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故居导游词(共11篇)
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篇1
花盆里不能成材,人不也是这样吗?好男儿志在四方。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游历名山大川。现在我们出了故居,对门就是仰圣园,是江阴市政府为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而建造的。2001年建成开放。仰圣园是以《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景点,介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将故居和晴山堂融为一体。仰圣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园内水面开阔,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以及厅、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简洁朴素,布局爽朗雅致,体现了徐霞客“一介布衣”的身份和学养深厚的文化氛围。我们走进长廊就看到《徐霞客游记》就镶嵌与曲廊之中。碑廊以《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作为主体碑文,由总序、游记、俯录、后记四部分组成。由作家艾若撰稿,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等书写,启功、沈鹏作诗代序。书写碑廊的书法家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1 2篇二: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这座“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无锡。我姓郭,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无锡的情况。
无锡,被称为“太湖明珠”,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名。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西望南京,北依长江,南接浙皖,中抱太湖,京杭大运河贯通市区。无锡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七区(锡惠滨崇南北新)二市(江阴宜兴)。全市人口438.58万。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据说3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陕西歧山姬姓部落发展壮大,当时的周太王想把王位传于三子季历(周文王之父),但当时的传统是长子继承制,于是泰伯、仲雍为了成全父亲意思,假托为父亲采药终南山,主动让贤来到了江南梅里(今无锡梅村),带来了黄河流域先进的农业和文化技术,建立句吴国,开创了吴文化。历时600多年,直到24世吴王阖闾才迁都姑苏。春秋时吴国崛起,演义了一段吴越争霸的悲壮历史,卧薪尝胆、范蠡西施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就产生于此。泰伯庙和泰伯墓,成为吴姓后人祭祖寻根的地方。
各位游客,您知道无锡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吗?
相传周朝年间时,无锡锡山发现了锡矿。当时的人们把锡作为冶炼青铜器的原料,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有人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关于无锡还有个趣谈。王莽新政时期,大改郡县名称,而且喜欢颠倒原意,就把无锡改为有锡,后来到东汉时期又改了回来。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起源地。
众所周知,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起源地,历来就有重商、亲商、安商的传统,16世纪初“三大码头”,无锡布码头、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19世纪中期,“中国四大米市”之首(无锡、芜湖、九江、长沙)。20世纪初,民族工商业界代表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家乡兴办了中国较早的一批民族工业企业,他务实的思想推动了无锡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当时无锡被称为“小上海”。建国后,无锡人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现在已经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的行列,在全国率先跨入小康。
另外,无锡有很多旅游特产,比如太湖三宝:银鱼白鱼白虾蟹。比如土特产假大空:惠山泥人、无锡酱排骨、无锡油面筋等等。
无锡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集江、河、湖、泉、洞、园之美于一体,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无锡第一美是山水美。太湖之美自不必说,还有乾隆称之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郭沫若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
无锡第二美是园林美。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寄畅园,锡惠公园,赏梅胜地梅园。无锡第三美是人文古迹美。吴文化,泰伯庙、南朝南禅寺、明代东林书院,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故居,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钦赐第(观巴黎蜡人馆)、现代学者钱钟书故居、徐悲鸿纪念馆等。
无锡在巩固发展传统风景旅游的同时,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号称“东方好莱坞”的太湖影视城、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包括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一批集影视、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新景点。使游客们在观赏太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无锡是个好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随同我去体验吧!篇三:导游
第一篇江苏概览
第一章 地理特征
1.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居长江.淮河下游.北接山东.南邻上海市和浙江省.西连安徽省.东濒黄海.大陆海岸线近1000千米
