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推荐

2024-10-11

好故事推荐(精选11篇)

好故事推荐 篇1

成长故事(妙开头好结尾)

12月3日

好开头:

1、有人说,成长是歌,充满了欢快动人的旋律,我们正在满怀激情地演唱着;有人说,成长是花,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绽放出动人的光彩;也有人说,成长是缓缓升起的太阳,充满着无限的朝气与希望。

2、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成长故事,我也不例外。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第一次独自睡觉,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3、成长的道路多姿多彩,在我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我欣喜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成长也有残酷的,所以我说,成长的道路就像一个调味瓶:酸甜苦辣聚集其中。今天我就来说说这酸甜苦辣。

4、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多得就像漫天的繁星,有让我惊喜的,让我高兴的,让我感动的,但有一颗 “星星”让我终生难忘。

5、在我的记忆里,成长是拔节的玉米秸,每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我就长高了一节,又长大了一岁。翻开我的成长记录,看到六岁时学骑自行车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这里可以自由发挥)我不由得笑出了声。

6、成长,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使我的生命旅程中掀起了一朵朵浪花;成长,像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年轮里记载着我留下的足迹.啊,我的成长,如歌如诗,如梦如幻一天天的成长中,我在变化,我在收获,花开花落,悄无声息.或...7、成长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成长就像彩虹一样丰富多彩;成长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成长就像浪花似的充满活力。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他们随着时间的车轮悄悄溜走,但他们像精灵般永远藏在我心里,特别是那件事便成了我成长中值得回忆的趣事。

8、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九岁了,打开我的成长档案,有获奖的喜悦:有上补习班的艰辛;有探究知识宝库的足迹;也有学习做人的脚印„„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最近的一件事就令我难忘,那就是。

好结尾:

1、成长的脚印,无论是深还是浅,无论是酸还是甜,从过去到现在,都是我美好的回忆„„

2、成长的酸甜苦辣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生活只有这样才有滋有味。如果你的生活中缺少了这四味盒,那你的生活就会没了味道哦!

3、虽然它只是我成长故事中的小插曲,但是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大人说不要碰的东西小孩最好不要碰,否则,只能自讨苦吃。

4、童年是美好的,是灿烂的,是五颜六色的。这些事对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就像是一打调味料,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我的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 的“味道”,它们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5、结尾:成长的脚步还在继续,它不能回头,也不需要回头。只有明白不能第二次长大,才能好好的去成长,不辜负这几年的岁月。不管是快乐还是烦恼,都灌溉着我的成长,都是我需要的营养!

成长故事(作文赏析)12月3日

一寸光阴一寸金,转瞬间,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近9个春秋,度过了无数寸光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就像海边的贝壳。五彩缤纷、各色各样,但让我觉得最美丽的是--发芽。那是在无知时做的事情„„

那是在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姐姐到我家。妈妈正好买了一堆橘子,我拿了两个又大又黄的橘子,一个给我一个给姐姐。我说:“怎么样好吃吧?”姐姐点了点头,说:“好吃但没你好。”我们都笑了起来。可谁知,我一不小心把籽给吃进肚子里。姐姐看好看见了。她就假装没看见不紧不慢一本正经的说道:“这吃橘子千万别把籽吃了。吃进肚子就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最后长出果实。”我听了后直冒冷汗。一下午只要一想到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就害怕。我想告诉妈妈,但怕她担心。我的心忐忑不安乱**跳。

到了晚上,我终于睡下了。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的头上长出一个芽,同学们看见我都不和我玩老师讨厌我连爸爸妈妈也不要我。我很孤独没人理我„„我坐了起来哭了,因为声音太大所以妈妈被我吵醒了,赶紧跑过来问:“怎么了怎么了?”妈妈我头上长了一颗小芽你不要我了。妈妈说:“傻孩子,你那里长小芽了。”我一五一十地把实情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然后对我说:“种东西需要空气、土„„你有吗?你姐姐逗你玩你上当了!我这时才明白过来。姐姐,你给我等着下回我让你上当。

怎么样,好笑吧!这就是我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最美丽的贝壳。

好故事推荐 篇2

作为党政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但一些人认为,党政新闻没有都市类报道好看,缺乏可读性,因此不愿意看党政新闻,而愿意看都市类报道。如果报道的新闻没人愿意去看去听,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由此可见,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报道得有人愿意去看、去听。

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看后、听后能记住所报道的内容,并不由自主地认同所提供的事实、观点,并产生思考,接受舆论引导。记者文章写得好,就会提高报道的可读性。人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作品就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能力,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深刻地影印于人的记忆中。由此可见,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留存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提供的信息。因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受众沟通,更让人容易产生阅读欲望,接受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实际上,讲故事,讲好故事,就是通过事例来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1 围绕主题发展平、实、准、活讲故事

“平”指记者、采访对象、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视角是平视的。在“讲故事”时,记者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故事的聆听者,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平”还体现在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上。如果语言文字生涩、乏味,充满说教,那样只会降低宣传的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讲故事时,叙述的方式淡化了政治色彩,力图按照生活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而是刻画普通人。叙述与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追求生活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这样就为讲好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实”不仅指记者所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更指生活的“原生态”。故事是普通人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让民众产生亲切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者必须牢记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准”指报道切入点准确,围绕主题来选择报道的角度,正确处理好报道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把选准的点说全、说透、说深,切忌面面俱到但一面也说不明白。同时“准”还指用词用语的准确。

