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共8篇)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篇1
关于怎样反对国家分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论文索引
1,徐敬龙:《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
化》,2011年第2期。
2,谢树青,栗迎春,李剑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反对
民族分裂思想的历史考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3期。
3,贺虎:《反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民族分裂活动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传
承》,2011年第17期。
4,帕提古丽·买买提:《关于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的若干思
考》,《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赵翠芳:《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主题及实践探索》,《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6,王春辉:《论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兵团教
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肖静芳:《做好反对民族分裂的报道》,《新闻爱好者》,2010年11期。8,白永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巴音郭楞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9,本刊评论员:《更有力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四川统一战线》,2009年第8
期。
10,闵祖初:《反对分裂破坏活动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黄埔》,2009年第5期。11,阿巴拜克·阿布来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乌鲁木齐“7·5”严重暴
力犯罪事件的反思》,《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2,人民日报评论员:《国家统一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今日新疆》,2009年
第14期。
13,马登杰:《“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是分裂祖国》,《今日新疆》,2009年第17
期。
14,杨发仁:《分清敌我 维护民族团结》,《今日新疆》,2009年第17期。
15,都永浩:《中国各民族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今日新疆》,2009
年第17期。
16,隆金华:《江泽民民族团结思想论》,《湖南农机》,2007年第7期。
17,潘建生:《加强反对民族分裂立法与构建和谐西藏》,《西藏发展论坛》,2006
年第4期。
18,金炳镐,青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
分裂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2期。
19,田忠福:《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必须把握的几个观点》,《陕西社会主
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0,涂创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教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 第1期。
21,闫文虎:《论国外敌对宗教组织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6期。
22,胡祥云:《当代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刍议》,《国家安全通讯》,2000年10期。23,巩勇;赵铨:《论非法宗教活动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危害性》,《实事求是》,2000
年第1期。
24,郑杰:《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隐患》,《国家安全通讯》,1999年01期。25,来仪:《从香港回归谈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1997年第5期。
26,邢宜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宪法》赋予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新疆社会学科》,1997年第2期。
27,王义林:《论爱民族与爱祖国的一致性》,《东疆学刊》,1991年第3期。28,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博士
学位年度论文。
29,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博士
学位年度论文。
30,何华星:《我国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定团结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2010年。
31,陈军:《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篇2
珍贵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当代艺术精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彰显。珍贵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精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 维护国家收藏安全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事实上, 国家收藏安全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不可或缺内容。遗憾的是, 虽然我们很容易理解前者, 但经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后者。汉学家珍妮特·埃利奥特 (Jeannette Elliott) 和沈大伟 (David Shambaugh) 在回顾了三千多年来中国皇家艺术收藏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传奇历程后发现, “在中国,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皇家收藏视为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 不论执掌政权的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政府, 概莫能外。同样, 每一个新政权的皇帝或是领袖, 都希望把自己, 或是自己的王朝和政府与皇家收藏联系在一起, 如此一来, 就可以通过国宝与过去连为一体, 授予自己的政权暂时的合法性。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帝制时代无疑是真理, 在今天依然是真理。”由于国家收藏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国之大事, 因此, 结合国家收藏安全的历史和现状, 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国家收藏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尊重和保护收藏者的收藏权益是维护国家收藏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1. 收藏者的收藏权益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1966年12月16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参与文化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50条规定, 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虽然从理论上讲, 收藏者的收藏权益确实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但周坚和费亮的调研却发现, “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屡屡违反《国家文物法》保护公民合法文物流通的规定, 近年来该方面案例屡屡见诸新闻媒体, 如引起收藏界震动的发生在湖南桃源县收藏爱好者无故被拘罚的事件, 湖南汝城‘圣旨’风波等。其中桃源县相关部门提出‘在拍卖市场、文物商店以外的场所买卖古玩文物即为非法倒卖’, 当地执法部门以非法经营、倒卖珍贵文物为名, 对当地收藏爱好者进行大范围传讯、拘押并处以大额罚款, 该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文物保护法》。”
