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感想(通用12篇)
大学感想 篇1
当代大学生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实践感想)
每次回头时间总是悄悄的溜走了,而我们却再一次的讨论着这个迷漫一生的话题,我们在一起讨论着当代大学生的将来,更是为自己的未来作一份更完善的计划书,相信其实很多人在这外时期都徘徊和迷惑过,都在自己的心里面问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该何去何从,过去的过去我们都有过自己的梦想,可实际确实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变的学会思考自己的过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
这次我们组致通过了这个题目,确认好好共同学习这个题目的内涵,更好的了解和规划我们的人生目标。这次的实践没有太多严肃而渊博的知识,主要是对当代这个社会的了解,所以查阅的书自然很有趣也丰富多彩,主要是人气比较旺的读者,和一些娄似的杂志,从中有很多我们在校大学生和刚进入职场的年青一代,统览了一下其实他们当初的选择这是有很多的顾虑,并不像以前我们想像那样的单单只是为了兴趣或高薪而已。现在身边的同学就有这种娄似的想法,他们和我一样来自于遥远的省份,求学在外,这一两年的风雨让他们更加的学会本份做人,孝顺父母,学会感恩,自己完全可以抛掉这所谓的一线繁华,回到那片养育自己的地方。
还有的人则是主要考虑到自己以后的薪水问题,所以这就可能汲及到面临更难的挑战和日后更严俊环境。这样想法的多半是愿在一线的大城市里面寻找他们的梦想,进入大一点的公司,国企。踏踏实实的干起。这过程不得不面临很多的诱惑。
更受迎的是很多人出来的第一个选择都是自己创业,可是这之中又有很多的疑难问题。理想中的计划都总是和最后的结果有些差距,尽管会成功。选择自主创业的新生代大学生们不仅大部份缺少资金的的投入,还欠缺着很多相关行业的专业培训和实践。
总的学习下来,每个人的职业生崖都有着不同之处,而这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在共同点,到将来就业的选择更加明志打算也会相对长远些。而面对国内的当前形势和政策,我们就从目前能做的就是学好每一门课程,别到用时方恨少,到职业选择时别让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选择面宽或知识面广相信很好多行业里面我们都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总的下来就是这次实践让我们再一次的绷紧了神经,对下自己的将来和社会就业的动态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大学感想 篇2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 高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 我国大学生从整体上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提高, 集中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团队服务意识不强、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高等教育必须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培养逐步取代过去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手段的教育培养模式, 建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以学生参与、教师指导,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的, 是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改进。我院的三维动画宣传方案设计项目是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 在该项目制作过程中, 需要结合专业知识, 形成团队意识, 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
1. 结合课程学习对项目进行综合创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思想是指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社会需求进行再创作,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三维动画宣传方案制作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课堂学习知识, 完成了三维地图的比例关系研究、单体建筑模型制作、建筑灯光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后期音效合成等项目环节将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地串联, 明确学以致用的本质。掌握专业课堂理论知识, 找到虚拟建筑与实际模型匹配的结合点, 判断制作过程中的主次关系, 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创作, 为后期的课程学习积累素材和实践案例, 是一项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
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制作主体的团队项目。在这个团队中, 明确每个组员在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及任务, 协调项目实施中的各个环节中所遇到的困难。三维地图比例研究、草图绘制、模型制作、动画制作、后期合成以及整理表格和文件都是非常繁琐的工作, 这就对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有很高的要求, 每个组员都需要有服务他人的意识, 相互合作, 相互配合, 吸收他人的长处, 了解自身的不足, 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团队意识。
3. 学习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的管理能力
该项目从立项到完成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 组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学习项目任务分解、项目进度安排、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和方案等工作。把控整体的项目进度, 制定合理的、可实现的项目阶段表。力争在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上找到最佳平衡点, 最大化地对项目成功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4.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三维动画宣传方案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
⑴根据学院实际与规划面积和相应标准, 运用动画技术手段和景观设计原理, 虚拟整个校园动态, 修改与完善校园景观, 创造读书在知行的艺术氛围;
⑵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有着实际的意义, 以科技创新带动大学生就业。
⑶宣传学院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 为宣传学院文化和招生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开展创意思维活动, 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该项目实践过程中, 由宣传动画项目进行驱动,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项目的研究、模型制作和动画制作过程中来, 积累丰富的虚拟现实设计知识, 了解三维建筑模型和地面道路、校园小品设计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 产生联想和灵感,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因此,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提供良好的实践与创新氛围,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展现自身的才能、体现创新的乐趣。
