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2024-10-25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共7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1

幼儿园中班语言听说游戏炒青菜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炒(chao),青(qing)。菜(cai),捏(nie)等发音易混淆的字音,能边念儿歌便表演动作

2、在熟悉游戏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并玩仿编的游戏。

3、愿意用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青菜一棵,面皮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表演儿歌,引起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1、教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你想不想也来玩游戏

2、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师便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时必须一个小朋友的手心朝上摆好,另一个小朋友边念儿歌边在他的手心上翻动作,念到“切”时,将手变成刀的样子网手臂上切三次。捏包子的动作和炒青菜是一样的,念到“捏”,用手在他的手臂上捏三次,汽车来了嘟嘟嘟,用手握成拳当汽车,从手臂一直开到脖子上,然后开汽车的人就挠他的痒痒,谁忍不住笑了就可以交换游戏。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1.教师与一位幼儿玩这个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幼儿与同伴两两结对玩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游戏,其余幼儿与游戏的幼儿一起年儿歌。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游戏

四、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我们除了炒青菜,还可以炒什么菜?启发幼儿讲述各种蔬菜的名称。如:菠菜。白菜、萝卜……

2、教师;我们除了捏包子还可以捏哪些点心?启发幼儿讲述各种点心的名称

3、除了汽车来了还可以乘什么车回家?启发想像乘车与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4、创编新儿歌做游戏: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捏饺子,捏饺子,捏,捏,捏轮船来了,嘟,嘟,嘟到家了。

5、幼儿两两结对自主游戏。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2

[关键词]语言指导;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30-06

一、问题提出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许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与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若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幼儿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收集教师游戏指导案例,试图全面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总结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N市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8个中班的12名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两次完整的角色游戏指导过程的观察,第一次为预观察,第二次为正式观察并记录。之所以选择中班,主要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行为容易出现,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时的记录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访谈对象是这12名中班教师。研究者将随机访谈与正式访谈相结合,正式访谈时按结构式提纲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结合有利于研究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行为及其原因。

研究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笔将整个游戏指导过程和访谈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对观察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两者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85),最后用SPSS11.5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的主要指导方式

研究者共收集到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522例,分析其具体表现方式,研究者发现可以将教师的指导行为分为语言指导、动作指导和语言一动作指导。经统计,522个案例中语言指导有419例,占总数的80.3%;动作指导有41例,占总数的7.8%;语言一动作指导有62例,占总数的11.9%。由此可知,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主要以语言指导为主。

(二)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481例教师语言指导行为(419例教师语言指导加上62例语言一动作指导)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可进一步归纳为七种类型(见表1),按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和责备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语言指导方式共出现373例,占总数的77.5%,是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

根据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研究者将七类语言指导方式分为三个层次: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则介于两个层次之间。由表1可知,询问式和建议式指导共出现了289例,占总数的60.1%,即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语言为主。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

1、防止建议变指令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怎样解决问题。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

A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幼儿将挂号单子接过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

“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

A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

从案例1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2、防止指令变独断

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材料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出现。指令式语言语气严厉,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语言指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指令而无解释的指导,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释的指导。解释意味着教师运用规则或习俗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既使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又制止了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无解释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说的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令式语言的一个重要

特点,即不可选择性,无论教师是否给予足够的理由,是依据规则还是利用个人权威,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仅仅利用个人权威命令幼儿,那么教师的指导很容易演变为独断行为。

案例2: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娃娃家的厨房没有用围栏围起来,于是介入指导。

K老师:你们家厨房在哪儿呢?

