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共17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1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民间游戏《顶物》教案范文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
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长短相同的竹竿;飞盘、书本、方盒子、硬纸板等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自由探索“顶物”
1、幼儿每人选一竹竿、任一物体进行尝试“顶物”。
2、请顶物比较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的方法。
(二)学习寻找中心点
1.教师示范用交叉方法寻找中心点。2.幼儿尝试操作找出中心点,并做好标记。
3.教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可以用对角交叉的方法来找出中心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物”
1、幼儿按照所做标记进行再次操作顶物。
2、与同伴交换物品进行操作,发现只要找出中心点就能顶物成功。
3、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和成功感。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2
目前在幼儿园结构材料投放中,以小型材料为主,中型材料为辅;多为积塑材料为主,积木材料较少;彩色材料充裕,素色材料欠缺;所添设的辅助结构材料以低结构材料居多。且当下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需要是需要我们深虑的。
本文以研究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为切入口,探讨适宜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有效实施的材料投放策略,以实现结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二、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一)建构认知处于经验层面。中班幼儿的建构以建构物的经验认知为基础,较易拼插出具有显著特征的建构物,同时又欠缺对细致部分的关注和表现,对建构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感较弱,导致物体各组成部分不能正确组合,如动物的脖子从身体正中间连出等。
(二)材料自主选择和小型建构受限。受制于建构材料的经验不足,势必造成自主选择结构材料能力的薄弱,再而由于中班幼儿还未能真正达到手眼协调及其手的精细动作和大肌肉活动相互协调的程度,因而受精细动作发展限制,使用小型的建构拼插有困难。
(三)想象力、创造力欠缺。中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多更关注结果,处于个体模仿建构,出现缺乏主体思考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的情形,一方面是由于此年龄段的幼儿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被形象思维所代替,另一方面是基于平日教师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追求“相同结果”,最终所建构出作品的速度较快,作品件数较多。
(四)停留于简单技能水平。受制于语言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多表现为具有相对娴熟的延伸、设高等简单技能,但拼组较大的物体仍有问题,表现为时常出现一面拼插一面散架的现象,组合缺乏合理性和计划性。
(五)单色建构作品居多。幼儿本应是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的主人,然而通过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却得出这样的结果,即中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运用色彩表现能力较弱,作品多呈现单色建构水平。
三、基于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特点探讨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多形式、多视角提供材料。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应从中班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建构内容的需要,投放多形式、多角度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深入进行观察,加深幼儿对建构物全面、清晰的认知,以拓宽经验、想象空间以及获取复杂技能。
1.多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①,因此结构游戏材料的充足供给是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比如在拼插河马的游戏中,可先收集河马的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借助集体活动启发幼儿认识关于河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而后在通过绘画、泥工、美工等形式,让幼儿在表征中进一步加深对河马特征的认识与感受。
2.多视角。多角度地投放游戏材料可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注重主体部分,还特别注重细节和空间组合特点的观察;提高手眼协调及其手的精细动作和大肌肉活动相互协调的能力;同时配置具有多角度性质的游戏材料可使幼儿不拘泥于一两种单一的建构模型,而是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作用于各种材料;最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幼儿运用多角度材料组合和搭建出更加大型、复杂的建筑物,获取复杂技能。
(二)合理补充、分类摆放材料
1.合理跟进与延续材料类型。不同的建构物由于造型不一,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材料的功能,合理选择,并分次投放。考虑中班幼儿的可接纳性,对材料进行分次投放,第一次投放新的橡皮泥材料,第二次增加大乐高拼插材料。结果是幼儿可在两次的游戏中认识不同种类的新型材料,并获取了不同的建构方法。
2.分类摆放所投放的材料。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材料,也会因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功造成多种视觉上的干扰,使得中班幼儿无从选择,难以较快判断和选择。对此,我们可以先行引导幼儿在游戏前,按照颜色、形状、功能将材料进行分类,减少视觉干扰,以利于幼儿熟悉、挑选和使用材料。
(三)单色材料投放。关于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影响的一项研究中表明使用单色材料更有助于大中小各年龄段幼儿造型整体感的获得,因此单色材料对中班儿童建构行为的发展有间接作用。鉴于这样的问题背景此项研究还证实,由于中班儿童色彩运用能力相对滞后,时常出现无意识、无目的地选择所制定颜色材料,因而材料的色彩对其具体的建构行为和建构作品的复杂程度影响不大,但是对物体结构的整体感知有助于结构造型能力的发展。如果儿童不能在建构中形成造型的整体感,其造型能力发展将是迟缓的,而且建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也将大打折扣。另外,儿童造型作品整体感的欠缺也会降低其建构成就感。
