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

2024-09-22

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通用12篇)

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 篇1

本次访谈共收到10份结果,整理结果如下:你对你的男(女)朋友的过去了解吗?哪些方面?

9位女生回答了解男方的过去。主要在家庭,朋友,个人成长经历,爱好,习惯,学业,恋爱史等方面,一位女生回答在情感和意志品质上了解一点。6位男生回答了解,主要在家庭生活学习上,4位男生回答不太多,一点;主要是在家庭和过去(女方诉说)。比较来看,女生对男方了解较多,并且注重恋爱史的了解,所有女生均了解男方的恋爱史。2 你相信他(她)的过去吗?你觉得准确性有多大?

所有人都相信自己了解的对方的过去。准确性在80%-100%。

3你觉得信任是否是必须的,如果你发现对方不信任你,你会怎么处理?

所有人都回答信任是必须的。在处理问题上,7位女生回答解释,沟通,努力让对方相信;其他3位的回答:不知道,不怎么办,冷战。9位男生回答:解释,沟通,用实际行动证明等。有一位男生回答不知道,并且他的女朋友回答也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你和你的男(女)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时,你认为是谁的错?

6位男生认为双方都有错,4位男生认为,大部分是自己的错,从对方考虑,要向对方认错(绅士风度)。9位女生认为双方都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1位女生认为大部分是她的错,令人奇怪的是,她的男朋友也认为大部分是自己的错。你觉得你的男(女)朋友完美吗?你觉得这样好吗?

9位女生回答不完美,人无完人。1位女生回答,还行吧。8位男生回答不完美,有位回答完美。3个女生认为不完美好,3个认为不完美不好,需要改进。其余未回答。5位男生回答不完美是好的,2个认为完美是好的,其余未回答。如果你发现他(她)并不像你理想的那样完美,你会怎么做?

5个女生回答接受,帮助帮助对方改进,希望变的更好。2位回答包容原谅。2位回答增加性格的融洽,磨合。1位回答凑合。5位男生回答接受,适应,不刻意要求对方的转变。3个男生回答希望对方向自己的理想转变。1位回答合则来之,不合则分道扬镳。1位回答不知道。

我们的访谈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研究

1随着亲密关系的发展,信任替代疑虑,向对方的自我表露越来越多。我们不仅喜欢敞开胸怀的人,也会向我们喜欢的人敞开胸怀,而且在自我表露后,我们会更加喜欢这些人。真实的自我表露也是培养爱情的一种方式,研究表明,经常敞开心扉的夫妇或情侣报告更高的满意度也更容易保持长久的感情。

2伴侣可能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了解对方,虽然随着交往和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伴侣之间确实了解对方。但伴侣之间的相似性,预期等会影响对社会知觉的判断。归因问题。尽管伴侣之间有亲密的了解,他们仍受到旁观者效应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如果双方能够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冲突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淡化负面行为,而将积极的行为归结于内因,将有助于提高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而且归因受到其他因素如个人特质等的影响。

4将伴侣理想化好吗?与大家预期相反的是,这并不是好与坏的回答。这取决于积极幻想的不现实程度。如果我们想愚弄自己,将伴侣赋予他她不具有的品质,那么注定要幻灭。如果我们了解所有事实,只是以一种善意大度的态度看待,那么将是非常有益的。默里的研究证实: 相互理想化的伴侣过得更开心,随着时间的积累获得更多的快乐,他们看待伴侣的态度甚至比伴侣看待自己更加积极。更好的方法是随着了解的增多,我们不断修正对理想伴侣的看法,使之更契合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伴侣。

参考文献1 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莎伦 布类姆等 亲密关系(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 篇2

一、眼球控制的发现

运动员经常需要使用眼睛去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 和追踪快速移动中的球体, 以便迅速做出决策。例如:棒球、网球、羽球、冰上曲棍球及板球等运动种类, 这些快速的运动种类中, 运动员视觉能力的优劣, 对运动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在活动中, 眼球动向几乎同时反映内在的心智变化, 所以追踪眼球运动也相当于随时掌握被试的心智变化。因此若以视线轨迹的时间序列展开来看, 大约是在第2次至第7次注视的时候, 就已经在视线特征中反映出专注程度了。研究也发现这些过程发生在短短3秒内, 除非通过眼动追踪方法, 否则即便是被试本身, 都很难掌握这些内省经验。在观察环境信息的研究中, Noton与Stark (1971) 曾刻意将几张新奇的图片放大至20度视角范围, 并在昏暗的照明下, 让被试先学习记忆该图, 之后再做辨认 (recognition) 的作业[1]。结果发现, 虽然每位被试都有不同的视线扫描轨迹, 但是, 同一位受试者对同一张图之辨认阶段的扫描轨迹竟与学习阶段的扫描轨迹重迭性相当高。这也意味着, 视线轨迹可以反映内在图形辨认的认知心理机制与策略。Brandt与Stark (1997) 则以一个黑白随机分布的六乘六棋盘方格为工具, 先让被试观看20秒之后屏幕关闭, 再面对空白具有虚线方格的屏幕, 想象刚刚看到的棋盘10秒, 以比较心象 (mental imagery) 作业下的眼球运动与实际观看的差异。结果发现, 实际观看作业下的注视落点序列, 与心象作业下的注视落点顺序有显著相关, 表示视线轨迹也反映出内在想象的图形结构。观察视线轨迹不只可以了解视觉系统的运作问题, 还可以反映该个体的其他心智活动与情绪变化。事实上, 眼动行为并非单纯的生理指标, 它同时反映社会文化、心理、生理, 甚至病理的差异特征, 而且眼球运动直接受到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的大脑运作控制, 因此, 个体理性思维与习惯深深影响眼球运动的方式。

