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2024-11-30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精选7篇)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1

201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考生守则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5年延边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人员公告、时间、政审条件、职位表等最新咨询和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jilin/

一、应试人员按照面试通知的要求,按规定时间到考场报到,未按规定时间到达考场报到的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二、参加面试人员必须在指定的候考室,按先后顺序凭身份证抽签,按抽签顺序参加面试。

三、因故不能参加面试或面试时因疾病等原因不能继续面试的,视同自愿放弃面试。

四、面试期间采取入围封闭的办法进行管理。除规定的用品外,应试人员不得携带电子记事本类、手机、录音笔等任何储存、通讯等设备进入考室,已带入的要按考务工作人员的要求关闭电源并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带至座位。否则,按违纪处理,取消面试资格。

五、在候考室期间,有事必须向考务工作人员报告。如上厕所,必须有考务工作人员陪同,不许自己擅自离开候考室。

六、应试人员在候考室等候,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主考室接受面试。面试期间,只允许说出面试岗位和抽签顺序号,严禁透露姓名等任何有关个人的信息,否则按违纪处理,取消面试资格。

七、应试人员要按照试题要求进行答题。

八、应试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答题,答题时间结束时必须立即停止答题。

九、听从考场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面试纪律。面试期间必须在指定的地点休息,不许大声喧哗,严禁吸烟,保持候考室的安静和室内卫生。

十、服从考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无理取闹,辱骂、威胁、报复考务工作人员。

十一、面试结束后,到指定地点候分,不得带走试题。分数公布之后,离开面试地点,不得再进入封闭地点,不得将已答试题的内容以任何方式告诉其他应试人员。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2

关键词:康复事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 全球约有4.5亿人受到神经心理困扰, 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科学家们预测, 在未来的20年中, 抑郁症将可能排在世界疾病负担的第二位。高发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 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不断加大, 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1 吉林省精神康复事业发展的现状

1.1 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精神疾患医疗

早在2000年10月13日, 在吉林省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吉林省危害社会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范了对危害社会精神患者的强制医疗的相关规定, 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再如2002年初, 吉林省卫生厅、民政厅、公安厅、残联下发了《吉林省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安排意见》等。这些规范神经心理疾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1.2 出台必要计划和措施保障困难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在2006年, 吉林省就计划投入1500万元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为10410名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并将长春市心理医院作为长春市为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的定点医院[1]。从2004年开始, 吉林省对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两万多名重症贫困患者受益。2009年, 省残联、省人保厅等八部门制定了《吉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三年推进计划 (2010~2012年) 》该计划中明确规定, 对家庭困难的精神病人有一治一, 力争到2012年全省所有市、县 (市) 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3年内救助贫困视力、听力、肢体、及精神残疾人5万人 (次) 。力争将有社会危害行为、家庭困难的精神病人有一例收治一例, 由各级政府负担相关费用[2]。

1.3 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医疗单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 吉林省已经具有一些成型的专业心理医疗单位, 所辖各市州县大都具有收治神经心理患者的专业医院。目前, 吉林省卫生部门所属的精神病院有8所, 民政部门所属的社会精神病院有6所。位于四平市始建于1949年10月1日的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是目前吉林省省政府指定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定点医院。1996年, 被评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列全国精神科医院创等级之首。始建于1958年的吉林市精神病院现已成为一所集治疗、休养康复为一体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位于吉林省农安县, 隶属于长春市民政局的吉林省长春市康宁医院也建立于1958年, 是专属于长春市民政系统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承担着长春地区三无精神病人和复员退伍军人中精神病人的收治收养任务。再如建院30多年, 隶属于长春市卫生局的长春市心理医院 (长春市第六医院) 目前已发展成为长春地区以治疗与预防精神心理疾病为主的大型专科医院。以上这些医院均具有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专业医疗能力, 掌握了较为系统地精神病诊疗方法和具有较为先进的诊疗设备, 大多具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格。