因而在此我们强调,教师在投放结构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单色材料对儿童游戏质量的提升作用而不是盲目追随儿童对彩色材料的偏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Martha.ronson[美]著,张民杰,陈玫玲译.婴幼儿游戏器材—促进出生到八岁发展的选择[M].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董素芳.结构性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3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活动 绘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8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在幼儿园中班绘画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探索通过游戏化方式,在绘画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好情感。
一、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为兴趣绘画开路。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年龄尚小,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又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如为幼儿提供印章、纸团、珠子、牙刷、棉签等,让幼儿进行印画、滚画、刷画等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既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又体会到绘画的快乐。
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水彩笔和油画棒之外,还为幼儿提供刻有各种图案的印章(花、动物、几何图形)等,让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各自的手帕上,一块块漂亮的手帕很快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有的仍在为手帕设计图案,有的则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中班幼儿觉得绘画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件快乐的事。
二、以多种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由此我们在课堂之初,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着手,来调动幼儿内在的绘画积极性。
(一)老师的诱导式
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开始学习由此及彼的联想画。在美术活动《圆的联想》中,我就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东西,幼儿会说出好多圆的东西:西瓜、泡泡、皮球、饼干、苹果、太阳,这时我会根据幼儿的发言在白板上草草几笔勾勒出类似的图案。在此基础上再用游戏的口吻神秘地对幼儿说,老师来当魔术师,要使这些圆变成另外一些东西,听到“变魔术”三个字,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睁大好奇的双眼,看老师表演,老师就在圆形上添上几笔,一会儿功夫圆就变成了太阳、皮球、西瓜、手表、闹钟、小鸡、瓢虫、车轮等等。小朋友个个眼中都露出了兴奋的目光,从这种目光能看出幼儿想跃跃一试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儿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有了这个经验,幼儿就能举一反三。我让幼儿根据各种图形来进行添画,正方形变房子、窗户、凳子;长方形变电视、手机、汽车;三角形变屋顶、风筝、大树;椭圆形变气球、项链、帽子……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产生了各种联想,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促进每个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发展,从而使他们对绘画从“不迷”到“迷”,“迷”能生“悟”,从“悟”到“爱”。 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能。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活动,才能诱发幼儿创造表现的兴趣。
(二)先游戏再作画的形式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美术活动导入的形式中,我常常采用先玩后画的形式。
如在《会跳舞的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始部分我就先和幼儿玩了一个“转圈圈”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直转,容易跌倒,所以要走一会儿,转一个圈;然后又发现转太多的小圈容易头昏,所以要大圈、小圈轮流转,而且要左转转,右转转,并在空的地方转圈。接着趁热打铁,开始示范画会跳舞的线。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整个画面比较饱满,大小圈交替匀称,作品效果很好。
三、将游戏化思想落实在指导绘画过程中,提高绘画质量
(一)创设游戏的情境来丰富画面,提高表现力
中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先想好再画,他们的绘画特点是意识流,画到哪里算哪里,有时主要内容的形象大体勾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细节,从而使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于是我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如在美术活动《开心帽》中,我先通过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设置了一个美的情境,再模仿故事中的“快乐仙子”对幼儿绘画进行指导:“如果我的快乐帽上有一朵花,那该多好呀!”“要是我的快乐帽又一对翅膀的话,我一定会很开心的”……由于我使用快乐仙子的口吻进行指导,孩子们都倍感亲切,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画出了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开心帽”。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游戏化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我的花灯》这一美术活动中,我利用生肖羊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为生肖羊要找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花灯,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最独特的花灯,有西瓜灯、房子灯、汽车灯、糖果灯、蝴蝶灯、飞机灯……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运球走,进一步巩固排球移动的动作要领。
