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2024-06-25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精选5篇)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篇1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摘要:专业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定位。女子大学的专业建设存在着一些十分具有个性的问题。按照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设置女子大学的专业是突出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女子大学;专业设置;就业导向

专业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学位。高等教育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是专业教育。所以,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专业教学水平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女子大学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其专业的设置除具有一般高等学校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外,还有其特别的意义。因为,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同样具有特殊性,按照教育规律和女性人才的成长规律来设置女子大学的专业,对突出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对发挥女子大学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女子大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女子大学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以往主要仿效原苏联的模式,专业面过窄、专业分化过细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1998年教育部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本科专业设定为11大类,71小类,249个专业。2004年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将高职高专专业调整为19大类,77小类,531个专业。这两次专业调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多、细、窄”的弊端,对增强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纵观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调整的宏观背景,再审视中国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不难发现,中国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依然存在诸多间题,女子大学更是存在着一些具有个性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就业导向还不能十分协调。中国现有职业种类是2200余个,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职业出现。显然,本科专业249个,专科专业531个还远远不能适应由这些职业需求构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学校虽然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方向来弥补专业设置固定化的不足,但是职业与专业的这种适应性显然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因而,当大量新兴行业和职业出现时,学校却没有相应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而在专业目录外设置新的专业,仅从程序上讲就困难重重,获准的可能性很小。

2、专业的综合性依然不够。教育部在对本科专业和高职高专专业进行调整后,应该说大部分专业的专业口径有所拓宽。但是,仍然有部分专业存在着综合性不够的问题,专业口径过窄的矛盾依然存在,影响了专业服务面的更进一步拓宽。这一问题在本科专业层面显得更加突出。

3、专业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职业种类不断增多,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专业“对口”相应的职业,满足一定职业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迅速发展,又导致职业的不断转换,要求一个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应对职业的转换,这是一对矛盾,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就是专业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这在女子大学专业设置中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专业设置权限下移不够。从《高等教育法》讲,高校有设置专业的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专业目录之内的专业申报要经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申报先要通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再到教育部进行审批。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学校没有专业设置权,这使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专业设置中可行性论证不够。严格而言,设置一个专业必须有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社会职业需求,并且要考虑专业设置的其他原则。但是,少数高校在专业设置前并没有认真调查,而是盲目追求“热门”,结果某一专业在申报时是“热门”,但到毕业时又变成了“冷门”,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降低了教育的效益。

6、专业的办学条件欠缺。部分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科专业的门类,积极申报新的专业。但是,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师资、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严重不足,影响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感到学不到东西,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不到两三年,新专业便办成了“贫困专业”,新专业本身应有的优势不仅没有得到发挥,而且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

就女子大学而言,上述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更为突出。

第一,专业建设的特色不突出。女子大学应该在专业建设上具有浓厚的特色,以体现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但时至今日,据笔者对所有女子大学的考察,女子大学在专业建设上尚无明显特色,这不能不说是女子大学专业建设的一大缺失。

第二,品牌专业的建设乏力。大多名校都有品牌专业。如北大的文科、清华的工科、北航的航空专业、南京大学的历史学、国防科大的计算机、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人们对此了如指掌,能脱口而出,这就是因为人们将这些名校与其品牌专业已经紧密结合起来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品牌专业支撑起了名校。女子大学应该要有自己的品牌专业。事实上,中国的女子大学现在对品牌专业的建设还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突出。

第三,专业建设与女性人才培养的结合还不够。大部分女子大学在专业建设没有将女性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专业建设与女性人才培养被剥离开来。这实际上将女子大学的专业建设与其他高校的专业建设等同起来,二者没有什么差异。专业建设的雷同化,势必削弱女子大学办学的生命力。专业设置上的特色不突出是女子大学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难题。进一步优化办学的专业设置,己成为女子大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女子大学专业设置的模式与思路

1、女子大学专业设置的模式。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化模式”。这主要为了适应日本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需要。

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现成专家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精通具体业务知识的“现成专家”,但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

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知识主导模式”。这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变化迅速的人才需求,加强专业调整的灵活性而形成的一种专业模式。每个专业呈现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高等学校能够灵活、自由、积极主动地对市场信息迅速做出反应。

