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精神

2024-10-23

红军长征的精神(通用10篇)

红军长征的精神 篇1

红军长征精神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团结、吃苦、胜利精神,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根本条件;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夺取西部大开发胜利的重要关键;第三,要加强全党全军全民的大团结,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基本保证;第四,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巨大动力。

【关键词】红军长征;会师精神;西部开发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这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团结、奋斗、胜利精神,集中地反映了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英勇奋斗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创新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贵品德;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作风。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现在,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团结、奋斗、胜利精神,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根本条件。

当年,红军长征的处境异常险恶。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内有错误路线的干扰,自然环境又极其恶劣、物资供应奇缺,其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端正党的路线,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红军长征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就有被敌军消灭的危险。因此,党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使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人民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今天,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实施大开发。这是党中央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据统计:在资源比重上,我国西部地区的草原面积高达98,而东部地区只占1;可开发水资源,西部地区为80.7,而东部地区仅为4.5;森林蓄积量,西部地区则达58.2,而东部地区为7.4。另外,西部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从总的环境来说,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困难,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如果搞不好就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大多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大片森林退化,许多地区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一些地区无林可言。我国的草地一直存在着沙化或碱化的威胁,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垦和放牧,使得草地退化和土

壤养分锐减。全国有86.67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并呈上

升趋势。如何正确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尽快实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硕大力弘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

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具体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西部地区各族

人民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夺取西部大开发的胜利,实现党

中央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

其次,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与时

俱进,勇于开拓创新,这是夺取西部大开发胜利的重要关键。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挥,红军处境危急,迫切要求战争的指

导者从实际出发,统筹全局,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红军的进军方向,变被动为主动,以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达成战略目的。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恢复了毛泽东为党和红军制

定的,并被斗争实践—再证明—是正确的战略战术,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的路线重新回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和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

术,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乘虚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

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

利。接着,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通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同红

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不顾张国焘的反对和阻挠,毅然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突破

天险腊子口,同红15军团胜利会师,职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随后,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并领导

和指挥红一方面军先后进行东征和西征战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苏区,推动了西北抗日民主

运动的发展,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基木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实现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今天,党对西部大开发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明确,关键要求我们西部地区的各族人

民,除了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环保、林业等基础设施

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之外,要大力弘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下大力气改善西

部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坚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术真务实,具

体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

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贯彻落实国家重点支持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提高政

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止地方封锁和保护、行政干预企业,行

业垄断和条块分割,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切实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

权益;为开放开发提供人才保障,等等。这是夺取西部大开发胜利的重要关键。

第三,要加强全党全军全民的大团结,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基本保证。

三大主力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实现胜利会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现了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人民的革命大闭结。长征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从中国革命的大局出发,高举团结的大旗,正确地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克服了‘左”

倾宗派主义,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使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

间、各路红军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在同优势敌军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殊死搏斗中,各

路红军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在困难和危急的关头,红军广大指战员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

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我国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红军在长征中尤为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夺职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今天,西部地区的各民族人民同全国(除台湾之外)各族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翻身解放,成为国家主人,并正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而进行着不懈地斗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世界并不太平,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仍在不停地进行破坏和捣乱,这对于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军会师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这是胜利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民族振兴的基木保证。

第四,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巨大动力。当年红军长征,物资及其匮乏,甚至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行军和作战十分紧张,斗争和生活及其艰苦,所过之地又多系偏僻山区,经济文化落后,民族隔阂很深,红军衣食无着,枪弹不济,兵员匮乏,药物奇缺,处境极其艰险。但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为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肩负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坚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西部地区同红军长征时期的情况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家园而团结奋斗。但是,目前西部地区同内地,特别是同沿海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实现党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目标,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弘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不畏艰难、团结奋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进行新的伟大长征。