2、透过游戏,使幼儿喜爱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我爱太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让幼儿把球按体操队型放在地上,幼儿随音乐边走圆边做热身运动。
2、提醒幼儿边走边拿球。
二、展开
1、教师:大大的西瓜丰收了,我们大家都欢喜,此刻我们一齐来运西瓜好不好怎样运呢
(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把西瓜运到大网内。)
2、运球走
教师:这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运西瓜好吗我们边拍球边走,这叫运球走。
3、此刻我们先来练习运球。带领幼儿练习运球走,或适当进行分组练习。
4、游戏:运西瓜
第一遍游戏:提醒幼儿用运球的方式运西瓜。
指导幼儿幼儿站成4排,前面的幼儿运完西瓜跑回后,后面的幼儿接上运西瓜(运球)。
第二遍游戏:提醒幼儿加快速度。
5、选出几名运球规范,速度快的幼儿示范表演。
三、结束
幼儿园中班教案音乐游戏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活动准备:
1、小鱼、小虾的头饰每人一个。
2、各种图形卡片若干。
3、录音机,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客人到咱班做客,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小鱼、小虾的头饰。)它们要跟小朋友一起,用图形宝宝来做个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二、讲解玩法
1、幼儿欣赏音乐《小鱼追小虾》。了解音乐的节奏。
2、讲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请大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根据头饰请小朋友自由结伴成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鱼和小虾,小虾手拿一种图形藏在身上,大家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追逐,音乐停止小鱼追上小虾,说出小虾身上的图形是什么?像什么?两人相互交换角色,更换图形继续进行。如果说不出图形的名称,暂停游戏一次。
3、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表演游戏,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别人。
4、幼儿再次游戏,加深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教案 篇6
知道保护水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制作蔬果颜料,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桔子、青菜、西红柿。
2.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纱布。
3.操作示意图、蔬果颜料、箩筐、透明小碗等。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让幼儿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种没有污染的`环保颜料。
二、展示蔬果颜料、激发幼儿制作蔬果颜料的兴趣。
1.出示蔬果颜料,提示幼儿用各种感官探索颜料使用什么东西制作的。
指:你们看一看、闻一闻、猜猜看这些颜料使用什么做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种没有毒的蔬果颜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来的。
三、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图,了解操作步骤。
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和纱布。
出示图谱,请幼儿讨论操作的步骤。
一起看操作示意图,说说操作步骤,提出操作要求。
四、探索制作蔬果颜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颜料。
幼儿探索操作怎样把蔬果颜料制作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工具。
(方法:用纱布挤、用舂子捣、用擀面杖压、用石磨磨。)幼儿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蔬果颜料。
五、和蔬果颜料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的方法:从塑料袋里将颜料挤到画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全体幼儿每人拿一份蔬果颜料,集体作画。
幼儿大胆创想画面内容,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7
首先,游戏环境必须开放、随意,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它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
1.游戏区域不受限制
我们尝试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千变舞台”里做模特的演员上舞台以前,可以根据角色的需要,到“理发店”自由选取头饰、化妆品等道具来包装自己,让自己形象更吸引观众。当早上“美工区”的孩子用彩色卡纸制作了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后,他们觉得这么多好看的东西不给同伴分享太可惜了,于是“美工区”又成了“漂亮鞋店”;当面包店由于开的时间长顾客不吸引,快倒闭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将面包店改成了休闲小站,模仿方塔东街上的“权金城烧烤店”,各类烧烤,广告大肆宣传,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乐此不彼,创意大增。
2.联系生活生成游戏
自主性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生活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接触中班下学期“商店”主题后,我带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附近衡山路两旁的各种商店,我发现幼儿对各种面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论着“红钻石“”圣百合“”凯思令”。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面包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面包的的名称形状,还了解到这些面包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等到了制作面包活动时,大家有的用面包片、果酱、葡萄干、黄瓜片、小饼干设计出了“太阳三明治”,“娃娃三明治”,有的用废旧海绵、泡沫等制作成了奇形怪状的法式面包,生日蛋糕,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游戏中无须老师多引导,玩得乐此不疲。
二、科学投放材料,支持探索与互动
材料是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物代物,充分发挥材料的可操作性
我们在每个游戏中提供了一些废旧物品供幼儿随意使用。一次,一名司机到加油站加油,结果等了好长时间还没轮上,就发火要走,旁边的另一个工作人员用老师投放的用完的即时贴卷筒,粘上长长的手揉纸就成了一个漂亮逼真的加油管子,很快解决了加油管紧缺的困难,他还应客户的要求,用废旧纸盒做了一辆汽车玩具作为加油赠品送给客户,让这位司机满意而归。幼儿能利用不同物品自制简单游戏材料,从而使游戏更为逼真。更好调动了幼儿游戏积极性。
