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2024-06-15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通用14篇)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

(1) 这个决策是我们大家共同做出的。

(2)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3) 偏听偏信,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的决策。

(4) 他作风民主,从不大权独揽,我局许多重大决策都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

(5) 我们做事情,定决策时,不能只打如意算盘,要多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6) 这个建议,只是千虑一得,仅供各位领导决策时参考。

(7)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要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绝不能优柔寡断。

(8) 这个问题实在牵扯太广,决策部门一时也束手无策。

(9) 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覆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10) 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鼓舞人心,人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11) 只有知己知彼,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部领导高瞻远瞩,并作出英明决策,加强干部外语培训。

(13) 王经理做决策时一向深思熟虑,所以很少出错。

(14) 来在我们面前铺就了一张白纸,高瞻远瞩的决策者们已经大笔挥就了辽阔壮美的远景,剩下的图画将由我们来创作。

(15) 身无长物的人倘若情感脆弱,最多只是发发脾气;而身负技艺和金钱等资源时,偏激的性格会带来非理性的决策,甚至不可逆转的灾难。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2

一、影响决策的因素

要做到决策正确, 必须分析影响决策的因素。

1. 经济信息掌握的程度

这是决策的基础。决策的提出是根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的经济信息, 而新的经营决策也自然依照新的经济信息而确定, 只有掌握了充分的、及时的、准确的、适用的、经济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2. 经营目标确定的准确程度

经营目标就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化。确定的生产任务是否确实可行, 符合客观实际, 这是经营决策过程中的中心问题。

3. 决策者的水平

这是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衡量决策者水平的高低, 主要看经验是否丰富, 情绪是否稳定, 感觉是否灵敏, 思考是否全面, 分析是否客观, 作风是否民主, 是否敢冒风险, 知错能否改正等。具备上述条件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方案, 方能符合时效性、灵活性和民主性的要求, 最终形成的决策方案才能具备生产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的特征。现代企业决策对决策者的水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 这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力。

(2) 必须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 就是效益观念、系统观念、时间观念、发展观念、市场观念、用户观念、信息观念和风险观念。

(3) 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也就是会用定量和优化分析的技术, 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技能。

4. 外界因素的影响

外界因素虽与决策者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 却影响到决策者决策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的管理组织水平、业务技术人员的素质、物质资源丰欠等。决策时必须掌握这些因素, 并对此有科学的分析评价, 方能做出符合客观现实的决策。

二、决策时的要求

1. 科学的严肃性

要科学决策、严肃认真地决策, 绝不能随心所欲地决策。

2. 计算的精确性

在决策的过程中, 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定量分析, 精确计算, 使需要与可能、生产与计划、投入与产出以及经济效益等, 都符合经济原则的要求。

3. 人员的知识化

决策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如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影响决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4. 决策的程序化

装备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3

(2)欲阻止持有搭桥装备的敌军渡河,那是困难的。如果拦截桥道的军队的目的是在施行包围,那么,司令官在认清了自己不能有效地阻止渡河之时,就应立即设法在敌人之前赶到河流与他施行包围的地点之间的处所。

(3)斗争决定武器和装备,武器和装备又改变斗争的形式,因此两者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

(4)林肯号是为着它的新目标而特选和装备好的。它是一般速度很快的二级战舰,装有高压蒸汽机,可以使气压增加到七个大气压力。在这个压力下,林肯号的速度平均可以达到每小时十八点三海里,这是很快的速度,但跟那只巨大的鲸鱼类动物搏斗还是不够的。

(5)武器装备的优势可以增加战争胜利的机会。但是单有武器装备优势当然还不能赢得交战的胜利,因为武器装备优势仅能促进胜利。

(6)为什么爆的装备会掉地上,而不会飞到天上去?万有引力!

(7)有人说有钱人花钱买级别买装备,破坏了公平原则。关键是你要理解什么是公平?原来我认为时间是衡量一个人投入唯一的计量工具,但是我把它变成了3个指标:时间、金钱和智慧,这三点应该可以互相被取代,这个社会应该让富人、勤快人和聪明人都能同时到达终点,才是公平的。

(8)与其用富丽的外衣点缀本人,不如用常识装备本人。

(9)人民解放军全面更新了武器装备。

(10)装备会有的,等级会有的,对象也会有的!

(11)军队的武器装备如果不能超优他国的话,至少也应该和他国一样的完善。

(12)应通过对各种勤务的检查,确保一切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13)大家不要太在意我这身装备,反正你在意也得不到,这些都是通过大型RAID得到的,普通玩家看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想着怎么把它搞到。

(14)本已战无不胜,谁知装备太重身子一斜,摔了个四脚朝天。

(15)卢卡斯将军专心致志于占领滩头堡,并使装备和车辆登岸。

(16)即使由于装备和技术的关系,露营本身已经成为一个趋炎附势的问题。

(17)狙击手装备一支由高倍瞄准具的狙击步枪,手枪和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装备。

(18)他们的武装力量装备差,未经训练,有时甚至声名狼藉。

(19)只要是玩家,大凡都能体会到游戏中装备升级所带来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乐。

(20)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

(21)在作战训练中的一个基本部分就是教士兵们如何照顾自己以增强身体适应力。因此,我们必须向他们说明怎样最谨慎地照料好他们的衣服、装备以及军事备品。

(22)后勤工作是向部队供应武器、弹药、油料备份零件、备份装备和食品的一门艺术和科学。轻视后勤工作常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23)同样道理,尽避今天香港的经济面对逆境,只要我们能够万众一心,继续维持香有的优势和装备自己,必定能够克服困难。

(24)新的一年里,愿你脱去一身的疲惫,将精神振奋;忘却一年的伤心,将快乐装备;抖落一切的郁闷,将朝气携身;愿你沐浴在友谊的阳光下,奋勇前进。祝新年快乐!