尽管以“桃源事件”为代表的严重侵害收藏者收藏权益的恶劣事件最终都从表面上得以解决, 然而,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而引发的执法窘境和社会问题却不得不让人深思。如果不能从立法的高度理清关于收藏者收藏权益的一系列基本法律问题,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对文物界定的分歧, 那么, 作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收藏者收藏权益依然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有效的保护。
2. 收藏者的收藏权益事关中国国家收藏安全
从中国收藏史来看, 许多珍贵历史文物之所以能够“永存吾土, 世传有绪”, 都离不开私人收藏者的悉心保管和全力抢救。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的流转史为例。根据陈传席的考证结果进行估算, 在《清明上河图》从1106年至今共904年的流转史中, 只有大概190年 (约占五分之一) 的时间由元秘府、明内府、清内府和新中国政府收藏, 其余大概714年 (约占五分之四) 的时间都由私人收藏者收藏。从这个意义上讲, 尊重和保护收藏者的收藏权益, 培养和提高收藏者的收藏意识, 不仅是有效保护珍贵历史文物的主要途径, 而且是维护中国国家收藏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 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 充分认识尊重和保护收藏者收藏权益的重要性。
二、制定和实施国家收藏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收藏安全的重点和保障
1. 确立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相结合的国家收藏安全战略
对于国家收藏安全战略而言, 私人收藏具有蓄水池的重要作用。因为私人收藏品的最终归宿, 除了后人继续收藏外, 无外乎出售、散失和捐献。古今收藏, 时私化公, 时公转私, 聚散无定, 相互补充, 各有短长。如果说公共收藏是“渠”的话, 那私人收藏就是重要的“源”。
举例来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收藏文物的各界人士常将珍藏献给国家, 如北京张伯驹、天津周叔出、上海潘达于、合肥刘肃等, 郭沫若、郑振铎等文化要人更是将收藏的甲骨、陶器等悉数交给国家。这些慷慨捐赠, 缓解了故宫等处大量宝物被运至台湾而造成博物馆藏品不足的窘境。”又如, 周绍良曾多次致函故宫博物院, 表示愿意捐赠他收藏多年的1000余锭有干支年款的珍贵清墨。他在信中写道:“这批墨, 是一批重要文物, 全部是有年款干支的, 可以说, 自有清墨纪元干支的, 我这1000锭左右可以说是集大成, 而且也是您馆所缺的一部分, 合在一处, 最可合适。”在周绍良看来, “世界上的事聚散无定, 文物收藏也是这个样子。无论是无偿捐献还是低价转让, 只要是对学术界有用、只要是进了国家的收藏, 就是有了个好婆家’。”周绍良的态度可以说代表了相当大一批收藏者的心声。
首先, 由于政府财力的约束和公共资源的稀缺, 因此, 完全依靠公共收藏机构维护中国国家收藏安全实际上是很不可行的;其次, 由于私人收藏者对自己的收藏品通常都怀有很深的感情, 因此, 他们往往会比公共收藏机构的管理者更为尽心尽力;最后, 由于收藏品的安全会受到许多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 因此, 珍贵历史文物的分散化收藏有助于规避集中化收藏风险。就国家收藏安全而言, 有必要将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相结合的收藏安全战略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树立和倡导公私结合、私藏为国的和谐收藏理念, 建立和健全国家收藏安全评估体系, 积极扶持、引导和借助民间收藏的力量来维护中国国家收藏安全。
2. 确立强力保护中国珍贵历史文物的国家收藏安全战略
总的来看, 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无论是在新出土文物的保护方面, 还是在文物非法流失的打击方面, 都大有改进的余地。
就前者而言, 虽然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配合基本建设为主、主动发掘为辅”的原则, 但其实主要是抢救发掘和配合发掘。许多文物考古工作者无奈地称自己的工作“一是配合基建, 二是配合盗墓”。“近几年来, 我国的盗掘古墓葬现象呈现了迅猛之势。资料显示, 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的每年古墓葬被盗数量是数千座, 事实上, 每年新增被盗墓葬数量远不止这个数。此类案件在各地频繁发生, 暴露出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不足, 也折射出我国文物执法的现实困境, 更对我国文物法律法规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不仅如此, 很多盗墓犯罪分子在野蛮盗掘墓葬和洗劫随葬物品的同时, 还大肆损毁文物和破坏墓葬遗址, 给正常的文物考古工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就后者来说, 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马继东的调查, 1986-2002年, 厦门海关共查获和收缴各类文物近15000件;1995-2001年, 天津海关共查获和收缴各类文物8691件;1999—2005年, 大连海关共查获和收缴各类文物6704件。根据彭中天的估算, “按照深圳海关5%的抽查率, 以10年时间查获文物走私数量为计算依据, 再结合海关总署的数据进行推测, 这10年时间, 我们走私出去的文物是800万件。尽管不一定准确, 但数字一定很惊人, 这一数字超过了当年侵略者的掠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针对文物盗掘和文物走私的专项整治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 必须建立各级地方政府的文物保护问责制, 研究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流通法》, 从根本上解决古墓葬的盗掘问题和文物非法流失问题。就国家收藏安全而言, 有必要将强力保护中国珍贵历史文物的收藏安全战略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树立和倡导上下齐抓、防范到家的文物保护理念, 建立和健全国家收藏安全监测体系, 积极发动、引导和借助基层群众的力量来维护中国国家收藏安全。
3. 确立系统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的国家收藏安全战略
国家收藏安全所涉及的收藏品既包括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历史文物, 也包括彰显时代精神风貌的当代艺术精品。2005年, 文化部和财政部耗资1.05亿元联合组织实施了旨在“支持和鼓励艺术家进行新作品的创作, 推出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新作品”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虽然这可以视为国家系统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的行为, 但问题是, 第一, 该“工程”主要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 题材单一;第二,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并不是长期性和制度化的公共收藏行为。因此, 该“工程”还算不上系统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的国家行为。
事实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 国内公共美术馆基本没有顾及当代艺术的动态, 反倒被国外藏家抢了个先。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瑞士藏家乌力·希克。他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 他用10余年的时间, 收藏了180多位艺术家近200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 几乎容纳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招贴、剪纸等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型, 堪称一部‘微缩中国当代艺术史’。直至2000年上海双年展举办, 当代艺术被纳入‘官方’大展轨道后, 作品才开始逐渐被国内公共美术馆收藏。然而, 一是重要作品绝大多数已名花有主, 二是画价早已今非昔比。”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篇3
【关键词】国家审计;经济安全;理论依据;实现路径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近年来,审计机关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断加强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审计监督,有效履行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加,审计机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日益艰巨,只有科学把握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履行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市场监管和政策执行角度探讨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主要方式及实现路径。
一、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依据
