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女子的古诗词(共12篇)
描写女子的古诗词 篇1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久宁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子著罗衣。
君宠亦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
李白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明妃曲》(王昭君)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长恨歌》(写杨玉环)
白居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清平调词三首》 (杨贵妃)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农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栏干。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善哉行》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描写女子的古诗词 篇2
一.怀才不遇
在唐宋诗词中, 作者塑造了一位位俯仰古今, 环视宇宙, 深感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自我形象。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几句, 忧思悲愤, 传达出封建社会中一切壮志难酬的人士的共同心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也有悲怆忧愤的诗句“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陇头吟》) , 通过关西老将的不平遭遇, 写出朝廷不公。这位关西老将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到头来只能是“驻马听之双泪流”, 而他的那些偏裨副将, 却早已飞黄腾达, 封侯拜将了。诗人的作品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和不平。王维还有两句“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 是他晚年消极思想的流露。只因李白素有匡时济世之志, 却不能一伸其能, 愁怨激愤郁结胸中, 无处喧泄, 于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以夸张的比喻把深长的愁思表达出来, 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
在宋代有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抒发他们的悲愤。苏轼在《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中, 在这样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唯有蜇龙知。”诗人认为, 桧树的根和它的树干一样, 也是挺直的, 但根在地下, 无人知晓。苏轼借此赞美王复的才能和品德表里一致, 劲节不屈, 只是无人了解。辛弃疾在《丑奴儿》【少年不识】这首咏愁词中, 更是生动真切:“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有出将入相之才, 南宋小朝庭却不予重用, 反而罗织罪名, 横加排斥, 年仅四十二岁就被迫退职, 闲居江西二十余年。词人为自己的遭遇悲愤不已, 积郁难平。
从以上诗词中可看出唐宋文人对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 对当时朝庭的软弱与黑暗日益看得明白, 对于政治舞台的倾轧变幻, 对于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深了, 所以他们在诗词中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二.壮志难酬
唐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句较少些, 但其中不乏名句。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 这两句写诸葛武侯北伐未竟, 染疾而终, 使得后世的英雄志士莫不为此惋惜垂涕, 伤心不已。温庭筠的咏史诗《经五丈原》中有这二句“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也是写号称卧龙的一代名相诸葛亮的, 诸葛亮虽然竭智尽忠, 也无法使昏庸的后主刘禅醒悟, 天下政权不由人愿地旁落在司马氏手中, 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已无计可施了。这首诗是温庭筠凭吊诸葛亮祠庙时写的, 这和杜甫的《蜀相》有类似的地方, 借古代名相来表达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
宋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词很多。这里主要以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为例。爱国诗人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一直想驰骋疆场, “手枭逆贼”, 收复旧京。但被投降派把持的南宋小朝庭却一直对他排斥打击, 使他壮志难酬, 抑郁终生。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鹧鸪天》【壮岁旌旗】也是一首壮志难酬的词, 作者有卓越的文才武略, 青年时代就拥军上万, 驰骋敌后, 以抗金爱国为己任;南归后虽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 却远离前线, 而且受到朝廷猜忌, 常被弹劾, 后罢官落职, 闲居江西二十来年。对此作者愤愤不平, 常在词中吐露悲愤的心曲。这首词的下阕“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是作者与客人谈到功名时发出的慨叹, 概括了一个落魂英雄的毕生遭遇, 意境悲凉, 感慨深沉。这末两句颇有诙谐戏谑的意味。
三.家国之痛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天宝十四载 (公元755年) 末, 杜甫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探视妻小, 至家正赶上自己的小儿子饿死而作的。“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杜甫因小儿子饿死而深感惭愧, 既表现出自己的悲痛, 也曲折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杜牧《泊秦淮》中最有名的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忧的爱国情怀。晚唐时期, 唐朝江河日下, 国势日趋危急, 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 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 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抚景感时, 这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 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