“活”首先指通过细微观察,发现挖掘出人物的“闪光点”。其次,指写作方法灵活巧妙,刻画人物栩栩如生,防止千人一面。通过对两个层面的把握,引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专题片《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清洁工是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有人歧视的工种,中年的李大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转身汇入茫茫人海无法寻觅。文章用“李大姐穿上工作服又开始了一天”为开头(镜头画面:李大姐换好工作服,整理衣服,拢头发。现场音:扫地的声音),让人在很自然,很亲切的状态下,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李大姐”,顿时拉近与“李大姐”的距离,受众好象在和街坊邻居、对门的大姐聊家常,丝毫感觉不到“说教腔”,从心理上先入为主,让“李大姐”顺利进入受众视野。结尾是“李大姐”晚上扫地的镜头和现场音。通过文字、画面、镜头、采访、旁白、现场音和音乐等的配合,用故事将普通人的一天娓娓道来。

2 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说得绘声绘色。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相声的包袱要想使用响亮,就必须二人的积极配合,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在故事里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可以起到与相声里的“系包袱”和“抖包袱”异曲同工的作用。故事里的悬念和冲突,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故事结构,使前后情节遥相呼应。例如,通过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可以产生强烈的视听感染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升华精神、启迪心灵的作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故事经过“二次升华”包装,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缘委一一道出。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讲述了平凡普通的下岗女工“李大姐”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再次就业成为一名清洁工,学会笑对生活和家庭的双重困难,一直用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过好每一天,重新溶入社会的故事。“李大姐”身上的优点有很多,但在电视荧屏上仅仅展示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失业不失志”,积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的一面,体现出选题“准”。《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中,一开始没有提到“李大姐”为何选择清洁工这一职业,随着故事的发展讲到“李大姐”下岗再就业加入清洁工行业的过程。首先讲述“李大姐”下岗的彷徨、困惑、不安,接着,把镜头推向之前已下岗帮人跑货运但却又因重病卧床的丈夫。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在这样的困境中,相关的部门没有忘记“李大姐”及其一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李大姐”一家度过难关。为“李大姐”的丈夫联系就治医院,想方设法实行医疗费用减免;为“李大姐”安置清洁工的再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激发起受众关心“李大姐”及其一家遭遇的迫切心理(设置悬念),进而通过现场采访、文字解说、画面等综合手法再现特定的场景(制造冲突),让受众随着报道的深入,故事的讲述,一起感受着“李大姐”及其一家的喜怒哀乐。

再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新闻。《富了不忘乡亲》讲述一位做建筑的农民致富后不忘乡亲,为帮助乡亲解决卖菜难的现状,在家乡投资建设脱水蔬菜厂,但因原料短缺,出现生产困难,后来通过探索定单生产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曲折创业故事。当故事讲述到因原料短缺工厂停工、银行贷款还不上时,采访了主人公、主人公的妻子、村民。主人公为乡亲解决卖菜难的一腔热忱,遭遇挫折后苦闷,一方面通过主人公正面“现身说法”自己表述壮志踌躇,另一方面侧面通过主人公妻子,村民表达不理解,这一正一侧的表达,起到了激化冲突的作用,更加突显主人公富了不忘乡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创业的血性男儿形象。

3 展现情节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文字:“李大姐的家不但面积不大,而且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和冰箱。简单的炊具旁是一排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从“一排擦得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这一细小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李大姐”爱整洁的生活习惯。通过文字解说和画面配合,在现“李大姐”下班后,麻利换下工作服,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在菜市场挑选蔬菜,与人讨价还价,看到自家阳台上花开时的喜悦神态,这些生活的情节感觉很真实,就在身边上演着,也预示着“李大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现场感是衡量信息价值的要素

时效性,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受众最想知道、最急于知道、最关心的人或事,并且让广大受众首先记住。

新鲜性指通过仔细观察能用不同视角发掘出新的,与众不同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里得新鲜性并不代表猎奇或抛开新闻报道主旨的所谓“轰动效应”。

重要性,写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新闻报道也同理,根据确定的报道主题来进行取舍和安排。

趣味性,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我是一名受众,此时我最关注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我?”

现场感,报道中把记者隐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背后,使新闻更具现场感,听众仿佛可以亲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更具有可看性。

5 讲好故事使其具有时代意义或者具有象征和暗示的作用

新闻不能贴标签,喊口号,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小见大。党和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都是为民谋福祉。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抓住两头,讲好故事”,即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群众的呼声。

一方面,要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记者应该根据实事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在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角度,不能道听途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图一己之私、不能掺杂个人情感等。新闻报道工作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质,报道内容中应该充分遵照与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记者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抓住群众的呼声。深入生活,溶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例如,以上涉及的下岗女工、农民企业家,通过讲述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关注她(他)的故事,进而关注她(他)所代表的群体境况,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国家和群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让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更便捷、更准确、更有效。

6 结语

只有不断改进报道的形式和方式,让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才能完成舆论引导的重大责任,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

摘要:当前,关于如何写好新闻有很多的论述和探讨。记者每天采访报道不同的人或事,这些不同的人或事组合起来就是行进中的中国。报道好普通人的故事,讲述好行进中的中国故事,也就是写出了好新闻。结合工作实践从5个方面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写好新闻。