上述三种专业设置模式各有其优劣川。就中国女子大学而言,笔者更提倡以实用为特征的“知识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更符合女子大学专业设置基本准则。它在专业设置上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正是中国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女子大学的应有要求。女子大学应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对专业作出正确地调整,保证女子大学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女子大学专业设置的思路。女子大学专业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女性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女性人才的特点;充分考虑女子大学的专业学科特点,要在利用现有的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使之特色更进一步突出,优势更进一步明显。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专业设置的特色化则是女子大学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所以,女子大学要在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女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学校办学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具体而言,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专业设置要与学校办学定位紧密结合。一所高校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设置所有的专业。确定学校专业设置时必须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与之相适应。女子大学主要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设置专业时要尽可能开办一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价值的专业,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专业布局。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注意形成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相互支持,专业互补的专业教育网络,才能既保证人才需求又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考虑专业布点的合理性而盲目新设专业,将会导致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反过来也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女子大学的专业不能盲目照搬其他普通高校,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专业布局中寻求自己的优势,创建自己的品牌专业和自己的特色专业。

(3)专业设置要充分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因而,在专业设置上要牢牢结合地方的实际,设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专业,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一旦脱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必然会没有生命力。

(4)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为未来经济的发展作好人才储备。一般而言,专业的设置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社会对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动性相对大得多。社会需要人才时,高校才去设置专业,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不仅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作出科学预测,要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作好人才的储备。女子大学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专业设置尤其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5)专业设置要考虑学校的基本条件。设置专业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虽然不能强调在设置专业之初万事俱备,但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在专业设置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师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习条件等。没有基本条件的,必须创造条件,否则就不能设置相应的专业。目前女子大学的基本条件都不是很理想,更要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情况发展自己的专业。

(6)要有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设置专业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高校要在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专业发展的规划,以保证整个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要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专业,要优先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要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探索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重视人文社科专业发展,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用科学的规划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从而真正实现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

总之,依靠特色而存在,依靠特色而发展是女子大学办学的基本思路。科学地设置专业是女子大学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女子大学要在深入探讨教学规律和女性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构建科学而充满特色的专业体系,确保充满特色的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

★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析论文

★ 论文页码设置

★ 新制度经济学与高校专业设置探讨论文

★ 高职食品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论文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 高职哪些专业前景好

★ 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 高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 高职院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篇2

关键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育人,三步曲

一、实践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 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本次实践周活动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 即实践周前期师生共同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实践周结束, 大学生以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理论总结, 把实践中遇到的人际沟通问题进行提炼汇总。以理论为起点, 实践为过程, 最终回到理论的终点, 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大学生做到了知行合一。

二、实践类型三步曲:专业型实践———服务型实践——活动型实践

“专业型实践”是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服务型实践”是指奉献社会, 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型实践”是指突出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 弘扬当地文化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在于培养社区文化管理人才, 实践周活动集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实践为一体, 以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的形式, 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舞蹈、活动组织与策划、文化推广等知识, 服务于社区舞蹈,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繁荣社区群众文化, 使大学生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活动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实践指导教师三步曲:行业专家———社区居民——学校老师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秉承“产学研六共同”办专业的理念, 实践中实行”双师”型教学, 即学校教师和社会行业人员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指导大学生实践的教师有来自社会行业的专家, 如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来自其他高校的老师;还有来自50 个社区的文艺骨干。高校教师与社会行业人士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弥补校内育人的不足, 使大学生获得了校内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

四、大学生实践三步曲:大四就业实践———大三体验性实践———大二参与性实践

实践育人精神贯穿大学四年, 大学生实践呈阶梯式递进三步。通过实践周活动, 大四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 大四大学生担任各小组负责人, 根据社会需求, 结合自己的就业规划、创业计划, 完成活动的策划、推广工作;大三大学生做主力进行体验式实践, 完成实践周的具体组织工作;大二、大一大学生进行参与性实践, 辅助完成活动的其他任务。大学生实践三步曲, 层层帮扶, 步步递进, 互相学习, 分工明确, 各取所需。

