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共11篇)
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 篇1
减轻处罚申请书
尊敬的公司领导:
在前段时间,由于我们对商品的检查工作做得不好,不认真履行职责,一些过期腊肠仍摆在货架上销售。结果出现了被消费者投诉的事件。
我们的失职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司的经营宗旨,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信誉。我们的失职行为,将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此,我们向广大消费者,向公司领导表示深深的歉意,并做出深刻的检讨!记取教训、改正错误!事件之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与整改,发现有不符合卫生标准、质量标准的食品立即下柜销毁。
这次的事故的罚款,将要由我们十个人来分担。这对于收入不高的员工来说,在生活上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为此,我们恳请公司领导,能从轻处罚。
给领导增加麻烦了,十分抱歉!谢谢!
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 篇2
一是申请条件。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请赔偿。对下列情形, 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义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赔偿请求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是申请资料。赔偿请求人应当向税务机关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书》,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 可委托他人代书, 也可口头申请。三是申请须知。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该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两个以上税务机关或与其他机关共同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 应共同履行赔偿义务;受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税务征管权力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委托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 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 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 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 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 复议机关就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 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二)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一是申请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税务争议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可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申请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 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三是申请须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书面申请, 也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提请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时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 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不予审批减免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 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 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也已经依法受理的, 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的主体资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 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管理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 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 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三)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并处罚金时如何适用减轻处罚 篇3
主题:并处罚金时如何适用减轻处罚
编者按:判案研读是以法说案,即通过对案例裁判理由的法理分析使读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法律逻辑思维,深入地理解立法精神,更加准确、严格的执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的案例应判决生效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裁判理由的法理解析实际上就是对案件定罪量刑依据的研究。体例具体如下:
案名:某某某案
主题:该案件所反映的主要法律问题
正文包含四个部分:
一、基本案情;二、诉讼经过:(一)辩诉主张;(二)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三)判定结论及裁判理由;三、争议问题;四、裁判理由之法理解析。
补充说明:1.正文中的第二部分可以不必详写,重点应突出对判决理由的法理剖析;2.全文字数约在5000字左右。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请发E-mail:lidaxia007@126.com,注明《判案研读》收。
[基本案情]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被告人马博智作为远缘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负责经营期间,为少缴税款,在为客户提供旅游咨询过程中,指使公司员工采用设立账外账的方式隐匿现金收入,并向税务机关作虚假的纳税申报。经核定,2005年度隐匿现金收入共计619万余元,偷逃营业税30万余元,偷逃税额占应纳税额29.48%;2006年度隐匿现金收入共计916万余元,偷逃营业税45万余元,偷逃税额占应纳税额21.40%。
[诉讼经过]