2.一物多玩,体现材料的可创造性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椰子汁空瓶当话筒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幼儿:“这个罐头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饮料,放在休闲小站卖”,有的说:“可以当哑铃在健身房锻炼用”,有的说:“可以当打击乐器放在小舞台里表演”还有的说:“几个接起来可以当理发店的广告箱”。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易拉罐,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发展了幼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尊重游戏主体,共同开展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在玩小舞台游戏时,有的演员不管轮得到轮不到自己上场,在舞台上独自表演,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主持人”或“演员”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当作观众到下面看节目把这个现象用摄像机拍下来,说:“你们这样表演真少见呀,我们都不想看节目了,回去了”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观众”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玩中教的做法。游戏中师幼关系丝平等互助,自然和谐。
四、优化游戏评价,提高游戏水平
自主性游戏的评价,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1.抓住创意之举,进行过程评议
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游戏中有价值的小情节,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丰富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
2.针对游戏问题,进行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桌面游戏 合作行为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要求,而“合作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桌面游戏中,幼儿自由交流交往的机会多,从而促进了合作行为的产生。
一、现状描述
(一)幼儿合作行为正常出现。
案例一:某天早晨,幼儿陶陶来到了幼儿园并选择了插塑玩具坐下来玩。过了一会,小雪也来到幼儿园,并走到她旁边,这个时候陶陶就开始跟小雪聊了起来。陶陶:“我在玩这个,你要来吗?”小雪:“好啊。”于是小雪也拿起玩具开始玩。玩了一会以后,陶陶问小雪:“你在搭什么呀?”“我在搭一个很厉害的吹泡泡的东西。那你在搭什么?”“我在做蝴蝶结。”“好漂亮,那我们一起做蝴蝶结吧!”“好呀!”于是小雪就开始跟陶陶一起做蝴蝶结。
以上案例中,幼儿在进行桌面操作的时候,主动与同伴进行愉快的交流,并且在交流后选择一起实现同一个目标,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能“商量”、“讨论”,达成一致后再一起完成操作,说明幼儿的合作行为已经出现。
(二)幼儿合作行为出现晚。
案例二:某天早晨,幼儿悦悦来园来得有些晚了,进班时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坐下来玩玩具了,于是她挑选了放着积木的桌子旁边坐下开始玩游戏,这个时候她发现边上的熙熙正在搭一个什么,于是悦悦就说:“你在搭什么?”“我在搭城堡啊!”“那我能和你一起搭吗?”“不行,我要自己搭。”
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在同伴提出合作的建议时并不接受,坚持要自己完成,相对于其他幼儿主动接受他人的合作建议来说,合作行为出现得要晚一些。
(三)幼儿合作行为发展良好。
案例三:某天下午,班级中开展区域活动,幼儿衡衡先来到面具店,准备动手开始装饰,这个时候幼儿彬彬也来到面具店的附近,但还没有决定玩哪个,衡衡就对彬彬说道:“来和我一起玩这个吧,我们要做出最漂亮的面具!”彬彬被这个提议吸引住了,便走过去和衡衡一起做了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两个人还会商量哪个装饰品更好看、做完了面具要送给谁等话题。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发现,部分幼儿已经能够主动去邀请别人来跟自己一起完成操作,实现共同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幼儿不仅已经产生合作的行为,而且能够主动邀请别人,可见合作品质的发展已有跨越性的突破,合作行为发展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缺乏自信心。
案例四:幼儿成成在幼儿园里的时候常常坐在位子上一个人发呆,很少与同伴进行交流,上课的时候被老师请到也不回答,但每到放学看到妈妈都会立刻开心地跑过去。由此,研究者得出还没有产生合作意向的幼儿并不是很善于与人交往,或者说不是很善于与自己不亲密的外界的人或社会交往,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只与自己非常亲密的人交往而拒绝与其他人交往,因此,他们产生合作意向的可能性很小,也就很难产生合作的行为。
(二)未脱离以自我为中心。
案例五:幼儿阳阳在与研究者交流的时候明确透露出自己不想与人合作的意愿,当研究者问及原因的时候,她则回答:不喜欢。据了解阳阳是个性格很活泼的小女孩,在刚入学的时候还是一个独生子,家里的父母长辈对这个孩子是百依百顺,研究者认为这可能让幼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从而就阻断这种合作的意识的产生。也就是说,幼儿在还没有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时,他们很难产生合作的意愿。
(三)与同伴相处时间少。
案例六:幼儿欣欣在开学第一天来了以后就请了长达一个月的病假,研究者并没有机会与她接触,而在一个月以后欣欣来园了,她是个很安静的女孩,不透露自己的想法也不常与其他幼儿交流,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幼儿由于长时间请假,与其他幼儿、老师的相处时间不多,对他们不够了解、信任,因此在班级中很不自在,也就很难尝试与别人合作,他们产生合作的意向的时间会比一般幼儿往后推。
三、思考与建议
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原因很多,根据这些原因,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的建议。
(一)多夸奖、鼓励缺乏自信心的幼儿
研究者认为帮助缺乏自信心的幼儿的第一步就是为他们建立自信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鼓励幼儿做他们以前不敢尝试的事情,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往,虽然一开始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但尝试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慢慢熟练了,而教师和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在旁边鼓励幼儿做,帮助他们与他人构建联系,跨出第一步。
(二)引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换位思考。
