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2024-09-23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共6篇)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篇1

中国的下一轮转型:今后的关键步骤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中国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014 年3 月24 日

欢迎(Huānyíng)。下午好(Xia Wu Hao)。

非常荣幸受邀在2014 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

在此我要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伟主任以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卢迈秘书长对我的热情接待。

我还想感谢本次午宴的主持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先生,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先生。

过去20 年里,我多次来到中国,但每次都能惊喜地看到,中国在不断地变化,始终焕发着新的生机,并一直在努力实现着一个“中国梦”(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在这一征途上,基金组织一直是中国的伙伴。事实上,今年是基金组织成立70 周年,值得在此回顾的是,中国是我们的创始国之一。我们一起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很难相信,1944 年时,基金组织只有35个成员国,它们艰难地努力重建被战争所摧毁割裂的全球经济。

而今天,我们有188个成员国,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相互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组织已转变成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

当然,中国也在转变:今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减贫成就。

基金组织拥有全球视角的经验和技术专长,在中国推进其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向其提供了支持。反过来,我们也从中国的成就中获得益处,吸取经验。

今天,中国站在下一次历史转型的关口——这一转型将使中国走上质量更高、更可持续的增长道路,进一步提升其全球领导作用。

所以,我想谈三个问题:

• 第一,全球经济的现状和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实现中国下一轮转型的关键政策步骤。

• 第三,中国在21 世纪中发挥的全球作用——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一、全球经济的现状

首先谈一谈全球经济。我们再过几周就要发布最新预测,所以今天我只谈一些粗略的走势。

总体而言,全球前景在改善。世界经济正在慢慢好转,但增长还是太弱、太不均衡。我们在今年1 月预测全球经济活动将从2013 年的3%加快到2014 年的3.7%,这主要将得益于先进经济体的经济好转。

2013 年最后几个月,由于来自先进经济体的外部需求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略有回升。尽管外部融资状况的收紧将抑制国内需求,但新兴亚洲仍将是一个增长亮点,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将在6.7%左右,是全球最高的。中国仍将是这一强劲增长势头的主要驱动力量,尽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将更可持续。

在先进经济体中,美国的增长将是最强的,这得益于其强劲的私人需求。即使如此,美国必须继续谨慎地管理其货币支持措施的退出过程,并解决中期财政不确定性。

欧元区的温和复苏正在巩固——核心国家的复苏较强,但南方国家的复苏较弱。最近几天在银行业联盟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我们期待着进一步的实施。这对于确保持久复苏至关重要。

在日本,安倍经济政策的货币之“箭”促进了私人投资和出口的增长。但是,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同时射出“三箭”,包括制定中期财政计划和进行结构性改革。

总的来看,虽然全球前景缓慢增强,但一些旧有风险依然存在:金融部门改革尚未完成,债务负担沉重,不平等程度加剧,失业率过高。

同时,我们看到新的风险正在出现。我特别想指出两点:

• 第一,在先进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长期低通胀风险正在浮现,需要适当地加以应对,包括必要时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

• 第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市场波动可能随着先进经济体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而加剧。鉴于内部和外部失衡较为严重的国家可能受到更大影响,它们采取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措施将是关键所在。另外,有关各方都应继续清晰地沟通政策并开展合作。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显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力量。事实上,过去五年里,中国在全球总增长中占三分之一以上,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中占近一半。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的加强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支持——有助于中国在商业、贸易、金融

等多个领域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但为了保持并增强这种作用,中国需要进一步采取重要的政策步骤。

二、实现中国下一轮转型的关键政策步骤

我下面就来谈谈第二个问题——中国的下一轮转型。

中国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和人民有勇气,不畏惧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使这些改革在短期内代价高昂。现在,中国再次站在重要关口。尽管整体上经济增长数据仍然十分乐观,但其背后存在着一些有待克服的严重阻碍因素。

习近平主席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这样说:“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挑战是明确的:使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更有利于环境、更可持续。三中全会宣布的改革蓝图正是针对这一难题的雄心勃勃的全面解答。