被告人马博智因涉嫌偷税罪于2007年8月6日被上海市公安局取保候审,2008年8月6日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取保候审。该案由上海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马博智涉嫌偷税罪于2008年3月17日移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沪检一分刑诉[2008]72号起诉书指控马博智犯有偷税罪。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8)沪一中刑初字第252号《刑事判决书》认为:被告人马博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税征管法规,偷逃税款共计76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偷税罪,依法应予惩处。公诉机关起诉指控的罪名成立。鉴于马博智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已经足额补缴应纳税款,且具有自首情节,故依法可予减轻处罚。判决被告人马博智犯偷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争议问题]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如何在有附加刑的情况下准确理解适用刑法裁量中的减轻处罚。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法》第34条的规定,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在对被告人适用减轻处罚时,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也就是按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不包括本数)的刑期和刑种判处刑罚,当最低法定刑幅度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的情况下减轻处罚时,对被告人仅判处罚金于法不悖。另一种观点认为,直接对被告人减轻至单处罚金明显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此时对被告人判处单处罚金的不当之处有两点:一是以实质的单处罚金替代了并处罚金。在法条规定并处罚金的情况时,无论怎样适用减轻处罚,都不能单处罚金。并处罚金的基本要求是在适用主刑的前提下附加适用罚金,如果排除主刑而直接处以罚金,则无疑是单处罚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附加刑时,免除处罚的正确做法应当是将主刑和附加刑一并免除。因此,对上述情形的正确处理,如果是适用减轻处罚,应当是判处管制刑附加罚金,抑或根据具体案情直接免除处罚。二是以实质的免除处罚替代了减轻处罚,混淆了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的区别。取消适用主刑的本质就是免除处罚,而非减轻处罚。即使有附加刑时,也不能认为取消主刑就是减轻处罚,减轻处罚应当是在主刑的范畴内降格处罚,跳出主刑的范畴直接适用附加刑,这种做法违背了减轻处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裁判理由之法理评析]
一、应综合刑法总则和分则条文的具体规定来指导适用罚金
刑法既在总则中规定了罚金的性质(《刑法》第34条第1款)、适用方式(《刑法》第34条第2款)、裁量标准(《刑法》第52条)和缴纳方式(《刑法》第53条),也在分则条文中具体规定了罚金的适用方式。例如,《刑法》第202条、第204条规定的并处罚金,第203条、第208条中的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325条的可以并处(选处)罚金。具体个案中,能否适用罚金,以及如何适用罚金,不仅要参照刑法总则的规定,还要严格依据刑法分则具体条文的要求来决定罚金的适用。脱离刑法分则的规定,单纯以刑法总则作为判处罚金的根据,有可能导致最终处理结果不符合刑法分则条文的要求。从刑法理论上讲,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总则和分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定罪量刑。
在法定刑为主刑并处罚金时,适用减轻处罚还应严格遵循罚金的适用原则,也就是依法并处、并处或者单处、选处罚金。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对此进行了解释,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该规定的第4条还专门列举了单处罚金的条件,即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特定情形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关于第4条的背景,有论者指出,修订后的刑法分则中不少条文增加了“可以单处罚金”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分子适用单处罚金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刑法没有明确规定适用单处罚金的条件,审判人员担心对犯罪分子较多适用单处罚金会被指责为“以罚买刑”而不敢适用。为此,《规定》第4条对适用单处罚金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可见,第4条针对的是单处罚金的情况,而非并处罚金的情况,即如何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用单处罚金。根据司法实践的一般做法,当主刑减轻适用下一个法定刑幅度的刑罚时,附加刑(主要指财产刑)原则上应当一并减轻适用下一个法定刑幅度中明确规定的附加刑,但适用原法定刑幅度中的附加刑实际上对被告人有利的除外。如果下一个法定刑幅度中没有规定附加刑的,不能仍然适用原法定刑幅度规定的附加刑。如果主刑减轻至适用法条没有规定的拘役或管制刑的,应当依据本罪的最低法定刑幅度中有无附加刑的规定,决定是否判处附加刑。
二、应严格区分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
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63条关于减轻处罚的规定、第67条关于自首的规定、第68条关于立功的规定。第63条是对减轻处罚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何适用减轻处罚。概括而言,减轻处罚具有两方面的成立要件:一是减轻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即在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才可以减轻处罚,酌定从宽情节不能成为减轻处罚的依据。二是减轻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和掌握“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问题的答复》对如何理解适用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作出了具体说明。这里所说的“法定刑”,是指根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应当分别适用的刑法(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和“补充规定”)规定的不同条款或者相应的量刑幅度。具体来说,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几款时,即以其罪行应当适用的条或款作为“法定刑”;如果只有单一的量刑幅度,即以此为“法定刑”。除正确理解“法定刑”之外,还应注意,“减轻”与“从轻”是有区别的,在同一法定刑幅度中使用较轻的刑种或者较低的刑期,是“从轻处罚”,不是“减轻处罚”。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应是指低于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处罚。该答复明确指出了减轻处罚与从轻处罚的区别,减轻处罚的要义是处以低于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处罚的刑种或刑期。