2.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设江苏省.范围大致和现在的相似.取当时的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合
称而得名.简称苏.3.江苏省总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全省总人口7438万人全省平均每平方千米约725人.密度居
全国各省之首
4.全省设13个省辖市.即南京、镇江、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5.江苏省是我国地势最地平的省.比例之大.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一位 6.江苏省的平原包括徐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7.里下河平原地处于江苏北灌溉的总渠.通扬运河.里运河.串场河之间素有锅底洼之称 8.江苏省的
低山丘陵和岗地集中于分布西南部和北部.面积占全省总面积14.3%,比例之大.在全国各省区中仍居
首位.9.黄海之滨的云台山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为全省最高峰
10.江苏省素有“水乡江苏”之称大小河流和人工河道2900多条全省有大小湖泊290多个
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的太湖和洪泽湖另外.还有阳澄湖.滆湖.高邮湖.骆马湖.长荡湖等.全省有水
库.塘.坝1100多座.其中著名的天目湖就是其中之一 11.江苏全国内陆水域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省
12.江苏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别属于沂 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
13.太湖平原.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如昆山市的周庄.吴江市的同理.苏州吴中区的甪直
14.江苏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和杂粮.15.全省形成了太湖.宁镇扬和里下河等三个农业区为重点的稻麦和油菜籽的生产基地.以沿江和沿
海两个农业区为重点的棉花生产基地.以徐淮农业区为重点的小麦和旱谷的生产基地 16.宜溧山地.云台山.老山等是省内重要用材林基地.太湖流域是全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17.吕四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吕四港是我国著名的渔港
18.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
药.三大新星产业规模化.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冶金.轻工材料三大优势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品牌化
19.有色金属加工能力居全国之首
20.江苏乡镇工业总体水平.规模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21.内河通航里程居全国之首.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和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三港合一。连云
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22.全省电话的装机及时率.移机及时率.平均装机的时间.名列全国第一
第二章 历史述要
1.石器文化划分为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
2.旧石器文化的石器以就地取材直接或间接打砸石块、石片为特征加工粗糙、简单新石器
文化的石器则以加工为主要特征制作比较精细
3.江苏省代表性的旧石器文化是下草湾人石器文化和汤山猿人下草湾人泗洪县双沟镇东
南8千米下草湾人引河北岸距今70万年汤山猿人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南1千米的雷公
山北坡葫芦洞内距今50多万年
4.新石器文化遗址青莲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良渚文化青莲岗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
东北25千米的青莲岗距今约6000年北阴阳营南京市鼓楼岗西侧北京西路和云南路口
距今约6000年良渚文化浙江余杭良渚镇距今约3700~5000年
5.吴国的建立可追溯到商代末年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泰伯、二弟仲雍南下他们从中原迁往长
江下游的江南在无锡、常熟一代定居泰伯在梅里筑土城建立句吴国此为吴地最初的都邑。今
无锡市鸿山和梅村乡还保存着泰伯墓和泰伯庙常熟市虞山尚存仲雍墓
6.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争霸战争的需要公元前514年
阖闾派伍子胥重建都城决定迁都姑苏史称“阖闾大城”苏州的前身 阖闾大城奠定了今日
苏州城发展的基础苏州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7.越国原是楚国的属国越王勾践即位吴国乘机攻越吴军大败阖闾重伤而死他的儿子
夫差即位夫差为了称霸中原开凿邗沟沟通江淮运输并在今扬州蜀岗上筑邗城扬州城的前身
8.徐市即徐福秦代方士今连云港赣榆县人他是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文化交往
的始祖。被日本人称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日本留有徐福登陆地徐福墓徐福碑。连云港
赣榆县金山乡徐福村建有村碑和徐福祠
9.刘邦字季江苏徐州人刘邦登基称帝统一中国开创了汉朝 10.项羽名籍楚国下相今宿迁人宿迁项王故里
11.韩信楚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江苏淮安人与萧何、张良并成为“兴汉三杰” 12.汉文化三绝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13.江苏三宝徐州汉画像石、南京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苏州明清古典园林 14.东吴于公元229年定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之后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 15.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定都建业琅琊王司马睿即位于建康史称东晋
16.王氏家族书法二圣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儿子小书圣王献之
17.南朝佛教兴盛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长期以来战争频繁灾祸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民惶