2. 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完成该项目制作, 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进行辅助, 同时也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地了解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程设置的问题, 比如有些课程讲解无法与社会发展同步、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对当今社会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 涵盖了许多的专业知识, 项目的实施能使专业老师了解课堂知识需要进行改进的部分, 课程设置的不足, 设计针对该专业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合理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为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3. 为专业学习开辟了第二课堂
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匮乏, 在该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导师在课余时间将组员召集在一起, 学习的项目分析、制作和整理, 对专业知识在课堂之外进行了延续, 拓展了知识的宽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了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 是对现有知识的补充和升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是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潮流和趋势。因此, 高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并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制作和完成, 完善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 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几年, 伴随着“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国家发展规划, 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从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实践动手能力的意义, 确立了创新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三维动画宣传方案项目制作过程中, 通过我们实地考察测量, 对三维地图的比例标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制作三维动画宣传方案的实施又强化了专业软件和建筑外观装饰设计的知识, 明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专业系统的规划和统筹, 夯实了专业基础, 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实践性,三维动画,宣传
参考文献
[1]郑晓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大学感想 篇3
摘 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改革,通过实施我们团队自身申请的“电动式自动化轴承起卧椅的自主创新与研制”项目,完整的经历了“想法—CAD图纸—模型—实体”过程,增加了学生时期的阅历、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科研素质,对小组成员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团队协作;感想
1 概述
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教育部下大力气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
目前,对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推动各地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
事实证明这项改革卓有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20345人,投入项目经费共计4.98亿元。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有1878所高校的5.7万余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万余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高校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
结合自身参加国家的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享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前中后期经验与感受。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电动式自动化轴承起卧椅的自主创新与研制”。(项目编号201510425021)
2 创新项目介绍
一年前我们小组怀揣着一个梦想走在了一起,起初或许只是对新事物好奇,然而事与愿违我们并没有满意的思路。在一次组员会议上,本着为社会上的特殊人群谋取便利这一思想,我们的想法才从无到有,并且逐渐完善。我们发现特殊群体尤其是老年人腿部肌肉松弛难以从座椅上站起,于是我们便想着研制一种方便老年人站起的电动椅。就这样我们小组一路势如破竹,从竞选的五十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当时我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正是由于项目来自于我们小组的想法,我们课题组便增添了许多难度,没有研究生学长的帮助、缺乏老师与学长以前的研究基础。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头开始,并且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
同时我们先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我们小组的优势劣势。优势是:项目可以为特殊人群解决起行不便,想法新颖;该项目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可以实现;项目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急需实现。劣势是:学生题目自拟,可利用的资源少;成员资质浅,缺少经验。
继而我们采用各尽所长的特色分工方法,充分利用小组中各个成员自身的长处,制定了相应安排,使得成员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思维细腻的成员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当前关于本项目的进展、获取知识能力强的成员在图书馆借阅与机械座椅有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善于交流的成员联系老师与学长取得外部的帮助。
后面的两个月里,在我们小组兢兢业业的工作下,课题有了初步的进展,我们已经有了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能力,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能做到将项目提升到国家级。
