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处罚听证申请书

2024-09-13

环保处罚听证申请书(精选10篇)

环保处罚听证申请书 篇1

一是申请条件。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请赔偿。对下列情形, 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义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赔偿请求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是申请资料。赔偿请求人应当向税务机关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书》,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 可委托他人代书, 也可口头申请。三是申请须知。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该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两个以上税务机关或与其他机关共同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 应共同履行赔偿义务;受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税务征管权力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委托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 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 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 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 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 复议机关就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 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二)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一是申请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税务争议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可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申请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 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三是申请须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书面申请, 也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提请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时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 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不予审批减免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 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 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也已经依法受理的, 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的主体资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 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管理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 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 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三)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之完善 篇2

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完善

听证制度集中体现了行政程序公正、公开、参与的基本精神与原则,而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是密切关乎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的,因而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行政法规定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但是规范的内容太少,相关程序也极不规范,需要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完善。

一、确立行政处罚中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强大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中双方地位不均衡导致行政处罚结果往往是单向的偏向行政主体。往往会导致行政权力滥用,行政处罚不公正。

其次行政相对人具有很少的话语权,往往致使案件事实模糊不清而做出行政处罚,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没有对抗和制约的力量。

最后行政处罚密切影响行政对人权益的活动,违背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使得我国神圣的宪法成为了一堆废纸。

二、我国现有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缺陷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尽管法律对听证制度有所规定,但是,就目前而言,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组织听证的机构单一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行为,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从此可以看出,组织听证的只能由行政机关组织。然而,《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織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组织实施行政处罚。从上述两条规定中,我们可知授权的组织有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且他们所做出的处罚决定也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很大,也可能属于听证的范围。但是,法律却规定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做出了对行政相对人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时,只能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行政机关甚至根本不可能举行听证,这样致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

(二)听证范围过窄

在我国,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而《行政处罚法》四十二条只规定了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才适用听证。随着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增高,行政处罚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所以,现行的三种适用听证的行政处罚已不能满足我国的法制的发展了,也不符合我国法治的要求。

(三)听证发起人单一

1.行政机关无权依职权组织听证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只有当事人才享有听证的权利,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的需要,有时的罚款或没收中,有时对某些特殊企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处罚可能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受处罚的这些人放弃听证,那么涉及公共利益的该怎么救济呢?这不利于保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若行政机关告知了当事人听证的权利,而有的当事人基于听证的繁杂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或是其他的原因,而疏于行使自己听证权利,导致自己的利益遭受侵害。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就没能充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2.有利害关系第三人无权申请听证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行政机关的处罚往往会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于间接受到的影响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却没有明确他们的权利。然而,在听证制度出现最早的美国,个人或者组织只要实质利益受到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发生和行政决定的关系不是过分间接,就应该允许受害人参加听证程序。而在我国行政处罚中并无他们的一席之地,有人说可以通过诉讼等其他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救济,但该后果的发生又不是基于民事原因形成的。因此,利害关系人只能寻求行政法上的保护,才能充分体现行政法治精神,更能充分发挥听证的作用。

(四)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主持人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制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这条规定确立了主持人员的人选和主持人的回避制度,从形式上看,有助于确认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但从实质上看此规定并不合理。

1.主持人人选不合理

主持人的人选是从行政机关内部指派的,虽然他不是本案的调查人员,看似实行了职能分离,但是主持人也是行政人员,在组织听证过程中,难免因为同事关系,上下级领导关系或其他的原因而偏袒某一方的问题出现“不得成为自己利益的法官”决定了想要保持公正,必须找到一个利益相对无关的第三方作为决策者。

2.主持人专业素养不足

主持人是行政系统中的一员,然而,大部分行政人员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考公务员考起的。那么,大部分人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不足。但是有的人基于他们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和威望而被选为主持人,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从而根据自己的理性作出处罚决定,势必会影响听证制度的公正和其拥有价值。

3.主持人的职权未规定和回避不详细

《行政处罚法》中尚未明确主持人的职权,不利于主持人开展听证工作,主持人是是否对听证参加人的准予权、听证时间、地点的决定权等权利。如果没有详细规定,将导致听证主持人在出现新情况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限,任何情况都要汇报上级裁决,从而延误听证的期限,也大大增加了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另外,主持人制度中的回避制度不够完善,未规定单方面禁止接触或其它事项,而只规定了有利害关系人才能申请回避,这很难确保主持人会受单方面的言辞和接触的影响,从而失去了听证公正的价值,使行政机关的形象大打折扣。