讲一个好故事与讲好一个故事 篇3

就此而论,湘潭作家欧阳伟的中篇小说《观湘门》(《创作与评论》2015年11月号上半月刊)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小说以其有限的篇幅不仅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好故事,而且在多个层面示范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通过将两个身份迥异的叙述者轮番推上前台,作者从一位普通社区民警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幸家庭的恩怨情仇及一个平凡青年的悲剧人生,精心编织了一幅看似繁复然而线索分明的故事网络。在高超的叙事艺术之外,小说于字里行间还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工作生活的观察与体悟,从而再一次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貌似陈旧却颠覆不破的终极真理。

一、两个身份迥异的叙述者

在通俗影视剧乃至经典文学作品里,“爱上仇人(的女儿/儿子)”从来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古老桥段,它是那样地“狗血”却又是如此地叫人欲罢不能,从万古长青的莎翁到朝生夕死的韩剧,这种极具张力的人物关系设置为暴风骤雨般戏剧冲突的最终到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毕竟,理论上讲,人物关系越复杂,故事带来的冲击力就可能越大(试看《雷雨》)。单纯的“爱”或单纯的“恨”有什么好看的,要“又爱又恨”才好看嘛!

《观湘门》中,小说的两位叙述者正是处在这样一种暗含冲突的身份境况中,一个是正直敬业的社区民警,一个是混迹街头的不良青年,在书信对话般的交替叙述中,二人由厌生敬,由敬生爱,又由爱生叹的心路历程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在警察与罪犯惯常的“势不两立”之外,他们之间更多的其实是一份兄弟般互敬互叹的“惺惺相惜”,而青年那句“我晓得迟早会栽在你的手里”,从某个角度听来,何尝不可当作是这两个不善表达的男人之间最动人的“情话”呢。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是不好给自己作证的,法律上尤甚,文学中亦然。没有对比便没有发现,奇思异想的疯骑士堂吉诃德身边如果少了那个滑稽务实的胖随从桑丘,他的魅力一定要大打折扣,反过来也是一样。同理,小说《观湘门》中,正是民警与青年的互相叙述使二者的形象都鲜明了起来。通过民警之口,我们发现那个整日只知喊打喊杀的不良青年身上原来始终有着正直善良的一面,他也曾见义勇为救过差点被车撞了的孩子,他一直悉心为母亲保存着姐姐用命换来的三十万块钱,他还自愿死后将身体器官全部捐献代为赎罪……而透过青年的讲述,民警正直敬业的形象也得到了有力的凸显,他一直尽心照顾青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关心着他的家庭情况,并不止一次试图通过提供一份工作来将其拉回生活的正轨……

总之,不得不说,小说《观湘门》这种富有张力并饱含深意的人物关系设置从一开始就为其讲一个好故事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二、一张精心编织的故事网

纵观全篇,小说《观湘门》的叙事核心无疑是一个不幸家庭内部纷繁复杂的各样恩怨情仇,并由此最终导致了一桩惊骇人心的弑父大案。除结尾亦即高潮处的“弑父事件”,小说在前面章节还先后讲述了“鸡哥杀人”“姐姐惨死”“劫案告破”等不下十几个事件,面对如此繁多的情节如何做到叙事杂而不乱并紧扣作品中心,无疑是对作者叙事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首先看“多角度叙事”技巧的运用。事实上,在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多角度叙事”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鲜事物了,外国的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国的如诺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檀香刑》,都将这一创作手法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观湘门》也充分领悟了个中精髓,全篇共分十一个部分,其中,第一、第五、第七、第九、第十一部分由民警用第一人称“我”进行讲述,并呈现出一种与青年“你”对话的特色;其余部分,则由青年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叙述。由此,社区民警作为最先出场的叙述者,显然是在从回忆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而中间插入的青年的自述之后,一方面再次印证了民警的叙述,另一方面也向读者透露了大量民警无法提供的信息,从而使小说的叙事层次更加鲜明,也让整部小说的叙事内容更为丰满。举个例子来讲,在小说的最后部分,青年选择主动到民警家自首自己的弑父罪行,如果只有民警的叙述,我们很可能就把它简单地定性为一种所谓的“良心发现”或“畏罪不安”,但阅读了青年的自述之后,我们发现其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份“天大的用心良苦”:“我突然灵光一现,对啊,我去自首,我去向你自首。让你亲手抓了我,你肯定会很风光,上头应该会给你记一大功,还会让你上报纸上电视,给你升个所长局长当当吧。”青年这些听起来简直有些傻得可笑,傻得可爱又傻得可怜的想法,怎能不叫读者倍感唏嘘,怎能不让小说满含意味。

其次看小说对“悬念”的把控。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作家的骰子总是灌了铅的,但是绝不能让读者看出来。他就是靠在情节上下功夫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看不出上了作家的圈套。”不用说,“悬念”就是这样一种“灌了铅的骰子”,而且属于几乎屡试不爽的那种。小说《观湘门》中,“悬念”也没少出场,如第一部分的结尾,在民警叙述完自己与青年父亲的那次会面之后,冷不防地出现了这么一句话:“那个时候,我真不知道他就是你爸,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那么多的事,在你和他身上。”又如第三部分鸡哥逃跑前的话带给青年的困惑:“我忽然想起鸡哥刚才说的那句话,你答应我一定要对你姐好。他认识我姐吗?他跟我姐有关系吗?死到临头还不忘叮嘱我,到底怎么回事啊?”再如小说第七部分民警对青年关于其姐用生命换来的三十万元钱哪去了的追问,无不有效地吸引人读下去以探求答案。但悬念光设置了是不够的,还需要解答,而且要精心把握时机。换言之,小说中,没有解答的悬念那不叫悬念,而解答的时机又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小说的成败。那么,对于这些悬念,小说《观湘门》又是何时解开的呢?很明显,它们大多集中到了结尾,如上面提到的三个悬念除第二个在第五部分已由民警解开之外,无不是到了结尾处才彻底真相大白的,而即便是第二个悬念也在小说结尾处再次得到了印证。就这样,读者一瞬间恍然大悟了,紧接着回味无穷了,小说也就成功了。