1.4 各类心理咨询和援助中心及相关培训机构纷纷成立

新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几年, 吉林省先后成立了数目可观的各类心理咨询和援助中心, 为心理疾患人员的未病先防、小病初治提供了更多方式、更多机会和便利。2005年, 吉林省仁爱心理保健职业培训学校成立, 该校是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省内第一所以心理咨询师培训为主要专业的职业培训学校和基地, 在培养各类心理咨询人员的同时也为众多来往患者减轻或解除了神经心理痛苦。2006年11月20日, 吉林省开通了首家义务性的免费在线心理咨询网站“金色心理咨询网” (www.jinsexinli.com, www.金色心理.cn) 。该网站的创办者都具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 他们借助于网络平台, 为社会提供义务的心理咨询服务, 成功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接受心理咨询, 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2009年8月28日, 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 由省慈善总会与省心理教育协会共同创办的吉林省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在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举行了揭牌仪式, 同时吉林省公益心理咨询热线——汇恩热线“89001010”也在当日向公众免费开通。该中心由吉林省心理教育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医生、大学教授和志愿者等组成, 以“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专业性”为工作宗旨, 坚持无偿为人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援助,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 吉林省还出现了一些以有限公司形式存在的心理咨询机构。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存在的心理咨询机构更加有利于心理咨询的规范化, 更加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也使来访者的咨询服务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长春市新启点心理咨询公司是吉林省第一家以此形式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该机构以“为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服务, 普及心理咨询意识, 加强咨询师有效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 成为春城老百姓排忧解愁的新途径和有利社会支持”为目标, 为人们了解和预防心理疾病, 摆脱不良情绪等神经心理困扰提供了有益的诊疗服务。另外, 吉林省还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一性质疾病的心理诊疗机构, 如专门针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吉林省牵手婚姻家庭心理咨询中心等, 使某些心理疾病的心理诊疗更加专业化。

1.5 心理疾病统计工作已陆续开展

吉林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3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的要求, 从1991年就开始在四平市铁东区、铁西区和延吉市进行“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试点。“九五”期间, 扩大到19个县 (市、区) , 覆盖人口756万, 共查出精神病人45360人, 占辖区人口的6‰。“十五”期间, 扩大到39个县 (市、区) , 覆盖人口1912万, 共查出精神病人113951人, 占辖区人口总数的6‰。其中, 精神分裂症35324人, 占总人数的3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0511人, 占总人数的18%;精神发育迟滞41022人, 占总人数的36%;酒及药物依赖 (吸毒) 3874人, 占总人数的3.4%;情感性精神病3760人, 占总人数的3.3%;癫痫病2279人, 占总人数的2%;其他类型7181人, 占总人数的6.3%。在加强心理疾病患者统计摸底工作的同时, 吉林省还加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具体采取分级培训等多种形式对精神病防治康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康复员和监护组人员进行培训。仅“十五”期间全省共举办培训班357期, 培训人员12342人次[3]。

2 吉林省精神康复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2.1 关于心理卫生和精神康复事业的相关立法很不完善

虽然在新世纪以来, 吉林省逐渐出台了关于精神病医疗管理和康复事业的一些规定和意见等, 但整体来看, 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很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既可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又可全面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全面的、权威的、可行性强的法律法规。同时, 对各类新增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健全。

2.2 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和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数量依然较少

(1) 现有精神医疗机构数量依然较少, 而且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专业机构的医疗技术资源的作用发挥也不够充分。接受治疗的大多是重症患者, 技术指导网络和治疗康复系统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2) 虽然吉林省各类心理咨询机构和服务中心等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但数量依然有限, 且服务设施水平和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服务质量不高, 不能准确针对患者疾病病理对症给予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2.3 经费投入不足, 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 尽管吉林省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精神康复事业的各项投入力度。但总体来看, 经费投入依然无法满足需要。由于资金不充足, 各机构也很难形成对专兼职尤其是专职人员的工作补偿机制, 对专兼职精神病防治医生也缺乏制约和激励机制, 影响了工作人员正常医疗作用的发挥和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而且, 还存在一些地方不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匹配经费或没有足额落实经费的现象, 这更使得经费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且, 卫生部门所属的8所精神病院和民政部门所属的6所社会精神病院, 布局和功能不均衡, 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建设相对滞后, 满足不了心理疾病患者康复的需要。而由于吉林省的贫困患者居多, 大多交费困难, 在省里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有些医院甚至面临收治人数低, 床位使用率低, 收入低, 设备更新率低的恶性循环状况。由于一些医疗机构无法支付医生下基层社区入户指导和服务的费用, 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导致监护工作不到位, 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后果。