惶不可终日而佛教因果报应之说使人们得到慰藉二是佛教有劝善的说教南朝各代都是短
暂时代统治者也为无常的命运担忧因而大力提倡佛教
18.梁武帝本人四度舍身同泰寺做和尚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19.南京栖霞寺、灵谷寺苏州寒山寺、保圣寺、扬州大明寺、天宁寺镇江鹤林寺、金山寺都是
始建于六朝的佛寺
20.鉴真东渡的意义 1唐代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为江苏历史上继徐福东渡之后
又一次重要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动 2鉴真东渡从表面上看是传播佛法实际上是以僧团的组织
形式把唐代高度成熟的文化艺术精华传播到日本促进了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其功绩是不可
磨灭的 有关景点奈良的唐招提寺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扬州大明寺的鉴真
纪念堂、张家港市黄泗浦的鉴真东渡纪念经幢
21.南唐政权经历三主共39年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李昪葬于钦陵李璟葬于
顺陵称为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唐堂山
22.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古金陵称
为南京的开始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23.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难”为名借口“日边有乌云”皇帝身边有小人打
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南京发兵史称靖难之变。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称帝史称明成祖年 号永乐
24.明初的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共53年定都在南京
25.永乐年间在国子监编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26.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江苏历史上一次
重要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动 2.郑和下西洋比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航线还要早半
个世纪
27.郑和本姓马名三保出身云南回族家庭祖父和父亲只获得过“哈只”称号。洪武年间
明朝平定云南时十二三岁的马三保被掳来南京送进皇宫当太监后随朱棣征战在靖难之变中
立下军功被赐姓郑始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三保太监 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
洋访问亚洲、非洲、近40个国家 有关景点郑和宅第太平路东侧马府街、郑和公园、郑和纪念
馆、墓址城南郊牛首山之阳三山街净觉寺、下关天妃宫遗址、三汊河龙江宝船厂 28.1853年春洪秀全在南京建都成为天京前后共12年 29.苏州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是李秀成王府
30.1912年元月1日晚上十点在原两江总督署举行宣誓仪式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
民国成立
31.辛亥革命有关遗址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 粤军阵亡将士墓、廖仲恺和何香凝合葬墓、镇江赵伯先墓
32.江苏的革命斗争纪念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航空烈士墓、新四军茅山抗
日斗争历史陈列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原址梅园新村渡江胜利纪
念碑、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
33.六朝三大家“画圣”东晋顾恺之、南朝刘宋陆探微、萧梁张僧繇 34.顾恺之东晋画家被评为“才绝、画绝、痴绝”
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
35.祖冲之南朝科学家祖籍河北涞源诞生在建康青年时期从事科学研究。他求得的圆周
率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比欧洲早1000多年编制《大明历》 36.沈括北宋科学家、自然学家钱塘人浙江杭州58岁定居润州 作品《梦溪笔谈》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 称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
标”有关景点梦溪园
37.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故居半山园。《桂枝香金陵怀古》 38.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江阴市徐霞客故居建有
徐霞客纪念堂
39.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鲁迅称为 “神魔皆有性情精魅亦通事故”吴 承恩故居、射阳簃
40.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归葬于南京吴敬梓故居 作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的一大杰作
41.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作品《红楼梦》南京和北京成为研究红学的两个中心 乌龙潭公元
建立的曹雪芹纪念馆和北京香山的曹雪芹故居南北呼应 42.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作品《桃花扇》以明末清初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这对年轻
情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与《长生殿》作者孔尚任称为南洪北孔 相关景点李香君故居
第三章 旅游概述
1.江苏境内的山丘按划分山地的海拔高度标准衡量属低山、丘陵和岗地它们一般贴近
城市乡镇以显露自然风貌为主要特色
2.西南部山丘岗地可分成三列山丘岗地一是绵延于苏、浙、皖三省省界上的低山丘陵称
界岭山地主体在我省宜兴、溧阳二市境内又名宜溧山地。二是蜿蜒于丹徒、句容、金坛、溧水、溧阳、高淳之间的茅山山脉。
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篇2
一、应明确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未雨绸缪