1.从市场监管角度分析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市场可能存在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会出现运作不灵,造成行业垄断、恶性竞争、经济外部性等,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生产过剩、经济衰退等问题,使社会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经济运行处于高风险状态,在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经济危机,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对国家经济利益造成根本性伤害。为有效避免因市场失灵引发的经济运行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政府有责任介入、干预经济活动,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审计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具备直接了解微观和宏观经济状况的有利条件,能及时感知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清除经济肌体上的各种“病毒”,推动完善经济体制制度机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是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2.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相对于市场不是万能而言,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政府同样也会出现失败,因为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公务员等个人组成的群体,政府人员与普通人一样,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他们在知识、能力方面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这就决定了由政府人员制定出来的政策可能不够完善,政策执行可能不完全到位,在补救市场失灵时就可能出现失败的现象,造成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为有效防止政府失败,政府内部必须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有效执行。由于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对稀缺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也就是涉及到对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能通过依法评价政府、企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检查政策执行情况,推动政策有效落实,促进政策不断完善,因此在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体系中,国家审计是防止政府失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
二、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方式
1.监测和预警
国家审计对经济活动的监测与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不同,它不是采取宏观数据统计分析的方式,而是采取专项审计调查等方式,审计机关通过对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选择经济运行中最薄弱的环节作为切入点,从微观层面着手,深入查找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突出问题,及时向决策系统发出预警信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控制和纠偏
国家经济从“安全”到“不安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国家审计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并通过采取措施实施控制和纠偏,及时切断“火源”,防止演变成为趋势性、全局性的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3.修复和完善
国家审计不能“就审计论审计”,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体制制度机制上查找原因,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从制度层面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现路径
1.将安全性列为国家审计的法定目标
目前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的目标包括检查评价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尚未将安全性列为法定的审计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一直是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如果经济安全无法保证,就谈不上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将安全性确定为国家审计的法定目标,有利于审计机关更加牢固地树立经济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2.坚持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进行,绝不能“包打天下”、越俎代庖,更不能缺位,应通过向党委政府提供权威的审计报告、信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明确界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对经济安全的看法存在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强调国家经济应具有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使国家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避免“泛经济安全”,避免将经济安全等同于经济稳定、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环节,提高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积极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财政资金收支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财政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政府的信用,关系到政府治理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财政领域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既损害了广大纳税人的利益,影响了社会公平,也使国家财政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要积极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全面整合审计资源,大力开展“大兵团、多兵种”作战,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积极揭示财政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维护财政安全。
5.高度关注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的根本利益,金融如果不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从20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可以看出金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审计要坚持将金融审计摆在重要位置,重点关注影响金融体系安全的关键因素,积极为国家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监控机制提出建议,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维护国家安全 筑牢人民防线 篇4
筑牢人民防线
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二、节日起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6年4月15日是中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三、节日意义
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对培养和增强全民自觉投身国家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夯实和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形成和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五、为什么要进行国家安全知识学习?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任何情况下不得做有损国家安全的事情,并自觉与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我国宪法第五十四条、《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六、危害国家安全的五种行为是什么?