此外, 在注视控制的分类上, 目前广为运动控制, 研究者认同的是Vickers (2007) 将注视控制分为的三大类别

(一) 目标任务 (targeting task)

是指当个体瞄准物体时, 眼球注视、注意在关键目标的工作。在这个类别中, 又可分为三个子类别:1.固定目标 (fixed targets) :目标物是固定不动的, 且稳定可预测的, 因此要精准地完成工作, 必须在动作前注视在特殊的位置上。如篮球罚球, 篮框是固定不动的, 眼睛必须注视篮框;2.抽象目标 (abstract targets) :目标是固定不动的, 但较复杂、抽象, 像是高尔夫的推杆, 虽然目标是固定不动, 但是仍须考虑到地面的坡度、草皮的纹路。为了更准确, 必须对视觉工作区 (visual workspace) 诠释及在适当的时机注视在关键性的目标上;3.移动目标 (target in motion) :注视的目标是动态, 像是传球或将物体投向一个方向, 要传得精准, 对于移动目标的预期是非常关键的。像是篮球比赛中, 抢下篮板者必须长传至前场给前方快攻跑位的选手, 这时前方的选手就为动态目标。

(二) 截断性时间任务 (interceptive timing task)

截断性时间任务是指当物体朝向执行者, 像是棒球打击者面对投手投出的球。在这种任务中, 执行者必须注视以物体路径与轨迹, 最后再进行打击。不过无论目标物的移动是简单或难预测判断, 所有的截断性任务在注视控制中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目标物辨认 (object recognition) ;2.目标物追踪 (object tracking) ;3.目标物控制 (object control) 。在截断性任务中, 依飞行物体的路径是否容易预测又可分为可预期的物体与不可预期的物体。在对可预测的飞行物体做判断时, 主要是通过注视 (fixations) 和追踪轨迹 (pursuit tracking) , 例如棒球快速直球;在对无法预测的飞行物体做判断时, 像是棒球变化球, 主要则需要较早的注视, 且通常是使用快速跳跃 (saccade) 的方式追踪。

(三) 策略性任务 (tactical task)

除了包含目标任务和截断性时间任务外, 在注视控制中它还包含了第三种类别——阅读移动中个体的复杂型态, 如:篮球或棒球这种团队运动中的进攻及防守;或试着辨认冰上曲棍球要射门的空档位置。因为在这些情况中, 人体通过环境中移动物体的多种信息来做出最好的决定。选手必须通过注视位置和个体来了解和诠释其关系, 并达成目标或技能。换句话说, 策略性任务中在身体移动有相当大的不同, 但在注视中却都具有相似的注视轨迹。

二、运动场域的注视控制

在理解运动中注视分类后, 我们再来看看注视的信息如何在运动场上发生。许多文献指出, 利用眼球运动所观察到的行为, 虽然与以前问卷获得的结果有部分类似之处, 但是眼动追踪方法却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行为产生的过程信息, 而不单只是行为最后的结果。另外日常活动中眼球运动的研究显示, 当个体从事诸如制作三明治、开车、玩拍球游戏等日常熟悉的活动时, 眼睛注视的位置始终与从事的作业紧密相连, 且几乎不会有浪费视力于无关事物的视线分布。更有趣的是, 熟悉该活动的个体, 其视线活动比生疏者更有效率, 例如玩拍球游戏时, 熟练者在球离开手掌的当下, 视线早已预先落在球的弹跳点上, 但是新手的视线移动则比熟练者慢大约100毫秒。可见个体可以预期将在特定空间提取必要的视觉信息, 并通过眼球立即完成此提取需求, 即眼球运动是由内在的时程 (internal agenda) 决定, 此目的是建构内在的视觉意认, 而非单纯被刺激所吸引。事实上, 认知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专家与新手的信息处理方式大不相同, 如果视线轨迹不仅反映个体的策略经验, 也可以反过来形塑个体的知认经验, 检验专家与新手在特定作业下的视线轨迹差异, 甚至以专家的视线轨迹序列作为教材。另外在团队运动项目中,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则显示高技能选手比低技能选手较有能技做决策。但是, 为何优秀运动员拥有较好的决策能力?Helsen与Pauwels在1992年对高技能与低技能的足球选手做眼球追踪, 选手经由观看球员进攻影片, 要求选手依据影片内容作答, 判断进攻球员会射门、传球或运球。发现高技能选手有较低视觉搜寻率 (search rate) 和较长的注视时间 (fixation duration) 。Williams等 (1994) 和Williams与Davids (1998) 对优秀足球选手与新手做视觉搜寻 (visual search) , 在11对11、3对3、1对1对抗中, 发现优秀选手在11对11和1对1的情况下, 视觉上也有较高的搜寻频率及较低的注视时间[2,3]。综合上述, 通过运动场上相关的视觉研究可以发现, 运动选手在视觉控制与追踪上与非动员有所差异, 而此差异应为选手与新手的运动知觉能力步同。然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及步同知觉信息间对运动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三、结论

整体上来看, 在不同领域中了解视觉的研究都发现眼睛注视, 皆能有效表示人类信息提取来源。像高尔夫、篮球、飞镖、射击、撞球、棒球、接球表现、网球落点、足球进攻等大多数研究中也发现, 优秀的运动选手与新手在视觉信息上有注视时间与注视频率上的差异。然而受限于语言及资料的精确性, 研究的结果往往对运动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仍有些许疑虑。近年来科学仪器研发出眼动仪 (eyes tracking) 的测量是从视觉轨迹了解人类知觉的一大突破。希望通过本文的整理, 能对于运动场上视觉注视与知觉的关系提出研究方向, 使得视觉测量在研究及训练上更显出其贡献。

