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2024-10-17

十大文化旅游古道(共5篇)

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篇1

1、亭溪岭(藤溪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周夹岙村→东钱湖镇城杨村。

【旅费】:(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风光典故】:这里是历史上鄞东南交通要道,山道平缓,风景旖旎,亭溪岭古道上一路有七座凉亭,亭联有“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再走”。

2、东坑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坑村→北仑民丰村。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瞻岐镇/车费5元。

3、低坪古道

【方位】:鄞州区章水镇低坪村→茅镬村。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鄞江公交站/车费3元,然后转617公交车到低坪村(每天一班)/车费5元,总共8元。

【风光典故】:这里有非常漂亮的红枫叶,建议五月份去为最宜。

4、北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鄞江镇卖柴岙水库→奉化溪口镇湖山村。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鄞江公交站,车费3元,步行2公里到卖柴岙水库。

5、周家岚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周家岚。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瞻岐,车费5元,步行2公里到卖柴岙水库。

【风光典故】:这里有惊人的景色:秀丽的山岙、茂盛的树林、涓涓溪流。

6、大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街镇毛夹岙村→章水镇。

【车程价格】:丽园北路乘630公交车到横街,车费2元,然后转613公交车到毛岙村,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你可以徒步经过章水烈士陵园—宝积禅寺—大岙岭—毛岙—翠山禅寺—大雷村,在大雷村口,还可沿盘山公路而下经过溪下水库、庄溪古迹、永福庵。这条古道秋天的银杏很漂亮。

7、大嵩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东钱湖区洋山岙村。

【车程价格】:(1)汽车东站乘坐 620公交车,到咸祥镇煤气站,车费6元。

(2)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大嵩西城,车费6元,步行一公里到大嵩岙。

【风光典故】:有明、清时期修筑的石拱桥4座,一路有溪流相伴。

8、小灵锋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水库西北面。

【车程价格】:(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9、大盘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东吴镇大盘山。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勤勇村,车费5元。

10、小盘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东吴镇勤勇村→上山塘村。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勤勇村,车费5元。

11、张家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东钱湖区洋山岙村。

【车程价格】:汽车东站乘坐 621公交车到咸祥镇煤气站,车费5元。

【风光典故】:张家山原是山顶上的古村落,有村民约100来户,原村落现在基本废弃,但古道保存完好。

12、瞻岐大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吴镇勤勇村。

【车程价格】:宁波汽车东站乘621路公交车到瞻岐镇(加贝超市)下,车费5元,刷卡3元。然后从瞻岐镇加贝超市过西街,沿大溪坑步行至慧日禅寺(约1.5公里);从慧日禅寺后山,徒步进入瞻岐大岭。

【风光典故】:有茶山美景,四月中旬去,还可以看到整片映山红花海。

13、硖石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方桥村→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1)在宁波汽车东站乘621公交车到瞻岐镇,车费5元,步行2公里到方桥村。

(2)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唐家,车费6元,然后步行1公里到方桥村。

【风光典故】:村北的狭石岭是大嵩滨海地区通往宁波的四大古通道之一,雄关天成,在方桥村有毛洋古村旧址,群山环抱,宛如天然植物园。

14、菩提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雁村→奉化裘村。

【车程价格】:(1)宁波至裘村中巴,车费11元。

(2)公交福明站乘620-2公交车到雁村,车费6元

【风光典故】:相传南宋小康王逃难经过菩提岭,有茶山风光。

15、铜弹岭古道

【方位】:塘溪镇邹溪村→咸祥镇芦浦村。

【车程价格】:宁波汽车东站乘620公交车到塘溪镇邹溪村下车,车费5元。

【风光典故】:翻越铜弹岭古道,可观海,参观象山港大桥。

16、黄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牛郎湾→东吴镇周夹岙村。

【车程价格】: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大嵩西城,车费6元。

【风光典故】:景点有鲤鱼石、撑腰岩、石菩萨、神仙锯板、神仙烧灶等。

17、黄泥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奉化松岙镇。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620-2公交车到上周村,车费6元。

【风光典故】:沿路经过王夹岙水库,登黄泥岭,桔林尽收眼底。

18、天打岩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天打岩村→福泉山。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坊前村,车费6元,步行2公里到天打岩村。

19、东山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东山村→象峰村。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东山村,车费6元。

●20、天童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上山塘村→北仑杨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天童(伏虎亭),车费3元。

21、百坑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洪岙村→奉化松岙王家山村。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邹溪村,车费6元,然后步行一公里到洪岙村。

【风光典故】:进入百坑岭似进入原始森林。路边是淙淙小溪,溪旁杂树野草丛生。溪水忽隐忽现。

22、黄菊岭古道

【方位】:东钱湖绿野村→鄞州区东吴镇。

【车程价格】:邱隘青年路乘960公交车到绿野村,车费2元。

【风光典故】:这是一条宋代古道,翻越黄菊岭,即是三溪浦水库。

23、罗汉沟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寺后山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天童寺,车费3元。

24、美女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街藤岭村→庄家溪村。

【车程价格】:甬港新村乘108路公交车到横街镇,车费2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藤岭村。

25、钱家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金山村。

【车程价格】: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然后转640路到金山,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钱家山村落依山而建,层层相叠,很有特点。

26、松石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周夹岙村→芝山村(大梅山)。

【车程价格】:(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风光典故】:芝山村所处的大梅山,山深树茂,人烟稀少,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是驴友游览的好去处。

27、朵柱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街→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童一村,车费3元。

28、三十六湾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街→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童一村,车费3元。

29、十八阔古道

【方位】:奉化市南山。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溪口镇,车费11元,然后在溪口农用车站乘中巴到西坑村,车费4元,总共15元。

【风光典故】:四月中旬,樱花、红枫相伴,宛如世外桃源。

●30、南山古道

【方位】:奉化市溪口镇西坑村→东姜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南山。

【风光典故】:有一条用大小石板铺设的“古石板溜道”,是专供开凿好的石板运往山下,实属罕见。

31、栖霞坑古道

【方位】:奉化市溪口镇西坑村→东姜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南山。

【风光典故】:栖霞坑是个不大的村庄,大多都是古建筑。

32、徐凫岩古道

【方位】:溪口徐凫岩→姚家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溪口镇,车费11元,然后溪口农用车站乘中巴到徐凫岩,车费5元,总共16元。

【风光典故】:满目都是枯松古道,四下都为千仞绝壁。

33、曰岭古道

【方位】:奉化外应村→里应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转乘15路公交车到外应村,车费1元,总共11元。

【风光典故】:有竹林、茶山、桃花、怪石。

34、徐霞客古道

【方位】:宁海梁皇山。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宁海客运站,车费28元,再从宁海客运站到梁皇山。

【风光典故】:按《徐霞客游记》中所述之行径路线,故名徐霞客古道。路旁多古迹。

35、龙宫古道

【方位】:宁海龙宫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宁海梅岭镇,车费25元,然后转梅岭镇到龙宫村,车费7元,总共车费32元。

