过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因此,建立切合实际、具有一定规模和教育管理水平的劳动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力保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长期稳定,有效开展劳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我校本着“育人与创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路子,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同时乡政府给予扩大学校劳动实验基地的权限。于2006年3月在位于靖边县城18公里处,龙洲乡甘沟村乡村道路西北3.9公里处,租赁了150多亩土地,由政府出资累计总投资88.5万元,共引进16种枣树品种试栽,省农科院曾多次派专家来场指导,特别是刘生玉教授曾4次亲临农场做详细的技术指导。经过多次的实验总结,最终保留了梨枣、蚂蚁枣、赞皇大枣、骏枣。这四种品种完全适合在本地生长,并且经过了农科院的鉴定,要比榆林市的“红枣之乡”——佳县枣的含糖量还要高,这完全打破了靖边县不能种枣的错误说法。并套种了核桃、桃树、美国红提葡萄、梨树、圆柏、垂柳、樟子松和酸枣树等优良品种。形成空气清新、天蓝地绿、瓜果满园、四季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

同时,学校向县农业局引进资金3万元,在校园内扩建大棚蔬菜基地2亩,向畜牧局引进资金8万元,新建养猪场,可同时圈养肥猪24头。今年7月份,学校在教育局勤俭办的帮助下,与8月份,由县畜牧局赠与种猪两头。而且,学校原有15亩水浇地,用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米、绿豆等陕北特有的农作物,与大棚菜、养猪场形成了“自足自给、改善伙食、猪田养人、以田养猪、以粪养田”的循环经营模式。

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我校更好地开展劳动技术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结合地方产业、结合学校实际,在课堂上专门讲劳动技术教育课,每学期安排16课时,由学校聘请的专门劳技课老师姬国飞老师讲解红枣、核桃、果树、蔬菜、米谷和养猪等劳技知识,并且课后向学生布置劳技作业。学每学学校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不少于16次的劳动实践活动。有时是在大棚菜基地除草、喷药、浇水,有时是去喂喂猪,清理粪便,更多的是到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初春,到基地浇水、施肥,开花、落果期,是了解经济树种的最佳期,不仅可以了解树种的生长习性,还可以了解树种的病虫害预防等知识,春秋季,是嫁接树种的好时候,入冬时,可以掌握树种的防护措施。学校针对树种的季节特点,安排学生相应的实践科目,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身体、知识能力,合理做好劳动分工,使学生有用武之地,并对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每次劳动后,学生都要写出一份劳动心得。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牢固的劳技知识。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校经常举办劳动比赛,对于劳动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落后的进行鞭策与鼓励,从而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乐趣,磨练劳动意志,在收获季节,让学生参与劳动,赠与劳动果实,使学生感悟劳动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财富的来之不易,体会到父母劳动的幸苦,从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布置适合学生完成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对实践指导的神奇作用,更加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几年的实践证明了劳技教育对于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推动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的习惯、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校方安排了专职的劳动教师,学生学到了劳动理论,同时,提高了劳动技能。通过到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实践,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途径,使学生克服了怕苦怕累怕脏的不良习惯,真正的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劳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们纷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起了家庭效益农业的指导员和联络员,学生们回家后也能够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一些学生还能够在家庭中为左邻右舍搞果树嫁接、病虫害防治。在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下,在学生的建议和帮助下,有不少的学生家长也搞起了经济树种的种植,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劳动基地的建设实施,学生受到了锻炼,家庭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我们的劳动实践活动突出一个“农”字。让学生以美丽的田野为教科书,让他们在在劳动实践中深感科技对农业发展具有多大的威力,深深感受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需要科学,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农业科技能给农村带来效益,带来腾飞。对于学校来说,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借此改善了师生的伙食,由能“吃饱”转变为“能吃饱”,有能力考虑师生的饮食健康。并且增加了学校的经济收入,随着经济树种的日益成长,在今后还可以实现学校曾制定的“以园养学”(即:以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园产生的经济效益来支撑学校开支)计划,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园中的枣树、核桃、桃树、葡萄和梨树成长已有4年,在今后可以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为教育教学服务。

劳动实践简报 篇2

公司成立了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领导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人亲自抓, 分管领导直接抓, 逐级落实责任制, 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深化认识, 提高工作自觉性。开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工作, 建立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稳定员工队伍, 减小劳动争议, 避免法律风险, 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潜能,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是坚持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应提高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完善用工管理制度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公司完善了《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劳动用工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内容合法、程序民主、完善配套、公示告知”的要求, 落实规章制度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公司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劳动用工管理规章制度, 使公司在用工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们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 对劳动合同做到“应签必签, 签必规范”, 分别规范了主业、农电工、合同工等用工类型的劳动合同文本。施行了所有劳动用工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到达100%。建立了劳动合同订立登记备案制度, 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健全劳动用工退出机制, 做到各类用工信息的可控在控。建立健全员工劳动合同台帐, 将建立劳动合同台帐作为劳动合同管理考核的一项指标, 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 保证劳动合同台帐的及时维护和更新, 规范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及时签订、续订劳动合同。

四、规范机构人事管理

按上级公司的统一要求, 规范各部门的设置、合并、更名、撤销等管理。制订公司各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加强公司管理人员的考察、聘任、考核、交流与解聘管理。规范员工招聘、入职、考核、调动、离职管理。加大公司后备干部的选拔、考察、建档及培养力度。完善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考试与评聘工作。