(25)停战对库图佐夫来说是唯一的赢取时间的办法,巴格拉季翁的疲惫不堪的部队可用以稍事休憩,即令他让辎重和重型装备得以向茨奈姆多推进一段路程也行瞒着法国官兵运输辎重和重型装备。

(26)这些飞人们执行任务时往往疲于奔命,拖着重达160磅的装备。

(27)在这里有一个疑问,损失了如此多的商船和皇家海军水兵,而这些装备对于苏联红军来说又如同杯水车薪,盟军把他们用到别的地方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28)本贴权当引玉之砖,希望大家把自己祈祷的经验也发上来交流下,共同找出性价比最高的装备。

(29)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一举歼灭了敌人一个团的精锐兵力,缴获了大批精锐装备。

忏悔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4

2、我没有什么可忏悔的。

3、忏悔解除了她心中的忧虑

4、上帝只宽恕那些能忏悔的人。

5、这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停止忏悔的谎言。

6、如果那个男人忏悔了,相信耶稣的血液会覆盖他。

7、我正在忏悔我的罪恶,跟你。

8、然而,在这里可以做一件在普通办公室里不能做事,那就是,大主教可以在此忏悔。

9、对自私的忏悔:自传是最好的方式吗?

10、没有教会机构,给这些忏悔神父授予权威,但他们发展出自己的权威,因为人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

11、这是一个免费的礼物,所有谁忏悔,谁从黑暗走向光明开启,并呼吁主的名字。

12、他的监狱管理局鼓励那些参与种族灭绝的人接受责任并且忏悔。

13、当这艘船受到暴风雨威胁将被摧毁时,他忏悔自己的过错并要求船员将他丢出船外。

14、没有哀歌,没有忏悔,没有默想,没有称谢——只有赞美、赞美、还是赞美。

15、洗礼,那么,这种忏悔和信仰的外在表现。

16、因为事实上我不是一个牧师,所以也不会受到忏悔的誓言所约束,我可以报告他所告诉我的。

17、因为人们可以向你忏悔,他们可以向你吐露秘密,可以帮你。

18、上帝取消了债务并且原谅了那些坦诚和忏悔的人。

19、让我们考虑在这两个时间的事情之一,首先忏悔,然后在耶稣的名受洗。

20、在这种情况下,忏悔真的会起作用,因为它给了人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21、安静的呆一阵子,把一些细节写下来:我忏悔并且原谅自己对放荡生活的追求。

22、最初的时候他开研讨会,让人们忏悔、重建。

23、近来有些人,尤其是迷恋改革宗信仰的年轻人,坚持认为上帝不可能会爱那些从没有忏悔或信仰的人,这样的趋势让我很困扰。

24、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下或者打印出你的忏悔。

25、当你忏悔,这意味着你为你所违背上帝做的事情很抱歉。

26、忏悔时要暴露自己全部的坏思想,我们不会因为你的诚实而不喜欢你。

27、如果说我要写下我的忏悔的话,我将不得不承认买下那些书纯粹是出于美观的原因。

论企业管理决策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篇5

一、科学决策机制

科学决策机制的核心,就在于决策由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决策制度、决策制定、决策参与、决策执行、决策评价等方面的科学性上。一是决策制度的科学性。企业在制订、修改及完善管理决策制度时,应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而又节约高效的管理决策制度。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管理决策制度也应有相应的区别,不能随意照搬、草率借用。二是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决策制定前,必须有科学的预测或以可行性论证为先导,对各项决策方案所面临的决策条件、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做到心中有数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避免管理决策的盲目性。三是决策参与的科学性。对企业来说,一方面,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有董事会或企业高层的决策,也有各部门的决策,有时还存在小组内部等基层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参与管理决策的人虽然只有极少数,但决策内容涉及到的往往是大多数或全体员工。因此,在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企业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就显得极其科学、极为必要。四是决策执行的科学性。管理决策的最终结果都要落到实处,都要付诸实施。管理决策执行的科学性,体现在各环节配合科学密切,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一致,各项工作有落实、有标准、有监督,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决策赋予的任务。五是决策评价的科学性。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效益的好坏,决策方案中的既定目标达到的程度,决策失败或错误的原因何在等关键问题,必须在决策执行之后进行思考和回答,这就是决策评价的内容。在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中,善于收集和掌握反馈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时结合决策方案进行修正或调整,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兑现,对未来的相似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引或警示,就构成决策评价的科学性之所在。