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如何理解适用减轻处罚还是存在一些争议:一是在法定刑为最低一档的量刑幅度时,能否适用减轻处罚,如果能适用应如何适用?二是在法定刑为主刑并处罚金时,如何准确适用减轻处罚?适用减轻处罚应严格遵循减轻处罚“降格”处罚的原则,也就是降一格处罚或跳一格减轻处罚,但是绝非免除处罚。刑法总则虽然没有专门条文规定免除处罚,但在从犯、胁从犯、自首、立功等刑法条文中均涉及到免除处罚的运用。免除处罚,顾名思义就是免予处以一切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的区别在于,在减轻了刑罚之后仍然要适用一定的刑罚;而免除处罚则是不适用任何刑罚。根据司法实践的一般做法,如果同一条文中有几个法定刑幅度时,减轻处罚一般应理解为在下一个法定刑幅度内判处刑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降一格”处罚。如果适用下一个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仍显刑罚过重的,经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继续选择再下一个法定刑幅度处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格”处罚。如果法条明确规定的下一个或再下一个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是6个月有期徒刑的,可以判处法条没有规定的拘役或者管制,但不能免除处罚。以偷税罪为例,《刑法》第201条设置了两个量刑幅度,如果偷税行为应适用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的,可以减轻处罚至下一量刑幅度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如果偷税行为应适用的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的,则能否适用减轻处罚?如果能适用,应该如何适用?笔者认为,在法定刑为最低量刑幅度,且该量刑幅度已经包括6个月有期徒刑及拘役,并处罚金的情况时,仍然有刑罚可减,即减至该法条没有规定的管制。根据案件情况,在有可减轻处罚的法定从宽情节时,可将主刑减轻为管制,但是决不能免除处罚主刑,而直接处以附加刑。
三、并处罚金无主刑可减时的司法操作与立法改进
工商处罚申请书 篇4
银川市XXX:
因我公司在2017年5月份被职业打假人投诉网页用极限广告词,贵局在接到投诉人的投诉书后,第一时间通知到我,并对我的公司进行相关批评处理。我申请人接受贵局的批评教育。针对我公司违反广告法的网页词语已经及时删除。此事,是因我同事在大三上学时期创业做的一个网页广告,当时因不知道相应广告法,用到违反广告法词语,因为后期公司经营不善,负责网页管理的人员退出,没有管理维护网页,不知道这个网页的存在广告词违反广告法,疏忽导致被人投诉。属于我在不知情的情况违反广告法,无刻意违反广告法相关条例。由于本人也是大学生创业,创业初期公司存活本身很困难,创业2年时间,公司经营情况不佳,去年相关合伙人又撤出,现已无力偿还相关罚款。所以提出减免行政处罚申请。申请人自大三创业以来,一向是遵照国家相关法律生经营网店。申请人主要盈利还是靠网络经销宁夏特产产品。目前申请人在经营上发生重重困难。因申请人目前各方面原因不能正常经营销售,现在四处借钱让公司渡过这次难关。通过此事,申请人深刻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决定认真整改,鉴于目前经营状况恳请地向贵局提出减免行政处罚申请,希望贵局领导能响应国家号召扶持“大学生创业”切实了解和关切申请人的具体状况,以批评教育为主,给予申请人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申请人感激万分。
申请公司:
申请人:
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 篇5
规范的主要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一、封面
1、案件名称:当事人名称全称+违法行为表述+案;
2、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按下达的处罚决定书字号填写;
3、办案单位:填写办案机构名称全称;
4、归档时间:本案所有应该入卷材料齐全,装订完毕时间;
5、归档号:一般情况下,填写处罚决定书序号[或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工商局统一填写]。
二、正卷隔页
A4纸竖式居中“正卷”二字。
三、正卷材料
1、正卷目录表;
2、立案审批表;
3、行政处罚决定书[正稿];
4、对当事人制发的其他法律文书:A、实施强制措施通知书[含财物清单];B、询问通知书;C、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D、先行处理物品通知书;E、分期缴纳罚款通知书;F、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G、行政处罚告知书;
5、送达回证:上述文书中,没有设置一体式送达回证的文书送达所填写的送达回证[送达处罚决定书、检验报告等]。
6、听证笔录;
7、证据材料:A、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询问笔录及其提供的与案情相关的陈述材料;B、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法人单位证书、前置审批证书,个人:公民身份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C、证据复制(提取)单[涉案行为或物品相关的进货单、销售记录、台帐、财务记录、图片等];D证人证言材料[含证人身份材料];E鉴定结论[含抽样取证记录];F现场笔录和现场检查图片材料;G巡查笔录;H、责令改正通知书;I、催办通知书。[G、H、I作为证据则放于此]
8、财物处理单据:A、罚没款收据;B、物品处理记录[含销毁记录和图片]。
9、其他材料:A、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B、案件移送通知书;C、领取查封扣留财物收据;D、委托鉴定书;E、当事人提交的报告[分期缴纳罚款的报告、要求从轻处罚的报告等];F、案件回访表。
四、副卷隔页
A4纸竖式居中“副卷”二字。
五、副卷材料
1、副卷目录表;
2、案件来源登记表[有案源实时报告登记表的附后];
3、投诉、申诉、举报等案件来源材料;
4、指定管辖通知书;
5、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6、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7、行政处罚建议书;
8、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实施强制措施审批];
9、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涉嫌犯罪移送审批];
10、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强制措施延期审批];
11、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解除强制审批];
12、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处罚建议审批];
13、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延期结案审批];
14、行政处罚决定书草拟稿;
15、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
16、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罚款审批、物品处理审批];
17、案件核审表;
18、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19、听证报告
20、检查建议书
21、协助调查函
22、其他有关材料
23、行政处理告知记录
五、页码编写
1、正副卷序号分别从1开始;正副卷页号相连;
2、文书正反面有文字的反面应该编写页码,反面无文字的不编号;
3、正副卷隔页纸不编号。
六、其
他
1、所有身份证明材料附于其提供的证言或者书证之后;
2、案卷应胶装或者线装成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修改、增加、抽取;
3、执法人员[办案人员]执法证复印件可装入正卷其他材料;
工商行政处罚案件举证责任分配 篇6
田凯
举证责任,是指由谁提出证据,证明待证事实的义务和责任。行政处罚案件一般由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这是《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举证责任基本原则。举证责任分配直接关系到行政机关、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范围和对法律后果的承受程度,因而在行政处罚案件的不同阶段(实施、复议、诉讼及赔偿)最为重要,是工作的重心,对于拥有行政处罚权的工商部门而言,对其予以研究,对提高办案质量,预防执法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案件由于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证明能力及相关的法律关系各不相同,其举证责任也不尽相同。行政处罚中,工商机关对其作出的处罚决定承担举证责任;行政复议中,工商机关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工商机关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如认为原告起诉超出法定期限,应对此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就起诉证据(证明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材料)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赔偿中,原告对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举证责任;依申请追加的第三人应对其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1、一般原则:工商机关负举证责任
