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共9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柳林中心校第八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教育
教学材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授课教师:李茜
授课时间:2013年2月-2013年6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习惯(4)2课时
识字1--4课 8课时
课文1--12课 24课时
识字5--8课 8课时
课文13--24课 24课时
综合练习8个 24课时
总结 90课时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总目标
细化后的目标叙写 识字和写字
1、识字
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能准确认读386个生字 要求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
2、写字
能使用硬笔熟练、规范的书写和默写生字281个生字
阅读
1.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像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
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 爱护图书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 态度自然大方 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
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结合课外阅读 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课程内容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课文题目 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2课时 第一单元 识字篇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并结合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说话时要注意姿势
11课时 第二单元 春光篇
1、古诗两首
2、蚕姑娘
3、月亮湾
4、快乐的节日 练习2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会背诵指定的篇目
通顺流利的讲述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
11课时
第三单元
哲理篇
5、雨后
6、谁的本领大
7、蜗牛的奖杯
8、狐假虎威 练习3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道理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学会在公共场所对不正确的行为用合适的言语进行劝阻
11课时 第四单元 亲情篇
9、母亲的恩情
10、沉香救母(一)
11、沉香救母
(二)12、木兰从军 练习4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学会孝敬父母 关心他人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课时 第五单元 识字篇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并结合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学会用语言讲清楚自己喜欢的游戏名称和玩耍方式
11课时 第六单元 勤学篇
13、学棋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5、“闪光的金子” 练习6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树立远大志向 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11课时 第七单元 爱国篇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8、鸟岛
19、台湾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 培养热爱祖国之情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学会正确转述他人的话
11课时 第八单元 科技篇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书
24、问银河 练习8
准确认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学会默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情感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课时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要求 举例说明
1、从单元整体出发 制定每课和每课时的学习目标
认真研读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写好每课时的学习目标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学生对生字的学习
可通过形声字归类识字、拆分法、形近偏旁的比较、词串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注重培养学生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年级学生能力有限
可以鼓励学生写几句自己想说的话 在遣词造句上不做过高的要求 能写通顺的话、写真实的话即可 慢慢培养起学生愿写话的兴趣
4、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 开始训练默读 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5、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
应该特别注意根据口浯交际话题 去创设适当得体的口语交际情境
可采用小组交流、师生交流、话题讨论等形式
6、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 师生首先要研讨理解教材 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努力开发并利用好其他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春光篇”的四篇课文后 让学生走进田野、走到郊外 去探访春的足迹
让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看到了哪些春天的足迹 用心感知春的气息
从而领悟春回大地、万物萌生的美好景象
四、课程评价 学习领域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识字写字
1、考查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情况
2、评价识字主要考察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情况
3、评价写字主要关注学生握笔与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
考察学生用铅笔书写正楷能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1、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拼读情况
2、在日常教学中 对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听写
3、开展查字典比赛
4、通过日常的书写练习和家庭、课堂作业 考察学生能否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同时开展写字比赛
5、期末通过纸笔测试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阅读
1、学生能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否快速地默读课文 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否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4、阅读中遇到不会的字 运用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1、指名读课文 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如字音是否正确、语速快慢、重点语句感情的把握等)
