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共13篇)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幼儿教育的细节》
阅读了这篇章,让我觉的时的教育严谨又不失活泼。去过日本、看过日本动漫或者了解过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较好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群体意识,这些都从小的教育和生治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
举一个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过人行横道时,当信号灯变绿后,孩子会举起一只手缓慢通过斑马线,然后,过了斑马线朋友会向停下的车流鞠躬教谢。(因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过往本辆有小朋友在过马路)这些好习惯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儿园由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在大了说是整个社会共同培养来的。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个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时,一次放后快下班时,门卫徐师傅来到我们班,问道:那是你们班的小朋友吗?我一愣,心想,难道是放学后有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的不发回就啦?抬头往外看去,正看到我们班的扬扬小州友拉着爸色的手离开操场。徐师傅说:“你们班这个朋友真好,真懂事!别的小朋友玩具随手丢在操场中间就离开了,但她没玩玩具还和她的爸爸一起帮我把玩具归类放好,还把地上的餐巾统丢到垃圾桶里。”
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注意细节的孩子,离不开老师的影响,来的却在子周围的环境,家人、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
缪玉霞
《关注细节好处多》
细节是什么,可以说我们身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算得上是细节。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老师的工作是很繁琐的,只有在工作中关注到细节,我们在幼教这行才能走得更远。首先,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常规。新区老师都在行动中:睡前听故事、轻拿轻放、衣服鞋子的摆放、离开位置塞小椅子等等,我们让孩子把每件小事细化,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让我们工作越来越轻松。第二、关注细节、拉近家园的关系。孩子们在园活的,免不了一些小摩擦,哪位孩子的脸被同伴划伤了或咬到了,老师们一定要事先弄清原由,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信会得到家长的谅解,家园关系也会更加融洽。第三、关注细节、可以排除安全隐患。二号操场的滑梯,孩子们很喜欢玩,一次孩子们四散开来,爬的爬、滑的滑、钻的钻,很开心,一旁的王园老师就提醒我说:“晃桥下面不要让孩子去钻,板子下面全是铁钉,上面孩子跳,下面的孩子会被钉子伤到头皮的。”是呀,老师们及时关注到的细节,让孩子在园安全度过每一天。关注细节,好处真多,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夏俊
《小家务 大收获》
“老师,我翻汤了”、“老师,我筷子坏了”,每当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立刻去拿抹布拖把、换筷子,有的孩子坐在那里等老师帮忙。或者,班上孩子轮流做值日生时,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有的孩子在提醒下还做不好。我认为这些现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让孩子参与家务,其实也是父母给孩子的一种陪伴,并且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劳动会给亲子双方都带来滋养,更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皮皮一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我一起洗衣服了,所谓的洗衣服,其实就是玩水、玩泡泡。实际上,我们两个人一起洗衣服花费的时间要比我自己一个人洗衣服多的多。因为我们常常把衣服都弄湿了,再换再洗。但是,在这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弥足珍贵的。
对孩子来说,厨房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当然也闯过不少祸:厨房淹了、碗碎了、盘碎了、勺子弄断了、有次还把我心爱的玻璃锅盖弄碎了……但是,我没有阻止过他的行为,我认为他是在学习,不是在捣乱,我相信,正确的引导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小的时候,我保证他能碰到的东西都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我们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自由地、安全地探索环境,而不是用“不可以”来制止孩子。孩子都有好奇心,“不可以”只会激发孩子更浓厚的兴趣。等皮皮长大一些,我就把他的专用刀子放在了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我觉得与其阻止孩子玩刀,不如教他正确使用。现在,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削水果、切水果、摆盘,甚至还会帮我和他爸爸削好水果。我记得第一次在朋友圈里发皮皮削的水果,点赞的人很多,但是担忧的人更多,问题很一致:不怕削到手吗?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学习,一定会削到手。炒菜、煎鸡蛋、洗碗、做蛋糕……这些事我们都会一起去做,常常有人开玩笑的说我虐待儿童。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除此以外,书房和皮皮的卧室是他的包干区,我从来不插手这两个房间的卫生工作。虽然有时也不够干净整齐,但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要锻炼他的能力,让他自己意识到房间需要收拾了。而一旦意识到了,结果绝对是让我大吃一惊,也是欣慰无比,我再鼓励一下,收拾房间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这不就达到了我的目的的了吗?是不是要比家长跟着后面收拾,可能还会伴随着抱怨:“哎呀,你的房间怎么这么乱?你就不知道收拾吗?”好的多呢?