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这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从行为责任上来说,行政机关负有查明违法事实的责任;从结果责任上来说,如果行政机关没有查明违法事实,则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2、特殊原则:举证责任倒置
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必须查明违法事实后才能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但对某些特殊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直接根据法定的基础事实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是,法律又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有关推定。这时,就产生了举证责任的倒置,即举证责任由行政机关转移到了当事人身上。例如,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查处中就存在典型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权利人能证明被申请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同时能证明被申请人有获取其商业秘密的条件,而被申请人不能提供或者拒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者使用的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有关证据,认定被申请人有侵权行为。”
3、补充原则:当事人负一定举证责任
(1)当事人对有利于自己的积极事实负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可以依法要求当事人对有利于自己的积极事实提供证据。例如,《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这类情形的证据由原告负举证责任,一是容易,二是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权利。再如,《广告法》第十条规定,“广告使用的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标明出处。”在查处违法广告案件时,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广告中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的相应证据。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则视为其没有相应证据,构成虚假广告行为。
(2)申诉人对自己享有合法权益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由于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大都是依照职权而采取的行政行为,一般而言不需要申诉人(举报人、检举人等)提供相应的证据。但对于某些违法行为,尤其是本质上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的违法行为,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申诉人仍要负一定的举证责任。在工商执法实务中,申诉人主要对侵权类的案件负举证责任。比如,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应当证明其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在查处包装装潢仿冒行为时,被侵权人应当提供其在先使用的证据;在查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时,被侵权人应当提供其商业秘密存在的证据,证明其商业秘密符合不为公众知悉、具有经济价值、采取了保密措施。
(3)当事人反驳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这主要表现在当事人要求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变更某具体行政行为时,应该提供提出该要求的证据。以涉嫌销售冒牌产品被举报为例,从立案到处罚决定书送达之前,当事人都可以提出反驳证据(如购货合同、发票、厂家证明等),来证明其进货渠道合法、已经履行查验手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行政处罚案件,工商机关对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承担主要的法定举证责任,这种举证责任一般是恒定不变的,当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工商机关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从自身利益考虑,应承担事实举证责任。对于主张工商机关有主观性过错、法律特殊规定的、案件处理结果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当事人随时可以举证。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依据
工商行政处罚案件各方当事人应负的举证责任,没有专门的规定,而是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
法律:《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第三十六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五条;《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六十七条,等;
法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等;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五十九条;《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等;规章: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等;规范性文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关于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及标识鉴定有关问题的批复》、《关于商标侵权案件调查取证有关问题的批复》,等。
三、举证责任分配的法理根据
工商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以工商机关为主,当事人和第三人为辅的举证责任分配机制,其主要根据在于:
1、依法行政的需要。行政机关必须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所作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建立在确有证据支持和法律依据的基础之上。
2、有利于提高效率。在某些特殊案件中,由工商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往往困难较大,而当事人或第三人承担举证责任则比较容易。当事人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不仅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同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案件的办理。