2.4 统计工作不够完善, 大量轻症者未受到重视

(1) 统计工作未能在全省范围内展开, 致使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吉林省的整体情况。 (2) 即使已经对全省的几十个县 (市、区) 进行排查统计, 但由于工作重点和工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统计的患者大多是重症患者, 大量轻症患者未在统计之列, 这导致统计出的数据可能大大低于实际的各类患者数。如“十五”期间, 吉林省统计出十几万患者, 大约占到人口比例的6‰。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 吉林省常住人口数为2727.99万人, 若在此基础上按照6‰计算, 吉林省患神经心理疾病的人数仅为16.37万人。而另据省人大代表、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张釜介绍吉林省重性精神病患者有36万余人, 神经症等轻性精神障碍患者约60万人, 合计约96万人[4]。而按照中华医学会对全国抽样后得出的140.47‰计算, 吉林省的精神疾病患者数可能高达300多万, 显然比省内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多出两三倍。

3 吉林省发展精神康复事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对策

3.1.1 加快精神康复事业的相关立法工作

吉林省精神康复事业的相关立法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应尽快制定吉林省精神康复事业管理的各项法规与条例。 (1) 保障神经心理患者的合法权益, 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监护和管理; (2) 要通过立法全面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总体来看, 立法内容应涉及神经心理患者的治疗、救济、教育、就业和不受歧视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对神经心理患者的人道处理;神经心理患者的治疗设施的管理义务;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及各项补助的足额发放等等。

3.1.2 加强政府对精神康复事业的领导

神经心理病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 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对精神康复事业的主导作用, 领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如确保重症精神病人得到治疗与监护并获得足额的政府补贴与社会援助款项, 轻症患者能通过多种正规渠道获得心理援助。具体可通过建立神经心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层层签订辖区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形式落实好各项工作, 并制定相应的优惠、奖励政策, 调动各方积极性, 实现上下一致, 齐抓共管的良好体制。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 将这项工作作为本部门主要工作职责之一, 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设施、人力及技术等资源为精神病人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服务。各级公安部门要认真做好精神病人的管理控制工作, 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3.1.3 多渠道筹集经费, 提供资金保障

由于相对于治疗效果而言, 神经心理的医疗费用普遍偏高, 个人和家庭大多难以长期支付治疗费用, 这严重影响了神经心理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因此, (1) 政府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的力度, 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及时下拨和落实神经心理疾病防治与康复治疗的各项经费和专项补贴。 (2)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政府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和善款, 健全社会资金和慈善资金进入的渠道, 保障专款专用, 对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坚决予以打击, 保障各项资金足额到位。尤其要重点解决好“三无” (无经济来源、无人赡养、无亲友投靠) 神经心理病人、优抚对象中的神经心理病人和贫困神经心理病人的康复和救治资金问题。

3.1.4 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 重视对未病与轻症患者的初期治疗

由于神经心理疾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大, 对患者的数量和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 针对统计工作不完善的问题, 吉林省应加大人力投入, 在适当时机对各地区各类神经心理疾病患者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普查。同时, 针对吉林省的大部分处于未病状态或轻症状态的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使病情加重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领导和安排各相关医疗机构广泛进行心理疾病知识宣传, 争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做好未病防御和轻症及时治疗工作。

