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管理信息系统

2024-05-19

入伍管理信息系统(通用6篇)

入伍管理信息系统 篇1

山东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时间表2009-6-

4一.6月,学生向所在学校武装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报名,按照当地征兵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参加身体初检、政治初审。

二.6月15日前,被确定为预征对象后,填写《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和《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提供与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签订的毕业后还款计划书复印件,一并交到学校。

三.6月30日前,《登记表》和《申请表》经学校确认并加盖公章后,由预征对象本人保存。

四.10月31日前,预征对象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报名应征,并将《登记表》和《申请表》交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五.12月31日前,预征对象经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后,收到《应征入伍通知书》。

六.次年2月,学校将入伍毕业生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款项汇至指定银行账号或贷款银行。

我省将大规模征大学生入伍 毕业生将享优惠政策

■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本专科生都可应征

■可获学费补偿等,相当于入伍毕业生免费上大学

■有直接成为军官的机会,退役三年内考研初试加10分

■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本专科学生都可应征

■不包括往届生及非学历教育学生

■符合要求者可直接选拔为军官 退役三年内考研者初试总分加10分

时报6月3日讯(记者文胜)记者今天从省教育厅和省军区司令部联合召开的2009年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电视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军将大规模征集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高校毕业生入伍可获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相当于每名入伍毕业生都免费上大学。

据了解,国家预征对象为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民办

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应届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不包括往届毕业生及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类学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年龄要求为当年年满18到2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放宽至24岁。

高校毕业生入伍将享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相当于每一名入伍毕业生都免费上大学;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同等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士兵优先;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学位的,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官。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者经过一定考核后入读普通本科;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入伍管理信息系统 篇2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入伍管理信息系统 篇3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信息系统 (HIS) 是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为医院所属相关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院长统计决策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 具有提取信息和数据通讯的能力, 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诊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医务与一般事务管理系统, 例如领导查询、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财务、统计、药房药库管理、卫生材料和器材管理、人事、后勤保障等等。诊疗信息系统包括专家系统、新药统计系统、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药物检测、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 (PACS) 、手术解剖虚拟系统、肿瘤组织学等等。医疗服务系统将医院的服务对象从直接来院接受治疗的客户向院外扩展, Internet技术的发展, 使院内医院信息系统向外延伸成为可能, 服务将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个领域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

1.2 电子病历的定义和内容

电子病历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也叫计算机化的病历或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它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视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 取代手写纸张病历。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其中有结构化的信息, 也有非结构化的文本, 还有图形图像信息。电子病历含有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从存储记录的意义上讲, 电子病历是病历信息的又一种记录方式和存储媒介。

1.3 电子病历对医院管理的积极作用

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病历信息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 因此, 电子病历绝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 它实质上是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取代纸张病历也不是发展电子病历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更不能用这一目标来衡量电子病历的意义所在。它的作用在于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 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2 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分析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较高级阶段所要执行的功能, 也是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医院信息开发者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电子病历涉及而广, 设计和实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 电子病历有以下的技术要求:

2.1 输入或引入。包括从外部数据库

(SQL Server, Fox Pro等ODBC兼容数据源) , 手工/语音录入, 扫描/数字化, 专用端口 (DI-COM接口, VIDEO接口和检验仪器串口等) 进行导入, 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表、图像、视频、DICOM图像/视频和专用格式数据等。

2.2 显示/打印。

包括文本内容显示 (纯文木/格式文木显示) , 电子表格, 数据表, 图像、视频、检验报表、历史跟踪曲线图, 状态图等显示方式。

2.3 存贮和传输。

能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卫星等方式传输, 能在医院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个人PC机上存贮。能存贮在个人电子信息卡上, 形成一个高效、方便存取的广泛联系的电子病历存贮传输网络。

2.4 安全要求。

由于病人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 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 电子病历还需有加密和安全保护功能。还需采用数字证书技术, 保证医师签名的合法性。要保证有权限的医师浏览病历和增加新的病历资料, 还要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浏览和修改电子病历。