【风光典故】:苍翠的山峰、一池库水、小溪和美丽的瀑布。

36、孝子岭古道

【方位】:北仑灵峰寺→茅洋寺。

【车程价格】:福明公交站乘155公交车到阿育王寺,车费2元,然后步行3公里到灵峰寺。

【风光典故】:上灵峰寺拜葛仙翁,再去茅洋寺拜葛仙圣母。

37、虾辣古道

【方位】:白峰镇上阳虾辣村。

【车程价格】:汽车东站乘759-2路虾辣村,车费2元。

38、南岙湾古道

【方位】:余姚大隐云溪寺→鄞州横街镇石岭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大隐,车费6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云溪寺。

【风光典故】:途中有一座云溪禅寺,原名圣寿院,始建于晋代,距今1700年。

39、芝林古道

【方位】:余姚大隐芝林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大隐,车费6元,步行2公里到芝林村。

【风光典故】:芝林景区的精华在于白岩溪,恍如人间仙境,沿溪竹密林茂。

●40秦夹岙古道

【方位】:镇海九龙湖镇秦夹岙村→慈城金沙村。

【车程价格】:南站乘1路公交车到路林市场,车费2元,然后从路林市场转乘382公交车到秦夹岙村,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据传在秦朝,始皇东渡取长生不老之药,曾路过该地。每月的初五,三圣殿水库的水位都会降落,此时水库的周边就会惊现一条古道,通向水库的最深处。

●41 虹岭古道

【方位】:余姚市陆埠镇东汪家村→余姚市河姆渡镇虹岭村。

【车程价格】:余姚南站乘陆埠方向的车,蒋岙余鲍陈车即可,终点下。

【风光典故】:明时古道。

●42 裘石宋古道

【方位】:余姚市陆埠镇宋岙村→余姚市陆埠镇裘岙村。

【车程价格】:余姚南站乘陆埠方向的车,蒋岙余鲍陈车、孔岙车都可,黄土岭站下。

【风光典故】:宋时古道。

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结果揭晓

鄞州横溪镇的亭溪岭古道

松石岭古道

宁海的徐霞客古道

桃花岭—通天岭古道

北仑的孝子岭古道

余姚的芝林古道

奉化的栖霞坑古道

象山的灵岩山古道

鄞州龙观乡的大松湾古道

大岙岭古道

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篇2

1 云南茶马古道生态环境

茶马古道是一个历史性的地域性称谓, 它特指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交通工具的跨地域的古商贸通道, 成为了西南各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由于藏民地处高原, 需要饮用茶叶作为生活必需饮品;而内地则需要西藏、四川、云南盛产的良马, 这样, 双向的物质需求便形成了“茶”与“马”互市的局面, 孕育而出云南、四川、西藏的“茶马互市”线路。

1.1 自然生态环境

茶马古道位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区域, 就自然生态环境而言, 山高水深、道路崎岖, 环境恶劣, 甚至需要在陡峭的羊肠小道和绝壁之上开凿出简陋的栈道, 行走十分艰辛, 到明朝年间, 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 茶马古道也颇具规模。清朝由于战乱, 各个商道出现了阻塞, 贸易链条断裂, “茶马互市”逐渐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淡出。

1.2 地理环境

茶马古道位于西南海拔最高、自然风光最为秀丽、人文环境最为丰富的地域, 位于西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 地理环境复杂, 气候变化极大, 在历史发展之下形成了我国境内庞大的实体网络交通系统, 其主干线路以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为主, 并且在这个“大三角”地域还密布着大小、长短不一的支线, 其中以滇藏线最为错综复杂, 不仅高原海拔落差极大, 人、马对高原气候难以适应, 而且道路婉转崎岖, 行走颇为困难, 支线繁多, 经常会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世代的马帮用生命探索出来的道路, 无形中为当今的交通枢纽开创了先驱, 构成了我国早期的交通网络地形。

1.3 人文生态环境

巨大的马帮之路传承不绝, 其背后还隐含有诸多的人文内容, 我们可以从生理、民风民俗、心理等方面加以分析:一、生理因素。藏民由于常年居住在较高的海拔之上, 需要热量极高的肉类、奶类食物, 而茶叶中的茶多酚成分, 可以分解脂肪、通肠通便, 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这些都导致藏民产生对茶叶的生理依赖。二、民风民俗因素。我国有“以茶解气、除病气”的说法, 将茶叶作为我国特有的饮品而为国民所认可和接受, 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茶风茶俗。三、心理因素。马帮在流动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庞大的人群, 在心理上形成了“马帮情结”或“马帮情怀”, 他们由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成为了马帮人始至不渝的精神支柱。

2 云南茶马古道的马帮音乐———《赶马调》

云南茶马古道不仅是古商道, 还是人文之道、音乐文化之道, 他们在茶马古道中显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 其精神世界深邃而丰富, 它在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马帮音乐文化, 薪火相传, 成为了马帮的精神支柱。

2.1 汉族马帮的《赶马调》

汉族马帮的《赶马调》与山歌类的民歌最为相似, 主要集中在云南大理地域, 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既有茶马古道的共性, 也有民族地域的特色音乐特征, 形成了汉族马帮的《赶马调》。其中“砍柴莫砍葡萄藤, 嫁女莫嫁赶马人”成为了茶马古道汉族马帮经典的歌词, 它不仅具有豪放、高亢的音乐旋律形态, 而且也有着小调般的含蓄、委婉的形态, 抒发了汉族马帮行走高山峻岭中的豪迈和豁达情怀, 又流露出赶马人内心的脆弱与彷徨无助。

2.2 藏族马帮的《赶马山歌》

藏族马帮是云南茶马古道中的生力军, 他们的马帮音乐不似汉族马帮有固定的赶马调, 他们的音乐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一、赶马山歌类。这些山歌吟唱藏族马帮的生活、歌唱茶叶相关的民歌、抒发赶马路上的自然风光, 显现出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修筑高亢的高原特色, 其音乐旋律回荡在空中, 悠悠不绝。二、赶马情卦类。也即藏族的情歌, 描绘男女之间的缠绵爱情, 短小精悍、诙谐风趣, 以比兴、隐喻的含蓄手法加以表达, 同时也流露出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藏族人民认为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 到达印度则可以到达心灵的彼岸, 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心态。三、赶马锅庄类。它是藏族的一种歌舞形式, 对于藏族而言, 这种形式的舞蹈动作适合于藏族马帮民族。

2.3 纳西族马帮的《赶马调》

纳西族马帮的《赶马调》也是较为有名的, 他们的马帮音乐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押韵也十分工整, 在纳西族的马帮音乐中也流露出对藏族酥油茶的热爱之情, 反映了茶马古道民族交融的文化特点。他们传统的文学作品有《东巴经》和《赶马》、《买卖寿岁》长篇叙事诗等, 显露出纳西族人对茶马古道久远而深厚的内心情感。