二、民主决策机制

按照管理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将管理决策分为民主决策与个人决策。民主决策是指多人一起、按照民主的原则做出的决策;个人决策是指由单个人独自做出的决策。企业管理决策应以民主决策为主,以个人决策为辅进行。一是让广大职工参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真正的民主决策,其形式上应该是经过企业层层讨论、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的决策;其内容上应该是把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中心的决策;其方法上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跟踪、适时监督、公开公正的决策。这样的民主决策,集中了全体企业员工的智慧,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决策方案的质量将大为提升。当然,假借民主的外衣,实施独裁的决策,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决策;民主和集中,不是绝对对立的,建立在充分吸纳民意基础上的集中,也应该是民主决策的范畴。二是扬长避短,做到民主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有机结合。民主决策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主要是两点:第一,参与决策者职责模糊。个人决策职责清晰,决策正确时荣誉感强;而民主决策由于参与决策者人数较多,表面上人人有责,实际上是领导有责,决策者责任感较差,极易引发职责模糊、遇决策执行不利时推卸责任的现象。第二,决策所耗用的时间长。一般来说,个人决策耗费的时间要短一些;而民主决策由于各环节民主决策程序的需要,其决策经历的时间相对长得多。因此,在实施民主决策的同时,并不排斥个人决策,应把民主决策与个人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对于企业内涉及人员较少、影响面较窄、方案实施后有积极影响的决策,可采取个人决策为主;对涉及人员较多、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关乎全体企业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决策,宜采用民主决策。

三、过程优化机制

闻名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6

2、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交手。

3、赵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

4、詹天佑是一位闻名海内外的爱国工程师.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闻名天下。

6、他的厨艺在当地可是十分闻名的。

7、这件工艺品早就闻名于海内外了。

8、他的绘画闻名于世界。

9、达芬奇的绘画闻名于全球。

10、他在乐坛小有名气,也算是闻名于乐坛。

11、不说不知道一说太奇妙,马拉车世界闻名,狗拉车人尽皆知,只是狗仗人事

12、我清楚自己可能一生都不会多么闻名显达,因此,我学着做一个看风景的人。

13、这里以探险而闻名,河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湖泊,分成自然的几个阶梯状,像天然的游泳池。

14、这里的风景在全国都是闻名的,每年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

15、四大名著闻名于中国,是少有的佳作。

16、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界的军事家,他的军事著作流传到现在。

17、他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棋手,水平相当的高。

18、每个行业都有闻名的人,有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19、这本书我看过,十分好看,在业内也算是闻名。

储藏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7

储备: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同等重要。

埋藏:我会将恩师浓浓的爱意永远埋藏在心里。

贮藏:海底贮藏着大量矿物质。

【扩展阅读:学会正确辨析及使用近义词】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近,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近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预定”和“预订”,两个词都有预先约定的意思。“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它所支配的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预定筹资计划、前进路线、预定年度财政赤字等;而“预订”则是指预先约定购买,它的后接对象均为商品等具体事物,如预订牛奶、房间、报纸等。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区别语体色彩的不同,也是一个辨析方法,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就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加以区别。

5、有些词看上去差不多,一般称为同义词。实际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大会有的。其间的区别往往很细微,但这正是我们的语言丰富与精密的证明。我们爱护我们的语言,就应该经常注意词的意义和用法,下笔的时候,要严肃地、细致地加以选择。决断不下的时候,查查字典。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8

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见图1。一般而言,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所取得的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如下属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有了比较大的收益,开始回报母公司,那么这部分的投资收益越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企业越具有投资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可持续的,如: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原来的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随着更多的企业上市,越来越多的公司股权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定价,形成了很大的资产升值空间。这就导致在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表现出了很大的投资收益。但是,这些收益是真实存在的,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收益,它实际上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作为投资者,没有理由否认它的存在。但是,由于这种收益是与外部的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是不持续的。

至于为公众所关心的由于股价的上升使得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随之变动而所获得的虚拟收益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计入投资收益科目,而是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项目。这种确认方法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现时价值,将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另一方面由于并没有在市场上实现这一收益,从而没有将其计入投资收益。

二、投资收益对于投资决策的价值

牛市中,投资收益是备受人们关注的报表项目。因此,既不能否认投资收益对企业的价值,也不能忽略投资收益与营业利润的差别。由于市盈率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决策所参考的指标,投资收益越多,总利润越多,那么股票与市价的比例越低,即市盈率越低,从而将直接引导投资决策。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市盈率的高低,还要详细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内容。

首先,要关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构成、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营业利润越高,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越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投资价值也越大。其次,要分析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的比例和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情况。资本运作具体包括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以及证券投资中投资其他上市公司证券和持有非上市股权的比例。如果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很高,且投资其他上市公司证券在证券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的话,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会随着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变动,其可持续获利能力会比较差。最后,不能把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因为它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发生的账面价值变化,没有产生现金流的未实现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摘要)

四、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应当在满足何种条件时确认为权益工具?

答:企业将发行的金融工具确认为权益性工具,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该金融工具应当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单位,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2)该金融工具须用或可用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如为非衍生工具,该金融工具应当不包括交付非固定数量的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该金融工具只能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换取固定数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其中,所指的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通过收取或交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

七、企业在确认由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时,对于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应当如何处理?首次执行日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计算投资损益时如何进行调整?企业在首次执行日前持有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如何处理?

答:(一)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按持股比例等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内部交易损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规定属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全额确认。投资企业对于纳入其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也应当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存在与该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还应扣除按原剩余期限直线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按照规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确认应收股利,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以前已经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在首次执行日进行追溯调整,视同该子公司自最初即采用成本法核算。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应当按照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应分得的部分,确认投资收益。

八、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的限售股权如何进行处理?