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如台独分子一直没有放弃“两个中国”的梦想,**喇嘛也在境外成立了流亡政府,东突厥势力也在国内大搞破坏、谋杀、爆炸等活动。
2、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接受了间谍组织的任务,是否进行了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情报或其他破坏活动,只要参加了间谍组织,即构成了间谍犯罪。未参加间谍组织,却接受了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的任务,也不管其任务实现与否,不影响间谍犯罪的成立。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一般指在未参加间谍组织,也没接受其代理人任务的情况下,主动为间谍机构窃取、刺探、收买、提供情报。不管情报是否到了间谍手中,都不影响间谍犯罪的成立,就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或者将防地设施、武器装备交付他国或敌方的行为。
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行为。
⑴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
⑵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
⑶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⑷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⑸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
⑹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七、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要始终如一地树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克服麻痹思想,提高识别能力,不要被“和平”、“友好”、“交往”中一些假象所迷惑,认为世界处处充满爱,认为改革开放的年代,哪有那么多的间谍、特务,看不见隐蔽战线上尖锐复杂的斗争。
2、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在对外交往中,不能只讲友情,不讲敌情,即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视而不见,失去应有警惕,或出于个人私利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利益;不能接受西方腐朽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应自觉的抵制和斗争。
3、发现外教或外籍人员在不恰当的场所宣扬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散布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宣传西方物质文明及拜金主义等等,都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收到的反动心战宣传品要及时主动上交,防止扩散,产生不良影响,与外国人接触要严守国家秘密。
4、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的思想。任何国家都有其自己的安全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我国更是地广物博,具有很多“中国特色”的秘密,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八、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
第七十七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维护国家安全中学生手抄报 篇5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手抄报
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20**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4月15日是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意义深远。首先,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20**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方针政策。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公众广泛参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获得弘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良好效果。
其次,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国家安全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制度,将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突出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是专门机关的任务,而是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义务和职责。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政府和社会公众有效地了解国家安全法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大家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最后,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法普法宣传的效果。国家安全法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便于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到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的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关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义务,国家安全法第77条明确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此外,该条还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篇6
主讲人:竹竿中学 余正胜
复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知道“一国两制”含义,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学重点: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解读目标
三、盘点梳理、巩固知识: 解决目标一
(一)知识梳理盘点
1、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度的内容和原因、意义;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
5、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6、我们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国家角度、青少年角度怎么做)
7、列举我国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8、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和旅游景点。
9、列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试题研究》P48.1.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一是地域广大,人口稀少。二是物产资源丰富。三是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必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必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维护民族团结?(必背)①民族团结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维护民族团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③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④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怎么做?(必背)国家: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参见《试题研究》P48-6.)中学生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③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认真学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习各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
6、列举我国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见《试题研究》P48页第7题。
7、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和旅游景点。见《试题研究》P48页第8题。
8、列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见《试题研究》P48页第10题。
9、列举反应我国民族团结的歌曲;
《北京喜讯传边寨》、《天路>、《北京的金山上>、《七子之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打起手鼓唱起歌>>、《哇哈哈》、《赞歌》、《翻身农奴把歌唱》、《骏马奔驰保边疆》、《歌唱祖国》、《大中国》、《我的中国心》、《中国人》、《团结就是力量》、《万里长城永不倒》、《祝酒歌》、《义勇军进行曲》、《长城长》、《亚洲雄风》„„
„
(二)考点时政链接
材料一:2016年8月24日习近平到青海省调研强调总书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材料二:习近平诠释“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中考命题我来猜
1、总书记到青海省考察调研关爱民族同胞表明什么?(1)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2)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3)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等等
2.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团结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维护民族团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等等。3.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怎么做?
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③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认真学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习各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 解决目标二
(一)知识梳理盘点:
1.什么是“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实践。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5.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态度。
6、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1.什么是“一国两制”?它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 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必 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5.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态度 ①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③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④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⑤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6、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国家统一,则国盛民安; 国家分裂,则国衰民乱; 国家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考点时政链接
新华社:中国网2017年3月13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谈到两岸关系,李克强表示,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两岸关系有新的进展,再进一步。李克强说:“两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话可以说常讲常新。两岸的媒体共同把‘进’字作为两岸汉字。这个字可以说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两岸民众的期待。我也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两岸关系有新的进展,再进一步。” 新华社:2016年6月17日 两岸民间交流盛会——第八届海峡论坛17日在福建圆满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主会场设在厦门,有关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分别举办相关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19大项活动在福
(三)中考命题我来猜
1、我国加强两岸民众交流有什么意义?
(1)推进两岸经济交流 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
(2)有利於繁榮豐富中華文化;
(3)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4)有利於提升大陸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等等
2.我们青少年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做些什么?