毛主席曾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那种认为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艰苦奋斗的想法是完全不对的。我们党现在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与红军长征和革命战争时期不同,现在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西部地区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任务更加艰巨,走的道路更长,付出的努力更加巨大和艰辛,各族人民绝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保持和发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总之,红军长征会师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在西部地区大开发中,应该始终把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不朽的团结、奋斗胜利的红军长征会师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永远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西部大开发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红军长征的精神 篇2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一课一中心”,即一堂课必须设立一个内容主旨,不能像理论探讨那样面面俱到,所以,如何找到一个中心,推进课堂教学,通过对长征过程的叙述,让学生感受自强不息、信念坚定、亲密团结等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的优秀品质,成为这节课成败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我就以创新精神为线索,以相对新颖、贴近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尝试挖掘长征精神,促进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衔接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以毛泽东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造了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大好局面开头,并开门见山地提出:从长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来看,它们都体现了创新精神的有和无,要在中国成功进行前无古人的革命事业,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师生共同探讨红军长征的原因,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中共中央组织和军事领导人,抛弃了毛泽东的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主张,而照搬国外军事理论和苏联的经验,选择与强大的国民党中央军进行阵地战、消耗战,致使战局日益恶化,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在“遵义会议”这个教学环节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党中央重要的人事变动及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遥控,独立自主地作出自己的决策,这是一个具有首创意义的举动。由此可知,创新活动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具有重要的作用。

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让学生观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影视片段,比较直观地了解毛泽东的用兵技巧,体会他不循常规、富有想象力的创新举动。如“四渡赤水”怎么巧妙地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最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学习“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环节,与石达开当年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作对比。这些事例既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红军指战员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临机应变改变战略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初步摆脱了“左”倾错误领导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爬雪山”“过草地”等教学环节,师生共同学习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的艰难和牺牲,体验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师生更关注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辨别不同的植物、摸索睡觉时候在草地中保持平衡、避免陷入沼泽的方法等,正是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才使红军在“几乎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的草地等恶劣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最后,师生进行总结:长征的胜利,就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创新精神的胜利,这种精神在之后革命过程中继续发扬光大,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教学安排照应开头,不仅使课程结构严密,而且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

放歌红军长征 弘扬革命精神 篇3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安徽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放歌长征——长征纪念歌曲100首》的大型歌集出版。用歌曲记录历史,用歌声弘扬长征精神,成为该书的鲜明特点。

书中精选了100首各类风格的歌曲,按着序曲、四个乐章、尾声的框架进行编排。从内容来看,四个乐章(突出重围,挽救危亡;移师遵义,拨正航向;历经艰难,挥师北上;会师陕北,奔赴前方)的歌曲比较全面地反映出长征历程中的四个重要阶段。这些歌曲来自于传唱了近半个世纪的《长征组歌》,来自于红军长征经过的各地各族民歌,来自于长征题材的影视歌舞插曲,来自于毛主席诗词歌曲,来自于怀念长征、歌颂长征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重新唱起它们,更能唤起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序曲”部分是对红军长征前的铺垫,“尾声”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弘扬,就此,构成了一部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长征交响曲”。

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出版物,《放歌长征——长征纪念歌曲100首》这部歌曲集无论在选曲、装帧、印制的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可谓是精品。本书的歌曲不但配了文字说明,还配了红军长征各个时期珍贵的历史图片及与歌曲相关的插图,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 篇4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想那八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长征精神的启示: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八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蛟龙初级中学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演讲稿 篇5

1935年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红30军的264团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265团在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的率领下,最先踏上了草地行军的征程,向班佑出发。在他们的左翼,红一军团第四军也于21日从毛儿盖出发,走另一条路线进入草地。中央军委纵队与前敌总