摘要:一般在运动领域中, 眼睛被称为外在本体感受器 (extrapropriceptor) (Lee, 1978) , 因为所有的运动员都需要通过视觉反应来判断环境信息然后做出决策, 所以了解视觉控制, 也就是知道选手对于信息接收的来源。本文通过视觉研究发现与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讨论视觉控制研究与运动信息提取的依据。本文从眼球控制在心理学相关研究提出视觉研究的可能性出发, 再以Vickers (2007) 对眼睛注视控制的分类建立运动视觉研究论述的基础, 最后综合国外以眼动仪器在运动场上的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在不同领域中了解视觉的研究皆发现眼睛的注视, 有相当程度表示人类信息的提取来源;也发现优秀的运动选手与新手在视觉信息上有注视时间与注视频率上的差异。

关键词:注视控制 (gaze control) ,运动知觉 (perception) ,信息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

[1]唐大崙, 李天任, 蔡政旻.喜好与视线轨迹关系初探-以色彩喜好排序作业为例.中华心理学刊, 47 (4) , 339-351.

[2]Babcock, J.S. (2002) .Eye tracking observers during color image evaluation tasks.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York.

论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压力知觉;抑郁;青少年

一、文献回顾

张文新(2002)认为抑郁是指对于外界压力感到无力应对,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1]。在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2004)编撰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抑郁指"情感低落", 表现为负性情感的增强,表现为沮丧感、不适感的心境状态[2]。

抑郁症和与抑郁相关的症状在青少年人群中是很常见的。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介于4%-24%之间[3],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学生中,大约有37%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为焦虑、抑郁。这表明抑郁症往往在青春期发生。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所面对的抑郁症状的危险是不可忽视。抑郁症状可能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青少年抑郁症状是与大量的发病率和死亡有关的一种严重的疾病。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Varley认为抑郁症状是青少年人群中选择自杀最大的风险因素,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自杀的危险性越高。因此,研究青少年抑郁及在青少年时期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很重要的。

压力知觉是指人们在面临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些刺激事件和不利因素时,感到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反映出个体的一种紧张和失控状态[4]。压力知觉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压力强度和抑郁程度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压力知觉总是与严重的抑郁症状有关系。研究还表明,当压力长期存在时,抑郁症状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因此,了解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对于缓解、预防青少年抑郁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对象来自陕西省的两所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共发放5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491份为有效问卷。被试平均年龄是15.90岁,标准差为0.91,年龄在13至19之间,其中包括249名男生(50.7%)和242名女生(49.3%)。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集体测量,当场完成后交回问卷。

(二)研究工具

1、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是用来衡量参与者抑郁症状的水平。CES-D-13一共由13个项目组成,被经常使用[5]。CES-D-13由三个维度构成,包括躯体症状(共有5个项目,如"我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等),抑郁情绪(共有5项目,如"我感到消沉"等)和积极情绪(共有3个项目,"我感到未来有希望"、"我感到快乐"和"我生活愉快")。

2、压力知觉量表

压力知觉量表(PSS)是使用最广泛的用于测量压力知觉的心理量表之一[6]。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其中,七个是正向制定(例如,"你有多少时候感到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七个是负向制定(例如,"你有多少时候感到自己不能控制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参与者被要求评估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压力知觉水平,用5个等级表示(从"0=从不"到"4=经常")。通过将14项得分相加,获得PSS量表的总分数。得分越高,表明知觉到的压力越高。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用SPSS16.0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压力知觉的总体描述

PSS压力知觉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知觉到的压力越高。491名高中生的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2.92,标准差为5.56,男生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2.20,标准差为5.60,女生压力知觉平均数为33.57,标准差为5.58。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压力知觉是存在的,并且女生的压力知觉强于男生。

(二)抑郁的总体描述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的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明显。491名高中生的抑郁平均数为10.41,标准差为7.08,男生抑郁平均数为9.90,标准差为7.26,女生抑郁平均数为12.03,标准差为6.73。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是存在的,且女生抑郁情绪比男生强烈。

(三)压力知觉和抑郁的相关研究

对压力知觉与抑郁的得分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其相关系数是0.287**。结果表明,青少年压力知觉与抑郁在整体上是正相关,压力知觉与抑郁总分在0.01水平上是显著正相关,这也就是说青少年压力知觉越强烈,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四)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比较

男生压力知觉的得分为32.20€?.60,抑郁情绪的得分为9.90€?.26,女生压力知觉的得分为33.57€?.58,抑郁情绪的得分为12.03€?.73,t值分别为-2.566**、-3.187***,结果表明,青少年压力知觉、抑郁情绪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是极其显著的。

四、结论与意义

(一)研究结论

首先,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是存在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是相一致的。

其次,压力知觉与抑郁是相关关系,并且压力知觉与抑郁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最后,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都显著的高于男生。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扩展了关于压力知觉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压力知觉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了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探讨了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对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出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尽可能的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在青少年面临巨大压力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最大可能的缓解压力,顺利的应对困难,从而,降低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更加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Avenevoli, S., Knight, E., Kessler, R. C., & Merikangas, K. R.Epidemiology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Vol. xii).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2008.

[4]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2003,(9).