五、理顺薪酬管理

坚持绩效优先原则, 完善与绩效考核、岗位职责、素质能力等紧密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 注重向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生产一线、艰苦地区的员工合理倾斜, 注重与公司年度目标相促进;健全各类人员薪酬台账管理;进一步审核清理各类津贴补贴, 加强收入分配监督管控。理顺了集体企业社会用工薪酬标准、农电工管理考核薪酬和合同工工资体系,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六、规范福利费用管理

按照上级公司的统一要求, 规范福利项目管理流程和列支渠道, 认真落实公司《福利保障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全面理顺公司现行的福利保障项目和标准, 规范离退休人员统筹外支出, 健全福利管理台帐, 明确职责分工, 规范管理流程, 统一项目标准, 实行预算管控, 实现管理集中、项目规范、标准统一、过程监控, 逐步提高福利保障的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七、抓好社会保险管理

员工的社保基金种类和缴纳比例严格按照劳动部门的有关政策执行, 全部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参保率为100%。定期核对员工信息, 做好员工各项社会保险的缴纳和统计, 及时与政府社保部门进行沟通联系, 审核员工的缴费基数, 做好员工各项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员工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

八、充分发挥工会维权作用

建立健全公司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组织, 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和调研活动, 做好关于劳动关系问题的解释和答疑, 完善职代会制度, 通过职代会形式保障了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 不断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做好涉及员工利益提案管理, 工会协助职代会各专门委员会及时将职代会立案的提案及时提交有关部门并督促落实。

九、持续强化考勤管理

健全考勤管理组织保障, 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完善考勤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全员常态考勤机制。深化考勤工作内涵, 丰富考勤内容, 将员工责任心、执行力、合作精神纳入考勤管理, 改进工作作风。完善考勤奖惩机制, 将考勤结果与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挂钩, 充分激发员工潜能, 持续提升工作效率。

摘要:为适应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国网烟台市牟平区供电公司本着“以法为准, 以人为本”的原则, 突出抓好健全劳动用工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严格劳动合同管理、完善薪酬与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劳动用工基础管理等工作, 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为着力点, 全面开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工作, 促进了电网和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为更好的建设烟台东部新区提供了坚强有利的电力保障。

关键词:劳动关系,用工制度,合同管理,完善薪酬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与劳动实践 篇3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课堂作文,重在课外生活。目前作文教学之所以无法突破,无法显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灵被束缚,被禁锢。在当下的观念中,作文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课程存在,一种教学样式,一种学习活动,其实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作文教学本身有其非常特殊的规律,它固然需要课堂的集中熏陶和培养,但它更多的习得更源于生活,特别是劳动实践。语文教育界有句行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显然一同。

其次是进行随机观察训练。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使学生明白,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需要的。材料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法国一位语文教师对学生说,“假如我们要举行一次自行车比赛,应该怎样拟定比赛规则?假如此次比赛在居民区中举行,势必影响居民休息,应该怎样写安民告示?如果这次比赛缺少经费,应该怎样写募捐启事?”于是,学生按照这种假设兴趣盎然地写开去。这种做法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作文应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言语交际;新在学生不是应命而作,而是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从这位法国教师的做法中是否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点点启示呢?

学生害怕作文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作文时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写出的文章呆板,没有新意。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好文章。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不能光靠笔记本。另外要教学生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感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在作文中,应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如论“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一作文题目,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如果我们能从新角度立意,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像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习文就是典型的事例,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这样文章就有了时代的新意。发散思维学说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创立的,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的指向,在头脑里呈散发型。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是要追求立意的多元性、观点的非一致性和角度的广泛性。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劳动竞赛活动简报 篇4

工务机械段工会在深入开展“保安全、保质量、保正点、控支出”劳动竞赛活动中,坚持宣传教育、考核奖励、督促检查、后勤保障四个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全段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段工会利用板报、简报、局域网等载体,在全段广泛宣传开展“三保一控”劳动竞赛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形式,宣传劳动竞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竞赛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段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考核奖励到位。段工会严格落实考核机制,抓好“三个一”,即每月一小结、一点评、一奖励。考核小组每月按时对各车间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正点率等进行综合考评,评出活动优胜集体,及时兑现奖励,并在生产月会上进行点评,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三是督促检查到位。段工会制定安全生产检查与劳动安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巡查安全,聘请劳动安全检查员,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活动。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针对施工安全、劳动安全、设备质量、内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突击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后勤保障到位。段工会从关心职工生活入手,多方筹集资金为车间更换餐具、空调、电视等设施,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工会干部深入一线与职工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开展“送温暖”、“送清凉下一线”等活动,切实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使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劳动竞赛活动当中。

“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简报 篇5

孟庆斌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始终牢记使命,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为“五个日照”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全市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

孟庆斌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能,引导广大职工发挥主人翁作用,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作出新贡献。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创造创业,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做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表率。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促进和谐的楷模。要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汇聚推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社区举办劳动节活动简报 篇6

