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鉴赏

2024-09-29

采桑子重阳鉴赏(精选5篇)

《醉花阴.重阳》鉴赏 篇1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然而,词人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采桑子 重阳》的教案 篇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眼中的一种秋景。其实,在诗人的眼中,秋天还有另一番景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本词的写作背景: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采桑子重阳》这首诗反映了毛泽东病中的心情。

三、学生自读全词,了解大意,走进词作所创设的意境,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词: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退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2、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采桑子重阳鉴赏 篇3

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

1.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它们分别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所写节日是: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所写节日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秋词》《采桑子 重阳》《登高》三首诗。2.了解三首诗的作者概况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3.掌握有关表现秋的意象。4.领悟作者对秋的感情。【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大意。

1.走进作者。刘禹锡,字,代诗人。有 之称。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与白居易合成。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和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被贬到朗州做司马,当时他才33岁。9年后,他被召回京都,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当政者,又被发落到连州去做刺史。晚年回到洛阳,人太子宾客,死时71岁。

毛泽东,字,湖南湘潭山冲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杜甫,字,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所以世称。又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使,所以又称。他的诗再现了“安史之乱”时唐朝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能反应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三吏”(、、)“三别”(、)。杜甫被后世称为。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寂寥 春朝 寥廓 渚 潦倒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自古逢秋悲寂寥:(2)我言秋日胜春朝:(3)晴空一鹤排云上:(4)便引诗情到碧霄:(5)人生易老天难老:(6)寥廓江天万里霜:(7)渚清沙白鸟飞回:(8)潦倒新停浊酒杯: 4.说说每首诗的大意。

5.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

二:整体感知,品味诗句。

1. 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此悲秋便成为我国古代诗文表达的一种传统情调。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倍受打击,而他十分理解并同情古往今来失意志士的遭际和境遇,可贵的是他不因此而自甘消沉,而是葆有不屈不饶的雄心和奋发进取的豪情。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不同?

2.在《采桑子 重阳》一文中,哪句富含哲理,写出人生有限、宇宙无穷?

3.《采桑子 重阳》描写战地的景象是什么?为何会感到“分外香”?

4.“一年一度秋风劲”一个“劲”非常好,好早哪里?“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个“霜”字非常传神,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5.《采桑子 重阳》运用了叠句,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6.《登高》一诗中,仰视的句子是,俯视的句子是 7.杜甫诗的特点是“沉郁顿挫”,《登高》一诗正体现了这种特点,结合诗句,请你分析一下本诗如何体现“沉郁顿挫”这种风格?

三:比较探究,合作学习。

1.刘禹锡、毛泽东、杜牧三人的咏秋诗词在赞美秋天上有和共同之处?其中哪两首更为相似?

2.毛泽东、杜甫的诗都是写在重阳节,有什么很不相同之处?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3《登高》是点名了“悲秋”,《天净沙 秋思》没有写出“悲秋”,你是怎么看出其情调是悲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悲秋”,“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是悲吗?

4.“战地黄花分外香”中“黄花”指的是菊花,为什么不说“菊花”?“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指的是“枫叶”,为什么不说“枫叶”?

【中考链接】

(2012年泰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标测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寥廓 渚清 春朝 分外 猿啸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寂寥: 排云: 寥廓: 落木: 3.课内阅读。阅读《登高》,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的首联以“急”“哀”写风写猿,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练习。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中间四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 1默写诗句。

(1),我言秋日胜春朝。

(2)胜似春光。(3)风急天高猿啸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语段。2.品味文中的优美写景句子。3.感悟作者的情感。【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大声朗读课文《秋颂》《落叶》,用“ ”标出不会读、不理解和易出错的字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标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1.走进作者。济慈,国家诗人,代表作有、、。贾平凹,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斑驳 罂粟 风姿绰约 憧憬 婀娜 蒲扇 3.解释下列词语。

斑驳: 了了: 风姿绰约: 憧憬: 婀娜:

4.《秋颂》第一节从、、等意象来写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第二节农人在秋天、、的欢乐。全诗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秋天的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以及丰收的欢腾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 之情。5.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品味思考。

1.贾平凹的《落叶》重在写景吗?那么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2.划出《落叶》一文中写景的段落,划出文中表现“我”的思考的段落。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3.《落叶》一文中“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你怎么理解。4.朗读写景的段落,并尝试着背下来。【中考链接】

(2012年荆州)阅读古诗,做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想象独特,颈联描绘出两幅优美图画,第一幅是,第二幅是 2.此诗尾联艺术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指出这种情感并作简要分析。

【达标测评】

1.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盛: 模:

削: 尽:

2.《落叶》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陕西省丹凤县人,著有中短篇小说集、。3.课内阅读。

你在仓库里奔忙,一出门就看见你,坐在粮仓的地上,多么悠闲,头发任清风微微飘起; 收割一半,你躺在田沟里酣睡,沉醉在罂粟花的芳香中; 镰钩放过了下一垄庄稼和紧缠的花朵;

你像在田里拾穗,涉过小溪田头,将谷穗高举;

或者几个小时守着榨机,等待那最后的果汁慢慢滴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2)诗人在本节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找出本节诗中描写“你”的神态或心理的词语,说说通过这些词语突出了秋天什么特点。

闰重阳古诗鉴赏 篇4

闰重阳

宋·李新

凤历推移二十霜,一回重见闰重阳。

糯田收早醪将熟,朔气来时菊整香。

绿鬓不堪禁晚景,醉杯聊可浣愁肠。

幽人百万扬州鹤,鼎足成欢未易当。

《闰重阳》的作者

李新(1026?~?),字元应,号跨鼇先生,宋丹陵井研治(仙井人,今四川仁寿)人,与秦观同时,唐代曹王李明后人。共有诗540首。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1090)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1100),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1102),入党籍。大观元年(1107)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1123),为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1138),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鼇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迹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鼇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九月初九关于重阳节优美古诗鉴赏 篇5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上一篇:养成教育讲话稿下一篇:《非凡的蜻蜓》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