①1 应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时刻准备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2)大力宣传祖国统一,支持和拥护我国的同一方针政策,坚决与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解决目标三
(一)知识点盘点 1.什么是国家安全?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或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
3、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个人角度)
5、列举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二)考点时政链接
材料一: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7章8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简称:反间谍法)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材料三:南海仲裁案: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中国:南海仲裁结果是“一张废纸”
材料四:2017年2月28日-快讯:韩军方已和乐天集团签署萨德用地交换合约,乐天集团配合韩政府部署萨德。“萨德”不仅能反导,x波段雷达还可以监控中国华北地区火箭军和俄罗斯远东部分,这已经直接构成了很大的国家安全威胁,东北亚和朝鲜半岛正重新进入冷战时期。...(三)中考命题我来猜 1.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
2014年1月24日,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2.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必背)
①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②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③维护国家安全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和平稳定的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
3.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原因)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保守国家秘密;
4.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应如何做?(必背)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②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机密要承担法律责任。③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5、列举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国内:”藏独”势力;疆独势力;台独势力;港独势力; 东突厥恐怖势力;华轮功势力;全能神教;
新疆”世维会”;等等
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反华势力;
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周边某些国家妄图霸占我国领土,威胁我国安全;等等
四.每日一辨:
甲:国家安全形势艰,唇亡齿寒记心间; 乙: 反恐立法记心间,国家安全全靠它。参考答案要点:
1、我国安全形势为什么严峻?
2、个人与国家是什么关系?
3、国家反恐立法有什么意义?
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五.课堂检测
2、新疆维吾尔小伙阿迪力•买买提吐热读大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食——切糕,和同班的两个汉族同学在淘宝网上开起了切糕专卖店。在创业中有分歧时,他们互相理解。他们还以三个人的头像注册商标,成立了“梦想起航”公司。这种“维汉合作”的创业模式让我们感受到()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B.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心愿 课堂小结:六.说说这节课您有哪些收获? 七.课外作业
1、完成《试题研究》本课时习题。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篇7
1.1 保护湿地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 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重要功能。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 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 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 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 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 筛选和改良的物种, 均具有重要意义。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 具有预防侵蚀、调洪蓄水、抵御风暴、等重要功能, 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已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1.2 保护森林构筑了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的森林和“淡水之源”、“地球之肾”的湿地, 共同构筑了我国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 覆盖率20.36%, 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 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和储碳库, 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 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因此, 构成了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1.3 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新时期我们的重大使命
首先,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 科学研究表明, 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 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 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其次, 湿地面积减少, 是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现象。抑制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政策的核心。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都是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 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 影响地球的健康。因此, 我们要把保护湿地, 恢复湿地功能, 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 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 这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2 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途径分析
2.1 保护森林途径分析
2.1.1 抓好重点工程, 推动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核心, 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 加大力度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切实巩固好两大工程成果, 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 严格天然林采伐管理, 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后续产业, 鼓励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 落实对退耕农民的有关补偿政策, 解决好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要坚持以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确保湿地保护任务的落实。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 修复典型生态系统, 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1.2 加强森林管护
认真落实管护责任, 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落实到山头地块, 并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加强对新造林地和幼龄林的抚育管理, 切实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确保造林绿化效果;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 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的总体要求,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同时, 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使用管理, 做到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专款专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公益林地基金使用效益。
2.1.3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林地保护
创新宣传方式,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林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激发全社会参与植绿护绿的热情,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积极支持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 严格按照林地审核、审批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办理征收征用林地许可, 并进行异地植被恢复;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地的行为, 严禁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建房, 严禁乱征滥占林地进行工程建设和非法占用林地开采矿石等, 节约、集约用地, 依法使用林地。
2.2 保护湿地实施路径
2.2.1 完善湿地政策措施为保障, 显著增强了湿地保护能力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 要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当前, 国家出台了湿地保护政策, 制定了宏观战略规划, 将湿地总面积、湿地保护面积纳入了国家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强化了湿地保护检查、考核、通报和奖惩制度的贯彻落实。因此, 我们加强了机构建设, 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 明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成立湿地管理委员会, 承担湿地资源统一管理以及进行部门协调的责任, 强化了履约协调机制。同时, 我们还要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科研工作, 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制定森林采伐计划、采伐方式、采伐量、审批手续、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 加强森林保护。
2.2.2 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为重点, 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手段
首先, 加强湿地保护有效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 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完成国家项目二百多个, 建立了黑龙江、长江等流域湿地保护网络, 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六百多多处。其次, 提升手段将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好、增收致富好、生态观念好”的湿地文明村、文明户。开展了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国湿地保护已经成为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热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
2.2.3 将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
我们要大力夯实基础工作, 积极推动湿地立法工作, 逐步理顺体制机制。准备在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时,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 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 确保自然湿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 继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严格保护自然湿地, 科学修复退化湿地, 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全面加强湿地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 充分兼顾湿地保护等生态用水的需要。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3 结束语
总之, 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 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 影响地球的健康, 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要:“湿地与森林”, 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保护森林和湿地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保护策略, 以此实现森林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你我怎样,国家就怎样” 篇8
黄细花,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2012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不说话的委员、代表”亟待“激活”
《同舟共进》:叶青老师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而且是民主党派资深党员,又刚刚加入湖北省政协常委的队伍;黄细花老师的代表工作已超过十年了——你们对一些代表、委员的形式主义履职有何看法?日常工作中最反感哪些形式主义?
