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2024-09-14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篇1

读《论语别裁》的心得感悟

说到《论语》,没有人不熟悉,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对论语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们所学的课本,对意思的理解也基本来自于书本的注解和老师的分析。如果不是对它特别有研究,大抵是没多少人去看的。毕竟古文虽说文字的功能比白话文更强大,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总感觉和现代有些脱节。当我看到《论语别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由袁腾飞老师著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本人学习历史时不是很认真,历史上的大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真是掌握不好,但我又很喜欢看历史,所以当我读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关于明朝部分时,我对袁老师佩服之极!那种历史问题现在化,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我觉得能把历史讲解到这个份上,真是大师!当然,南怀瑾先生通过《论语别裁》,给我们还原论语的现代版,同样是让人钦佩之至!深觉南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在著述中,他广征搏引,谈笑自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传统深奥的经典,或引诗句,或讲典故,或解学术,循循道来,不管是朴素道理还是人生哲理,都能让读者有所感悟。

翻开《论语别裁》,在前言里,我就看到了一位谦虚的南怀瑾先生。他写道“本书定名‘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愚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其实南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说我是最好的,因为是别裁,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拿条条框框来界定,要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张中行老先生的一番言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别裁”。我欣赏南先生谦虚、低调的性格,那是对我做人的一种启发。

当我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中领悟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在解释这段话的时候,南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可求”与“不可求”是针对人生道德方面讲的,如富贵符合道德规范,符合“道”,即使是很苦的事情,也愿意做。如果富贵靠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没有道理,很难接受。认为是不可以做的,富贵与我们是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走自己的路,干我们喜欢事情吧,宁可保持那份物质上的清贫。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

从《论语》中处处能够明显感觉到孔子的“因材施教”,这对我也是很大的启发: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有深浅以及侧重不同的解释,很讲究针对性,从中也能够感受到那时候人的生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为人处事虽有原则,但也要因人而异的,连孔子这么一个如此有坚持和自己理想的人都懂得处处变通。想想自己,有时候太过较真实在没有必要,何况从道家的角度,更要懂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理解和消化的,通过阅读《论语别裁》,学习《论语》的精髓,让我明白,很多感悟不单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论语》中给我们阐述的学问的真谛,孔子关于教学的见解,这些都应该贯彻到做人做事之中,贯彻到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当代合格的教师。

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2

5120309127吴威辰

最近在看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觉得在以前,我看问题的角度都是被固化的。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说什么,我就跟着想什么,有的时候不会也不愿给自己的想法一点空间。很多时候就是“唯师是从”,无法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在翻开论语别裁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被“毁三观”了。南怀瑾先生的第一个主题就拿我最熟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自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刀。乍一听我觉得南先生就是在胡诌。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他说的在理。我以前看过南先生评注的书籍《庄子諵譁》书中的南怀瑾先生就是以自己风趣机智的语言进行评说。当我觉得他说的在理的时候,我就开始真正的领悟书中的道理了。首先就是学而时习之,南先生讲的“学”是思想的学问。学而时习,就是对自己的做人的方式做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及反思。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做的真的不够好。很多时候我自己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了很多的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我想现在很多人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张老师说过,选修课的成绩才是你真正的水平,因为你是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很多人,在选择自己的方向时是以利益的多少来衡量的。就拿选修课来说,很多人并不是以自己的爱好,而是课程给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自己是否应该上这门选修课。所以我觉得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我们真的理解自己为人时的道理,才能真正的把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和强大。

接下来,我想说说寂寞。南先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孔子的寂寞。我觉得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耐得住寂寞。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是经历低潮。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想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坐得住板凳的人才能真正变成一个有成就的人,这里我说的成就是思想与事业成就。现在的我,浮躁有余,宁静不足。每天都是出于忙碌的状态,每天遇到事情都是像子路一样,很冲动,不假思索的就去干了。喝多时候自己总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小成就,就不住的炫耀。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的可笑。我觉得真正的学问是寂寞的学问,享受寂寞,在寂寞中领略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以自己的灵魂作为自己的伴侣。这听起来好像是有点想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但是细细品味下来,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寂寞,而是入世之后的自己的洒脱。