《亲密关系》的读书心得感悟 篇4

我们当然可以把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挫折、苦难、伤痛归结于外因或他人,可是这样往往是于事无补的,我们还是得不到我们向往的幸福,伤痛依旧无法痊愈。

就让这本书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

根据动机理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一切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了解这些行为的动机能够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仿佛找到了那根丢失的肋骨,瞬间圆满了。为了吸引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假装自己有那些需要那个人来弥补的特质。比如说你想找一个自信的人作为伴侣,那么你就会认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所以你在这个自信的人面前,就会尽量地去表现出自己自信的一面。

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有需求就会提出要求,想把他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然而不管我们多努力地运用暗示或明说的道理,试着让伴侣“变得更好”,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会失败。你终究会发现,你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我们都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愤恨,是什么没有被满足,而这些都是一定要被满足的吗?有没有别的办法。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

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导致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

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觉察他人)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有些失败的感觉。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要不是自己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

但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难关,体验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而这个阶段中,潜意识中的陷阱无数,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费。而要突破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会“穿墙而过”的艺术。(内醒,觉察自己)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沟通与亲密关系 篇5

 人类是群居动物,也是一种需要归属感的动物,所以人类需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有些事天生就有的,如与父母和亲戚的密切联系,有的则是后天建立起来的,如同学关系,恋人关系。归属感使得我们和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人的固定交往变得必不可少,为满足这种需求,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一种亲密关系,只有与那些了解和关心我们的人互相交流才会达到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舒兹把人际关系分为三种:包容需求,控制需求,情感需求。

 在这里我就三种亲密关系进行剖析和阐述。与父母的关系,恋人关系,同学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小时候,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在小时候,父母都会教我们许多东西,但是我们都会听父母的话,只是偶尔跳跳皮而已。但是等我们进入青春期,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青春期的我们比较叛逆,加上父母和我们的代沟,我们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复杂,甚至恶化。我们便会违抗父母的命令或者和父母吵架。但是对于我来说,在那时候和父母的争吵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关系,反而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也许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吧。等到我们长大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有了些许成就时,也许在成功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父母是第一个站出来挺你的人。有句话不是说“家时心灵的港湾”?不管我们经历了多少不愉快,但是他们都会永远在我们身旁支

持我们。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 朋友,也谓同志,也就是志同道合。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在态度,信仰,爱好,兴趣,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自理,名族,地域,职业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haunted,能够促进人们互相喜欢。有这些作为基础,彼此很容易成为朋友。朋友是我们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同于父母,朋友是那个在困难中鼓励自己,和自己一起奋斗的,可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6

孩子为了拯救婚姻自暴自弃,孩子目的是为了拯救父母,只有牺牲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更好。孩子教育出问题在于父母关系出了问题,所以,我要告诉每一位做父母的“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世间都是来拯救父母的”。

大河报

应对冲突的无效模式有四种,指责、讨好、讲道理与退缩。每个人的道理与观点都来自于父母,看到父母的婚姻形态,就认定婚姻是怎样的,其实,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这样的。在原生家庭,孩子看到一切,受伤后会带入新的关系中接着斗争。而亲密斗争失败有三种类型,冷漠、超越、分离。冷漠比斗争更危险,斗争是连接的手段;超越是危险的,被超越的最易出轨,内心要尊严平等;“离婚后可以找到更合适的,这是一个最大的谎言”,是幻想,离婚会让双方和孩子三个人都受伤。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健康的婚姻”,第二好的礼物是“一个健康的离婚”。一个人要走出离婚的阴影需要13年。

冲突的根本,无论是生活的还是心灵层面的都与缺乏界限有关。界限是什么?界限就像房屋的篱笆,标记着每一户的起点与终点。界限让我们了解双方责任归属的藩篱何在,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责任归属于谁,就有机会改变。每个人心里都有界限,有时清晰,有时不清晰。有时允许别人突破我们的界限,有时会非常难受,往往会出现自动化的反应。《婚姻中的界》限

1.不再为对方的行为付代价。对方也是个自由的个体,更多的时候不用管制不需要服从,而对方也应该学会自我管制。

2.我们应该向配偶负责,而不是替配偶负责。首先不能忽略爱人的责任,其次是不能代替爱人承担责任。

3.一个人无法改变另一个人,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去影响他们。

4.尊重双方的界限,爱配偶的意识就是保护他/她选择的自由,丢弃对方要跟你有同样看法的愿望,并欣赏对方的价值、感觉与心态。

5.我们在能够全心全意顺应对方需求之前,必须先能够自由地说不。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很难真心去爱对方。“不得不”做某一件事是一个人内心有恐惧的征兆。恐惧与爱是背道而驰的。以下这些类型的恐惧,使人无法确立界限:

害怕失去爱,害怕配偶生气,害怕孤独,害怕扮黑脸,害怕内疚感,害怕无法回报对方的爱或伤害对方的感情,害怕失去他人的认可,害怕配偶会因为想起过去的痛苦而受到伤害。

6.区分痛苦与伤害。不能用界限去报复与伤害对方。立界限一定有痛苦,你怕对方不能适应,就不敢立界限,如此一来,你的爱也不充足。

7.积极出击。“亲爱的,有时候你说的话真的让我很难接受,让我想跟你保持距离,我爱你,但不能容你这样对待我,希望我们一起解决。”主动出击,不再做受害者。

8.千万别等对方跨出第一步,把它当成你自己的责任。

9.未曾沟通的界限是没有作用的。

10.别从关系中退缩。请求配偶助一臂之边,找出退缩的原因,向你逃避人际关系的倾向说不。

许多事物都在争夺着你的爱,千万别理所当然地以为新婚的浓情爱意会“永不止息”。外力会介入你们的婚姻,稀释你们的关系。婚姻的入侵者有好多,比如:朋友、工作、恶瘾、经济问题、孩子、嗜好、媒体、姻亲、信仰,当然还包括外遇。婚姻要持久,需要好几种界限。要给自己的需求立界限,有时候也要向伴侣说不。为了保护好婚姻关系也必须与外面的世界立界限,因为婚姻的花园深受这些数不清的外界事物所影响:压力、诱惑甚至看似不错的机会。