3、平衡工商机关与当事人举证能力。工商机关掌握着国家权力,占有强大的行政资源,在人力、物力、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强势地位,而行政相对人则明显处于能力、信息和资源不对等的弱势地位,以此平衡与当事人之间力量的对比。
4、有利于群众监督。当事人的参与,可以使国家机关处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使其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四、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范围
1、工商机关的举证责任范围
一般而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承担全面的举证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资格。工商行政机关应当举证证明,享有作出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权,包括职能管辖权、地域管辖权、级别管辖权。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依法行使职权,不存在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现象。
(2)案件事实。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工商行政机关应当举证证明:一是当事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二是当事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三是当事人具有行政责任能力;四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未超过追责时效。归纳起来有“五何”,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情节。“五何”是查清案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实施行政处罚做到事实清楚所必须查清的案件要素。
(3)法律适用。工商行政机关应当举证证明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正确合法,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合法有效的;该规范性文件是规定或调整行政处罚所针对的事项的;行政处罚所依据的具体法律规范同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性质是相吻合的`。
(4)行政程序。在实施处罚过程中,工商行政机关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以下程序合法:表明身份;进行询问、检查、调查时符合法定方式和法定人数;行政机关调查收集证据是按法定方式进行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或证人采取引诱、胁迫、恐吓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情形。
(5)处罚合理性。工商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符合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处罚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对于从轻、从重、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的案件,要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相应的证据。因此,在听证、复议、诉讼过程中,应对其行政处罚的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
2、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无须为工商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法或不当提供证据,但就以下有关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内容,当事人应当负举证责任:
(1)当事人举证显然更为容易的案件,则由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当然,此类举证在实践中应严加掌握,不宜随意扩大范围。例如,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当事人如果认为自己得到了商标所有人的授权,那么,当事人必须对授权行为进行举证。
(2)在一般的案件中, 如果工商行政机关已经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当事人仍然主张行政机关的行为违法时,则应当负举证责任。例如,工商行政机关向当事人阐明了依据某规范性文件,对案件具有管辖权。如果当事人仍然坚持工商执法机关没有管辖权,当事人必须负举证责任。
(3)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违法与不当行为,当事人提出应负举证责任。比如,当事人主张案件调查人员存在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回避时,或者当事人在听证程序中申请听证主持人员回避时,则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回避情形存在。
3、第三人的举证责任范围
案件中的第三人(申诉人、举报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有维护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力。当其参加到案件中来时,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例如,如果第三人认为当事人假冒自己的产品,就应提供假产品的鉴定,指出其何以为假。
五、举证责任倒置的应用
1、如何理解司法解释第五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的,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对该条如何理解?有三层意思需要注意:1、“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的意思是,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履行了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的法定义务,行政机关有义务(注意是义务不是权利),简单的说就是行政机关有义务告知,这是法定的义务。2、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3、原告(行政相对人)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是说原告在行政程序阶段没有提供,而在司法审查阶段才提供的。总之,对于被告在行政程序中已经履行了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的义务,而原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提供,但其拒不提供的证据,但在诉讼程序中向法院提供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这里工商机关应充分利用这条规定,在行政程序中注意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告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据,正确地履行自己的程序义务。这样以来,就不需担心一些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阶段故意不提供已经掌握的案件材料或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提供证据。比如,在工商机关日常执法办案中,经常涉及到违法经营额的计算。违法经营额通常有成品、半成品以及原辅材料构成。如果当事人不提供有关凭证怎么办?此时工商机关便可以运用举证倒置,责令其限期提供。否则,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工商机关可以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核算,也可以委托价格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如果当事人认为核定错误而提起诉讼,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其意见。