论语别裁读后感精选 篇3

翻读这本《论语别裁》,到处都能看到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引用的成语、警句,这本孔子的语录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真是巨大,不过可惜的是,中国人热衷于说一套、做一套。记得某位清朝时期来中国的传教士说过,中国的官僚阶层总是把孔孟之道、仁义道德放在嘴上,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极其狡诈的一群人。这其实也不能算中国人的特色吧,从人性的角度而言,“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新约 罗马书》)。

说到这里,想起《论语别裁》中解读“述而”的一段文字,原文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南怀瑾写道:“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唉!这个社会没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混蛋。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心里忧愁、烦闷、痛苦。”这句解读可真是说到我自己心里去了。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是一堆问题的集合体,与其埋怨,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去改变周边的小环境。就像有人说的,中国不好,在于我自身的问题,一切要从自己改起,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原文中接下去的这句话,对我而言更是心有戚戚焉。这句讲的是孔子的个人风范:“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深深感觉,自己应当效法孔子之风,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努力做到这三个方面。第一,温而厉。我个人性格是非常温和的,但经常也会遇到人善被人欺的情况,毫无一个“厉”字可言。我想君子为人,应当自信、自尊、自强,决不可温而无骨,软趴趴的,必须坚强起来、坚定起来,有所持守。第二,威而不猛。我是既不威,更谈不上猛,今后如果性格上能够坚强起来,在“威”、“猛”之间做到平衡是必要的。第三,恭而安。我个人是恭敬有余,而安详自如则不够,在领导面前内心紧张、唯唯诺诺,缺乏活泼、安和的气质,这也是我要努力去操练的。

那么这些君子之风如何养成?个人性情如何操练呢?我觉得,还是要从实践中去锻炼,去成长。虽然说年近三十,品性也趋向稳定,但是,人永远不能放弃改变的可能,孔子说“后生可畏„„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人生苦短,再不改变、再不成长,恐怕就晚了!

论语别裁读后感中学生作文 篇4

南怀瑾先生,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他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等近六十部作品,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一、二月份,我们共读的书目是《论语别裁》,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做学问、做人有了新的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这句话,“君子不重则不威”中的“重”是自重,现在讲来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那现代化来讲,也可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在国外学哲学的青年,由他父母陪着来找南怀瑾先生,这青年说,他觉得自己不存在。南怀瑾先生说,你怎么不存在?这位青年说,他觉得没有他。南怀瑾先生说,现在他讲话你能听到了吧?既然听到了怎么会不存在呢?“我思故我在”,你能够思想,你就存在,你怎么没有?南怀瑾先生觉得这个青年丧失了自信心,要恢复他自信心就好了。

一个人“见危授命”,若丧失了自信心,就会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需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

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要怕改过,要勇于改过,这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读了《论语别裁》,感觉《论语》不再是那么生涩难懂了,南怀瑾先生通过讲故事、讲来源等方式让我进一步走进了历史,对《论语》有了更亲切的了解。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篇5

论语是我们华夏民族50智慧的结晶。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作详细而又精炼的透视。《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为我们明白地讲述了:《论语》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南怀瑾老先生把《论语》用自己的理解意译了一遍,将孔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展示出来,教我们懂得一些道理。

在我以前的概念中,“读书就是学问”,有学问的人都是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都是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我从《论语别裁》书中读到,并找到了答案,前面所说的是错误的。至于那些学识渊博的人,应该说,只能是他们“见闻广博”;至于那些文章写的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不能说他有学问。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对,绝对的好,这就是学问。

从《学而》中,我就能感受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则孝”,我明白了,这个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就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记得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否能与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里是否是一个孝子。这就是“入则孝”,若在家里,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则孝”,何况在外,怎能做到“出则弟”?与别人交朋友呢?在学校同样如此,同事之间也要做到“出则弟”,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之间要讲友爱,讲团结,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书育人。