3 云南茶马古道的马帮文化

云南茶马古道的马帮文化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结合体, 它在多元文化相融的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音乐走廊。

3.1 马帮文化的社会生活内容

马帮文化的社会生活可以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和研究, 其中:一、物质层面的马帮生活。他们对“马”有不可分割的、深厚的情结, “马”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 还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的寄托形式, 在茶马古道上, 赶马人将马视为最亲密的伙伴, 是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在共同的生存环境和相同的生活语境之下, 马帮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圈, 例如, 在茶马古道的马帮中流行的“黑话”:开亮、敲铓、开烧、财神、画圆圈、歇脚、搭伙计、捎马。他们在赶马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致的价值标准。二、制度层面的马帮生活。为了适应和更好地生存, 马帮形成了内部的制度系统, 是相对严密的商业组织, 不同的马帮之间也有合作和影响, 在与大自然、土匪相斗争的过程中, 马帮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他们依靠马锅头的统一指挥, 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因而得以连绵不息、延续不绝。三、心理层面的马帮生活。茶马之间的贸易由于共同的利益趋同性, 而使各民族的马帮相互交流, 他们的心理和文化内容得以相互渗透和融合, 在包容和竟生的和睦相处中, 形成了心理趋同感和价值取向感。

3.2 马帮文化的宗教信仰内容

茶马古道是多民族融合之道, 也是不同宗教集聚之道, 由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 在云南的茶马古道上显现出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现象, 如:汉族马帮信仰佛教、回放马帮信仰伊斯兰教、白族马帮信仰本土宗教的“五老爷赶马仪式”、藏族马帮信仰藏传佛教、纳西族马帮信仰东巴教, 体现出茶马古道巨大的包容性文化特征。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赶马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 始于人们最为原始的心理信仰需求, 形成了马帮独特的精神世界。

3.3 马帮文化的民风民俗内容

在茶马古道的马帮文化, 有一些个性鲜明的民风民俗, 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马帮文化之民俗。例如:藏族的“一妻多夫”制民俗就以超自然为中心的文化传统为取向, 淡化了血缘关系。还有他留人的“青春棚”文化, 在茶马古道彝族他留人中还流行“过七关”的婚姻制度, 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被认为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形式, 它以“女坐男逛”的形式成为了云南茶马古道的一朵奇葩。还如:摩梭人的“走婚”制度, 云南的摩梭人归属于纳西族, 他们的婚姻制度也是茶马古道上奇特的民俗景观, 这个“走婚”制度即男不娶、女不嫁的无协议婚姻状态, 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母系制度, 成为了母系文化的活化石, 引发了世人的关注和研究。

4 结束语

云南茶马古道汇聚了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 以其庞大的交通系统为载体, 承载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在长期的茶马互市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标签性意义的马帮音乐文化, 并以不同民族具有特色的《赶马调》为标志, 代表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内容。在茶马古道的历史性走廊之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生存, 还形成了多民族相融的多宗教并存的马帮文化, 构成了独特的马帮民俗民风, 成为了亮丽的民族风俗景观, 并让人从中感受到千年茶马古道上所传承的和谐理念, 体验到马帮音乐文化本质上的一种精神传承, 显现出云南茶马古道马帮音乐文化的适应性和融合性。

摘要:云南茶马古道是时代的产物, 它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是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 通过汉族和藏族之间用茶马交换为前提而形成的重要古商道。在时代的沧桑变迁下茶马古道形成了独特的马帮音乐文化, 其蕴含了顽强拼搏、不畏艰辛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义和作用, 它推动了茶马古道音乐的传承与弘扬, 演绎了动人的民族和谐之歌。

关键词: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 2012.

[2]姚琴.云南茶马古道音乐的传承与发扬[J].福建茶叶, 2015 (6) :243-244.

[3]邵琛欣.行走古道间观闻茶马情——记云南茶马古道上的语言与文化考察[J].科学中国人, 2013 (11) :46-51.

[4]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1) :8-14.

[5]张璐.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歌海, 2011 (5) :35-38.

[6]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50-52.

唐蕃古道与“花儿”文化 篇3

兰青公路是兰州至西宁的主要公路干线,也是昔日唐蕃古道的一段重要行程。它与湟水河时而并行,时而交叉,始终相伴而行。从往昔的古道到今日的兰青公路,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积淀了多少神秘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不但叙说着兰青路今昔的巨大变化,记录了沿途许许多多的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从古道至兰青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兰青路的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引人陶醉。从而构成了今日兰青路的公路文化,成为群众文化宝库中一页优美的篇章。

古道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表现形式有如下多种。其一,以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口头文学形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和完美。其二,那些沿途存在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默默地宣示着往昔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故事。其三,以“花儿”的文化品类来倾诉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变化,以及沿途的民俗风情,更增加了古道文化的艺术魅力。

如今,兰青公路以其本身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美丽的英姿与新近为伍的兰西高速公路一起,伴合着湟水河的哗哗涛声,以及兰青铁路隆隆的火车轰鸣,组成雄浑的交响乐章,承载着开发西部的历史重任,大显身手,大放光彩。了解古道的历史和它今昔的变迁,挖掘和开发它的历史文化,丰富和开扩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无疑也是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前进中的一份精神文化享受。

天堑变通途

从兰州到西宁200余公里,不论是特快列车,还是长途汽车,目前都只需3个多小时。不要说河口至海石湾的宽阔地带,老鸦城至汉庄的一马平川,就是那公路与铁路为伴的老鸦峡谷,狭而险峻的大、小峡,柏油路面既平展又光洁。至于兰西高速只消2小时,民航飞机呢,从西宁的曹家堡机场起飞,至兰州的中川机场,只消半个钟头的刹那。然而就这不太长的行程,当年的唐蕃古道的悠悠岁月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兰州至西宁间的道路,古时称官道。当年官道可不是如今的路线,而是由兰州至海石湾,转永登,过河桥驿,拐冰沟,穿大峡、小峡,方抵西宁。所有的马车、驼队,南北往来走的都是这条道路。行程300余公里,六站。人们走一趟兰州,往返至少半月时光。

古时官道之所以绕道甘肃永登,只为那蜿蜒曲折,谷峰嵯峨的老鸦峡所阻。70华里路程尽在悬崖峭壁所形成的峡谷间迂回蜿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许湟水激流从中挤过。峭壁上人们用原始的手工凿击出来的小道,只可单骑通过,稍不留神便翻身落水,非同小可。