日前,杭后陕坝镇西环社区在中山广场开展了“旗袍绣文明、党群邻里情”迎“五一”女性风采展示活动。

活动中,身穿各式各色旗袍的展示者和着装统一的广场舞表演人员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婀娜多姿地迈着模特步走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女性的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此次活动由西环社区旗袍协会承办。该协会是一个绿色公益社团组织,成立于3月,现有成员77人。协会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开展“旗袍走秀”“好邻居同乐会”“社区好妈妈”等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排除“城市冷漠症”,营造邻里和谐的好氛围,创建社区生活新模式。

劳动实践简报 篇7

一、营造劳动教育的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设合理的校园文化, 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其“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一) 要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 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 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 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 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二) 在校园的环境建设中, 学校需建立“学农基地”, 为学生参加劳动、学习新知提供平台

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

二、整合劳动教育的资源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体现在知识上, 也要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要让学生成为“只懂不会”的学习机器。所以, 为了让学生进入一个有效的劳动教育中, 可以整合学校及学校周边的劳动资源, 积极、科学、合理地开发实践内容, 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

(一) 整合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极其重要, 也是锻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和获得劳动体验的有效场所。所以, 可以将校园内的一些文化建设合理开发利用, 增加学生劳动实践的机会。例如, 教室、操场以及校园内的一些建筑、草地等, 可以进行合理的划分, 让学生对分到的区域进行清理、打扫、布置和管理等, 通过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校园环境爱护、植物花卉管理,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 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二) 整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促进学生获得劳动体验

校外也是学生获得劳动体验的重要场所, 由于中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对于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很难独自一人去完成。所以,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体验。首先, 学校要与周边的一些基地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有效的利于学生实践的劳动活动。例如, 对于周边有养殖基地的学校来说, 可以与农业养殖专业户合作, 利用这种丰富的场所, 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一些蔬菜、水果基地, 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种植过程, 告诉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蔬菜种植的不易, 有的学生只看见菜场上被洗得较为干净的蔬菜, 就认为蔬菜不是在泥土中成长的。通过这种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劳动实践活动,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活动

培养、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 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地参加一些劳动活动, 而是通过劳动, 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感触, 以及在接受劳动教育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增强。而劳动专题活动的开展,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比较善于模仿, 同时对活动类、动手类的教学活动都比较感兴趣, 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不同的劳技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创造力。例如, 可以建立个人小制作、个人绘画、小发明、黑板报、海报等专题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实验、观察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拓展学生的思维。当然, 学生在进行这些专题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 对学生制作的作品, 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知道其不足。中小学生具有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此,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是很好的发散其思维的方式, 也是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 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创造劳动教育环境, 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活动, 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专题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篇8

【关键词】 留守儿童;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作者简介】 徐年华,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校长,湖北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中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4-03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目前有18个教学,904个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弥补只学习不劳动的

缺憾、弥补孩子离开父母缺乏关爱的真空,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劳动习惯,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实践和思考着,充分遵循“教育”与“养育”结合,“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原则,不断树立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让孩子们享受到劳动的乐趣。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四化四变”:

一、寓劳动教育于课程中,让劳动教育生活化

1.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上渗透

小学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劳动等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热爱劳动教育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热爱劳动教育。如《语文》教材中《三只小板凳》《今天我很忙》《自立歌》《三个小伙伴》等,《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家庭小账本”“做生活的小主人”“吃穿用哪里来”,《劳动》教材中“让我们教室清洁又美丽”“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有度、有效地渗透热爱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劳动是不分大小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利用寄宿特点,在生活中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们的生活老师将课堂设在寝室,学生每天早晨统一起床后,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手帕挂成一条线,盆桶摆成一条线,鞋子放成一条线,被子叠放一条线,牙刷、牙膏一条线,做到摆放有序、干净整洁。睡前自己洗澡,小件衣物自己清洗,自己凉晒。

二、寓劳动教育于“作业”中,让劳动教育经常化

除了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外,我们还随时随地,给每个孩子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同学的友情、老师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从而时刻心怀感恩之情。

第一,在教室里,每班分别选一名“灯长”“水长”“花长”“书长”“班长”,每月一轮换,分别负责电灯的开关、饮水机的开关和有序饮水、责任花架上花的浇水、图书的分发与阅读记载、“班班通”设备卫生、墙壁卫生、桌凳摆放、门窗的清洁等。使每个学生动起手来,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第二,在寝室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寝室”评比活动,每个寝室的孩子们人人动手,根据个性、爱好、特长来布置寝室。走进每间寝室,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帮带”活动,让高年级的孩子带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睡觉,帮她梳头、教他整理衣物、让他们手牵手站路队,不仅养成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三,在图书角里,给每个阅读书架配备了3名“小小图书管理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锻炼,管理员一月一轮换。同学们自主借书,自主登记,自主还书,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第四,在楼梯口,成立“自助红领巾”处,由少先队大队长组织学生干部,每天在“自助红领巾”处,挂几十条红领巾,需要的同学在存钱罐里投入一元钱,即可自己领取一条红领巾。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参与,全部由学生自主购买、自主管理、自主监督,他们乐此不疲,将“自助红领巾”处管理得井井有条。

第五,在绿化区里,让有兴趣养花草的同学每人领养一棵树或一株花,定期给它浇水、施肥、锄草,来体验劳动的辛劳与不易。走进我们的厕所,不仅干净无异味,而且每个蹲位都安放了卷纸筒,方便学生使用,每次更换手纸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不间断。