有着深沉的家国之痛的词人是李清照。她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 是李清照五十三岁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时, 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 李清照的故乡沦陷在金人手中, 丈夫也已亡故, 她无儿无女, 寡居异乡, 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这两句抒写了她无可告语的沉重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前一句写愁苦的来由, 带有极大的概括性。当时, 抒情主人公在生活中经历了重大变故:统一的故国, 幸福的生活, 挚爱的伴侣, 共同追求的事业, 一切的一切都永远失去了, 这种失落既是剧烈的、广泛的, 又是无可挽回的, 所以称为“事事休”。后一句写愁苦的神态, 抒情主人公想找人诉说一下愁怀, 但种种伤心事从何说起?还没开口, 已经泪如雨下, 泣不成声了。从艺术效果看, 确实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季节, 曾打算强打精神到双溪去泛舟解闷, 但转念一想, 那双溪的小小舴艋舟, 怎能载得动自己心里的沉重愁苦呢?刹那间闪上心头的春游之念, 倏然而逝。这里, 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分量的物体, 它是如此沉重, 以至舟载不动, 水浮不起。而这沉重的愁苦却背在作者肩头, 压在作者心头, 无时无地不在折磨着女词人。
陆游也有家国之痛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 , 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九二年, 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六十五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宋王朝苟且偷安, 不图光复。遗民们的爱国之心却不能泯灭, 他们在敌占区一年年、一代代地盼望着王师北伐, 盼望着回到故国的怀抱, 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接着失望。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却依然见不到“王师”的踪影。
四.愤世嫉俗
唐人王昌龄在《塞上曲》中写出了这种情况:“功多翻下狱, 士卒但心伤”, 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好人受屈, 功臣遭黜的黑暗现实, 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李白“吾观自古贤达人, 功成不退皆殒身” (《行路难》) 的诗句, 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更是对自己所处社会政治黑暗, 贤才不得其用的激愤之情的抒发。“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杜陵叟》) , 这是白居易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痛斥。这些“长吏”不顾颗粒无收的严重旱灾, 对农民“急敛暴征”, 逼得他们“典桑卖地纳官租”, 沦于衣食无着的绝境。白居易借杜陵叟之口, 痛斥他们“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简直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 激愤之情, 溢于言表。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 为人民鸣不平的勇气, 值得钦佩。刘禹锡有首《与歌者米嘉荣》, 米嘉荣是唐代著名歌唱家, “近来时世轻先辈, 好染髭须事后生”, 作者借劝慰米嘉荣, 抒发自己辛酸的愤世之情, 表面上是诚恳地进行劝告, 实含对世事犀利的嘲讽。诗句于正中见反, 于平和中见激荡, 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和苦闷, 更能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
宋人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这首词作于苏轼出狱后谪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秉性旷达, 虽身处逆境, 仍然放浪于诗酒之中, 寄情于山水之间, 不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词写他在一夜之间醉了又醒, 醒了又醉, 回家时已经三更。就在这万簌俱寂的深夜, 他带着醉意独立江边, 思考着人生的归宿。他对以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忘却世事深以为恨, 不知何时才得以解脱。下阕是:“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下阕的前两句既是感慨, 又是议论。它反映了作者宦海浮沉, 九死一生的经历, 反映了当时待罪黄州, 身不由己的处境, 反映了他追悔憾恨, 愤懑不平的心情, 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探索, 对解脱的向往, 内涵十分丰富。后两句写他向往驾起一叶扁舟远离仕途, 远离尘世, 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度过这劫后余生。“郡守徐郡猷闻之惊且惧, 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 (苏轼的字) 鼻鼾如雷, 犹未兴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 。词人终于没有一走了之, 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 儒家的入世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尽管没有走成, 这两句词依然反映了他愤世嫉俗, 希冀摆脱逆境, 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辛弃疾素有抗金复国之志, 出将入相之才, 但是他曲折坎坷的遭遇使他痛心疾首, 在《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中发出了愤世嫉俗的慨叹。“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作者在这里所要否定的并不是“古人书”, 而是与这些书上所说的“圣贤之道”完全背道而驰的黑暗现实。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唱彻阳关】) 两句以江上的“风波恶”与人间的“行路难”相比, 用“别有”相区别, 表明了作者的认识, 也突出了世路艰难的感慨。
以上都是唐宋诗人、词人心声的鸣奏:从李白和杜甫的诗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社会弊端的揭露, 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从杜牧、李商隐的诗中, 看到了他们对国势衰落的忧虑, 对个人怀才不遇, 仕途坎坷的愤慨;从苏轼的词中, 看到爱国宏愿, 体会到怀古伤今;从辛弃疾的词中, 看到盼望收复国家山河的热切心肠, 也体会到在国势颓败, 复国无望情况下的痛苦心情;从李清照词中, 听到国破家亡夫逝之后孤孀的哀鸣……
总之, 透过唐宋诗词的悲愤描写, 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我们读懂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体会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这些优秀诗词的字里行间, 给我们流下了情感充沛、动人肺腑的良好印象。
参考文献
[1]张健雄.易扬.唐宋词百首浅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2:78.
[2]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45.
[3]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1:123.