1.历史人文知识、人文价值判断在名人故居讲解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的说法,历史上的名人事迹是我们审视社会、正视自己的一面镜子。学生在讲解名人故居时,往往囿于对名人故居的具体景物的简单描述上。以海宁徐志摩故居为例,当学生讲解到“该故居始建于1926年”,就不再继续展开叙述,那么这个1926年就变成非常平凡的一年,游客也没有丝毫触动可言。同样,导游必须引导游客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学生讲到1926年时,应更深入去讲述“为什么建房”“怎么建房”等问题:这是徐志摩为了与陆小曼结婚而建的一栋小洋楼,尽管他们在此爱巢居住时间只有短短2个月。也可以讲述徐志摩的这次结婚发生的诸多传奇故事。人文知识在名人故居讲解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还要有人文价值的判断,要有理想信念,有所赞成,有所否定。这就要求导游对徐志摩、陆小曼为了结婚各自先离婚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了解。
2.常规“名人故居导游讲解”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常规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单一的知识讲授,或辅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传递一定的知识信息,却失之没有抓住名人的精神。以讲解绍兴鲁迅故居为例,我们可以展示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照片,通过观看这些照片学生能有了直观的了解,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在于如何欣赏这些照片。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玩耍、三味书屋读书时,还是孩提时代,所以在观看百草园照片的时候,得怀有一颗童心。百草园里各式各样的花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对孩子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而在观看三味书屋照片的时候,对鲁迅先生在12岁就读私塾时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得怀有一腔敬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描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摇头晃脑、“颠倒淋漓噫”的场景,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童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把这种童趣融入到导游讲解中去,激发学生的童真。
二、掌握名人故居的导游讲解,可以从教学艺术、学生互动等两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艺术,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注重教学艺术,才能有效地把人文知识、人文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学艺术应注重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运用到了两种教学手段,一是画画,二是排演小品。关于画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说视觉信息非常形象化,包含诸多的信息。有人会说看照片不是也可以?但笔者认为,看照片是非常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画画,学生必须学会画面的布局,选择欣赏的角度,把名人故居画出来的过程,其实是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再造出学生心目中的故居的过程,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同样,排演以名人为主题的小品,模拟名人的生活经历,体验名人的喜怒哀乐,可以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2.引导好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对名人的事迹学习后,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心灵上的感化学会自己创新,最终拧合成人文情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某个任务(即以“任务驱动”型) 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讲解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张宗祥在海宁的故居时,说到张宗祥的书房名叫“铁如意馆”,可以安排学生去寻找答案,无论通过网络搜索、或是查找书籍、还是实地考察。当学生得到“张宗祥得到一明代铁如意后,将其书房命名为铁如意馆”的故事后,不禁会追问这个铁如意的来历。然后继续探求,原来这铁如意还是明代一农民起义首领以此为武器抗击来敌的武器,是大有来历的。我想,如此一番剥茧抽丝,披露真相的过程,便是学生最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了。
寻访徐霞客故居作文600字 篇3
之前学到了一篇文章,对徐霞客有一些了解。知道他特别喜欢旅行,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又听说在江阴市有徐霞客的故居,就一直想去寻访一下。放假了,妈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我去寻访了一下梦寐以求的地方DD徐霞客故居。
来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徐霞客的石像,他目光坚定,眺望远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听导游介绍,徐霞客1586年出生在江阴市,1641年逝世。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徐霞客不但是一位很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探险家和旅行家。经过30年的考察,终于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本书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徐霞客每天不管多累,都会把自己当天所见的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他所记录的资料在我国景点开发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听完这些,我不禁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寻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霞客亲自栽种的一棵罗汉松。它位于故居的东侧庭院内。至今已有近4的沧桑。在这期间,它曾遭到各种破坏,却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现在枝繁叶茂,身披绿衣,生机勃勃地在秋风中翩翩起舞!我在罗汉松身上悟出一条道理:不要做那盆中景,要学那院中松!