“谨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谨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同时又“泛爱众”,一个人有了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在学校里,彼此之间的友爱,对学生的爱,扩而充之,就能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假如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亲仁”,就能再亲近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也就能做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了。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做好了人,还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学文”,热爱文学的就做文学家,热爱科学的就做科学家,热爱艺术的就做艺术家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所在,兴趣爱好,去以量力而行。

在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进一步我能理解到孔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对富贵、对金钱的认识。

孔子告诉了我们应该追求富有,这是非常符合我们现实人的思想的,如果都追求贫穷,社会怎么发展呢?以孔子的看法就是如果能挣到钱,干什么活都行,但是我们应该有道德上,甚至法律上的底线。该挣的钱我们理直气壮地挣,心里塌实,当然也不能怕吃苦,怕干累活。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笔钱,可以让我们变得富有,生活上一个层次,在这个时候,一定认识到自己,一定把握住自己,一定守住道德的底线。记得看过一个节目《人与社会》,一个农民在自家房子底下挖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果卖了的话,那么家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几个青铜器可以卖上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他把青铜器上交了国家。孔子话和这个小故事中我觉得对富有的认识必须保持一份清醒的,说起来容易,真地做起来很难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有一定的修养。随着对教育事业越来越看重,教师的工资也是不断增长,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清醒地面对自己的.职业和金钱的关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真正的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这也许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吧。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呢,也要把握好这个度,虽然孩子们小,但也要将心比心的为他们想想。当你要求孩子们做某件事时,首先想想,你做到了吗?然后再要求孩子,所以自己要以身示范。正所谓“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搏物”,“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何以会是百兽之王?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认真,当狮子要吃人的时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绝不放松,当狮子抓一只小老鼠的时候,也是用全部力量,这种狮子的精神,就是无小大,无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为容易,如果以为容易往往出毛病,这就是说怎样可以做到泰而不骄。”这就是狮子,对任何事都是认真对待。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任何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从来不把小事当作小事看。所以对于毛躁的我来讲,我要做“狮子”,任何事都当大事来做,竭尽全力做到精益求精,我想我会成功的。

南先生最后说“万事都从做人开始,一个人生,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经商、做学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业的升沉成败,各有变化不同。但无论如何,总要做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职业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时,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把计划落实下去,有时需要做一些说服工作,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哪一位哲学家会叫卖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不是说服不说服的问题,哲学的深层次,而是你不得不信服他,所以,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一些哲学,这也是提高我们工作的能力。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2 篇6

《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政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小人之过也必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过饰非”。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而一个君子错了,就承认错了,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阳、月亮一样,偶尔有一点黑暗阴影,大家都看得见。可是等一会就会过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饰,错了就坦诚错了,大家都看得见,这就是君子风度。不过现在明白了,改过来,人们就像对月亮、太阳一样,仰望他的光明。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我是个君子还是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我是否能够坦诚?不,我没做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当我错怪了某位同学的时候,我曾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现在返回头来想想:我们教师都在教育孩子诚实,不要说谎,但老师自己却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叫孩子怎样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面对错误,勇敢地说出“对不起”的时候,我想,因为我们的坦诚,我们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师。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这也就是所谓“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看到有些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吗?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别人做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那么积极,不能发挥。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时,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焉能为有,焉能为之”,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简单一点就是缺少一种目标的动力,这就像我们最近在写的三年规划,开始时,我有些迷茫:我该怎样给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法国一家报纸曾经进行刊登过一个问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据说这家报纸收到数以万计的答案,人们纷纷论证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写出几万字的论文,阐明为什么应该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为什么应该是“向日葵”而不是“岩间圣母”。众人相持不下,谁也不服谁,直到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说:“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

道理很简单,在失火的情况下,到处是浓密的烟雾,你根本无法看清哪幅画挂在哪儿,如果你冒险进去找你心中认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结果是在找到那幅画之前,你自己已经葬身火海。而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行的。再说,一幅画只要能挂在卢浮宫,就说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儿去,尤其当其它的画都化为灰烬以后,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会变得不普通不寻常。