婚姻的花园是需要打理的。当初你老公决定与你结婚,是因为在他身边有好几个女人,有的60分,有的70分,有的80分,只有你是90分,所以他选择了你。可是,由于疏于打理,岁月流逝,在他的心目中你现在可能只有70分了,你还不知道,更可怕的是,在他身边现在有一些80分之上的孤独女人,你也不知道。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真的很难想象。婚姻之花的成长是与你的浇灌和付出成正比的。我想你需要搞清楚下面的问题:

其实婚姻中信任对方也就是相信自己,因为信任是一种能力,我们能不能信任对方,能够信任多少,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大小。信任是由需求、期待、承诺三部分组成的。

婚姻让我们得到很多,也要求我们放下一些,这就是爱的代价。

每个人都有婴儿式的依赖。当你进入浪漫时,儿时的恐惧会让你选择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焦虑和需求并可以解决你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安全感的对象。你们只是和彼此的形象建立关系,而未建立人对人的关系。

当你带着浪漫走进婚姻时,在新的情景中,都会用在原生家庭中学会的求生存模式面对。你们可能有的是熟悉,而没有亲密,即亲近和了解(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

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 篇7

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误差属于评价者因素的范畴, 此种误差发生范围广泛, 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大, 但在现实中却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社会知觉的概念最早由布鲁纳提出, 用以指知觉不仅决定于客体本身, 也决定于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解释。当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解释由于受到评估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明显偏离现实时, 社会知觉偏差就产生了。在学校评估中, 由于评估者受到其评价目的、经历与经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使评价结果偏离学校的实际状况, 也就产生了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

二、社会知觉偏差对学校评估的影响

随着学校评估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 社会知觉误差在整体误差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于评估方案不科学导致的误差, 包括评估目标与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评估机制和程序的不科学、评估方法和工具的不得当等, 各层面评估设计者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 科学性越来越高, 由此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对于评估者主观上的故意引起的误差, 如政治因素、人情因素等, 目前的评价设计者也能通过评价机制、程序和方法的设计来对其进行规避。因此如果不能科学认识知觉偏差的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社会知觉偏差将成为降低评估结果准确性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进而影响到学校对评价公平性的感知, 从而制约评价作用的发挥。

三、学校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学校评估中的其他误差而言, 社会知觉偏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 误差发生具有普遍性。可以说需要人进行主观判断的地方, 就可能存在着社会知觉的偏差, 这与社会知觉对象的复杂性有关, 但本质上决定于人类信息加工方式的固有缺陷。其二, 评价主体往往难以意识到该误差。发生社会知觉偏差时, 评价主体常常意识不到偏差的发生, 从而可能导致评价者固执于自己的评价结论。其三, 误差发生具有非系统性。由于偏差的发生受到评估者的需求、经历、价值观与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 在学校评估的实际操作中这种误差既不能通过加大样本量得到统计学意义上的相互抵消, 也难以把握其统计学规律进行系统控制。其四, 对社会知觉偏差进行评价比较困难。对于社会知觉偏差的强度、方向等, 很难找出衡量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因此也很难对其偏差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四、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常见类型

1.晕轮效应和荆棘效应。学校评估时, 评估者将被评学校的某一优势或不足放大, 以偏概全, 从而对学校的其他方面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如评估中的校园环境不十分整洁, 就给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以较低的评价, 但一片落叶与纸屑都见不到的校园可能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来打扫和维系卫生状况, 未必就是好的管理。在评估中发现教师的课堂表现出色, 就给教师队伍建设以好评, 实际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 学校的教师队伍内部却可能矛盾重重。究其原因, 或是评估者混淆了不同评估维度的含义, 不能对其加以严格区分;或是推理错误, 认为不相关或关系松散的对象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范围限制。学校评估者不使用整个评价范围, 将评价局限于评价表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系统性地偏离真实的尺度。常见的有偏松或偏紧倾向、趋中倾向等。偏松或偏紧倾向指评估者有意无意的放宽或提高评估标准, 使得评估结果往往高于或低于被评估学校的实际情况。趋中倾向指评估者忽视大多数学校实际状况的差异, 都给出平均水平附近的等级。如某地区的学校评价结果发现, 95%以上的学校都给予了优秀的评价, 而且绝大部分学校的评价分数相差不超过2分, 这很可能就是由于偏松趋向和趋中倾向两种偏差共同造成的结果。

3.先入为主。评估者受到被评学校先期印象的影响, 忽视整个评价期间其他方面的表现, 也称为“第一印象”偏差。目前学校评估的首个环节往往是校长汇报, 如果校长汇报非常出彩或比较糟糕, 对随后的评价往往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同样的学校, 只是评价开始阶段汇报人表现的不同就导致评价结果的迥然有别, 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实际操作中, 先入为主偏差还有其他变形形式。如评价者知道某学校传统上是优良校或薄弱校, 在评估中对于优良校的不足就可能视而不见, 而关注那些能证明其“优良”的特征;对于薄弱校则可能反之。但学校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很多学校综合评估3、5年一个轮回, 这期间学校完全可能发生转化。

4.次序效应。在学校评估操作中, 次序效应表现为前期对其他学校评估的结果, 影响到评价者对当前学校评估的客观性。不少地区会在某特定时间对集中评估多所学校, 由于评估安排顺序的不同, 可能会出现同样水平的学校得到不同评估结果的情况。如果先评估的几所学校非常优秀, 接下来评估的学校, 其评估成绩很可能比实际表现差;连续评估几个比较差的学校后, 表现一般的学校也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