作家孙犁在论及名著《红楼梦》结构布局之精妙时曾说过这样一段十分形象的话:“他写一个中心事件,总是象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动荡,摇动荷花,惊动游鱼,也使过往的小艇颠簸,潜藏的水鸟惊起,浪环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经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动荡拍击不已。这就叫做精心结构。”要求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当然是不现实的,但要求每一部作品都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却是丝毫不过分的,而叙事结构上的用心无疑正是小说《观湘门》最大的亮点所在。

三、从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

在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因文学之故而名垂青史的人那么多,想当年能问心无愧地在职业一栏填上“作家”二字的却没有几个。中国古代,诗人们几乎清一色全是官员:屈原,杜甫,苏东坡……没有一个不是一辈子义无反顾地“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西方的情况似乎要好些,但也不过只是“似乎”,不信我们可以随手在文豪堆里扒拉扒拉,至少可以轻松地拉出医生和记者这两支职业大军,前者著名的就有俄国作家契诃夫,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以及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后者更了不得,包括1954年诺奖得主海明威,1982年诺奖得主马尔克斯,以及2015年新晋诺奖得主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么一看,文学简直成了这世界上最无关“专业出身”的东西,不过事有两面,或许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对文学最好的专业训练莫过于生活本身。

看得出,作为湘潭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的一名高级教官,作家欧阳伟同样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进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小说《观湘门》的题材选择本身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而走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类例子也是俯拾即是。拿作品第一部分对青年父亲摆摊时那一整套动作的描写来说,没观察过的人大概很难写得这么准确细致;而对青年父亲见义勇为却又暗含私心这一情节的设置,也足见作者在多年职业生涯中练就的对人性的深刻洞悉。再如小说第七部分对那起入室盗窃案破获过程的叙述,全凭想象恐怕也难以写得这么曲折生动。当然,借鉴生活不等于对生活的照搬,小说作者欧阳伟在工作中经历的案件千千万,为什么偏偏写了这样一个而不是随便哪个,原因说到底无非还是其深刻地懂得文学与生活的不同。就像电影《一一》中主人公NJ的女儿婷婷谈到电影时所说的:“如果电影和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啊,过生活就好啦。”文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之,作家不单单是“生活的搬运工”,还得是“生活的雕塑匠”,唯有如此方能保证作品“源于生活”的真实性与“高于生活”的艺术性,也方能保证作品在“讲一个好故事”的同时也能“讲好一个故事”。

很难想象,没有医学知识的柯南道尔能塑造得出风靡世界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没有法律知识的卡夫卡能创作得出《审判》《城堡》这样寓意无穷的小说;而没有成千上万次的采访经历,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想必也写不出《锌皮娃娃兵》《战争中没有女性》这类震撼人心的作品。就我们个人而言,人生的经验其实是极其有限的,面对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做单项选择,而文学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有限性。可以说,正是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过着平凡或不凡生活的人将他们的经历与感悟带进了文学,才让文学的世界亦即我们的世界如此多姿多彩。故而,不论是职业作家,还是《观湘门》的作者欧阳伟这样的非职业作家,只要用作品带给了人们有价值的东西,就值得我们读者献上一份真诚的敬意。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好故事推荐 篇4

春天,一个充满朝气的季节。我们家乡的柳树从睡梦中苏醒了。那绿油油的小草,一个个从土中探出头来。美丽的花儿争相开放,一阵清风吹过她们便在空中翩翩起舞。小燕子以由南方回来。

夏天,一个烈日当头的季节。可恶的太阳公公。直照着大地,让大地就像蒸笼似的一样热。由地里干活的农民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

秋天,一个稻谷飘香的季节,农民种的粮食都可以收回家了,而玉米也可以煮着吃了。只见村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终于能在丰收的大好时节睡个好觉了。

冬天,一个天寒地冻的季节。小树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害羞的小花躲进了泥土中,雪花一片片飘落下来。寒风轻轻吹过让路人们都夹紧了棉袄。

好习惯(本站推荐) 篇5

教学目的:1.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习惯的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教学思路: 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编排成节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各种文明习惯。

教学形式:讨论、表演、抢答

教学准备: 让学生做好准备,编排情景剧,调查统计。

主持人: 甲,乙

{教学模拟}

第一节:引入

主持人甲:踏着欢乐的节拍,主持人乙:踏入文明的中学时代。

甲:做个文明的新中人,乙: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甲: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乙:文明人要有良好的习惯。

甲:做到这些,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乙:做到这些,养成教育是关键。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七年级七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到场的老师们。

甲: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美好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乙: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也是与我们每个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甲:讲文明,讲礼貌,都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伴随我们成长。

乙: 奥格`曼狄诺曾说过:“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甲:从这句话我们可知习惯的重要,但我们都知道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惟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

乙: 是的,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既然习惯如此重要,那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呢?

甲:人们常说:“要改正错误,先要发现错误。”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情景剧,同学们需要找出情景剧中表现出来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乙:请同学上台表演。

第二节:同学互动

甲: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演。

乙:通过观看情景剧,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在剧中发现了什么好习惯与坏习惯? 甲:(点同学发表意见,并做简单评价)

乙: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有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这些坏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影响吗?