答: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到底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9

词语解释: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近义词:毕竟、结果、终归、真相、终究、终于、结局、事实、究竟

用到底造句

1、我们到底什么时候下课

2、这家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3、一切财富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类的劳动

4、他到底听懂了我的话没有。

5、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6、你到底在干什么呀。

7、你到底想怎么样啊?

8、你到底怎么了,这么不高兴。

9、你到底想干嘛?那么简单的都不懂?

10、他到底想要打我什么主意?

局面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0

2. 局面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3. 国民党统治下,出现民不聊生的局面。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了中国的局面。

5. 老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局面不见了。

6. 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7. 哥哥的头脑十分冷静,遇到这样复杂的局面也能指挥若定。

8. 一旦爆发战争就会出现哀鸿满路的局面。

9. 可惜这相安无事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又争吵了起来。

10. 这个厂,他苦心经营了两年,才扭转面临倒闭的局面。

11. 开展科学种田后,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1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局面。

13. 改革的强劲东风冲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全厂上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14. 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15. 王书记的一番长篇大论,并没给混乱局面开出药方。

16. 体育比赛中,常常出现反败为胜的局面。也作“转败为胜”。

17. 他能有今天的局面,就是攀龙附凤得来的。

18. 直至前方战事严重起来,路易.佐治出来救了国内的局面,这是超乎可笑的,于是目空一切的青年们不再嘲笑了。

19. 新的厂长上任后,厂里一潭死水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变。

20. 现在的职称评定,在高校出现了粥少僧多局面。

21. 我们一定要维持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22. 看到这种光怪陆离的政治局面,真让我们胆战心惊啊!

23. 居安思危,有所准备,就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2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目前如此局面,谁是始终如一呢?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呈现出民富国强的大好局面。

26. 上级如果堵塞言路,让有识者无法顺利提出建言,就会造成瓦釜雷鸣的局面。

27. 张厂长在厂里威信很高,就是在不正常的那几年,也在全厂保持了如臂使指的局面。

28. 象棋真是神妙莫测,32个棋子在横七竖八几条线上竟能走出千变万化的局面。

29. 不管怎么说,很少有经理希望去处理工作每况愈下的“混乱”局面。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1

电子政务是一个产生于20世纪的新生事物,虽然其发展历程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地成长了起来。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把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进政务电子化作为行政改革的一大重要目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与2005年179个电子政务网络化国家的数量相比,2008年的总数上升到了189个国家。

对电子政务这样一个新生的并且还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人们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服务型和企业型政府为核心,借助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理念,以实现政务信息化、公开化、高效化和服务网络化等目标的过程。

可以预见,在电子政务发展的不断作用下,行政组织将向着网络化、扁平化、知识化发展,行政管理活动将向着电子化、知识化、动态化和灵活化发展,向着科学和民主方向发展。可以说,电子政务的继续发展将带来传统行政模式的变革,一种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及手段的电子政务模式将替代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人员为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处理国家公共事务而进行的一种决定政策、对策和方案的行为和活动。行政决策与行政管理一样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行政决策的主体、体制、方式、手段、内容以及环境都将发生变化,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呈现出如下变化和特点。

2.1 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的变化和特点

作为行政管理活动中重要的内容的行政决策,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其也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行政决策表现出如下变化和特点。

(1) 行政决策理念向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转变。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会改变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理念,在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服务型政府、企业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等新的行政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这些管理理念也势必影响到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理念。受这些新的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行政决策主体将改变以决策主体为中心的理念,转而更多地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考虑公共政策对公众所产生的影响。服务、效能、回应性等概念将成为决策主体在作出决策所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

(2) 行政决策主体多元化发展。

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使得公民、企业、政党、社团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决策变得更加容易,方式更加灵活,领域更加广泛。例如,企业或者公民通过网络BBS、领导信箱等将自己的需要、意见直接或者间接地向行政决策者反映,以要求决策者作出回应,甚至直接通过网络投票和网络视频、网络电话、网络听证会等方式直接参与决策的过程。公民、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决策参与改变了以往决策主体的单一化,使行政决策主体趋向多元化发展。例如2009年4月23日,我国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全文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3) 行政组织结构形态的扁平化。

作为行政决策的承担者,行政组织的结构形态将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而加速扁平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造了传统政府的行政流通模式,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物理界限。电子政务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拥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信息共享,互动管理,做到了信息传递的高速度、全方位、大负荷、交互式,这将改变过去以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因而管理层次将大大减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传统行政组织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行政组织的结构形态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型转化。这种转化将使行政决策主体能够迅速地获得决策信息,从而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作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

(4) 决策信息更加发达和复杂。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决策信息的发达,这主要集中在行政信息系统的发达。作为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信息系统在行政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社会时代,行政信息系统的作用更是日益突出。

(5) 行政决策手段和技术现代化。

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决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决策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更多地引入到行政裁决的过程中来,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SS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引入,将能为决策者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裁量,帮助决策者明确目标,建立和修改模型,提供备选方案,评价和优选各种方案,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6) 行政决策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受电子政务开放性的影响,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决策也将比以往更加开放、透明。在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只有政府甚至是个别行政长官知道,制度运作为某些人操纵,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地服从政府的决定,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政府在互联网上可提供面向社会、方便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公众既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发的与公众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也可以了解政府部门的机构组成、职能、办事程序等,甚至通过网络等其他方式直接监督决策的过程。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公众行使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利,杜绝“暗箱操作”,促使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2.2 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正面影响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给行政决策带来许多正面影响。首先,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其次,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促进行政决策效率的提高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最后,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有利于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1)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有利于行政决策效率的提高。