5.关注弱点。评估者对学校的优势和亮点漠不关心, 而关注学校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与弱点。如某学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师队伍建设上非常有特色, 效果也很好, 但对评估文档资料的整理和积累不很充分。评估小组在最后的评估反馈报告中未提及学校特色, 却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性的不足进行了重点分析;另外一个学校各方面都发展比较均衡, 评估准备非常充分, 虽然无特色、无亮点, 但最后的评价成绩和反馈意见却明显好于第一所学校。这就是典型的关注弱点导致的评估偏差。

6.似我效应。当学校评估者发现被评估学校在教育理念、环境布置、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学校相似时, 就做出偏高的评价;反之, 则会做出偏低的评价。不少学校评价者都有学校工作经历, 有些兼职评价者仍然在学校工作, 这固然可以使评价者熟悉相关情况, 但也要警惕“似我效应”的发生, 即将个人经历导致的个人化的好恶掺杂到对学校的评价中去。

四、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 导致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在特定情形下有其合理性。很多社会偏差都节省了评价者的心理资源, 或弥补了评价信息的不足, 或针对情境进行了自动调节。如“先入为主”可以使评估者借助于过去形成的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判断, 提高了判断效率, 节省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关注弱点”的评价者能对“印象管理”行为做出适合情境特征的自动调节, 可以更为审慎的做出评价结论。在学校评估中, 不同评价者可能会表现出多样化的社会知觉偏差, 同一个评价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偏差, 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 降低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由于这些偏差发生的普遍性、偏差主体的无意识性、偏差的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 有必要从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

从评估者知觉偏差的特点以及典型的偏差类型来看, 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来源于评估者的自身特征和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 防范和降低偏差可以从评估者角度出发, 通过多种方式让评估者意识、警觉到自己的判断可能受到多种知觉偏差影响, 并采取相关的自我调控措施;也可以从改变评估情境入手, 如加强评估标准的客观性、提供更科学的评估工具、制定合理的评估程序等方式减少偏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摘要: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 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文指出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具有普遍性、无意识性、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等特征, 分析了评估者常见的知觉偏差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学校评估,知觉偏差,评估误差

参考文献

[1]章志光,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诺伊, 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外汇与黄金的“亲密关系” 篇8

外汇与黄金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其价格波动都受到一些相同因素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带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大融合,国际资本能在各个市场间自由迅速地流动,从而更进一步地将世界范围内各个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各个市场的价格涨落,彼此都息息相关。对于世界第一大市场——外汇市场(从成交量衡量)和最具历史的黄金市场来说,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各自的价格波动和市场变化,对另一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

外汇市场对黄金市场的影响是怎样的呢?由于世界黄金市场以美元标价,因此,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的波动,对黄金价格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近10年的历史数据统计,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有80%左右的负相关。一般来说,美元涨,黄金跌;美元跌,黄金涨。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美元的涨跌,代表市场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大小。美元涨,能吸引资金买入美元计价的资产,以获取利润;而美元跌,则是部分资金对美元资产失去信心,转而买入黄金以求保值获利。二是美元下跌,表示欧元、日元等货币的汇率上涨,那本国黄金市场以欧元和日元标价的黄金价格就显得相对便宜,并吸引投资者买入。这些资金的流入,自然而然就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

而黄金价格的波动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商品货币的影响上。商品货币国家的主要特征是高利率、出口占据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为某种重要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其货币汇率与某种商品(或者黄金价格)同向变动。主要的商品货币有澳元、加元、新西兰元、挪威克郎、南非兰特。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其价格的涨跌,对商品货币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黄金价格的上涨能带动商品货币汇率的上涨,特别是对南非这类重要的黄金出口国,更是一种利好因素。近几年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南非兰特的汇率也跟着水涨船高。

影响亲密关系的“第三者”

在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作为“第三者”影响着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首先是原油市场,原油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其价格的起伏涨落,对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

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黄金价格是种利好。因为原油价格上涨将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黄金作为防通胀的传统投资工具,受到很多资金的青睐。在2005年6月份,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纷纷下跌之际,黄金非但未下跌,反而走出独立上涨的行情,原因就在于原油价格在6月份持续上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忽略了美元走强对黄金的压力。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下文将要讲到的欧盟政治风波导致的资金流动。

重要的政治和财经事件对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不但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影响一个市场间接地对另一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今年5月底6月初,法国、荷兰对欧盟宪法进行公投,结果超过半数国民对欧盟宪法说“不”。由此引发的政治风波席卷整个欧洲,作为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标志的欧元,在公投结果出炉后,大幅下跌。政治风波导致了一部分资金从欧元区流出,流向黄金市场避险。由于国际黄金市场每天只有区区100亿美元的交易量,相对于外汇市场每天2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实在太少,因此,从外汇市场流入的这部分资金就极大地影响了黄金市场的价格走势。欧元下跌期间,黄金并未跟随下跌(通常,欧元与黄金都以美元计价,有一定的同涨同跌关系),反而独立上涨,这得益于来自外汇市场的资金流动。

亲密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篇9

---亲密关系的改善

活动主题:爱情之旅

预期目标:在音乐的陪伴下开启爱情之旅,通过六个单元的小活动,增加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情感隔阂,改善同伴间的亲密关系。活动主体:企业员工,30名,最好是男女各半 活动用时:6小时 单元目录:

1、亲密回忆

2、你最重要

3、猜猜你我

4、我的难过

5、表达爱意

6、支招浪漫

一、亲密回忆

预计用时:15分钟

单元目标:通过亲密词语的回忆,让成员忆起美好的事情,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活动准备:塑料棒、温暖轻快的音乐、音乐播放器

活动实施:

1、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坐下(如有可能选择柔软的地毯,席地而坐),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音乐。

2、指导语:“旅行的音乐响起了,有没有很温暖轻快的感觉呢?大家有没有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呢?好,我们现在来进行第一个游戏,请大家顺时针依次说一个有关亲密关系的词语,比如:拥抱,喜爱,但是注意不能重复。要尽量将你所说的词语以及感觉表现出来,你身边的伙伴可以给予你帮助。如果你感觉到词穷了,直接说声‘过’,就轮到下一位说了。那么,现在就赶快开启你们的记忆库吧!游戏开始„”

3、分享环节:刚刚你们在表演出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愿意分享一下这些感受吗?