[4]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12
形容女子的诗词 篇3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密态随羞脸,娇歌逐软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描写女子的成语 篇4
【桃腮杏脸】: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同“杏脸桃腮”。
【桃羞李让】:桃和李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桃夭新妇】:桃夭: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形容年轻而漂亮的新婚女子。
【天生丽质】: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天生尤物】:尤物:特殊的人物,多指美女。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天姿国色】: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投梭折齿】: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艳如桃李,冷如霜雪】: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艳如桃李,凛若冰霜】: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燕妒花惭】:形容女子貌美,使燕子忌妒,使花儿感到羞愧。
【燕妒莺惭】: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燕瘦环肥】: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燕燕莺莺】:比喻娇妻美妾或年轻女子。
【燕燕于归】:指女子出嫁。
【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杨花水性】:柳絮飘扬,水性流动,因以“杨花水性”比喻轻薄女子等用情不专。
【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冶容诲淫】:冶容:打扮得容貌妖艳;诲:诱导,招致;淫:淫邪。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招致奸淫的事。
【野草闲花】: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一代国色】: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为一代人当中长得最美的女子。
【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一顾倾人】: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一貌倾城】:全城的人都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依翠偎红】:指同年轻女子厮混的风流韵事。翠,翡翠一类饰物;红,脂粉膏一类化妆品。“翠”与“红”均借指女人。
【仪静体闲】: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宜笑宜颦】:颦:皱眉。一笑一皱眉都符合人的心意。形容女子各种表情都好看。
【遗钿坠舄】:钿:有金翠珠宝等制成的首饰,舄:鞋子。形容女子在游玩、交际时纵情欢乐的景象。
【瘗玉埋香】:瘗: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丽的女子死亡。
【莺声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投梭之拒】: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同“投梭折齿”。
【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温香软玉】:温:温和;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
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文君早寡】: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巫山一段云】:形容女子美丽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女子美好的身材。
【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雾鬓云鬟】: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西眉南脸】:春秋时美女西施的眉和南威的脸。后泛指美丽的女子。
【惜香怜玉】:怜、惜:爱怜;香、玉: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惜玉怜香】: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仙姿佚貌】:仙女的姿质,美女的容貌。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仙姿玉貌】: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仙姿玉色】: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纤纤弱质】:纤纤:细巧。形容女子身材纤细,体质虚弱。
【纤腰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闲花覆荨浚阂吧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同“闲花野草”。
【闲花野草】: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香闺绣阁】:旧指女子的内室。
【香闺绣户】:闺:女子住房。华美溢香的大家闺秀的居所。
【香喉玉口】:形容美丽女子的演唱。
【香肌玉体】:形容年轻女子肌肤的娇嫩温香。也代指美女。
【香润玉温】:形容年轻女子肌肤的娇嫩温香。也代指美女。
【香温玉软】:形容年轻女子肌肤的娇嫩温香。也代指美女。
【香消玉碎】: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损】: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萧郎陌路】: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星眸皓齿】:眸:眼珠;皓:白的样子。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比喻美女。
【形夸骨佳】:夸:柔软,美好。形容女子外貌美丽,体形优美。
【杏脸桃腮】:脸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红。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杏腮桃颊】: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秀丽的容颜。
【杏腮桃脸】: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同“杏脸桃腮”。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秀色堪餐】: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
【绣阁香闺】:闺、阁:旧指女子的住处。指富贵人家青年女子的住处。
【须眉巾帼】: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削肩细腰】:低垂的肩,纤细的腰。形容女子身材秀美。
【雪肤花貌】:雪肤:皮肤白皙如雪;花貌:容颜美丽如花。形容女子貌美。
【压良为贱】: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嫣然而笑】: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嫣然含笑】: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嫣然一笑】: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妍姿艳质】: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
【妍姿妖艳】:妍姿:美好的姿容;妖艳:美丽而妩媚。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妩媚动人。
【佳人】::门闩,比喻贫困,古乐府中有百里奚贫困困时烧门闩做饭之典。比喻贫困人家的女子。
用来形容女子的诗词 篇5
2、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3、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6、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7、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8、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0、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1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2、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13、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4、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5、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1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17、千古凤仪成绝剧,连环妙计巧周旋。