3 收获与感悟
在我们小组有这个想法的初期,只是简单的认为有了这个想法就能够将其实体化。然而在我们之后的进程中我们意识到由想法到成果要经历“想法—CAD图纸(三维图纸)—模型—实体”这一过程。这无疑打消了我们部分积极性,而在由CAD图纸转化为模型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缺乏相应的材料与设备,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几经波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小组借助了乐高ev3模型模拟了座椅,使得我们的模型得以改进与完善。
3.1 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理解
对于本科生来说大学生创新与大学生挑战者杯是我们科技创新活动最有效也是最有价值的活动,我们小组在整个创新活动中经历了“申请项目—校级大创项目—国家级大创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初期我们一起有过梦想,中期一同挑灯夜战,后期同时分享累累硕果。大创项目不仅使我们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厚积薄发,也让我们在小组的合作中相辅相成,在老师的教诲中耳濡目染。
3.2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本科生的积极影响
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个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本科生的阅历、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本科生不怕苦不怕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本科生的课余生活内容。
4 结束语
经历了为期十八个月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我收获很大。我认为参加创新项目不仅可以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得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总而言之从创新项目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②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③开发了综合分析思维;
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⑤为今后的学习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如今,社会上的高学历人才已经比比皆是,所以要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的从平常生活中磨练自己。而参与创新项目,正好可以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当今国家需要全面人才,我们需要不懈努力,才能跟随潮流,才能将自己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大学排球课感想 篇4
每周有一次两节的体育课,所以上课的时间少,所以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扎实的学到东西,就适当的安排了学习的内容——关于排球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传球、垫球、开球、扣球。不仅如此,通过在比赛练习,我们还掌握了很多简单的战术配合。
通过在排球课上的学习,培养和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不管练习还是娱乐,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不灰心,这些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它也培养了我的配合及应变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排球是依靠判断的运动,你必须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它也是一项靠集体配合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协调,不断观察同伴意图才能合作。所以打排球可以培养人的心理素质、锻炼人的体魄、愉悦心情。
大学新生入学感想 篇5
跋涉出高中的三年苦旅,翻越高考那座艰难的山,我很高兴地进入中北这座神圣的象牙塔,生活在中北这片热情的土地,继续自己寻梦的征程。高中的生活是单调的,同时也是充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那种生活所教会我的拼搏与自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使我更加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大学是多彩的,开放的,这里又各种各样的事物,有各种的机遇,同时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但是,作为一名为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而奋斗的大学生。我会早早地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摒弃一切的不良诱惑,决不让自己的误入歧途。在大学中,我将始终坚持以学业为核心,努力搞好学习,同时坚持以塑造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追求自身的完美。
学业是我们学生的永恒话题,学业是开启梦想之门的那把金钥匙,只有学业有成,才能胜任一切的工作。因此,我将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将大学课程学懂,学会,学通,学精。首先,我将继续努力发挥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良好基础条件,在大一阶段加大英语学习力度,以课本为基础,把听课作重点,以读写为核心,尽力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在英语读,写,说方面的综合水平,做到笔试能过关,口语能交际。一定要在大一下学期以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学习口语的资格,在大三下学期以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为报考研究生奠定基础。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教学学科,采取重点学习,做到听讲与练习并重,以听讲为重点,练习为中心。认真,踏实。有效地学习高等数学,争取弥补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先天不足,做到数学至少要良好,并积极向优秀努力。
鉴于自己记忆力不是太好的原因,对于那些具有记忆性质的学科,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理论等政治学科,我想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基础上进行重复记忆。
纵观当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胜败的关键,故我要力争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扬自己所长,学习新东西来提升自己的诸如心理素质,EQ,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为自己某些方面的特长找一片用武之地,也便于学习其他的优良品质。
在大学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爱好,具有不用性格的同学和老师,如果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学习新事物,这将是对自己各种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锻炼,这也是我要志愿加入班/团委的原因之一。