那样崎岖的羊肠小路,悬崖绝壁,让马车队、骆驼队望峡兴叹。

走了大峡走小峡,

老鸦峡,

鹦哥嘴①搭架(着)过了。

千留万留地留不下,

就那个话,

再不说难心的话了。

亲人的担心、劝阻、挽留,怕的就是走老鸦峡的路非常危险。

后来,官道上有了汽车,但路面不平,桥梁涵洞不配套。晴天趟土,雨天泥泞,300公里官道,汽车须爬10多个小时,硬时泡上两天,中间还须歇息一晚呢!尽管如此,汽车毕竟比驮队快,司机逐渐代替了“脚户”,而“脚户”这个古老的职业逐渐随着历史的脚步而被冷落了。

再后来,甘、青两省投资修建了老鸦峡公路,架好了享堂大桥,汽车穿经老鸦峡抵达西宁,绕经永登的官道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兰青公路几度整修,拓路面、架桥梁、铺柏油,唐蕃古道旧貌换新颜,且距离缩短,200余公里的路程,只需3个多小时便可抵达,真是天堑变通途。

平展展儿的柏油路,

轿子车一绕(着)过了。

远路上上来的司机哥,

手拧上“方向”②(着)坐了。

老鸦峡上来(呵)乐都川,

大、小峡就在(个)眼前。

拔草的阿姐们赛牡丹,

那一个是我的扯牵。

驼铃声声

“脚户”这个当年承担货运的古老职业,清末民初很为时兴,红极一时。脚户哥们赶着大马车,骡驮子,或牵着骆驼,在吱吱扭扭的车轮声、叮当悠长的驼铃声中迎朝阳、送晚霞,往来贩运货物,多么单调的晓行夜宿的生涯。他们常年在外,思念妻儿,扯牵恋人,免不了心头的烦闷,只有漫几声心中的歌,去寻找心理的安慰。

兰州的脚户上来了,

架窝③里捎的是笼子。

睡梦里梦见你来了,

醒来(呵)月亮的影子。

一对儿骡子驮紫葵④,

上来(者)站了(个)碾伯⑤。

想起了家里的小姊妹,

悄悄儿擦了(个)眼泪

是的,道路漫漫,生活清苦,精神生活空乏,一声声“花儿”回荡在山谷,响彻平川。日深月久,脚户们一个个炼就成了优秀的民歌演唱家。那低沉浑浊的低音,清亮悠长的中音,高亢舒展的高音,一声声道尽生活的甘苦,唱断爱情的凄迷!那发自肺腑的心声,振憾人心的倾诉,好不揪人心肺。

脚户搭驮⑥铃儿响,

上山的凉水儿灌上。

姊妹们想了(呵)家儿里想,

哥哥在千里的路上。

十八家馆子三家子店,

哪一家店儿里站哩?

十个指头儿掐着算,

哪一个日子里见哩?

河上筏渡

当年脚户们跑官道的时候,湟水上的筏子客也异乎寻常地热闹起来。一筏筏的西宁毛、小麦、药材、清油等特产,由筏子客撑着顺流而下,送往兰州,运往包头等地。

皮筏,当年西宁至兰州间原始的水上货运工具。在长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的木架上绑缚着吹足气的约30只牦牛皮袋,一二人划桨顺水而下。筏子客(水手)们从西宁装货,择日起程,他们摇动桨杆,划开水流,漫着“花儿”,悠悠扬扬,穿河谷,闯险滩,越激流,晓行夜宿。在兰州御下货物,再陆路而归。

湟水,始终与兰青公路为伴,相依而行。它的流量并非一年四季皆可通筏,一年只有两期。阳春三月,冰雪消溶,湟流春涨;金秋八月,湟水又是汛期。两次涨水,是皮筏通渡的最佳季节。

“筏子客”的生活除了工具和技术的差异外,大都和“脚户”一样的单调,他们也是创作“花儿”和演唱“花儿”的能手。以“花儿”打发难耐的永昼,便是他们情感的喧泄。

西宁的筏子下来了,

碾伯的金鸡娃叫了。

见了尕妹(者)满脸儿笑,

心里的疙瘩儿散了。

车户哥你把(个)车吆转,

水手哥你把(个)船搬。

小阿哥你把(个)光阴盼,

万样的花儿(哈)嫑贪。

“脚户”、“筏子客”,古老的职业,清苦的生活,这便是创作和演唱“花儿”的最佳队伍。那振憾人心、感人肺腑的传统精品“花儿”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没有生活,哪来的艺术创作?没有真切的感受,哪来如此真情的心声?真难为了那些无名的优秀的艺术家们!

从创作“花儿”和演唱“花儿”的角度讲,古道培育了一代代古老的职业行当,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孕育出许许多多的“花儿”演唱艺术人才,创作出为数众多的精美“花儿”。从公路文化的整体内涵来说,古道的形成,货运和客运职业的兴盛,创作“花儿”的丰富素材,沿途文物景观的出现,“花儿”歌手的成长。这一层层因果关系,形成了古道文化由发生到发展、丰富和提高,初发和成熟的内在规律。这也便是一个时代孕育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的文化现象,或者说那样的时代孕育出那样的一种文化,那样的文化反映了那样的一个时代。

一路行程一路传说

兰青公路、湟水河,虽只200公里的行程,沿途却留下了叙不尽、道不完的美丽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流传在沿途的民间,成为与“花儿”相媲美的文化内涵。

姑嫂英雄锁阳城兰青公路从甘肃进入青海必经享堂大桥,离享堂西进不远即兰青铁路民和车站的所在地——史纳。史纳村北靠高耸的北山,昔日山跟下有断垣残墙,并不太引人注目,然而就这不太引人注目的残垣断墙可在唐代却是赫赫有名的锁阳城。

锁阳,是当年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在征西途中因樊梨花爱慕而获得爱情的地方,颇有神秘色彩。说不定樊梨花和薛丁山的妹妹薛金莲相互打斗比武也就在这锁阳城下,姑嫂英雄的佳话也由此而传。兰青路正是在锁阳城下经过。如今民和火车站的修建,居民大楼的林立,昔日的锁阳城已荡然无存,难觅芳踪了。只有在凄迷的“花儿”里感受历史的陈迹了。

唐王兵困在锁阳城,

程咬金搬了(个)救兵。

有了阿哥(着)长精神,

千万儿嫑想(个)外心。

薛仁贵征东(者)十八年,

樊梨花征西(者)九年。

空名声担给了十八年,

清眼泪淌给了九担。

鲁班亭沿兰青路乘车西上,当汽车从老鸦峡刚刚爬出时就可看见一座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的巨石昂然挺立在湟水河的滚滚激流之中。巨石上有一小亭,妙而悬,奇而险,一般的人可望而不可及,这便是兰青线上有名的鲁班亭。