(五)对听证笔录效力未作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由此可以看出听证笔录的严肃性。而第四十二条又规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而第三十八条规定,调查终结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决定。可见,此处的听证笔录仅供参考,已失去了听证笔录的意义了。听证笔录,又称“唯一专有笔录”是指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对案件的调查人员(追诉人),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意见和提供的证据所作的一种书面记载。整个事件的事实问题全面审查后都记载于笔录中,所以听证笔录时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表现,但在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并不是笔录,致使行政处罚与处罚听证严重脱节。可见,听证笔录具有约束力。行政决定必须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否则行政处罚无效。且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笔录,作出行政决定。由此可以看出听证笔录在整个听证程序中的作用。如果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是根据听证笔录,那么听证程序所要求的当事人的举证,陈述和申辩所认定的事实根本没有起到作用。根据现行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仍可凭在听证案卷记录之外的当事人知悉和未申辩的事实作为处罚的依据。那么会使听证程序失去了其程序保障的功能和意义,是当事人听证程序性权利得不到实质性的保护,也会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欺骗行政相对人,从而使听证程序失去实质性的意义,也不利于听证制度的良性发展。

听证期限不合理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此条规定只规定了在听证前行政机关告知相对人的期限和行政机关组织听证时告知相对人的期限。而未规定整个听证程序期间的期限,且该时间设置不合理。首先《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与《行政处罚法》相比,其期限明显更长,更能看出《行政许可法》更加注重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将相对人申请听证的期限延长,规定了行政机关履行听证义务的期限,而这里正是《行政处罚法》不足的地方。其次《行政处罚法》未在听证期间规定行政主体提出证据的期限,对听证后调查补充的证据能否直接利用未在规定,容易使行政主体在听证时故意不把重要证据提出来。而事后直接根据该证据作出行政处罚。而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了案卷排他原则,该原则指听证笔录及程序中提出的全部文书、申请书是作出裁决的唯一案卷,行政机关在听证程序结束后作出的决定只能以案卷为依据,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不知道或没有论证的事实作为根据,否则行政裁决无效。日本《行政程序法》规定,行政机关鉴于听证终结后发生之事情,认为有必要时,得再行听证。所以比较外国听证程序中的规定,可见我国听证程序中未规定行政主体提出证据的期限以及出现新证据认定问题,对相对人的权益保障十分不利。最后《行政处罚法》中未规定启动听证的受理期限以及听证笔录的送达期限。这些时间规定,无疑是对听证效率有直接性的影响,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

三、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听证制度是从海外引渡过来的,且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在我国适用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并没有得到立法者和公民的重视。所以在法条的规定上和在现实的应用上出现了不少漏洞。所以我们得从这些方面来改善现状。

(一)赋予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听證的权利

由于有的行政处罚是由授权组织或是受委托组织作出的,有时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直接通过司法解释赋予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自行组织听证的权利。而就不用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组织听证了,且该处罚是由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作出的,他们对该处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十分清楚。因此由于他们组织听证也方便些,也可以减少行政机关的工作量,避免向上级汇报、移交证据等繁琐事情。

(二)适当扩大听证范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听证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听证范围也应当适当扩大,以便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听证范围扩大后,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会增加,便于人民监督政府,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防止腐败。大大的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对特殊警告应纳入听证范围。我们对特殊警告应界定在对行政相对人影响较大的范围内。这样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应把行政拘留纳入听证范围,组织听证更应该谨慎进行,尽量避免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遭受侵害。最后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纳入听证范围,但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比如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5000元以上的,行政相对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其中较大数额罚款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较大数额罚款规定在二千元以上罚款,防止现实实践中的混乱,也便于我们统一行使听证制度。听证范围增加后,我们可以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事件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有效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应规定行政机关有权组织和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听证

只有当事人才有权申请听证,已不能满足现在行政处罚保障他人利益的要求了。行政机关依照职权组织听证,可以避免当行政处罚涉及公共利益时,权利人放弃听证,而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的尴尬情形,也可以避免行政相对人疏于行使听证权力而是自己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出现。有利害关系第三人有独立的权利申请听证,不受行政相对人的影响,确实做好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我们的行政法治精神。