3.2 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机构对策

3.2.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疗水平

各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相关机构要加强对所属专兼职医护人员的培训, 坚持逐级培训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对从事神经心理疾病防治与康复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管理人员、监护组成员及家属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心理医疗及保健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同时, 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相关机构要利用自身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向社会宣传和普及心理疾病防治康复知识, 减少诱发心理疾病发生的社会、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 降低神经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3.2.2 专研医治方法, 更新医治设备

各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心理疾病诊疗的科研机制, 通过必要的奖励措施, 激励科研人员结合实践专研有效的医疗方法, 并适时加以推广, 不断提高和完善对各类型、各阶段疾病的治疗方法, 力争做到让患者及其家人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快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 由于吉林省大部分心理疾病治疗和咨询单位医疗设备落后, 难以满足必要的医疗和康复治疗的需要。因此, 相关机构在寻求政府、社会给予投融资支持的情况下, 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更新设备, 完善医疗手段和方法, 提高医疗水平。

3.2.3 主动深入基层社区,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深入基层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 既可以给予神经心理患者及时有效的关心和治疗, 又有助于全面把握神经心理患者的发病规律和生活状态, 有助于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从而推动神经心理防治与康复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因此, 各医疗卫生及心理咨询相关机构要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神经心理疾病防治与康复工作, 使基层社区各项康复措施落到实处。

3.3 患者家人及社会居民的对策

心理疾病患者通常不是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就是在家里接受康复护理, 但由于家庭的知识、手段、环境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致使患者病情不断复发, 给其家人和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麻烦和烦恼, 甚至伤害。神经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长期工作, 家庭、社会居民应当掌握必要的知识, 在日常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正确引导, 协助治疗, 有效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吉林将免费医疗救助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D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12-13/101311780111.shtml, 2006-12-13

[2]宋宝华.对家庭困难的精神病人有一治一[N].城市晚报, 2009-09-23

[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R].2004-01-18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3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结构有较大改善。全省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至2014年底农机总动力达30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14.2万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9.86%和26.10%。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有较大改善,至2015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8.08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8.72万台,增长63.76%,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9.21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4.61万台,增长100.22%。小型拖拉机66.13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4.85万台,增长7.91%。配套农机具达到了270.73万部,其中大中型农机具81.1万部、小型农机具189.63万部,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6.95%和6.67%。農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到2015年末,全省机械播种、机械耕整地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6%、92.3%和50.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农村用工总量的70%由机械完成。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作业向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大面积推广,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领域农机化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性进步。全省除在机械深松、旋耕、深施化肥与精(少)量播种、苗带重镇压等一大批传统作业环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范围和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机械收获、温室与保护地栽培、水稻移栽、经济和特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与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制与引进应用,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以及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4

一、如果你将在新学期任班主任,你将如何带领同学组建这个班集体? ①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班集体发展的目标。同时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②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已知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第二,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③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有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④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⑤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面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

二、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起原因在于:

① 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②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有考虑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③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④ 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⑤ 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综合上述课件,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任务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以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同时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试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以调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5)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试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已有的思想水平和状态,又会对德育过程的进行状况促进或阻碍作用。

区别:

(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它侧重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影响这一个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六、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特性包括:广阔性与深刻性、灵活性与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1)对学生思维广阔性与深刻性的培养应做到:

①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组织适当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②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③结合各科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应做到:

①注意学生新旧知识的渗透与迁移;

②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③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更多地采用求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3)对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应做到:

①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

③提倡新颖性。

(4)对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应做到:

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②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5)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应做到:

①教给学生学习的要领和方法;

②对学生学习提出一定的速度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作为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七、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注意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2)建构注意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另起炉灶,而是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者调整自己的解释。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学生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的理解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结合教学实际略。

八、试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并谈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教育发展史上对待师生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学生的成长完全依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儿童中心论主要代表任务是美国杜威,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租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正确的观点是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处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人-人”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九、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1)瞬时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的实验证明,刚看完时能记住的比较多,但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斯波林将刚看完卡片能保持很短时间的记忆叫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等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有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

①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所以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②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容量为9-20比特,时间4秒以内。图像记忆0.25-1秒,声像记忆可以超过1秒,不会长于4秒。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2)短时记忆