“爸爸”:(指了指墙角。)

K老师:来,把这个(搭成围墙的大型积木)拿过去。

“妈妈”:这个是围墙(隔开理发店和娃娃家)。

K老师:来,就拿这个过去。快拿过去吧。(教师离开,“爸爸”将大型积木搬过去围厨房。)

案例2中的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权威的集中体现,只有指令而无具体的解释,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不可质疑和不可拒绝性。即使幼儿强调了这些大型积木的用途,教师仍然命令他们将围墙拆了去搭建厨房。幼儿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只能照做。这样的指导谈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呢!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用指令式语言指导。一般来说,指令式语言只有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才可适当运用。

3、防止询问变质问

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方案。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教师通过询问暗示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教师通过各种提示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根据幼儿思维参与程度,我们又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确认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其中确认性问题最容易回答,解释性问题则最难回答。如果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以及幼儿当前的游戏状态把握不准确,或是提问指向性不明确,他们的提问可能使幼儿茫然不知所措。当教师反复地追问时,询问就变成了质问。因此,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明确性以及提问的语气。

案例3:角色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观察到一个“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东西却来到“小吃店”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因而介入指导。

M老师:你是谁?我问家豪。你是谁?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戏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师: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诧异地看着老师,不说话)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师显然有些生气地说)妈妈还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师:有爸爸这样跑过来的吗?(对于教师的反问,家豪不知是没有明白,还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着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几秒钟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戏区域。)

从案例3可以看出,教师劈头盖脸连续问了七个问题,不免给人以压迫感,而重复式询问也使幼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种紧张情绪使得幼儿即使面对容易回答的简单事实性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虽然是一种教师比较认可的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认为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连续地重复询问,对于幼儿不作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幼儿没有听清楚,就是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或者难以回答。教师此时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全面把握幼儿游戏动机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支架,让他心情愉悦地利用支架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如案例3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戏,也可能对系围裙的经验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家豪的兴趣所在,鼓励和引导他把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纳入娃娃家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

4、防止陈述变独白

陈述式语言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仅仅是陈述事实,既没有直接的建议,暗示性也不强,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师在陈述中表达的指导意见,因此,陈述式语言指导容易演变为教师的独自,很难达到教师指导的预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戏中,“妈妈”正在收拾房间,教师发现“微波炉”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导。

z老师:你看,你们家的微波炉放在地上的啊,

“妈妈”:(看着教师,没有说话。)

z老师:可以放在哪儿呢?(“妈妈”将“微波炉”从地上拿起来放在桌子上。)

案例4中幼儿对于教师的陈述式语言指导没有作出明显反应,一方面幼儿可能并不认为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微波炉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炉放在地上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没有理解教师指导的真实意图——希望幼儿将微波炉拿起来放在桌子上。当幼儿确实没能理解教师暗示性的陈述时,教师可以通过建议或询问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案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反思游戏材料的摆放问题是不是游戏指导的重点。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把握当前游戏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宜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5、小心鼓励变味

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赞扬、夸奖等语言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目的是强化当前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幼儿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个案例中,鼓励式语言指导仅占4.4%。如果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缺少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教师缺乏发现和鼓励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的意识。同时,研究者发现在仅有的几次鼓励式语言指导中,鼓励往往成为说教的附属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饼干屋游戏中,教师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收银员”忠于职守,一直坚守在收银机前。为了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介入指导。

H老师:哎,你一直在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收银员”:不能出去。

H老师: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这儿干什么的?

“收银员”:收钱。

H老师:那如果你出去了会怎么样呢?(幼儿看着教师不回答)你出去了这里有没有人了?(幼儿摇头)那别人来买饼干怎么办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啊?呆在这儿?(幼儿点头)嗯,你真的不错!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时候出去玩,好吗?

鼓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肺腑的表扬。在表扬中添加过多的说教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幼儿在获得表扬前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详细回顾自己做出良好行为的原委,那么鼓励便成了压力,失去了积极的意义。邱学青认为,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因此,即使运用鼓励式语言指导,也要考虑怎样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6、注意示范失范

当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为幼儿提供模仿的

语言或行为,这就是示范式语言指导。示范式语言指导的优点在于它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指导方式,当然也是开放程度较低的一种指导方式。然而,示范式语言指导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让幼儿感到压抑。因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选择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师示范的去做,而且要做得一模一样。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儿原有经验甚至是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虽然容易达成教师的指导目的,却使幼儿的游戏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师扮成顾客参与理发店游戏,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Q老师:你问问我“要剪多少”。(幼儿看着教师,不知道要怎么说)你问问我呀。(幼儿还是一脸茫然)你说“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幼儿仍然犹豫不决)你问我,我就会告诉你。