2、举证责任倒置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举证责任倒置”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法律法规(包括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工商部门没有权力自作主张地将自己应负有的举证责任强加给当事人。举证责任就其实质是我们执法办案的行为准则,错误地理解举证责任,会给案件办理带来风险,而恰当地运用举证责任倒置,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履行告知义务。行政机关必须向当事人阐明其应负的举证责任,并对当事人提出举证要求,这是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前提。具体操作时,应当向当事人制作并送达《限期举证通知书》,告知其具体要求。
二是要有法律依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要有法律依据。否则,是无效的。比如,《广告法》第十条规定:“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我们在查处违法广告案件时,就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广告中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的相应证据,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视为其没有相应证据,构成违法虚假广告。再如,《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销售者主张其具备上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事由,其应当对此负有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当事人在行政程序中如果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那么,在诉讼程序中将被视为没有此方面的证据。()即使提供,法院原则上不予采纳。还如,经营者负有亮证经营的法定义务。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当事人有提供合法证照的责任。
三是要求要合理。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举证要求应当合理,应当考虑当事人举证的难易程度,给予合理的举证期限,不能故意刁难当事人。
四是范围有限制。当事人只对有利自己的事实举证,不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举证;当事人只对自己行为合法的事实举证,不对自己行为违法的事实举证;当事人只对积极的作为事实举证,不对消极的不作为事实举证。
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 篇7
(1993年12月1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7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根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其《施行细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汽车牌证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对当前走私贩私行为的处罚作如下规定: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走私贩私活动中,对经销进口商品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严格查验其有关手续或者证明。其中,汽车、摩托车应具备《货物进口证明书》,或者《没收走私汽车、摩托车证明书》和缉私没收车辆定点销售单位的发货票;其他商品应具备进口手续、合法经销单位的发货票、合法的处罚决定书其中的一种。对不具备上述手续或者证明而经销的,没收物品,没收销货款,可并处物品等值10%-20%的罚款;对经查证属于走私物品的,没收物品,没收销货款,可并处物品等值20%的罚款。
二、对为经销非法进口商品活动牵线搭桥,提供各种手续、证明、汽车牌照、资金、运输工具、仓储等方便条件的,没收专用工具,没收非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无法确定非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走私贩私行为,除按本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外,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党纪、政纪的,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工商减轻处罚申请书 篇8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工商系统广告案件查处工作,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工商法字〔2008〕3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沪府发〔2013〕32号及《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沪工商法〔2010〕352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广告执法办案工作现状,现就本市工商系统规范行使广告案件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广告违法情形及其裁量适用基本规则
(一)可以酌情从重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1.广告宣传内容涉及政治性问题,有损国家、民族尊严和利益的;
2.广告内容淫秽、迷信、低俗,严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基准,— 1 — 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3.健康相关产品或服务广告内容虚假夸大,损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
4.发布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生产、销售、发布的商品或服务广告;
5.属于年度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重点的; 6.发布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商品或服务广告;
7.利用广告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损失的;
8.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作虚假陈述或者篡改伪造有关证据材料的;
9.经工商部门多次监测告知,或两次以上行政告诫后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或者在近两年内被工商部门处罚后再次实施相同或类似广告违法行为的;
10.因违法广告多次被群众投诉举报并经查证属实的,或引起群体性信访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11.其他可以酌情从重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二)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1.违法当事人已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实体经营条件,仅因未履行向相关部门办理广告内容审批登记等行政程序性义务而导致违法,且尚未对第三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实际损害的;
