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
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 篇1
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
2005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31号令,颁布了新修改的《国务院信访条例》。新《信访条例》从今年5月1日起实行。《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信访条例》规定了3个方面的重要制度。这几项制度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信访渠道--信访事项提出--信访事项的受理
一、畅通信访渠道制度。信访渠道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老百姓说,信访不通,上层耳聋;信访不复,百姓在哭;信访不查,贪官不怕。条例规定了五条信访渠道:1.书信;2.电子邮件;3.传真;4.电话;5.走访。新条例规定,利用现有各级政府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并实现上下级政府互联互通,既有利于信访人查询信访信息,也有利于上级政府信访机构及时了解、指导和督办重要信访事项。
二、信访事项的提出制度。1.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信访人主要有7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1.信访事项提出权(信访权);2.不受报复权(要求保密权);3.请求复查权;4.了解权(要求答复权);5.申述权(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6.反映重大、紧急信访事项权。7.接受奖励权(提出的建议对党和国家有重大贡献)。义务:1.遵守提出程序的义务;2.如实反映情况的义务;3.遵守禁止性行为的义务;4.遵守上访程序的义务;5.执行行政机关处理决定的义务。2.信访人的信访对象和信访内容。信访人对下列信访事项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对信访人对下列组织或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信访对象是五类组织或工作人员: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是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信访内容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不服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主要是指信访人不服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侵害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3.信访人的信访方式。第十六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第十七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三、信访事项的受理制度。第一、明确受理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一是信访人向一会两院(人大、法院、检察院)提出的,交由“一会两院”办理;二是向本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出的,交本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理;三是向下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出的,交下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理。特别要提到是,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这里讲的是“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而不是“逐级转送”。转送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这样规定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办理时间。“下级”和“下一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明确职责要求。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级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第二十三条还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过去信访的弊端大都是“不规范”所致。如:层层批转,以致“把秦香莲的申诉批转给陈世美阅处”。致使信访人受到打击报复。第三、紧急信访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各级各类信访机构如果互不通气,以致一个信访人可以就一件事向十个部门信访,十个部门可以对同一件事给当事人作出十个不同答复;有关负责同志批阅信访无一定标准,一个批示可以吊起千万人的胃口,解决一件信访可以引出千百件信访。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新《信访条例》,必将对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起到良好作用。
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篇2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需要,全面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更好担负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制定出台《条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时代信访工作,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为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条例》是新时代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作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我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立足自身岗位抓紧推动落实,以高质量学习宣传贯彻效果推动新时期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近期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一、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众心声。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朵”,倾听群众心声,决不能闭眼塞聪。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于信访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畅通信访渠道,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二、善用工作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条例明确信访办理流程,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办理时限,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必将举步维艰,只有科学健全的工作制度,才能形成整体联动,有效运转,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维护好一方的和谐稳定。三、压实信访责任,增强工作使命感。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强调信访问题以事发地处理为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办理;明确因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责任人的责任,以督促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事项的发生,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明确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项的责任,重点突出督查、督办等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作用;强化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的责任,以提高信访事项的处理效率,强化源头管控责任,加大领导包案力度,限期化解稳控。基层不稳,地动山摇,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使命必达,每每看到信访人来反映的问题被妥善解决,心中总是满满的成就感,信访人心暖了,我们也就暖心了。四、自觉维护信访秩序,推动解决到位。
条例充分体现了“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基本要求,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从我做起,走街串巷向群众广泛宣传,在信访过程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明确告知权利和法律责任,引导群众合法、理性、逐级上访。对待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善待上访群众,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信访事项,一时得不到解决,信访户变成了老访户,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不仅要规范办理流程,更要注重时效,在办理的过程中,及时跟踪进度,反馈结果,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 篇3
同志们:[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今天,我们举办新《信访条例》辅
导讲座,是根据年初全市依法治市工作计划的安排,也是今年来我市法制宣讲的第一次活动。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正确理解、把握新《信访条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推动《信访条例》的贯彻实施。同时通过法制宣讲活动这个载体,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等形式,在全市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制氛围。下面,我对这次宣讲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进一步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已于去年的5月1日起施行,这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贯彻实施《信访条例》是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国务院这次修订后颁布实施的《信访条例》,就是力图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贯彻实施《信访条例》是推进依法治市的具体体现。当前,引发信访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与一些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有密切关系。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就是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信访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以此进一步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在各项行政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
第三,贯彻实施《信访条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务院修订《信访条例》,就是为了既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又依法及时地化解矛盾纠纷,建立良好的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进社会诚信友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讲究方法,扎扎实实开展《信访条例》宣讲活动
在新形势下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且涉及到家家户户,召集一起开展宣讲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在宣讲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改进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法制观念,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使权利的同时,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信访时要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和问题。