1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9、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描写女子的古诗词 篇6
1.1、从无到有, 俄罗斯网球发展历经艰辛
网球运动在俄罗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前苏联时代, 可是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前苏联的体育发展体系中网球运动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特别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成立过后, 一向被誉为“贵族运动”的网球从此便被贴上了“资产阶级奢侈品”的标签, 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不相容, 以至于在当时的苏联遭到了冷落, 发展停滞不前, 这种窘境直至1988年才真正开始得到改善。1988年, 网球运动重新进入奥运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网球运动, 以求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 前苏联体育委员会做出了制度调整, 并允许运动员自己拥有一切比赛奖金, 正是在网球比赛高额奖金的利益驱动下, 苏联人开始注意并越发重视网球运动, 这也为90年代俄罗斯男子网球率先在世界网坛的崭露头角埋下了伏笔。
1.2、追随男子网球前进的步伐, 俄罗斯“粉红风暴”席卷网坛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网球运动重新进入奥运会。俄罗斯也迎来了网球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世界级球星——卡费尔尼科夫。卡费尔尼科夫于1996年夺得法网单打冠军, 1999年又赢得澳网的单打冠军, 并且登上了当年年终世界第一的宝座。而之后崛起的, 素有俄罗斯“沙皇”之称的萨芬也在其职业生涯中两夺大满贯冠军, 实力相比前辈卡费尔尼科夫有过之无不及, 并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俄罗斯网球在世界网坛一面色彩鲜明的旗帜。
紧随着男子网球的前进步伐, 进入21世纪后, 俄罗斯女子网球却成后起之秀, 大有反超其男子网球的势头。2004年, 就被誉为俄罗斯女网集体崛起的一年, 首先, 米斯金娜勇夺俄罗斯女子网球史上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法网。同年, 莎拉波娃夺得温网冠军, 库兹涅佐娃拿到美网冠军。紧接着, 俄罗斯姑娘们又齐心协力赢得了俄罗斯网球史上的第一座联合会杯冠军。在之后的2008年,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俄罗斯女网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将女单金银铜牌全部收入囊中。
与俄罗斯男子网球的孤军奋战不同, 俄罗斯女子网球的在世界网坛的发展则采取集团作战的模式, 就像田径赛场上的肯尼亚军团, 来势凶猛且优势显著。时至今日, 俄罗斯女子网球已经成为了世界女子网坛一支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2010年的WTA世界排名前20强中就有6人来自俄罗斯, 2011年为5人, 2012年俄罗斯女子军团的成绩稍有下滑, 但在世界排名50强里也占据了7人, 并且近三年来均有俄罗斯姑娘挤进WTA世界前三。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每年都不断有实力不凡新鲜的的“血液”注入这只本就年轻的队伍, 使之有足够的资本来与世界网坛的“列强”抗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俄罗斯女子网球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呢?这场“粉红风暴”形成的根本又在哪里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2、探究俄罗斯女子网球成功原因的探析
2.1、俄罗斯女子运动员具有网球运动所需的优秀内在条件
2.1.1、俄罗斯女网选手拥有优秀的先天身体素质
据统计, 现在的女子网坛中排名前十位的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76.4厘米。近年来, 先后排名WTA世界第一的威廉姆斯姐妹、克里斯特尔斯、莎拉波娃、萨芬娜、扬科维奇、伊万诺维奇和达文波特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82厘米。很显然, 这些选手拥有绝对的身高, 占有身高臂长的优势, 发球出手点高, 不但提高了发球的成功率与威力, 也创造了发球后抢攻的条件。而且在相持对抗中, 击球势大力沉。具备了女子网球男性化的所有条件。另外, 较长的四肢比例也保证了优秀运动员能有更大的防守面积。可以说, 绝对的身高保证了优秀选手攻防两端都占尽优势。
而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 四肢较长, 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俄罗斯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普遍身高都在175厘米以上, 莎拉波娃、萨芬娜更是达到了188厘米和187厘米, 这样的身高在男子运动员中都算得上优异了。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得出俄罗斯民族的体质优于其他民族的结论, 但至少不会比欧洲其他民族差, 和亚洲人种相比更是有明显的优势。
2.1.2、俄罗斯民族具有的坚忍不拔的性格
俄罗斯民族从来就具有“彪悍”的特性, 不光表现在体格上面, 更表现在精神上, 可以说, 勇敢强悍坚韧富有激情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的重要部分, 而这种性格正是残酷激烈的竞技体育所要求具备的。俄罗斯女孩们从四岁起就开始接受专业的网球训练, 比欧美其他国家早了近十年之多, 如果没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意志, 是断然支撑不住的。所以从民族性格这个角度来看, 俄罗斯女网的迅速崛起看似偶然, 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靠的就是强悍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意志力。
2.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有效地推动了俄罗斯女网的职业化进程
竞技网球的职业化是指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员, 将网球运动训练及竞赛作为一种职业, 使网球运动和竞赛朝着市场化、商业化方向运作的一个过程。职业化发展的好坏, 反映了本国网球整体发展的水平, 体现了本国网球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同时也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比赛成绩。
俄罗斯的体育管理体制在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的艰难探索之后, 随着普京政府对政策的全面调整, 俄罗斯的体育体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开始出现了一种有别于前苏联的“举国体制”, 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社会自治型体育体制, 而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 在价值取向上是既希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又积极寻求社会和市场的作用。通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来引导和调控社会和市场的自由自治作用,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市场自主的体育体制的协调运转和有机结合。既促进了体育项目市场化的发展, 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国家管理”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既符合经济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国情, 又适应了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规律。
受此影响, 俄罗斯女子网球在其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支持, 各方面力量同时作用于网球运动的开展, 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女子网球职业化的进程, 加速了与国际的接轨, 适应了网球这项运动自身发展规律。
2.3、俄罗斯已形成有效且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