(四)完善主持人制度

首先确立主持人人选问题,我们应该把主持人从行政系统中完全隔离出来,像法官一样拥有独立的地位,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组建我国的听证主持人队伍,直接由听证主持委员会管理。不受立法、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预,独立行使职权。其次我们应该对主持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听证技巧给予一定的考核,建立全国的统一的听证主持人资格考试,提高我们的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使我们的听证质量上升一个台阶。最后我们应该确定主持人的职权,由于主持人在听证程序中充当一个组织、指挥听证的一个重要角色,并且主持人对案件比较清楚,能提出合理意见。所以我们就应该赋予主持人能够独立裁决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利,并且拥有与诉讼中法官相当部分的职权,使听证制度逐步规范化。

(五)听证笔录作为处罚的唯一依据

我们应该借鉴外国的案件排他制度,把听证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唯一依据。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对听证过程所作的书面记录,对作出行政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就不能根据听证笔录外的当事人未知悉或未申辩的事实作为依据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即使发现新证据或有新理由时,行政机关应该重新组织听证。

(六)完善听证期限制度

由于现代社会,各项事务都追求效率。所以我们的法治也是一样,在追求公平正义的时候,也不能落下效率。我们应该延长听证的提出时间和组织听证的期限。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更利于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我们应该规定行政机关提出证据的期间,建议为二天,便于提高听证的效率。最后我们应该确定启动听证的受理期限,建议为七天,还要确定听证笔录送达期限,宜规定为三天。

参考文献:

[1]莫凡.论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D].平顶山学院报,2008

[2]王琨.浅谈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的现状及改善的思路[J].中国商界,2008

[3]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3

[4]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7]尹德军.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完善[D].法制与社会,2008

[8]牛余风.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缺失要说[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

[9]單宇驰.现行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缺陷[D].法制与社会,2008

[10]冯冠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若干问题探析[D].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1]胡敏.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律对策[D].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2]肖亚玲.浅议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J].科技信息,2008

[13]冯彬.浅谈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的程序正义[J],法制与社会,2008

[14]武戈、周云.论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J].学术探索,2008

[15]张君君.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思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16]朱丹.论行政听证适用范围及其立法完善[M].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17]韦静.我国现行听证制度的主要缺陷与完善[J].社科论坛,2008

作者简介:

行政处罚听证公告 篇3

一、听证申请人

邝益良

二、听证案由

邝益良损坏义兴园11号历史建筑一案

三、听证会举行时间

11月29日(星期二)上午9:00。

四、听证会举行地点

越秀区惠福西路262号越秀区城管局六楼会议室。

特此公告。

行政处罚听证公告版本 篇4

一、行政相对人:老槐树酒店(实际经营人:张吉辉)

二、听证会举行时间:2016年9月27日9:00开始

三、听证会举行地点:潍坊市健康东街6699号第二孵化器西北副楼215房间

四、注意事项

1. 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参加听证会的,请于2016年9月26日前向本局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参加人数超过5人的,可以推选1至2名代表参加听证,并提交授权委托书。

2. 需要旁听听证会的人员,可在2016年9月26日前携带申请人身份证明到办理申请手续。

3. 参加听证时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本机关地址:潍坊市健康东街6699号 联系电话:8866927

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

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 篇5

案 由 时 间 地 点 主持人 书记员 主持人:今天应 要求对其违法建设一案举行听证会,下面请书记员核对当事人及调查人是否到会。

书记员:当事人是否到会? 当事人:

书记员:调查人是否到会? 调查人:

书记员:下面宣布听证会纪律。

1、在听证会过程中,所有听证会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均应服从听证会主持人的指挥;

2、听证会参与人在听证会期间,要求发言提问,陈述或辩论,需经听证会主持人许可;

3、听证会期间,不允许走动,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鼓掌、喧哗吵闹、呼口号或实施其他妨碍听证会活动的行为;

4、未经许可不准录音、录像、摄像;

5、旁听人员进入听证会,不准发言提问;

6、对违反听证会纪律的人,视其情节轻重,听证会主持人有权予以口头警告、训诫、责令退出听证会会场,没收录音、录像带;

7、对哄闹、冲击听证会、侮辱、诽谤、殴打听证会人员,严重扰乱听证会程序的人,依法追究责任;

8、所有的听证会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将手机关闭。书记员:当事人是否有证人到会? 当事人:

书记员:报告主持人,所有听证会参与人都已到会,可以进行听证会。主持人:听证会现在开始,下面核对身份。当事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族别 职业 家庭住址

委托代理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族别 职业 家庭住址

调查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族别 职业 工作单位

当事人、调查人对对方的到会人员是否有异议? 当事人: 调查人: 主持人: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今天在这里对 违法建设一案组织召开听证会,根据法律规定,本案由 担任听证会主持人,由 组成听证委员会,当事人如果认为听证委员会及书记员与本案有某种厉害关系,可能会影响本案的公正处理,有权申请更换听证会组成人员,但应该说明正当理由,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