大学四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但也是一段不长的时间,青春易逝,在这未来的四个春秋中,我将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勤劳与拼搏让其中开出一朵绚丽的花,结出喜悦的果,我会牢牢把握这难得的时光,牢牢控制自己前行的方向盘,让自己到大学之路不会有歧途出现,努力铸造自己到的素质修养,让自己更加完善,更加有能力,为梦想的顺利实现再垫下坚实的一砖。
我相信自己,同时也鼓舞自己能做到,能成功。我的大学将会是:
拼搏与智慧同在风采与梦想齐飞
谢谢观阅
大学感想 篇6
大学,我为之奋斗了十二年,大学,我为之向往了十二年,大学,我曾经梦想的天堂。——题记
如今的我已经进入大学,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学期了。我的大学虽不是自己当初梦想的大学,虽不是自己曾经目标的到达。甚至在知道成绩与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很伤心,很痛苦。想过放弃,想过复读、、、。很庆幸的是我最终选择了接受,选择了坚持。正是这份接受与坚持让我来到了珠海,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虽说这只是一般的本科院校,但它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让我感受到了海的浪漫,风的轻抚,浪的拍打,不仅这样校园里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校园里绿树苍茂,宁静优雅,宿舍宽敞明亮,教室设备齐全,人才济济,师资强大。
在回首时才发现,时间已从指尖溜过,在回首时,才明白自己已是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在回首时,我在珠海已经生活了三个月了,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已经度过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了,在回首时,当初来校时的一幕幕依然清晰的在眼前,如同一张张的幻灯片在眼前放过,在回首时才发现我在大学的一学期已经学到了不少了。大学第一课:让我学会等待
还记的2009年10月10号,在爸妈的陪同下,经过14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珠海。珠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绿化真好啊!由于我是早上六点多到达珠海的,当时师兄师姐们还没来的及到达接我们。我照着学校发给的新生交通指南寻找路
线,由于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们根本找不到需要的路线,能做的只有等待。大约经过两个小时的等待,我终于看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字样,在师兄师姐们的热情接送下,我终于搭上了去往学校的校车。让我明白了等待的意义。
大学第二课:别离
第二天,爸妈帮我准备好一切后,准备启程回家了。那天吃了一顿,让我终身难忘的午餐,没有多么高级的餐厅,只是在学校的饭堂,没有多么丰盛的菜肴,只是饭堂简单的饭菜,没有爸妈多么华丽的语言,爸妈只是不断的重复那几句简单的话语“不要怕花钱,饭一定要吃好,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不断的往我的饭中夹菜。那一刻我哽咽了,再也吃不下了,眼泪不争气的往下流,看到我这样爸妈也不说什么了,只是让我快点吃。总担心别离,总害怕分离,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啊!爸妈要回家了,送他们到校门口,本想开开心心,微笑的送他们上车,但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我舍不得他们,心中有千万语想对他们说,可那刻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有眼泪不停的从眼角冒出。望着爸妈离去的背影,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不断回忆昨天的往事。直至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中。昨天就像一条总也走不完的路,路边的树上结满了叫做往事的果实。我溺爱着昨天,但它带给我的却是一种痛苦的美丽。于是,我选择也它隔窗相望。那是第一次与父母的别离。
大学第三课:学会独立
到了大学,一个人独自在外,不再住在家里温暖的大床上,不再依偎
父母身边向他们撒娇,不再有父母帮我解决吃穿,什么都得靠自己。但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没有了父母的关怀,在寝室里却多了五个新的室友分享我的忧愁;没有一个人独有的房间,没有柔软的大床,却有另外五只床的陪伴,感受着一份小集体的温馨;没有父母在身边让我依偎,却有六人的“卧谈会”,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里我慢慢的成长,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大学第四课:学会尝试推销自己
刚进学校不久,就有许多的社团开始纳新,带着一丝好奇,我报了一个社团,但初次面试就落选了,接着我又连续报了几个都没有成功。此时我开始有些沮丧,甚至出现了挫败感,没有勇气再去投简历了。但看着同学们被一个个社团录取我不甘心自己没有一个。我决定在尝试一次,在总结了以前的失败后,我又投出了两份简历,一份是校学生会的,还有一份是学校社联的。但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两份都进了。回过头想自己当初如果没有再一次去尝试,也就没有这两个的成功了。后来我去问师兄师姐们,他们录取的标准是什么,他们都很一致的告诉了我时,你敢不敢推销自己以及你的态度。
这就是我在失败后又学到的东西,尝试,推销自己,还有态度。大学第四课:学会分配时间
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许多自由的时间。不像高中那样一整天满满的都是课。大学一天有时只有三四节课。其他的时间全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就看我们如何去合理分配。还有就是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冲突,更需要我们如何去正确的处理二者在时间的冲突。
大学第五课:学会计划
计划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计划,你就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已经过了一学期了,在这学期中我收获了不少,但后面还有好长的大学生活要走。以下就是计划的未来的大学生活:
我想把下学期和大二分为我大学的前半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人际关系,大一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也出来了,总体上还可以,但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不足是这一学期并没有认真的听课,上课总是前半部分很有激情的听,可到了后半节就开始头脑开小拆了,所以下学期我要认真的听课。尤其时下学期有了限选课更应该认真。人家说没逃过课的大学不叫大学,当我不这么认为,及时你上大学了,但你毕竟还是学生仍然要认真学习,去上课,认真的完成作业,并且这学期我没有逃过一节课,下学期要坚持这个好习惯。并争取拿奖学金。现在还没有回学校,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参加下学期的四级考试,但不管怎么样在大二之前一定要将英语四级考试过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英语口语不好,所以下学期要好好锻炼自己的口语,争取有所提高。由于我是校学生会和社联成员,因为这学期开学比较晚,并没有参加什么活动,下学期的社团活动会比较多,我要让自己尽量多参加社团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三和大四是我大学生活的后半阶段。大三要让自己逐步走出校园,可以去找一份兼职做,这样不仅可以给自己增加一点生活费,还可以获得一点工作经验。但并不是说,不要学习了,大三大四除了一般的学分要休的,还要提前准备公务员考试,阅览更多的书籍,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外,也要使自己的其他知识有所了解。我之所以要考公务员是因为我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所以我认为考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我的目标是大学毕业后去考公务员,因此必须在大学期间提前做好准备。到了大三我就会退出学校的社团活动,转向校外实践。大四要开始实习,为自己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学校有安排统一的实习则服从安排,如果学校没有具体的安排我想到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去实习,首先大型规模的我们的实力可能还不够,小型规模的则满足不了自己学习的动机。在中型企业中可以充分利用里面的资源,例如如何加强工作能力,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展现自己,等等。让自己提前体验社会生活。