2、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3、从本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中选取若干片段(或全文)让学生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朗读和背诵的内容 开展背诵或诵读比赛
检测学生的读书和背诵水平
4、让学生准备积累本
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定期检查
5、定期抽查学生的日记本
6、期末通过纸笔测试
了解学生对所要求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口语交际
1、学生是否能用普通话讲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
2、能否在具体情境中说恰当合适的话
3、能否按要求完成五次口语交际
1、在课堂中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 立足课堂进行口语训练(如情景剧、小品等形式)
2、利用班会课、阅读课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进行专题训练
4、开展课前演讲活动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2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4
期末检测评价方法的通知
各小学:
现将关于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评价方法公布如下,请遵照执行。
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基本要求,本学期一、二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分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总分为100分,其中笔试分占80%,卷面分为100分,实际计算时折合成80分,面试分占20%。请各校 按照以下操作要求进行检测。
一、笔试部分(80分)
答卷时间:40分钟。卷面分为100分,实际计算成绩时折合成80分。
二、面试部分(20分)
一年级:
1、把课文题目(包括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做成纸卷,让学生抽一篇朗读或背诵。(8分)
2、背诵课外规定学的古诗。(4分)背出一首加1分,加满4分为止。
3、口语交际:和小伙伴在一起说说你自己本学期参加的活动。(8分)二年级:
1、将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制成标签,让学生抽签决定背诵的内容。(8分)
2、背诵课外规定学的古诗。(5分)背出一首加1分,加满5分为止。
3、口语交际:小朋友,你这学期读了不少课外书吧,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7分)
三、注意事项
1、面试部分的操作过程必须由分管语文教导或语文教研组长进行监督,以保证检测质量。
2、面试部分的测试要求在2009年6月20日前完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5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恩情 补救 针线 几根 抚摸 注视 报答 迟归 寸草心 永远 湿润 叹气 含泪 善良 因为 恨不得 对付 告别习武练功 转眼间 心切 方便 遥远 野果 充足 不在乎 孝心 仙人 打败 凶恶 感觉 激动 日思夜想 名字 征兵文书 父亲 年老多病 弟弟 胜利 从军 将士 紧急 年老多病 英勇善战 说服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孟郊 缝补 沐浴 铭记 慈爱 光辉 著名 心狠手辣 拳头 盛夏酷暑 腰酸背疼 浑身 增添
深涧 捧起 血痕 斧头 轰隆 朝廷 年龄 女扮男装 战袍 渡黄河 燕山 赫赫战功 将军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寸 永 良 武 切 凶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2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刀 疒 廴 广 舌 牛 扌 寸 亻 彳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所有不同读音并组词) 燕 将 华 便 恶 假 闷 骨 缝 累(3个)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狠( ) 跟( ) 很( ) 充( ) 孝( ) 胸( ) 便( ) 名( ) 仙( )
恨( ) 根( ) 良( ) 冲( ) 教( ) 凶( ) 硬( ) 明( ) 鲜( )
摇( ) 恩( ) 伸( ) 补( ) 摸( ) 针( ) 视( ) 归( ) 该( )
遥( ) 思( ) 神( ) 扑( ) 漠( ) 什( ) 现( ) 旧( ) 孩( )
7、加偏旁组词(能加上至少2个偏旁) 良 ( ) 主 ( ) 包 ( ) 苗 ( ) 青 ( )
8、扩词(能组出至少5个词语) 报 利
二、背诵
1、《游子吟》、第12课和练习4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 )( )( )辣 ( )( )( )月 ( )( )酷暑 ( )( )贪( )习( )( ) ( )
( )耸( )( ) ( )扮( )( ) ( )( )私( ) ( )伦( )( )其( )( )( )
三、运用
1、造词(能写出至少3个词语) AABB、ABAB、ABCC型 描写春天、心情、动作的词
2、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忙着…… 一……就…… ……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6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偷采白莲,不藏踪迹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小池》。大致了解白居易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
(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师配乐配动画朗读古诗《池上》。
4、生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四、吟诗炼字,情景交融。
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
2、你还知道哪些以儿童为题材的诗歌?生试背。
3、总结学习方法,过渡到白居易诗的艺术特色。
4、初涉白居易诗的另一特色。(讽喻诗)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五、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中带有颜色词语的句子,训练学生模仿句子说话,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3、积累表示颜色的词句。
4、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热爱身边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中带有颜色词语的句子,训练学生模仿句子说话,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引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生齐读《稻草人穿衣服》先来说说在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文里的生字能读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同学们记得真准!现在我们来一起读读课文,把词宝宝送回到文中,好吗?(师生合作,分角色读。)文中稻草人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默读课文找出句子,画下来。
2.汇报(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红衣服——你觉得好看吗?多美的外衣呀!
领结——多神气啊,像个小绅士。
扣子——是漂亮的紫扣子
衣袋——没想到稻草人还这么富有啊!
帽子——是啊,它还有一顶美丽的帽子,上面还站着几只小麻雀呢!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挑选你喜欢的句子,在下面读一读,一会读给大家听。
2、拍手(师)刚才老师看你读得特别认真,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6自然段——扣子
1)读得真用心!大家看屏幕。这句话是写稻草人的扣子的。(板书)紫葡萄做的扣子一定是圆溜溜、亮晶晶、甜滋滋的(贴图),多诱人啊!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读得怎么样?稻草人的紫色扣子真是太惹人喜欢了。
3)女同学来一起读一读。
你还喜欢哪句话?