主持人:当事人是否在7天前收到本局的听证会通知书? 当事人:

主持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和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有权委托代理人收集证据进行辩证,经听证委员会许可。有权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请求复制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除外。对听证会笔录中,对自己陈述所作记录有权进行补正,不服行政处罚,有权依法提出诉讼,同时还应承担以下义务:必须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遵守听证会程序和规则,服从指挥,不得妨碍听证会活动的正常举行,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义务。

主持人:以上权利和义务当事人是否听清楚? 当事人:

主持人:请调查人就本案违法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处罚建议进行陈述。调查人:

主持人:请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

主持人:下面请调查人和当事人进行质证:调查人:

主持人:请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当事人:

主持人:请调查人、当事人在听证会笔录上签字。主持人:本案听证会结束。

当事人签名(盖章): 调查人签名:

证人签名: 主持人签名:

听证委员会人员签名:

年 月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篇6

你单位在木垒县雀仁乡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 之规定,本机关拟对你单位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1、根据协议规定乙方应当在采砂完工后十五日内进行回填整平,恢复土地原状。

2、行政处罚,叁拾万元,并予以治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你享有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如要求上述权利,请在自接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本机关提出。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权利。

(印章)

湖北省行政处罚听证规则 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证本省行政机关正确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含经依法授权或者受委托的行政执法组织,下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 织(以下简称当事人)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当事人申请 听证的,适用本规则。

本条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罚款”的具体标准为: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的罚款;对 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非法所得的处以30000元以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上的罚款。国务院 部门经国务院批准规定了具体标准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和效率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或者个人稳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第二章 听证组织机关和听证人员

第四条 听证由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由其法制机构负责;未设法制机构的,由 其承担法制工作任务的相应机构(以下统称法制机构)负责。

第五条 听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等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第六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听证的中止或者终结;

(三)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听证参加人;

(四)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询问听证参加人;

(五)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六)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七)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七条 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一至两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 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设书记员一名,由行政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是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其它直接利害关系的。

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听证员、书记员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三章 听证参加人

第九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证据鉴定人、翻译人员。

第十条 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第十一条 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是本规则第八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二)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应在举行听证前向行政机关出具授权委托书,明确代理 人权限;

(三)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四)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五)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第十二条 在听证过程中,案件调查人员应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同当事人进 行质证。

第四章 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在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 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拟进行行政处罚的种类、理由、依据;

(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申请听证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者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第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可以在告知书的送达回执上签署意见,也可以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听证申请。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申请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或者逾期未申请听证的,不得对本案再次申请听证。第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受理。

当事人申请听证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告 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五章 听证的举行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申请之日起两日内确定举行听 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七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在通知书送达回执上 签字。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十七条 听证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听证主持人介绍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询问 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宣布听证开始;

(二)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建议;

(三)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进行陈述和辩解,提出有关证据;

(四)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进行质证和辨论;

(五)听取当事人的最后陈述;

(六)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解散满三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也不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

(三)听证进行中,当事人主动要求终止听证的;

(四)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行政机关负 责人应当根据听证主持人的意见和听证笔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作出具体决定。

第二十一条 听证的举行,不影响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的行 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组织听证所必需的场地、设备以及其他便利条件。听证经费 在办案经费中列支,不得向当事人收取听证费用。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中的时限,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第二十四条 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部门规定有听证规则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地区行政公署代表省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听证工作,适用本规则。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处罚听证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听证范围)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较大数额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较大数额没收非法财物等行政处罚(以下统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种类超出前款听证范围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较大数额标准)

本规定所称的较大数额,对个人是指5000元以上(或者等值物品价值);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指5万元以上(或者等值物品价值)。市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前述较大数额标准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行政机关可以规定低于前款标准的较大数额标准,并应当予以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沪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

第二章听证组织机关、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

第五条(听证组织机关)

行政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该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依法受委托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组织听证。

第六条(听证人员的范围)

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

第七条(听证参加人的范围)

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前款所称的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承担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人员。

第八条(听证主持人的指定)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第九条(听证主持人的职权)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或者终止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当场作证。

第十条(听证主持人的职责)

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有关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听证员和书记员)

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1至2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设书记员1名,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的义务)

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第十三条(当事人的权利)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为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回避)

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主动回避:

(一)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五条(听证的告知)