相传当年鲁班师傅修造金桥,到昆仑山采取石料,他乘坐一块巨石东去西往,驱赶石料。他的坐石如牛似马,赶着众多石料,行走如飞,一夜之间便可到达工地,毫不费力。

一天,鲁班赶着石料到了老鸦城,见这里山青水秀,良田千顷,又觉得口渴难耐,就停下来爬上北面山腰,远眺眼前景色。因为口渴就用随身携带的赶山鞭在身旁的石崖上捣了一个洞穴,想汲些水喝。但山高水低,洞中无水。他便驱赶石料,堵住老鸦峡口,使洞中冒出水来。他喝足了,就在洞旁的石头上躺了一会儿,才拿起赶山鞭,坐上巨石,驱赶石料东下。谁知一块巨石留在了峡口,传说就是现今见到的那块巨石。人们为了纪念鲁班,在巨石上修了座小亭,叫鲁班亭。北面山腰的洞穴和鲁班休息时躺坐的痕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辨。筏子客们顺水行到这里不禁引颈高歌。

老鸦峡山上喝水哩,

手拿上鞭杆着捣哩。

一心儿一意的维你哩,

你拿上假心儿哄哩。

一对儿鸽子旋峡口,

鲁班亭修下的稳当。

领上尕妹子下兰州,

阴丹⑦衫子哈扯上。

古刹新貌——白马寺湟水河东出小峡,至海东行署所在地平安镇,向北倾泻至互助红崖子沟出口东侧,在悬崖绝壁下滚滚东流而去。从平安镇向北望去,湟水北岸的红崖绝壁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佛教寺院,这便是金刚崖寺,俗称白马寺。

白马寺规模不大,但有三开间四层的殿堂建筑。紧贴崖壁,挺拔耸立,斗拱飞檐,彩绘艳丽,十分壮观。殿堂上悬有“皈依慈云”的匾额,是我省著名书家莫如志老先生的手笔。原先殿内曾供有贡巴铙赛和他的三位师父的塑像,今已不存。寺左侧有白马洞,所塑白马姿态健美,恰似刚从崖中奔出。

寺前崖下依山面水凿有金刚大佛一尊,呈盘腿坐姿,古朴厚重,线条粗犷,威武雄健,极具夸张手法,头大、耳大、眼大,左手托钵,右手掌向前做推挡状,寓意身靠悬崖,手挡湟水,以保寺院和村民的安全。金刚佛原是露天直面自然,如今在重建中加修佛阁一座,封闭保佛。这里民间流传的“花儿”就以此为题材比兴的:

白马寺儿小经堂,

金刚爷靠崖着哩。

想了吗没想(呵)你思想,

睡梦里常来着哩!

金刚爷靠崖(者)力量大,

又挡了大河的水了。

千带书信的万带话,

一心儿只为了你了。

白马寺的寺名有几种说法,一曰:明万历十二年,三世达赖喇麻去互助县佑宁寺讲经,路经此处,他的座骑白马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二曰:该寺乃安多地区首建,它与河南白马寺有某些相似故名。还有当地民间流传的诸多传说,各有特色,不一一列举。

白马寺高悬于削壁之上,寺前平地有小小的村落一处,藏族聚居,村中有白塔园一处,中有白塔,四周有沙枣树、榆、柳、松、柏,绿阴之中白塔静立,红崖金刚,佛寺凌云,互相辉映,时有风铃叮铛,花香阵阵,诵经声声,法器脆鸣,自成妙趣佳境,实乃佛门胜地,风光无限。

白马寺不仅是湟水之滨、兰青路上的佛教古刹,而且也是平安、互助、西宁交界处的又一游览景点。每逢正月十五、四月八、六月六及双休日,这里大小车辆云集,林间帐蓬密集,百货食品交易繁荣,人们畅游,热闹非凡。

马韂的传说小峡,雄踞西宁城东15公里处,那里曾经是武定雄关,东西交通的咽喉。清末诗人张思宪有诗赞曰:“石峡新开武定关,东西流水北南山;行人莫道征程污,两袖清风自往还。”当年武定雄关的一段城墙残迹在修建平西高速公路时已被拆除,如今已不见任何当年的关隘遗迹。

湟水东流出峡即向北拐,然后又转而东向,稍偏南而去。站在北岸的高处,俯视南岸大片良田,其形酷似马韂。从兰青路乘车路过,即可见到这片郁郁葱葱的膏腴之地。夏季麦田碧绿,杨树成行;初秋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当地称它为龙王滩。这里有一眼清冽的药水泉,一座香火鼎盛的龙王庙。美丽的田园,自有美丽的传说,一代代相传至今。

小峡口有个村庄叫三十里铺,昔日这里有一黑姓人家,养了一匹骒马,生了一匹小马驹,小马驹俊美活泼,人见有爱。黑姓人把它献给皇帝。谁知皇帝要看小马驹时,它却跑到西海里去洗澡。黑姓人羞愧难当,自知欺君之罪不可恕,便碰死在金殿之上。不一会儿小马驹却又跑了回来,皇帝一见小马驹,果然是少见的龙驹,便追封黑姓人为西头龙王,并叫西宁总兵将龙王和圣旨一块带回地方。这个王总兵也是小峡王家庄人氏。黑龙王为感谢王总兵,曾托梦给他,说留给他十石水地,不受水旱灾害,确保岁岁丰收,让他和乡亲们过平安日子。王总兵早晨醒来,颇感奇怪,到村北一看,见湟水河正拐向北流,留出了大片肥沃土地,其形恰似马韂。他们把土地分给乡亲们,不多不少,刚好十石下籽量,应了梦中之托。因而人们称此处为黑龙王滩,并修了庙宇祀奉龙王。如今庙宇已毁,遗迹尚存,清泉犹在。人们到了此处,不由地因景生情,龙王滩上飞出的“花儿”叙说着特殊的情景。

王总兵传了(个)圣旨了,

黑龙王托了(个)梦了。

三天没见(者)想死了,

五天上得了(个)病了。

枣红的马驹儿见皇上,

它是个龙驹(者)献上。

只要你心真(者)我陪上,

不枉来人世上一场。

一窝猪儿距小峡桥湟水上游约100米的地方,有一群黑色的石块,静卧河床、劈斩中流。湟水水浅时在公路上看得清清楚楚,人们说这是一窝猪儿。

传说当年鲁班师傅修造金桥,凿取昆仑石料,他略施法术,将大群石块变成一只只肥猪赶着东下,非常省力。一天傍晚赶到小峡,碰到一个妇人,她看到一位老者赶着一群肥猪行走神速,觉得奇怪,开口问道:“哟!好大的一群肥猪,走得这般飞快,老伯父,你不赶到西宁宰杀了买钱,往东赶到哪里去哩?”鲁班听了自觉晦气,正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忽见一头头肥猪停在原地不动,变成了一块块石料。原来那些正在迅跑的昆仑山石猛听有人说自己是肥猪,并要宰杀,非常气恼,一泄气毁了灵气,显出原形,任你鲁班怎样使用法力,也都无济于事。鲁班丧气地说:“大嫂,亏你一问,搅了我的赶路,你看肥猪哪里去了!”妇人一见不妙,忙红着脸走开。鲁班只好又到昆仑山采取石料,留下那些巨石静卧原处。脚户们到了小峡,不由地进馆打尖。

走了大峡走小峡,

老鸦峡,

高庙儿对的是碾伯,

腔子上湿的那是啥?