3 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电子病历的归档

电子病历的归档可以采用自动归档的方式进行, 它是根据一张“归档索引表”来进行的。每录入一个新病历首页后, 都对该索引表更新相关字段, 如录入时间字段, 每次自动归档时按照索引表完成。自动归档过程由应用程序定时触发。每次至少完成以下三项操作:查询索引表中各病历的生成时间, 找出需要转存的病历;更新索引表;分级转存。分析以上操作, 可知这实际上是通过查询归档索引表, 自动向三级存储区更新或添加病历数据记录的问题。

利用SQL Server提供的触发器技术可实现。依照上述思路和要求, 在归档索引表上建立一个UPDATE触发器。每次在零点过后输入新记录时自动触发该触发器。触发器内容如下:

检索归档索引表;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后录入 (或修改) 时间将一级存储区中超过2周的数据记录归档至二级存储区, 并删除一级存储区中的该数据记录;成功删除后在归档索引表中删除该部分数据的索引;在“病历信息存储表”中追加记录, 存储病历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为以后检索提供方便。

3.2 电子病历的查询

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有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及患者与其家属, 因此有两种查询类型。第一种是按指标名称查询, 查询的索引可以是病人、时间、病种等。例如按病人查询, 在给出病历号或者姓名的情况下, 可得到所有的病历信息。第二种是按内容特征进行查询, 即在己知图像、声音和生理信号的特征来查询病人, 前一种比较容易实现;后一种属于基于内容的检索, 涉及面很广, 包括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处理等多门技术,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不易实现。

按内容特征检索。指通过给定范围、特征的确定值或模糊值来检索各种非格式数据。原理是在采集非格式化数据后, 按照内容进行特征提取, 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 这些提取出的特征值和相关信息就是查询中将要用到的数据。例如对于医学图像, 首先提取该图像的特征和相关信息, 例如图像的大小、像素、灰度等特征值, 探察部位、扫描方位、诊断结果等是相关信息, 然后将它们存入数据表中。特征提取的方法应与医生的专业表达一致。

3.3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

假如医院A想得到某位病人的病历信息 (存储在医院B) 时, 它先向当地的数据中心提出请求, 经过认证后, 在数据中心查找到此病人的病历索引, 通过字段中相关联的“医院号”就能得到此病历是存储在医院B, 如果A、B医院都是采用同一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 那么在各自医院的应用服务器里加一个中间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另外一家医院所要的信息集成, 然后发给对方;同时另外一家医院只要将所得到的病历信息文档分解, 把对应的数据分别存放在本系统对应的字段中, 很容易就做到了信息的交换。如果A、B两家医院采用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 它们采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中各表的定义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等, 自然给病历信息交换还来麻烦, 甚至不能交换。采用XML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XML天生与平台无关性、内容与显示样式分开的优点, 将病历信息集成为大家能“相互理解”的文档, 然后在各目的应用服务器中加一个能处理 (集成、分解并存储到本地的数据库中) 这个文档的中间件就可, 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与电子病历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 最后研究了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病历

参考文献

[1]薛万国.我国电子病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 .

[2]王建仁, 段刚龙, 基于XML的电子病历集成方法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 (1) .

题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篇4

一个现代化的学校管理, 拥有数千名的学生考试信息, 那么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学生考试信息档案呢?所以需要设计开发一个实现试卷管理的稳定、高效、准确、便捷、安全的系统。学校的试卷制作到成绩查询实现了自动化的模式, 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1 系统功能

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 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在用户登录时根据权限跳至不同的界面, 从而可以选择相应的操作。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B/S结构, 具有结构灵活、功能齐全等突出特点。使用本系统可以方便地管理专业、科目、教师、选课和试卷等基本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从而使高校的试卷管理真正实现无纸化。