第六,在家里,每逢双休日、寒暑假,除了文化课作业外,每个班都会布置与劳动有关的家庭作业。一般分为“起居作息、内务整理、锻炼身体、按时作业、家务劳动、感恩父母、社会实践”七项,内容均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做得到的生活小事,并要求家长检查考核后反馈给学校。 三、寓劳动教育于活动中,让劳动教育创新化

1. 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今年的元宵节,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包汤圆。那一天,教室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同学们自由组合,8人一小组,每组成员通力合作。中午,同学们吃着自己包的汤圆,觉得特别有滋味。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体验生活老师的辛劳。我们发出征集令,开展“我做一天生活老师”的活动,没想到大家报名非常踊跃。同学们穿着工作服,在餐厅里为同学们打饭菜,等同学们吃完饭后,又忙着收拾餐盘、碗筷、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最后还要回到寝室帮助完善内务整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下感想:“以前只顾吃饭,没想到生活老师盛饭、打菜、收拾和清洗餐盘这么忙和累呀!”“这么多衣服洗下来,可真够呛。”“我今后可不能把衣服弄脏,生活老师真的不容易!”

2.与少先队“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主题相结合

学校在今年六一还组织了“爱心义卖,环保你我他”活动。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家长和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着手上的爱心款非常兴奋。不少家长得知活动的目的后,以超出的价格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

四、寓劳动教育于评比中,让劳动教育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劳动教育规范化。如:“寄宿生一日常规”“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分标准”“学生寝室安全保卫制度”等。每天的检查结果公布于每层楼道的公布栏中。学校还把寄宿生的表现与德育挂钩,每个学期结束后,由生活老师推荐、学生互评评出“就寝之星”,制作成巨幅宣传展板悬挂在校园里,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

为了检验孩子们生活自理技能的掌握规范程度,学校经常举行各种学生生活自理劳动能力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的熏陶和感染,如今,走进向东小学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的劳动能力,甚至是家长思想观念都有了“茧蛹化蝶”般的变化,而这样变化实实在在,这种变化细致入微:

1.动手能力变强

在学习上,他们会做手工、会实验操作、会自己整理书包;在生活上,他们会自理、会养花、会做家务、会装饰会理财。

2.身体素质增强

通过劳动,孩子们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身体更棒了,个个是运动健将,近视眼越来越少了。通过劳动,孩子们更阳光、学习更积极了。学校鼓号队不断壮大,由原来的20人壮大到现在的80人,经常代表新洲区出外参赛,多次获得金奖。以前器乐、戏曲等孩子们不热衷的项目,如今,争先恐后地想学。

3.校园环境更加雅致

随时走进向东小学,都看不到一片垃圾,整个校园干净雅致,被学生承包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管理的图书摆放整齐,寝室的床铺整洁规范,随处都见乐于助人的志愿服务者。

4.家长的观念得以改变

很多家长以前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事,现在也都放手了,他们反映孩子现在家自己盛饭吃饭、洗衣扫地、叠被铺床,显得那么自然、自觉。特别是知道感恩父母了,每当父母干活回到家,他们会自觉地送杯茶,捶捶背,夸赞孩子们懂事多了。

在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抓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促使劳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爱劳动、肯吃苦、负责任、有能力的一代新人,努力把学校办成寄宿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9.

[2] 陈时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五一劳动节活动简报 篇9

由红网 、湖南华睿“快乐睿仔”研学旅行机构、长沙市洞见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重走主席成长之路,做和谐中国织梦者”五一大型红色文化公益活动研学活动将启,现招募300名少年学习红色文化,感知伟人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在和平年代中也感受在动荡时代背景下伟人成功之路的艰辛,活动将通过“博爱”感悟、“苦学”体验、“救国”情怀萌芽等一系列活动,锻炼孩子吃苦好学、爱国奉献的品质。

参观毛主席故居、在南岸私塾学习,站在毛主席的书桌旁,你将可以寻见少年毛泽东孜孜不倦,刻苦求学的身影。活动中还可和毛主席特型演员合影留念,观看大型实景演出。

同时,还将举行“重走主席成长之路,做和谐中国织梦者”研学演讲比赛和作文大赛,让孩子在演讲中感悟毛主席的壮志豪情,在激扬文字中体会毛主席的远大抱负。

此外,活动前100名报名者将有角色担当,你会是那个幸运儿吗?红网将见证此次成长体验活动,记录孩子们学习体验的瞬间。

劳动力调查工作简报 篇1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转业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调查发现有这些基本情况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比较忽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极少。从农民方面看,有的还是老观念,依赖政策思想严重,遇到困难找政府,自己不主动解决;有的认为可参加可不参加,无所谓;有的认为培训是形式,没有什么作用,不想参加,积极性不高。

二是培训难度大。一方面是农民居住分散,外出劳力多,居住不固定,经常变迁,难以统计、通知和组织;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弱,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同时,培训场所、设施、教学条件等都有一定的限制。