叶青:“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历来是国家强盛的破坏者,是执政党的大敌。作为民主党派队伍中的一员,虽说刮起这“四风”的“能力”与机会都很有限,但也不能把有限的机会用来推波助澜。如果说民主党派人士还有一点机会刮“四风”的话,则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上。我于199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多年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历程,对“反形式主义”有亲身体会。
我原来以为,加入民主党派就可以少开一点会,多一点时间做学问,后来发现完全错了,会议与发言的机会反而多了。20多年来,我承担过多种社会角色: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2013年起)、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政府参事……从全国、省、市到区四个层面,我都有发言的平台,会议自然不少。我的体会是要“少讲成绩,多谈问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甚至认为,成绩让执政党去说,问题让我们参政党来说,不要怕得罪人。这样才可以破除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上的形式主义。我每次发言的时间安排比例大抵如此:讲某个方面的成绩一般控制在10%的时间之内,讲存在的问题一般控制在30%之内,讲解决问题的方法控制在60%的时间之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比提出问题更重要,这是一位哲人的话。我想这算是在参政议政上反形式主义的具体行动吧。
黄细花:开会太多、文件太多、各种考核太多!真的,这是我的第一反应。没必要的会议和没必要的文件太多了,有多少个会议是必须开的?有多少个文件是必须看的?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反而让你身陷其中,无法抽出精力干更多的实际工作。
《同舟共进》:为什么会有“不说话、说废话”的代表、委员?或者说,既然“不说话”,他们是怎么进入委员、代表这个队伍的?
叶青:还是先谈我的感受:民主党派人士无财权、无人事权,但有重要的话语权。我曾立志当中国的“言官”,而非“权官”——其实当“言官”最保险。只要允許,我“凡会必说”,自然也免不了“言多必失”。面对天天都有的各路媒体的采访,我不会拒绝,也肯定有不完善或者记者误读之处,既然已经上报或上网,就没有必要追究,要抱着宽容的态度。
由于身份不同,代表、委员中说话者的力度完全不同。执政党的代表、委员有纪律要求,不会多说,否则就当到这一届为止,出现“哑巴代表”、“举手代表”也就情有可原了。这需要从人大的体制上作出改革——既然是监督“一府两院”的人大代表,怎么能有官员在其中呢?“一府两院”中的官员与法官、检察官代表不是自己监督自己吗?这会有效吗?说实话,作为公务人员,我都没有资格当全国人大代表。人民以及人民代表监督“一府两院”,这应该是人大改革的方向。当然,这在近期是无法解决的。人大、政协在某些地方、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安排官员的场所,但我们不乏有理想、想实干的干部,所以亟待从制度上改革,给实干的人一个机会。
总体观之,来自民主党派的代表、委员还是敢于直言的。如何避免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形式主义,我觉得,咱们能否先从人大代表的选举这一环节开始,杜绝形式主义。
黄细花:讲套话、空话的委员、代表确实存在。每年“两会”,我在会场一听到这样的发言,会在直觉上很反感、不耐烦,甚至不想听下去。网友建议晒提案、议案,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委员代表的提案、议案应该公开,政府部门的答复也应该公开,这样不仅能让民众看到提案、议案怎么样,也能看到政府部门的答复怎么样,而且为后面的委员、代表的工作提供参考——避免同质化的重复。这是信息公开的一部分。
代表、委员人数这么多,专业、地域、工作背景差别这么大,本就应该发出不同的声音。互相碰撞、擦出火花才能真正取得共识,把国家往前推。如果大家都说一样的话、一样的歌功颂德,每年“两会”还有必要汇集这么多人发言么,代表、委员还有存在的意义么?人大代表连《宪法》都可以提议修改,还有什么话不能说、不敢说?美国曾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人做投资,第一组的成员对于投资到哪里,意见十分统一,发出一样的声音。第二组成员分歧非常大,需要不停地讨论、沟通。看似第二组决策之前效率不够高,而且给人的印象比较“嘈杂”,但结果证明,恰恰是第二组的投资盈利非常高,而第一组的投资失败了。这是一个商业实验,但能引人深思。不同声音的讨论、争论,以及最后取得共识,这样的过程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教育领域的著名天问“我们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其实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如果教育成为制造“产品”的大工厂,什么都要求统一,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哪里能创新,哪里能产生“大人物”?