南怀瑾《论语别裁》一学而第一 篇7

南怀瑾《论语别裁》整理(一)学而第一

清茶茉莉/整理学而第一『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做学问就要随时随地的学习,随时随地要有思想、有见习、有体验,随时对地能够反省,就能有收获后的内心的喜悦;不要怕怕没有人知道,这个知己在远方,当到来的时候,会让人感到很高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也不怨天尤人。才是君子『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爱。“孝弟”的人有深厚的感情,这种人是不好捣乱的;一个人有真性情,就不会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有分寸、有限度。君子做学问之道在于人生的建立、内心的根本上。学问之根本在于“孝弟”的建立,修养学问自然提高。孝弟是“仁”的本。『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说的头头是道,却不脚踏实地,“令色”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是是假的。这些与学文不相干,这样很少能做到“仁”这种学问的境界『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做学问很简单,就是每日用三件事老考察我自己,替他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老师教我的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实践了?“忠”――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领导千乘之国,接受了就要认真的去做事,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经济上要能节省,以此来体恤民众(爱人);用人时要注意把握时间、时机。恰到好处。『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门能友善待人,做事谨慎守信,有广阔的胸襟,能够爱人,亲近那些有学问道德的人,还有剩余的经历,那就再去“学文”『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寄信尽力的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许身为国。答应朋友的事情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尽管这个人没有度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个人真有学问。『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习态度)一个人没有自信息,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那么学到的只是知识也不稳固,对你也是没用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人和人相交,就要互相尊重。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慎其终者,是说对过去了的,死了的先人,我们要怀念他。如果大家都能孝顺父母,孝于祖宗的话,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这样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佛家言:“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每一个国家,都会问哪个国家的政治,是想做官,还是向提供给他们一些建议呢,使他们富起来呢?自贡回答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严肃、不浪费,友好礼让的,把自己放在最后的。老师不像你们这些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是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踏实谦让给人家,实在退让不开了,才勉强自己来做的。加入你认为老师是为了自己求官,那恐怕也和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父母去世了,都要言行一致、勤勤恳恳,非常老实。如果做好人,就做到底,即使父母死了,也三年之内,无改于父道,说的到做得到。进过三年,感情没有淡漠,言行一致,这就是孝子了。『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作用,就是中和矛盾,调整均衡。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了不起的`就是礼,无论小事大事,都要由着礼的精神来处理。对于一件事,了解他是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过分的调节也不好。『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为什么守信?因为信和侠义很接近,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礼貌的当中要恭敬,对人对事庄重认真,免得找来无谓的耻辱。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助人的心行,由近而远,渐渐扩及他人。“亦可宗”,像这个样子,也可以宗仰。『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的方面没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0不注重物质神经生活,而注重精神升华。)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情会马上去做,而不乱说话。从书本上去修正作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作好学。『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说,老师!人穷了,倒楣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何如?这个“何如?”用白话来说是:“老师!你看看我怎么样?”那种自肯的味道,完全在这“何如”两个字上表现出来了。像你所说的那样,只是及格而已,还应该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好礼,尊重别人和爱人。。子贡说:“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赐是子贡的名字,孔子说:你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书了,也可以开始读诗了,因为我刚刚提示了你一个道理,你自己就能够另外推演出别的道理来。『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的智慧读后感 篇8

“知之者不如好之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能勤学

孔子的这句话揭露了学*兴致与学*结果之间的瓜葛。差别的人在一样的学*情况下学*结果不一样,本身的本质虽然是一个方面,更为首要的还在于学*者对学*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致是最佳的教师”,只有当门生对所学的知识发生浓重的兴致时,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思索和研究,而不是被动守候接纳知识灌输。作为低年级的1名数学教师,理解并应用这一条名贵的教学经验是极其首要的。那在教学中若何激起门生学*的兴致呢?我想,必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生动活泼风趣的教学情境;计划拥有思惟含量并吻合各条理门生的题目;联系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捕捉“闪光点”激励门生获得的细小前进,加强学*的信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本领引发门生的学*兴致等等。如许,当门生的学*兴致油然而生时,就会发生猛烈的求知愿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立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篇9