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我们把徐霞客的故居寻访了一遍,有意义的地方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他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先人,给我们作了一个好榜样。
萧红故居导游词 篇4
萧红故居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195月,中国30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出生在这里,并渡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29年,萧红离家出走,成为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她一生中写作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共计100多万字,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故居为传统的八旗式住宅,青砖青瓦,土木建造,共有房舍30间。院内展有萧红及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萧红生前的照片,中外名人留影、题词、诗作、信函等,另有一座2米高的萧红塑像。从中不仅可以探索萧红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轨迹,而且还可以领略30年代北方人民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是学习、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场所。
2建筑特色编辑
萧红故居是很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萧红故居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结构上是五檩五鸠,软山、明柁、半明柱。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盘肠子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北方特有的窗户纸。中间的房门,采用了“苏州门”,顾名思义,是江南水乡的产物,可以看到华夏文化的融合。而房间后门是北方传统的板门。室内是北方人生活的火炕。
萧红故居满族民居的另一特点也在萧红故居的老宅上体现出来,就是与正房平行的烟囱,青砖砌成,由4节搭建,高7米,与屋内火炕相通。相通部分俗称为烟囱桥子。
如今,萧红故居陈列室就设在正房里。堂屋中间摆设着一个砂盘模型,再现了故居的原始形态。东屋两间陈列萧红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西屋两间作为展室,墙上展示着萧红生前的照片和中外名人参观萧红故居的留影和与萧红共同战斗过的老作家萧军、端木蕻良、舒群、塞克、罗烽、白朗等人的墨宝。院内有一座2米高汉白玉的萧红塑像,后花园西侧有碾房一座。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5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茅盾故居导游词 篇6
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 理石横匾
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茅盾逝世后,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其生前原样排放。书橱前为单人沙发1对。室内东侧临窗放写字台1张。起居室东有门通往卧室,卧室内正中横放小床1张,床左侧案几上堆放着写回忆录备查的旧时期刊以及他平时收集的剪报资料和晚年阅读的书籍。卧室的衣橱、七斗柜均为过去旧物。左侧靠墙的一个小衣柜上,安放着夫人孔德让的黑漆镂花骨灰盒。西首北房专辟为“茅盾文库”,内收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1987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圆恩寺后街13号院范围以内。
茅盾在北京的故居不止一处,但他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在后圆恩寺胡同里一座由两个四合院改建而成的宅子里度过的。从茅盾逝世到现在仅20多年,所以他的故居基本保存完好,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景点,这里的游人并不是很多。同各种类型的大型公园相比,这里确实有些旧了,但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来说,他的故居留给后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五块钱的门票能够买到的。
天台济公故居导游词 篇7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的具有多种景观美学形象特征的地理区域综合体。
天台的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奇峰;仙人座、猿啸岩、五马隐等怪岩;石梁飞瀑、铜壶滴漏、水珠帘等秀水;明岩洞、寒岩洞、圆通洞、桃源洞等幽洞;晋榧、唐樟、宋柏、青松、柳杉等古树;隋梅、云锦杜鹃等名花。这些山、石、岩、洞、水、溪、泉、瀑、花、树,加上清风、明月、云海、日出等自然气象,汇成了雄伟、奇特、清丽、幽深多种形态,构成了神奇灵秀、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台的人文景观有佛教和道教的众多寺观、遗址和文物,如国清寺、塔头寺、高明寺、华顶寺、方广寺、万年寺、桐柏宫等寺观古建筑;隋塔、梁妃塔、七佛塔、智者肉身塔等古塔;唐代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南宋济公和汉代刘晨、阮肇遇仙等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东晋王羲之、顾恺之、南朝谢灵运,唐孟浩然、李白、刘禹锡、元稹、柳公权,宋苏轼、米芾、陆游,明董其昌、徐霞客,清康有为等名人足迹与诗文碑记题刻等等,构成了天台山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历史上把天台山的双涧迥澜、赤城西霞、琼台夜月、石梁飞瀑、螺溪钓艇、寒岩夕照、华顶归云、桃源春晓几个景点称为八大景,其它景点还有很多。人称:“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姓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竹柏、香樟、金钱松、香果树、柳杉、银杏、鹅掌楸、厚朴、红楠、云锦杜鹃等珍贵植物,还有云豹、猕猴、画眉、斑鸠、穿山甲等众多野生动物。