基于这一改革蓝图,我想强调三个关键步骤:

(一)释放服务部门的潜力;

(二)建立现代化的、全球一体化的金融部门;

(三)提高包容性,保护环境。

我下面就针对每一点展开谈谈:

(一)释放服务部门的潜力

中国的上一轮改革使其变成一个制造业大国。下一轮改革必须以增强现代服务部门的作用为目标。

这不仅会释放服务部门的巨大增长潜力,而且会促进就业和消费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过去的改革一样,消除阻碍私人部门发展的障碍仍将是关键所在。

例如,中国目前是世界三大专利申请国之一,仅2011年就有43.5万项专利申请。而在创意出口方面(即在中国注册的专有商标的出口产品),中国在世界排名第一。

问题是,如何保持和发扬这种成功?

只有具备现代化的教育、先进的医疗保健、一体化的金融体系,生产率才能持续提高,创新活动才能蓬勃发展。所以,需要消除进入这些关键领域的障碍,使创新活动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二)建立现代化的、全球一体化的金融部门

金融部门呢?金融部门也能极大地促进增长和改善福利。

为了实现金融部门的现代化,中国已经采取了值得称赞的步骤,包括最近一段时间出台的一些重大措施。中国在扩大汇率波幅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并且,周小川行长已表示将在两年内完成利率放开过程。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程度也已提高。

中国若要成功实现下一次转型,必须建立现代化的、强健的、全球一体化的金融体系,而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将从更多的竞争和知识转让中受益。这有助于庞大的国内储蓄更好地流向产效最高的领域,也能使中国的银行做好准备在全球发挥更大作用。

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将为这一过程提供便利,同时这也有助于实现国内储蓄的多元化,使经济更能经受得住冲击。资本账户的开放还会提高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潜在作用。

当然,在放开金融部门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并不断改善监管。危机带给了我们这个非常重要的教训。

(三)提高包容性,保护环境。

我已经谈了服务部门和金融部门,这两个部门的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步骤。而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样重要。经济增长若要持久,需具有包容性,其好处得到广泛享有,且应具有环境可行性。

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的经济成功是有代价的——不平等程度加剧,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收入不平等不利于可持续增长。扩大获得教育、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的机会,能极大地减轻不平等。旨在增强竞争的改革也能起到同样作用。适当的再分配政策和牢固的社会安全网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基金组织近期开展的其他研究还显示,妇女对劳动力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能带来显著效益。一些国家如果能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距,人均GDP可提高27%之多。

幸运的是,在为妇女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特别是高层职位),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也促进了女性企业家队伍的壮大——中国企业家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

即使如此,仍存在大量限制因素。消除这些限制对中国的女性和男性都是有益的,对整个国家也是有益的。

关于环境,挑战是众所周知的。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沙漠化,这些对人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损害。它们是中国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已采取重要步骤改善环境。目前,正在考虑征收环保税,并且已分配资源关闭污染工厂。

然而,必须开展更多工作,促进“绿色”的经济增长。基金组织对很多国家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应改善自然资源的定价,并且更严格地执行规则。这两方面的有力组合能促使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我深知这些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它们涉及服务、金融、环境等多个领域。我也深知完成这些改革所需要的勇气和毅力。这些改革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但若得以成功实施,确实能支持中国的下一轮转型。

中国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不怕慢,只怕站”。

三、中国在21 世纪中的全球领导作用

所以我下面就来谈谈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中国在21 世纪中的全球领导作用。

我刚刚讲了中国在全球范围的经济领导作用。中国也已证明了其在很多其他领域的全球领导作用。

例如,在技术方面: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中国就从进口这一技术转向出口这一技术。

中国在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海洋到天空的各个领域。中国的载人潜水器达到了世界下潜深度之最。中国的月球车已经成功登月,神州10号飞船已经在外太空轨道运行。

中国也是很多低收入国家的主要发展伙伴,包括非洲国家。

此外,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论坛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最高层战略对话中的作用也在明显增强。