乙:(点同学发表意见,并做简单评价)

甲:同学们都说出了剧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以及这些坏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好的习惯,就看同学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缺点也要看他的优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身有哪些好的习惯吧。(点名让同学说好习惯)

第三节:班级小调查

甲: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同学们不要怕将自己的坏习惯暴露出来,其实只要我们能认识自己的坏习惯并努力去改掉它才是最棒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可以决定命运。接下来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我们在生活中的好习惯与坏习惯,又怎样改掉这些坏习惯。

(同学们小组讨论)

乙: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一定总结了不少,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我们和你一起

分享你的习惯,请小组代表总结。

第四节:习惯小名言

甲: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良好行为的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好习惯,益终身”,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初中生来讲,尤为重要。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乙: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拥有良好的习惯的,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名言,使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请欣赏几个关于习惯的小名言。

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富兰克林

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你的人生跟着改变。——马斯洛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考,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培根 甲:我们知道了一些习惯小名言,那同学们是否还知道一些。(点名让同学说)

乙:生活中,一个好的习惯是很难形成,因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它总是使一些毅志力溥弱或者贪得无厌的人,不断改变主意;不断地放弃和选择;不断地为自己确定新的目标。

甲: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少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着自己改掉那些坏习惯。

结束语

乙: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初中生,我们把好习惯当作营养,勇敢的走向属于我们的舞台,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挥舞的荧光棒,是不是?(学生答)

甲: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 “少时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就强调了好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强调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更是明白的讲出了教育的真谛。

乙:下面有请向老师为本次主题班会作总结。

向老师: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好少年推荐词 篇6

在校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踏实、守信,从不讲脏话、礼貌懂礼。成绩优秀,上期期末考试获得“年级第一名”;工作认真负责,无论是班长,还是纪律委员、英语课代表,都以身作则,默默奉献;热爱学习,自觉、主动,每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还坚持学习30分钟;进取参加各项活动,参加了元旦文娱晚会、“五四”演讲比赛、科技制作比赛、作文竞赛、百科知识竞赛,其中作文竞赛获“初中组一等奖”,百科知识竞赛获“初中组一等奖”,其他的则是“二等奖”;自入校以来,常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深得教师和同学的好评。

讲好一个故事,打造精致课堂 篇7

一、读故事———朗读指导的精致

“读故事”, 也就是遵循文本, 从课文出发, 老老实实去读, 这是出发的“原点”。因年代久远的关系, 学生学文言文难免有隔膜生疏之感, 由此文言文成了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三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之一。学生怕学, 老师也难教。其实,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 明句读是一项基本功。今天我们学习的文言文, 虽然有了标点符号, 但仍需注意一些重要句子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防止读破句。徐老师在让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适时给予了精致的朗读指导。

可以看出, 徐老师的朗读指导分层推进, 目标指向明晰。先是强调, “要注意读准字音, 同时关注句内的停顿”, 如读到“其一/犬坐/于前”时, 就纠正学生错误的停顿。接着提出更高的朗读要求, 要学生读出“故事的味道”。读出“故事的味道”就是文言的味道, 要从语速、语气和语调等方面下功夫。徐老师悉心给予指导:“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要注意语速的缓急。有的地方读得慢一些, 有的地方读得快一些。”这样就使得朗读指导不是平面滑行, 而是立体化。朗读, 也不是为朗读而朗读, 是为下面的“讲故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讲故事——语言训练的精致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 都是以从头到尾的串讲为主, 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就此支离破碎, 老师、学生都苦不堪言。而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教师废止注入式串讲, 不求逐字逐句字字落实。而徐老师的“讲故事”, 是将课文变形改写,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发挥想象, 补充情节, 丰富内容, 从而深入理解文本。“讲故事”也不是单一的方式, 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同桌互讲互听、以屠夫或狼的口吻, 还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到后轮着讲某一情节 (不是整篇) , 整堂课就是一个故事的多次不同角度的演绎。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 十二三岁的孩子, 刚刚接触文言文, 难度可想而知。而“故事”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徐老师是在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驾驭不好, 容易变味走样, 上成一堂“讲故事”的表演课, 要知道这是一堂语文课。既然是语文课, 就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在非语文的东西大量充斥今天语文课堂的情境下, 徐老师坚守住了这一底线。他没有虚张声势, 没有故弄玄虚, 没有花里胡哨, “讲故事”的形式是“现代”的, 但骨子里的方法仍是语文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黄厚江老师认为, “语文的方法应该主要是语言的方法”。语文的核心是语言, 语文就是“玩语言”。以此来观照, 徐老师这堂课的语言活动是扎实的, 知识含量是丰富的。

在解释“股”的片段中, 徐老师不但完成了对“股”的释义, 还延伸到成语“悬梁刺股”, 进而解释了“古今异义”这个重要的文言现象, 又进行了词语迁移, 由“股”到“涕泗横流”的“涕”,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除此, 还有一些重点词语, 比如“少时”“狡黠”等, 都在相应环节择机进行了有效的解释疏通。实际上“讲故事”的讲, 也是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语言综合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在当前大家都对文言文教学感到困惑的时候, 徐老师用语文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开创了文言文教学的新途径, 颇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三、悟故事———思维推进的精致

从文体上看, 这是一则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 当有作者的思想寄托在里面, 给人以启迪。课文所选的《狼》是蒲松龄《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着重表现狼的狡黠奸诈, 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也是代表当时的一些人, 就是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 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徐老师这个结论的得出, 不是直接强加给学生, 而是在前面做足了铺垫, 一步步引导, 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向前推进, 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我们就来看看徐老师是分几步走的, 还是先看个片段:

师:……那么, 咱们读到的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作者。

师:为什么不用狼的口吻来讲?大家刚才讲得多好玩啊。用屠夫的口吻来讲, 也很好玩啊。为什么作者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生:我感觉作者是想通过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就是跟小故事大道理差不多。

师:哦, 由作者来讲这个故事, 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他会发表一些评论, 是吧?