2.违法当事人已将违法广告内容修改规范的;
3.违法当事人已经补办户外广告、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手续,或者经补办申请已经取得药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特殊广告批准文号的;
4.违法当事人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积极主动、如实向办案部门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据和资料,积极配合案件查处的;
5.违法当事人已主动停止违法广告发布活动的; 6.其他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三)可以依法减轻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1.广告违法行为轻微(违法广告未造成对消费者误认误购,未对其他经营者的生产和服务产生不良影响的),且违法当事人已
— 3 — 经通过停止继续发布、公开更正说明、删除违法内容等方式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广告影响的;
2.违法当事人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 3.配合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应当依法不予处罚的违法广告情形
1.广告违法行为明显轻微(房地产广告中预售许可证号已取得但未标注的、广告中使用数据内容真实但未标注出处、户外广告已获登记证但未标注证号等),且当事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广告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的违法广告行为。
对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遵循的原则、罚种及罚幅的选择等裁量规则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沪工商法〔2010〕352号)执行。
二、广告案件当事人的处罚裁量适用
— 4 — 广告案件查处过程中,应该根据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在违法广告活动所起的不同作用,结合违法事实和情节合理适用处罚裁量。
(一)虚假广告案件
1.广告主应承担主要责任。重点追究广告主的法律责任,可选择适用较高的处罚幅度予以量罚。
2.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未尽到审查责任导致广告内容虚假违法的,根据广告审查职责履行情况,在略低于广告主的处罚幅度内予以处罚。
(二)内容违禁广告案件(违反《广告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禁止情形发布广告的内容违法案件)及特殊广告程序违法案件(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医疗服务广告未经审查出证擅自发布广告的,或者超出批准范围发布广告的程序违法案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承担同等责任。
三、广告违法证据在处罚裁量中的适用
广告违法证据的收集和在处罚裁量中的适用,是准确运用广
— 5 — 告法律法规追究违法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广告案件的处罚裁量,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采集广告证据。
1.违法广告案件要注重收集下列证据:
(1)违法广告事实证据:主要包括广告活动主体资质证明、广告内容原件(或广告照片)、广告违法情况(区分主体违法、内容违法、程序违法)、广告合同(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发布情况(媒体、时间、频次等)、广告费用发票或支付凭证、广告收费基准、商品质量检验检测证明及其他真实性、合法性证明材料等证据。事实证据是准确定性量罚的直接证据。
申请书(减免、减轻罚款申请) 篇9
XXXXX局/所领导:
您好!我谨代表XXXX公司对贵局/所提交此申请。
由于我店试营业之前负责办理《XXXXXX执照》的人员对相关流程、手续不熟悉,属于初次违反相关规定,在查处过程中,对贵所的工作人员的查处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且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由于我店自试营业以来,经营成本高、利润低,在经济方面一直处于亏损,不能自负盈亏,近期已在考虑将店面转让,对于贵所给予的XXX圆(XXX元)罚款确实无法足额上缴,恳请贵所给予XXX圆(XXX元)从轻处罚。
此致
敬礼
减免行政处罚申请书 篇10
贵阳市云岩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贵乌分局:
对于贵局接到消费者投诉贵阳云岩任购超商店出售过期商品并索赔一事历时多日,也引起了媒体以及社会广泛关注。期间,贵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并认真负责,努力做好双方调解工作。贵局耐心、亲民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赞扬。在此,我代表贵阳云岩任购超商店的所有员工对贵局以及关注此事的所有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方积极配合贵局调查,希望证实自身清白,奈何取证难度极大,维权之路举步维艰,最终亦束手无策。因我方无法即时举证自清,所以我方决定对消费者要求的1000元赔偿金进行先行赔付,并认可贵局所做出的批评与行政处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固然认可赔付决定,但我方存在经济困难因素,特向贵局申请对我们做出减免处罚的考虑,理由如下:
一、我超市已经营十年有余,是该地段的老商家,这么多年来,我们本着诚信经营原则,本着认真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食品安全法》等一切相关法律法规的态度一路走过,饱经风霜;期间,无任何违法经营、有悖社会道德的行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本次事件的发生亦是首次,我们也确有存在内部管理疏漏之错,故主动认罚以表诚恳。
二、本店积极接受并配合贵局对我店的投诉处理,贵局在执法调查中,办案人员态度和蔼、严格执法、严格遵照执法程序,耐心解释,说服教育,表现出极高的执法素质。使本店充分了解了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我店积极配合贵局对我店的调查工作,对事实过程无任何隐瞒,对贵局要求提供的证据积极提供,每次贵局要求配合调查,都是准时到位。
三、烦请贵局对我方违法行为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纠正态度等进行评估,是否具有满足《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中减免处罚的条件,由衷感谢!
四、本店在2017年2月进行店面进销存系统升级后,进销台账准确有效,并均有电子和原件存档。店面监控也做到全面覆盖无死角,相关资料及供应商产品批次证明在本案中已提交贵局调查。由于视频监控中可疑人员并非对本店投诉的消费者本人,所以本店积极先行赔付投诉消费者的赔偿金及增加赔偿金为本店的管理失误所负责。
五、对于贵阳云岩任购超商店销售过保商品一案,由于案情复杂并有诸多疑点,由媒体追踪报道后引起强烈的舆论关注,其实公道早已自在人心。
六、本案中投诉人疑似职业打假人一事,对整个经营市场反响巨大,并引起同行的强烈共鸣,由于相同事件屡屡发生,诸多同行早已不堪其扰。在中国实体经济疲软的现实情况下,如因同类事件屡屡发生并遭处罚,将导致同行业人士对经营环境及前景失去信心。我方本着善意之心希望平复**,祈求尽快结案以息事宁人。减轻相关部门与该次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安抚社会稳定。
七、我与丈夫二人共同打拼几十年养家糊口,丈夫目前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家中尚有一儿一女,犬子目前无业,与我共同经营,女儿尚未成年,还在上学。在不给国家添负担的情况下自食其力,依法纳税并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每月光是因丈夫腿部残疾相关花费就得占据过半开支,小本生意开销巨大生活实属困难!