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及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中既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②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③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在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④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十、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相同点:

(1)都属于认知结构范畴;都注重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都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2)都强调学习中,老师起辅助、推动的作用,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3)发现学习与发现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学习的具体条件和目的。(4)都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

(5)教师在教材讲解过程中都遵循程序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同点:

(1)学习实质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学习结果

布鲁纳认为学习结果是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

(3)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是概括化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这种概括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别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别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4)促进学习的条件

布鲁纳认为促进学习的条件有知识的呈现方式,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学习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虚席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5)理论比较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在先前学习生活过程逐步形成的,又是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重视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对已有认知结构的了解。同时,他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有力地反对了机械论的学习观点。他把学习理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中,这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和课堂教学时间都有重大的意义。

②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合所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奥苏贝尔认为,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学习,使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转化为学习者的潜在意义,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十一、试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部分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是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事实上,在对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么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他们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的,规则知识用来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工具。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十二、试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主要表现是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义务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一个国家的民主生活从教育层面上说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同时国家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建立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在经济落后地区,经常会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儿童和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侵犯,所以,义务教育必须由国家给及强制的保障措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十三、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智力通常被看作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势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的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给学生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知识是发挥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十四、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学生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尤为重要。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各科教师要结合社会新形势及学科特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而班主任则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学校应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学生生活实践最早、也是最长的环境,家长的素质、人格、言谈、举止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子女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学生一向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应做好表率,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4)建立优良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其性格就不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接力倡导一种、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谁对听谁的。其次,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认真负责地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第三,教师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都要坚持耐心说服诱导的原则,平心静气地支出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第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它决定了教育也只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进行。对于一些个性表现比较明显的学生,教师必须把他们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个人美丽,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十五、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功能。(1)激活功能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虑、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有的学习可能面临多种学习目标或诱因,这就是需要在其中作出选择。

(3)强化功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习动机的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这就是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4)调节功能

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习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十六、《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揭示出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 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 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③ 教师要经常有计划地布置作业、组织复习,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效果,有意识地养成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

十七、试述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是同一种现象,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正因如此,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即可以称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称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称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除以上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吉林市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技巧 篇5

吉林市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技巧

吉林市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技巧,长春大众教育,通过多年内部渠道资源整合整理出面试考试真题,揭示命题真谛,剖析考官心理,精心为考生设计个性化答题思路与方案,冲击高分、VIP一对一8课时起300—400元/课时 确定岗位 制定方案 讲练结合 随时开课 VIP一对三12课时1980元特制方案提前预约 精品VIP班16课时1980元3人以上开班 魔鬼训练营4天3夜3980元5人以上开班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6

热点(上)

想关注白城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最即时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在本右上角页眉位置,考生可以复制粘贴登录、收藏这个网址以便后期公告的查找。

现为大家附上白城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考前复习资料:

时事热点

时事的考查主要围绕近一年来的国内发展和重要会议展开。考生要尤其注意时事新闻中的细节与关键词,这些内容往往是考题的出题点。例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014年5月8日上午在阿布贾出席第24届世界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发表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特别致辞。李克强说,()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

A.科技性 B.环保性 C.竞争性 D.包容性 【必备考点】 1.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点击查看:吉林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2.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启动原则:共商、共享、共建。

五大共建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三重使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共创地区新型合作。

核心区定位: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合作重点:政策沟通——重要保障;设施联通——优先领域;贸易畅通——重点内容;资金融通——重要支撑;民心相通——社会根基。

3.《中国制造2025》

查看吉林事业单位招聘公告请登录:http:///jilin/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纲领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4.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摘录

(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习近平表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2)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出席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提出,我们应该坚守合作共赢理念,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集体之力、团结之力、合作之力,携手应对威胁挑战,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更大发展。

(3)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2月2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点击查看:吉林省教师招聘公告