大学生活的最终目标是拿到管理学士的学位证书,而不仅仅只是拿到毕业证书。并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新世纪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如今的我已开始慢慢习惯大学生活了,开始慢慢认识到自己今天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事实,而我的心也开始接受,开始在这里成长,用我的心去体会大学的生活,不必要何等的轻松和快活,不必要何等的风花和潇洒,我只要用自己一颗诚挚的心,用心去努力,用心去做好一切,用心去奋斗。直至飞翔,飞向那云和山的彼端。
大学是梦飞翔的地方,大学是心放飞的地方,大学是成长的地方。大学的我们充满朝气,大学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大学应该是指点江
杂文感想 篇7
《维特根斯坦的小屋》《看与视角》《历史的特征和当代的特征》三篇文字都属于由旅行中的见闻所展开的文字论述。
《维特根斯坦的小屋》 (裴钊, 2014.07)
一文通过维特根斯坦在维也纳为他的姐姐设计的住宅入手, 从他的传记和哲学思考中, 引出建筑方面的两个话题。其一, 现代主义与铁板一块的机械理性主义并非等同, 其中也包含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就是歌德至斯宾格勒这一从形态学出发的传统。出于对牛顿科学的机械主义的厌恶, 他们希望寻求的是“照其本身认出活的形式, 在背景中看出它们的可见和可缺的部分, 把它们能感知为某种内部的东西的显现”。受到歌德形态学影响的不仅仅只有维特根斯坦, 仅与城市和建筑相关的就有格式塔理论、城市形态学研究、类型学等众多理论。其二, 批判了对宏大和统一体系的欲望, 所有这些纷杂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建立在一个因果关系上的幻象之上, 认为建筑学需要某种抽象和一般性支撑体系。对于这些幻象, 晚年维特根斯坦给出的破解方法是抛弃因果关系, 使用类比的方法, 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他所说的 “端赖于看出联系的理解”。而这两点在当下中国建筑话语中正是混淆不清的, 很多讨论的对象和假设都是有问题的。
《看与视角》 (裴钊, 2014.08)
一文以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为切入点, 从“看”的行为发生, 谈到“看”的对象, 又谈到了“看”的再现工具透视法, 以及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最终以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建筑都有关的一件事来结束。其中有两种“看”的对象:以外部实在世界事物为对象和以人头脑中概念世界的再现为对象。由于“看”这一行为的生理发生机制, 注定第一种类型的“看”必然是以某个特定的角度展开, 而那种追求对象全方位同时展开的观看方式, 如立体主义所呈现出来的形式, 只可能存在于第二种类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第二种类型是一种全面的和无所疏漏的观看方式, 它只是提供了这种“看”的可能性。事实上, 由于符号所具有约定性含义, 人们在观看时倾向选择自己希望的、熟悉的和习惯看到的片段进行解读, 这种因惯性选择所带来的偏见比生理上不完全的“看”所造成的偏见更加常见, 数量也更多。在现实生活中, 这两种“看”的方式并非截然分明, 甚至会相互替代, 而且人们常会因为某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和习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进行观看。由此延伸到文学中、绘画艺术中的看的谈论, 并进而转入建筑设计中, 通过对透视法的讨论, 说明了“看”与“做”的关系——如何“看”决定了怎么“做”。
《历史的特征和当代的特征》 (同庆楠, 2014.10)
则通过在日本东京的行走, 所观察到的城市形态和现象, 就城市的历史与现代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特别就历史的特征与当代的特征两者之间常认为的二分关系提出质疑。特别以东京为例, 东京的城市特征简单有效地应对了个体的人在大都市里无家的这个问题。面对公共的城市街道巨大尺度的大都市建筑是对当代全球化文明的回应, 而内部私密的宜人尺度的住宅区却是如此充满人性关怀的人的房子。它并没有抗拒当代文明进步的影响, 同时也丝毫没有妥协对个体的人的关怀, 一个普通人可以在当代最为繁华的大都市里找到一个自己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安全的家。这无疑是对人的当代的境况的深入关注, 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当代的特征。对建筑师来说, 追寻当代的问题, 然后从历史中找到应对的答案, 这也许才是面向未来的历史观。
《谁的建筑》 (裴钊, 2014.09)
本文由和一位国外教授的闲谈展开, 对于建筑设计的归属性从国家和民族的属性开始, 进而讨论到建筑设计署名权的历史根源, 转入到当代建筑作为一个综合建造行为, 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的情况下, 署名权的合理性, 以及当下建筑建造背后我们所容易忽略的社会问题。并借用一位美国人类学博士的研究成果从建筑建造角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建筑的特殊性和现实性, 对于中国建筑中的“自治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指出建筑师署名权是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传统和习惯, 建筑师才成为建筑名义上的创作者。但随着技术发展, 社会分工细化、商业社会和消费主义的兴盛, 这种署名权更类似一种被消费的品牌。而当不断地追问“建筑是谁的”的时候, 才有机会意识到建筑背后的社会脉络, 也只有在这个关系中, 才可以摆脱建筑师自恋的美学“自主性”趣味。思考是否还能以西方现有的建筑和建筑学本身的定义来判断中国当下建筑的含义问题, 也许中国建筑对传统建筑学的定义进行了某种颠覆, 不是从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开始, 而是一种逆向的过程, 从建造过程和实践中重新扩展了建筑学的定义。
《文脉与艺术呈现》 (茹雷, 2014.11)
通过研究勒·布伦的《赛古伊首相》, 作者解读出因时代变迁、文化差异而幻化出的多重意义折射。勒·布伦笔下虚耗人力的画面却恰恰被西方学者解释为具有“满大人”声势, 模仿了中国朝廷中官僚的纸醉金迷, 反映了法国人对想象中的中国式豪奢生活的向往。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变幻魔力:中国在各类欧洲游记传奇中被建构、被投射而成一个充满极端场景与放纵欲望的幻想国度, 欧洲人以这个虚拟的中国为蓝本描绘起自己所追寻的梦想之地, 而他们笔下的富丽奢华又被现实中的中国人接受为真实存在的例证。原初的幻想国已经不再有主人, 成为中西想象的对象。自中国起始的虚构历程, 最终为其出发地奉上了真切的展示实物。在这样一个由文字、图像构建起来的幻象与真相的消长绝续中, 虚化的文本往往比事实的存在更容易为文化所接纳, 进而经文化的权威成为被认可的真实。在创作与展示之间, 时空上不同背景之下的文脉的落差与矛盾, 使得艺术品具备了双重的特性:依托着文脉的无限矛盾与趣味, 以及脱离开文脉的自足的存在。并进而引申, 在文脉意义不断变化的条件下, 借助艺术的视野, 建筑可以在理论层面更深刻地介入社会, 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足。以实用为起点的建筑固然无法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绝对纯粹状态, 但也因此避免了与周边事物的隔膜与疏离。