其实,孩子天生是爱劳动的,只要家长给孩子机会。但是,现在太多的家长在让孩子劳动的事情上走向了极端。要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要么强迫孩子必须做,要么金钱利诱孩子做,比如洗一个碗多少钱、洗一双袜子多少钱,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应该有这个责任。真正的劳动会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成就感、价值感、责任感,家长只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榜样引导。
最后,我分享一下蒙台梭利的名言,她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劳动使他们成长,让他们更具有活力。儿童从不要求减轻他的劳动量,他喜欢独自完成某件事。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劳动,儿童的活力就会走向衰竭。”
张瑛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 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 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幼儿教学中, 应该注重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 这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分享规则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之前, 应制定分享规则, 一方面指导幼儿进行分享, 一方面保障分享者的权利, 约束被分享者的不好行为。教师可以制定以下分享规则。
(一) 文明分享规则
幼儿园的各种资源有限, 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 因此, 有时教师会要求幼儿从家带一两件玩具或其他物品到园, 在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时, 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等。制定文明分享规则的目的在于, 要求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不能随意毁坏。若毁坏了, 被分享者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
(二) 礼貌分享规则
幼儿看到同伴在玩玩具, 也想要和他一起玩, 应礼貌地向拥有者发出请求。例如:“我能一起玩你的玩具吗? ”不玩的时候, 应礼貌地表示感谢, 例如:“我玩得很高兴, 谢谢你。”
(三) 平等分享规则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明明, 我们是好朋友, 我们一起玩这个飞机吧! ”“你不是我的好朋友, 我不和你玩! ”对于只愿和要好的同伴分享的幼儿, 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与其他同伴共同分享。比如,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 你非常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这个玩具, 是不是? 别人想和你一起玩, 怎么办?你不同意, 他是不是很失落呢? 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 你会不会很高兴? 别人不愿意把玩具给你玩, 你会不会失落呢? 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 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四) 轮流分享规则
玩具有限, 幼儿众多, 难免会出现几个幼儿同时喜欢一个玩具的时候。此时, 要制定一定的规则, 让他们轮流来, 比如由抽签决定先后, 或按座次决定先后等, 总之, 要使幼儿学会轮流分享。
二、营造分享氛围, 激发分享意愿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通力配合。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为幼儿营造分享的氛围, 以此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如果幼儿时刻处于分享的氛围中, 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物品、喜怒哀乐与他人分享, 幼儿就会从心底生发出分享的意识。
(一) 营造平等的分享氛围
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 长辈觉得, 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 绝对不能亏待孩子, 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孩子, 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这就给幼儿一种错觉:好吃的理所应当是我的, 别人绝对不可以乱动。家长要摒弃这种观念, 家中的食物全家人一起享用, 孩子不可以独占食物。家长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讲给幼儿听, 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忧伤。渐渐地, 幼儿就会明白情感是需要分享的, 于是会把自己高兴的或伤心的事讲给家长老师同伴听, 让大家分享他的情感。
(二) 创设 “孔融让梨 ”的分享氛围
教师在阅读时间可以给幼儿多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 使谦让、分享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幼儿的骨髓当中。当幼儿遇到食物不够多, 玩具不够玩的时候, 会主动让出自己的食物或玩具, 或同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的食物或玩具。幼儿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时, 会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给他人的快乐, 从而爱上分享。
三、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一) 使幼儿懂得分享是互利的行为
在幼儿看来, 分享是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 这是对自己所拥有东西的失去, 因此他们不愿和他人分享。教师和家长应该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 在幼儿分享后, 适时给他们以称赞和鼓励, 并引导他们体会关心、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内心满足感; 在幼儿得到他人的分享时, 引导他们体会得到别人关心和帮助的感动与温暖, 使幼儿明白, 分享不是失去, 而是一种互利。
(二) 给幼儿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
家长应多带幼儿出门, 去有同龄幼儿的邻居家、亲戚家做客。去的时候给幼儿带点吃的或一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做客时, 和主人家的幼儿一起玩耍, 把带去的吃的或玩具与他们分享, 关系融洽, 友谊升温, 幼儿从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幼儿教师 应经常组 织幼儿开 展有趣的活 动 , 使幼儿在 共同活动 , 共同分享 活动的快乐。
(三) 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
【关键词】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经验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促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现在的幼儿家庭条件优越,分享日时幼儿都会拿来一些实物,人手一份。去超市时,也会缠着父母买这买那,反而有些攀比之嫌,歪曲了分享的真正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于分享还只停留于浅表,没有理解到分享的意义,没有内化。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让物质分享转化到经验分享,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分享观念,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
从幼儿入园起,幼儿带吃的、带玩具给大家分享,我们就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久而久之在幼儿的观念中分享就是把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分给大家,仅停留在物质方面,而家长也认为分享就是物质分享。我们觉得如何让幼儿和家长来理解分享的意义很重要。
三、选择主题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幼儿分享的价值
1.主题的选择
通过怎样的主题来开展幼儿经验分享呢?我们分析幼儿现状与兴趣,觉得音乐欣赏更能培养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首先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其次,要寻找各年龄幼儿喜好的共同特点,发现他们都喜欢动物的。因此我们选择了《动物狂欢节》组曲。
2.多模式开展主题教学,进行分享价值的体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决定顺序欣赏。我们选择了组曲中的5首乐曲进行欣赏,让幼儿从喜欢程度、节奏、快慢、所描写的形象等几方面来分析乐曲,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乐曲。通过幼儿选择的情况来确定乐曲欣赏的先后顺序。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进行分享,向幼儿灌输了一些分享的概念。用引导语请幼儿说“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使幼儿对分享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不同形式欣赏音乐,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确定乐曲的顺序后,我们就让幼儿分组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欣赏音乐,分享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主要通过两种形式:①肢体展现:两两一组表现,相互分享动作。刚进入肢体展现时,我们发现幼儿在看到别人模仿自己的动作时,就会说:“和我一样的,都学我。”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引导:他们学你是觉得你的动作和创意很好。把这些好的东西分享出来,让别人学到更多,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接着就利用强化策略,因为斯金纳认为强化在塑造欣慰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地巩固的。安鲁弗德的研究也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得到称赞和表扬后,这种机制就内化了。当他们再次进行分享后,自己会认为这种行为很好。而强化这一行为,其他幼儿就会模仿,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不断强化、模仿的过程中理解分享的概念,逐步树立分享的观念。②分组活动:美术与语言展现,两组相互分享欣赏作品从兴趣爱好区分,同一乐曲,语言描述一组,美术表现一组,两组相互分享经验。自由选择欣赏的方式,相互分享交流,然后进行对换欣赏。