“不说话的委员、代表”之所以存在,有多重原因。首先在遴选机制上,比如代表的选举,设计上本来是好的,但操作起来往往达不到实际效果,导致有些委员、代表不能让民众满意。可以说,这是政府“过度担心”了。另一方面,由于一再强调“稳”,有些委员、代表总害怕说完后会影响自己什么,单位、家庭等都成为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委员、代表自己“过度担心”了,太看重一点点利益的得失。
《同舟共进》: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说话者,有的是“被沉默”,更多的是患得患失,自己选择了沉默。但李克强同志及一些学者都曾说:“你我怎样,国家就怎样。”
叶青:是的,“你我怎样,国家就怎样”。在给年轻人讲课时,我曾经把自己称为“叶三力”、“叶三做”,即“力言、力行、力德”,“做自己、做今天、做实事”。多说话,多实践,以德行要求来说话、做事,是我的原则。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他人;一群人时,做好自己”。一群人,形形色色,无力纠正每个人的言行时,首先做好自己。我多年来极力推行的“叶氏车改”,也是以言行一致要求自己。如果一方面呼吁公车改革,一方面又坐公车上下班,何以服众?
“叶氏车改”一改十年,这也是我这个民主党派成员做出的一个小小贡献—— 一年可以节约8万元(车的折旧费2万元,司机酬劳4万元,保险等支出2万元左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又说又做”,言行一致。遗憾的是,跟我学的党内干部、党外干部太少了。很多党外干部的想法是,党内干部能享受的,我们党外干部凭什么不能享受?这些想法的存在是有各种理由的,我无力去改变,只能继续孤独地做“叶氏车改”,并尽力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三公”经费居高不下,这里也有形式主义的“功劳”。当了一定级别的官就要有一定级别的“伺候”,这种“面子观念”浪费了不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其实官员的一言一行都有社会影响力,官员的一举一动都是要花钱的。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副厅级干部到一个县城,可以安排套间,但这种财政财务上的形式主义是明显的浪费,标间足够用的话,为何一定要套间?打破这种顽疾,能不能从党外干部开始?我的体会是,党外干部做起来阻力会小一些。人们在讨论“叶氏车改”时,一般最后都会说“他是民主党派干部嘛,可以理解”。这个“他”就是我。可见,民主党派要搞一些创新,成功率会高一些。在车改这个问题上,我尽量做到“专业研究—参政议政—为官做人”三者统一。感谢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改革平台。同样作为财政学的研究者,如果是继续在大学里教书的执政党党员,他是没有这个改革机会的。这一点我十分庆幸。
黄细花:确实是这样。作为代表,我觉得还是要尽力为老百姓“鼓与呼”。目前很多制度有待改进、完善,但即使在现有环境里,空间还是有的,还是能够说真话、办实事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比如我,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敢于说真话,是因为广东开放宽容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以及广东省及惠州市领导的鼓励与支持,我对此心怀感激。另一方面我也时常想:虽然我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官员代表,但也算是体制内的干部吧,自然也有很多“官员代表”的无形“紧箍咒”,所以也只是力所能及地说了一些真话,提了一些切实的议案,但我居然就被民众称为“敢言代表”,我真的很感慨——如果我都算“敢言代表”,都能做到“敢言”,我相信有更多的代表、委员本应该比我做得更出色,更有资格和能力被称为“敢言代表”。
那些“不说话的委员、代表”,是还未被“激活”的形式上的委员、代表,亟待有人、有制度去“激活”他们,激发他们的履职理想,激活他们的履职能力。所以,让民众能在网上或其他地方查看到每位委员、代表的提案、议案,查看到政府部门的答复,我觉得是很好的“激活方法”。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加在一起5000人左右,如果都处于“激活”状态,可以想象,将能发挥多么大的作用,拥有多么大的能量啊。
叶青:委员参政议政不仅不该成为形式主义,而且应该成为反形式主义的重要力量。
参政党在中国不是反对党, 而是“批评党”、“建设党”
《同舟共进》:叶青老师曾提及英国的务实、简约作风,能否给我们的读者说一下。
叶青:形式主义的反面就是“务实”。而这种“务实”是否可行,标准在老百姓的手里。先说我们国家:各个行政领域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成为吞噬财政资金的猛兽。如不停拆掉重建的高楼(特别是办公楼,最近网上披露最多的是某国税局把位于闹市区的老办公楼出租给私人办酒店,又到新区盖新办公楼),花巨资建造没多久就塌掉的各种大桥,各种空置的工业园区,浪费了多少本该用于民生的社会财力?荒山刷绿漆、干部充老农,农村每有新运动就折腾一下农民,等等。而且上下沟通时,还出现了“戴着面具的表演”。当然,中央“八项规定”公布才半年多,问题一时难以消除,但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越短越好。
我曾到英国学习一个月,深感英国的简约之美、务实之美。一座上百年的只能过一辆车的老桥,由于经过的车辆有所限制,至今还在用,方法是在桥的两头安装红绿灯,单向放行。要是在国内,不知早被拆了多少次了。英国的一些老房子要翻新,也只能在保留外貌的前提下,在房屋内部实现现代化。一些大城市的花坛、街心花园也较简陋,很难看到珍奇树种或者“大树进城”。但基础设施的简约不等于随意和质量低劣。很多设施的功能齐备、完好,外表简陋,但使用寿命很长。英国政府和私人不会为“大拆大建”花一点儿冤枉钱。尽管在进行改革,英国的社会福利水平还是很高的。一位华人朋友的母亲从国内到苏格兰,住满六个月后看病居然就不要钱了。他们奉行的原则是“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所以在英国,你看不到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形式主义的表演。这种务实的风气,值得我们深思。
《同舟共进》:两位的履职经验都很丰富,也深得民众称许,能和广大委员、代表分享一下经验、建议么?