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应当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采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挂号信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第十六条(听证要求的提出)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或者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但可以进行陈述、申辩。

第十七条(听证的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受理。对于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对于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听证的通知)

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并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有关听证参加人。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应当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四章听证的举行

第十九条(听证的方式)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行政机关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案由、时间、地点等在听证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听证预备)

听证人员在听证开始时,应当完成下列听证预备事项:

(一)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

(二)宣读听证纪律;

(三)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

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第二十一条(听证调查)

进行听证调查时,由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第二十二条(听证的证据)

听证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当事人的陈述等。

与认定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应当在听证调查中出示,并经质证后确认。

第二十三条(听证笔录的制作)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人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四条(听证笔录的审核)

听证结束后,听证人员应当把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

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听证主持人应当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提出审核意见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五条(听证笔录的效力)

听证笔录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听证的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勘验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二十七条(听证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听证的费用)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第二十九条(较大数额的计算)

行政机关根据第四条计算较大数额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可以分别计算。

第三十条(适用的特别规定)

法律、法规对听证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施行日期)

环保处罚听证申请书 篇9

税务机关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

税务机关作出的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行为。停止办理出口退税、没收违法所得等不适用听证程序

①法律、法规、规章规①责令停产停业;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较大数额的罚款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②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行政相对人申请③告知后5日内提出④收到听证申请后20

②一般由当事人申请举行

③告知后3日内提出④没有规定多少日内举

②当事人申请

③告知后3日内提出④收到听证要求后1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日组织听证,应当在举行听证行听证7日前公告或通知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

⑤作出行政许可必须以⑤听证笔录是作出行政

听证笔录为依据处罚决定的重要依据之

环保处罚听证申请书 篇10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听证制度对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和促进行政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处罚决定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相关权利的剥夺,因而赋予当事人参与、申辩和质证的权利尤为重要。

1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探讨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可以从两个领域、两个层面入手。所谓两个领域,是指国内与国外两个领域。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对于我国而言,属于外来的一个新事物。探讨其法理基础,必须一方面吸收对我国有益的西方理论,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找适合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生长的土壤。所谓两个层面,是指整个行政法层面的理论基础与行政听证制度层面的理论基础。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应是这两个层面理论基础的具体化。下面将结合这两个领域、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法学探讨已久、观点各异而尚未达成一致的问题。目前学界较多人赞同的是平衡论,但平衡论也有着一些理论困境,不尽如人意。英美国家采用的是控权论,即主张行政法应是以权利为本位,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的法。这种理论模式强调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保障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政府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具有天然的强势地位,因此控权论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单方面强调控权似有失偏颇。在行政听证制度层面,一般认为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是西方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随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扩展了这一法理基础,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又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法理基础,尤其是依法行政理论的提出,对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中,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是在借鉴英美法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依法行政的侧重点开始逐渐转向于行政权的运用要体现合理和公正。尤其是在二战以后,依法治国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认为公民在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前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法治国理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人类尊严,现代国家不能在行政程序方面再把公民看作纯粹的由国家支配的客体,作为主权者的公民应有政治参与和行政参与的权利,他们不能仅仅依靠事后的救济手段来弥补受到损害的权利,而应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

2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

对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行政听证主要追求公正的价值,因此,难免会影响行政的效率;有学者认为,行政听证应该以公正为主,兼顾效率;有学者认为,行政应该主要追求效率,只有立法和司法才主要追求公正。

笔者的观点如下:首先,行政处罚听证制度不仅追求公正也追求效率,二者可以相容,应当兼顾。行政听证制度源于自然公正原则,对公正的追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和平共处的一种手段,是对人生存的一种保障。所有法律必须追求公正。但实现公正并不是行政程序的惟一法律价值。从行政权的本质需要来看,它还要求行政程序能够体现效率的法律价值。行政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行政权,进而反映到行政程序上不能没有效率的烙印。公正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的,二者可以相容。一方面,公正以效率作为其实现的保障。在资源稀缺的社会里,有效率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公正增加了相对人接受与履行行政处罚的可能性,避免了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繁杂的事后救济程序,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其次,当公正与效率发生冲突时,应当公正优先。公正与效率能兼顾但难以并重,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到底哪个优先,学者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应当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其一,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本质是法,行政只是其规范的内容,法律首先应追求公正;其二,在法律制度中,效率必须以公正为导向,而非公正以效率为导向。偏离公正追求效率,不利于保障相对人的权利,这样的效率也是无法维持的。

上一篇:要有责任心小学作文下一篇:六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