“理发师”: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

Q老师:哦,我只想剪一点点哦,可别剪多了哦。谢谢你哦,帮我剪吧。(理发师开始给教师“剪发”。)

教师的示范显然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儿一直犹豫不决。在教师连说四遍“你问问我……”的时候,即使是成人也会感到压抑和反感。这种呆板的语言示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实,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理发师角色的原有经验比较缺乏,可以尝试扮演一名理发师介入到角色游戏中,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示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示范式语言指导时应考虑当前游戏情境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可要求幼儿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二)教师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

上述七种语言指导方式从语言本身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来看有一定的层次性: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语言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语言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开放性程度适中。开放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封闭则意味着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表征了幼儿游戏自由度的范围。一方面,指导语言开放程度的降低意味着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具体和直接,也越来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越是开放的指导方式越能够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越能够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越是封闭的指导方式则越束缚幼儿的思维和自主性,制约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对语言指导开放程度层次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教师根据具体游戏情境和幼儿个体差异选择、组合、调整指导方式。当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往往会主动采用另一种幼儿更易理解同时也更为封闭的语言进行指导。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水平的提高,教师语言指导的开放性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年龄段,教师已开始逐步使用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当教师意识到当前的指导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他们会逐步降低指导的开放性,从而在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给幼儿以合适的“支架”,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案例7: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在“理发师”剪完头发后,教师希望“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于是采用语言指导。

L老师:你剪好了吗?(“理发师”点点头)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发师”帮教师解围裙)啊,这样就拿掉了?剪完了,还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说着,“理发师”已经将教师身上的围裙拿掉了)啊,把这个拿掉吗?我的头发还没有洗啊。

“理发师”:到那边洗。(指着洗头发的地方。)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兴趣及注意力。

2、学习传话技能,听清句子中每一个字的发音,并能清楚转达。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果树模型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2、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3、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传话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教师对每组第一个幼儿说一句话,一个一个的向后传,请每组最后一个幼儿说说是什么话。

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传不错话?

2、请每组最后一个幼儿说一句话,一个一个向前传,每组第一名幼儿来告诉老师是一句什么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转述

(园长走进教室)

园长: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魏老师在吗?

教师: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事吗?

园长:请通知魏老师今天下午两点到大三班听课。

教师:请魏老师今天下午两点到大三班听课。是吗?

园长:是的,等会儿魏老师回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园长出教室)

教师:小朋友们,一会儿魏老师回来谁能把通知转告给她?

(幼儿练习转述,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提示: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

(魏老师进教室)

教师:哪个小朋友来告诉魏老师有什么事?

(请多名幼儿进行转述)

魏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谢谢你们,下午我一定准时去。

(针对幼儿情况进行评价。如:认真听,记住说的是什么话;传话慢一点,把每个字都说清楚。)

三、传话游戏

1、摘果子每组最后一个幼儿手提小篮,说出水果的名称,幼儿一个一个向前传,最前面的幼儿根据听到的水果的名称到果树上摘果子。回来后放入本组的小篮中。

2、送果子出示动物图片,每个动物图片对应一个纸质的小篮。请幼儿听到动物名称后进行传话,最后一名幼儿根据听到的动物名称把一个水果放入其小篮中。

注意:如传错了话,要重新从头开始传。

教学反思

《传话游戏》这个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通过集中与分组、集体与个人、讲述与想像,形成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4

教案一

【设计思路】

我们班的幼儿已认识了不少的小动物,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但这些知识都是零碎的。幼儿的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为了幼儿对已有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有趣的的故事,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并乐意与大家分享,从而促进幼儿在数数、情感、语言、想象方面的发展。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在议议、听听、说说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船”,并积极展开想象;第二环节,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第三环节,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关爱、团结友好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在议议、听听、说说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船”,并积极展开想象,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

2.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关爱、团结友好的美好情感。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自由想象——在议议、听听、说说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船”,并积极展开想象

1.交代故事开始部分,把幼儿引入故事特定情景

你们知道海龟吗?它住在哪里?