憨头儿,

想你着淌下的眼泪。

大骡子驮着(个)绸缎来,

小骡子驮着(个)布来。

山高路远的难看来,

有心了你把我度来。

风婆婆殿在小峡西出口的南坡上有一座殿宇。殿宇的背后陡削的山沟中有一处石洞。这殿宇和石洞都与风婆婆有关。

小峡是清风呼啸的峡谷,每当严冬,那尖厉的哨儿风割得人脸上刺痛,两耳红肿。君莫听当地有俗谚说道:“甘都的萝卜多巴的葱,北川的趟土小峡的风。”人们多么希望小峡的风小些再小些。于是便有了风婆婆殿和风婆婆洞的出现。虽然小峡的风并未见因建有风婆婆殿而变小,但东来西去的脚户们仍然在小峡的店馆里吃饭、住宿。

进来小峡风婆婆殿,

它修着当峡里了。

我俩儿好比是水晶晶,

水摆着两下里了。

北川的趟土小峡的风,

风刮得紧,

刮痛了一对儿眼睛。

你那里叫来我这里应,

应下的亲,

睡梦里出了(个)喊声!

邑人朱向芳曾有诗吟风神洞曰:

风姨何处家,石洞锁烟霞,

山月眉含翠,溪云鬓掠花。

气清河两岸,力挽水三岔,

从此扶摇去,鹏搏路不斜。

曾为唐蕃古道的兰青路不但已成为109国道的一段,而且因兰青铁路与兰西高速公路的修建,更具现代化的风采。从西宁往西接连青藏公路,翻过农牧分界的日月山,通往格尔木,翻越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远至拉萨。昔日的唐蕃古道正以现代化的风姿,载着一路美丽的传说,载着人们的希冀和东方文化不断向西延伸,向世界延伸。

唐王的公主走口外,

要看(个)日月的镜哩。

你把小阿哥嫑见外,

要看你心上的病哩。

一对儿骡子走西海,

西海里做一趟买卖。

尕妹子心儿里成血块,

有心了你把我领来。

小阿哥上了(个)三塔拉⑧,

寺院里献了(个)哈达。

哪一日买上(个)桑塔纳,

我俩儿浪一回拉萨。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腾飞,古道正在经历着全面更新的历程。古道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发展……

注释:

① 鹦哥嘴,老鸦峡一处险要的地方,形如鹦歌嘴,必须架设木板才能通过。

② 指方向盘。

③ 架窝,指架鞍的中心部位。架鞍是具有四条腿的驮鞍,货物绑在上面,上驮或御下都很方便。

④ 紫葵,紫红色布料的简称。

⑤ 碾伯,乐都县城的旧称。

⑥ 驮,这里读duo,指驮在牲口上的货物,俗叫“驮子”。

⑦ 阴丹,一种天兰色的机织布料,品牌叫“阴丹士林”,俗称“阴丹”。

⑧ 塔拉,蒙古语,一般指较大的开阔平滩,海西州、海南州都可见到,有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之称。

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篇4

材料要求:1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文化十大品牌活动申报表》,到校团委网站自行下载,目前我这里没找到,先自己再找一下,有困难再解决。

3000左右的申报材料。包括活动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实施方法与过程、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能够充分展现申报活动的电子照片3-5张

活动主题: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力建学院“筑梦”支教团成立于2012年3月,其前身是“让青春在西部闪耀”支教团。今年“筑梦”支教团共45人,分三队开赴贵州、四川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其中,“筑梦”支教团一分队到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罗甸县董架乡甲哨小学,“筑梦”支教团二分队到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民族小学,“筑梦”支教团三分队到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这三个地方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学前儿童与留守儿童十分集中,三支队伍分别进行15天的陪护支教活动,为当地学前儿童提供早期文化兴趣引导、心理辅导、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同时开展与当地小学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以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探索和建立高校与落后地区小学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开展山区学前儿童生存状况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除此之外,队员将会在周边地区围绕教育、经济、民间建筑和民间习俗等内容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

虽然条件艰苦,但支教团成员纷纷表示会坚持到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欢笑。“我们的付出,只为孩子的微笑”一直是支教团志愿者克服艰苦环境,奋勇向前,无私奉献的不竭动力!

意义:我国西部地区目前教育相对落后,力建学院自从去年组建一支教队伍去贵州支教以来,在力建学院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很

多同学都迫切希望加入支教团队,用实践证明自己对教育的关心和热爱。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而目前,西部的很多学校面临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等一系列状况,希望此次支教团的同学们能够亲身体会勇于实践去传播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让西部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热情!主要实践内容与过程

二.实践期间拟完成任务和详细计划及日程安排:

校内教学

1、在校内向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学校老师探讨教育方式方法,力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传播法律知识,为学生讲解教育法、刑法、民法、环境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法等法律知识,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等;

3、介绍针对地震、泥石流、旱涝等灾害发生时的逃生和应对方法,并组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防灾抗灾的意思和能力;

4、去学生家家访,给予有困难的家庭精神上和知识上的支持。为思想相对保守的家长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工作、科学引导孩子的未来发展;

5、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以及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与困难;

6、给贫困学生赠送所带学习用品,捐赠的衣物等。社会调查:

1、调查当地支教情况,了解当地支教方面的需求,将支教数量与质量的调研形成书面报告,发放到网络和相关媒体,让外界了解并期待外界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2、深入当地,了解当地的旱涝灾区、泥石流灾区、地震灾区情况,写成报告,提交相关单位和有关媒体。将调研成果形成书面材料,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深入交流。如:水利局、气象部门,环保部门,民政部门,当地政府。深入了解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与此同时,提出我们的见解;

3、分队对周边村镇进行走访,了解周边村子新农村建设情况、各村生活条件;

4、调查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呼吁社会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心理辅导;

5、了解当地基层党员的创先争优的工作。地方居民的创新创业情况;

6、寻找一些当地的古建筑,考察灾情对建筑物的影响,并联系相关建设部门,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宣传工作

1、通过在村里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文艺表演等宣传建党90周年,宣传中国矿业大学,向政府或当地民众赠送矿大纪念品等。与此同时通过宣讲、放映革命电影、发放调查问卷、签名活动、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宣传爱国爱党知识和我校风采,让灾区人民切实感受到我党建党90年来,国家发生的变化;

2、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能力;

3、联合基层党组织在村镇开展志愿者活动,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4、深入社区、农村等人口密集区,并联系当地基层党组织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推进环保生活,树立节能,节水,节点意识。

三.团队准备工作及日程安排

2012年5月30日 教案编写训练

2012年6月2日 支教团团辅活动及支教主题曲教授

2012年6月10日 支教团统计去西部支教队员并上交支教活动费用 2012年6月15日 支教团为每位队员购买安全意外保险 2012年6月20日 支教团队员接受教师资格培训(刘晴)