五、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

为期5 天的教学实践周活动参与人数多, 时间相对集中。面对如何管理这一问题,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时间管理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每天大学生和老师进行早、中、晚三次签到, 并严格执行艺术学院的“例拍”制度;目标管理指大学生团队分为五个执行小组, 分别是策划组、会务组、宣传组、课程组、后勤组, 各小组预定目标, 严格完成任务, 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指各小组给出三个奖项名额, 活动结束后, 小组成员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实行民主投票选出“实践周突出表现”大学生。

六、实践考核三部曲:时间考勤———实践日志——实践报告

考核评价体系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 是评价实践活动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根据实践周动态复杂的特性,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考核三步曲:第一, 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第二, 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第三, 普遍性和个性相统一。实践周结束后, 对大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 除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外, 每天要求大学生写实践日志, 把实践当天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5 天的实践周结束后, 要求大学生进行实践周的总结, 书写实践报告。最后召开专业实践总结会, 把评选出的优秀实践日志、报告互相传阅学习, 并对实践周突出表现的大学生进行表彰。

七、实践效果三步曲:大学生——老师——社会

通过实践周活动, 大学生、老师、社会均受益匪浅。对于大学生来说, 从活动的角度提升了大家的活动组织、策划与推广的能力;从专业的角度锻炼了大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把平时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从就业的角度使大学生能了解社会, 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明晰自己的就业方向。对于老师来说, 在实践中能创新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对于社会来说, 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 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舞蹈专业水平, 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 丰富了社区文化, 繁荣了群众文艺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晓娜, 应莉, 冯笑河.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J].艺术教育, 2014 (10) .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申请材料解析 篇3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申请难度不大,但是毕竟是韩国比较有名的学校,申请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其实语言是最基本的要求,韩语需要4级以上,学校的申请材料在官网上都有,都可以通过网站下载,以下是学校的材料清单,韩日联合交流会供你参考:

1、入学申请书

2、自我介绍及学业计划书

3、推荐信 2 份以上

4、最终毕业院校成绩证明及毕业证明公证(CHSI)

5、护照复印件

6、父母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7、户口本 公证

8、亲属关系 公证

9、学业成绩证明—— 学位论文,公认学业成绩,公认英语成绩(TOEFL, TOEIC 等), 韩国能力考试成绩(TOPIK 等)及各种奖励证明

10、经历证明书

11、EGPP 奖学金申请书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篇4

大学生康教育面做了工作,多种多传教育也取得的成效。但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女生比例不断攀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人员的压力也不断增大。鉴于女性情绪变化赖性强,冲动等特点,为防校园发事件不断提

大,依容易心理了预内突发生,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缓解目前心理咨询人员紧缺的矛盾。经学校与南通和美家女子医院协商,成立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中心,这是南通高校第一所主要针对女性学生,提供高品质专业心理辅导的机构。它的建立将极大推动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论文 篇5

现代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越来越有男子化的趋势。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训练量, 都越来越接近。但是, 女运动员每月一次的经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月经期到底能否训练, 多大强度多大运动量可以在不损害身体的情况下保证训练的系统性, 目前众说纷纭。以专业队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她们在经期的训练强度、训练负荷、训练后反应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对比, 总结出了她们经期训练的普遍规律和特点。了解与掌握这些特点, 对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7年全国成人女子举重比赛的运动员。来自14个省市, 级别48KG-75+KG级,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35岁, 训练年限在5-18年。另对黑龙江省女子举重队10名队员进行了经期的血睾、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体重等指标的监测。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在2007年参加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运动员中随机抽样70人。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有效问卷70份, 回收率为87%。

2.2.2 生化指标测试及数据统计:

血睾测试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 惠普上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血红蛋白采用氯氢酸比色法。血尿素氮采用罗氏全血分析仪进行测试。

2.2.3 访问法:

对2006-2008年度参加比赛的队运动员及10余名省市教练员进行随机访问。

2.2.4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黑龙江省图书馆, 查阅相关期刊、资料、书籍。

2.2.5 对比法:

把访问记录及回收的调查问卷列表进行对比。

2.2.6 分析法:

对所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统合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月经周期与时相划分