随着中国继续发展,其发挥的全球作用会进一步增大。例如,我前面说过,在实施适当金融改革的情况下,人民币最终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获得与中国经济规模相称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机构中也能发挥更大作用。在基金组织,一旦2010年治理改革生效(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成为第三大成员国。中国已经是基金组织筹集资金与开展业务的重要出资方。

另外,中国人在基金组织的各个层级发挥着领导作用。我非常感谢副总裁朱民将他的智慧与经验带到我们的管理层,并感谢我们每年录用的中国年轻经济学家——仅2013年,中国人就占基金组织新录用人才的三分之一。

通过基金组织,中国能够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新的多边主义”——我相信,这对于21 世纪每个国家的成功都极其重要。

结语

简而言之。

中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完成下一轮转型,不仅有利于本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确,中国的成功对于全球经济的成功至关重要。

前方的路很清晰。中国过去经受住了挑战。我坚信中国会再一次取得成功。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Xièxiè。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篇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腾飞,我们文教用品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数增长44.21%;,工业总产值增长73.63%;销售收入增长71.03%;利税总额增长72.12%;利润总额增长71.46%;出口交货值增长42.60%。实现了生产持续较快增长,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文教用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为繁荣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出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列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文教用品生产企业1500多家,完成产值700多亿元,其中本册规模以上企业386家完成产值190亿元、制笔规模以上企业420家,完成产值144亿元、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企业完成产值57亿元、其他文具规模以上企业689家,完成产值304亿元。目前,文教用品行业中,年销售额超过5个亿的企业有10家。超过1个亿的有110多家。不少产品的产销量占到世界市场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文教用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国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09年各类文教用品出口60多亿美元,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出口额较多的有纸品本册出口14.8亿美元,办公订书机、打洞机、碎纸机、削笔机等出口7亿美元,塑料类文具出口7.3亿美元,圆珠笔出口6亿美元,金属制针、钉、夹、刀类文具出口3.4亿美元,画框、像框等出口4.5亿美元。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低迷,2009年出口的依存度比上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文教用品行业各项指标全面向好,呈现出产值增长,效益提升的局面。1-5月列入统计口径的文教用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9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5亿元,增长均在20%以上,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增长均在40%以上。出口增幅也在20%以上。同时内需拉动明显,上半年,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亿元,而出口占销售的比重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在应对国际金融风暴中,我们行业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产品研发,质量管控,营销网络构建、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在座的不少企业就是杰出的代表。同时产业集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育等方面组成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物流、销售等的产业链。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虽然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但颇具影响的知名品牌少,出口也多以贴牌为主,品牌影响力不强。中低档产品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微薄行业利润率仅为3%。一些小企业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存在相互模仿,低价竞争现象。另外区域发展也不平衡,生产能力8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无论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还是区域结构等方面,均须加大调整的力度。

二、发展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

1、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不变,消费需求旺盛,为我们行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11.1%,工业增加值增长17.6%,财政收入增长了27.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增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文具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是大有潜力的民生产业,必将受益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我国有13亿人,特别是有2亿多在校学生,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另外我国人口与消费总量占世界人口与消费总量的比重仍不相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消费总量却只占世界的4%。消费潜力很大,特别精神层面消费尚属起步阶段,我们行业可开拓的空间很大。

2、宏观政策的实施,是我们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转型调整。相继发布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都涉及到我们行业发展的内容。比如提到要发展个性化文体用品、加快文体用品等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要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采取的措施,为推动文教用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国家实施积极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把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突出位置。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这对我们行业都是难得的机遇。

3、消费模式的转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文化消费能力已达到7000亿元。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已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倾向转型的态势日益增强,消费结构正向更高层次转化。享受型消费、服务型消费、精神层面消费扩张很快,对文化教育的需求空前旺盛,并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国家大力强调增加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这为文化用品的生产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为文具产品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