天台山是我国最早产茶地之一,汉末高道葛玄在华顶峰施种,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的“茶祖”。天台山云雾茶得云雾滋润,以香淳、汁浓著称,品质特佳,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评为国家绿色食品,并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唐、宋时日僧最澄、荣西将天台山茶籽、茶艺传至日本,天台山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天台山茶道表演团曾出访日本等国传播文化,并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茶艺精深”的奖牌。天台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万亩,为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种丰富,产量较大的有茄子、甜椒、黄瓜、西红柿等,产品畅销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关于李白故居导游词 篇8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入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
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园内展布楼亭阁榭,林木丰茂,环境优雅。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篇9
正门两边墙部位每隔两米有一个石质拴马的“鼻眼”;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整个故居能看到的庭、堂、楼、院十余处,占地约1200平方米,存屋面积600平方米,破损得只有大门和部分建筑保留较好。大厅内空无一物,屋顶、屋梁上曾经精美的木雕,即便今天看来也让人感叹。
宋氏故居建于19,由卫立煌的表亲宋世科所建,东部原来是立志中学。前些年,曾被当地政府修缮作为宋村小学校舍使用,后因怕祠堂年久失修发生坍塌,才将校舍迁出。宋氏故居主要建筑是三层高的两栋大楼,以及约700平方米的走马转心洋房和其他平房上百间。建筑底部为石料所建,加砖到顶。故居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该建筑的厢房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廊柱为水泥浇成的罗马柱,是合肥现存最早的水泥柱。其古朴雅致的建筑风格颇具艺术鉴赏价值。[2]
[3]宋氏故居大门铁锁上的钥匙,如今掌管在李永林老人的手上,年逾70岁的李永林,以前曾在位于宋氏故居内的“宋村小学”读过书,他说:“在这个村子,没在宋世科家读过书的人不多”。合肥的古建筑一度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决策失误,古城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毁于一旦,保护古老的建筑已经刻不容缓。
仪陇朱德故居导游词 篇10
“紫竹常因宾客暖,温酒当为故人寒”。2010国培学员中,有同学在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同学现任朱德故里——仪陇滨江小学校长。朱总司令威振四方,功高盖世,这次的南充西华师大培训,就南充的旅游之地本就十分垂涎。加之,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的南充之行,省骨班、国培班的很多同学在此重逢,其中就有这位胡校长。一说二请,就自然成行了。大赛帷幕刚落,我们即驱车到了仪陇。
从南充到仪陇不远,车行1个多小时即到了嘉陵江畔的仪陇新城。1个小时过得很快,南充之冬,途中并无好景美色,我们3个男士陪伴一车美女,讲笑语说言子,晕车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车到仪陇新城,已是下午4点。为节省时间,我们即再次驱车赶往1个多小时外的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离仪陇老城不远,但离新城较远。行车途中,告别了高速、省道后,渐入山区,汽车在崎岖中爬行,有山有水,相比南仪之行,景色到美了一成。5点过,即来到了心仪的司令故里。
本自好心情,却料天下雨。如丝的冬雨虽滋润了干燥晴云的时日,在这个暖冬其实无忧。但阴雨尤其是如柳的细雨,好像注定是愁的娘家一般。来到朱德故居竟被告知,大部分景区已经关闭。无奈,伤感由此而生。景区不出去也罢,返回一个多小时外的县城和就近留宿,时间皆不赞同,于是乎,我们选择了徒步看看。
朱德故居在琳琅山上,一条公路如白色的带子将山腰系上,山上是景区,山下是故居和博物馆。景区不能去,丁士庄园、朱德祖上旧居没法进入,但我们还是细赏了山下之景。其实,这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观朱德故居,核心的参观点应该就是博物馆和故居了。
故居前的广场不大,在音乐中朱德的老老乡们早已把它作为了炼身的好所在。看到他(她)们的投入,我们没有打扰,在朱德总司令故居的牌坊前匆匆留影后,即随道下山,仅几分钟,便来到了博物馆。
朱德故居是AAA级红色旅游景区,门票自然不需买的,还可享用免费的导游。
博物馆前有高大威武的朱德塑像,司令双手叉腰,有毛主席之魁伟、气宇不凡。这留下到此一行的永恒和伟证,大家开始了与司令的合影。更难得的是,馆前还有另一尊正待运移的朱老总像,所以,留下两个朱老总,大家纷纷按动了快门。因为见一个朱德容易,同时见两个朱德恐怕今生不会再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入馆参观。“佃农之子,立志报国”(家在巴山南侧住,祖宗世代作农夫)、“奋身军界,爱国名将”(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援武昌。经过多时诸运动,功成一夜好开场”(朱德1961年10月7日作)”。“敌进我退,敌疲我追”。有导游的解说,有集声、色、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自助化导览设备,风雨如磐的风云岁月,叱晓风云的一代伟人,在我们眼前一一略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馆右转,过树荫浓密,窄而幽静的小道,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朱德旧居。一个典型的农家四合院,祖宗祠堂在中,两边是卧房、厨房、作坊和牲畜猪圈。房屋低矮、阴冷、潮湿,光线并不好,可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处山坡所在,却从一家十三口中(朱德一家兄弟8人,我13口),培养出了一代名帅。他从清末走来,历经北洋政府、民国风雨和蒋汪时代,终于从旧军官司蜕变成了共产党的大统帅。《我的母亲》是朱德的致文,中学时代的课文,今天终于有了亲身经历。“人民的光荣”,文将武才,我们永远记住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游过朱德故居已过六点,我们不得不驱车赶往仪陇新城。汽车路过朱德祖居(前面游过的朱德旧居据说是因为地主逼债不得已从山上搬到半山的一个简易所在。)和一个个与朱德同村同住的农家乐馆,灯火闪耀中,我们又添几多惆怅。好大的丁氏庄园没去(据说它是川东北地主庄园的代表作),山上的琳琅美景没法欣赏,只见车窗外植被茂密,冬日的雨丝还在滴嗒,没带伞就出门,这可能是上天对我们的责罚吧!