8自然段——领结
1)读得真不错!看屏幕。这句话是写稻草人的领结的。(板书)
2)谁跟他也一样喜欢这句话?真是个漂亮的蝴蝶结!你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好!
3)有了这只黑蝴蝶做的领结,(贴图)稻草人可就神气了,如同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啦!
4)男同学赶快把这种感觉读一读。
还想读哪句?
11自然段——衣袋
1)读文的感觉很好!老师也特别喜欢这句话,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稻草人的衣袋里装了各种颜色的花草,感觉真是太美了!你愿意把这么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2)你读得真美!谁还有同感,好,你再读读。愿意听老师读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师读:金色的……睁开眼睛,美吗?美。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这句话读一遍吧。
3)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句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六个小点点可重要的,它就是——省略号。那也就是说在稻草人的衣袋里除了金色的……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东西呢!想像一下,麻雀们还可能在稻草人的衣袋里装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花儿,草儿,穗儿,全都装在了稻草人的衣袋里,它的衣袋可真——————?
你能用表示颜色的成语,说说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成语?
只有最后一句(段)话了,机会不多了,谁想读?
13自然段——帽子
1)这么长的句子,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就能读得这么流利,你真了不起!同学们看看这段主要写了稻草人的什么呀?帽子(板书)
2)谁还想读一读?老师听出来了,你用朗读告诉我们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帽子,也就是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还美丽的帽子了,对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稻草人的帽子是(贴图)麻雀们的家,上面还有小麻雀呢!多温馨、多可爱呀!
3)谁还想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想读的就站起来。跟同桌读一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间休息
四、积累感悟、发展语言。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才读的四段话,仔细读读,你发现了吗?作者最喜欢用的,也是用的最多的是什么样的词语?(表示颜色的词语。[课件变颜色]读~紫……)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同学们积累的好词真不少,老师想请你们帮稻草人穿衣服,经过这么一番打扮稻草人真是——光彩照人,漂亮极了!(出示课件)
老师发现今天__穿的衣服也特别漂亮,可以和稻草人比美了!你们也像作者那样用上表示颜色的词句说说她的衣服,行吗?
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老师这里有一只普通得铅笔,你们能再说说它的样子吗?
1、生汇报,师注意生的动词和量词,相机点评,纠正。
2、同学们观察仔细,说得具体,我们可以把橡皮看作是——就像文中把麻雀的窝看成了稻草人的帽子。
3、说得真好,不仅准确地用了颜色的词语,还把铅笔写得如同一个可爱的孩子,真了不起!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7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了随意性;注重学生的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 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 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 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会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可是, 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 为了达到两个目标, 他必须摒除杂念, 艰苦地奋斗, 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 为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就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理应是造福百姓, 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 却不听好言劝告,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 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不旁逸斜出, 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课前导学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 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 他拿起一根枝条, 说:‘爷爷, 它们长得好好的, 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 ’爷爷说:‘傻孩子, 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确定一个议论中心,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 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 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 本文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的中心, 二是联系实际, 三是写一篇议论文, 四是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 从基本要求来看, 本文没有大的偏差。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 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 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 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必须学会 “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 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 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 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东西。 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 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为了实现目标, 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 不过,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 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 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 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 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 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 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 论证有力。
生4: 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更严密, 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 (生笑) 。 下面, 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 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 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 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 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 十三年如一日, 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 (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 但未必是唯一的, 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 品文悟理, 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 如“坚守”, 那么枝条就可能象征“惰性”。
洪老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未必能说服我们, 但这种求异的思维值得赞赏。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子吗? 看起来简单的问题, 其实不简单。 从果农的角度看, 结果子固然是目标。 但公园里的桃树每到春天繁花似锦, 不同样是一种美吗? 果农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子, 选择剪去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学业也许放弃了很多……被放弃的枝条或许也有话说, 当然这未必正确…… (学生沉思) 这些其实是对材料的反思甚至是否定, 可以作为打开思路的另一种尝试, 仅供同学们参考。
2.医学档案:经典文段阅读, 范例分析与对比
语段一: 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嗟, 来食! ” (喂, 来吃! )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 传说了千百年,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 来吃! ”,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 第二步怎样呢?显然, 他不会白白施舍, 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 宁可饿死, 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摘自吴晗《谈骨气》)
语段二:一个人的脑子, 容量总是有限的。 这方面想得多, 那方面就想得少了。 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 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 (我说的是过多, 并非根本要不得)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 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 你看我的棉被, 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我不愿意换。 你再看我的铺板, 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 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 当然更不是。 鲁迅对青年, 对革命, 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摘自马铁丁《俭以养德》)
洪老师:“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从材料中品出的“理”是议论的基础。 为了证明这个“理” (论点) ,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材料 (论据) 进行严密的论证。 这两段文字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生7:语段一的故事语言精练, 处处突出穷人的“骨气”, 从而有效地论证了观点。叙说故事之后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生8:语段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有事理有实例, 始终从人的精力的角度, 论述节俭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说服力。
洪老师:对于这篇习作, 在“论据”与“论证”方面有可以再斟酌的地方吗?