女子在性成熟后, 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 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脱落, 发生阴道流血现象, 称为月经。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为月经期, 一般持续3~7天。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 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约28天左右, 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 亦属正常。

月经周期的长短及其生理特点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但其生理过程机制是一致的, 可以分为月经后期 (第4~14天) 、月经前期 (第12~28天) 及月经期三个时相。

3.2 女子运动员经期的表现类型

根据有关材料显示, 女子运动员的经期大致可分为四种表现类型, 详见 (表1) 。在被调查的70份问卷中, 有61人为正常型, 占总调查人数的87%;6人为兴奋型;3人为抑制型;无经期病理型运动员。

在被调查的70份问卷中, 经期照常训练的有48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69%;减小运动量训练的有13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19%;而经期完全休息或只练习小肌群的只有9人, , 占占总总调调查查人数的12%。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专业队女子举重运动员在经期中大部分是照常训练的, 并且强度不会有明显的降低, 但会因人而异的控制强度, 以保证把影响比赛的程度降到最低。经期休息的队伍基本上是前三天完全静休, 从第四天开始轻运动量恢复训练。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对于强度的反应有所不同。抑郁型运动员在经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头痛、四肢乏力或情绪低落等现象, 训练强度会比平时稍有降低, 最高强度保持在85%左右。正常型运动员没有以上这些症状, 情绪、力量都与平时无异, 只有在量多的第2~3天强度稍降5~10kg。兴奋型运动员不但没有不适, 精神状态甚至是兴奋的。在冲强度上跃跃欲试, 有的还会在训练中有成绩增长, 因此对这一类型的运动员就完全按计划的强度进行训练了。 (见表2)

被调查的70名运动员中, 在经期训练后均无不良反应。因此可以肯定, 女子举重运动员在经期是完全可以安排中大强度训练的。但要明确了解运动员是哪种反应类型。有些地方省市的教练员, 在安排强度时不加以客观判断, 看到某个运动员在经期能上强度, 就认为其他运动员在经期也能上强度。看到某个运动员反应大, 强度降低, 就把其他运动员的强度也降低。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抑郁型运动员强度过大, 对身体产生伤害, 而兴奋型运动员又刺激不够,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合理的掌握好各类型运动员的承受尺度, 会对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3 运动员经期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在王人卫等在《女子举重运动员月经期不同训练负荷训练对经血量、血清睾酮、血红蛋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 指出经期中, 随运动负荷增加, 经血量呈减少趋势, 血清睾酮和血红蛋白呈递增。中些变化可能是长期从事举重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因此, 经期训练是可行的, 不影响内分泌功能。对黑龙江省女子举重队10名运动员进行了经期不训练情况下血睾、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发。每周1~2次, 2007年11月-2008年4月, 为期6个月。经期的前三天静休, 第四天小运动量开始训练。经过对比发现, 经期不训练情况下, 血睾、血尿素氮的指标并无明显规律可循, 血红蛋白指标则均有下降趋势。

3.4 运动员经期与食欲、体重的相关性

同样对这10名运动员进行了体重的监测。每周2次, 均安排在下午训练后, 同样为期6个月。经过对比发现, 经期对体重略有影响, 10名运动员中有6人的体重在经期前都略有上升, 有3人略有下降, 1人保持原体重。经询问, 经期中体重有增长的运动员普遍反映在月经前1~2天食欲都明显增强, 爱吃咸的食物, 饮水量增加。

4 结论

4.1 女子举重运动员在经期中可以进行训练, 但要根据具体反应类型安排训练项目、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4.2 我国专业队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经期训练强度多数在70%以上, 训练量有所下降。

4.3 经期不训练情况下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有一定影响, 对血睾、血尿素氮指标无明显影响。

4.4 经期前多数运动员食欲会有所增强, 饮水量增多, 体重会略有增长。

参考文献

[1]严章群.女子举重训练运动负荷节奏安排[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4, 47.

[2]胡贤豪, 王人卫等.经期训练对举重运动员经血量、血清睾酮、血红蛋白影响的研究[J].中国举重.1995, 1, 35.

[3]王人卫等.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对经血量、血红蛋白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 15 (3) , 35.

上一篇:谈医药代表的素质管理下一篇:竞价文章如何写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