2012年6月21日-12日 此段期间暂无任何活动,队员好好学习,准备期末考试

2012年7月13日 支教团出发启动仪式 2012年7月15日 支教团出发

2012年7月16日晚上8点第一、二队到达贵阳,休息一晚,第三队到达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

2012年7月17日 三个队伍到达支教所在地,进行休整,并进行学生物品的购买、支教队员生活用品的购买等!并安排好班级负责人。

2012年7月18日 支教活动开始 支教期间

第一分队 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罗甸县董架乡甲哨小学,弟二分队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民族小学 第三分队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 2012年7月19、21、22、24、26、28日下午 进行家访活动(教育)进行家访活动(教育)进行家访活动(教育)

2012年7月20、23、25、27、29日下午 农村调研(经济、生活等)农村调研(经济、生活等)农村调研(经济、生活等)支教期间每个晚上

播放电影(提前搞投影仪使用培训)播放电影(提前搞投影仪使用培训)播放电影(提前搞投影仪使用培训)

2012年7月24、25、27日 在当地学校举办朗诵比赛、拼图比赛等活动 2012年7月25日 返程火车票订购

2012年7月26日 与当地支教队伍共同举办经验交流会(成都电子

科技大学志愿者协会。贵州大学晨曦支教团等)2012年7月27日 举办联欢晚会,参与者(村领导、村民、学生等)2012年7月28日 活动总结,媒体采访等 2012年8月1日 学生才艺展示

2012年8月2日 乘车返回,支教结束

四.活动时间

开始时间2012年7月15日

结束时间 2012年8月1日

实际活动时间 16天

五. 活动地点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董架乡甲哨小学

四川山区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

贵州省三穗县巴冶小学

六.教师守则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筑梦”支教团教师守则(2012年5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筑梦”支教团编制)

总则

一、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应爱国,守法,自律。

二、做人大于专业,我们首先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认真教学,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贡献力量,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未来的希望。四、一切从孩子利益出发,一切为了孩子。

五、服从工作安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不利用义教工作为个人谋取私利。品德

一、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三、爱护学生,关心集体。

四、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五、热爱劳动,热爱学校。

六、相互协作,团结友爱。

方法

一、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每个孩子的焦虑。

二、用头脑和品德,而不是其他手段教育学生。

三、严格课堂纪律,按时上下课,搞好课外辅导,认真批改作业。

四、要求学生尊敬教师,教师之间以礼相待,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有耐心。

五、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客观冷静,平易近人,办事公道。

六、熟悉讲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七、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

八、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九、不要发火。教师应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决不能在学生面前讲。

十、有规律地为班上做些好事。注意听取学生不同反映,但应有主见,不随大流。

十一、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重,而不是过分随便。

十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

十三、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十四、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十五、对孩子要循循善诱,不能有施恩的心理。生活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对学生加以解释说明,让学生知道学校所有规章。

二、讲究个人卫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三、保持精神抖擞,不抽烟不喝酒,注意教师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

四、业精于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五、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搞好与当地群众关系。

七.团队介绍

筑梦”支教团共45人,分三队开赴贵州、四川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其中,“筑梦”支教团一分队到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罗甸县董架乡甲哨小学,“筑梦”支教团二分队到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民族小学,“筑梦”支教团三分队到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

支教团团长:田景茂 一分队队长:张勇 二分队队长:牛开亮 三分队队长:田景茂

八.社会合作联系情况

我们和新华网 江苏学习在线。凤凰网。中国经济网 天涯社区‘新浪微博、中国煤炭网、彭客网等媒体纷纷取得联系,及时沟通支教活动的最新进展。

九.预期实践成果

(1)树立孩子们的远大志向,精神扶贫

(2)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英语的好习惯。(3)补漏孩子们一些基础课知识

(4)让孩子们懂得一些卫生营养健康的知识,增强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5)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6)通过纪录片的媒体传播,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从而引起更多的社会共鸣

十.支教图片

全体合影

在路上

家访

升旗

团队名称:中国矿业大学筑梦支教团 团队指导老师 : 梁明老师

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篇5

[关键词]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40-02

一、康县茶马古道概况及其主要路线

康县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巴山以北,嘉陵江上游,处在陕甘川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地域环境相对闭塞,由于境内的石质高山森林地貌,多大山、丘陵、河谷、盆地,山大沟深,羊肠小道,蜿蜒陡峭,沟溪纵横,险潭众多。历史上是人口迁徙频繁、多民族分布的山林地区。当地居民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商品运输只有借助绵延盘旋在山区的茶马古道。但是,康县境内的山间小道,有些地方依靠马帮驼队运输货物,牲口根本无法通过。因此,在康县境内的北茶马古道上,除了马帮驮队运输货物之外,还活动着一支人数相当庞大的运输队伍脚户(当地人俗称背脚子)。这些脚户将当地出产的药材、生漆、土布、土纸等物品输出山林的同时,又将陕西资阳、汉中一带的陕茶、四川的巴茶和湖北的湖茶等贩运到康县境内,少部分销售给当地居民,更多的疏散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全长300余公里,途经16个乡镇。线路主要分中线、北线、南线三条。中线自陕西略阳罝口进入康县大南峪窑坪,经七防关(今云台大三岔)、白马关(今云台)、大堡镇古洞流泓桥、长坝镇,到达望关。一路向西,过武都去往甘南、青海。自望关往西北为北线,过平洛龙凤桥、三功桥、太石巩家山廊桥,沿西汉水向北过昌河坝进入西和,从打船坝渡口往东,过成县西狭,到达天水、西安。南线从长坝经黑马关、咀台、铜钱、阳坝与嘉陵道连接。

二、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生成的历史原因

康县地理位置特殊,是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据《康县志》记载,东汉建宁五年(172),武都郡太守李翕整修了甘肃省成县的西狭栈道和陕西省略阳县的郙阁栈道,同时派员督修康县云台镇大三岔(古代称七防关、散关)至大南峪乡窑坪段的毛路小道,改造为驮道,形成了康县茶马古道的雏形。唐景福元年(892),土蕃进入武都郡,唐王朝改武都郡为阶州,迁州治于兰皋(今康县大南峪乡境内)。《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有 “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的记载,说明当时开始出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

北宋时期,康县是“陕青茶”和“巴茶”进入吐蕃的主要通道。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奏朝廷:“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卖茶场,文独为通商地。”