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决策信息收集、决策信息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设计和评估。这就使得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在决策信息的收集、决策信息的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设计方面较之传统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在处理信息方面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点,这有利于决策者在决策时节省时间和减少失误。另外,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时空的限度,减少了由于时空限制而产生的行政决策成本,从而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模式下行政决策辅助手段的进步将有利于决策者在决策时节省时间和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通过以上对电子政务模式下行政决策变化和特点分析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在决策理念、决策技术、决策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传统行政决策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决策主体具备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能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决策;电子政务下的决策信息的发达能够为决策主体在决策时提供快捷、准确、完备的决策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决策信息的缺陷而产生的决策失误;另外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主体可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模型,延伸了人的决策能力;最后行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将使得行政决策主体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决策失误,使决策失误产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3)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决策是一种开放型的决策,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行政决策,公众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向行政决策主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或者提供决策方案,这使得行政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取群众的智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转化,这使得行政决策将能够真正代表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体现决策的民主价值取向。此外,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是一种开放的透明的决策,对于大多数不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决策,其决策过程都将公开化,这无疑有利于促进决策的公正公平,防止决策过程中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最后,公众通过网络等方式可以大量获取国家法律、政策以及决策信息,避免了传统封闭式行政管理模式下的政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从而有利于公众及媒体等主体对行政决策进行强有力的监督。2009年,云南省的“躲猫猫事件”发生后,政府通过网络方式与公众共同探寻“躲猫猫事件”的真相就是一个说明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的有力例证。

2.3 电子政务给行政决策带来的挑战和新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行政决策的质量的提高和满意度,但是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将给行政决策带来一些挑战和新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行政决策主体传统的决策思维的挑战。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将是一种全新的决策,决策的理念、决策的模式和手段、决策的环境以及公众对决策的要求都是全新的。虽然决策的手段和技术都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决策环境的复杂、公众价值观和利益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公众对决策的要求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都将加大决策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保持传统的决策思维,势必难以适应新的决策要求。因此,行政决策主体必须要革新,这对传统的决策思维无疑是一种挑战。

(2) 对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的考验尤其是决断能力的考验。电子政务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行政决策所面临的环境也正是一个信息量巨大,信息瞬息万变的环境;同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分。这就使得行政决策所需要的决策信息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信息量非常大并且变化快。二是信息的质量很难确保,真假难分。因此,行政决策在利用决策信息进行决策时,就需要能够有效地处理好决策信息,分辨真假信息。而其中更重要的是,由于事务的复杂变化,不可能在获得完全信息之后来进行决策,因此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决断能力,不能优柔寡断,畏缩不前,而要敢于决策、敢于承担责任。

(3)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决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网络来实施,网络既是强大的又是脆弱的,强大表现在其功能的强大上,脆弱是因为网络隐藏着很大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系统稳定问题。电子政务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但是互联网的互联性、开放性、虚拟性却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4) 数字鸿沟可能导致行政决策参与的非均衡状态。“数字鸿沟” ( digital divide) 又称电子鸿沟, 是指基于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差别而催生的,横亘于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客观差距。由于社会信息化水平在社会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参与行政决策的能力也不相同。有些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差或者根本不懂信息技术的人群很可能因为这种“数字鸿沟”而无法参与到行政决策中来,或者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在行政决策中处于劣势地位;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群则更有机会在行政决策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行政决策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行政决策参与的非均衡状态,这对于行政决策公平公正可能会带来影响。

(5)行政决策可能遭到技术官僚的操控。由于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决策者往往依靠于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做收集决策信息、分析决策、设计和评估决策方案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专业技术的行政官僚有可能依靠技术垄断向决策者提供带有倾向性的决策信息和决策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官僚对行政决策的操控。

3 应对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挑战的对策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电子政务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应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1) 提高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理念,转变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思维。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决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理念显得十分重要。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是一种全新的决策,需要决策者提高决策理念,转变决策思维。具体来说,与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的理念相适应的是一种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决策、服务型决策、责任型决策的理念。行政决策主体应本着科学民主,为公众服务,勇于承担责任的理念进行决策。此外行政决策者应该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思维,培养电子政务模式下理性决策、快速决策、人机结合进行决策的决策思维。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政决策主体从根本上适应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从而确保行政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2) 提高决策主体的电子政务水平以及决策能力。要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行政决策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电子政务水平,这包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利用两方面。一方面,行政决策主体必须对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熟悉其程序和性质并懂得如何操作,即掌握较强的电子政务技术和意识;另一方面,行政决策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决策实践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决策主体必须培养较强的决断能力,这是由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决策信息量的大而真假难分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提高决策主体的电子政务水平和决策能力,从根本上确保行政决策的质量。

(3)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必须要有功能强大、运转协调、稳定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作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为决策主体提供强大的支持,以及确保决策信息的安全。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二是积极开发和引进各种决策支持软件。三是完善各地区政府和政府内各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和沟通。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应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使各级政府、各地区政府、政府内各部门建立可以互相沟通和协助的比较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四是重视电子政务系统中安全问题和系统稳定问题的建设。