海龟爷爷要过生日了,谁会去祝贺它的生日呢?(自由想象)

2.议论、交流

1)出示故事中的角色:

有哪些动物要去祝贺海龟爷爷的生日?(小猫、小猴、小刺猬、小猪等)

它们带了什么礼物?(鲜花、果子等)

手里没有礼物的会怎样祝贺海龟爷爷的生日?(引导幼儿了解一句祝福的话、一首歌曲同样是很好的礼物)

他们会怎么到海中的小岛上为海龟爷爷庆祝生日呢?

2)出示故事中的小船,讨论交流,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

小动物会坐什么“船”去祝贺呢?

小结:原来动物们可聪明了,想到用各种东西来做船。

二、议论理解——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

1.演示教具,欣赏故事至“海龟爷爷高兴的不停地大声招呼”。

2.动物乘坐的是什么“船”?

3.听录音故事完整欣赏,听讲:

小船是怎么来到海龟爷爷身边的?

故事的最后又有一只什么“船”?

小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如果你已经记住了里面的小船,可以跟着故事一起来说一说。

三、迁移——感受动物之间相互关爱、团结友好的美好情感

今天海龟爷爷也邀请我们去参加它的生日庆祝会,你会怎么去呢?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大胆想象讲述图片内容。

2、能用简短形象的语言描述出小动物们的形象和它们的小船。

【活动准备】

1、易拉罐、草垫、小木板、鞋、水果皮等实验材料。

2、“小船悠悠”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请来一位朋友来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海龟)

海龟爷爷马上就要过生日啦,它请了好多朋友来庆祝生日呢!大家猜猜看,都会有些什么朋友呢?(幼儿自由讲述)

二、大家想到了那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究竟会是谁呢?

逐个出示动物:大尾巴的的小松鼠,尖尖嘴巴的小老鼠,爱撒娇的小猫咪,可爱的小狗,长满刺的小刺猬,机灵的小猴,胖胖的小猪。

1、我们来数一数一共友几个朋友呀?1,2,3,4,5,6,7,7个朋友。

2、7个小动物都要去给海龟爷爷庆祝生日,大家觉得他们会带什么礼物呀?

(幼儿讲述)

3、朋友们带上了礼物,就要准备出发拉,可是海龟爷爷是生活在大海里,那么他的朋友们怎么去看海龟爷爷呢?坐船,是一个好办法,要去参加海龟爷爷的生日会,肯定要坐漂亮又安全的小船,你们能不能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哪些东西可以做漂亮又安全大小船呢?(幼儿自由讲述)

4、大家的方法真多,聪明的小动物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小船悠悠》,大家看看,这些小动物想了那些办法,会不会和我们想的一样呢?

三、边讲边出示挂图,欣赏故事

1、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小动物们想了哪些办法呀?为什么他要用这个东西做小船?(引导幼儿猜想讨论;哪只船最牢固?为什么?)

2、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如果你已经记住了里面的小船,可以跟着故事一起来说一说。

四、操作材料进行试验

探索说出什么样的材料最结实。

五、游戏“开小船”

教师当海龟爷爷,请幼儿分组一起玩开小船的游戏。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合理展开想象,为小动物寻找合适的小船和礼物。

2、感受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激发幼儿情感,说说去看海龟爷爷的原因?

观察画面一(交代故事引子部分,为小动物看海龟爷爷的原因做铺垫)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船悠悠”,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2、“悠悠”就是一摇一晃,小船一摇一晃,就叫做“小船悠悠”

3、在一片蔚蓝色的大海上,住着一只海龟爷爷,它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游到海的另一边,因为那儿有许多好朋友,好朋友是谁?

4、让海龟爷爷仔细看一看

5、这四个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6、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海龟爷爷就像

一艘小船,带着他的好朋友去海上旅行,心情怎么样?

观察画面二(观察画面,调动幼儿情感)

1、今天,小动物们又来到了海边,他们在等谁呀?其实,海龟爷爷已经好几天都没有来看小动物们了,发生了什么事呀?