仪陇新城街宽路洁,已是灯火辉煌。胡校长安排我们在兔香苑美美地用了一餐,然后在最好的仪陇大酒店下塌休息,走了累了,一夜无话。
竖日,雨过天晴,虽没有夏日的彩虹,却又迎来了冬日的暖阳,今年的冬天不冷,真好!这一整天,胡校长、黄袁未老师,还有仪陇另一所学校的王副校长全程引路,一边指点,一边动情解说。观仪陇实验学校的德政文化,游仪陇初中的校园新貌,品仪陇新城县委政府的九柱和霸气,读仪陇滨江小学的水文化。我们这些参加国培的老师,自然对仪陇的文化,尤其是校园文化备感兴趣。仪陇新城在震后重生,仪陇的校园文化与全城同步,水是主题,所以滨江小学的“水文化”最有涵义。小学低年级的自然之水,中年级的生命之水,高年级的文化之水,如水的冷清玉洁,如水的温情蜜意,如水的坚韧有度,通过六年的文化,“上善若水”,“善莫大焉”,水是生命之源,相信有嘉陵江的庇佑,有滨江小学、有胡校长的探索,仪陇之水一定会水到渠成,水韵水文化水的博学堂一定会光耀巴蜀,唱响九州!
离开仪陇,已是28日下午,因为明天是周一,大家都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必须赶回。游仪陇新城,访朱德故居,虽然有些缺失,但伟人一生已阅,仪陇文化已学,余下的当是作为我们工作、学习的自我吸纳。或许仪陇之水会带给我一些思考吧,我所在的县城移山开湖,历经五十年,建成了川东第一大水库,无江开江的一个小县城,如今也正在打造“巴蜀平原,毓秀水乡”的地方旅游文化,仪陇的水文化是否在我们的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上也有所借鉴呢?
叶剑英故居导游词 篇11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叶剑英纪念园,我是你们的导游郑雪,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进行游玩。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景区门前的广场上,这四周是的围墙是仿造客家建筑夯塔土楼而建。立在水池中央的是汉白玉方碑,四面都雕刻有图案在上面。我们正对的是一级解放勋章,左边是八一勋章,右边是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而背面则是陈毅元帅题写毛泽东评价叶剑英的手迹: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在这汉白玉方碑上,以庄重、简洁的手法,赞扬了叶剑英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大家进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座庄重典雅的牌坊,牌坊正面横额刻“盛德若愚”,背面“风范长存”。正面长联“剑气凌云精忠社稷叱咤风云铁马啸,英才盖世满腹良谋匡扶政局国基安。”赞扬叶剑英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中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背面则是“风范长存”。穿过牌坊,前面的那棵树便是大家都爱的龙眼树了。它由叶帅的伯父栽种,已有130年的树龄了。七月来的话,大家还可以看到沉甸甸的龙眼挂满枝头并品尝一番了。雁洋是块“卧虎藏龙“宝地,不错,据说在雁洋镇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可见两条白练般的长河环抱一个椭圆的高山,而山形就像一只躺下来休息的巨虎,这巨虎就是虎行村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叶帅的原名叫叶宜伟,叶剑英是后面才改的名。好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福智堂了,由叶剑英祖父名字命名,是客家二横二进殿堂式民居。靠叶剑英下南洋的伯父寄钱回来,其父将之建成历经8、9年的时间。据说抗战时期叶帅曾在此居住过。
幼年的叶剑英最爱在大榕树下听大人们讲故事,又会在自己记清消化后讲给同伴听,自然的练就了他的好口才,因此造就叶帅舌战群儒的美称。这榕树古井,自然的就少不了叶帅童年的身影啦。在叶帅74岁的时候,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时,曾满怀深情的掬起一捧清泉,回忆童年趣事。