对于还没有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比如有的幼儿在吃点心时觉得点心很好吃想多吃一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还有别的小朋友还没吃到,要是你吃了的话,别的小朋友就没有了,如果你是那个还没吃的小朋友那你的一份被别人吃了你会开心吗?你再等一等,等老师全部发完了,如果有多的再发给你好吗?”这样的引导既不会让幼儿感到不舒服,又让他明白必须考虑班级里其他的幼儿,并且让他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会把多的留给他,让他学会等待。
(三)陪伴幼儿、丰富幼儿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对于缺乏与同龄人相处机会的幼儿,研究者给出的建议是:第一家长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分享一些读物,多听孩子的心声;第二在孩子的病情有好转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到社区、公园里走走,亲近自然,与同龄的幼儿多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婕.角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2(8).
[2]牟燕茹.自选游戏中幼儿合作现象的考察与反思[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周燕,闫红静.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J].俪人:教师,2014,0(24):4-4.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耍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多种游戏方法。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体会游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铺好地毯
2、垫子若干、辅助音乐磁带设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宝宝,现在的天气冷不冷呀?所以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手要戴什么了?小头呢?可是小屁股伤心地说:我坐在凉凉的小板凳上,冷得我直发抖,谁来帮帮我呀!”
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屁股不怕冷吗?(幼儿自由回答)
(垫子表演:嗨,大家好,我就是垫子宝宝,今天,我与好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二、感知沙发垫
1、幼儿人手一只垫子,说说垫子给自己的感觉怎样?
师引导孩子坐一坐、压一压、拍一拍等来感知垫子的质感等(暖暖的、软软的、很舒服)
2、试一试垫子的其他用途(靠、抱、躺等)
3、请幼儿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垫子?”
师:沙发垫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呢?(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卡通图案、面料等多方面观察比较)
三、垫子游戏
(垫子表演:刚才,你们和我抱呀、靠呀、躺呀,多亲热!想不想和我一起玩呀?那怎么玩呢?)(幼儿泛谈)
1、幼儿伴随音乐进行垫子游戏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或滚、或堆高、或跳、或夹、或抛、或蹦)
师引导幼儿或一人单独游戏,或鼓励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游戏
(2)鼓励幼儿互相介绍、学习游戏方法
△ 师引导幼儿 “猴子学样”:瞧:xx小朋友玩的真有趣,你们能学一学吗?
△ 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玩法
2、垫子律动
(垫子表演:宝宝们,和你们一起游戏可真开心,我真想跳个舞了!)
师引导幼儿一起编垫子律动(可把幼儿的玩法随意编入律动:如模仿小司机、戴帽子、背书包、模仿小动物等)
四、延伸活动
把垫子继续投入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尝试玩出更多的花样,教师随时学习、记录孩子的创意玩法,以拓展今后的课程内容。
中班幼儿听力游戏教案 篇10
游戏目标:练习幼儿两脚交替跑的能力。 游戏玩法:
参加游戏的幼儿一部分当小马,一部分当赶马人。游戏开始齐说:“小马,小马,准备好。小马,小马,快快跑,得儿——驾!”说完当马的幼儿沿场地周围跑步前进,“赶马人”边跑边扬起一臂,模仿赶马的动作。当听到教师说:“吁——”时幼儿要逐渐停下来,然后互换角色,游戏可重新开始。 规则:
1、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小马”与“赶马人”都必须沿场地周围跑。
2、当听到教师说:“吁——”时幼儿要逐渐停下来。
中三班游戏 游戏名称:吃毛桃
活动目标:练习幼儿追逐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一块宽敞场地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蹲下,选一位幼儿绕圈外边走边与圈上的幼儿说儿歌:“吃呀,吃呀,吃毛桃呀,吃到了心里真难受呀,蹲一蹲呀,坐一坐呀,不管哪位先坐下。”圈外幼儿任找圈内一位幼儿假装坐下,此幼儿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吃毛桃者回答:“吃毛桃的。”“毛桃”就赶紧跑,“吃毛桃”者便追,追上者为胜利者,“毛桃”被追上,圈上幼儿表演一个节目,游戏继续进行。反之,互换角色。 游戏规则:
1、当幼儿说到:“不管哪位先坐下。”时圈外“吃毛桃”者才可以“坐”下。
2、“毛桃”沿圈外跑必须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11
【关键词】角色游戏 中班幼儿 合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8-02
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相对特殊,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特殊,如果能够参与有趣的游戏,不仅仅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合作行为的养成。然而,究竟如何创设恰当的角色游戏情境,为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1.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策略
1.1游戏开展前的言语引导很重要
在创设角色游戏之前,一定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言语引导。我们以“搭积木”的游戏为例,基于孩子们之前在游戏中出现的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要求,要求孩子们必须文明用语,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吗?”“你愿意加入我们的游戏吗?”“需要帮忙吗?”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学会彼此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游戏情境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详细、准确介绍游戏的方法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等。如果在建构区放置了小木条和易拉罐等日常材料的话,教师一定要让孩子明确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游戏的过程等,为进一步实现角色游戏情境中孩子合作行为的养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1.2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尤为关键