多种方式的欣赏,不仅可以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友情。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和朋友越来越亲近,同时也逐渐明白原来这样的经验分享和物质分享一样,也是很快乐的。
3.理解分享的概念,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提升分享的价值
(1)选择乐曲,创编故事,分享故事。幼儿通过前期肢体、语言经验积累后,学会了表达。能力弱的幼儿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想说的时候就会说“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听得到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分组把故事创编好后,就有幼儿提出“我们想把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和我们预设的不谋而合。在进行分享后,每个组又相互给对方提了些建议,各组再把故事进行了补充。
(2)利用肢体进行情景展现,分享小节目。故事创编完后,进行动作创编阶段,创编的展开形式和故事类似。在创编中,我们发现幼儿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或者出现独揽大权的局面。他们开始学会相互谈论,有商有量,组与组之间也开始相互交流。在排练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一组表演,一组在一旁观看,演完了后给与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别人。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同时也慢慢放开胆子,学会去主动分享,树立起分享的观念。
(3)合作演出,体验集体表演的乐趣,分享快乐。在每个小组把作品一一呈现,各组给与修改意见后,我们就要开始把节目串联了。在串联前,我们问幼儿的心情。幼儿都很期待,很兴奋。我们要求幼儿在表演完后把感受分享给大家:①有点紧张;②还有些地方需要修改;③没进入状态;……
总结之后,自己又进行了修改。在第二遍串联比较成功,幼儿都很开心。他们来分享成功的原因:①我们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努力,所以成功了;②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东西,所以成功了;……,通过这样一个主题,他们对分享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树立了争取的分享观念。
四、分享主题的收获
平时我们会经常听到幼儿想到一些画面内容或者动作时,如果被别的幼儿做了同样的动作,他们总会说:“你看我的,你怎么不自己想”之类的。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会对自己的一些小创意进行保留,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心里的东西。因此在主题中,我们希望幼儿能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大方的展现出来,分享给他人。通过一次次的强化,幼儿的进步很明显。他们从最开始的说“你学我的”,到后面开始说“你和我想的一样”。这些都是幼儿在这次主题中所学到的。到后期排演节目时,有几个孩子说“我们组今天在**那学到了一些动作,我们也把动作分享给了他们”等等之类的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已经把分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让幼儿明白物质、经验分享都很重要。在这样潜移默化中,幼儿深受影响。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幼儿之间在说“我今天分享了**给小朋友”,让我们看到幼儿在这个主题中所学到的成果。
主题结束后,我们也问了幼儿有关“分享”的问题。“分享到底是什么”,“分享仅仅就是指东西的分享吗”?幼儿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明晰起来。他们现在知道,“分享日”除了可以分享实物外,还可以分享故事,分享自己一次开心的旅程,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不开心的事。现在“分享日”,幼儿的自信心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语言能力也有所进步。
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家长在说“回家孩子会经常说要把书什么的分享给小朋友,而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想带东西去分享”。这让我们看到幼儿和家长的分享意识在提升,价值在提升。在以后的日子,我们可以多通过这样的主题,让幼儿加深对分享的意识,把分享进行内化,逐步引导幼儿从物质分享转化到经验分享,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史》.华东师范大学
[2]林崇德.《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4
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只有站在经营管理的高度,系统性地认识薪酬体系的定位、管理对象、实施手段,才能全面把握薪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的管理作用。
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最敏感话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建立科学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如果出现一些设计纰漏或管理措施欠妥,就可能会影响到劳资关系的稳定,轻则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说严重点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如果一家企业中,在同一层次和同一级别的员工中,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而有些员工却无事可做,喝茶聊天,这说明岗位工作分析出了问题。企业薪酬管理同级别和层次的员工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岗位职责不一致,其薪酬的公平、公正和薪资对等性肯定存在问题。长此以往,公司的员工一定会是牢骚满腹,轻则造成内部不团结,影响士气,重则造成员工消极、人心不稳,跳槽频繁。
其次、企业薪酬管理的构成一般由基本薪、职位薪、绩效薪、年资、加班工资、奖金等组成。尤其是基本薪、职位薪、绩效薪的比例要合理,基本工资对企业来说一般是通用型,满足当地最低工资水准,体现薪水的刚性。
而职位企业薪酬管理则是根据不同职位的工作分析,来分析岗位的价值,做出科学准确的岗位评估,来体现职位薪水的高低,周景慧(某全球500强公司培训总监、中国职场思维导图研究会钻石专家)某全球500强公司培训总监,国内一流的思维导图专家,从事企业培训教学与研究16年。45岁。现为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钻石职场思维导图专家。先后15年在全球500强公司任中高级管理人员,有多年大型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经历及培训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教学经验。毕生致力于思维导图与系统思考等思维训练课程的培训与研发。满足员工内部薪资平衡心理,绩效薪是根据绩效结果的达成,来确定绩效工资多少,企业内不同层次的员工,绩效薪占整个薪资总额比例不一样。
第三、企业薪酬管理水准影响到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在行业的竞争力。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准低于当地同类型企业和行业市场水准,同时又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措施如稳定、较高的福利、便利的工作条件、有吸引力和提升性的培训机会等,就容易造成员工流失,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和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四、如果一个企业薪酬管理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员工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员工在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怠工,降低努力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将有可能造成辞职。如果这是一名普工的话,或许他的做法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但却可能使公司名誉受损。如果这是一名优秀员工或者高级主管,他的消极工作态度,甚至是辞职离去,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5
其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为天使?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有六辑,分别是“四个序”“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里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一本书有四个人给他写的序:有周国平的《从观念到细节》、张文质的《自明的火种》、陈心想的《细节里藏卓见》和陈大伟的《先睹为快》。真的忍不住,赶紧找个没有课的下午,美美的沉浸在书中。