4、全球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新领域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生产使用绿色环保产品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发展无毒无害以及采用再生材料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研制的文具用品如绿色环保的粘胶制品、纸笔杆、再生纸做本册、文件夹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我们行业值得关注的方向。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5、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商机促使传统文具深刻变革

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对传统文具是个挑战,同时也会带来不少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应运而生。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普通办公用品也逐渐纳入政府采购范畴。这些都对我们文教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难得的机遇和拓展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研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善供给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

在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篇3

[关键词] 四库全书;新抄四库全书;传承文明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6—0005—03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 speech made at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n Chinese Siku Studies.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cerns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Siku Quanshu and how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Siku Quanshu. The second part devotes to the promotion of re-copying the Siku Quanshu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henomena based on Siku Quanshu.The research of Siku Quanshu is itself a process interpre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Re-copying Siku Quanshu means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stud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reading texts from ancient people and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Siku Quanshu ; recopying Siku Quanshu ; inheritage civilization

今天这个会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

一 研究《四库全书》

《四庫全书》是历史的存在和宝藏,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今天不是为《四库全书》正名,而是要推动《四库全书》的深入研究,探微深奥、传承文明、启教后人、奉献世界。

1.对《四库全书》的看法

《四库全书》是一座文明殿堂,那里圣贤满座,哲思深奥、文采飞扬,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史。四库卷卷册册都是先人的足迹、思想,是文明的史鉴。《四库全书》所藏,是我们之精神,我们之根,是我们的家。

《四库全书》所载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波折、灾难而始终统一、绵延至今的精神渊薮。

“四库”是中华民族的一张特殊的证书和名片,是一部纵横五千年、横亘世界的珍宝;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必须研究《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命运多舛,屡遭天灾及人祸,散遗毁亡多矣。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憾事,更是中国人难述、难隐之伤痛。今天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昭之后人,传之永世、流之世界。保存和流传的最好办法,就是研究。研究也是和历史对话、和先人对话,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解说。

保护《四库全书》就是保护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就是传承我们祖先之灵魂、思想。保护、研究就是对祖国文化之尊崇、爱戴,就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之自信、自豪。

作为中国人,必须研究、必须继承《四库全书》这座宝藏。必须靠中国人、也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发掘它、发扬它,别无他法。中国人必须有这种民族自强和自信之精神。

《四库全书》成书已两百多年了,今日盛世之中国,无理由不研究。这是民族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责任,今天的中国人必须肩负起这个使命。中华复兴,少不了这项研究,中国梦中早已包含这一义。

3.以论立学

《四库全书》体现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文明。前人也有提出过建立“四库学”,我现在想提出的是,以《四库全书》为对象,对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就叫“四库学”。“四库学”能不能确立,能不能为世人乃至后人认可呢?这就要以论立学,没有研究,没有理论,没有论说,“四库学”就建立不起来。《四库全书》可能始终躺在书柜之中,成为虫鼠啃食之物!只有立学、立论,才能传承《四库全书》、传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的,也只有中国人能建立“四库学”。

4.怎么研究

要以现代科学行致学之道,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研究。研究可宽大、可精微,可论、可述,可广、可狭,论之不设限,争百家之鸣,放百花之艳。研究就是功,俗语说:“只要走,就能到家。”功在研究之中,果在研究之后。

第一,打开“四库”之大门,从象牙塔里走向社会。首先要打开《四库全书》的大门,让所有愿意研究的学子,都可以进到门里面,获得想研究的书章。要大量翻版《四库全书》电子版,可全书,更多的是专项专卷。要大量出版《四库全书》中的专辑、专卷、单行本,有的可附研究论说,以享学人。

第二,构建“四库学”研究平台。要建立杂志、网站、报告会、讲座、论坛,以彰研究成果。讲座、论坛、杂志要有明确的研究,无论是古人的研究,还是今人的研究。每年可出版研究年鉴,建立当代研究数据库、档案,以助众人之研究。