俄罗斯女子开始网球训练的时间很早, 米斯金娜与德门蒂耶娃6岁时就一起进入莫斯科斯巴达克俱乐部学习网球;莎拉波娃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时只有4岁, 14岁便成为职业球员;萨芬娜出身于网球世家, 也于14岁成为职业球员。而对其其他一些欧洲国家, 14岁的女选手还没正式接受专业训练。针对这些年纪较小的运动员, 俄罗斯网球教练也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 俄罗斯教练倾向于发现运动员的弱点, 帮助他们克服瓶颈, 如果运动员不能适应教练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更换教练而不是强行适应, 这样更能挖掘出选手的个性这样, 使到一些身体素质并不出色的运动员, 也能够迅速提高成绩。与此同时, 一支优秀的本土教练员也通过锻炼的已日渐成熟。同时也形成了多种有效的人才培养及输送模式, 包括网球学校、俱乐部、经纪公司和家庭培养等多种模式。
此外, 通过对俄罗斯优秀女网运动员进行比较, 发现她们都有在国外接受训练的经历。通常情况, 女孩们首先会在国内接受青少年网球培训, 打下扎实的底线基本功后, 再前往网球运动更为普及、网球水平更为高超的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例如, 米斯金娜和库兹涅佐娃14岁时留学西班牙, 德门蒂耶娃到法国深造, 莎拉波娃9岁时到美国著名的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正是利用这一整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体系, 俄罗斯女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20名平均只需要4、5年时间, 效率非常之高这, 被认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俄罗斯女子网球的崛起对我国女子竞技网球的启示
3.1、“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符合我国国情, 但需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以适应了我国女子竞技网球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俄两国都是地域辽阔、经济欠发达且发展不均衡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要保持和提高竞技体育的竞争力, 提高女子竞技网球水平,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调控。虽然举国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但是举国体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目前来看,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完善举国体制上, 俄罗斯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完善具有借鉴与启示效应。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市场经济下的举国体制”虽然为俄罗斯女子网球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体育体制必须包含中国特色, 不能盲目照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社会共同办体育的新道路, 应在竞技体育发展上保持我国现行女子网球“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的优势, 而在体育市场运作, 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力量, 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依靠政府与市场的协作, 共同促进我国女子竞技网球的发展。
3.2、坚持走职业化道路, 努力与国际接轨
其实对于网球运动, 特别是对于女子网球而言, 中俄双方都认识到了坚持职业化道路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中国与俄罗斯都先后意识到网球运动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都积极先后与国际接轨, 走网球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向职业化方向靠拢。在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方面, 两国政府都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出钱出资解决运动员面对的困难, 鼓舞和扶持运动员走职业化的道路。可俄罗斯女子网球更早的与国际接轨, 职业化时间更长, 也更彻底, 当然取得的成效也更大。无论在对职业化的理解、执行方面, 还是运动员训练、选材方面我国还是有一定差距。
职业化是未来网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飞”模式就是职业化发展的产物, 李娜、彭帅等女子运动员“单飞”后取得的成功也说明了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但与俄罗斯相比, 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家需进一步明确定位, 努力与国际接轨, 把握女子职业竞技网球的特殊规律, 同时要根据中国的国情,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 按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体育运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探索并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网球发展规律的我国女网运动员职业化道路。
3.3、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是我国女子竞技网球发展的保障
俄罗斯女子网球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的体育项目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保持常胜不衰, 关键在于这个国家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数量及质量, 所以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是我国女子竞技网球发展的基础。
探索建立和完善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高水平女子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系应借鉴俄罗斯女网的发展经验, 大力支持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鼓励开办网球学校和网球俱乐部。管理上实行一线由国家承担, 二三线由政府扶持, 其他则吸纳社会力量的原则, 并加大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奖励力度。在经费投入上不能像过去那样只重视“奥运争光”, 而应学习俄罗斯, 将大部分经费用于青少年网球人口的培养中去。对于有潜力的女子运动员, 也可像俄罗斯女网那样多多采取“送出去”的方式, 把有条件的运动员在进入职业网坛前就送到国外, 借助网球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来帮助我国运动员成长、成才。
3.4、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培养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关键
长期以来, 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体制都是一种“广种薄收”的模式, 网球也不例外,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但由于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高, 组织管理效率低下, 常以巨大成本打造竞技体育塔尖的极少数精英运动员。
描写古代女子的句子 篇7
14、那女的约莫二十六七岁,容貌秀丽,一双眼睛灵活之极。
15、那女郎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光采照人,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目晶晶,月射寒江,大约也是十八九岁,腰插匕首,长辨垂肩,一身鹅黄衫子,头戴金丝绣的`小帽,帽边插了一根长长的翠绿羽毛,革履青马,旖旎如画。
16、那女子约摸二十七八岁年纪,风姿绰约,容貌极美
17、那少女的头在花树丛中钻了起来,青翠的树木空隙之间,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么亮的眼睛凝望过来,只见她舒雅自在的坐在湖边,明艳圣洁,仪态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的掉在她头上,衣上,影子上。
18、那少女十七八岁年纪,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黑溜溜的。
19、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