生9:我认为秦始皇的例子与“剪枝”没有太大关系。
洪老师:如何修改才能贴近材料、贴近论点呢?
生9: 秦始皇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生10:也可以换一个材料, 比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
洪老师: 习作中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不足吗?
生11: 托尔斯泰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 似乎都与“剪枝”无关。 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好高骛远, 目标过多导致失败的例子。
洪老师:“目标过多”说得很准确。一个人有两个目标算多吗? 不一定, 如果能实现的话, 一百个都不多。 反之, 我想“摘下星星” 这样的目标一个也嫌多。 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议论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而且未能抓住要点。 议论文要求叙述语言言简意赅, 议论语言切中要害。当然, 大家众说纷纭, 可不能迷失自我。我笔写我心, 材料作文重在品文悟理。 自己悟出来的“理”, 表达清楚, 论证精当, 才不是人云亦云, 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立意一般, 但无大错, 个人可以有不同见解;
2. 文章的几则论据未能紧密联系论点, 需要强调“剪枝”———必须剪去的具体内容;
3.论据比较单薄, 可以再充实;
4.着眼细节, 推敲叙述与议论语言, 力求简洁而严谨。
【手到病除】
针对会诊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 以下是修改后的习作。
剪枝·人生
也许大家都知道, 果农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迷失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地成长。 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梦想做军事家、哲学家、外交家, 他热心研究法律, 却又流连于贵族交际圈, 不能自已。 他曾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自我“修剪”。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莫泊桑在投到福楼拜门下的时候, 曾自豪地说自己足球、篮球、厨艺、插花无一不精。 福楼拜却告诉他, 必须集中精力, 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心里同时存在着过多的追求, 就必须摒除杂念, 勇敢地剪去不切实际的梦想。 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 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则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正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应该算是功在千秋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刚刚遭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正渴望休养生息, 秦始皇却做起了“千秋万代, 一家天下”的迷梦, 他好大喜功修建阿房宫, 为了蒙昧天下焚书坑儒……他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托尔斯泰改正缺点、 莫泊桑削减爱好获得成功的故事和秦王朝的悲剧结局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明晰目标,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图享乐的人, 一边做“啃老”“月光”族, 一边妄图一步登天, 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 人生需要有剪枝的勇气, 这样, 才能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让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奔向理想吧!
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从材料出发, 所引材料言简意赅, 得出的结论明确而又能使人信服。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 尤其是正反对比, 使观点更加鲜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也使得文章的议论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杏林春暖】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品味舍得
刘奕羚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 ”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如是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 有舍才有得。
果农剪枝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剪下一些枝条, 即使于心不忍, 也要为了减少养分的分散而忍痛割爱。最后香甜饱满的果实, 莫不是用部分枝条的舍弃换来的。 果树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人的一生正是一个品味“舍”与“得”的过程。 它像是一棵果树, 会生出优枝, 也会生出劣枝。 它需要修剪, 需要除去无用、多余的枝杈, 需要聚集精华结出丰硕的果实。若是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 做出不理智的怜惜, 一根枝条也不舍抛下, 最后只能结出小而青、酸而涩的果子, 到底是白忙一场。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的选择。 你得到财富, 或许会牺牲健康。 你收获事业, 或许需放弃爱情。 在一时的安逸和未来的精彩中你将如何抉择?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中你又会放弃哪个?在人生的分岔路口, 谁能总是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分清轻重,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舍弃的智慧。
“我放不下, 舍不得啊! ”这是影视作品中常有的悲伤台词。 然而生命中又有何放不下? 若你犹豫再三, 终究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若你不肯放弃, 最后负担越来越重, 只能止步不前;也许你双手紧攥的, 末了竟是一把流沙, 从指缝泻去, 终将一无所有。
热气球抛了沙袋才能飞得更高, 船减少负重才能行得更快, 人卸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剪枝”, 才能真正得到, 才能欣赏这世间的旖旎风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