调查中还发现,出现了“失土农民”这一特殊的群体,而且,这些农民由于自身条件、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原因,普遍存在就业门路少,寻找工作难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培训工作要制订较长期的规划和每年年度计划,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搞好培训工作。农业部门要切实搞好“专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劳动社保部门要切实搞好“转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教育部门要切实搞好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有关成员单位都要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将工作部署、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度与各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具体指导,确保工作步调一致。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为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一件群众的实事来办,作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途径和稳定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的作用,运用媒体、报纸、专栏、资料、各种大小会议等,大力宣传有关政策。首先要克服基层干部的畏难情绪,促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第二要转变群众的不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改变老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培训;第三要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促使他们重视当地劳动力,支持政府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凡是低保对象、残疾人、低收入农民、被征地农民以及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一般给予免费培训。真正做到“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结合当地的实际,邀请各界专家到办学点授课,培训的内容相要丰富,授课内容和山区农民的生产实践结合要密切,实用性要强,对指导农民的生产要能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四、要开拓思路,切实搞好培训。各级政府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工作成果,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方法,新的形势、要有新的思路。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需而设,因人施教。同时,根据从业需要,丰富培训内容,为拓宽劳动力就业路子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开展培训工作中,要把从业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培训内容,教育就业人员在提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就业或经营过程中,要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

劳动实践简报 篇11

我校分为中心校和几个农村小学校。中心校2012年迁到新校舍的,迁到新校舍后,原校舍就有相当一部分闲置下来,这些校舍闲置很可惜,学校领导就研究想把它利用起来,不能让资源白白地浪费。那么,我们搞一个什么项目,既能够使校舍不闲置,又能让全校师生都来参与。只有建立一个劳动实习基地,这个基地既要利用教室,又要与教学相结合,使师生参与有的放矢,使综合实践课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而受益终生。

二、项目考察阶段

思想好统一,但项目确立却是个难事。我们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全面考察立项,先后考察了建厂、养殖,派人参加了农博会,考虑过来料加工等许多项目。考察完之后,学校领导坐下来商量认为:办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产销等各方面我们都不具备,这是行不通的了。养殖危险系数大,環境又不适合,对各方面需求严格,在学校内搞养殖是非常不合适的。最后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种植食用菌上。

三、立项的理由

1. 食用菌对环境没有污染,对环境有益无害,在学校比较适合。

2. 食用菌适合棚室种植,特别是室内种植,室内的温度、湿度都好控制,且管理规范,食用菌就是分散,块块种植,这样我们闲置的教室正好派上用场。

3. 制作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从制作到过程管理,到采摘,装袋,出售都简单易行,师生都可以参与,并都可以动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得到锻炼,达到目的。

4. 该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当年见效,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决定建立食用菌劳动实习基地,并将此想法报请了教育局,得到了东辽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也就确立了这一项目,建立了劳动实习基地。

我们今年共生产菌袋20000个,用教室5个,学校高年组的学生都亲自动手,参加制作菌袋,搬运菌袋和采蘑菇的劳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懂得了制作、管理技术,低年组的同学也经常参观学习。

四、 经验与教训

1.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管理,我们认为,听起来再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教室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如通风问题,降温问题等。

2. 因为是第一年刚起步没有经验,在菌袋的制作上,还没有达到标准。

3. 有一些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好:如何把握开袋时间,开袋后期管理,通风、浇水以及杀菌等。

4.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这种丰收的喜悦不只是物质上,更多是精神上的。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增强了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而不随便浪费食物和一些学习用品了。

五、未来的设想

1.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像我们这样的实习基地会不断地增加,而我们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可观。据考证,我们现在生产的滑子蘑市场前景特别好,它出口日本、德国、法国等10余个国家。据专家估算,就是把我们东北所有的木材都变成锯末,生产滑子蘑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前景非常可观。随着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价格就会不断地增加,因此经济效益更可观。

2. 生产食有菌的投资小,技术含量低,一个大棚,一个空教室或一个空房子都可以生产,如果我们生产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规模。

3. 我们想,如果我们得到上级的关注,把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并向初中分流生或在家闲置人员免费培训,传递信息,传授技术,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员都有一个生产食用菌的大棚,或蘑菇房,到那时我们的规模扩大到自己生产菌种,自己制作,回收蘑菇,搞深加工出口,形成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多种品种共存,让它变成一个基地乡或一个基地县。那将会是一个集教育功能、实习功能、育人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多种功能共存的基地。

劳动实践简报 篇12

1 以“两个提升”消除后顾之忧

针对农电工归属感不明、奉献意识不强、主人翁责任感不浓的问题, 该公司采用有效方式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用“两个提升” (提升归属感、提升责任感) 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保证。

组建阳光公司, 提升归属感。组建“怀远县阳光电力工程维修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阳光公司”) , 负责农电工工资、社保、福利的发放和日常考核管理, 彻底解决了农电用工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出台农电工薪酬改革方案。调整后的农电工工资按照“按劳分配、效益优先”的原则, 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基本保险、其他收入等四部分组成。同时建立常态的动态增长机制, 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实施积分累计, 当达到考核分值后, 自动向上增长薪酬, 彻底摒弃了“死工资”现象。

开展主人翁教育, 提升责任感。积极宣传企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必然关系, 开展“主人翁意识”“主人翁素质”“主人翁责任”“主人翁风采”等系列活动, 使农电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 把农电工的责任心激发出来。开展以例说理活动, 鼓励农电工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满足现岗位工作要求, 又要不断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在“主人翁系列”教育中, 该公司围绕“小”字做文章。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入手, 把“大道理”变做“小道理”来讲,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指标”来说, 真正把公司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农电工。