在角色游戏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等都应该在教师观察的范畴。通过观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参与程度,可以发现在参与角色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改进。尤其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要是具体的、要是有针对性的、要是有助于加强幼儿合作行为的。
事实上,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察者,更需要适时的介入,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有一次,角色游戏开始后不久,理发店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两个小发型师在争抢客户,谁也不愿意让给谁。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只有一个客户,那你们两个想想能有办法解决吗?”过了一会儿,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再去找一个客人啊,而另一位小朋友则说“你来给老师理发好吗?”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要对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给予鼓励,同时也要及时参与进去。
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科学搭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行为,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1.3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不容忽视
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的,同时也应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既有助于共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学会理解的能力。因此,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一定要让中班的幼儿们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去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想法。
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观察时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来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试着想各种办法进行合作:遇到矛盾如何协商解决;当玩具或积木材料不够用时,如何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如何找小朋友协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如何主动帮助他等。通过这些合作情境的描述,使幼儿逐渐学习了合作的方法、策略,并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我们在点评时,还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中班幼儿的同伴意识已逐渐增强,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影响也非常大。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对在角色游戏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1.4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没有一个角色游戏是完美的,也没有办法在游戏开始之前完全保证游戏规则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观察,及时调整游戏规则,保证所选择的角色游戏的确是适合中班幼儿的,而且有助于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与进来,都能够找到恰当的角色,保证角色游戏的确是有助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对角色游戏有更加充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调整的素养,保证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保证其积极效用的发挥。
2.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确实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角色游戏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加强学习,在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角色游戏情境创设,为真正实现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中班益智游戏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发现并尝试先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2、对数数活动感兴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环境创设:
小礼盒(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制作的长城场景,装饰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究:
1、设置问题情境,交代活动任务。
2、幼儿探究数数方法。
(二)交流讨论:
1、幼儿比较、发现:哪一种方法能数的又快又对。
2、幼儿交流数数方法。
3、教师小结:新的数数方法是把先看到的数记在心里,然后接着数下去。
(三)巩固操作
1、交代任务,继续尝试与体验新的数数方法。
幼儿园中班游戏课教案《量树》 篇13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中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没有软尺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树有多粗
难点:引领孩子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准备直尺、绳子、大树模型、小鸡和小狗头饰、其它能找到的各类尺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直尺引入,老师的大尺引出幼儿的小尺,先看老师的大尺上都有什么,再看幼儿的小尺上有没有,得出“大尺和小尺是一样的”结论。
2、探讨尺子的用途(幼儿自主探讨)
二、基本环节:
1、短剧表演激趣。幼儿闭眼,教师出示大树模型,然后指名两名幼儿带上小鸡和小狗的头饰表演量树。教师引导:小鸡和小狗没办法量出大树有多粗,谁能帮助它们?
2、幼儿自主探讨办法,并用自己的办法来测量,全体幼儿评议:这样测量可以吗?