这是一个过渡的地方,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讲故事”转到寓意的挖掘、探究上。从“故事”的叙述视角谈起, 让学生把课文与自己的变形改写进行比较, 为什么原文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最后明确, 第三人称是全知全能视角, 作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便于作者的叙说, 小故事要讲大道理。———这是第一步, 比视角。

接着引导学生看作者的评论———“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黠”字, “黠”是狡猾的意思, “故事里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狼的狡猾呢?”由此让学生回归文本, 去读原文。———这是第二步, 看评论。

继而让学生找出表现狼狡猾的语句,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如:“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轮番追赶, 不舍猎物逃脱。“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通过打盹来迷惑敌手。“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准备前后夹击。“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它要找时机。“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狼有一个习性, 它不会一发现敌手就轻易攻击, 它要观察许久, 再突然攻击, 所以写“缀行”也是说明它在等时机。———这是第三步, 找语句。

这时起了波澜, 徐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 “狼的确很狡猾, 但徐老师认为, 狼也真没有那么狡猾。你觉得呢?”这便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 冲荡着学生的思维, 必须重新进行思考。狼究竟“黠”不“黠”?———这是第四步, 提质疑。

最后自然是水到渠成柳暗花明, “表面看起来狼是狡猾的, 其实是很愚蠢的。”拓展延伸到《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鬼、妖、狐狸, 写鬼写妖就是在写人, 写狼也是在写人。”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 识破他的伎俩, 做一个有智有勇的人。———这是第五步, 得结论。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徐老师正是这样, 充当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把学生由此岸送到彼岸的“摆渡人”。分五步走, 徐老师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使命。

讲好金州故事传播金州好声音 篇8

5月13日,在贞丰县委离退局,我有幸参加了黔西南州“千名老干上讲堂”之“阳光讲堂”第五场宣讲会,聆听了州农委原主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陈德初和册亨县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册亨驻兴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冯廷兰两位老书记的精彩宣讲报告。

报告围绕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经验展开。离退休干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转型的重要法门,是党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

两位老书记的独到见解,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实践课。

陈老一开口,声如洪钟,完全不像八十多岁的人。他坚持每天游泳已有21年,知足常乐也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秘决。“我虽年事已高,退休以后,能力所能及的为大家尽点微薄之力,办点事,服点务,发挥点正能量,是入党多年,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永无止境的。”

走到哪,他们就能把好声音传到哪。不管是买菜碰到自己的邻居,遛狗遇到自己的朋友,总要拽着人家叨叨上两句政策。

据悉,黔西南州“千名老干上讲堂”之“阳光讲堂”活动5月9日就开始了,州老干部、老党员、“五老”志愿者组成三支阳光讲师团队伍,在离退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关工委负责同志的带领下,纷纷深入各县(市、区)、州直各有关单位、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亲闻,用自己的视角、语言、感情和感悟讲理想信念、讲革命传统、讲发展变化、讲崇德向善、讲幸福生活、讲身边典型……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金州加快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老干部阳光宣讲团已经是黔西南州一张靓丽的名片。他们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强,经过长期建设实践的考验,政治经验丰富,眼光敏锐;他们关心时事,关心民生,关心当地建设,特别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而老干部宣讲工作已经成为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成为宣传展示老同志阳光心态、畅谈发展变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有效推进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老干部阳光宣讲团的成立,是黔西南州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和创新。

“我们多数都是老党员,面对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传递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贡献我们的力量。”

宣讲团冯老的这句话,还是忍不住为他鼓掌,想像一下,你的60岁,还能不能活得这么有正能量!

步入老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老得漂亮。“漂亮”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它涵盖了“精彩、成功、幸福……”还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得意。

他们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每当站在讲台上,他们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洒脱自如,灿烂的脸上,道道皱纹像花瓣一样绽放,是那样的漂亮。仿佛他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青春活力。

推荐好地方作文 篇9

那里的国家5A级景区森林公园——张家界是最出名的呢!这里经常云雾缭绕,烟雨蒙蒙,好像那里一年之中有200多天都在下雨呢。同学们去的时候也会被那里的景色所吸引了,因为云在山间,真如同仙境一般!而且这里有许多齐天大圣的后代,你可千万不要逗它们,因为你稍不留神儿,它就会抢去你的东西或者抓你、挠你一下!

接着你会来到一个取景地,没错,就是阿凡达取景地,那里山连着山,且上粗下细,很是神奇!顺着山道往下走,你就会看到一个平台,在那里拍照是最好的,因为一侧是山峰,一侧是平台,往下一看,哦,我的天呐,太高太高了!

再接着往前走,就是天门山的天门洞,那里有一个大大的洞,就是抖音上最火的天门洞。爬到天门洞那里要经过999个台阶,不说了,想想都累!不过大家也可以尝试着挑战一下哦!