本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包括:管理员和教师。用户在选择角色后, 可以分别进入对应的界面:管理员在进入管理员管理界面后, 可以对专业、科目、教师、题型和选课进行增、删、改的操作, 但管理员没有修改教师信息的权限;教师在初次登录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师号以及默认的密码登录, 进入教师管理界面后可以修改信息及密码, 对章节、题库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也可以选择组卷方式——自动、手动以及抽取现有试卷三种方式。自动生成试卷是系统根据用户设置的题型、难易程度随机组成试卷;手动组卷是教师可以自己选择题型、分值、题目, 可以自己决定试卷的难易程度;抽取试卷是直接用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试卷。试卷生成包含有实现设置卷头、预览和打印试卷及答案的功能。

本系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B/S结构, 这样大大减轻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易于操作和维护;同时, 基于代码重用原则, 本系统将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定义在数据库数据操作类SQLHelper中, 将业务逻辑处理定义在Services类中, 将一些常用的函数定义在Functions类中, 这样可以方便实现代码重用。

在功能上, 本系统对用户实行分权限管理,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在试卷管理功能中, 有三种组卷方式——抽取现有试卷、自动生成试卷和手动生成试卷, 方便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卷方式;在试卷预览功能中, 教师可以将试卷在word中预览并保存, 方便教师预览以及修改试卷格式。

2 总体设计

本系统有两种用户——管理员及教师。管理员主要负责为教师服务, 在教师登录系统之前对教师、专业、科目、题型和选课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看。教师可以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和查看, 并可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科目和自己录入的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看, 同时可以自己选择组卷方式——自动、手动组卷以及抽取现有试卷, 并且还可以设置卷头、预览和打印试卷及答案。

该系统主要完成用户管理、题库管理、组卷管理和试卷管理等功能。通过该系统, 管理员可以对专业、科目、教师、题型和选课进行管理, 教师可以对个人信息、题库、章节进行管理并可以手动组卷、自动组卷和抽取现有试卷。

3 详细分析

基于代码重用原则, 本系统将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定义在数据库数据操作类SQLHelper中, 将业务逻辑处理定义在Services类中, 将一些常用的函数定义在Functions类中, 这样可以方便实现代码重用。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类。

3.1 逻辑处理类Services

这个类文件同样也位于根目录下的App_Code文件夹内。在这个类的实现中, 在任何时刻应用程序最多只有此类的一个实例在运行,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执行性能。在本系统中, 通过调用类的一个静态方法GetInstance () 来获取类的实例, 在这个方法中, 先判断是否已有一个实例对象, 如果有则返回这个实例, 否则, 创建一个新的实例并返回。在Services类中, 最主要的代码就是具体的业务逻辑——查询、删除、更新、添加等有关操作均在此类中存放。比如登录功能的代码:

这个方法根据传递进来的用户名和密码参数, 生成相应的SQL查询语句, 然后, 调用SQLHelper类中的ExecuteScalar方法, 以判断登录信息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则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3.2 常用函数类Functions

随着B/S模式应用开发的发展, 使用这种模式编写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也越来越多。但相当大一部分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 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本系统将经常用到的方法封装在Functions文件里, 命名空间定为Util, 同样也位于根目录下的App_Code文件夹内。核心代码如下:

有些不法的用户可以通过Web页面提交一段数据库SQL代码, 来查看数据库或者对数据库的内容作出篡改, 本系统Functions类中的RepStr方法, 用于过滤字符串并可以防止不法用户对数据库做出的不法行为, 它根据接收到的枚举类型RepStrDirec对字符进行过滤和替换;Alert方法用于在页面中弹出一个警示框;AlertAndRedirect方法用于在页面弹出一个警示框并转向指定的页面;AlertOut方法在后台的Session超时时用来提示并重定向到登陆页面;CheckSession方法用于检查Session是否超时, 内部调用了AlertOut方法。

3.3 题库维护模块的实现

当教师登录成功之后, 可以对题目进行维护。教师首先要选择科目, 然后选择需要维护的题型, 最后选择具体的题目。当修改完要修改的内容之后, 点击“更新”, 数据将保存在数据库中, 这里的题目编号不能修改。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

首先添加DropDownList控件, 根据当前登录的教师号查到该教师所授的科目, 将科目名称绑定在List1空间上, 实现的代码是:

再添加Menu控件, Collection的值有四个, 分别是选择题, value是0, 填空题, value是1, 简述题, value是2, 设计题value是3;再添加MultiView控件, 最后在MultiView控件中添加4个View控件。

参考文献

[1]段锦.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 2001, (1) .