《喃喃自语:台湾建筑环境的在地观点》 (李峻霖, 2014.12)
本次邀请到了台湾独立建筑师和台湾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李峻霖著文。在抵抗全球化进程中, 在不同的地区中地域有不同的实践。不同于其他任何主义和流行思潮, 地域和本土不需要一种主义或者一种标准解释, 它们与各个地区所生活着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而只通过实践来定义自身。本文作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期间的论文与地域性研究相关, 并以长期的台湾在地实践经验为基础, 就台湾当代建筑实践的状态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批判, 指出建筑层面的全球化/ 国际化指涉的应该是一种空间本质上的思维模式深度与广度而非形式上的表现主义, 具体精神就是“全球思维、在地行动”的实践, 也就是越在地就越国际。
《栖居的东方诗意》 (孙彦青张庆生, 2015.01)
本文则通过作者回到故乡宝鸡所见所闻, 并结合其在美国师从文丘里和索金教授所学的城市理论研究, 以宝鸡城市形态为例, 借用现象学和林奇的城市分析理论, 提出了东方城市的独有的特点, 以及东方诗意如何在城市生活中得以存留和发扬的可能性。
《孰因孰果》 (裴钊, 2015.04)
国培感想 篇8
本次研修使我的心灵不断地受到震撼,不断地荡涤,不断地启迪。对于这次国培,我有太多的感谢、太多的感悟。
一、感谢
陕西师范大学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在紧张和隆重的开班典礼、激动的破冰之旅后,内心一直涌动着两个字:感谢。感谢这样独特的研修方式为我们传递教育前沿最新的信息;感谢老师们精辟独到的见解为我们传道解惑指点迷津;感谢每位同仁本色的回答与提问为我们展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还要感谢师大提供的舒适的食宿条件……在这期间,我们似一粒种子、一株小苗,悄悄地、悄悄地,不留一丝痕迹地茁壮了起来。淡化研修中的评价,重在解决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以指导以后的化学教学工作,是本次研修的宗旨。茶叶因为沸水的冲泡才释放出了本身深蕴的清香,生命因为不懈的奋斗才留下了令人回味的幽香,研修培训因为细细的揣摩才收获到芬芳的花香,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我们徜徉在智慧的海洋里。感谢陕师大提供了一线教师交流提升的平台。让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不断完善,让我们不断收获。来省级研修之前对自己即将进行的培训感到非常惶恐,只怕会有辱使命。当投入其中,每天聆听教授们的精彩讲座、解惑,自己心中的疑问被层层剥去;面对问题,不断地思考,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发现自己下笔评论竟能酣畅淋漓;与同伴交流也能充满活力……我开始庆幸自己能和全省的化学教育精英们一起携手追逐阳光与梦想,我开始相信以后面对任何挑战和挫折我定能从容应对。在和大家共同的学习中,自己正经历着一次蜕变式的成长!“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是啊,十几天来,指尖的飞动、思维的跳跃、心灵的震撼以及感情的碰撞,摩擦出了多少智慧的火花。喜欢把研修中自己的变化比作“拔节”,这是一种生命成长的真实状态,激荡着激情与活力,真心希望自己能和学友们一起在这次研修中智慧地学着,辩证地思考着,跨越地进步着!
二、感悟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要平等地、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学校是师生交往的场所,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优化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交往,是教师需要做好的头等大事。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而艰巨的,要快乐地走下去的话,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和努力去培养学生。其次,注重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强有力措施。教师应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识、再创造,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展开行动研究,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低效或无效教学转化成高效教学。
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去学的、要去钻研的还很多,而且刻不容缓!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将重新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向前看!
培训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学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能因为自己会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中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空间,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国培,国培让我成长。
大学毕业感想 篇9
时光飞逝,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离开宿舍、离开课堂、离开书本、离开学生的称呼,但到了真正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恋不舍。
四年前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欣喜;第一次进入大学宿舍的无眠;第一次走上讲台竞选告诉大家,请相信我会做的很好;第一次冲上舞台尽情的展现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讲话介绍我自己,这四年中有着太多的第一次,每次都会发生什么、改变什么,每次都是很努力才会做到,每次过后都会兴奋很久,如今往事已成往事,很多事情已做成了习惯,很多记忆已成永恒,很多美好已经定格。思维很乱,想到很多却不知如何描述,更不知从何处下手。
初入校园,对什么都如此陌生却又好奇,学校里单一的生活方式,让我体会了各种成功和失败、辛酸和汗水、苦涩和甜美;在这里,竟然悟到了不用怎么努力却也会有不错的成绩,但最终自己却会很伤心,大学四年好象一无所获;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的人,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擦肩而过,有的甚至会对彼此吝惜一个微笑;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欢笑和争吵、甜蜜和苦恼,还有种种无奈和叹息。始终认为自己很努力,很珍惜,但为何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还会有这么多的遗憾。总是回头想,这件事如果那样处理会更好,但已无济于事,上天不可能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即使真的重新来过,可能结果还是这样。生活总是这样一天天的过着,甚至在前一天还感觉是理所应当、无所谓的,但今天就要离开,突然才感到了太多的无可奈何,感叹为何不生活的更有意义。
四年,想想很长,过起来却是如此短暂,往昔依旧,眼前重复的竟然是四年前的光景,最可怕的是,记忆丝毫没有模糊,这才重新感叹,时光荏苒。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可以解释一切,时间可以成就一切。我们曾一同走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曾共同见证青春的花开花落,当校园里啤酒和眼泪的味道开始弥散,我们清楚地知道,离开的日子不远了。