最后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特产,草药等。草药有杜仲呀,冬虫夏草呀,灵芝呀等,总之就是一大堆名不虚传的草药。土特产也非常丰富:土猪肉、酱腊肉、臭豆干子、小鱼等等,同学们想吃的话可以带点东西给家人品尝呢!

好设计体验评测推荐产品新飞冰箱 篇10

自1984年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飞已发展成为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个中国名牌产品的中部六省首家进出口免验企业,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飞的经营业绩突飞猛进,产销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呈两位数递增,成为同行业效益最好,发展最快、最稳健的企业之一。

企业愿景

通过多元化经营、创新、组织架构优化等方式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增长,使企业成为市场领导者。从而为我们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股东、环境以及社会做出贡献。

产品角度

/顾外在/

新飞BCD一217CHS2A冰箱外观使用低调淡雅的白色,加上陶瓷纹理,低调华丽简单的造型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体积合适,做工精细,冷冻室空间大,便于家居使用,灵动外置把手方便使用。

/重内在/

新飞BCD-217CHS2A极低的消耗,一级能效更环保。同时,这款冰箱制冷快,噪音小,发热量低,寿命长:机械温控降低价格,性价比高,操作简单;较大的冷冻室空间,方便使用,物美价廉。

新飞BCD-217CHS2A配备杀菌功能,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滋长,保证储存在冰箱里的食物的卫生健康:钢丝盘管式冷冻式蒸发器,抗压力强,使用寿命强。

数据角度

/产品外观主体颜色和图案搭配是否合理/

该款产品在颜色搭配方面做得比较不错。约66%的用户都能接受白色与陶瓷纹路的搭配,认为产品颜色搭配简单素雅,低调而不失华贵。另外将近三成的用户表示颜色有些保守,但没有太多的惊喜,感觉一般。还有一小部分用户表示这种颜色搭配过于保守,很难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产品显示信息是否清晰/

绝大多数用户认为该产品的信息指示很清晰,93.6%的用户觉得能够很清楚的获得操作的信息或者能够快捷的操作该产品;还有一部分用户认为产品的指示不够清晰,但不影响使用,在使用熟悉后就可以精准操作;另外一小部分用户觉得产品的显示信息设计不清楚,影响到用户在使用时获取信息。

/产品材质是否容易清洁/

电冰箱机身的外表面材料和内部材质是否容易清洁是用户非常关注的内容,该款产品的外表面材质光滑容易清洁,内部使用透明材质,能够直观地看到是否需要清洁。70%以上的用户对其易清洁度非常认可。个别用户认为产品内部的材质透明度较低,看起来比较脏。

/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80.7%的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他们认为产品外形简单大方,颜色淡雅,整体设计显档次、便于清洁。另外部分用户对该产品的第一印象一般,他们认为产品总体造型还可以,但把手设计比较别扭,颜色搭配过于保守;还有个别用户对这款产品比较不满意,认为产品毫无新意,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产品做工精细度/产品在做工精细度方面赢得了半数以上用户的喜爱和信赖,用户对其做工精细度表示满意。54.9%的用户都认为做工非常精细,纹理等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彰显很强的科技感。22.6%的用户认为产品的做工大致较好,有极个别地方细节不好。还有22.6%用户认为产品做工有待加强。

/产品的按键位置是否合理/

产品的操控按键位置是产品人机交互中很重要的一点。半数以上的用户认为产品的按键位置合理,在使用中不会误碰或者找不到,很方便操控。两成以上的用户认为案件的位置不在自己满意的位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够习惯按键的位置。大约一成的用户认为按键的位置不合理,比较难接受。

用户角度

/冰箱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80.7%的用户认为产品的设计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在初次接触时就可以快捷的使用。另外一成以上的用户认为产品的设计与自己的使用习惯有一定的偏差,但不太影响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可以适应。

/冰箱冷藏室可调节隔板设计是否合理/

这款冰箱的冷藏室可调节搁板设计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超过70%的用户认为可调位置的搁板设计合理,在使用中能够方便的调节需要的空间,以适应放置需要保鲜的物品。有部分用户认为在调节过程中可能对冰箱内部造成磨损,同时可能损坏搁板,对这种设计较难认可。

/户型与产品尺寸/

房屋面积影响用户对产品尺寸的满意度。房屋面积越大的用户对产品尺寸满意度略有下降。大户型用户对冰箱的尺寸满意度不算高,有5%的用户表示冰箱尺寸有点小。而中小户型用户表示该款产品的尺寸很合适或比较合适。对于选择冰箱而言,除根据日常需求来选择外,还应考虑家中是否有空间放置合适尺寸的冰箱。

/性别与审美/

用户对该款产品的外观总体印象在性别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他们对产品的印象总体来说还不错,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对其赞美度均较高,只有个别对颜色比较挑剔的女性用户觉得该款产品的纹理不好看。产品在外观设计上赢得了大多数用户的喜爱,符合大众的审美。

/年龄与审美/

年龄是影响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该款冰箱的评测中也得以体现。这款冰箱朴实,简约的外观得到了中老年用户的肯定。其中35岁以下和35-50岁的用户做出还行的评价分别为77%和86%:50岁以上的用户对产品外观评价也不错,该年龄组一半的用户认为产品很漂亮,另外还有一半用户认为还不错。

/年龄和操作习惯/

浅析企业报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篇11

造成企业报新闻故事弱化、淡化、虚化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领导人的认识偏差, 也有企业报报人的认识粗浅, 但更多的是企业报报人的新闻素养能力不足所致。