一口气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边是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一边是生动灵活的案例;一边是熟视无睹的经验之谈,一边是细微之处的惊艳和惊喜;一边是批判束缚的各种冗繁的事务,一边是尽显教师的人性情怀;一边是敢于发声的拒绝之美,一边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爱。
“活在观念里”的《平等观念在哪儿》,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陈旧和腐朽。记得学生每次都扬起笑脸和我欢喜地打招呼,我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那天在厕所,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说,我再也不和某某老师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回答。那一刻,我读懂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我想这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交往和成长呢?自此以后,学生只要和我打招呼,我必笑脸相迎,甚至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一群孩子中的其中一人喊“老师好”,我的回答不是“你好”,而是“你们好”。我要让和我打招呼的学生们,都收获问候的喜悦,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得到回答。
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
在“守住教育的重心”这部分的《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里,我也读出了感同身受。我们学校经常检查学生的奇装异服、奇异发型、染发烫发、穿戴首饰等现象,我们也遇到过男生不愿意剪短发的。那时候都是我们一个班主任带着一群学生直奔理发店,和老板说明要求后,就让老板直接给学生理。尽管学生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多还是默默地忍受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班主任联合起来把校外的一个理发老头请到教室,让发型不过关的学生一一排队理发,学生们虽然不敢吱声,但那天的晚饭好像都没有吃。
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中,贾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采用教学智慧来矫正学生的心理,美化学生的心灵。贾老师先是开“做一个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特别强调“三不许”,可是学生照样我行我素。如果是我,这时候早就着急了,肯定强迫学生立马照办,但是贾老师并不着急,而是逮住这位学生来办公室的机会和她比美。
贾老师的这个“比美”的中介,过程自然,语气亲切,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引导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让我由衷的佩服。
当然,风格即性格,贾老师的方法不能简单复制,但我却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沟通的艺术。
教育的细节绽放在发丝里。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我也被学生的座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有个学生已经换了三次座位了,可是她好像还是不满意。而文中的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
文中的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借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谐美交往的能力。
所以教育的细节躲藏在座位里。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篇6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貌用语一直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懂礼仪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可是在现在校园里,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讲礼仪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总是教育他们要讲礼貌。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如何去教他们。前些天看了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感触很深。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这是我校著名班主任老师黄老师的一句话。一句话点出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就象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克拉克老师在书中写到的一些做法也体现了这一精神。,“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克拉克老师这个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方法来给孩子建议,看似稚嫩的做法,却透露出他别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对学生要有责任心。教育工作是一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但也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工作。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的是许多学生的一生,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我们不能对工作有半点的懈怠。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只有怀着一颗负责任的心,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对得起这些孩子们。
对学生要有耐心。许多时候,老师会对学生提出的幼稚的问题感觉很不耐烦,“这个你也不会呀”“你怎么这么笨”“你上课的时候听什么了”这些语句可能随口而出。这些话语老师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学生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也许下次他(她)有问题的时候就再也不敢来找老师了,因为他怕挨骂。许多学生可能在学生时代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克拉克老师不但要求自己耐心,更是在日常教育中,训练自己的学生也学会对别人耐心。对你的同学对你的朋友对你的父母乃至对所有的人都要耐心。
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的教育实施策略 篇7
一、案例
早上点心后, 滔滔拿出一个会唱歌的肯德基玩具, 小朋友看见了很喜欢, 都很想玩, 可滔滔说:“这是我的, 不给你们玩。”小伙伴们很失望地说:“滔滔是个小气鬼!”我的搭班刘老师走过去问滔滔:“你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吗?”滔滔低头不说话, 仍然把玩具抱得紧紧的。
刘老师觉得这是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时机, 便立即到隔壁班借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托马斯, 当着孩子的面上下摆动起来, 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都转移过来了, 争先恐后地说:“老师, 我想玩!”“老师教我们玩吧!”
滔滔跟着叫:“我要玩!我要玩!”
老师对滔滔说:“托马斯在我手里, 你想玩该怎么办?”
滔滔毫不犹豫地说:“问你借呗。”
“我不借”, 刘老师做出一种趾高气扬的样子。
滔滔说:“我只玩一下就还你, 不会搞坏的!”
“我不想借给你”, 刘老师仍然坚持着。
看到他很失望的样子, 老师紧接着问:“你没有借到玩具心里怎样想的呢?”“你不给我玩, 我不高兴。”滔滔有点委屈地说。
这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不高兴!”刘老师对大家说:“原来当我不愿意借给你, 还有你不愿意借给大家的时候, 你还有小朋友会不高兴啊?是怕别人把玩具给弄坏了, 是吧?”刘老师试探地问了滔滔, 滔滔抿着嘴不说话。经刘老师这一问, 孩子们议论开了, 东东说:“玩具可以大家一起玩。”家家说:“我的好玩具也给隔壁邻居玩的。”“我们玩的时候会很小心的, 不会弄坏的。”……滔滔不说话了, 他把手里的肯德基玩具塞给了东东, 说:“给你玩吧, 不要弄坏了。”刘老师高兴地把托马斯给了滔滔。滔滔坐在小组里和好朋友玩起了托马斯, 而这个玩具由自己设计零件组合的, 于是大家在那动起了脑筋, 能干爱动脑筋的东东带领大家一起闯关, 在成功完成过关后, 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滔滔这时走到刘老师旁边悄悄地说:“我以后还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玩, 有些玩具闯关很难的, 东东真厉害。”
看着大家高兴地玩在了一起, 刘老师建议小朋友只要愿意, 就可以带玩具来幼儿园玩。第二天, 各种好玩的玩具出现了, 大伙高兴地互相交换着玩。后来, 大家还讨论:借别人的玩具回家和爱护玩具的办法。大家决定每星期五为分享日, 可以一起分享玩具、图书、故事磁带……这种愉快的自愿分享活动让孩子之间的友谊更加深了。
二、从案例分析得出儿童的行为特征表现
1.“儿童常常以为分享就意味着永远把东西给了别人, 但在确保东西还能回来之后, 他们的慷慨行为可能会增多” (1) 。分享是幼儿不容易做到的事。对幼儿来讲, 分享往往是把东西给别人, 产生被剥夺的感受, 年纪小的幼儿甚至会误认为东西再也不会回来了, 所以常常产生争抢之类的纠纷, 令老师头痛。在本案例中, 因滔滔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而引发了同伴不理睬他的矛盾。另外, 幼儿只能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看待事物, 不容易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不一样。如当滔滔想借老师的托马斯玩具时, 完全忘记了刚才的矛盾。这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成人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看作是自私, 而应看到只是孩子正常的行为特征, 要加以耐心引导。