第三,要和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海内外有志、有兴者共同研究。文责自负,争论、辩白、评说都正常。我们应该奉行开放包容的政策,鼓励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建议湖南大学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强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拓展研究领域,推进研究深度。目前的一些研究,多数是关于文献方面和编纂过程的研究,对禁书、毁书、删书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是现在我们推进《四库全书》的研究,就要对某些专题和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库全书》是大泽大海,真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

二 新抄《四库全书》

历史上的《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这也是它的价值的一部分。现在影印本、电子本、高仿本都已经有了,并收藏在社会。作为书籍来说,不会再有失传的风险。

新抄不是印刷书籍,也不是保存书籍,而是保存文化。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行为,新抄就是继承和弘扬。世界上只有汉字有特殊的文化底蕴,可书、可法、可究、可议(我也提倡研究“汉字学”)。凡学书之人、凡抄书之人,都有感于汉字深厚的内涵、奥妙、情趣。很多人一进入书写汉字之门,就如醉如痴,不舍昼夜地去写,就乐在其中,终生不辍。

汉字,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载体,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现代社会,用键盘代替了书写,对于我们许多年轻人来说,写字是难事。对于他们来说,汉字之美妙、深奥,都没有了,文化怎么传承?中国文化对他们而言是“天花板”,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若要复兴,我们的后代就必须学习中国文化,必须会认读写汉字!作为中国人,必须有足够的中国文化修养。不会写汉字,中国文化就成了域外文化。这岂不成了一种文明悲哀、一种精神残缺?

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抄书就是“写、识、读、学”,通过抄进入殿堂,这也是弘扬汉字之美、理解汉文之妙奥的一种方法,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必要途径。

抄书是一种大众式、社会式的研究方式。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学习中华文化的方法,抄写就是在学。

新抄将培养一批新文人、一批研究者、一批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影响中国,也必将远播海外,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合作。

三 新抄《四库全书》的几个问题

1.接触难,规模大,时间长。新抄《四库全书》和练书法是一回事,只不过以《四库全书》为底本而已。当然,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接触《四库全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库全书》规模宏大,要全部抄写,非一宏大工程不可为。但我以为,抄书属于个人之心愿、情怀,愿者书之。对于怎么写,不设限、不设格。八岁顽童可写,耄耋老人可书;正字、行草、隶篆都可以。大到一阁可书,微至卷秩可写。抄不在一章一册,不在一月一年,随愉而乐之,成为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情趣方式,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2.为谁抄书的问题。练书法的人、写字的人都是为自己写的,只是成名之后有人要,才有为谁写的问题。我提倡的是以《四库全书》作为底本的书法行为,写的好的有人要,有人藏;写的拙者,可经年累月终成正果。抄者可赠、可捐、可送、可藏!藏可以藏一册、一卷、一本。主要是练写!

3.藏书家与藏书。收藏的時候,藏书家将提出收藏的要求规格,如纸笔之规、字体之法,这是抄藏双方的契约。藏书家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企业、个人等等。收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收藏者有功于社会、历史!没有收藏,《四库全书》在哪?没有收藏,中华文明之史鉴在哪?藏家之藏,都是为了社会、为了后世、为了历史!他们的收藏,将全都留在社会后世,这就是收藏家之功、之献!

收藏家收藏的不仅仅是个物体,收藏的更是文明和文化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饱蘸文化思想的人文精神之作不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蘸之愈满、载之愈多,社会将越珍爱之,历史将更珍藏之。现在的古书,多为雕版印刷的,手抄卷罕有,只见断章残片,已成珍宝。

今天中国人之手抄书,承载的是当代人之精神、思想,是当代人的文化艺术!今日国人抄书无非是给后人、给世界的朋友一份中国人的证件,一朵红牡丹。

四 小 结

《四库全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先人的,也是当代的,也必将是后人的。研究《四库全书》,就是解说中国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明!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篇4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一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全球经济还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中,各国的经济复苏都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这样一个背景下,能够就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问题深入的展开讨论,和许多的老朋友能够坦诚的交换意见,也能够听取许多新朋友的真知灼见,这对于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这样一个经济综合调控的部门来说,无疑是一次分享经验的极好的机会。所以我也向来参加这次论坛的朋友们表示谢意,表示欢迎。