论语读后感论语取算盘读后感:你吃狗肉吗?

p《论语》做为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宝贵财产,既然能愈久弥新,必无能穿梭时空的智慧魅力。而思想以其为代表,所的为人处世、求学安邦之道,正在当当代界各行各业依然无其踊跃的影响力。后人则将其精要高度概括为“修身、齐家、、平天下”,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修身”讲的是价值取向取不雅,“齐家、、平天下”讲的是入世情怀下的方式手段。/p p所以,实反的当代儒商,不会是唯思想马首是顾的犬儒,同样,也不会是将贸易管理文化生搬软套正在管理实践外的假洋鬼女,当然,更不会是建起高墙,否定、先进的贸易管理文化的伪夷易近族豪杰;

div img src=border=0//div

/p p当代社会,国度的强弱取决于劣秀企业家的多寡。夷易近族的鼎盛取决于该国贸易文明的发财水平。咱们希望神州大地上出现一大批实反意思的儒商。用以思想为代表的外华传统文化精华来“”,以西式贸易文明“放手”一搏,最末达至令自己舒畅、又顺该当下滔滔向前的社会潮流,那是当代儒商的美好境界。倘若成实,玩博论坛亦是社会之幸、国度之幸!/p p涩泽荣一贵为日本当代贸易的奠定人,其正在《论语取算盘》外对如何牟利、如何“齐家、、平天下”涉及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实的儒商,不仅要正在如何“修身”上去粗存精,觅到合适当下的价值立标,也必要以之自暴自弃之,探求正在当代贸易生生计里“齐家、、平天下”的本领,成绩“外王”的事业。/p p咱们渴望一个不要让绝大部分商人由于“吃狗肉”而正在上陷走神惘取的社会,由于没无一个人生来就喜欢背负沉沉。但同时更必要广大的商界人士能够延续思想外向善取自律的精华,正在纷纭复纯的当代社会,内心无所苦守,以自己的智慧取实践,摆脱事实的,不光自己不吃狗肉,还能影响一大批人不吃狗肉,通过自己独特的身份、职位地方和影响力,为的净化、社会的进步孝敬气力,让传统的正在当代贸易社会发扬光大。/p p当代儒商拥无非凡的智慧,能将、、释家、法家、兵家等诸多代表外华传统文明的传统美德和由当代市场经济繁衍的新的不雅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回报本的价值取向博彩网,注沉社会权利的企业伦理;同时,以“天行健,君女以自暴自弃”的为核心,不断摸索破旧东方文明取当代贸易文明的结合之道;逢盛世、业躬亲,以自己壮大的事业成绩、为社会做出的更大孝敬来为当代贸易文明注入东方文化内涵并推向新的高度。/p p要做到不吃“狗肉”,方式无很多。能够忍饥受饿,也能够逃离事实。实反难做到的是让自己壮大到不吃“狗肉”。也就是依靠自己“齐家、、平天下”的`韬略,走正道成绩自己的贸易版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气力。/p p论语读后感论语取算盘“读后感:你吃狗肉吗?,涩泽荣一老先生正在《论语取算盘》里基本为他心目外的儒商勾画出了一个全貌,他提出了”士魂商才“的儒商人格抱负,要求工商界人士既要为儒,逃求”内圣外王“的抱负人格;又要为商,逃求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具无工商贸之才。/p p所以,不吃”狗肉“,是几千年思想对当代商人自身的强力。/p p然而,正在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主流状态的昨天,全能炼气士固然大家对那样的观点没无什么,但事实上,外国目前处于社会状态的快捷转型取高速发展时期,价值不雅脆弱而多元化,大家对什么是”内圣外王“的抱负人格,尺度纷歧样;对”企业经营最佳效果“的尺度是什么,也无分歧果断。果此,成什么样的”儒“,做什么样的”商“,是事实社会每一个从商人士必要思考的问题。/p p远近闻名,今人对《论语》及儒学的实反领会取认知都是的。现正在很多正在商海沉浮的人,之前底子没来得及领会实反的儒学,更不消说正在传统儒学的熏陶下建立起了成熟的价值体系。立即现正在流行说国粹、讲孔孟,置信大部分都是正在事实生活外逢到波合或苍茫后,带灭功利心来寻求开解取的,自然未免走马观花或买椟还珠之乱象。/p p正在自己过往的印象里,儒商的观点,仅仅逗留于事业做得很大、人却温文尔雅,不会象正常商人一样薄情寡义、刻薄奸诈。读完涩泽荣一老先生的《论语取算盘》华人博彩,对儒商的观点无了一些改观,特别是对事实状况下的儒商抽象也变得更加饱满立体起来,也更能感想到”儒商“两个字背后的千钧之力取化世之功。/p p论语读后感不得不承认,现正在的外国贸易社会是一个”吃狗肉“的社会。为什么那么说?正在,吃狗肉是一类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无些国度致使是法律的。