指挥部随一军大部队行动,病中的周恩来与三军团走在最后。

八月的草地,对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红军指导员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景象:牧草肥美,繁花似锦。然而随着前进步伐真正到来的却是大自然残酷的折磨和死神的威胁。这里无路可循,部队只有在藏族向导的指引下,踏着草甸缓慢行进。软绵绵的草甸随着战士的脚步移动,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稍有不慎将草甸踩穿,整个人便陷入沼泽,抢救不及,少顷便没顶了。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无日不雨,雨水不仅淋透了战士们的衣衫,也淹没了部队前进的路线。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使向导也难以寻找过去游牧留下的痕迹。有的战士因此而偏离了行军路线,陷身泥潭,活活被沼泽吞噬了生命。八月也正是草地冰雹逞凶的季节,有时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冰雹,战士们连藏身的地方都找不到。茫茫草原之上,偶有几米或几十米高的山坡隆起,却始终见不着一株高大的树木,一眼望去,地型十分相似,方向极其难辨,甚至有时候部队艰难地行走了几个小时,却又回到了原处。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红军长征的精神 篇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更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听取贾总的报告——学习红军精神。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了会议室,看到了贾总面色严峻、双目有神的环顾着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态,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识到今天学习的重要性!贾总从长征源远讲起,重点讲解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讲解历史,结合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断的勉励大家学习鹰重生的顽强意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比以前更为深入的了解了长征,也更加理解了贾总在这个时期提出红军精神的深刻含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为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红军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自从加入到华耐集团的行列,我的成长和进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个生命,已经同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紧密相连,永远不能分离。我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衷心祝愿华耐集团在以贾总为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忠实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的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华耐集团万岁!

长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举世闻名的。又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要像长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长征中被红军扣押的“西方间谍” 篇7

晚年勃沙特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以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西方人, 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 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就已经在伦敦出版发行, 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该书的作者勃沙特是当年被红军作为“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英国传教士之一。对此, 勃沙特不但没有怨恨, 反倒饱含热情地赞扬红军。

不期而遇, 传教士遭意外扣押

在贵州黄平县城旧州, 有一所天主教堂, 居住着加拿大籍英国基督教中华内地会旧州教会牧师阿诺利斯·海曼夫妇和他们的孩子。1934年9月30日, 瑞士籍英国传教士阿米弗雷德·勃沙特夫妇经安顺赶往旧州, “只想尽快赶到海曼那里过礼拜日”。勃沙特的中文名字叫“薄复礼”。早在1922年秋, 勃沙特便受英国基督教会派遣来到贵州, 从事传教布道, 并在镇远福音堂担任牧师。礼拜日的次日, 勃沙特夫妇、海曼夫妇及其两个年幼的孩子、新西兰籍英国基督教中华内地会思南教区传教士埃米·布劳斯小姐, 加上6名中国女仆、厨师、挑夫, 一行人离开旧州前往镇远。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他们居然走入了红军长征的队伍中。

当时, 红六军团经过55天的艰苦征战, 已进入黄平境内, 并在一个小山村与勃沙特一行不期而遇。那时, 贵州的大多数教会都支持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 常以宗教迷信欺骗麻痹教友, 进行反动宣传, 指责红军是“洪水猛兽”、“土匪流寇”。红军每到一处, 教会都会号召教友与反动政府一起撤退, 与红军为敌。因此, 红军抓到教会骨干成员后, 都要甄别审讯, 没问题的当场释放, 有问题的都以帝国主义间谍罪处以徒刑和罚款。

勃沙特等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自然也逃不过红军的扣押和审讯, 他们于10月2日被红军押回到旧州。红六军团之所以这样做, 不仅因为怀疑这些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是“西方间谍”, 更主要的是因为西征以来, 伤病员日益增多, 药品和物资越加奇缺, 所以希望借助传教士的帮助搞到一些必须药品和经费。基于这样的考虑, 红军决定让他们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或与之相等价值的物品。

勃沙特等被交军团政治保卫局看押和审理 , 鉴于他们的特殊身份, 由保卫局局长吴德峰和保卫局党总支书记戚元德 (吴德峰之妻) 具体负责。勃沙特并不知道保卫局及其人员的名字、职责、身份, 故把吴德峰称为“法官”或“吴法官”, 对戚元德称为“法官的妻子”, 其在自传体回忆录《神灵之手》中他写道:“带去见法官时, 法官的妻子始终坐在床上注视着我们。最初, 我认为那个女人可能很冷酷, 但事实证明她很和善, 并好像受过很好的教育。当我告诉他们, 我妻子不可能坚持跟他们走这么多路时, 法官的妻子宽慰我:‘我也是一个女人, 她将会像我一样慢慢适应的。’”