二、你最重要

预计用时:30分钟 单元目标:体验亲密关系中断或是一直没有亲密关系的孤单情境,认识到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性。让参与者明白—和谐的关系会让人们更容易的到达“彼岸”。活动准备:两叠号码牌、眼罩、椅子、气球、鲜花、轻快的音乐、长50米的直线通道

活动实施:

1、播放轻快的音乐,指导语:“音乐响起,旅行继续。现在请大家按性别分开来,男生到我左手边来,女生到我右手边。现在我手里边是两叠号码牌,一叠发给男生队伍,一叠发给女生队伍,请拿到相同号码的站在一起,你们将是彼此的搭档。”分发号码牌,组队,号码即为小组编号

2、“现在我来宣布游戏规则,在你们面前是一条直线通道,你们需要从这里起点走到那边终点,方式是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眼罩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我们的路障是这样的:椅子,须绕行;气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我们最后会根据每队走完全程的时间确定优胜者。好,游戏开始„”(若女生太多就由一人牵着蒙眼罩的人走,蒙眼罩的人必须走在前面。蒙眼罩的人仍然需要绕椅子、踩气球,并捡鲜花送给另一人。)

3、分享环节:刚刚蒙上眼睛的“瞎子”们有什么感觉吗?对于同伴的指示是完全信任的吗?顺利到达终点的瞬间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猜猜你我

预计用时:30分钟 单元目标:通过对于另一半,你有多了解?藉着游戏看看你对身边人的观察有多认真。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应该关注对方,习惯、爱好什么的都可以,别以为你很了解对方。

活动准备:一些名片贴纸,或是任何纸加胶带、笔、轻快的音乐

活动实施: 1.“这是一个猜谜环节,待会儿你们每个人手上都将有一张名片贴纸,请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然后交给我”分发贴纸,填写完毕再回收

2、“现在我手里是你们所有人的名片贴纸,我会把贴纸贴在你们每个人背后,不要告诉同伴他背后的名字。”贴名字,注意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背后的名字

3、“现在相邻的两个人一组,依次互相问对方问题,注意问题只能是是非题,回答仅限‘是’或‘否’,然后告诉我你猜到的自己背后的名字。限时两分钟”

4、分享环节:你是通过哪个关键问题猜到那个人的?你能够很清楚的描述出你所看到的那个名字的特征吗?

四、我的难过

1、单元目标:把心底的秘密“扔出来”给别人去解决,“回收”安慰与关心

2、活动准备:笔、纸张、蓝调音乐

3、活动实施:每个人发一张纸,写出自己曾经受伤害的一件事,匿名,由老师交换。然后每个人想象对方就是你的另一半,写下自己对她的安慰与关心。由老师把所有的事情公布,可以让成员自己看,也可以是老师念出来。(成员拿到纸条之后,自己念出并说出解决方案并安慰)如果男女人数差不多,就可以女方写,男方安慰;然后交换。(安慰什么的要用情话,肉麻点没关系的)

这一阶段活动可采用情境模拟: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带、奖品

活动实施:1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让成员置身其中,通过抽签组队,进行表演 2情境内容有:被迫分手、一方无理取闹、第三者插足、由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前女(男)要求复合,冷淡一方

评出最佳问题处理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默契奖

五、表达爱意

预计用时:20分钟

单元目标:学会表达爱意,学会接受爱意。即学会说情话,学会听情话。

活动准备:笔、折飞机的纸张(最好事先折好,每个飞机都一样,以免被认出)活动实施:

1、“请大家在纸上写下自己平常不会说的亲密的话语,越多越好,注意不要让别人看到纸上的内容,匿名。”„„几分钟后,“请大家将纸折成飞机,在纸上作下记号。注意:飞机头不宜折得太尖哦。”

2、“请大家围大圈站好,现在每只飞机内有一位乘客,就是你的另一半。请大家合上眼,我喊‘1、2、3、起飞!’每个人把手中的飞机抛上天;‘接机!’大家马上张开眼,捉住任何一只飞机。”„„“1、2、3、起飞!”,在飞机着陆之前,命令:“接机!”

3、“拆开纸飞机,各人按纸上的内容作出‘回应’,写好回应后我会把飞机收起来”„„“大家依次到我这里把自己的纸飞机拿回去,看看写了些什么。”

4、分享环节:当你收到别人的甜言蜜语时有什么感受?你在回应对方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当你收到别人的回应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会尝试着在今后的生活中经常对你的亲密伴侣说些情话吗?