2、海龟爷爷的确是生病了,是哪里不舒服呢?

3、小动物们会怎么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展开合理想象,讨论如何去看海龟爷爷

观察画面(刺猬)(引发幼儿讨论送苹果的原因)

1、聪明的小刺猬为自己找到了一艘怎样的船?

2、小刺猬带了什么礼物?海龟爷爷会喜欢吗?

小结:小刺猬乘着树枝小船,晃晃悠悠地向大海那边驶去?

观察画面(老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选择大小合适的船)

重点提问:

1、看着小刺猬晃晃悠悠地走了,小老鼠犯愁了,什么样的东西能当小船呢?

2、有那么多小朋友帮助小老鼠,它自己也要动动脑筋了,他发现什么?

3、它在想,西瓜能当小船吗?

4、小老鼠乘上了什么船?

5、好像他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嘛?

6、小老鼠为什么要送鲜花给海龟爷爷呢?

小结:小老鼠乘着西瓜小船,晃晃悠悠地在海面上行驶。

观察画面(小黄狗、小猪)(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为两个动物选择各自合适的船)

重点提问:

1、正在岸边寻找小船的小黄狗和小猪发现了两艘什么船?

2、听!小黄狗和小猪争论起来了,谁坐易拉罐小船,谁坐木板小船呢?

3、小猪,小朋友告诉你啦!你太胖,要选择一艘结实的木板小船,轻巧的易拉罐小船就留给小黄狗吧!

观察画面(小黄狗的礼物)(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小黄狗的船选好了,还需要带上什么出发呢?

2、会装着什么神秘的礼物呀?

3、小黄狗已经把这些东西装进大袋子了啦!

小结:小黄狗乘着易拉罐小船,晃晃悠悠地向海的那边驶去。

观察画面(小猪)(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船提高速度)

重点提问:

1、落在最后的小猪着急了,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开的快一点呢?

2、谢谢小朋友噢!小船的确是开的快了些,能不能再快一点呢?瞧!小猪又想到了什么

3、真是只聪明的小猪!有了帆,小船就能开得更快了!瞧!小猪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小猪乘着木板小船,用扫把当桅杆,衬衫当风帆,多神气!

三、收获情感,拓展已有经验

观察画面(体验情感,并尝试进行迁移运用)重点提问:

1、海龟爷爷站在海边向远方望去,望着望着,望到了什么?

2、恩。还有谁乘着什么船来了呀?

3、海龟爷爷这时候的心情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4、让我们把海龟爷爷请出来吧!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3、体会想象的快乐,感受小动物之间友好的情感。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会动的房子》。

二、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三、播放课件,分段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学习故事第4节。

师:乌龟带着小松鼠来到了哪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师讲述故事4小节。

(2)提问:

①小松鼠的房子从大树下来到了哪里?

②小松鼠喜欢住在山脚下吗?为什么?

(3)小结。

2、播放课件,学习故事第5节。

(1)教师讲述故事第5节。

(2)提问:第二天,小松鼠来到了哪里?你们看过大海吗?在大海边,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

3、播放课件,学习故事第6、7、8节。

(1)过渡:每天乌龟带着小松鼠到不同的地方,多有趣啊。第三天小松鼠又来到哪儿?

(2)教师讲述故事第6、7、8小节。

(3)提问:第三天,小松鼠来到了哪儿?它看到了什么?它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呢?

(4)理解“手舞足蹈”的意思。

(5)提问与谈话结合,体会乌龟和小松鼠之间的友好情感。

四、拓展活动,故事续编。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续编。

2、幼儿自由想象性续编。

3、个别续编。

4、小结:小朋友们,乌龟带着小松鼠还会去哪里呢?待会儿你可以将你的想法画下来,再讲给好朋友听,好吗?