(4)2015年5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 篇7

1 经费、资产现状

目前, 吉林市辖5县4区, 现有农机化管理机构10个, 农机推广机构97个, 农机监理机构11个, 农机培训机构5个。批准编制478人, 现有人员463人, 在编人员431个。在编人员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173人, 占在编人数的40%, 拥有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的258人, 占在编人数的60%。2007年, 吉林市农机化推广机构恢复全额拨款, 工作经费财政保障80%以上的机构10个 (主要是市、县2级) , 20%以下的机构87个。建立人员聘用制度机构97个, 建立责任制度机构97个。农机推广机构目前都没有 (隶属本级自有的) 试验示范基地, 没有试验示范设备。特别是有的基层乡镇农机站办公用房被挤占, 有的乡镇站租办公用房, 还有拖欠人员工资的现象。

2 工作成效与经验

(1) 农机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从2005年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吉林市农机化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机装备总量迅速增加。到2009年底, 农机总动力达到254.04万kW, 比2005年152.00万kW增加了102.04万kW, 拖拉机拥有量近13.9万台, 比2005年的6.6万台增加了7.3万台。这样的增长速度得益于5年来吉林市享受国家补贴5 724.95万元, 吉林省政府补贴615万元。直接拉动农民自筹投资6亿多元, 大大促进了吉林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迅速提升。到2009年底, 吉林市机耕地面积达到58.31万hm2, 比2005年的23.95万hm2增加了34.36万hm2;机收面积7.04万hm2, 比2005年0.72万hm2增加了6.32万hm2;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0%, 比200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3)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实现了新突破。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方面, 近几年主要紧密结合吉林市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利用现场会、示范区项目建设和农业科技大集等形式开拓创新, 实现了机械深耕灭茬旱耙、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药剂机械喷洒和水旱田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蓬勃兴起。目前, 吉林市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1.1万多个, 农机大户376户, 农机专业合作社948个, 覆盖全市87个乡镇, 作业面积达到2 844 hm2, 成为吉林市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5) 农机监理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全市深入开展农机生产“三项行动”, 促进平安吉林建设, 以开展平安吉林创建为载体, 建立健全了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结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的“三项行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依法行政。以整体提高“三率”为重点, 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到村、社及户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作业机械依法检查、挂牌、持证及年度检验等, 有效遏制了无牌、无证行驶、酒后驾车、超速超载、违章载人及违章作业等不良行为发生,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 农机化培训、信息宣传工作上了新台阶。紧紧围绕吉林市农机化发展, 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 宣传政策、展示成就, 扎实做好农机化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每年举办各种培训班30多期, 培训各类人员3 000多人次, 做到了报纸有字、广播有声和电视有影, 收到了较好效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县级农机部门归农业水利局管理, 乡镇农机站归属县、乡双重管理, 实行的是“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精力放在包村搞行政工作上, 农机专干不专, 人员缺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2) 乡镇农机站工作条件差, 办公场所简陋, 无设备、无场地且无交通工具, 甚至有一部分农机站租场地办公。

(3) 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步伐缓慢。各地财政只保工资, 不下拨工作经费。

(4)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农机队伍知识老化, 农机专业人员不足, 非专业人员比例占20%以上。

(5) 服务网络不健全。由于乡镇农机站工作条件简陋, 因此市、县中枢作用难以发挥, 农机技术指导不到位。全市87个乡镇农机站都没有计算机及交通工具。

(6) 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困难。没有场地, 没有经费, 也没有新机具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

4 建议与措施

(1) 建议在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确保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公益性定位的基础上, 尽快理顺农机化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场所设备及工作经费方面给予保障。

(2) 加大对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围绕新技术推广项目同时下拨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 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 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逐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 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4) 加大对农机推广、培训和知识更新的培训力度。省、市要逐年建立制度, 迅速提高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步伐。

(5) 大力扶持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下发有关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各种优惠政策的文件, 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向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引导农民由传统的产销合作向新型的产权合作方向发展, 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

(6) 完善奖励制度, 加大对乡镇或区域性优秀农机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上一篇:办公楼加固装修拆除工程施工方案下一篇:朗读者第二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