20、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21、瑟瑟几响,花树分开,钻了一个少女出来,全身紫衫,只十五六岁年纪,比她尚小着两岁,一双大眼乌溜溜地,满脸精乖之气。
22、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冰雪上反射过来的强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但见她肤色奇白,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
描写女子相思的诗句 篇8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选自张九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选自晏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
月夜调呜琴,相思此何极---王勃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
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著相思---况周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化
相思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选自——选自李商隐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选自——选自李商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选自——选自柳永
古代女子的教科书 篇9
《女四书》分别成书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女诫》成书于东汉, 《女论语》成书于唐朝, 《内训》和《女范捷录》则成书于明朝。后人在翻印此书时, 简称其为《女四书》。与其他女训书籍相比, 《女四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由4位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女性撰著, 凝结了她们自身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思考。
《女诫》的作者班昭, 约生于公元49年, 名昭, 字惠班, 东汉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女诫》主要基于古礼与儒典阐述女子修身齐家之道, 教育妇女柔顺之礼。全书共分成七篇:一卑弱、二夫妇、三敬慎、四妇行、五专心、六曲从、七叔妹。
学界认为《女论语》是唐朝女学士宋若莘作、其妹宋若昭注释订正的行世之著。宋若莘与妹妹宋若昭都是贝州清阳 (今河北清河) 人。宋氏姐妹的名声在唐贞元年间非常响亮, 德宗把她们接入宫中, 不以妾氏相待, 而尊称为“学士”。这部教本借用了《论语》的问答形式, 非常通俗易懂, 事无巨细地规范了女性的言行举止, 一颦一笑。
《内训》的作者仁孝文皇后徐氏, 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 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在明成祖登基后, 徐皇后为了教化天下更多的女子, 采择先人女教典训内容及马皇后的言论写成《内训》, 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勉、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待下、待外戚等20章。她接着又编了《劝善录》颁行天下, 以教化百姓。仁孝文皇后是古代后妃中极少数留下著作的一位。
《女范捷录》为明朝晚期儒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刘氏出身书香门第, 精读诗书, 对儿子王相的教育也颇有心得。该书以儒学的纲常之理作为“正内之仪”, 共分十一章, 即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
描写女子跳舞的散文 篇10
——题记
舞,醉望萧歌湘湘路,流水畔,破碎千百户。舞动着,生命的征程,岂知,却踏上了不归途。直到,曲终人散,终成前世遗憾,追溯时,却以物是人非。
脚步轻琅,点着轻快地步伐。在舞台上飞舞,随着音律,伴着众人凝视的目光,但舞飞扬。人生的舞台上,多么苍凉,唯有几双瞩目的眼睛。又有谁注意到,舞者,此刻的悲伤。舞动一生,为了台下寥寥掌声而已,自己的价值,如此微弱,只博得他人一刻欣赏。而步伐,依旧当初,仿佛从未改变。只是随着旋律,舞着,舞着……舞罢,只有幕谢,人散。狂舞,为他人尽善,却舞尽了此生年华。有谁记得,此时,曾有人,在此,舞动一生的无奈?终是为人淡忘,一生,只为一次,为数不多的掌声。舞,仅此。
叶儿,终究将它这一世的翠绿,献给了芸芸众生,连最后的凋零,也只是片刻的,为他人的美丽。不知多少文人,曾写过落叶,枯黄、纷飞。在这个故事的结局,落得一个悲惨的结果。可是,谁注意到,那随风而动的叶儿上,没有一丝泪水。它明白,此生,虽结。可来世,不远。余生夙愿,留给来世继续吧。只是默默念着,再舞一曲吧。于是,枯舞凋零,为世人笔下,又添一摸光辉,它说,它值了。落叶纷飞中,它在诉说,下一次,请你聆听叶落的声音。那,是一曲挽歌,却是轮回前,最美的,欢笑。舞,仅此。
尘土,化作一缕烟,随风而逝。渺小,或许是它生命中唯一的主题,面对偌大的世界,却没有它的落脚之处,只能,随风,舞动。它的舞,永不停歇。让每一寸空间,充斥着它的身影,尘舞飞扬。即使有一天尘埃落定,却也无妨,因为,我们也终成尘土,飘散大地。一切终会被淡忘的,留下的,只有我们自己前世暗影。灰飞烟灭。却成尘埃,舞尽风月。再没有岁月留痕,再没有前世苦怨。早已成为往昔,一杯浊酒,饱含多少血汗。虽无人注意,但却也用存世间。舞,仅此。
舞,一曲独奏,几夕离索。我们,还是,人世间,寥寥注目的,舞者……
描写女子优雅的诗句 篇11
02、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03、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杜荀鹤
04、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郑遨《富贵曲》
05、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06、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07、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李白《西施/咏苎萝山》
08、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09、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10、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风飐》
11、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12、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13、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14、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15、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韦应物《送杨氏女》
16、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湖边采莲妇》
17、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李白《长干行二首》
18、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9、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20、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李白《长干行二首》
21、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22、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23、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韦庄《谒金门·春漏促》
24、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25、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26、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李白《上之回》
27、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8、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元好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29、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30、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郑愔《春怨》
31、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2、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33、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34、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薛道衡《昔昔盐》