现在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工作,正在按照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包括刚才李克强副总理在演讲中提出的重要的指导方针,认真的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也借这个机会,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和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把“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步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2%,比上一年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快的发展区间。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由去年七月份的6.5%,回落到十二月份的4.1%。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八年的增量。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民生改善成为新的亮点,城镇新增就业创造了历史的新高,达到了122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扣除物价的因素以后,实际分别增长8.4%和11.4%。到去年末,基本建成了城镇保障性的安居工程住房432万套,新开工1043万套。

这些情况都充分的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的优势。当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中国国内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处理好速度、物价、结构这三者关系仍然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各位朋友,今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条观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实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首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都将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当前,尽管形势严峻复杂,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中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猜测和措施,让老百姓乐意消费。

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特别是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让隐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持续扩大的现实需求。同时,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投资仍然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我们将把增投资与扩消费、调结构、惠民生更好的结合起来,把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政府投资要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和民生工程倾斜,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励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第二,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社会大局的稳定,在经济上行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的情况下,稳增长与稳物价是一件两难的选择。尽管目前物价水平呈现了回稳的态势,但是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麻痹,更不敢掉以轻心。当前物价形势仍较为严峻,全球流动性比较宽裕,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还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的存在。

我们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把稳增长和稳物价有效综合起来,在实现7.5%的增长同时,把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控制在4%左右。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满足经济发展对融资合理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货币条件。在保供应、控成本、强监管的同时,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时机,既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第三,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进展。这是解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紧迫任务。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完善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毫不放松的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力争今年粮食的产量继续保持在5亿吨以上。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水平也能够进一步的增长。我们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大气、土地、饮用水源污染等突出的问题,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方案,积极务实的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今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消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还应该更大一些。我们将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继续推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也进一步能够缩小区域之间的不协调。

第四,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选择,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坚决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加强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增强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以立足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际等重大关系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革产品价格、医疗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截至今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已有33年,加入世贸组织也已经有十年之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空前提高,我们将继续实施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致力于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鼓励规范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开展境外的投资合作。

第五,要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的成效。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根本目的,我们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使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九百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我们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统筹的层次和待遇水平,着力构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整体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质量,努力实现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去的遗憾。今年要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五百万套以上,新开工七百万套以上,我们将继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向边远的地区以及民族地区倾斜,大幅度的提升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安定,充满活力。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篇5

(2011年12月11日)

胡锦涛

女士们,先生们:

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我们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不断提高。

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中国全面享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权利,经济发展获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同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进口额累计达到7.5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为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我们坚定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和完善,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我们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近10年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

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10年来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中国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跃升,中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我们将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更加注重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将继续通过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我们将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将稳步推进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朝着集约化、效益

型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我们将更加注重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更加注重在开放中增强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动力。

——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我们将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把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结合起来,把积极扩大进口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将完善进口支持政策,降低进口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今后5年,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消费结构将继续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这将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我们将加强同主要顺差来源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松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管制,方便中国企业前往投资,为双边贸易平衡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区域多样化和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我们将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我们将继续深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沿海地区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我们将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参与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我们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繁荣双边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积极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促进中国社会事业发展。

——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将继续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的协调,继续欢迎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鼓励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推动国内技术创新。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重视开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改善民生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承担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我们将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开展涉外经济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经营环境。中国将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继续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使中国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人才培训,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我们将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将同各国合力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所有理解、关心、支持、帮助中国发展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多次郑重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我们坚信,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篇6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的演讲

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2012年3月18日)

我感谢多年来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感谢邀请我围绕“追求内外均衡增长”的主题发言,这是一个十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题目。