2 以“三个围绕”拓宽成长空间

企业是员工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 员工如何发展, 往何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成长条件。为此, 该公司针对构建农电工多维度成长空间这一课题, 把“三个围绕” (围绕提升技能、围绕员工发展、围绕企业需要) 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抓手, 形成凝聚人心、启迪人智、激扬人意的良好环境。

围绕提升素质, 多措并举强技能。该公司先后制定了《岗位动态培训实施细则》《教育培训考核标准》《年度应试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积极开展比武竞赛、技术攻关、QC课题、技艺传授、技能传播等各项活动, 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先后投资建设了农电培训基地、网络培训教室, 并在公司网站上挂网运行了培训考试系统, 将国家技能等级鉴定试题库、省公司典型试题库及班组个性化试题库全部挂网, 供农电工进行操作练习和测试, 并及时做好试题库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使之逐步适应农电工素质培训的需要。

围绕员工发展, 拓宽渠道促成长。一是从机制入手。拓展农电工的发展空间, 将乡镇供电所的所有管理岗位一律面向全体农电工实行“公开招聘为主、直接调任为辅”的用工选拔机制。二是从引导入手。在竞争上岗过程中, 引导农电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利, 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相互尊重, 公平竞争。主动做好落选者的思想工作, 引导他们调整好心态, 明确目标, 更加振奋精神, 努力干好工作。三是从沟通入手。阳光公司专门成立了农电工会, 建立了恳谈会制度, 围绕供电服务、生活福利、企业管理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促进了交流沟通和互信理解。

围绕企业需要, 因势利导求共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电工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 该公司针对这一现象, 在制定企业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时, 以各种手段把农电工积极性调动起来, 引起广大员工的共鸣, 使员工自觉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如:2011年创建国网“标准化示范化供电所”、省公司“一流供电企业”;2012年争创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2013年争创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这些目标定位合理, 振奋人心, 经过广泛宣传, 博得了广大农电工的充分认可。

3 以“四个贴近”共建和谐之情

在充分了解农电工所思、所急、所需的基础上, 以“四个贴近” (贴近需要、贴近贫苦、贴近细节、贴近奉献) 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支撑, 从农电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 为农电工办理社会保险, 实施互助机制, 共建和谐之情。

贴近需要, 解决后顾之忧。该公司指导阳光公司为全体农电工办齐了五项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 建立了规范的农电工档案, 和社会其他企业一样, 农电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依法享受养老待遇。对因身体原因未能续签劳动合同的农电工, 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贴。

贴近贫苦, 建立互助机制。农电工会成立后, 为互助机制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2009年开始, 该公司指导阳光公司建立农电工大病互助基金:农电工每人捐出一天的工资, 与阳光公司工会、阳光公司按照1∶2∶3的比例向互助基金注资, 使农电工看病再多一层保障;该公司工会每年还开展向困难员工献爱心、送温暖“一日捐”活动, 所捐资金用于解决农电工燃眉之急;该公司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心系贫困家庭、奉献爱心助学”活动, 用“爱心捐款”解决贫困员工学生的实际困难。

贴近细节, 开辟多元关爱。从“细”字入手, 关心农电工的文化生活, 千方百计为农电工提供舒适的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各供电所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还在员工生日来临之时, 送上一份生日贺卡、一个生日蛋糕和一束时令鲜花, 让每一位农电工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 鼓舞他们的工作热情。开展“家访谈心”活动, 定期为农电工检查身体, 给他们购买了商业保险, 救困扶贫, 温暖人心。

劳动监察优化营商环境信息简报 篇13

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充分利用与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合作,在大型“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开展劳动保障专题宣传,做到精准服务。采取多形式线上线下工作会、微信、QQ工作群、基层服务场所和场院会等,深入基层为群众和在建工程项目送温暖送政策。

坚持“民生是最大政治”,领导班子带头坐大厅、下基层,深入企业和群众中间,下访化解欠薪矛盾,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变上访为下访,变分散处理为集中化解,积极打造清正廉洁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坚决杜绝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坚决杜绝参加可能影响公务公正执行的接待活动。从提高办事质效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利用“双随机、一公开”开展对企业上门指导服务。对接到的举报投诉和群众的来信来访以及通过日常检查发现的欠薪苗头和隐患,立足“受理有速度、处置有力度、答复有温度”工作原则,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对及时改正的企业,给予免于行政处罚,充分彰显人社工作增进群众福祉作用,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法治阳光的温暖。

五一劳动竞赛动员大会简报 篇14

会上,市总工会决定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岳阳新发展”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倡导全市劳动者积极投身“四大会战”和重点工程建设。

李爱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她要求,全市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参与到决胜“四大会战”、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实践实战中来,创造更多劳动成果。要在增强本领中夯实劳动竞赛的底蕴,通过持续学习、虚心交流和勤奋实践增强本领。要在无私奉献中发扬劳动竞赛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风尚,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要在创新创业中多出劳动竞赛的成果,赛出更高效率、赛出更好品质、赛出更大效益,把蕴藏于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凝聚起来,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强化保障中营造劳动竞赛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始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浓郁的和谐劳动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劳动者踊跃投身“四大会战”、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全面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作出新贡献。