大家应该对叶帅的丰功伟绩很感兴趣吧?那就让我给大家说说叶帅为人民作出的三大件事吧:其一,是在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欲以邀请叶挺、贺龙上庐山为名加害他们而冒险告知两位将领此事,共同商量出对策,并顺利进行南昌起义。其二,是长征途中张国焘(tao)欲南下,拒绝执行党中央北上方针,叶剑英及时截获了张国焘发给徐向前的电报,并报告给毛主席,在危急时刻保护了党中央。其三,在危机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严峻时刻,叶剑英挺身而出,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借书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可怕的灾难。
现在我们到了半月池,在六七月的时候便会有开满美丽的荷花,而这美丽的荷花种在这儿,也是由客家人想起意于和平之意。而这半月池观赏之余,更重要的用处就是用池子里的水灭火了。里面就是叶剑英故居了,大家随我进去看看吧,不过可要记得做个文明的游客哦。推开低矮的木栅栏,穿过约半米宽的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古朴而整洁的两排房屋,共有15间房,其中4间是叶帅家所有。叶剑英83岁时回到故居,首先进的就是右侧第二间其父母亲的卧室,当他看到自己小时候吃饭的小桌子还在,摸着父母房间的古旧木窗,感情油然而生,吟出“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的动人诗句,表达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这间房间有叶帅父母的遗像,说起来叶帅的母亲的言谈举止可算得上是他小时候无字的教科书了。客家妇女以勤劳、能干、俭朴著称,陈秀云就很典型。她平时操持繁重的家务,还常帮人打点短工,以补贴家用,是虎形村里有名的贤妻良母。母亲是叶剑英的第一位启蒙教师,母亲用客家妇女的勤俭美德教导着叶剑英。一般是妈妈做饭,叶剑英就帮着在屋外捡柴,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生火。妈妈下田劳动时,叶剑英就在田里拔草,或者帮妈妈提提篮子、送送农具。妈妈劳动不歇脚,叶剑英也不会停下来。因为家里常常缺粮,陈秀云就在家立下一条规矩:不论大人孩子都不准剩饭,哪怕掉一颗饭粒也要拣起吃掉。所以叶剑英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节俭的习惯。
接下来,我们将去新纪念馆,途中不妨让我讲讲叶帅的“花帅”如何得名而来吧!叶剑英一生有六位妻子,三位红颜。并不是同时拥有,而是与每位妻子的婚姻结束后才有下一段姻缘。第一位妻子属于包办婚姻,无子女。第二位是冯慕华,生有一子一女,叶选平是叶剑英的长子,于93、98年连任第8、9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三位妻子,是曾宪植,才华并貌的她有了叶选宁,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后因工作关系而长期分居,这样日子久了叶帅还是和她离婚。第四位:危拱之,无子女。第五位:南方局机要工作人员吴博结婚。吴博生下了个女儿,后来当了导演名叫叶向真,拍过著名的电影“原野”。第六位:华北“军大”学员李刚结婚,这次的夫人给她生下了一子一女:叶选廉、后因感情不合与1955年离异。
现在远远望去有一辆中巴车在那边,那是叶剑英曾用车,在叶剑英1980年回家乡视察时曾使用该车,车上设有办公小桌,供叶剑英视察中与地方官员谈话时使用,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首长们“中巴办公”这一做法,由叶剑英首创开河。旁边的一辆奔驰是叶剑英在北京工作的专用车。现在给大家讲个关于叶帅的一个小故事吧。一天,叶宜伟和几个同学来到林老师的宿舍玩,看见老师的辫子不见了,叶宜伟就问:“老师,您的辫子哪里去了?”老师回答:”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反对清王朝,我们不能再保留着辫子了。”叶宜伟听了心情非常激动,坚定地说:“我也把辫子剪了。”说着就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辫子剪了,其他几个有勇气的同学也跟着把辫子剪了。这事很快就在学校和镇上传开了,开明的人赞扬说;“这些学生娃娃有骨气,剪得好。;顽固的就说:”简直要造反了,秃子打伞,无法无天。”这事很快传到了叶宜伟父母的耳朵里一向爱护叶宜伟的母亲心里担心儿子会闹出什么事,倒是父亲走南闯北,见世面多些。他待儿子放假回家,摸摸儿子的头,对叶宜伟的母亲说:“他的辫子剪了就剪了吧,一个孩子,他们能把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