六、支招浪漫 预计用时:30分钟

单元目标:各抒己见,交流一下制造浪漫气氛的妙招。活动准备:红纸做的爱心30个,每人一个 活动实施:

1、分组,每组三人,男女混搭。

2、“我会给出一个情境,请大家各自组内讨论想办法,如何来让对方感到浪漫。”„„“请各组投红心决出最浪漫的方案”,„„“现在有请该组将此方案表演出来。”„„几个回合下来,看哪个组得到的红心最多

3、“现在由女生出题,男生接招”,„„“请女生投红心决定哪位男生的主意最浪漫”,„„“现在由这位男生邀请出题人表演之”„„几个回合下来,看哪位男生得到的红心最多。(参考情境:恋爱周年纪念日、约会迟到、对方生日、各种节日、遭遇挫折心情低落、工作太忙闹脾气等)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10

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往往会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新奇也能为新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这种新奇对性唤醒的影响称为“柯立芝效应”。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兴奋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浪漫因新奇、神秘和危险而繁荣;却因熟识而消亡。持久的浪漫不过是自相矛盾的说辞。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也会发生改变。

浪漫激情的三个重要因素―幻想、新奇和唤醒―一般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的爱情亦会日益消退,当然,浪漫在很多爱情关系中并不完全消失,但它的确一般会降低到低于起初夫妻决定结婚时的水平。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因此,相伴只爱比浪漫之爱更稳定。你只要投身于同时是好友的爱人。你还可以有目的、创造性地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在婚姻生活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时才会滋生厌倦,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如果对爱人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这种幸福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构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篇11

据史料记载,叶公超先生一直与学生“打得火热”。有一次上课,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李白的诗《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同学们在下面交头接耳,好像翻译不出来。一位坐在后排的学生大胆地直呼叶公超的英文名字说:“喂,乔治!你叫我们翻译李白的《怨情》,李白没有交代清楚,美人儿心中到底恨谁啊?”此言一出,课堂先一片寂静,继而满堂哗然,学生们眼光齐刷刷盯着叶先生,想听听他如何作答。叶公超似笑非笑地说:“等一下。”然后半眯着眼,环顾教室,慢条斯理地说:“我哪儿知道她心里恨谁?我要是知道,也不叫你们翻译了!”学生们一下子开心起来,拍掌哄笑。这就是名师,就是名师给我们树的样板,折射的是师生间的亲密情感,这种情感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根基。

当然,与学生的融洽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的随和自在,也表现在教学技艺的探究和运用上。国学大师刘文典一次教《文选》,讲了半小时就宣布下课,说余下的课下星期三晚上再讲。学生不解。等到下周三晚上,刘文典通知学生到校园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然后宣布:“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上《月赋》。”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大家围坐一圈,教师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把学生带入与自然交融的境地。

亲密关系的社会知觉 篇12

社会知觉是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人的知觉 (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对他人的知觉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 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2.自我知觉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 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是个体的自我观念。

3.人际知觉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是知觉者与被知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4.角色知觉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角色是在涉及到他人的社会活动中社会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 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二、招聘中存在的社会知觉偏见

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渠道,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落实的基础, 是高层管理者必须关注的内容。然而,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 做好员工的招聘工作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在实施招聘的过程中, 招聘考官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在考察判断应聘者时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社会知觉的偏见, 这样很容易导致社会知觉的失真, 从而影响到招聘效果。

社会知觉的偏见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刻板印象。它指的是基于某人所在团体知觉来判断某人, 而且一旦这种印象形成, 便很难改变。例如, 当企业招聘一名销售人员时, 希望所聘用人员有进取心、工作勤奋、吃苦耐劳, 而企业之前聘用过的有学校运动队经历的员工表现得都很出色, 于是招聘人员可能就很注重应聘者中是否有人曾参加过学校运动队。这样做的结果会明显缩短考察时间, 但未必每一个学校运动队队员都具有那样的特质, 因此运用刻板印象所做的决策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2.晕轮效应。它指的是以个人某一方面的特征为基础, 形成对该人的整体印象。例如, 一名应聘者在面试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招聘人员就认为他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其他能力也很强, 从而将其招进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但事实很有可能并非如此。

3.对比效应。它指的是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例如, 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 如果排在前面的几名求职者表现得都不太理想, 那么排在后面的这名求职者只要比前面的表现稍微好一点, 面试官很有可能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4.首因效应。它指的是当人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 第一印象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在招聘时, 求职者如果穿着很随便、不得体, 即使在后续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得很出色, 面试官由于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都不会给他打高分。

5.投射效应。它指的是个体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例如, 在招聘中, 某一名求职者表现一般, 达不到入围的标准, 但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和招聘考官一致, 则很有可能使面试考官改变之前的决定。

6.选择性知觉。它指的是个体会在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判断和解释。例如, 面试考官在筛选一堆简历时, 常常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其他的便不予理会。

三、招聘中规避社会知觉偏见的策略

人力资源招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合理规避社会知觉偏见对企业带来的决策风险, 有效地提高招聘考官对应聘者的考察效果, 并从中甄选出最合适的员工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1.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招聘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招聘基准、招聘策略、招聘经费、招聘人数列出具体详尽的要求。招聘基准的制定应使得人员技能与岗位职责相匹配;招聘策略制定时应全面考虑好招聘人员的素质要求并提出招聘备选方案;招聘经费的预算应该合情合理;招聘人数的确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并通过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批准。

2.做好人招聘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的招聘人员如何通过招聘工作选拔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实际上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对于企业的在职领导或员工, 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懂得如何进行招聘, 因此必须在招聘工作开始之前对相关招聘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 从而提高招聘的信度和效度。

3.选择科学的招聘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管理科学的进步, 招聘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规避招聘过程中社会知觉偏见的不良影响, 应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招聘方法, 对应聘者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与评估。

4.合理优化招聘流程。招聘工作的开展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工作分析;确定招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招聘工作正式开始后的一定要结合实际, 进行初步筛选、笔试、面试等相关工作。若招聘流程过于简单草率必定会增大社会知觉偏见发挥作用的概率, 因而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招聘流程, 从而为企业招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晓玲.员工招聘中的知觉归因偏差及规避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上一篇:民主管理大会上的报告下一篇:策划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