(4) 要确保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还必须发挥公众的作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众和媒体提供了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和监督决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和监督行政决策。受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公众对于行政决策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都还不够高。因此有必要加大公民权力意识的教育,同时为公众参与决策提供更方便的渠道,使公众参与决策具备良好环境,真正发挥公众在行政决策中监督作用。

(5) 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如前所述,技术官僚可能以其技术优势地位对行政决策进行操控,使决策更加有利于技术官僚,这势必破坏行政决策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决策尤其是对行政决策中技术官僚的监督。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行政决策的主要负责人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对技术官僚实施直接监督;其次,在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官僚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最后,完善决策问责制,明确决策者的决策责任,对因决策者的失误造成严重后果进行严查严惩。

(6) 继承传统行政模式下行政决策的优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具有一些电子政务模式下行政决策所不具备的优点,应该予以继承,以克服电子政务模式下行政决策的缺陷,比如行政决策主体深入实际进行各种实地访谈和调查,以了解实际情况和收集民意,这能够弥补电子化手段获取信息的不足,防止行政决策目标与民意的偏离。总之,应该继承传统行政模式下行政决策中的优点,以弥补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的不足。

摘要:电子政务的发展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核心的内容,行政决策受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行政决策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是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从分析电子政务的涵义及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各方面影响,并就如何应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对行政决策带来的挑战,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决策,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路明.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金江军,潘懋.电子政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永桃.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张霞,陈志.电子政府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46-48.

[7]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运行机制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报,2007(6):94-99

[8]张敏聪.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变革[J].决策借鉴,2004(6):54-56.

含糊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2

暗昧:①昏庸愚昧: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暗昧

暧昧:①(态度、用意)含糊;不明白:态度~。 ②(行暧昧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他的话说得非常~ㄧ他笼统

模糊:1.亦作“模胡”。 2.不分明;不清楚。 3模糊

含混:模糊;不明确:~不清丨言辞~,令人费解。含混

邋遢:脏;不整洁:屋里太邋遢了|穿得邋里邋遢的。彐(?邋遢

拖沓:①不爽快;不简洁:说话拖沓|办事拖沓|用笔拖沓。拖沓

拖拉:1.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 2.谓拖延。拖拉

否认:不承认:矢口~ㄧ~事实。否认

吞吐:①吞进和吐出:白云吞吐红莲阁。 ②大量进出:吞吞吐

迷糊:神智或视力模糊不清:烧酒使他更迷糊了,辨不清天地迷糊

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初开混沌

含糊造句

1、他的答复是含糊的。

2、他那含糊的回答弄得我们很为难。

3、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

4、但因为这些值不是来自于受控词汇表的,所以可能比较含糊。

5、当这些含糊的东西,出现在字里行间,她能够听到它们并且感觉自己需要发现些什么。

6、它是一个有意含糊的概念,可能会造成误解。

7、然而意图是明显的,这些含糊的演说将推动未来几个月的辩论。

8、当涉及到食品,我们大多数人会在有人故意含糊的时候感到紧张。

9、在逆境中寻找幸福需要坚强的性格,但科学家常常发现,这个方面太含糊了难以对其进行研究。

10、不过说实话,当遇到含糊的短语时,我的语法会有很多问题。

11、XP的一个好处是评估的精确性,从项目范围阶段高层次的含糊花费开始,将在版本计划和迭代计划阶段得以进一步细化。

12、您还应该能够从访谈、会议和调查中,将含糊不清的表述转换为准确的需求声明。

13、是否大多数公民其实被裹胁在一团迷雾中,仅仅根据盲目的信念,动人的口号,或者干脆是含糊的感觉和猜测来投出他们的选票呢?

14、当面试官问你对薪资的要求的时候,要保证你给出的答案是含糊的,或询问公司对该职位有何薪资预算。

15、在读了一段有关含糊的社会活动的话之后,那些猜了粗糙的谜语的人们,对于该社会活动的评价更严厉和负面。

16、十月,我打电话给丹,含糊地邀请他一起喝杯酒或是吃个饭——从三月份开始,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这样的邀请,我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