3、教师引领,教师有意让幼儿看到手里的.绳子并给予幼儿启发,帮助幼儿发现。
4、发现方法,用绳子测量树的粗,再用直尺测绳子的长,绳子的长就是树的粗。
5、幼儿操作,用绳子和直尺测量大树的粗
三、结束环节
1、启发幼儿思考: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什么?(胳膊、腿、水桶、头、粉笔等)幼儿自主测量自己想测的物品。
2、结论:弯曲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
四、延伸环节
1、让幼儿认识直尺以外的各种尺
2、幼儿操作,用软尺测量大树的粗3、告诉小鸡和小狗大树的粗是多少
【幼儿园中班游戏课教案《量树》】相关文章:
1.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
2.中班《笼中鸟》游戏课教案
3.中班音乐游戏课教案《气球跳舞》
4.幼儿园中班《树叶》音乐课教案
5.幼儿园中班识字课教案
6.会跳舞的跳跳糖幼儿园中班游戏公开课教案
7.幼儿园游戏教案中班
8.中班体智能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14
关键词:区域游戏;合作能力;游戏材料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要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他们会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区域活动有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其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区域游戏为切入口,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区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比起小班阶段,中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而游戏材料的投放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游戏材料数量控制和种类丰富等方面精心规划。
1.控制游戏材料的数量
投放游戏材料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提供的材料过多时,往往会使小朋友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而不需要和同伴合作,自己独立操作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从促进幼儿合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控制相同游戏材料的数量以促使幼儿合作。例如,在“沉与浮”的科学小游戏中,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而不是每人一盆水,这样幼儿只能在一盆水中一起合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结果。
2.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造成幼儿不需要合作甚至不能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游戏主题和目标,通过提供尽量丰富的游戏材料种类,使每个幼儿都拥有游戏材料而又不尽相同,最终促使每组幼儿为了达成游戏目标而去合作。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拼搭材料,以使每组幼儿在拼搭时主动分工,有的拼搭马路,有的拼搭小区,有的拼搭商店……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二、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伙伴
1.促进同龄幼儿间的日常接触
幼儿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同龄幼儿之间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同龄幼儿相处,尽早学会与同龄幼儿一起玩耍,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2.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幼儿拉近与同伴的距离
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家长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应该时刻和幼儿园保持联系,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并对班级其他幼儿有一定了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和同伴相处。比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将班上其他幼儿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使幼儿更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
3.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几个家庭以组为单位,共同比赛。这样既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又为幼儿选择了合作伙伴,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和家人的合作,还是和同伴的合作,对于完成任务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合作的意义。
三、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合理的游戲材料、适合的游戏伙伴为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主有效地合作。由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强组织、观察和指导,以使幼儿能自主、自愿、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幼儿在明确游戏目标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任务或角色。组织游戏初始,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幼儿知道这个游戏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为每组幼儿所提供的那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幼儿知道自己主要是什么角色或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居住的地方”搭建游戏,幼儿自己分工去搭建不同的场所;“黑猫警长”表演游戏中,谁扮演黑猫警长,哪些幼儿扮演白猫警士等等,也是幼儿协商决定。在具体分工中,可以再根据幼儿兴趣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适当
轮换。
总之,幼儿具有他们这个年龄独有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把教学任务和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胥兴春.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2]李月文.区域活动的有效开放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 篇15
为了克服幼儿过去单一地、机械地模仿教师动作进行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创设情景游戏,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己探索、尝试,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 目标与任务
1、 练习走、跑、钻、跳等相结合的动作;
2、 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教育;
3、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 游戏器械 轮胎、竹梯、钢圈、体操垫、橡皮筋、动物模具、红丝带。
四、 游戏玩法
1、 角色分配:教师――“消防队长”;幼儿――“消防员”
2、 某消防训练基地,消防员正在进行训练??,突然,接到火警119指挥中心命令,市郊森林发生大火,全体官兵赴失火现场进行灭火,抢救被大火围困的动物,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把火扑灭,救出了被围困的小动物。
幼儿园中班游戏优秀教案 篇16
1、传统游戏和具有时尚感的现代创编游戏,环环相扣,激发幼儿的探究和竞争心理,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2、跑、跳、钻、躲、走、各项运动技能融合在一起,提高孩子的综合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度、力量和耐力。)
3、经典的绘本故事和游戏有效结合,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活动准备:理解绘本故事《老鼠嫁女儿》、猫鼠头饰、小椅子、太阳伞、小尾巴、围墙道具、花轿、讲解各类游戏玩法。
游戏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二、游戏内容
A《抢夺绣球》。本活动环节幼儿进行《椅子游戏》
目标:通过本环节,孩子们的跨、走、钻、绕,能力得到提高。
1、绘本故事导入:鼠宝贝们,今天天气不错,现在我们就来一场抢夺绣球的比赛,看看谁的本领强!鼠小妹就要嫁给谁!绣球怎样获得才算胜利呢?孩子们请看这里。
2、讲解椅子游戏的玩法。
3、幼儿进行分组,开始比赛。
4、活动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钻爬跨的动作要领,胆小的幼儿老师可以采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大胆的进行活动。
5、比赛结束,获得绣球的孩子们取得胜利。
《猫捉老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花猫开始打擂台,夺绣球。本活动环节,幼儿进行《猫捉老鼠》游戏。
目标:通过本环节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奔跑和躲闪能力。
1、教师自编语言儿歌导入:夺得绣球真快乐,鼠宝贝们心欢喜!唱歌跳舞来庆祝,喵呜一声不好啦!大花猫咪上来啦!耀武扬威把球夺!
