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2024-12-08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精选8篇)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篇1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新教材以来,我感受颇多。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要高,要不断充电,拓宽知识的视野,这样才有可能在教法上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真正目的。现就这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程,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所以,我熟悉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认识了课程结构,了解了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为实施积累一点理论指导,使自己在实施中有了方向、原则。

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观念才有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我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反思或与同事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教师角色、教师行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以往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的方向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a)把知识融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

在教学时,注意挖掘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绘画、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是那么的亲切,从而引发浓厚的情感。b)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把教学变为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经历“知识化”的过程。即让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暴露出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为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创造了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化”过程,使他们在过程中发展。

c)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关注人的发展

不同的学科,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所以,教学中我们应放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而应在学科间相互渗透,避免完全分割的做法。

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力求他们会提问题,同时与同学合作,通过观察、做游戏、模拟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我提倡一种自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记忆才会更忧新,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总会有所收获。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使它发挥教学的辅助作用,更能直观地突出教学关键处及难点。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改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篇2

一.学习目标———指引教与学的方向

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建立在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一是认真研读课标并分解课标;二是科学分析学情, 确立教学的起点, 调控学习目标。三是围绕教材, 解读编者用意。简洁、明了, 直接有效帮助学生指引方向。每课的学习目标要和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进行整合, 有所侧重, 提倡“一课一得”。

二.检测预习———督促自主学习

在高效课堂中, 重视先学后教。“先学”, 就是围绕本节课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放手让学生自学, 培养探索求知的能力。在检测预习中, 检测内容可以多方位, 例如:检测生字拼读, 书写, 联系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检测课文朗读能力;检测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这样的检测, 无形中, 督促了学生在课前自主有效地“先学”。该环节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 课中检测预习环节成为一个重要的不可缺的环节, 而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 进而达到高效。

三.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讨论交流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更是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在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首先, 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找到能够统领、涵盖全文的问题。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的自主学习和展示汇报的提示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却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中, 既可以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也能感悟到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而这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 组织学生要有序, 合作要得到落实。小组长根据教师问题设置分配成员任务, 确定首席发言人, 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根据汇报, 及时纠补首席发言人的观点。再次, 小组合作中, 要重视习惯的养成。例如:发言人说话要大声, 要口齿清晰, 表达要清楚, 做到有礼貌。其他成员, 眼睛要看着发言人, 学会倾听。最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讨论交流环节中, 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展示汇报———彰显学生个性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中, 最大亮点是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是这样谈到高效课堂的体会:“在今天课堂里, 老师请我当同学们的小老师。每个同学看着我, 认真听我讲, 我感觉自己好棒哦!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不停地讲, 讲得好辛苦;我们很认真地地听, 听得好累, 不停地写, 写得好酸。有时我觉得自己真像是个机器人。有时像是笼子里的小鹦鹉。在今天的课堂里, 我们大胆地说, 大胆站到讲台演一演课文里的内容, 让我感觉到:学习真是件快乐的事。我特别佩服王晓丽、刘琳同学的说法, 因为她们表达的意思虽然都是一样的, 但是运用的四字词, 比喻的方法却不一样。我们都讲得很好, 当耳边响起掌声的时候, 我越来越自信了。”可见, 高效课堂, 确实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再把镜头回放到前几天我执教的一堂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第一次晏子反击楚王“访问狗国, 才钻狗洞”的环节中, 有道问题设置:你认为晏子反击妙在哪?学生们的回答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的个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合作能力训练与独立能力训练相得益彰。

五.当堂训练———巩固学习重点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13-01

在新课改理念下,彝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应做到以几个方面探究:

一、能引领学生在“玩与学”相结合

在彝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新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在彝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在彝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四、学会合作学习。

在彝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新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期培训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并通过几位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

上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另外课堂上应该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要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本班共有学生21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4人。整个班级的学习基础属中上,女生学习基础较好,比较自觉主动学习,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男生学习基础较差,男女生学习两极分化较大。这也是造成影响本班总成绩的主要原因。以此,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较注重因材施教。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大主题。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上一堂新课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先预习,把要学的生字新词掌握好,在教新课时让读得好的、有把握的学生上台来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读生字新词。这样每上一堂新课,同学们都勇跃参加当小老师。自从我提出这一学习方法,同学们对学习更是主动了,老师上起课来也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使他们懂得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三.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创设情景,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的听、说、读、看、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景,利用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课本配备的教学光盘等,使每一堂课生动,形象,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如“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课是探索新科技的科学课文。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景色,关于宇航员太空生活情况的记录片,从电脑上收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展现在课堂中,使课堂形成声形并茂,让孩子们学起来,不再是课本里出现的单一呆板的画面。而是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中,让孩子们根据这些画面去思考,去探究学习。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篇6