《武都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御史刘良卿言:“番地多马而无所市,吾茶有禁而不得通。其势必相求,而制之机在我。今茶司居民,窃易番马以待商贩,岁无虚日,及官易时,而马反耗矣。请敕三茶马司,止留二年之用,每年易马当发若干。正茶之外,分毫勿得夹带,令茶价踊贵。番人受制,良马将不可胜用。且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而河(临夏)、兰(兰州)、阶(武都)、岷(临潭)诸近番地,禁卖如故。更重通番之刑为律例。”这段文字说明了明世宗嘉靖年间阶州属地康县茶马交易的真实状况。康县望关西南连接川藏茶马古道,经甘南到青藏高原,东接陕西,南通巴蜀,是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通志》记载:“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在州(阶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要路,为州境险隘,有兵把守。”望关东北是明朝洪武年间官方设置在平洛古镇的茶马驿站,也是汉藏茶马贸易的中心、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清朝诗人李宗堂曾描写到:“山名明月(位于今天的平洛镇)几何年!云锁峰峦林万千。滚滚嘉陵潮足底,巍巍铁笼到眉端。眼观陇右十余县,势压终南万里山……” 铁笼关(今太石山)位于平洛镇的东北部10公里处。《康县要览》记载:“铁笼关扼文、武、成、康交通要冲。”由此可见,官方沿康县茶马古道由陕入甘大规模运输茶叶的壮观场面,使其他地区的茶马古道黯然失色。据明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记载,欧阳伦从四川走私茶叶用的运输工具是马拉大车,而且一次走私就是50辆。《武阶备志》记载,水洞寺“西源出打茶沟。宋明奸商偷贩私茶之道,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有示禁碑”。示禁碑现存半块,刻有 “察院明文”、“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茶马贩通番捷路”等碑文,它是康县茶马古道历史的重要佐证,是中国茶马古道上遗存的一块“活化石”。云台古镇(古代称白马关)更是北茶马古道文化发达之地,它的东面有明政府设在七防关(又称散关,今康县大山岔)的茶马巡检司。陇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认为:“在明代后期,散关道因其较为平坦易行,沿途人口密集,其繁荣程度已超过略阳至徽县、秦州商道。”清朝诗人齐赐履在《白马关》一诗中写道:“白马关前路正斜,离亭一望已无涯。云连栈道三千里,烟锁层城百万家。”商贸繁荣,促进了造币业的发展。据《康县志》记载, 1510年(明朝武宗正德五年),铜钱坝(今铜钱乡)曾设铜钱铸造所,铸行铜钱。今铜钱坝即由此得名。

许多地方学者认为,康县的过境“古道”繁荣于清朝至解放以前,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略武、江武、康阳等公路的开通和宝成铁路的通车,古老的商道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走向了衰落。但是康县的北茶马古道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历史课题。笔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康县境内的道路即已成型,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著名的“汉三颂”中的《西狭颂》、《郙阁颂》就是有力证据。民间与北茶马古道有关的文物、有关古道的遗址都比较丰富。尤其在茶文化习俗方面,至今保留着丰富多彩的饮(吃)茶方式和与茶有关婚嫁、丧葬礼节,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

三、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生成的生活习俗特征原因

康县山区,地势起伏,差异较大,在东汉时期已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官方就注重古道的修复。但是在饮茶之风日盛的唐末,就遭到了嗜茶如命的少数民族吐蕃的进入,而且吐蕃定居长达一百多年。随后历代封建王朝政权的更替,官方管理也比较松散,一直到明朝中期才有所加强。

据《康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在七防关(今康县云台小山岔)设巡检司一员。可是在明末以后,古道就受到李自成起义等战事冲击,官方管理经常失控,崇祯九年(1636)十二月,李自成率军走西川之苗成,又出没阶州,途经康县平洛镇。次年九月,再次经过今天康县的望关乡、长坝镇、云台镇、大山岔、窑平等地进入汉中。

由于山大沟深,许多地方一直被原始森林覆盖,康县的“古道”虽然难以行走,但比较隐蔽,适宜避难、迁移人口、定居藏身。这些定居下来的外来人口与当地民族融合后,便形成了具有区域自然特征的文化习俗,而这种习俗受到茶马古道文化的熏染,茶文化习俗将少数民族的嗜茶爱茶之风变异、发展和传承了下来。罐罐茶是康县劳动人民对传统茶文化饮食习俗的发展,尤其面茶,可以说是康县茶文化习俗的名片。

四、北茶马古道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遗风

近代以前的康县,位于川甘茶马古道和陕甘茶马古道的线性网络上,今天称之为北茶马古道。从线性路线的外延来看,它以今天康县望乡的石猫梁隘口为枢纽,北线外延与阴平道蜀道相接,可能形成于唐朝末年,完善于宋朝,历史久远,沿途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中线到达汉中,通往陕南、湖北产茶区。南线与陕南进川的剑昭蜀道相接,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醇厚。这两条路线一直到康县解放以前仍然十分繁荣。今天,康县茶文化的生活习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茶是康县劳动人民的主要饮食内容

小罐清茶:一年四季,康县境内的乡下百姓普遍早上、中午、晚上喝冷水煮沸的小罐儿酽茶,春夏解渴。秋冬季节,将少量的茶叶用食用油微炒,装入小罐,煮沸调上盐,喝着驱寒。

面茶:一种罐罐面茶,另一种大锅面茶。做法基本相同,将老叶茶和带根须的红葱皮、生姜、香豆、茴香、藿香等配料一同油炒,装进大罐,或放入锅中,加水调面熬煮,再将备好的油渣、豆腐丁、洋芋丁、核桃仁、鸡蛋等调料,调入即可,每日早餐必喝这样的面茶,红白喜事宵夜大多也是面茶。

泡茶:家里来客,或乡里串门,主人都会沏出浓郁的茶水献上招待客人。

(二)茶文化与婚姻嫁娶密切相关

在康县乡下,婚嫁礼仪中流行着“三茶”之说。媒婆说成婚姻后,一般男方要到女方家中进行“茶访”,喝茶聊天,彼此了解家族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增进情感。结婚之前,男方要送去六色聘礼:茶、糖、烟、酒、布、饰,订婚也有“定茶”之称。完婚三天之后,女方回娘家小住,个别地方有“回茶”之称。

(三)茶文化与祭丧密切相关

茶在康县的祭丧礼仪中尤为重要。祭祀神灵,首先要向神像献茶(小罐清茶),叫奠茶。人去世之后,乡下常有“背茶”之说。给逝者陪葬,棺材下面要铺一层茶叶。下葬时,还必须用茶水暖墓穴。

(四)茶文化习俗相关的礼节

茶是康县当地居民招待客人的最好饮食。罐罐清茶敬客人,二三盅比较酽,敬客人最好,乡下百姓常说:“头盅污垢,二盅的茶,三盅四盅顶呱呱”。面茶则不同于清茶,面茶一般头盅必须敬上宾或长辈,然后依次敬奉。另外,每逢新春佳节,亲戚邻居还要互敬面茶,互送茶叶,以示和睦吉祥的祝福。不管是罐罐清茶还是面茶,敬客一般不能超过三盅,否则表示双方都不礼貌。

上一篇:求解序区间偏好信息群决策问题的理想点法下一篇:慢慢长大的我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