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精选5篇)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篇1
摘要:1996年, 《行政处罚法》颁布并开始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听证程序作为行政程序中的重要制度, 不仅彰显了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信心, 在一定意义上也显示了我国政府层面对公民权利的维护,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制度出现了许多缺陷之处。因此, 进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相关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缺陷
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概念
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有如下规定, 行政机关在做出例如吊销营业执照等较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 行政机关应当如实告知当时人拥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且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决定是否听证。然而, 据法律可知, 我国只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是一种可由公民行使的权利。而并未对听证程序的具体概念做出精确的界定。我们也许可以这么定义听证程序, 听证是指行政主体依照《行政处罚法》, 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 在做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前, 给予当事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质证和申辩的活动程序。
二、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立法现状与实施状况
首先, 相关立法状况如下。在《行政处罚法》中, 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法律条文有42条以及43条。不仅在法律层面上对该程序有所规定, 同时赋予了各级部门以及地方法规规章相应的权利以方便他们更好的将程序规定的具体化、清晰化。比如在我国15个中央部委, 以及北京等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制定了相关的听证规则。然而, 依然有一些问题实际存在着。《行政处罚法》作为强效力的适用标准, 对于该程序的规定太过概括模糊;而法律法规等规定较细的相关细则则由于级别较低而难以发挥应当的功能与作用。因而, 我国整体的相关法律体系应当进一步的完善, 效力高的法律应当规定的全尽完整, 级别稍低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得到尊重实施。
其次, 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据相关调研可知, 行政执法人员对于听证程序的落实过程也处于知之甚少的状态。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他们负责执行行政处罚这一严厉的任务, 然而甚至其中一部分执法者认为听证程序的设立只是为了走形式, 应付当事人而已。这就导致了“缩水执行”或者干脆“不执行”现象的存在。执法人员尚且如此, 部分行政相对人对于听证程序的概念就更加的淡薄, 不知道该程序的存在或者对该程序持怀疑态度的大有人在。
三、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存在的缺陷
(一) 法律规定的过于模糊、抽象
尽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已经在我国正式确立了20个年头, 其辐射力波及到了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等政府工作的方面, 也可以说渗入到了公民的生活之中。然而其相关规定并不尽完善完整。一个完整全备的听证程序的存在, 必然需要一套规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支撑。而现行的《行政处罚法》中只用了两条法条来进行相关阐释, 其中只是笼统的对适用范围等作了表述, 相关实施程序则规定的模糊甚至在一些方面还留有空白。主要包括听证主持人资格规定过于概括、听证笔录的效力规定模糊不清等问题。这样就使得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应当具备的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失去了原本功能, 影响了听证程序的实施效果, 最终导致公民对政府机关的行为失去信任力。
(二) 行政主体执法不严以及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
受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 轻程序”的观念的影响, 行政主体并不能够真正的依照事实和法定程序来进行相关的执法。举个例子来说, 在法律中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之前, 应当依照法律程序告知行政相对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力。然而, 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 行政执法人员也并不能够真正的尽到告知义务, 敷衍了事、走程序讲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行政相对人一方, 因其处于弱势的诉讼地位, 其享有的听证权利出于能力原因、自身意识原因难以完全的行使。这一缺陷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文明建设, 不利于公民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 甚至扰乱案例的审理秩序。
四、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存在缺陷的解决对策
(一)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笔者认为主要应当在如下的方面进行改进。其一, 详尽明确的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资格以及其应当履行的职能。资格要求基本应包括主持人具备专业知识能力、有丰富的经验等。而职能则是应当认真负责的组织人员召开听证会以及确定听证举行时间等等。基于此才能够使听证程序主持人发挥其主持公开公正的作用, 更好的彰显其在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助力于完整的法律体系的建构。
(二) 加强对行政机关执法的监督以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应当以坚定的决心继续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使行政机关的所作所为均以公开化、透明化的方式为公众所知悉。同时也应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样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能够有效的防止行政腐败现象的产生。而另一重要方面则是, 公民应当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 将依法使用自己的权利作为自己的责任一样来对待,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素养。只有这样每个人一起努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才会越来越快, 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国坤.行政程序法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2 (26) .
[2]杨惠基.听证程序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 (156) .
[3]应松年.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J].中国法学, 2010 (154) .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篇2
一、听证前记录员的工作
(一)、检查听证参加人是否到场。
1、记录员:案件调查人员___、__有否到场?
2、记录员:当事人(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有否到场?
(二)请大家肃静,下面宣布听证纪律:
1、服从听证主持人的指挥,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2、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3、听证参加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退场;
4、旁听人员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鼓掌、哄闹或者进行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活动。
5、对违反以上听证纪律的,听证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场。
(三)记录员:主持人,听证参加人均己到场,听证可以开始。
二、听证调查前听证主持人的工作
(一)听证主持人:现在开始听证,下面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1、在案件调查人员席上就坐的人员,请表明身份;
2、在当事人席上就坐的人员,请表明身份;
请工作人员将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提交主持人查验。
(二)主持人:当事人---因对-----一案之行政处罚告知不服,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经审核符合听证条件,今天在这里公开举行听证会。本听证会由本人---担任听证主持人,由----担任记录员。
(三)主持人:现在告知听证参加人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
1、参加人在听证会上有下列权利:
(l)有要求或放弃听证的权利;
(2)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有陈述、申辩和质证权利;
(4)有核对听证笔录权利。
2、参加人在听证会上有下列义务:
(1)依法听证;
(2)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3)遵守听证纪律。
(四)主持人:(1)案件调查人员你们对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听清楚了?
