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100分

2024-09-30

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100分(精选2篇)

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100分 篇1

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

1.本讲认为,拥有强大政治信仰的军队是()。

A.满清八旗军 B.北洋水师 C.国民党的北伐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总书记强调的信仰问题是指()。

A.共产主义信仰 B.宗教信仰 C.职业精神信仰 D.个人道德修养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下列属于犹太人改变世界历史的东西是()。

A.指南针 B.基督教 C.马克思主义 D.原子弹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信仰对政治集团更为重要。政治集团没有信仰的支撑,甚至不如靠利益凝聚的载体。但政治集团拥有政治信仰,力量将是强大的。

正确 错误

2.西方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西方有两个太阳,一个是政权,另一个是神权。” 正确 错误

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100分 篇2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在这个题目之下谈一谈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当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一条主线。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讲话。在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这样一段话,精辟的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是要抓住这样一个实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党的基本理论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这个题目之下,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

大家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在这个大变局之中,我们中国人所面临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一个传统的社会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型,要转变为一个现代的国家,现代的社会,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围绕这样的一个问题,从满清的自强运动,也就是晚清的自强运动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在这一百几十年当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历史的合理性,从自强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开始,到变法,到革命,到新文化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案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其中最杰出,最卓越的两个方案一个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个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围绕这些个方案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争取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史,汇聚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深厚的历史基础上的,它是在新的时代高度上,继承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精益,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最新的也是最完全的解决方案。就这点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的意义在于,它科学的回答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的问题。目标问题就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特别是习近平总 1

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在不断的丰富、不断地深化我们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今天我们所认识到所理解到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当年那样一种比较简单的、比较表层的四化,而是什么呢?而是包含多方面目标在内的这样一个目标体系。从空间上来说,它是包含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在内的这样一个多方面目标。从时间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包含着多阶段目标在内的这样一个目标结构,从当年邓小平提出第一步达到人均800美元,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然后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初步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它又一个包含着多阶段目标在内的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也就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在这点上,同样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集中起来说,也鲜明地表现为它是在回答怎样实现现代化,也就是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从对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认识到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到对时代主题的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重新回答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更加集中地来阐明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和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系列最新成果,都集中地、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也就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在这点上,十八大所提出的“八个坚持”,一方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呢,又是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所必须坚持的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的一个阐述。

哪“八个坚持”呢?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五,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坚持和平发展;第八,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的实质是什么?同样是在回答中国现代化的条件的问题,按照总书记的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的精神来看,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就是从道路、理论、制度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上,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更加进一步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这样一个科学理论,这样来认识我们党的理论具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就是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扣住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来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社会主义等等。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谈论马克思主义也好,谈论社会主义也好,都不能够离开中国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这个中心问题,这个笼罩中国一切问题的最大问题。如果离开这个问题去谈马克思主义也好,去谈社会主义也好,那都没有意义,都是最大的理论脱离实际,或者说从根本上脱离了实际。

第二,这样来认识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以对我们民族命运的关怀来确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来理解并且担当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十八届一中全会之后,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总书记发表了简短地但是内容很深刻的一篇演讲,在这篇演讲当中总书记所强调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这个责任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担负的这样一种历史使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创立和发展的理论。

第三,这个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它的意义就能够更有助于让我们党的这个基本理论在全民族,在海内外最大限度的获得认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是在海内还是在海外,一切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我们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做什么事情的,我们共产党的理论是什么样的理论,就是要做这件事情的,就是为了解决完成这件事情而提出的这样一个理论,这样一个行动的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突破苏联模式而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科学理论

第二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突破苏联模式而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科学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这个问题上,总书记也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并且他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新的伟大革命。那么作为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在哪里呢?就在于要把社会生产力从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为了这样一个目的,那就需要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把社会主义从僵化的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同样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又必须解放思想,把我们的思想从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所以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这就是改革开放的任务。同样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担负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它最初提出的时候开始,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一定要摆脱苏联模式,从一般的道理上来说,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那当然是说,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对不对?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一般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命题,它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刻的意义集中的表现为要摆脱苏联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在几十年的实践当中,已经证明苏联模式那条路是一条死路,绝不能再走。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这样一种突破,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来实现的,而对苏联模式的这样一种突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式或者说模式从整体上发生了转变,这一点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在发展的目标上,从迅速求强转变为富民为先。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富民思想。富民思想的提出实际也是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一个重新定位。

第二在发展的战略上从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急速突进转变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来争取结构均衡的发展,来争取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这样一种发展战略上的转变,也就不可能实现长期的、整体的经济发展。

第三个方面在发展的体制上或者说在发展的组织方式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要采用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四个方面,在发展的主体上要从过去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而且特别是以中央为单一主体这样一种状况转变为政府的参与和民众的广泛的自主参与相结合。第五个方面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从封闭转向全面的开放,特别是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主动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五个方面都是逻辑的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一个整体的转换。那么同样由事物的内在逻辑所解决,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这样一种转换一定要求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变革,而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转换,经济体制的改革又为包括各个领域在内的这样一种全面的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这样也就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方面的全面改革当中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布局。尤其在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因此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当中,因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这样一个总布局。在这样一个总布局当中所包含的每一个方面它都意味着是对苏联模式的旧意识、旧体制、旧方式的一种深刻的变革,都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这是第二个方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理论

第三点,为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的总结前3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科学的理论汲取包含了所谓前30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部历史经验,这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彻底否定错误的理论、路线和做法,总结前30年的历史经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的深刻的总结

和汲取表现在哪里呢?就表现在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这样一种全局上、根本上的错误理论、错误路线和由此导致的文化大革命予以彻底的否定,彻底否定这样的错误的理论路线和做法。这就表明了我们党郑重地汲取了全党、全民族用惨痛代价所换来的这样一条历史的经验。在否定了这样一种全局上根本上的错误理论、错误路线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从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这是总结汲取前30年历史经验的第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转变已经不合时宜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在改革开放前30年当中,有一些认识和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或者也可以叫是有必然性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现在我们又已经可以来改变这样一些认识和做法。例如前面所说过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急速突进的那样一种发展战略,那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为了达到迅速求强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所谓迅速求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意味着要能够迅速的发展国防力量,军事力量,所以要争取尽快地发展国防工业。而国防工业的基础在哪里呢?基础又在重工业,所以为了发展国防工业,又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在迅速求强这个目标之下就形成了国防工业、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再例如,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在当时的条件下又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呢?因为采取了这样一种发展战略以后,它带来一个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们知道国防工业、重工业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们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都是需要巨大的资本的投入的这样一种工业。而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开始工业化、现代化之初,就它的资源禀赋来说,它的劳动力是相当充裕的,土地相对来说也是丰裕的,但是在各种要素当中,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恰恰是资本,所以这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最缺的是资本,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启动又要从需要巨大的资本形成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开始。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目的是要能够最大限度的从全社会来获得积累,来推行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展战略。所以这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一些不得已的做法。另外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当中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当然这个封闭主要指的是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对抗的情况下,对西方世界的这种封闭。所有这些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做法,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又已经有条件来改变这样一种做法,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根据新的实践、新的历史条件在这些问题上得出了新的结论,那么这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前30年的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汲取。

第三个方面,接续并且全面推进过去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展开或者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或者在当时做不了的事情。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当中,周恩来仍然以艰难的努力在四届人大提出了争取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目标这样的任务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同样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又是根本无法展开的任务,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直接地接续了这样一个目标和任务,并且又以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步骤来把它付诸实施。同时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又一步一步地丰富、深化和升华了我们对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认识,就像前面一开始说过的那样,这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的又一个方面。

上一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下一篇: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