洪国成
据说果农为了防止果树过多的枝条分散营养和水分, 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实, 常常会剪除冗枝。 我不是农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想来是正确的。 果农种植果树, 其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既大又多的甜美果实, 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点出发, 果农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 甚至还是一种智慧, 有那么一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然而, 细细想来, 道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这中间还包含目标定位, 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实吗? 被剪去的枝条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公园里的桃树, 花枝摇曳, 娇柔艳丽, 引得游客或拍照留念, 或徜徉流连。 那里的桃树可曾见过硕果累累? 果农为了结果子可以放弃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是不同的目标定位而产生的不同的取舍。
再举国人熟知的银杏树为例。 它不仅可以结出富有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的果实, 还会因为满枝金黄的秋叶而蔚为风景。 同时, 也许你不知道, 银杏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抗风沙、减噪音的功臣。 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会使人们对同一棵果树产生不同的态度。 这样看来, 剪枝也并非必做的功课。
枝条或许原本想着花枝招展, 供人赏鉴;或许渴望叶茂成荫, 方便路人;又或者它也曾做过硕果累累的梦———谁能说它注定不能结果呢? 然而一剪之下, 枝条原有的芳香梦、绿荫梦、硕果梦就此魂断! 多么可悲的弃枝啊! 只是因为人们对目标定位的单一、对成功内涵理解的狭隘, 就丧失了存在的权利、奋斗的机会。
由此, 我想到了人, 想到了教育。 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然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的“尺子”, 却往往是单一的。 学业成绩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果农为了果实, 剪去了看似“没有前途”的枝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升学率, “剪去”“没有前途”的学生吗?
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幼儿园入学时, 校门口的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孩子, 头全是圆形的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由各具特色到整齐划一的呢? 原因不说自明:依然是园丁 (更有社会) 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一个班级想来有人学业优秀, 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体育突出, 也许还有虽没有特长, 但品德高尚、劳动积极的学生。 如果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那么, 优秀的只是少数人;但如果多一些尺子, 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认可和发展的机会。 正如果树的使命未必是结果子, 学生也未必都要成为学者。社会还需要音乐、体育人才, 还需要勤勉踏实的普通劳动者。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你爱教育, 就请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爱绿树, 请谨慎地举起你手中的“剪刀”, 多给“枝条”一点成功的机会!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掌握 教具学具: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是水果是哪来的吗?(生:农民伯伯种的)小猴子看见了,也想种果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子种果树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猴”。
2.猴子最后吃到果子了吗?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师纠正发音、指导识记易错字和难记字。
4.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读熟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猴子种了哪几种果树?结果怎样?
(二)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三)教师小结:猴子先后种了四种果树,但是因为总是听信别人的话,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
(四)这个故事既有趣有含有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来齐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一)指导识记。1.“浇”:换偏旁记忆。
2.“施”:下面是个“也”。
3.“拔”:与“拨”字比较记忆。
4.“喜”用儿歌记忆(十个豆子一口吃)。5.“改”注意左边不是“弓”。
(二)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练写生字,并和同桌一起练习口头组词。
五、作业设计: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2.复习字词,检查词语。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教师引导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他种了棵梨树,天天浇水施肥。
3.可是树需要天天浇水,天天施肥吗?猴子这样做,你们理解他的心情吗?
4.学生交流讨论。
5.小结:是呀,猴子这样做,是想早点吃梨。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猴子这种急切的心情。6.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二)指导朗读、理解二、三自然段 过渡:猴子这么着急吃梨,那他吃到了没有?
1.自由读二、三段。边读边想,猴子吃到梨了吗?为什么?学生读后回答。
2.对比理解两个反问句。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
(课件出示)反问句一: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实际是指:(1)猴哥,猴哥,你应该种梨树!(2)猴哥,猴哥,你不应该种梨树!