(2)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你们对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听清楚了?
6、主持人: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你们是否对主持人、记录员提出回避申请?
三、听证调查阶段(陈述申辩和质证)
(一)各方简要陈述观点
1、主持人:下面由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建议。
2、主持人:下面由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申辩。
(二)举证质证阶段
1、主持人:
(1)、下面请案件调查人员举证,举证时应当说明证据的来源、所要证明的对象,并简要宣读证据的内容。
(2)请将案件调查人员出示的证据拿给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辩认。
2、主持人: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对审查人员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时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质疑、说明、辨驳、对有异议的证据,双方均可当场发问质疑,当场质证、辨论。
3、主持人: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有其他证据需要提供?
【
4、主持人:(1)请工作人员将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出示的证据提供给主持人过目。(2)请工作人员将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出示的证据拿给案件调查人员辨认,并请审查人员进行质证。】
7、主持人: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是否还有其他证据需要提供?
四、听证辩论阶段
(一)主持人:刚才审查人员、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进行了
举证,经过各方的陈述,主持人认为,各方争议的焦点主要有----点:(内容)
听证调查结束,现在进入听证辨论阶段,听证辨论应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及如何适用法律发表各自的意见。辩论时要阐明听证主张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以理服人,一方发言时另一方不得插话。
1、首先请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发言。
2、请案件调查人员发言
(二)主持人:
1、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2、案件调查人员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五、最后陈述
(一)主持人:听证辩论结束,现在进入最后陈述阶段,先请案件调查人员作最后陈述
(二)主持人:请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篇3
一是申请条件。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请赔偿。对下列情形, 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义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赔偿请求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是申请资料。赔偿请求人应当向税务机关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书》,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 可委托他人代书, 也可口头申请。三是申请须知。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该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两个以上税务机关或与其他机关共同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 应共同履行赔偿义务;受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税务征管权力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委托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 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 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 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 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 复议机关就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 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二)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一是申请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税务争议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可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申请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 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三是申请须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书面申请, 也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提请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时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 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不予审批减免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 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 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也已经依法受理的, 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的主体资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 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管理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 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 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三)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篇4
税务机关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
税务机关作出的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行为。停止办理出口退税、没收违法所得等不适用听证程序
①法律、法规、规章规①责令停产停业;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较大数额的罚款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②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行政相对人申请③告知后5日内提出④收到听证申请后20
②一般由当事人申请举行
③告知后3日内提出④没有规定多少日内举
②当事人申请
③告知后3日内提出④收到听证要求后1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日组织听证,应当在举行听证行听证7日前公告或通知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
⑤作出行政许可必须以⑤听证笔录是作出行政
听证笔录为依据处罚决定的重要依据之
一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篇5
1 《规定》简概
在《规定》的制定过程中, “以民为本”是贯穿始终的思想, 遵循着“执法为民、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的原则, 其直接目的是规范行政行为与保障合法权益, 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定》立足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呈现功能主义立法风格, 对于行政权力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规定》是在我国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之下翻开的新篇章, 开辟了“先地方, 后中央”的立法大道, 在宏观层面, 是对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积极探索、回应和落实。在微观层面, 《规定》树立了公务人员的程序意识, 增强了公众的程序意识, 提高了湖南行政执法水平, 推进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 《规定》中行政听证制度的问题