2.“只有当分享是一个真正的选择而非被强迫时, 儿童才可能选择慷慨” (2) 。幼儿需要通过实践体验, 使分享成为自愿的行为。在本案例中, 老师没有干预滔滔的行为, 而是把问题转变为教育的契机, 及时创设分享玩具的情境, 引导滔滔通过角色换位来体验、感受被别人拒绝的失望心情, 感受分享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强调的是, 分享应是自愿的, 孩子有权对自己的东西作决定, 就如成人有权决定是否借钱给别人一样。所以, 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 而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保护自己不被武力抢夺。
3.不断延续幼儿的分享行为, 让分享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在本案例中, 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 引导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分享活动, 当这种分享的行为得到肯定, 并在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满足和快乐后, 再一起制定分享活动的规则, 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玩具的快乐而且可以安全回来, 从而激发幼儿分享的动机和行为。这样, 孩子就能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形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针对儿童的行为特征表现采取的教育策略
1.让幼儿分享情绪, 学会控制情绪, 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将感受表达出来。案例中刘老师几次提问, 鼓励幼儿表达被拒绝分享的心情, 也让每一位幼儿都去体验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另外, 还需理解、接纳幼儿的感受。在平时当幼儿伤心的时候, 老师蹲下来抱着他的肩头说:“你为什么伤心了, 给老师说说吧!”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 让他们从成人的理解中得到安慰。在幼儿发生冲突时, 引导他们理解彼此的感受, 鼓励他们用情境再现的方式, 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心情。
在平时的谈话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 学会关怀别人。如碰到同伴生病或受伤了, 问问孩子:你生病时最想老师和小朋友为你做什么, 我们可以为他做什么呢?例如班上有位孩子因为髋关节受伤需要请假半学期, 在老师组织大家怎样关心同伴的讨论中, 孩子们想到了许多方法, 给同伴送上爱心卡片, 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图书, 打电话给她送上自己的关怀等。老师及时将小朋友的祝福送到受伤的孩子家里, 同时把受伤的小朋友得到关心后的心情和感谢的话传递给大家。这样互动的过程让幼儿学会了分享, 同时感受到了带给他人关怀自己也很快乐的心情。
2.让幼儿感受合作、分享的意义。为了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老师可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如:小组绘画———家, 先讨论小组设计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外形, 家里需要摆设哪些家具, 这些家具可以是用线描画的, 也可以是剪贴, 要确定谁来画家具, 还要确定哪些小朋友来涂色……虽然整个过程中也有争论, 但是这样在商量、绘画、剪贴中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时, 孩子们意识到大家一起做事、玩游戏的快乐, 逐渐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除了创造的合作分享的机会外, 平时也要注重及时描述幼儿分享的行为。具体描述幼儿究竟做了什么事, 使他以后能够重复这样的行为, 如:你的玩具和东东一起玩, 这样做非常好。你把那本最喜欢看的故事书借给小朋友, 你是个大方的孩子。同时也可以评价幼儿分享的行为来影响大家, 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 如:小兰用了你借给他的蜡笔, 他的画漂亮多了, 这是你的功劳。让孩子享受帮助别人的开心, 明白他的分享对别人的意义。
3.分享学习和经验, 享受分享的快乐。在分享过程中, 孩子不仅分享玩具, 而且学会分享快乐。认真倾听孩子每天的新发现, 利用晨检、餐前时间,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向大家说说自己遇到的开心事, 如“我的发现”“我听到的新故事”等。又如在长假过后, 请小朋友一起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欣赏照片和带来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给大家分享等。
提供机会让幼儿互相展示和交流体验。把自己喜爱的图书、故事磁带来大家一起听, 讲述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叫同伴做自己喜欢而会做的手工;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
4.懂得感恩, 学会体谅父母。在家里学会分享, 是幼儿摆脱自我中心的第一步。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大家分享, 除了孩子一些必须的营养品外, 爸爸妈妈在家做什么菜, 孩子就吃什么, 不用另起小灶。爸爸妈妈在分物品或者食品时, 不要先让孩子挑, 而是先给老人。在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班级邀请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 请孩子们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过马路来到草地上, 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欣赏、喂爷爷奶奶吃块甜甜的重阳糕、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知道原来爷爷奶奶很辛苦, 把浓浓的爱意、亲情由孩子们传达给爷爷奶奶, 在活动中懂得感恩, 为幼儿摆脱自我中心走出一步。
爸爸妈妈在购物时不要只考虑孩子的需要, 而应:“让我们先去买爸爸的鞋子、西装, 然后给你去挑鞋子, 好吗?”不要让孩子享受最好的东西, 孩子的衣着用具应以简单实用为上。花钱买名牌、互相攀比的做法对孩子发展只会有坏处。
参考文献
[1]Marjorie V, Fields.Debby Fields著.陈晓红译.儿童纪律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王化敏主编.幼儿教师的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0.
[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感悟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12, 第1版.
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别样“分享” 篇8
关键词:混龄教育;分享行为;真善美
现代学前教育界对“混龄教育”的理解是将幼儿园里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实现推进幼儿社会、语言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教育。正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谚语突出的正是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因此,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混龄教育”的提出者玛丽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认为在混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够扩大交往的空间,扩充交往的技能,让他们吸取更多层次的交往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合作、分享、秩序、谦让、负责等)。在混龄教育中,幼儿社会方面的发展应该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就是混龄教育——班级内以“家庭式”模式进行编组,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每个家庭都有老大、老二和老三,即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年龄段的孩子组成,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大部分以“一家人”为单位开展。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推动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中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分享,作为亲社会的一种,它对个体品德与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混龄班的孩子较平行班的孩子相比,独占行为减少很多,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分享故事,这些故事里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正丰富着他们人格中的真善美。
故事一:零食共享时光
上午组织了孩子们第一次户外写生活动,我和孩子们是一样的兴奋。来到目的地滨江龙腾大道卢浦大桥组织孩子们安坐好后,家长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开始了户外写生。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能够按照家长老师教授的方法来绘画,画出来的效果很好,吸引了很多围观的爷爷奶奶来观看,还连连赞不绝口!
绘画作品收集好之后,就组织孩子们进行了“零食共享时光”——大家按照一家人的位置坐好,将自己带来的零食都拿出来放到了野餐垫上,迫不及待地开始享用起来。原本以为在家里面是“小太阳”的孩子们会独享自己带来的零食,可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出乎意料:
情景一:“哥哥,你的好吃的呢?”“我没带,我只带了一瓶水。”“那你和我一起吃吧!我妈妈给我带了好多蛋糕和薯片,还有水果呢!”“好啊,谢谢!下次我一定带,然后咱们俩一起吃!”