35、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孟浩然《万山潭作》
36、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
37、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徐陵《关山月》
38、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39、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毛铉
40、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贾至《春思二首》
41、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李白《古意》
42、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43、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44、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李白《塞上曲》
45、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46、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7、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48、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49、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50、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51、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元稹《织妇词》
52、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53、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谢朓《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54、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顾敻《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55、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吴均《登二妃庙》
56、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57、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58、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59、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60、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61、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62、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隐《富平少侯》
63、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64、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5、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66、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67、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8、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69、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70、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孔夷《南浦·旅怀》
71、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毛文锡《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72、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73、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李白《杨叛儿》
74、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75、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李白《怨歌行》
76、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77、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李白《折杨柳》
78、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79、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烈女操》
80、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81、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
晚清女子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12
一、晚清时期人们思想的觉醒与女子教育的提出
晚清时期女子教育,是随着“西学东渐”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以及具有男女平等观念的改革派的推动下而逐步提出的。我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存在十分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广大女性成为被压抑的对象。在我国封建传统的女子教育环境中,女子的独立人格完全被剥夺了,女子一旦嫁人便将自己的一切寄托给了丈夫, 丈夫成为自己的“主人”,而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却只能做丈夫的“附属品”。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维新改革派对传统的女子教育进行了反思,并逐步让女子拥有之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权利,梁启超在此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甲午受创,渐知兴学”,积极主张设立女子学校,倡导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先进思想观念,并指出:“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贻”,认为我国之所以积贫积弱, 原因在于女子教育的缺失[1]171。梁启超还从胎教和家庭教育的角度,从有利于“强国保种”促进中华后代更加优良的角度,提出我国必须尽快设立女子学校、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除了梁启超之外,晚清的近代思想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积极提倡兴办女学,逐步打破封建传统中男子才能读书做官的腐朽观念,极大地破除了数千年以来对女性受教育权利的禁锢,女子地位逐步提升,开启了女子教育的思想萌芽。
二、晚清女子教育的萌生与初步发展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大量的传教士到清朝传教,诸列强将在满清设立各类教会学校作为传道布教的重要方法,在此过程中,西方的思想观念文化逐步传输到我国,使国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对传统封建礼教产生了极大冲击。1844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东方女子教育促进会”派遣人员在宁波设立了女塾,免费招收中国女学生数十人,还供给伙食。自此之后,美国圣公会、美国长老会等教会先后在我国各个通商口岸设立了许多女子学校。仅在1844年到1860年,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兴办的女子教会学校就有16所[2]98。当时,西方列强教会学校在我国办学的条件较为简陋,许多教会学校租赁民房上课,或者在教堂中的某个狭小的空间内上课,缺乏最基本的办学条件。