叶青:我所思考的问题主要是财政经济问题,而财政经济正好是参政议政的重点。我的专业研究与参政议政不仅不冲突,而且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在我看来,专业研究与参政议政不仅没有矛盾,参政议政还是专业研究的合理延伸——通过参政议政,放大了专业研究成果的效用。我把参政议政分为两种类型:专业研究型与社情民意型。前者涉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后者涉及社会管理的创新。而民主党派成员带来的多重身份,又使得表述这些观点成为可能。比如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成员,这种身份为我说一些比较尖锐的真话提供了很大方便。最近,我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公务员队伍压缩1/4都没问题,“凡进必考”在中国仅仅实行了15年,在此之前进入政府机关的人员,能力肯定有强有弱,这个毋庸置疑;再过15年,中国公务员队伍肯定比现在强。在政府机关呆了10年,我感觉到机关“因人设事”的形式主义太多了,只能用时间来改变。这条消息上了微博后,支持者甚多,我也颇感欣慰。中国需要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民营企业为什么效率高,因为人员是有进有出的;而国有企业、党政机关的人员几乎不动,谈何效率?
参政党在中国不是反对党,而是“批评党”、“建设党”。比如,在1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中,我的以下建议都是建立在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批评中国存在严重的公务车浪费现象,提出加快公车改革的建议;反映农民负担过重,支持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減或免农业税;反映农村高中生生活压力过大,建议把贫困地区高中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等等。没有尖锐的批评,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社会角色多了,发言机会多了,统计局的本职工作就必然受到影响,我的弥补办法是10年中取消一切休假和简单的旅游参观,尽可能把调研活动安排在双休日。
黄细花:前几年我都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平时发现的问题或者调研观察到的问题,我都会随时记下。现在手机更方便,和朋友聊天,他们经常会有“抱怨”,这些“抱怨”也是民声,我会认真听,觉得有代表性的就记在手机的记事本里,加上民众从各种渠道寄过来的信息、资料,到最后会有一个汇总、筛选。我会选择“以小撬大”——撼动一个利益集团真的很难,但若能从小的角度不停敲击,我相信会有所改变。当然,作为代表我也经常会有焦虑感、无力感: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有些部门就是为了眼前一点点利益,不顾代表与民众呼声,岿然不动。
从我过往的经验看,当我的议案、建议涉及某部门时,它们有时会直接在会场找到我沟通、协调。我觉得这方面人大应该让它制度化、常态化,比如人大代表如果集中或者多次提到公路收费问题,那么交通部的相关部门就应该直接和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对人大代表的议案给予落实,而不是简单回应“我们97%的公路都不收费了,怎么还提这个问题?”这样只会导致民众频频反弹:我们一出门就收费,97%不收费的公路在哪里?其实交通部根本没有仔细分析数据,97%不收费的公路都分布在偏远乡村,不在大众经常出行的范围内,而经常出行的高速公路,99%都是收费的。这样各说各话,各方都委屈,而且问题一直拖着不解决,能否让人大代表在中间发挥更大作用?人大的相关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改进,让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能逐步落到实处,从而消除无力感,享受成就感。
(本文由本刊记者郭芙秀采访、整理)
【怎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推荐阅读:
怎样能做好asp网站的安全性维护07-02
复习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与安全教学设计08-30
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07-02
安全检修维护07-02
网络维护09-30
维护网络安全方法08-16
综合网络信息安全维护10-26
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