情景二:“浩×,你尝尝我的这个葡萄,可甜了!”“好的,谢谢哥哥,很甜!哥哥你也尝尝我的这个面包,里面有水果的!”“呵呵,我刚吃饱,谢谢!不过我可以吃那个薯片吗?”“好呀!我来帮你打开吧。”“谢谢,我们的东西可以互相吃的,随便拿哦!”
情景三:一个老大在野餐开始之前说:“我们这边有好多人,大家都有这么多好吃的,不如我们一起分享吧,这样我们吃的东西就好多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好!你们先吃我的,我这个海苔很好吃的。”
情景四:“老师,老师,给您吃一口我的饼干,很好吃!”“老师,您尝尝这个黄色的猕猴桃,妈妈说这里面维C很多的,女孩子吃很好的。”“玖×妈妈,您吃我的薯片吧,很脆的!辛苦您啦!”懂事的孩子们看到一上午老师和家长义工们的辛劳,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食与关爱、照顾他们的大人一起分享。我们真的是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分享”启示:
在这个“零食共享时光”里我看到了已经渐渐远离成人的别样儿童世界:这一幕幕的“分享”已经彻底颠覆了社会对这些独生子女霸道、自私的“小皇帝”形象的舆论,“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分享着美食,趣事。这个分享,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使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种类的食物,而是在分享的这一过程中感受彼此的尊重、互相依赖的友情,感受用食物的“分发”换来的精神上的快乐享受,增进“一家人”越来越和谐的感情。在混龄教育模式下,小班孩子可以在老师和中大班孩子的提醒下注意、了解他人的渴望和情绪,大班孩子会站在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角度来考虑问题,体验他们的感受,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在混龄环境中,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更具层次性,并非平行在同龄孩子之间,而是交叉发生在各年龄段孩子们的身上。
故事二:编织“爱的礼物”
期末“中国文化节”的脚步近了,为了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精神,全园的老师都在组织孩子们为自己的家长准备一份“爱的礼物”——幼儿自己手编围巾送给家长,我们班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周是轮到了8号和9号家庭开始编织围巾。由于前几天的学习,动手能力强的老大和老二已经能够比较熟练上手了,老三由于大、小肌肉发展水平稍差一些,编织起来显得有些费力,对编织方法掌握的也不是很熟练。在自主学习期间,这两个家庭的小朋友就被召集到娃娃家里来编织围巾。当我过来进行指导的时候发现8号家庭的老三果×不是很会织,对毛线的缠绕方法掌握得时好时坏,随即我便对他进行了指导。教过一遍看到果×已经掌握方法后,我就开始指导其他小朋友了。不一会,我听见了8号家庭的老大“小眉毛”的声音:“弟弟,弟弟,你弄错了,线不能那样缠,要一个小牙齿挨着一个都换的,不能跳着弄,你先停下来,看看我是怎么编的。”原来果×又编错了,有些脱线了,他的老大正在对他进行纠正。果×很有耐心地看完哥哥的指导,自己又开始正确编织。
可是,没过多久,“小眉毛”的声音又出现了:“弟弟,你这里也错了,我先来编你的,你看着啊!用点心,老师说过眼睛不要看别的地方。”原来老二萌×一边看着建构区的小朋友一边编围巾,有好多地方脱线了。这个老大就一边自己工作一边观察自己家的弟弟有没有出错。果然,在“小眉毛”哥哥的纠正之后,果×和萌×的围巾已经编出了一段,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啊!
在我看到9号家庭老二琨×对编织方法掌握得不牢时,便随即对他进行了指导。“琨×,你这样编是有些吃力的,速度会比他们都慢一些。现在像我这样,将线放到垫子的后面,抓住下面的线将它绕过这个齿轮,然后下一个也是这样就可以了,你试试。”琨×在试编几下之后还是有些慢。看到这个情景后,他的老大“淡定哥”开口了:“老师,我觉得你给他换的那种方法不适合他,他应该要看到线才能抓到,应该将新线放到肚子那面,看着绕会更好,我就是这么做的。”说罢便示范给我们看他的创编方法。果然,这种方法更适合他的老二,琨×也很快就上手了,编织的速度提上来了。
“分享”启示:
用心编织爱的礼物,同时孩子们也在分享他们的经验:大班的孩子将自己习得的编织方法和技能与中班、小班孩子交流中进行分享,在教授他们的同时,大班孩子自己对这个技能也获得了巩固与深化,从编织出的围巾中孩子们感受着分享经验的乐趣;老大对我教授方法的更正,完全是将他自己在操作实践中改良的经验贡献给我和其他的孩子,在这一分享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获得如同做了“好事”之后的自我满足感和自尊感。哥哥对弟弟经验的分享,已然超出同年龄段孩子们彼此的经验分享,这种分享并不单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总结,更是“大带小”的经验传授,一种心智的互相吸收。
混龄班这种小社会,小家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传统大家庭式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混龄教育融合了多层次、更加丰富的同伴交往资源,能够让幼儿更加主动地与异龄同伴尝试交往,获得更多学习与发展机会,可以主动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弱化独生子女“独占”“自我中心”的倾向,充分发挥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年幼幼儿的交往,能培养年长幼儿的责任心、自主感和上进心,他们会设身处地为弟弟妹妹考虑问题,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与年长幼儿交往,能获得社交技能和知识经验的学习机会,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与渴望,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参考文献:
[1]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发展,2004,12(1).