一、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 提高报纸讲新闻故事的水平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在评价《中国震撼》一书时说:“中国的崛起是我们时代最精彩的故事, 而我们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却都来自西方。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悖论——我们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无法理解这个时代最精彩的故事。”

联系到企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 大多情况下也面临着讲新闻故事的报人缺乏新闻素养的困境。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 我们随意打开一份企业报, 扑面而来的多是工作汇报、企业领导讲话、总结式材料的堆砌等不一而足。相反, 那些用新闻手法制作出来的新闻故事作品却成了镶边点缀。

广义上的新闻故事, 其实就是各类新闻作品的集合。企业报讲好新闻故事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遵循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 讲究传播艺术, 最大限度地突出新闻性, 增强感染力、亲和力和可读性, 来体现企业报的新闻属性。

或许一些企业领导者认为, 企业报是为企业服务的内部媒体, 只要把企业想要宣传的内容宣传出去即可, 不必在意宣传形式。显然, 这种认识淡化了报纸新闻性的特征。企业领导对报纸新闻性认识不到位不可求全责备, 毕竟术业有专攻, 隔行如隔山。而作为企业报人如果思想认识上不去, 报纸版面长期缺乏新闻性我们就不能漠然视之了。企业报承担着企业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扮演着企业文化讲解员的角色。企业报要切实做到上让领导满意、下让员工认可, 唯有在传播艺术上下功夫。这个功夫集中体现在着力突出新闻性、增强感染力方面。

讲好新闻故事是报纸的生命线, 也是报纸的活力所在。讲好新闻故事说白了就是按新闻规律办事, 用新闻手法制作新闻产品。新闻规律蕴含在每篇新闻稿件中, 展示在报纸的版面上。古语说,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试想, 一张缺乏新闻故事的企业报自然难以让受众喜闻乐见, 更谈不上影响深入广泛, 最终结果是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出力不讨好。

讲好新闻故事就是要把企业的愿景目标、战略决策、重大活动与员工的衣食住行、职业规划、事业发展等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表现出来。真正的新闻作品既能体现企业的宣传意图又能满足员工获得信息的需求。新闻故事作为报纸的灵魂, 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 更不能魂不守舍, 推及企业报也概莫能外。企业报只有把灵魂守住了, 才能壮大自己, 影响他人。

二、加强新闻策划, 让新闻故事更出彩

企业里的新闻故事, 大多情况下是素材多、成品少;愿讲故事的人多, 会讲故事的人少;常规性的故事多, 动人的故事少。

面对这样的现状, 就要求我们会讲故事、擅讲故事的报人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前提下, 主动设置故事议题, 围绕确定的议题用新闻手法制作出生动可亲的故事呈现给受众。神华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以煤炭为主的综合能源企业, 产业涉及煤电油运四大板块。长期以来, 煤电油运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神华的产业结构基本浓缩了国家的能源供给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神华的特色又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水平。神华神东矿区已经具备了2亿吨清洁环保煤生产能力, 各项生产、技术、能耗、环保等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神华火电装机规模在我国居于前5位, 在火电行业拥有最多的超低排放机组, 率先在全国火电行业提出并实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成为全国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电清洁发展的领跑者。在煤炭转化方面, 神华煤制油建成了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百万吨的示范工程, 建成了煤制烯烃两条工艺路线的示范工程, 成功解决了制约煤化工发展的水耗和污水处理难题。运输板块自营铁路2155公里, 年运输能力8亿吨;港口吞吐能力2.6亿吨, 黄骅港建成了国内第二大煤炭输出港;航运船舶40艘, 年运输能力216万载重吨。

煤电油运四个板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都能讲出精彩、动人的新闻故事。拿煤炭来说, 在过去能源供应紧张的时期可以讲量大的故事, 在煤炭产能过剩的当下可以讲质量效益的故事, 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背景下又可以讲清洁生产的故事。以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力板块, 过去讲装机扩大规模的故事, 新形势下既可讲发电利用小时数, 又可讲超低排放的清洁利用故事。煤制油化工过去讲从实验室技术到工业化示范的故事, 现在讲煤制油是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和替代进口航天航空用油的故事。铁路运输过去讲自给自足保畅通的故事, 今日讲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的故事。

这些新闻素材既是动态的, 又是静态的。所谓动态的就是各板块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所谓静态的就是各板块业已形成的状态。但这些故事却又是常讲常新的。2015年, 在神华集团举行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研讨会期间, 笔者围绕煤电油运四大板块进行了集中式扫描报道。2016年, 笔者又组织记者选取代表性企业进行了典型报道。下一步, 我们还将就神华煤电油运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式报道。其实, 这只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几种方法而已, 随着记者的深挖细究, 四大板块的精彩故事会大量涌现, 报道出来必定光彩照人。

三、重心下沉、新闻上升, 用科学的方法传经布道

好的新闻故事, 首先要有好的素材, 其次要有好的加工。报人作为加工新闻故事的工作者, 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 而且要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情怀和坚守。好的新闻故事往往蕴藏在实际生活和人民群众当中, 中宣部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的工作要求, 正是提倡讲好新闻故事的创造方法。

如果说走基层是新闻故事接地气的途径, 那么改文风、转作风就是讲好新闻故事的方法。最近,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之所以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 关键就在于片中有典型的案例和典型人物及事件的故事。

摘要:企业报要出色地讲好新闻故事, 必须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 大兴新闻策划、新闻制作等新闻故事创作手法, 真正做到以科学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实现最大的新闻传播效果。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课程设计下一篇:国学讲座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