[2]王秋云.在网络教学课件中关于习题练习与在线测试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5) .

[3]伊向群.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0, (7) .

入伍管理信息系统 篇5

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发展战略概述

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对处在一个中性点下的所有发散信息的整合, 它并不是单单指某一类或者某一条的信息, 而是从某个核心内容出发所辐射的所有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 就是把企业的目标作为核心内容, 从而对所辐射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 推导企业各部门的运营与发展。基于这样的基础, 我们建立了信息系统战略, 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长短期综合性的规划建设, 与此同时, 企业自身的产品的发展规模、管理者的战略观点、产品的范围以及企业竞争对手的效率都会对企业信息战略产生影响, 而信息系统战略作为企业信息管理战略的核心动力、重要资源以及促进企业战略发展和经营活动互相连接的催化剂, 我们必须仔细慎重地对其进行规划。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 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受到信息化的影响, 特别是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巨大影响。企业对信息进行管理, 事实上就是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所有有效的信息, 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有效信息的同时, 排除掉那些干扰的信息。所谓企业的信息发展战略, 正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手段将单纯的信息管理工作调整为对企业的整个信息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由于企业的全部产品销售、产品生产、市场战略等各种企业管理都需要信息管理IM战略来对其进行规划, IM战略的职能涉及不止一个部门甚至包括多个网络部门的作用。现代的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正是通过对当前部门或者组织的程序和结构、部门员工职责、工作的具体内容等进行评价, 来展现其重要作用。

二、企业信息管理投资内容

从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销售系统、分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共同组成了EIMS投资的内容, 企业信息战略投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其基本系统共同构成了EIMS战略中的基础系统, 这些单一的系统组成了整个企业的EIMS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设备。同时, EI-MS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正常的作用是必要的前提, 需要先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由于不论是战略意识的发展还是系统的更新都需要完美的硬件设备的支持。因此, 通过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企业的网络管理中心建设、企业网络总体建设等硬件设备建设, 最终才能达到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目的。同时, 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之所以能够在企业的战略投资管理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基础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包含以上这两种系统和硬件的投资, 一个企业EIMS战略的投资还必然包括其他方面的投入。简单来说, 在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科学性的管理之前, 也会选择一些专业的信息咨询机构对企业所要进行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评估, 并对于接下来的建设提供一些专业的意见建议, 然后企业根据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 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投资, 也可以大概把握自己接下来的投资有多少收益, 这样一系列的工作其实是咨询投资, 这也是企业EIMS战略投资的一部分。

三、企业信息管理投资技术

投资战略,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前期的投资内容、投资方式以及后期的投资价值评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壮大, 信息技术在工业的应用逐渐兴起。EIMS投资技术的评估是企业信息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投资评估的时效性

由于投资评估产生的实际效果与其选择的时间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就使得投资评估具有时效性。所以在长期的EIMS项目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企业在对评估时间节点的选择是各种各样的, 既可以选择根据项目的具体经营周期来评估, 也可直接选择在项目建设的前、中、后等各个时期进行评估。虽然企业对于评估时间节点的选择没有具体的限制, 但是企业所有的评估都需要建立在一个符合实际、具有实效性的重要原则之上, 这也是确立评估时效性的根本。

(二) 投资决策环境

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决策都要受到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 企业的决策最终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导致。尤其面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时, 客观环境对决策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具体到EIMS确定的决策环境, 不仅包括企业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还包括投资者对EIMS战略的具体认识程度, 例如投资者对于EIMS发展的眼光以及对投资所能接纳的投资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会成为影响EIMS具体内容的重要客观因素。

(三) 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是能够对企业的全部信息功能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这种系统是专门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平台, 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基础设置的搭建。运用EIMS的评价技术, 可以评估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在整个EIMS中所处的具体地位, 有助于其进一步优化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房芳.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战略投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6)