[2]牛玉柏,李占星.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幼儿分享行为的对比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
[3]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孟小晨,女,1989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就职于上海市闵行区依霖幼儿园。
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读后感 篇9
一直以来,和学生一样,从所接触到的传媒,不管是电视,报刊还是杂志,一直给我这样的印象。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更注重个人的成就而没什么集体的规范要求,个人自由高于一切。也许,在校园里美国的孩子是最自由的。可是当我读了《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后,却发现原来自己大错特错了。
作者罗恩·克拉克,这位从未想过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渴望去发掘埃及法老的墓穴,渴望成为一名满世界乱飞的战地记者,渴望成为一名在外国执行秘密任务的间谍的年青人,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来,就抱着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并获得2001美国优秀教师奖,被称为“创造奇迹的男人”。克拉克先生的经验就浓缩在这本《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说话先要讲礼貌;眼神沟通过很重要;相互支持创奇迹;“谢谢”传递好心情;完成作业不拖延;行动迅速效率高;改正错误长经验;诚实品质最可贵„„”这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实作为教师,这些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我们都并不陌生,并且也深知其重要性,但为什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取得像克拉克先生那样的成就呢?我想,也许是我们老师每天忙忙碌碌,急着去解决问题,到处充当救火队员,哪里着火了急着灭哪里,解决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做的工作大量是重复性的。而没有静下心来,防范于未然。
《细节决定教育成败》读后感 篇10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增文先生的《细节决定教育成败》之后,感触颇多。 作为教师,深感学校无小事。你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不准你不经意中说的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铭记在心。而一句讥讽之言,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处处与你对抗。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是屡见不鲜。
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这一句话不正是细节所在之处吗?反思一下,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一句鼓励的话,一点甜美的微笑,一点热忱的关怀。 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你会及时制止一场争斗,会避免一次伤害事故的发生,会避免因年幼无知而步入歧途。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对照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以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个品格。这个方面细节教育是必不可少。
周增文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教育成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引导,书中的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
浅析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
随着社会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幼儿对“分享”这一概念相对匮乏,对幼儿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小班的教学现状,对分享行为进行分析。
一、分享的重要意义
1.分享的含义
分享作为一个动词,其解释基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与另外一人对某种事物的分着享受或者使用;第二种,是通过自己对于某种感受的诉说,使别人也能感同身受;第三种,是与其他人共同享受。从这三种解释上我们明白,分享一般是将自己认为比较美好的事物与他人分享,这种分享既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分享一块巧克力;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将感人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分享的意义
分享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分享作为一种快乐交流的过程,其本质是快乐的,它不仅能够愉悦人们的精神层面,更能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
二、小班模式下幼儿分享的现状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小班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幼儿因为玩具分配产生争吵的现象。
现在家庭中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幼儿的宠爱或者溺爱,造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自私、任性等行为,幼儿自私、任性的特点导致他们只想要被分享而不想当分享者,这种行为和特点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以对某市高级幼儿园调查采访分析为例,部分采访内容如下:
王老师:“你好小朋友,我是新来的王老师,我们要一起做游戏,我送给你四个巧克力,你会怎么分配他们呢?”
受访A:“我最喜欢巧克力了,我会留在下课自己吃。”
王老师:“那如果你的朋友B和C也喜欢巧克力,你会把你的分享给他们吗?”
受访A:“不,在家里只要是我喜欢的都给我吃,为什么要给他们呢?”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幼儿没有分享意识。
三、影响幼儿分享的两方面
1.内部因素
幼儿分享行为受幼儿认知水平的影响,表现在幼儿对于分享的概念尚未形成,以及缺少分享意识。调查研究,幼儿自我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除了将自身划归在属于自己的范畴外,还会将父母亲人以及玩具零食等全部划归在自我的范畴下。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与道德水平偏低,一切标准的衡量为自我需求,因此年龄越小的幼儿,自我意识的行为也就越强,其分享的素质也就越差。可见,不分享是幼儿不可避免的一个成长阶段。
2.外部因素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对与同龄人的交流,没有共同成长的意识,也就缺少分享意识;且因为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家长会宠爱甚至溺爱孩子,这两种行为均不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四、培养幼儿分享的方法
1.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
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慢性毒药,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大家庭,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而这两者对于教育孩子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分歧。因此,为了增强双方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幼儿园和家庭需要加强沟通,对于幼儿教育达成基本一致的观念,共同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2.组织分享活动
在对于小班幼儿的教育上,理论教导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经常举办活动,尤其是较为新颖的分享活动,增强幼儿对于分享乐趣的体验程度。比如,鼓励家长制作一些食物让孩子带入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吃,教师会表扬主动分享的孩子,并让其他小朋友对分享者表示感谢,不仅可以让幼儿快速理解分享的含义,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幼儿建立分享意识。
综上所述,幼儿分享作为一种亲近社会的行为,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和认知发展的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培养,让幼儿在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邵秀萍.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16):159.