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谈我对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点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1、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会读书又爱读书。如教《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先出示乌鸦的图片问学生乌鸦是怎样的动物;再出示狐狸的图片让学生交流对狐狸得了解;然后再板书“乌鸦和狐狸”,并设疑说:“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学习了课文,大家都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老师范读还是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内容,都非常积极。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表演狼和小羊的不同姿态,再让学生汇报表演。学生不但明确了狼和小羊的各自本质还初步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做好了铺垫。

在阅读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阅读,也就是教给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1)读课题,解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2)轻声读课文或听教师范读,读或听之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粗知课文大意。(3)自学生字词,边读课文,边利用拼音、查字典,学习字词,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4)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尝试在小组内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5)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读熟会背。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

二年级语文课改体会 篇7

反思:我为什么要把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我钻进了一个死胡同, 认定学生会说出赞扬夸奖的话语,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而孩子走的又是另一条路, 一心想谢谢老师的教诲。于是师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其实孩子说出感谢的话语时, 我就应该意识到我和孩子们的思维分道扬镳了, 这个时候我应该不要再指名让学生说了, 赶紧绕回学生的路, 这样师生的思维就回到同一条路了。如果我们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 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案计划做, 强行把孩子的思维扭转到教师的计划上, 我们的教学计划也肯定不会顺利。

案例2:这个学期的校际公开课开始了, 一位老师上《夏夜多美》一课。当一名学生结结巴巴地读完第二段的时候, 教师随口说出:“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他读得本来就不好, 所以一下子很多学生便高高举起了小手, 性急的还“老师!我!我!”喊了起来。刚才结巴读书的孩子一下子趴在了桌子上。老师又指名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不但读得流利, 而且很有感情。老师又说:“你读得真好, 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这下只见两个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了小手。

反思:“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种话要换个方式说。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土地, 如果你播下赞美的种子, 就会获得自信的收获。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 教师两次使用“谁能比他读得更好”都不恰当。因为任何一个孩子,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 无论做什么事, 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你虽然读得不流利, 但是勇敢地站起来了, 而且还读完了第二段, 老师非常敬佩你的勇气, 谁再来读一读?”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发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谁比他读得更好”从表面上看似乎引发了学生的竞争心,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实质上并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和学生沟通时应该选用个性化的语言, 对学生言行评价, 尤其是表扬要做到具体、真诚, 让教师的每一次言行都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案例3:一位老师在执教识字公开课。当问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时,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记住‘晴’字的, 月亮下山了, 太阳出来了, 天晴了。”于是学生个个编谜语、编故事、做动作, 反而最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识字方法没有人用。

反思:识字方法应该是越快越简单越好。

其实在第七课《胖乎乎的小手》就学了“情”字, 完全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晴”字。如果按照“月亮下山了, 太阳出来了, 天晴了。”很有可能误导其他的学生把右上半写成“山”, 把右下半写成“月”。管理上有句名言:简单的往往是最实用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 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 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每个字都让学生编一个字谜, 这样能够轻松起来吗?编出来之后是不是就真的记住了那个字呢?

案例4:这是二年级的一堂课, 一位女教师正在上古诗《绝句》。学生已经把古诗读熟了, 教师在这个恰当的时机提出小组合作理解课文意思。看似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了, 可是细看学生并没有合作学习, 而是干起了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很快老师要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了, 老师叫了一个学习好的学生非常顺利地逐字逐句理解课文, 这个环节很顺利通过。

反思: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供观赏。

不能否认,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常出现没有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 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如: (1) 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 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 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 (2) 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 (3) 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 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等。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 意义是很大的,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也是正常现象, 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 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供观赏。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一、指导读法,发掘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上,学生读书时可指导他们边读、边思考、边理解、边想象、边演练,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溶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之中。例如学生在阅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分析理解“作者为什么有几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实践证明,爱读书的学生不仅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而且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设置悬疑,引导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语言教学在课文题目上设悬念质疑难,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篇首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设疑,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尾设疑,能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在讲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可在题目上设悬质疑:你见过什么样的桥?你理想中的桥是怎么样的?在学习《台阶》时,开篇设疑,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讲《苏州园林》一文时,从篇首设置:你到过苏州园林吗?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质疑问难、设置悬念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只有通过设置悬念、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设问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对话互动机制,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喜欢提问”的习惯。这样也能够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三、创设情境,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注意力集中,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达到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接受、内化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绿色蝈蝈》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野庄稼地或山坡草丛中观察蝈蝈的活动情况和叫声,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播放图像,让学生对观察到的情景进行描述,学生们表现异常兴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知不觉中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恰当地给学生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蝈蝈可爱吗?它们外表美不美?它们在谈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蝈蝈的想象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拓展视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博士认为:创新一定要敢于想象,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更没有创新可言。例如我在教完《羚羊木雕》这课时,给学生提出“当你与父母产生矛盾时,是亲情重要还是友情重要”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我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情节,续说故事。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进步,要求教育也不断进行变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变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教育,要真正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潜能,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发挥他们自主参与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喚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才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有些人我们一直错过下一篇:“八查”内容,“五落实五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