17、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问题的起因就是含糊的。

18、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完整的、含糊的或不明确的需求。

过错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3

差错:①错误;这事非常重要,不能有半点差错。 ②因意差错

过失:因疏忽而犯的错误。过失

舛误:差错;谬误:绝无舛误。舛误

谬误:1.亦作“谬悮”。 2.错误﹔差错。谬误

错误:①不正确;与实际不合:错误的看法。 ②指不正确错误

毛病:1.牲畜的毛色有缺陷。 2.指疾病。 3.谓毛病

同伴:1.犹同伙。谓共同参与其事。 2.伴侣,同行者同伴

偏差:1.运动的物体离开确定方向的角度。 2.工作上偏差

差池:①(cī-)参差不齐的样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差池

不对:1.不答。 2.不合;不睦。 3.不够格。 不对

纰谬:1.见“纰缪”。纰谬

舛错:谬误;错乱:更改舛错,裨补阙漏。舛错

舛讹:1.错乱;错误。舛讹

误差:表示某个量的准确数与其近似数之差。误差的绝对值称误差

决策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14

所谓的管理会计, 就是以提升组织管理水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对于其具体的目标选择, 就是与管理相关的事项,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一是决策,即系列管理方向及方法的选择;二是规划, 是将决策具体化为具有执行价值的事项的一种行为模式; 三是控制, 是确保决策及规划贯彻落实的行为模式;四是评价,是配合控制而滋生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 正是基于对这四方面目标的认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指出管理会计实际上是 “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目标之间的地位并不是绝对对等或者均衡的。笔者认为,决策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从逻辑关系上看, 规划实际上是决策的具体化, 控制是决策及其规划在实务层面落实的一种保障, 而评价则是配合这种保障而监督到位的行为, 后三种实际上都是围绕决策而进行的, 离开决策无法独立存在或运行。对于特定企业组织来说, 管理所涉及事项的评价和控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依仗管理会计, 不过管理会计 对他们来说仅 属于锦上添 花,而非不可取而代之。 实际上,审计及内控机制等在这方面也一直发挥着一定作用, 是管理会计普及或应用之前相关事项的管理能保持在一定水准的原因所在。对于规划,即便是没有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普及, 相关企业组织在管理方面也会涉及相关规划。 在四者之中,唯一不可取代的是决策,虽然推行管理会计之前依旧存在相关决策行为, 但其科学水准及适当性显然无法与管理会计应用后相比,也就是说, 决策水准的提升是管理会计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

正因为决策相对于管理会计的关键意义,吴克烈(1987)曾经动议把“管理会计”正名为“决策会计”。 虽然,随着管理会计理念的不断成熟和深入, 该动议并没有成为现实,不过“预测与决策会计” 等相关字眼频繁出现在相关实务文件或研究成果中。

二、决策的具体指向及层次分析

基于决策相对于管理会计的关键意义, 在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应该适当强化决策导向, 也就是说要强化决策的有效性, 以更好地服务或者支撑决策, 以提升其科学性及合理性为关键点, 思考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优化问题。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具体为哪个决策主体的什么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撑, 也就是目标决策的具体指向是什么?对此,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为高级管理层的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所以“决策会计”往往又被称为“老板会计”,管理会计报告单纯地为最高层服务;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三个层次主体的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撑, 基于这种认识, 管理会计报告形成了战略管理报告、经营管理报告、作业管理报告三个层次的内容。相比较而言,第二种观点更为科学, 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包含六方面主体的相关决策行为。

一是以董事会为代表的治理层的决策行为。 在现代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企业组织中, 董事会是企业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机构, 相当一部分战略决策由董事会推动制定, 或者在有高级管理层参与的情况下主导推进。 这是管理会计影响决策的最高层面。

二是以经营层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往往认为战略决策是高级管理层负责的事项,将战略管理报告单纯对应了高级管理层。在这里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高级管理层并没有战略决策的全部权限, 只有部分权限,战略管理报告在面向高级管理者的同时,也应该面向董事会等治理层。 二是高级管理层需要做出的决策,虽然从总体上说都是比较宏观的,但在时间上来说有远近之分,或者说近期、中期及长期之分。 其中,近期和中期的部分决策并不属于战略决策,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高级管理层甚至需要为部分中观或微观事宜做出决策。

三是中层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中层管理者主要是部门主管、 经理及总监级的岗位人员, 其决策一般对应的是所负责部门或领域近期或中期的事项,超过一个年度的很少。

四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 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主管、部分经理级的岗位人员,还包括部分虽然不是主管但实际上在特定项目或其他事项中独当一面的员工。他们的决策一般属于作业层面,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在做出相关决策时,不应该仅着眼于作业层面的事项,还应该有大局观念,需要关注其他相关事项, 了解更多更广泛的信息。 目前决策行为的缺陷之一就是管理会计报告只沿着由下而上的路径汇总、分析及在高层之间实现共享,但没有给予基层适当共享的授权,也没有注意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反馈和需求。

五是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融资决策相对应, 外部资金持有 者也需要进 行投资决策。虽然,目前普遍将管理会计报告理解为内部报告, 让预期投资者看到的仅是财务报告,不过,笔者认为,在将来,随着管理会计理念的成熟,势必揭去其本身的“内部”标签,部分地展示给投资者等外部相关方, 所以其报告也应该适当考虑他们在投资决策方面的信息需求。

六是政府及其他外部相关方的相关决策。政府及其他外部相关方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均有不同的影响,使他们更多了解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信息,提高对相关域内企业的关注度,诱导他们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同样也是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管理会计报告有效影响决策的因素分析

基于企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内实务界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积极性较高, 在实务层面相当热门,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相关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度很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组织在管理报告编制及其体系构建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绩。 不过,因为多方面的因素,管理会计及其报告在影响决策方面的效果往往不很乐观。

一是报告内容。 管理会计报告实现对决策的有效影响, 应该确保其内容相对于目标主体或目标决策的针对性, 或者说应该高度相关。 做到这一点, 应该充分地了解目标主体及目标决策在信息方面的相关需求情况。 目前一部分企业组织所构建的比较系统而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其内容的丰富和庞杂程度并不弱, 甚至根据以上所述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作业管理三种目标主体分成三种层次的报告,成熟度也不错。 但是,由于对目标主体及目标决策把握和认知的不够确切和全面, 呈现给目标主体或目标决策的信息在针对性方面往往不足,没有让目标主体得到其相关决策需要的有效信息。