2、幼儿开始手拉手,围成圆圈,猫捉老鼠游戏正式开始啦!
3、本次游戏的活动重点在于锻炼孩子的奔跑和躲闪能力,因而教师在一旁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奔跑速度,注意安全。
4、提醒幼儿躲闪技巧。
5、游戏结束,老师读儿歌:猫咪猫咪太厉害,鼠宝浑身受了伤,要想打败大猫咪,还要把那强者找!
C、寻找太阳。本环节游戏《八角趣味太阳伞》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 篇17
自主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自主性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自主性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自主性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
笔者在观察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区域人满为患,而有些区域却冷冷清清,幼儿没有其它选择了才会去玩......此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呢?幼儿自选游戏区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为了改善、解决这种偏区现象,笔者深入了解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教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偏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因幼儿兴趣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幼儿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会影响他们对游戏区的选择。菲菲每天都去美工坊制作东西,如奖券、蔬菜等。
(二)因对其他区域不了解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有些幼儿比较胆小,不愿意去不熟悉或者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区活动。这时教师可给予适时的帮助,带领他尝试所有的游戏区域,了解了规则后,再放手让他自己活动。
(三)因活动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各个游戏区的活动方式都不同,如理发店服务员可以利用漂亮的发夹、发套为小顾客设计发型,因此这个游戏区很受幼儿的欢迎。反之,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幼儿很快就不喜欢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尽量改变活动的方式,将单一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因材料投放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游戏区的材料投放很关键,教师要经常丰富、更换材料。选择材料时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变通性,要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不断重复地游戏。
三、解决幼儿偏区现象的方法
(一)角色选择的平等性
既然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只喜欢在固定的游戏区游戏,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幼儿尝试去其它区活动。如果幼儿不愿意,教师可针对出现问题在集体中进行商讨,这样还能加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围绕“怎样才能使小朋友把所有的游戏区都玩一次”进行讨论,然后大家一起来遵守这个规定。如:不再固定由第一组幼儿开始选择游戏,可以依照当天是星期几就请第几组先来选择,或者男女小朋友轮流选择等。后选的幼儿看见自己经常去的游戏区域爆满了,自然会尝试去其它区。
(二)材料投放的针对性
解决偏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注意在其它游戏区投放适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丰富材料,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来引发他们主动参加该区活动的内在动机,并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时添加或更换材料。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想创造什么,然后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材料,充分地引导他们想象创造,这样幼儿参与的兴趣会渐渐提高。
(三)增强区域的联系性
空间设置是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开放的空间能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自我管理、大胆探索、相互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增强区与区之间的联系性。幼儿与幼儿之间便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游戏区的互动也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形式。
(四)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指导的适时适度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如当幼儿在缺少材料、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或发生纠纷等情况下,我们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兴趣疲软或没有成就感时,我们就给予及时的提示和鼓励,以激起幼儿继续活动的欲望和兴趣。
适度指导要求教师留有余地,只教给幼儿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自主性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
四、结语
自主性游戏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项最喜欢、最基本的活动,给了幼儿快乐自主的机会,丰富和改善了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们也通过自主性游戏的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健康发展。要解决游戏中的偏区,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指挥者,而是一个桥梁,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自主性游戏观念,不断地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发挥游戏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地活起来,相信偏区现象自然会迎刃而解!
【幼儿园中班教案游戏】推荐阅读:
西段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06-10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玩安全游戏0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10-25
幼儿园中班教案《板凳游戏》及教学反思05-11
幼儿园中班户外游戏石头人教案08-02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投球》及教学反思10-13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11-12
幼儿园中班游戏优秀教案《三只蝴蝶》06-01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教案《贴人》及教学反思08-10
幼儿园中班《回头看》优秀游戏教案详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