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 篇4
一、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其他信访工作责任单位受理及处理信访事项的程序
(一)一般信访事项的办理程序
1、接待、登记。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接访机关无论是否受理,都要进行登记,并由接访人填写《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内容包括接访时间、信访人身份证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反映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请求等。接访人要倾听来访人反映的事项,询问有关情况,阅看有关材料。
2、受理。依照法定职责对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内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接待、登记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的信访事项,由首访机关按照规定与有关机关协商受理;协商不成的,提交县信访局或提请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决定或指定受理机关。
3、不予受理。对属于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县法院、县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分别向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县法院、县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的,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已经处理、复查、复核的,又以同一事项提出相同请求的,不再受理。
4、告知。对属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填写《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并同信访人签订《信访事项办理双向责任书》。对不属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5、通报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其它信访工作责任单位对受理信访案件情况,要每周五向县信访局通报,填报《受理信访事项情况周报表》。
6、办理。对上级领导、领导机关和县信访局或上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以及本单位自行接待受理的信访事项,要明确责任人员,认真调查,并在60日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出处理意见。需要延期的信访事项,由本机关(单位)自行受理的,经本机关(单位)一把手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对上级机关、领导交办、转送的信访事项,确需延期的,要提前向交办、转送机关和领导书面报告工作进度和延期理由,但无论何种情况,延期均不得超过30日,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7、听证。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应该举行听证。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8、结案。依据有关政策、法规或规定提出恰当处理意见,写出调查结案报告(一般应包括信访人反映问题调查的基本情况、处理意见及依据、落实措施和时限)。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查、签字和盖章后,将结案报告存档并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对转送、交办信访事项,要将结案报告报交办、转送机关。
9、法律、法规或政策另有规定的,其办理时限和程序从其规定。
(二)对集体走访的办理程序
对直接到本机关(单位)的集体走访,按下列程序处理:
1、接待登记。填写《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内容包括:来访人数(其中党员、村民代表、干部)、单位、信访事项的类别等。
2、组织接访人员。由单位一把手组织,主管信访工作的副职和信访工作专职业务人员、信访事项所涉及的有关人员共同参与接访。
3、组织推选访谈代表。由上访群众推举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中途不得更换。代表要具有代表性,能将信访事项和请求表达清楚,将接访意见向信访群众如实反馈。
4、报告和通报情况。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及其重要程度,分别报县信访局和县级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分包领导。
5、接谈。听取代表的反映和请求,并认真记录整理。
6、答复。区别情况,分别作出答复:(1)对事实清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能够当场答复的,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解答;(2)对反映和请求有一定道理,但按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劝说工作;(3)对信访事项和请求超出本级本部门本单位处理权限或不属本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书面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机关提出并将代表人数控制在5人以下;(4)对反映问题和请求事项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的,书面告知信访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7、组织劝返。由案发单位负责人和接访领导动员信访群众返回。
8、办理,对属于自己职责、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要明确包案领导、组成专门班子,明确责任,认真调查,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按时限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9、结案。调查结案报告存档,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
二、县信访局受理及处理信访事项的程序
(一)一般信访事项处理程序
1、接待、登记。(1)向来访人发放《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由信访人填写后审查,不完整的要补充。安排专人听取信访人陈述,询问清楚信访人反映的信访事项和请求,什么时候到过何单位及是否受理、办理情况,是否有处理、复查、复核意见,是否经过诉讼、仲裁或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及相关文书情况;(2)来信由主管工作人员拆封、审阅,摘要填写《人民群众来信登记表》。
2、受理。(1)转送。填写《信访事项转送告知卡》,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2)交办。对重要的信访事项,填写《信访案件交办卡》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在指定期限内办理。
3、不予受理。对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县法院、县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分别向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县法院、县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的,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对乡镇和部门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或已经过处理、复查、复核三级办理,又以同一事项提出同一请求的,填写《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书》,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
4、通报情况。每月向有关乡镇和单位通报信访事项接待受理情况。
5、结案审查。对交办的信访事项,按时限向承办单位要结,并审查其结案报告和《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对不符合要求、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处理依据不当、意见不准确的,提出改进意见并退回办理机关(单位)重新处理;需向领导或上级机关(单位)报告的,及时报告。
6、督办。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在处理转送、交办及自立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信访局发放《信访事项督办卡》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1)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2)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3)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办结的;(4)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的;(5)不落实处理意见的;(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二)接待集体走访的处理程序
1、接待登记。填写《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
2、组织推选接谈代表。(信访群众代表不得超过5人,不得中途更换)。
3、组织接访。信访局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召集案发单位主管机关(单位)主要领导及其有关人员,信访事项所涉及的有关部门领导及其有关人员共同接访。复杂事项由县级领导主持,一般事项由信访局主持。
4、接谈。听取代表反映情况,并认真记录整理。
5、答复。由主持人组织研究解决方案,并向代表作出答复意见。要求代表做好记录,做好其他人的工作。
6、劝返。案发单位主管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及其有关人员组织劝返(越级集访,由案发单位及其主管机关(部门)负责善后工作,接访人共同组织劝返)。
7、交办。按接访意见向负责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部门)签发《信访事项交办卡》。
8、结案审查。按办结时限向承办单位要结,审查结案报告和《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并退回办理机关(单位)重新处理。需要向上级机关(单位)或领导报告的,及时报告。
9、督办。对需要督办的信访事项进行督办。
三、信访事项的县级复查程序
信访人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其他信访工作责任单位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不服的,可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县信访局提出复查请求。信访局办理复查事项按下列程序进行:
1、接待、登记。审查信访人持有的原办理机关向信访人出具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和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复查申请书,听取信访人申请复查的事项及理由并做好登记。
2、分类处理。对信访人提出的复查事项应通过诉讼或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到相关机关提出。对属于县级复查的信访事项,及时填写交办卡,并转送有关部门复查。
3、通报情况。在收到复查请求后及时将情况通报原办理乡镇人民政府或其他信访责任单位。
4、组织复查。根据信访人提出的复查请求,复查机关(单位)进行复查,复查后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复查答复意见书》,并将复查意见书面告知原办理乡镇人民政府和信访局。必要时信访局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
5、时间要求:复查机关应自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复查请求30日内复查完毕。
6、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自收到《信访事项复查答复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单位)请求复核。
四、县政府工作部门及其他县级信访工作责任单位办理的信访事项的复查程序
【新《信访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新信访条例的十个亮点06-27
《信访条例》考试复习题集07-13
新条例学习心得11-13
党员新条例学习心得08-19
党员学习纪律处分新条例心得体会06-04
学习党的处分条例心得10-05
信访局跟班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2-11
学习党组条例心得体会07-02
学习“两个条例”心得体会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