二是报告形式。在报告形式方面, 主要有两点,一是报告方式的选择,具体而言,图形简单,表格次之,纯文字最为复杂。就承载的信息量而言,纯文字最佳,表格次之,图形最为简单。 为此, 应该根据具体目标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 避免一种格式打天下的惰性思维。二是叙述顺序,对于不同目标主体及目标决策而言, 同一方面的数据或事项虽然都具有参考价值, 但重要程度不同,具体的叙述顺序安排不同, 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决策者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最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是意识和素质。 管理会计报告及其体系有效影响相关决策, 还需要一个关键条件, 就是目标主体或者说决策者的重视。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组织虽然在推进管理会计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决策层面的决策事项方面往往比较漠视, 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及董事会对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提升其决策水准的动力不足。另外,部分企业的决策者虽然比较重视利用管理会计报告为决策服务, 但是部分人员在这方面的专业素质比较有限,甚至看不懂管理会计报告。对此, 应该尽量确保管理会计报告在具体格式方面的清晰及具体内容方面的简化明了。 管理者的个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管理会计报告的制定及其体系的构建应该充分顾及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另外, 企业规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规模过小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度较低, 管理会计报告及其体系发挥的作用有限,在规模型企业中,管理会计报告所发挥作用的潜力较大。

四、构建、优化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思路

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及其体系的构建, 不仅仅是各部分内容及指标的确定和罗列, 其本身应该由一个复杂而科学的程序支撑。 对此,笔者认为, 在坚持决策导向的基础上, 构建优化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具体程序, 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对决策主体及决策进行基础调研及汇总。虽然,从总体上看,决策主体应该包括六方面的相关决策事项,但具体到特定时点下的企业组织而言,未必都包含在内,具体内容应该根据特定企业的治理结构及管理架构而确定,而这需要进行专项调研完成。在调研的过程中,重点不是确定不同层级决策主体的数量, 而应该着重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主体类别及层级,具体而言就是特定企业组织在近期应该考虑六方面决策主体的几个方面,目前一般应该考虑前四个方面;对治理结构不够健全的企业而言,主要应考虑前三个方面。 二是决策类别,虽然决策类别在总体上说和决策主体呈现相对应的关系, 但并不绝对,所以应该根据决策主体的具体职责考虑具体的决策类别,并且尽量将其细致化。 三是根据具体决策,思考其具体的信息需求情况,而后将全部决策的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和整合。对于调研的结果, 可以利用Excel编制表格,一目了然地展现,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但无论如何,都应该通过特定输入端口及时输入到特定的信息系统中。

二是构建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库系统。确定系列决策的信息需求后,应该根据具体汇总情况, 列示总体需要的信息类别及方向, 而后利用管理会计报告编制的具体方法, 思考各方面各层次事项的编制。同时,在企业组织的信息系统中,设置专门的数据库系统, 并灵活配置系 列模块及输 入输出端口, 将各层次各方面的报告均载入其中。在该数据库系统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事项, 一是报告类别及内容应该全面, 只要是相应层级决策者的相关决策需要的信息均应纳入其中,但重点应集成包括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 成本对标与控制、 库存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部报告等核心功能模块。 二是报告的大类分类以名称首字的第一个字母为维度,而不是以不同决策主体及其决策需求为依据,以便于下一个阶段的查询,并确保对所有层次决策者及相关决策的共享和适用。 三是部分报告内容的形式或者说格式尽量多样化, 即同一种报告比如成本分析中的相关数据或显示的态势,既应该有详细的文字表述,也应该有表格展示, 还应该准备图形展示, 避免形成一种特定形式的报告就万事大吉的心理。

三是根据决策者的具体需求提取特定的报告内容。 这实际上是具体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的过程, 对此笔者不主张财会部门主动提供的思路, 而倾向于财会部门根据特定决策主体在面对特定决策的信息需求时, 根据对方的要求从既有数据库中提取、选择及整合相关报告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由财会部门独立完成,而应该由财会部门的管理会计负责人与特定决策主体的秘书或其他成员协同完成。 后者负责明确具体决策的信息需求情况,并提供具体决策者的素质、个性及其他方面的偏好等情况; 前者在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的协助下, 根据后者提供的具体情况及需求, 从数据库中提取、整合相关报告,并就具体报告格式或者形式的选择进行最终取舍。

这种程序支撑下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内容构架,而应该根据不同的决策主体的决策类别而确定。甚至,对于同一领导岗位的同一决策, 也会因不同在岗人员的习性等情况的差别, 为其提供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构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只要这种差异不足以影响决策主体的总体需求, 就不会影响决策主体的有效发挥。

摘要:管理会计包含决策、规划、控制、评价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决策最为关键,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该重视决策。本文首先分析决策目标的具体指向及层次,指出目前相关理解的偏狭;然后,分析管理会计报告有效影响决策的因素,指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思考构建、优化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思路。本文认为,管理会计报告事先不应该确定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以总体需求为基础,集中力量打造内容丰富的数据库系统;在特定决策主体对特定决策需求之时,与特定决策主体相关成员一道,根据具体决策对系列信息的特殊需求,在数据库系统中提取相关内容,汇总整合形成具体内容架构的报告体系。

上一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下一篇:大学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