[2]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90-93.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篇12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是指愿意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分享行为对幼儿的个性、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单元住宅楼的居住特点,使幼儿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同时,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长辈过度的宠爱与保护为幼儿“ 独占”“ 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因而本文针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培养策略。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
(一)独占
“ 喜欢独占 、专横 、霸道 ”,这是现在很多幼儿身上的共同点 。 在他们眼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必须纳为己有。 小外甥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一次,他来家里做客,看到我的玩具熊,他问我“ 这是谁的? ”我说:“ 我的”。 他立马紧紧抱住玩具熊说:“ 是我的。 我不给你。”说完抱着玩具熊跑开了。在他看来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或者他想要的就必须成为他的。 还有一次,到他家做客,要吃饭了, 他拽着我离开沙发, 然后说:“ 这是小涛涛的饭, 不让你吃。”这正是他独占,不愿与人分享的表现。他只需要别人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二)独享
在大人眼里,尤其是爷爷奶奶,总觉得孩子小,我们应该让着他, 只要孩子高兴就行。 殊不知这种教养态度正在一步步荼毒孩子。 在平日的工作中总会遇到有孩子因为玩具分配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打人,试图通过“ 武力”来宣誓自己的所有权。 通过一年的观察,我发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意识里:这个玩具是我先拿到的,所以它就是我的,别人不能动,基本都是“ 唯我独享”,很少有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分享。 其次,在游戏过程中,总因为意见不合闹得游戏没法继续开展。 每个孩子都要求别人按照他的想法来做, 谁都不愿谦让和妥协。 这正是他们“ 自我为中心”思想的显著体现。 这些思想及行为的产生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认知和发展, 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懂得分享、懂得谦让、懂得体谅他人,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心智健全地成长。
三、分享行为培养策略
(一)抓住幼儿心理特征,促使幼儿分享行为不断产生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 好模仿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 他们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所以,要利用好榜样力量,有意识地与他人分享。 例如:老师可以把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分享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老师也可以主动征求幼儿意见,请幼儿与老师一同分享。 比如: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问: “ 宝贝儿 ,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 ”并且在游戏中尽量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愉悦感,进而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二)转变家长观念,家园合作,保持一致的教养态度
首先,做好家长工作,从根源上转变家长观念,帮助家长认识到分享行为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 其次, 家园合作,保持一致的教养态度。一方面,真实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商定行之有效的教养方式及措施;最好,做好跟踪观察,及时反馈孩子情况,不断促进分享意识的产生和分享技能的完善。
(三)抓住教育契机,加强正面强化
鼓励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适时、适机的教育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因而,在平日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吝于表扬和鼓励。当幼儿产生分享行为的时候,我们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产生荣誉感,促使其下一次分享行为的产生,同时,通过模范力量,激励其他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引导幼儿将分享内化为一种习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所体现的语言和行为都很真实, 而且, 源自于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更容易为幼儿所接收、内化。 因而,成人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同时, 得到帮助的孩子应表达自己的感谢,让给予帮助的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与分享谦让的快乐。 通过日常随机教育,让幼儿在反复的行为练习中巩固分享与谦让的行为,进而将其转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摘要: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但现代大多独生子女存在着自私、自我中心、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因而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显得特别重要。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3
前言:今天是培训后,上班的第一天,酿造出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读后感。得知下午要进行读书交流,就利用中午时间来准备我的读书交流《酿造出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近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全书共8辑,包括创生教育智慧的教育细节、爱的教育细节,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细节,严格管理的教育细节、细心教育的教育细节、德育管理的教育细节,学会反思的教育细节,诚信教育的教育细节。我最喜欢第一辑“班主任创生教育智慧的13个教育细节”。
想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想创生最好的教育智慧。我知道教育教育智慧从何而来——是在经年累月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健全的人格、深广的爱心、广博的知识来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我希望在工作中没有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有的是梦想与憧憬、创造与灵感。在教育世界里,让快乐与激情共舞。
我的智慧教育细节:
期中考试要进行体育测试——跳远。监考完物理就急匆匆订完试卷,跑到了操场。我原以为现在懂事的六班孩子已经在操场上进行积极的准备活动,但操场上的情况令我大失所望:同学们放下书包,在台阶上说着闲话。(后经调查在讨论物理试题),读后感《酿造出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读后感》。这似乎是六班孩子最喜欢的——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竟然男生也如此。不管场面有多紧张、严肃,形式有多紧急,他们都能做到忘我的境界,想想也真令人佩服,只是不合时宜罢了。(可他们怎么还不知道这种习惯有多么坏呢?与他们相处的一年多以来,在我一次次劝解下,在他们一次次吃亏和教训下,怎么不改正呢?唉!当时就有了不断的埋怨与悲叹。)
有几位同学在练习,我急忙阻止,不进行准备活动,这样是很容易受伤的,孩子着急,但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才会有优异的成绩。接下来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体育老师和我的几次口令,没让六班孩子排成整齐的队伍。(他们在干什么呢?沉浸在已过的几科考试中,似乎他们不在队伍中,而成为观众,似乎忘记要考试,在等着别人去努力!我着急又有些愤怒。)好不容易排成队,开始按口令活动:窃喜的、慵懒的、随意的,低落的,让我总找不到那种应该为新的测试而奋斗的感觉。(孩子们,文化课的考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要全身心地投入新的考试,你们现在要做的是相互督促,相互激励,高效投入新的测试的中,我想表达可又无从下口。)
开始考试了,孩子们终于紧张起来,大家都朝着目标努力跳去,2米、1米8、1米75、1米3等等。看着孩子的奋力,我当时在想:所有的考试,学生就在考试当天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着奋力拼搏的精神,可没有考前的沉淀和积累,没有一定的训练和操练,怎么会有优异的成绩呢? 体育测验终于结束了,同学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不同的表情。我望着他们离开操场时的背影心想:一会儿他们就会忘记这次的喜悦、失落和伤心。有几个同学会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让自己进步和成功,或着让自己不再有这次失败的体验呢?你们要真正懂得的是:要有最好的收获,最佳的心情,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不断的付出。不要在失败时后悔,机会和成功总会给有准备的人。
那天晚点时孩子看出我的不悦,这次可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我的批评。当孩子对批评都有准备时,这样的批评还有效吗?那就不批评了,改为表达感受加激励,利用这一教育时机,创生教育智慧。
我理性、客观地描述当时我的所见,真诚、细腻地表达我当时的所想。同学们的表情发生了变化,由戒备到接纳,由幽闭到放飞。最后我是这样结束晚点的:记得有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要讲一节全国的公开课,只准备了十分钟时间,可他的课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老师的认可和称赞。讲课后,有的老师问他:“为什么能在十分钟内备好这样一节让同行钦佩、折服的课”?他笑着回答:“我哪只准备了十分钟啊,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为这节课做准备。”我太喜欢他的回答,有人问我:“丛老师你怎样成为优秀老师的?”“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优秀老师,我一直在为优秀老师做准备。”明年中考后有人问:”六班的孩子们,你们怎么都能拿到一、二中的通知书?”我们的回答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为拿到一、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做准备。”“因为我们比别的学校、别的班级的学生更努力、更用心,我们准备的最充分、最好!”
那天的晚点本应该是在狂风疾雨中结束,孩子们就成了掉蔫的花朵。而班主任创生教育智慧的13个教育细节告诉我:教育智慧是教育者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来显现的。我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利用教育契机创生教育智慧,在孩子的内心撞起波浪,挖掘孩子内心的自省意识。那天我的话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花园,迎接我的是鸟语花香。
【【分享】《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推荐阅读:
幼儿分享行为05-17
幼儿分享阅读活动08-04
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策略06-07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09-04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享08-01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让幼儿学会分享》08-27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分享节日的快乐》及教学反思09-27
幼儿园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800字06-08
分享家长的教育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