那一年,我们怀揣着一份新奇与喜悦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同一座校园。四年来,图书馆、自习室、寝室、食堂、操场留下了我们多少喜怒与哀乐,欢笑与眼泪,梦想与激情。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只能带走我们夏花一样绚烂的青春,却驱不散留在我们记忆深处那漫山遍野的芬芳。许多年后,我们还会回到我们的母校,还会在某个暮色四合之际走在校园的小路上,静静地回首往事,让曾经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在我们的心中重新感动一次。一个四年结束了,又一个四年在我们脚下延伸。告别白衣飘飘的年代,告别青葱岁月的懵懂,我们的脸上写着自信与成熟。我亲爱的同学们,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未来要靠我们亲手去摹绘,将伤感与留恋揣进兜里,带着梦想与激情上路,人生百年太长,我们只争朝夕。毕业,让我们离开了一个生活了四年的熟悉环境,而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人和事,有时,难免会感到惶恐不安,但我们相信没有必要悲伤,因为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暗淡,真正的感情不会因为时空而渺茫,我们都是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大学评估感想 篇10
我们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已经结束几个月了,现在回想起来,评估这段时间真是一个辛苦与收获,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在学校全面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思想下,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条件,学习氛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评估,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使广药的明天迎向一个光明的未来。评估的结果,牵动着无数广药学子与教职工的心。多少个日月的操劳与努力,无数个教职工的勤勤恳恳,都只为广药能通过专家的评估,同时使学校各方面迎向一个开阔的天地。评估是机遇,评估是挑战,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每个广药的青年,教职工都在迎头奋进,抓住机遇,认定一个目标,便风雨兼程,尽力做好每件事,不留半点遗憾。
迎评,我们做得更好。迎评,学校的文化氛围更浓了。各系各院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启迪思维、开创心智,培养各方面能力。广药的讲座更注重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未来。同时广药开展了多种活动,如中药标本制作大赛。这些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与眼界,更体现了广药浓厚的文化氛围。迎评,更浸染了无数教职工的汗水,他们日夜操劳,为各种教学日程安排作精心的构置,同时在不断的改进和健全各种教学设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评估对广药来讲,有着许多可观的价值。首先是鉴定价值,可衡量学校的教学工作处于什么水平。其次,是发现价值,通过评估梳理学校的改革建设思路,梳理学校的历史,发现闪光点,亮色和特色,也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再次是增加价值,通过改革、建设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台阶。因而,评估对广药是大大有利的,最终受益的还是广药,当然包括广药的学子以及教职工。
阅读《有效教学》一文感想 篇11
一、有效备课,“让我欢喜让我忧”
《有效教学》指出,同一所学校,不同的老师,可以允许不同的备课方式。刚毕业的,倡导“手写式”,便于练习基本功,有更多时间思考,90%原创,10%打印,强调共享集体备课资料,这样利于其专业成长。对于骨干教师,为了减轻其职业倦怠,充分利用已有教学经验,可允许50%手写,20%“翻唱名家”(活页备课),20%借用集体备课,10%在书上批注,坚持写教后反思。成熟型教师,可允许用50%修改案,只需30%原创即可,10%在书上批注,20%借用集体备课。这样把握尺度,因师而异,减轻了教师抄写教案的负担。办法当然很好,可是要具体操作起来,如果没有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哪所学校敢“自作主张”呢?
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学校逐渐尝试使用电子教案。在一门心思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把教师写(抄)教案时间与精力省下来,走进教室,多上几节课,多辅导几个后进生,更利于提高成绩,自然成了校领导们不约而同的做法。
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备课的做法值得提倡,资源共享的优越性也有目共睹,客观上讲,教师自己钻研教材,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未必就比抄来的或复制来的好。笔者认为,真正的“有效备课”可以不在乎什么形式,但一定要切合学生与教者实际,一定要认真解读文本,慎重决定取舍。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上,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否则无法深刻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能否考虑弱化对实为“形式”的备课笔记本的检查,用更大精力去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备课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一书中所推崇的特级教师于漪的“三备法”,我在敬佩之余,不由回味起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去年,我们六年级语文学科组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同轨的五位教师中有三位是首次任教,况且又是新教材。于是,这本参考书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你请我约,他请你带。学科组里数我岁数最大、教龄最长、职务最高,怎好意思强夺弟妹之爱?只好自己钻研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形成备课初稿;再上网查找,比较修改。集体备课时,和盘托出,敞开心扉,彼此研讨,求同存异,互补短长。倘若是教参上明确提示的,我立即在二次备课中标注出来,进行反思。尽管我一再要求自己恪守“备课不在字数的多与少,关键在于内容的‘真’与‘精’这一信条,天长日久,终究还是难以“完美”。毫不隐讳地说,有时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再也无心思考,更是懒得反思,第三次备课自然打了折扣。个人初备,我几乎都是晚上在家里进行的。不错,处理教材日有长进,但付出的时间确实不少。
毋庸置疑,随着学生家长的期望值、社会的关注度和主管部门业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压力也不断加大,职业倦怠感必然与日俱增。如果每节课都要做到“三备”,需要付出多长时间、多大体力和多少脑力!作为社会人,面对各行各业的工作现状和收入诱惑,要始终如一地安贫乐“教”,无“大勇气”“大毅力”怎行!
二、有效指导,“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思考能力、倾听耐心、圈画批注的习惯和自我表现的强烈愿望,习惯于做听众与观众,就是人们戏称的“木头人”。课堂上,有的皱紧眉头,故作深沉,表示自己在思考;有的胡写乱画,假装斯文,借此来消磨时间;有的偶听同学回答有误,就立刻纠正,全然不管说没说完。如果问及有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举手回答者往往仅改几字,实际同出一辙。如此的“自学、思考、倾听、回答”,岂不是浪费大好时光,课堂的有效性又从何谈起?