经审讯, 红军出于人道考虑, 释放了两名已婚妇女、两个小孩、女仆、厨师、挑夫, 只扣留勃沙特、海曼、埃米三人。在规定时间内交纳70万元赎金后, 他们三人可获得人身自由, 此前必须跟着红军走。

因为累赘, 埃米传教士被无条件释放

戚元德的任务主要是负责监管埃米。埃米因为太胖行动迟缓, 且只走了两天, 脚上就打起很多水泡, 鞋子也被磨烂。戚元德把棉布被单撕成长条, 打成比较柔软的布条“草鞋”, 让埃米小姐穿上坚持行走, 还在她走不动时, 想办法将马背上的物资分散给战士背上, 让她骑马, 甚至用一把竹椅穿上两根竹棍当做滑竿, 让战士们抬着她走。一次行军至一条非常难走的羊肠小道时, 面对左边是悬崖断壁, 右边是万丈深沟, 埃米吓得双腿发软, 又哭又闹, 两个战士一前一后扶着, 她都不肯挪动。早就将埃米视为“累赘”的战士提议, 干脆将她处置掉或扔下别管。吴德峰坚决不同意, 强调她罪不死, 在这荒山野岭, 扔下她不被饿死、冻死, 也会被野兽吃掉。最后, 大家用床单做了个大网兜, 把埃米手脚捆绑在一根木杠上, 用毛巾把眼睛蒙住, 由两个战士连哄带骗地抬过了危险路段。

鉴于埃米在行军中不断制造麻烦, 甚至在后来穿越一处隘口时, 差点让随身保护她的战士坠落深涧, 在还没有获得赎金的时候, 红军领导决定无条件地将她释放了。临走时, 埃米对红军的拼死保护及释放感激涕零, 她走出了很远, 还回过头来, 向红军招手致谢。

在勃沙特与红军一起长征的过程中, 他见到了许多红军女战士, 对她们的坚韧品格十分钦佩, 写下不少赞誉之词:“就像前面提到的吴法官的妻子一样, 真是不为环境所动的高尚女性”、“最讲人道的是那些妇女”、“在这支队伍中, 我们也首次领教了那些有趣的女共产党人的锋芒!”对于埃米, 勃沙特充满着同情, 在《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经过考虑, 将埃米小姐放在队伍后面, 不过天黑前也要到达宿营地。”“可怜的埃米小姐, 她总是在后面追, 往往好像后面刚赶到, 前面又吹响了出发号。”听说埃米被释放, 勃沙特起初并不相信:“路越走越难, 但我们一直走到天亮。这时, 埃米小姐的卫兵从后面追上来, 用过去常用的处决某某时的那种口吻, 平淡地告诉我, 埃米小姐已经被释放。我疑窦丛生, 怀疑和担心埃米小姐的命运。”直到收到埃米的来信, 勃沙特才“心中感到十分宽慰”、“对埃米小姐生存与否的久久挂念才冰释于怀”。

教会托辞, 一半赎金赎回传教士海曼

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 为摆脱敌军的堵截, 进行了连续多日的急行军。在战事紧迫的急行军过程中, 红军并没有忘记随行的两位外国传教士, 总是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保护和照顾。正如勃沙特回忆的:“因为气候潮湿, 雨多, 我们提出要块雨布, 结果给了一件床单。我们后来才知道, 这在红军中已是非常奢侈的供应了”、“红军很体贴人, 凡遇到危险路段, 总会有人走出队列帮我们一把”、“在外宿营, 当红军官兵们睡在潮湿冰冷的泥地上时, 我和海曼却得到了难得的铺草和门板”、“吴法官很可能注意到我们衰弱的情况, 晚上, 他命令卫兵给我们买只鸡补养一下。卫兵从那对老夫妇房东家里买了只鸡”、“这段行军太累了!法官的妻子可能感觉出了这个原因, 她答应将为海曼和我找匹马。三天后, 大概是到了湖北境内, 给了我们一头骡子, 我和海曼每人各骑它三分之一的路。不久, 又将一头骡子给了海曼。”