劳动实践简报 篇15

我校一二年级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两节课,比其它年级少一节。考虑到孩子较小、放学又早,家校双方都想让孩子早点打扫完卫生回家,我们就依值日表,安排对应孩子的家长,到校带领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认为这样做一来可以加快洒扫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来可以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给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积极示范和启示。但家长认为,卫生应该由班主任带着学生一起打扫,不应该麻烦家长。并因此投诉。

学校对投诉进行了及时回应,并沟通解决了有关问题,这一事件带给教育者三点启示:(1)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是全员的,不论职位;(2)劳动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须的,不论途径;(3)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论形式。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深入开展、实施好“劳动教育”。

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等多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今时已落地一年。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从基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观察来看,劳动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却并未出现。虽有《意见》“落地”,但“劳动教育”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动”起来,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见》本身的宣传、执行力度存在不足外,还有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

一、现时困难:“动”与“不动”,这是个问题

客观来讲,国家非常重视面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并且有相当长的一段时,各种劳动教育实践,如学工学农、校外实践、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开展是丰富而有效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在实践中被虚化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成为今日常态。如何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变成了“动”还是“不动”的问题。推进劳动教育的主要困难体现在:

(一)学校方面

1.“课”动难。课时紧张,劳动与技术课程推进随意性强,“被调课”现象比较普遍,“开齐上足”成奢侈品;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学科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师”动难。师资保障能力有限,缺少专职老师,兼职老师不能科学、系统地推进学科建设,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3.“生”动难。各种文化课学习(补习)、特长(兴趣)培训占用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学生劳动热情持续时间短,“表象性”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实践的观念亟待转变,劳动的习惯和能力亟待培养。

(二)家庭方面

1.思想变动难。一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溺过度,总认为孩子还小,劳动太苦太累,老是借着“等孩子大一些再说”来包办代替。

2.家校齐动难。家长都有自己多种多样的家教理念,要使他们集体认同一个教育理念并实际行动,需要做大量细致而有说服工作。各位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先进、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别,难以均衡。

(三)学生方面

1.劳动学习不足,家长示范太少,学生整体缺少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家长因为客观上没有时间或是主观上轻视劳动,和孩子一起劳动的机会少,对孩子的主动示范也很少。

2.劳动时间不足,劳动实践太少。据一份调查显示:仅以学生每天从事家务劳动平均时间为例,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日本为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也就是12分钟。时间的绝对不足必然约束、限制孩子的劳动实践,使其在劳动形式上趋于简单重复,缺少多样性。

(四)社会方面

1.寻找基地难。一是区域内的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数量严重不足且建设质量总体不高,二是无偿或低价面向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须依靠学校自身去寻找、协调,制约因素太多,学校往往勉力为之或选择知难而退。

2.整合评价难。及时、有效的评价对激发、保持学生的劳动热情,并逐渐内化为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下学生社会层面的劳动,除及学校有组织地进行并实时纳入学生的德行评价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径的劳动均处于自发、自觉、自主的状态,没有评价标准,更未与学校现有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对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动形式,纳入评价又出现无法掌控过程和效果、无法确立评价主体和标准等实际困难。

3.制度支撑难。劳动教育在实际运行中还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约束或是激励相关部门和单位来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支持不支持、配合不配合完全凭着个人好恶、社会责任等情绪性因素来支撑,弹性太大,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和约束力。

二、对症有方:“动”与“不动”,这不是问题

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项目的推进都必须先解决“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三个问题。其中“为什么做”属于思想认识的范畴,必须有坚定而一致的认识和态度。《意见》的出台充分阐释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即“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将推动《意见》的落实作为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南针”和检验实施劳动教育决心和力度的“试剑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困难在寻求智源和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寻求智源和资源的过程就是寻求办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的过程。当前,学生缺少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推进劳动教育力度不一、迟疑观望;家长重智轻劳,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热情不高……推进劳动教育困难重重。如何解决?当然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统筹推进。具体办法有:

(一)整合三门课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课堂是劳动综合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我们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是劳动与技术,该课程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突出强调“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都有与“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交叉甚至重叠的部分,我们要通过校本化的二次课程开发,实现三门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集聚优质资源,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二)确立三个主体。现时的劳动教育在主体认定上隐约是“双主体”,但同时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在学科推进上,“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老师是当然的落实主体,但缺少主体责任、评价要约和具体标准。班主任是潜在的落实主体,因为很多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习得和劳动教育实践等工作需要通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来组织实施,但同样没有主体责任。而从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来看,家务劳动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劳动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也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而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环。所以我们在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确立学科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家长等三方位落实主体,并设定相关责任。

(三)形成三方评价。以往的评价多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且参与主体多是班主任,而标准则是凭着学生参与班级值日是否热情、是否认真、是否主动等定性标准(主观印象)来制定,评价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同为落实主体的学科教师和家长,失去了评价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评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在这一点上,学校要用规范的形式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家长等三方评价主体衔接好并将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参与的、既重视结果也看中过程、兼具指导性和约束力的成长性评价指南。

(四)培养三种意识。即,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更要从培养劳动素养的角度,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人人参与”的躬行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意识,努力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体的事情争着干、家里的事情帮着干、公益的事情抢着干”的氛围,形成风尚。