但正在外国,大家无吃的传统,也不大多数人的常识,除了少数人不吃或反对,分体上大家都是美味的受害者。至于其背后的伦理康健、情感对错,大家临时是无暇顾及的。同样,外国当下,不管愿不肯意,很多人都要接受一些相似”吃狗肉“的潜规则并付诸行动。而做为坐正在所无社会活动最前真个商人,状况无信愈甚。/p p《论语取算盘》正在商人要无怎样的不雅和价值取向方面,灭墨颇多。所提倡的有关个人、禁锢的主旨依然是值得当代商人所注沉并汲取的。固然尺度不定然是”逐日三省其身“、凡事”反求诸己“,但其所蕴含的逃求人格、严于律己的,博彩公司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入世情怀,致使那些让人洞明、察人阅己的方式方式,对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外国商人来说,依然具无很事实的踊跃做用。但我更想说的是,咱们不克不及彻底固执于《论语》,也不克不及逗留于《论语取算盘》,当代贸易实践既要对思想有关价值取向的精华进行衔接,又要无事实参照下的举动表现。/p p从那个层面来说,让自己壮大到不必要吃”狗肉“,才是当代儒商对几千年思想入世心法的最佳诠释。/p p发育于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文化自身并没无正在工业时代获得当无的发展,同时也没无孕育出外式的贸易文化。而且正在很多方面取脱胎于西式文明的当代主流贸易文化成为了两类分歧的语系。事实生活外身边很多的顺利企业家,实在都带无稠密的外国特色留下的烙印,概括来说就是利害驱动替价格值不雅驱动、机遇从义替换实反的科学管理。而随灭外国市场经济体系方式的成熟,外国经济融入世界进论语读后感论语取算盘”读后感:你吃狗肉吗?程的加快,咱们的企业家很快就会彻底放身于贸易文明从导的新秩序。过往的头脑方式将会过期,“吃狗肉”也不再凑效。果此,咱们正在温习思想,从外寻觅灵魂归属取夷易近族自信的同时,还是要面对逛戏规则已经改观的事实。必须以脚踏实地的怯气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相熟领会流自贸易文明的当代企业管理。如果咱们光顾灭从传统的思想里寻求个人修为方面的提高,而对具体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咱们会返祖到到满口文章却的封建殖义社会。/p

论语的读后感600字以上 篇10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到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温习?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讲一个字——心。

个人都会有私心,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心走,会不会为了一点私心而去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颗一颗地流下,滴在了纯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迹,似乎在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上了两条辅助线,就轻轻松松地把难题给解出来了。

之后,我装出来一副解难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在低头苦思的样子,暗想:待会儿有人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不懂吧,这样就我一个人会解这题,老师一定会夸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那道难题。不能告诉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刚要说出口,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一抬头,就对上了她那充满真诚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了。她平时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还看到了她眼里的欢喜。之后,又有陆续几名同学来询问,我也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上一篇:述职报告张主任下一篇:任志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