1934年12月17日, 因圣诞节即将来临, 渴望自由的勃沙特唆使海曼一起逃了出去, 可又被红军抓了回来。同月底, 红军分别以三项间谍罪判处海曼有期徒刑12个月、勃沙特18个月。因长时间无法获取赎金, 红军表示“愿将赎金折换成一张所需的弹药、电台、电池及药品的货单”, 如“能得到两挺高射机枪的话”, 甚至可以减少赎金。对红军提出的罚金等条件, 教会出于政治等种种原因, 总是作出不友好的回答和不符合实际的宣传报道, 且一拖再拖, 在数目上也是讨价还价, 原定的70万元赎金减到1万元, 最后甚至还提出6000元。但教会声称可以提供6000元作为伙食费, 而不是什么赎金。红军同样出于政治目的, 坚持要教会交纳罚金或等价物品, 哪怕是少量罚金或物品, 只要说明问题性质, 就立即放人, 否则就必须刑满到期才可以释放。直到1935年11月18日, 负责接洽的英国基督教中华内地会牧师贝克尔才派代表从永顺县城送来药品、物资和钱, 因为“贝克尔只送来了一半的钱”, 红军只先期放了海曼, 勃沙特则继续跟随红军长征。

红军释放海曼的证明

刑期已满, 勃沙特获得自由

当然, 勃沙特也为红军提供过一些帮助。当时红军缺乏地图, 用的都是中学生课本上的地图, 图上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 无法准确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攻克旧州后, 红军找到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 但上面所标地名不是中文。听说勃沙特能讲英语, 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派人把他请来。勃沙特认出那是张法文地图, 而他专门学过法语。于是勃沙特讲, 肖克记, 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译成中文标记在地图上。肖克后来回忆说:“当时, 我们在贵州转战, 用的是中学课本上的地图, 没有战术上的价值。当我们得到一张大地图后, 勃沙特帮助译成了中文, 而且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解决了我们一个大难题。同时, 他在边译边聊中, 还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情况, 对我们决定部队行动起了一定作用。他帮助我们翻译的地图成为了我们在贵州行军作战的好向导。”勃沙特还通过教会帮红军购买过一些急需物品。

勃沙特为红军翻译的法文版地图

1936年4月11日, 红二、六军团逼近昆明, 准备强渡金沙江北上。鉴于勃沙特刑期已满, 肖克对勃沙特说:“你是一个瑞士公民。我们知道, 瑞士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没有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也没有在中国设租界, 所以我们决定放你走, 明天就给你自由。”次日, 肖克摆了一桌酒席为勃沙特饯行, 还专门做了一道拿手菜———粉蒸肉, 作陪的有贵州地方知名人士周素园、原国民党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 还有在石阡被捕的天主教堂神甫汉斯·凯勒等。勃沙特后来回忆:“当一切准备就绪时, 好消息就在饭桌上和吃饭的同时宣布了……吴法官的妻子、肖克将军和我们坐在一起。”“吴的妻子还弄了一大罐很甜的咖啡拿到桌上。”吴德峰向勃沙特交代了有关事项, 并问他到昆明需要多少路费, 勃沙特以两天路程计算, 提出要四块银元, “吴法官叫来分管财务的同志, 告诉他:给这个外国人十块银元!”临别之际, 肖克希望勃沙特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继续留在中国, “可以办一所学校什么的, 只要不强迫学生信仰上帝就可以。”