(五)建好三个基地。基地是夯实常态培养和实现整体提升的有效载体。班级和家庭要基于学生个体在班级(孩子个体在家庭)的义务,分给劳动“责任田”,建好“责任基地”。职能处室基于学生个体价值实现和道德成长的需要,要划出“爱心社区”,建好“小雷锋基地”。学校基于学生劳动实践和整体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寻找“试验田”,建成“校外成长基地”。通过上级指导、学校定制、意向调研、签订协议、认可挂牌等程序,将校外基地建设高标纳入学校管理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课程建设理念,实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效能化。

三、务实推动:“动”与“不动”,都不是问题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重视和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既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固本强基”工程,是“大国工匠”的召唤,也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盼。加强劳动教育,“动”的是从培育劳动素养的角度务实行动,下力气解决“如何尽早动起来”和“如何动得更好”的问题。“不动”的是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抓好“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和鼓励家务劳动”四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推进校本实施,相关课程“真落实”。课程实施是“本”,要做好四个“一”:做好一个整合,即在有职能处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课)学科老师代表、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环境下,把劳动与技术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与科学课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校本整合,使课程实施处在学校视野下,增强执行的力度。

开发一本教材,即开发《我爱劳动》校本教材,将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成果评价等内容涵盖其中,并根据低、中、高年龄特点使教材体现阶梯式成长的特征,使学生“学有所依”“行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订一份意见,即制定基于学校的《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学校劳动教育从整体上进行目标和原则定位,在实施中明确工作细节,突出机制保障。

申报一个课题,即通过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来推动和保障课程实施,使课程的实施全程都在科学、明晰又正确的路上。

(二)设计劳动岗位,校内劳动“真丰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体验是习得劳动技能、形成劳动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共8个岗位来满足学生需求:

1.责任型岗位。是属于义务性质(任务性)的,人人都要参与。包括:

(1)卫生保洁,主要劳动形式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洁区打扫、蛛网清洁、污渍清除等。

(2)班务保持,主要劳动形式有图书整理、讲台整理、桌凳整理、洒扫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献型岗位。是属于志愿性质,个人有强烈意愿并获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参与。主要服务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岗,隶属“五小”团队,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车辆停放区域的车辆排放、班级饮用水保障、学校平地的卫生保持、卫生环保宣传等。

(2)小雷锋社区,主要职责是做好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开放书吧的管理、低年级班务劳动支持、校前区左右30米卫生维护等。

(3)红领巾绿地,主要职责是学校绿地的杂草拔除、树木花草浇水、为花草树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岗位。遵循自愿原则,但带有集体组织性质,有一定的约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块田”种植(园艺)展示(结合科技节)、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红领巾、刷鞋、叠被子、整理图书等)等。

(2)劳动竞赛性的,主要有清洁区打扫(团体)、植树(团队)、水果采摘(团队)、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钉纽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饺子等)等。

(3)特长展示性的,如编织、缝纫、木工、陶艺等。

(三)聚合区域资源,校外劳动“真常态”。校外劳动有广阔的智源和资源,对加强劳动教育起着“加速度”的作用。我们与素质教育基地合作,组建校外成长基地,通过“学校定制”将劳动教育渗透在素质体验项目中;我们将全国、省、市劳模和校前区的保洁责任人请进校园给学生做国旗下讲话和共上少先队活动课,增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结合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和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需要,我们春、秋季各开展一次全员性外出的劳动体验活动,并形成体验报告;结合少先队寻访活动,我们走进家乡创造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区域优质教育和实践体验资源的聚合,校外劳动体验正为劳动教育深入推进提供成功样本,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插上翅膀。

(四)鼓励家庭参与,家务劳动“真融入”。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划桨开大船。家庭参与是劳动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视的“测谎仪”。一方面,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争取和尽量多的家长达成共识,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借助家长委员会,首先获得他们对学校有关劳动教育家庭实践活动的支持,进而把声音传播向更多的家长;再者,我们明确并公示学校劳动教育安排中有关家庭、家长参与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劳动教育,家务劳动真正融入劳动教育。

(五)重视欣赏激励,评价手段“真创新”。及时、恰当的鼓励和欣赏对于激发兴趣、保持热情有着积极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创新评价手段、丰富评价形式更能放大这种效应。一方面,我们继续用好雏鹰奖章、“好少年”评比、“好队员”评比等传统有效评价手段;一方面,我们通过“劳动小能手”“最美小雷锋”“小小劳模”等表彰和给家庭发喜报、家长给孩子发奖状(奖励)等形式,及时发现、欣赏和肯定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和善于劳动创造的榜样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人人重视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赞美劳动的积极氛围。

以上为加强劳动教育具体实践中的一些实际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发大家讨论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关于劳动意识的培养被作为六大素养之一,在“实践创新”层面的第一条予以凸显,其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这为务实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层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生长沃土。

当然,无论是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在学校教育行政层面,我们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运用行政力加强资源开发,推动一批校外公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如何制定督导评价标准,引领区域内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如何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科教师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专业化实施水平?如何用“规矩”的形式来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问题?等等。我们相信,伴随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必将为更好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起到助推作用,这都是我们共同关注、期盼和乐见的。

参考文献

[1]刘宇.学生课程参与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儿童哲学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陈瑾.“更儿童”的课程:阶梯式课程的深度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冀晓萍.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劳动铺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三xin”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5(5).

[7]吴晓威,邹天鸿,唐泽静.加拿大安大略省“创建成功之路”项目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9).

上一篇:与规范反应谱相对应的Clough-Penzien模型参数研究下一篇:全面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