1868年,美国和中国签订了《续增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 , 美国人可以几乎可以随意按照其意志在我国设立学堂,自此之后,外国人在我国境内设立学堂逐步被合法化。1860年之后,原本主要设置于通商口岸的教会女子学校逐步向我国内地扩散,开始在内地也举办了不少女子学堂,外国人在我国举办的女子学堂规模逐步扩大、数量逐步增加,从之前主要设置女子小学开始设置女子中学,甚至开办了女子大学。自1870年之后,在全国南北均有外国教会举办的女子学校,美国圣公会在上海举办的“文纪女校”、在福州举办的福州女书院,美国天主教在上海举办的崇德女校、启明学校等,均是当时较为著名的教会女校。满清政府在戊戌变法中也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开始模仿西方学校的做法招收女生。随着晚清政府《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行, , 满清政府举办的女子学校逐步增多,新式学堂中也普遍招收女生。1907年,满清政府对各省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统计,制作成《第一次教育统计表》,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当时除了吉林、新疆、甘肃三省还没有举办女子学堂之外,其他各省均举办了女子学堂, , 全国各地共举办了428所女子学堂,共有女学生1.5万多人[3]333。
三、晚清教育制度对女子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晚清教育制度对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尤其是 《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章程》出台,首次将女子教育纳入到了整个学制体系之中。自1907年之后,满清政府开始积极举办女子学堂,逐步开设了许多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全国女子入学的人数逐步增加。为了满足女学生的入学需求,许多地方政府将之前举办的某些私立女学堂改制为官办女学堂,全国各地官方举办的女学堂数量迅速增长。《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章程》的出台,表明满清政府对女子教育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了充分认可,这是满清封建王朝统治者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形势下不得不妥协的一种结果。但是,无论如何,满清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认可女子教育,相对于之前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极其可喜的创举,在我国女子教育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述两个“章程“对促进我国女子教育的作用十分有限,按照上述“章程”的规定,女子所能够获得的最高程度的教育是初级师范教育,满清政府并不举办女子中学、女子高等学堂、女子大学等,女子受到的教育还是较为有限。除此之外,按照满清政府“章程”的规定,女子学堂和男子学堂虽然是同时开办的,但是女子小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的学习年限比男子学堂的年限要少1年,在学习时间上的减少实质上还是体现出一种对男女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按照满清“章程”的要求,实行男女分校,推行一种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双轨制教育教学制度。在此种双轨制之下,男性能够按照初中、中学、大学等从初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升学,逐步递升学习的层次,男性不仅能够接受师范教育, 同时也能够接受实业教育,而女性却只能就读小学,在小学毕业之后如果要升学就只能选择女子师范学堂,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而满清政府举办的女子师范学堂的数量极其有限,大量女学生小学毕业之后不能继续学习。当然,满清政府颁行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章程》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女子教育的合法性,为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对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妇女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十分广阔的道路,为女性的自身解放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满清政府兴办的女学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能够体现一种“自我革命”的思想。即便在教育的宗旨上和地方传统私立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即民间的私立女校办学目的是为了开发女学生的智力,但是满清政府举办的女校是为了培养女子传统的女德观念,但是,晚清的女子教育存在不同形式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向了具有普及性的女子教育的方向,满清新式女子学堂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在举办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质量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在教育目标方面也从最初的进行女德教育发展到为国家培养有用的女国民转变,从单纯的进行道德教化灌输发展到让女学生接受科学技术知识、体育、德育等全方位的训练,晚清的女子教育在从有到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四、晚清多种女子学堂的举办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新式学堂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晚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后,女子学堂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普通女子小学堂获得了发展,一些女子师范学堂培养了大量的女性小学教师,各类实业学校的举办促使女子教育从道德教化转化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宣统元年(1909),全国共有女子小学堂308所,共有女学生14054人[3]346。如果加上女子师范和外国教会举办的女子学堂,学堂总数和女学生总数较为可观。随着女子教育的发展,除了女子师范教育外,产生了新式综合女子学院,比如竞志女学、城东女学等,使女子教育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来,全国各地还出现了许多女子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女生医学护理、纺织业、蚕业等方面的技能。比如,张竹君于1905年在上海举办的中西医学校,后来在学校的旁边开办了附属女医院专门供女生实习,成为我国最早的女子医学校之一。由于女性在医疗护理方面具有优势,女子医学堂逐步发展成为女子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学校类型。女子职业学校的开办,促使更多的女性跨出家庭的门槛、逐步走向社会,谋求经济独立。
晚清时期多种女子学堂的举办,使更多的女子进入到学堂求知,这些在女子学堂学习过的女性具备了初步的文化知识,不少女性亦成为女子学堂的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师资队伍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封建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除此之外,不少女性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新式教育的过程中,解放了她们的思想观念,不少女学生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极大地开阔了她们的视野,更新了她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来。留学生中的不少女性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先进的思想理念,摆脱了女性完全依附于家庭的状态,以积极主动和自信的状态走向社会,将自己完全置于和男性同等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摘要: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教学工作,晚清,女子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於世海.论梁启超教育法学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求索,2011(11).
[2]雄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描写女子的古诗词】推荐阅读:
描写女子的经典诗词01-19
古代女子服饰的描写01-08
描写风尘女子的句子01-09
描写女子外貌的词语01-13
诗经中描写女子的句子06-21
描写女子外貌的句子摘抄08-16
描写古风女子的唯美签名09-20
形容女子气质清雅诗句 女人内涵气质诗词12-04
爱文字的女子散文07-09
形容女子漂亮的成语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