反问句二: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实际是指:(1)有这个耐心!(2)你没有这个耐心!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两个反问句的意思。
3.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这种不相信、怀疑的语气读出来。(学生自由试读)
4.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话。师生评议。
5.乌鸦觉得猴子应该种什么树?(指名答:杏树)
6.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答: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板书:梨五杏四
7.这个农谚是什么意思呢?(指名答:梨树要等五年才 能结果,杏树要四年就能结果。)
8.指名读第三段,听了乌鸦的话,猴子是怎么想的?(板书:猴子)指名答。
9.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板书:拔掉梨树种杏树 10.齐读。我们一起来把第三段朗读一遍,谁能把猴子等不及的心情读出来?
11.分角色朗读二、三段。师生评议。
(三)引导自主学习4-8自然段。
过渡:猴子这么着急,拔掉了梨树,改种了杏树,那他有没有吃到杏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8段。
1.他又碰到了谁?结果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喜鹊,指名读喜鹊与猴子的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喜鹊知道猴子没有耐心。师: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3.学生交流:板书:杏四桃三,教师小结:猴子又拔掉了杏树改种了桃树。
4.猴子吃到桃子了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己学习6、7、8段。5.学生交流。(师板书:杜鹃)桃三樱二
6.理解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樱桃好吃树难栽
7.引导学生理解,出示填空:种树的人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樱桃。
(四)学习第九段
1.猴子种果树结果怎样?知道的同学大声读出来吧!板书:什么树也没种成 2.思考:“就这样”指的是什么样?师引读,学生看板书复述猴子种果树的过程。
3.自由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猴子这么想吃果子,可是却什么树也没种成,他心情会怎样?学生自由练读,集体交流,齐读这一段。
4.分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学生集体交流。
5.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猴子没有耐心,轻信别人,自己没有主见,所以最终什么树也没种成。板书:没有耐心和主见
三、拓展思路,激发想象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猴子那种急于吃果实、没用耐心的感觉。先分组练习,再展示朗读。
(二)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对猴子说些什么?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例如猴子不断改种果树说明它敢于尝试探索;猴子自己浇水、施肥,也很勤劳,但是最终要引导学生感悟到:做事急于求成、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是不能成功的。
四、作业设计:“我当小演员”自主活动时间小伙伴合作演一演“猴子种果树”。
板书设计 猴子种果树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篇9
一、同音字
Ling(凌)晨(伶)俐 年(龄)飘(零)(聆)听(菱)角 Jiān(歼)灭(兼)职 信(笺)(艰)苦(煎)熬(缄)默
二、重要字音
号召(zhāo zhào)魔爪(zhǎo zhuǎ)挑衅(xìn xìng)歼灭(qīan jīan)
三、重要字形
烽火 妄图 伪装 喉咙 凌晨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呐喊 歼灭
四、重要词义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蓄谋:早就有这种计谋(指坏的)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五、课文内容
1、《卢沟桥烽火》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含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含褒扬、赞许之感情色彩,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六、拓展
1、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丢盔弃甲、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冲锋陷阵
2、跟战争有关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半截蜡烛
一、同音字
Jié(杰)出(截)取(劫)难 敏(捷)枯(竭)
xī(熄)灭 晨(曦)(嬉)笑(熙)(熙)攘攘(溪)流 分(析)
珍(惜)白(皙)(犀)利(淅)沥(蟋)蟀 熟(悉)
二、重要字音
诺言(nuó luó)暴露(lù lóu)摇曳(yì yè)
三、重要字形
截取 承诺 熄灭 厨房 烛芯 楼梯 厄运
四、课文内容
1、《半截蜡烛》 一文通过记叙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 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 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 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 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 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和 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2、“厄运”在文中指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最可怕的东西” 指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因为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3、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命悬一线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心如刀绞
4、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其实德军的眼睛并非一定盯着蜡烛,所以也不能去掉。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一、重点字词
聂荣臻 无辜 菩萨
gū 无辜 姑父 蘑菇 孤身一人 估计 pú 菩萨 奴仆 葡萄 蒲扇
二、课文内容
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2、人物的形象,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上去体会,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人民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而并非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同时表明了我八路军的态度,要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体现的是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聂将军名_聂荣臻。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 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 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课文是按发展顺序依次写了 救出孤女、关心照料孤女、送归孤女、孤女谢恩 这些内容。
三、拓展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
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3、中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
练习2
1、《夏日绝句》是 南 宋女词人 李清照 所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借项羽宁死不退回江东来讽刺南宋君臣不退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
2、与儿童有关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居》【清】 高鼎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12-16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05-2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8-27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背诵09-25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10-08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10-2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