《有效教学》中提及教师的有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对照“五适”,我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日日记录整理,常常深刻反思,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有效倾听、交往互动”等良好习惯。天道酬勤,一个学期的反复抓,果真收效明显。
三、有效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越发感到不会教书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是思想老化,也不是教学理念滞后,只因为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结果的实际评价权重,两者不相吻合,让人无所适从。
再如,“有效教学”关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是不是说,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行为都是无效的呢?显然不是。因为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事实表明,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读书像腌菜一样,在适度的卤水中,浸泡久了。自会人味。
现实中,教学结果的评价近乎“分数至上”,这势必导致一切教学工作“唯分数是瞻”。不计“投入、产出”,乐此不疲地大搞“题海战术”,何谈内涵发展?“不择手段”地增加“分数”,追求那所谓的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全有悖于新课改所倡导的“注重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主旋律。
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习作说真话、吐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了考试拿分数,纵容孩子抄作文、背作文的教师应该不在少数。大家都知道,作文选每生一本,操作起来便利快捷。同时,许多教师撰写论文,离不开网络搜索,离不开剪贴拼凑,有朝一日当真要亲自动笔,恐怕为数众多者,绝对没那么“神气”了。
“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我深信不疑,且一直鼓励着学生,鞭策着自己,与孩子们同读、同写、同乐,享受着别样的欣慰与幸福。开学以来,好几个学生已经写了两万多字的日记,就是一个佐证。当然,相比之下,少做了许多家庭作业,考起试来,很可能暂时稍有落后。因而,常有“山重水复”之沉重,有时也难免心生“同流”之意念。在心灵的煎熬中,每每看到“小荷露尖”,无形之中平添了“坚守”的无穷动力,霎时间仿佛已经“柳暗花明”。
一堂测试课引发的感想 篇12
一天上了两节五年级的“双手正面垫球”体育考核课, 两个班考核测试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收到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感触颇深。
上午第一节课是五 (5) 班, 先排队集中, 宣布考核测试要求及注意事项后, 慢跑、徒手操, 每人发一只软式排球, 学生自由散开练习。几分钟后, 按照体育考核表上全班学生的顺序, 由我逐个进行考核测试, 其他同学在旁边散开练习, 轮到谁谁先考核测试。考核测试过程中, 我兼顾观察了一下课上学生总体情况, 感觉到大多数人练习的积极性不高, 考核测试速度也比较慢 (每人要测试三次) , 自己的精力大多关注在考核测试的同学身上……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这节考核课该怎么上?怎样把测试过程变成有效练习与评价的过程?怎样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考核测试的效果?我深深地陷入思考……突然想起以前自己带学校独轮车队训练时, 一个人忙不过来, 就尝试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让先学会骑行的队员当师傅, 每人带一个徒弟练习;同时要求不会骑的队员主动找师傅当徒弟, 自由结合, 比一比哪个小组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提高得快!训练效果也不错。想着今天下午第二个班考核测试, 就准备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下午第二节是五 (8) 班的课, 整队后做好准备活动, 我开始讲述测试要求同时向同学们宣布一个决定:“老师决定寻找垫球优秀者, 聘请他当小老师协助我考核测试, 或者聘请他当师傅指导徒弟练习。”宣布后, 学生中想做师傅的特别多。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自由散开练习。我在学生中巡视指点, 寻找发现垫球优秀的同学……哨声集中, 学生们散点式靠在我周围。“同学们, 刚才自由垫球练习时, 有没有按照考核测试要求, 动作正确的一次垫满21个以上者!”七、八只手举了起来。“好, 请你们勇敢地站到中间来给全班展示, 大家欢迎!”全班自觉自动地围成一个大圆圈……“同学们, 下面开始考核测试, 每人有三到五次机会, 由刚才通过展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当考官, 小组长负责协助, 向体育委员汇报登记同学成绩。最后, 老师要看一看哪一小组的考核成绩好!相互合作精神好!”我把通过展示测试的五六个人做考官有机地分到各组, 让需要辅导的同学自由拜他们为师傅请教。考核测试开始了, 各小组散得很开, 有的小组考核顺序由排头开始, 有的小组由排尾开始, 有的小组由较好的同学开始;有的小组一个同学连考几次, 有的小组一个同学先考一次后再轮换……只见小老师们很认真, 不打折扣, 严格要求, 有的还不时提示动作要领;未轮到考核的同学认真练习, 相互交流体会;首次考核合格的同学也在练习, 他想努力争取下面几次中考得优秀, 为小组争光……
课后进行了统计一下, 五 (8) 全班考核测试结果:21个优秀, 15个良好, 5个合格, 全部通过, 明显好于上午授课的班级, 同时这节课中各小组考核测试成绩优秀率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现的非常好, 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剖析与反思
两节同样内容的考核课却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效地把训练独轮车队的实践经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团队互助作用, 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针对运动员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机地运用, 构建考核测试的表演舞台, 积极使用各种激励性的评价,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 更新理念, 改进体育考核测试的方式方法
在一般体育教师的传统观念中, 考核测试不肯放权给学生。因此, 我们要对这一传统观念重新思考,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认识到学生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相信学生的组织能力;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 考核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完善改进体育考核测试的方式方法, 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考核测试的效率与效果。
2. 相信学生, 创设自我展示活动的平台
通过实践, 学生也可以当小老师、小师傅, 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 使考核测试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改变全凭教师考核测试“单打一”的枯燥方式, 改变体育课堂上教师唱主角的传统方式,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有更多的练习考核测试机会。对每个学生要充满信心, 给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平台,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特长, 在考核测试中有机地带动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3. 小组合作, 培养团队互助共进的精神
在考核测试中, 激发学生争当小老师、师傅的方式, 实质是在独轮车队训练时受到一种练兵方法的启示。“自主——合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可以在自主中促合作, 在合作中强自主。在教学中, 所说的“兵教兵”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兵教兵”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能促进个体的运动参与、思想的碰撞、运动技能的提高, 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知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大家争当小老师、师傅, 小组中的强兵教弱兵、弱兵教弱兵等方式方法, 正是“兵教兵”思想很好的体现。
4. 多元评价, 强调师生全方位身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