《规定》第六章行政听证共15条, 内容涵盖行政听证的一般规定、行政决策听证会、行政执法听证会三部分。行政听证制度是公民有效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 可以最直接的将意见当面表达给行政机关, 同时可以向行政机关询问相关疑问。“立法容易实施难”, 对于涉及公众参与和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听证制度, 亟待各种配套法规的配合和不断完善。
2.1 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和选任方式不明确, 地位不独立
听证主持人是整个听证程序中的核心和灵魂, 负责听证活动组织工作的调节和控制, 保证听证活动能按法定程序合法完成。因此, 听证主持人素质的高低对于行政听证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和选任方式在《规定》中没有明确的指出。从目前行政听证的实际操作来看, 湖南听证会的听证主持人一般是由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充当, 完全隶属于各个行政机关, 他与案件调查人员仅仅是行政机关内部不同人员和不同工作部门局部的职能分离, 有时甚至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工作方面, 听证主持人不仅要接受行政机关的指派担任听证主持人的工作, 还往往要负责法制宣传、执法监督、处理行政领导交办的各种临时性的工作。多重职能使得听证主持人的工作不具有专一性。
2.2 听证参与人的产生过程不公开明朗, 缺乏代表性
随着听证活动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步认识到听证是一种维权活动。一场听证活动中, 哪些人能获得参与听证, 发表自己意见的资格, 也是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湖南的听证会捧红了一批听证专业户, 这个群体的人数多达八九十人。同时, 也引发我们对听证参与人的选拔程序提出质疑。《规定》中第136条规定听证会参加人的产生方式, 但《规定》未提出具体听证程序的细则, 导致听证参与人的随机选取过程不能“晒在阳光下”运行;听证会未对参与人的身份和目的进行核实, 导致这群“听证帝”扮演各种身份参加听证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代表人民的利益, 他们从不投反对票, 而且也毫不避讳的称自己是冲着主办方发的劳务费或叫误工费去的。听证参与人缺乏代表性是导致实践中公众对行政听证制度失望的最直接的原因。
2.3 听证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的缺失
行政听证监督机制是听证程序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问责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某些动机不纯的人就是钻着法律的“空子”将本是广泛听取民意的听证过程异化为操纵民意的工具。《规定》中没有对监管工作作出详尽的规定, 也没有对于违背听证程序的行为作出制裁的规定, 没有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法律上讲究权责统一, 有权必有责, 如果出现没有责任的权力, 那么这项权力必将会被无限制的扩大和滥用。湖南的行政听证目前基本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由于没有建立一种专门的责任追究机制, 导致行政听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3 《规定》中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从湖南行政听证制度现状的分析来看, 行政听证制度要真正地在我省的行政法治实践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以使其更适合我省的实情。
3.1 完善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 保证其中立性
在整个听证过程中, 听证主持人公正地主持听证是听证程序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保证。首先, 我省可借鉴美国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 建立职权分离制度、回避制度和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 以保障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其次, 将听证主持人的职责权限阶段化, 可分为听证之前、听证之中和听证之后三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听证主持人的职责权限有利于听证程序免受外界的干扰, 规范听证的流程。最后, 培养具有独立性的专业听证主持人, 实行听证主持人专业化、职业化。对于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需明确规定, 以保证听证过程正式、公正、客观的运行。湖南可借鉴仲裁制度, 实行专职听证主持人制度, 设立专家库, 由具备丰富行政管理和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来充当听证主持人, 专家的编制、工资、福利不与听证主办机关挂钩, 不受听证主办机构限制。听证主持人任命后, 需定时参加政府机关组织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养。行政机关将听证主持人按专业技能分组, 举办听证会之前, 在储备人才中随机挑选, 这样可以保障听证的公平、维护听证主持人的中立性。
3.2 加强公众的参“证”意识, 透明听证代表的产生过程
公民权利意识的认知程度, 将直接关系到行政听证制度。湖南举办的听证会内容多涉及公众的利益, 而主体公众关注却选择保持沉默。一方面, 是由于行政机关的宣传力度不够, 多在地方电台和报纸发布信息;另一方面, 由于公众传统的人治观念较深, 认为个人无法与国家机器抗衡, 从内心深处选择放弃这种权利。因此, 行政机关可开展多种活动普及听证会制度, 提高大众的参“证”意识。首先, 完善听证会代表的选拔产生方式, 立法建立听证问责制, 避免“听证帝”的出现及泛滥。行政机关事前要制定专门的规定或者办法选择听证代表, 要从个人素质、专业知识以及与听证事项密切程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拔, 要选出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听证代表。其次, 严格审核听证代表的个人信息, 洞察代表听证目的, 规避动机不纯的个人反复参“证”的行为。最后, 听证过程中, 听证代表极有可能处于信息不均等状态, 为避免信息的不对称、不通畅, 我省可以参考美国在听证过程中的做法, 赋予行政听证代表一定的申请阅卷的权利, 即查阅涉及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案件材料。
3.3 健全听证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
《规定》中缺失行政听证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 这给行政机关和个人提供了“占便宜”的机会。行政机关把听证作为一种流连于形式的操作手段, 动机不纯的个人把听证当成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契机, 然而普通大众的利益就在“公众”的眼皮下溜走。某些价格听证会在老百姓眼里变成了一种不管听不听, 结局已定, 价格铁定要涨。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一方面有利于规范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 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更是对于普通百姓权利的一种维护和救济。
4 总结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实施, 对于湖南来说,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行政流程的再造, 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性制度和规定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听证程序是《规定》中关于公众参与的一个创新, 听证程序在湖南的施行中处于初级阶段, 遇到各种问题是必然, 这也是对于我省后续立法的提示。当前, 我们必须以构建程序化行政、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的高度来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细化《规定》的条文规定, 保障《规定》的执行更加顺畅, 不断提高我国行政听证的水平, 充分发挥行政听证制度在转变政府服务意识职能、推进行政信息公开、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最终一个构建廉洁高效、造福人民的湖南省政府。
参考文献
[1]贺安杰.关于《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5) .
[2]贾京平, 阮占江等.从法治政府到法治湖南的跨越[J].法制日报, 2011, (9) .
[3]石柏林, 吴杰勇.试析《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08.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推荐阅读:
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07-12
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10-18
1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11-14
浅议行政处罚的听证与行政许可的听证的不同09-05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文书格式11-13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12-17
行政处罚程序09-15
行政处罚程序问题10-25
粮食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程序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