就这样, 勃沙特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刑期, 获得了自由。这期间, 他随红军转战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5省, 行程万里, 成为红军长征途中一名最为特别的“参加者”。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 勃沙特逐渐认识了红军。红军生活条件恶劣, 但却尽量照顾他的习惯和习俗, 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令他非常感动。尤其是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爱护群众,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不赌博、不抽鸦片, 充满着追求精神, 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也使他由红军的一个敌视者变为一个坚定的同情者和忠实朋友。他对被红军拘押的经历, 一点也不反感。相反, 随着对红军的认识不断加深, 勃沙特明白了红军先扣押他而后又释放他的真正原因是“红军很可能要借此告诉人们, 扣押外国人的目的并非财物, 金钱对红军并非大事, 重要的是红军要借此告诫外国人, 他们反对在中国传教”。

离开红军后, 勃沙特去了昆明, 他迫不及待地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 他要把这些告诉世界。在友人的协助下, 勃沙特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神灵之手——一个为基督事业在中国被俘者的自述》 (又名《神灵之手》、《红军长征秘闻录》) 。1936年11月, 当红二、六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 该书便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 从而成为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12月, 该书在英国脱销, 于是出版社又发行了第二版和第三版。1937年初, 该书被译成法文, 由瑞士艾莫尔出版社出版。1978年, 勃沙特在出版商的一再邀约下, 重写了这段经历, 并定名为《指导的手》。英文版面世以后, 又被译成法文, 书名为《导手》, 由瑞士教会出版社出版。

1984年,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 专门前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肖克时, 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勃沙特帮助红军长征的往事, 并请索尔兹伯里帮助寻找勃沙特。索尔兹伯里在英国找到了勃沙特。1986年5月27日, 肖克委托中国驻英大使冀朝铸前去拜访勃沙特, 并转交了他的一封信件“:久违了!从索尔兹伯里先生处知道了你的近况。虽然我们已分别半个世纪, 但50年前你帮助我翻译地图事久难忘怀。所以, 当索尔兹伯里先生问及此事时, 我欣然命笔告之。1984年我在出国访问途中, 曾打听你的下落, 以期相晤。如今我们都早过古稀, 彼此恐难再见。谨祝健康长寿。”

探究红军长征的政治基础 篇8

【关键词】红军;长征;政治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巨大转折点。八十年前,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逐步摆脱困境,并不断壮大,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八十年后,因中国如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全世界的目光仍聚焦于长征。通过八十年来国内外对长征的不断研究,有助于我们不断发掘红军长征的政治基础。

1红军长征的政治基础

1.1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在长征中,我党在广大战士中间充分进行了思想动员。面对前方有敌人的疯狂阻击、后方有大批追兵的重重围剿、地上有猛烈的炮弹袭击、天上有飞机的狂轰滥炸这样的窘境,再加上物质上的极度匮乏,红军战士食不饱、穿不暖,而且精神上高度紧张,此时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做好的话,对于我党、我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将是十分危急的。但就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候,我党从上到下紧抓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总政治部要求红军各部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教育形式,从而使红军战士面对困境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战斗激情。

第二,坚持对红军战士的传统教育,促进战士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保持深厚的革命情谊。1935年6月,红军在强渡大渡河之后,来到了大雪山的山脚下,面对常年积雪、海拔超过四千米的雪山,红军战士团结友爱,互相扶持,最终战胜了天险,跨越了雪山。当来到人迹罕至的草地,许多受伤的同志坚持把自己留在队伍的后面,即使掉队也不拖累大部队的行进速度,许多战士把最宝贵的食物留给了最需要的同志,自己却甘愿饥肠辘辘。最终通过战士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红军通过了草地。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遏制了党内的分裂主义。1935年10月,张国焘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全局出发,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强有力的武器,立即对红一方面军做思想动员,防止与红四方面军发生冲突,将张国焘的问题与红四方面军区别对待,积极争取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红一、红四方面的会师,从而扼杀了张国焘的阴谋,保障了全党全军的稳定和统一。