综上所述,鉴于本店有诸多依法从轻情节和客观因素的现状,希望贵局从以人为本、打造和谐社会出发,柔性执法,我店将加强管理,保证将在今后的经营中,坚决守法经营,加强商品的自我审查管理,决不再犯类似错误。同时我店将积极配合贵局处罚,并无条件全方位的配合贵局完成案件的查处程序。
此呈
贵阳市云岩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贵乌分局
申请人:骆桂兰
行政处罚复议申请书 篇11
住所地:xx市xx区xx镇xx路10号
法定代表人:宣某某
被申请人:xx省某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住所地:xx省某某市文化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案由:申请人因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现向xx省某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事项:请求撤销某工商处字【20XX】第9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事实与理由:
被申请人因申请人生产销售的某某牌195—1115系列柴油机印刷品广告中使用了该机型“是目前配套最广泛,使用最多的机型”的广告用语,认为该用语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贬低了其他经营者,排挤了竞争对手,争取了交易机会。因此决定对被申请人处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及3万元的罚款的处罚。申请人认为:
一、处罚机关无权处罚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因此,作为该行政处罚唯一事实依据的宣传手册,其违法行为发生地应在宣传手册的印制地,因此,即使该系列柴油机在当地有售,某某市也只是违法行为的结果地,而不是违法行为发生地。而且申请人至今未向某某市销售过常拖牌195—1115系列柴油机,则不正当竞争的认定首先就缺少了竞争的主体要件,连销售行为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如何产生竞争对手被排斥的结果,申请人又从哪里争取到了何种交易机会?因此某某市对该处罚的管辖权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做出高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的正当目的就令人怀疑。
二、处罚决定事实不清楚
根据被申请人提交的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油机分会审定的“关于东风农机样本有关用语的解释说明”,该种机型是主要配套农业机械的动力装置,而且涵括了目前主要的农业机械种类,因此,申请人提交的说明足以证明该用语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仅是在进行宣传时,对情况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加工。这也符合广告的特点,并无不当。根据《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20XX年)》的规定,“印刷品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而申请人的宣传手册并不含有虚假成分,更没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而且一份印刷品广告并无排挤竞争对手的巨大功能,被申请人为了证明该用语的不正当竞争功能,在行政执法中引入了审判案件的司法解释,其援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宣传广告能被认定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条件限定为“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因此,如果该宣传手册能达到排挤、贬低其他经营者的效力,就必须存在被比对的相关产品或类似产品,并造成被比对的相关产品或类似产品的经营者因比对或片面宣传而遭受损失,或者申请人在使用该广告后,经营业绩能够迅速增长,并占领一定的市场分额,但被申请人自始至终都没有采集到相关的证据,也没有对事实加以准确认定,就匆忙地做出了行政处罚。
三、处罚决定证据不充分
被申请人认定申请人的宣传用语贬低了其他经营者,排挤了竞争对手,争取了交易机会。所有的认定依据仅是一份宣传手册,既无受侵害的竞争对手经营受损的事实,也无申请人因该宣传用语而独占当地市场的证据。行政处罚需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的公正性要求执法者不仅要有处罚权,还要依法行使处罚权,依法行使处罚权的要件之一就是行政处罚是建立在真实、有效、充足的证据基础上的。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被申请人在做出行政处罚前,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是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来决定处罚种类与处罚幅度,而是将自由裁量权加以自由发挥,使行政权脱离了公正、合法的范畴。
四、处罚决定适用法律错误
被申请人被立案查处的广告用语记载于被申请人印制的宣传手册中,属于印刷品广告范畴,印刷品广告是受广告法调整的一种广告形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停止发布含有乱评比乱排序等内容广告的通知》的.第三条明确规定,“自20XX年11月1日起,对未按本通知要求,违反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发布含有上述内容广告的,依据《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而《广告法》第三十九条对违反规定将承担的法律责任表述为“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被申请人却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申请人进行处罚,对法律关系生搬硬套,先将一个广告用语扩大为不正当竞争,再按照不正当竞争对申请人进行高额罚款。被申请人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并未按法律规定执法,却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随意选择自己认为应加以适用的法律,执法者的角色产生了错位,当执法者可以按己所需,随意适用法律时,其行政行为就只能是行政乱作为,也必然会降低行政机关执法的公信力。
五、处罚决定也违反了行政合理性要求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罚过相当,而且《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申请人虽然制作了该宣传手册,但无证据显示有危害后果产生,也无证据显示申请人有违法所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申请人的行政处罚既不符合行政合法性的要求,也达不到行政合理性的要求。被申请人做出的决定是典型的沿着由“罪名到证据”的路径寻找行政行为合法依据的做法,是权力滥用的又一明证。
综上,恳请撤销某工商处字【20XX】第9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致
xx省某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申请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