教学反思: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房子怎么会动?怎会到山脚、到大海、到草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经过一番的讨论商量后,今天我为大家展示了此活动,在执教中由于多种因素,有得有失,下面就本次活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6

2、感受童谣语言的趣味性,能运用“打得XX……”的句式。

3、在合作、竞争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欣赏过绘本;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好组;

3、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封面(白板)

咱们今天要来把自己当成是这一园成了精的蔬菜,来比试比试好不好?请两队分别介绍自己队的名称、口号。

二、扉页(白板)

假想我们现在都长在城外的菜园子里或是旁边是长着莲(大考吧幼儿教育)藕的池塘里。看,种菜的老伯伯赶着驴子走了,这里是我们的天下了。

三、逐页阅读

1、“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这页表现的是什么?第一道比赛题目是:用不同的方式说这句话。

(1)表情朗读(有语气1分,有表情1分,有动作1分,声音洪亮1分)

(2)快速朗读(像说绕口令一样速度快、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得4分)

给时间1分钟,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选出一种方式朗读,并进行练习。1分钟后各组选派组员来比赛,纪律也算分。

2、“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谁能描述一下,成了精的蔬菜是什么样子的?表演一下。

3、“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这些蔬菜在干什么呢?谁能有语气、有动作、声音洪亮地读一遍“绿头萝卜称大王”?男单读,男齐读,下半句哪个女孩子来读一下,女齐读。

4、“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他们这边称王称霸,吹吹打打的这么热闹,你们服气吗?“隔壁……园”谁来表情朗读一下这句话表达一下你们不服气的心情?

5、“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他们要攻打你们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豆芽菜报信时会怎么说呢?单演,愿意当小豆芽菜的都来演一遍“报告大王……”。绿头大王听了会怎么说呢?采取了什么办法。绿头大王发出命令,谁愿意表演一下胡萝卜是怎么做的?单演,愿意当胡萝卜的都来演一下,师读:“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6、“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瞧这阵势,两边都准备应战了,你们准备好了吗?两组幼儿对面列队站好,我来采访一下:萝卜队你们能赢吗?介绍一下你们的队伍,藕王队你们能胜吗?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出场阵容。

你们怎么表现大呼小叫呢?喊什么有气势呢?听音乐,开始叫阵。播放《精忠报国》片段,主要展示喊“哈!”的片段

7、“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韭菜使出双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战斗开始了,先看小葱和茄子,请各组第一排表演,各组第二排朗读,再看韭菜和黄瓜的比试,第一排朗读,第二排表演。

8、“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根据画面想一想:胡萝卜回去会怎样和绿头大王说?大王会怎么说?采取了什么办法?

9、“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谁来形容一下葫芦大炮什么样?感觉怎么样?(威力很大)

10、“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这些话说的好吗?为什么?你们会说吗?比如说“打得豆腐怎么样?单说……咱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水果蔬菜大战”,分好角色,每个蔬果有三条命,慢慢往对面走,对方必须正确攻击三次才能把蔬果赢过来,否则会被蔬果抓走一人。比如说香蕉,对方说“打得香蕉一身黄”,算攻击了一次,还得再说两条不同的正确的句子,才能赢得香蕉,不然会被香蕉抓走一人。

11、“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咱们说得真好,游戏先玩到这,课下可以接着玩,咱们去看看战斗打得怎么样了?“藕……坑”

12、“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战斗结束了,回菜园子里看看吧,“出……葱”咦?和第一页写得一样,是一模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玩个找不同的游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变化,一一说一说。出示第一页和本页的对比,幼儿进行找不同,看出蔬菜都成熟了。

13、菜都成熟了,要是种菜的老伯伯回来看到了,他会怎么样呢?猜一猜、演一演老伯伯的表情动作,揭示谜底:看一看,看到了老伯伯惊讶有趣的表情动作,开怀一笑。

四、总结。

咱们又看、又说、又想、又演,你们觉得这样读书高兴吗?比赛重在过程、不在结果,我们都是胜利者。这本书我们看过很多遍了,今天再看还觉得这么有趣味。读书就是这样,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附童谣:《一园青菜成了精》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双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炒青菜》 篇7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上一篇:增加销售业绩的5个方法下一篇:公司“安全月”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安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