1.2南方红军和西北红军的支援与配合

坚守在南方的红军以及西北红军,他们大部分都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的又一政治基础。他们通过采取各具特色的斗争形式牵制了大量敌人,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敌人的精心部署。为了保障主力红军的成功转移,留守在南方的红军采用游击战争,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从而为主力红军的转移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承担了主力红军的防务工作,延缓了国民党军队向前推进的速度,为主力红军的转移赢得了时间。第二,依托中央苏区,将国民党的大量兵力紧紧钳制在其周围,慢慢消耗国民党军队的锐气。第三,利用有利的地形,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周旋。此时,远在中国另一端的西北红军,同样为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西北红军对敌斗争时作战英勇,同样担负着牵制国民党军队的重任。第二,及时向中央告知了根据地的存在及当前状况,为主力红军的长征指明了方向。第三,西北红军与红一方面军顺利汇合后,又迎来了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正是由于南方红军和西北红军的相互支持,进一步夯实了红军长征的政治基础。

1.3少数民族的支持

长征过程中,红军途经了贵州、云南等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采用了尊重信仰、互相帮助、友好协商、互相合作等合适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了解了红军队伍,并给予红军大力支持,红军与各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红军进行长征所取得的另一政治基础。红军在长征中,每当经过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发动宣传,向少数民族群众详细介绍我党的民族政策,由于我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贯彻执行,消除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赢得了他们的广泛支持。第一,少数民族群众自愿为红军排除路障,输送重要情报,充当向导,使红军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程快速推进。第二,少数民族群众无私地为红军筹措物资,提供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在物质上大力支援红军。第三,各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红军才是真正的革命队伍,踊跃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他们的到来为红军输入了新鲜血液,并使红军队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第四,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抢救红军的伤病员,在道义上给予了红军大力支持,使红军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第五,少数民族利用自己的武装配合红军的作战计划,起到了牵制敌人兵力的作用。长征中最为人熟知的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事迹,至今仍广为传颂,正是这次与彝族的结盟为红军顺利强渡大渡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4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矛盾重重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这也是红军得以长征的政治基础。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蒋介石针对地方派系所采取的政策是消除异己,因此,蒋介石在计划灭亡红军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将国民党中央势力渗透到地方军阀所占领的地盘中,而地方军阀既害怕红军进入到他们的领地,又害怕蒋介石乘机夺取他们的地盘。红军正是深知地方军阀的这种心理,巧妙利用粤系、桂系、滇系、川系等军阀与蒋介石的中央势力之间的矛盾,周旋于他们之间,最终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圈,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堵计划,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此外,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中国工农红军争取到了包括张学良在内的一些国民党军官的同情与支持。

2小结

正是红军在长征的途中,凭借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南方红军和西北红军的支援与配合、各少数民族的广泛支持、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矛盾重重等这些政治基础,确保了中国工农红军最终能够取得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陶天峰.红军长征路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22-23.

[2]李庆刚.十年来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6(5):6-18.

红军长征的精神 篇9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2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进。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风险和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定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长征精神蕴含的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就是强大的战略定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给“中国自信”和“中国定力”带来了极大考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大国政贵有恒”,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保持战略定力的智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特别是在深化改革问题上,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目标,都不能变换我们的根本基石,绝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保底实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锻造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国是一个大国,向世界舞台中心挺进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跃升期,强大军事实力是突破国家崛起“安全困境”的保底手段、核心支撑。军事力量能不能成为保底手段,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们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贯彻“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在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备战打赢、军民融合等互为一体的强军战略布局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打造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合力。长征中,党中央和红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始终重视掌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把握大局、统筹全局,在最大限度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的同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前,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创新伟力。长征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自主创新精神的典范。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获得持续的发展新动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制度文明成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弘扬长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贏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韦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求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红军长征的精神 篇10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标注了人类精神的新高度。迢遥万里的跋涉中,长征精神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体现为救国救民的担当、无怨无悔的牺牲,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体现为顾全大局的胸怀、团结一心的素养,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情怀、植根群众的作风。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今天的新长征路上,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万里长征。像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95年上下求索,67年励精图治,我们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曲折,遭遇怎样的风险挑战,我们都没有理由犹疑和动摇,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遵循的是规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只有时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好,把改革发展的全局维护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需要我们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

上一篇:说诚信的作文600字下一篇:金羊管业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