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就均衡、非均衡增长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形成多种派别,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从现实来看,近百年来,正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失衡导致了经济危机频发。所以我们在讨论均衡、非均衡发展问题时,不能不想到目前我们正在经受着金融危机的考验,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还在发酵,世界经济正处在艰难的复苏之中,非洲还有很多饱受饥荒的人们,全球能源资源争夺激烈,不排除触发战争的可能。因此说,内外均衡增长这个主题也很有现实意义。

均衡增长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首先我谈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论坛的主题是:追求内外均衡的增长。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所谓“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比较完美、可望而又难以企及的目标,比如崇高的理想等。从哲学的观点看,追求均衡就是实现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对立是绝对的、永恒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不统一,相互排斥和斗争,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经济发展的规律亦如此。经济均衡增长是相对的、短暂的,非均衡增长是绝对的、长期的。非均衡始终围绕均衡的中心线上下波动,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无限接近均衡增长的目标。

内外均衡应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关于内外的均衡增长。我认为,当前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以国家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所谓“内外”的概念应该是以国界划分,“内”指国内,“外”指国外,另外也有一些国家联合体、区域经济共同体等“内”的形式。从这个角度讲,从狭义的定义上,内外均衡或非均衡增长是指各国或国家联合体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自然人移动等要素是否均衡,以及在这些要素流动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收支均衡与否等。从广义的角度看,我们应当看到,考量一国的经济均衡与非均衡不仅应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自然人移动等,还应包括资源所有、财富分配、消费能力以及教育、养老、医保等方面是否均衡。这些要素均衡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老百姓的人权,不仅是言论自由权,首先而且更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权。因此,衡量经济增长均衡与否,还要综合、全面地分析多种要素。

全球化下经济均衡增长在发展中实现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前世界的一个主要特征。世界经济原有的均衡不断被全球化、被经济发展打破,但全球化又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范围的、发展中的均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源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近而推动全球生产关系的调整,如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海运成本的大幅降低。全球化已不仅仅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到境外投资,其生产要素禀赋在全球实现最佳组合布局,资本全球化发展迅速。一些新兴国家其经济的起飞得益于跨国公司全球化投资,同时也催生了这些国家本国工业的发展,及随后的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以占世界人口19%以上的中国为例。30多年前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及1%,而2010年这一数字已超过10%。中国这30多年的发展打破了30多年前世界贸易的均衡,然而中国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增长,新的均衡。30年间,中国的进出口基本是平衡的,前

期逆差较大,后又出现顺差,近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平衡。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约2%左右,即使加上资本收益项目,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只占GDP的2.8%左右。

西方一些人经常批评中国不顾全球经济平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他们从来不提中国同时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中国进口将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仅给全球生产了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而且也吸纳了世界各地的消费品。在北京及一些大城市的商场里,全世界的各种品牌、高档消费品都可以找到。最近几年,中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5%-18%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高于中国GDP的增幅。这就是中国在发展中创造出的新的均衡,如果没有这个新的均衡,世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度可能会大得多。

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内外均衡增长目标

追求均衡增长是各国的共同目标,尽管增长总是表现出非均衡的特性。各国应该共同围绕均衡增长的目标采取一致行动。为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确保非均衡增长的有限度和可控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的非均衡增长一旦不能控制,超出限度,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也会给其他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带来负面甚至灾难性影响,反过来又加重本国经济的受损程度。我们从至今仍然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因此,我十分赞成G20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参考性指南的研究和监测。我们需要加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求得共识。

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新兴国家的崛起。新兴国家的发展是全球化的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对发达国家而言,新兴国家的崛起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而且机遇将远大于挑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应对新兴国家崛起,采取的是限制出口、阻止投资

入境,甚至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既对他国不公,也对本国公民和企业不公,效果也将是负面的。

三要共同努力开放市场,扩大本国消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国家,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扩大市场开放,促进贸易便利化,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作为实现内部均衡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中国正在这样做,愿意和各国交流合作,为实现均衡增长共同努力。

【拉加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推荐阅读:

拉加寄宿制藏文中学学校简介05-1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读书笔记07-01

上一篇: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下一篇:共产党员要坚定信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