[2]郭伟顺.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J].魅力中国, 2008 (12)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篇6

在信息系统中, 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 信息系统的任务是为管理工作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向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某些特定的信息, 从而满足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需求。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控制, 记录其运行状态, 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扩充, 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而计算机本身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只是这项工作的一小部分, 只是提供了硬件的保证, 真正做到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还需要做好如软件操作、数据收集等工作。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

缺乏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系统不会自动地为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而且系统本身也会陷入混乱。信息系统的管理是长期的、不断的, 从信息系统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来看, 许多问题出现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上, 因此, 对于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 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1 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是系统开发工作的继续, 必须由熟悉系统功能和目标, 能与管理人员直接接触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专职负责。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 日常运行管理的工作量很大, 主要任务有数据的收集、校验和录入, 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软件维护。

1.1 数据的收集校验和录入

数据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动态数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的。动态数据是掌握企业资源状况、生产经营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来源。静态数据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如公司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能等数据。如果做不好数据收集工作, 或者不能保证所收集数据的质量, 整个信息系统就成了空中楼阁。数据收集完成后, 数据校验人员必须对数据在逻辑上或业务中的含义进行校对。数据收集一般来说是由业务人员完成, 因此, 数据校验作为数据把关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数据录入要求录入人员把经过校验的数据送入计算机, 只需要保证送入计算机的数据与纸面上的数据完全一致。

数据的收集、校验和录入是非常繁琐的事, 但是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信息系统中数据不全面、不准确往往造成了系统数据分析的无效性和决策支持的失败。

1.2 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为了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 确保各种业务数据的安全,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必须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通过合理选择良好的工作环境, 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和规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作好日常维护保养以及主动捕捉故障预发现象等措施, 来改善系统固有的可靠性指标, 减少系统的故障发生率, 确保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 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的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定期检修、备品配件的准备及使用等。

1.3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为了防止系统外部对系统资源不合法的使用和访问, 保证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遭受破坏、泄露、修改或复制, 维护正当的信息活动, 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体现在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控制性、可靠性5个方面。

1.4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从每天工作站点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 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 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的运作情况都应该做记录记录, 通常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责任与制度, 针对一些重要的运行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如运行情况不正常或无法运行, 应将故障现象、发生时间作尽量详细的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无论是自动记录还是由人工记录, 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作长期保管, 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

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需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至少包括:系统的使用情况、维护修改情况、系统的故障情况。为了使信息记载得完整准确, 一方面要强调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当地, 由当事人记录, 避免信息记载失真。另一方面, 尽量采用固定的表格进行登记, 不要使用自然语言含糊地表达, 使用表格使填写人更容易填写, 节省时间。同时, 填写的内容应该含义明确, 用词确切, 并给予恰当的描述。对于不易量化的内容, 可以采取分类、分级的方法, 让填写者选择打勾等等。总之, 要努力通过各种手段, 尽量详尽准确地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

1.5 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 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 其应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现有统计资料表明, 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的工作量中, 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一般占70%以上, 因此, 应切实加强软件维护工作的管理, 满足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于使用的商品化软件, 程序维护工作是可由软件厂商负责, 公司只负责操作维护。对于自行开发的软件, 一般应配备专职的系统维护员, 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软件维护工作, 及时排除故障,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为安全考虑, 每天操作完毕后, 都要进行数据备份。独享的数据由使用人员备份, 服务器上共享的数据由专业人员备份。数据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备份, 分别存于不同的存储介质上。

2 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组织

2.1 信息系统运行组织

有效地组织好信息系统运行, 对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国内企业内部负责系统运行的大多是信息中心、计算中心、信息处等信息管理职能部门。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 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目前, 企业常见的信息系统运行组织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1) 信息中心在总经理之下、各职能部门之上。

这样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助于协调和决策, 但容易造成脱离管理、服务较差的现象。

2) 信息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

其特点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但信息处理的决策能力较弱, 系统运行中有关的协调和决策工作将受到影响。

结合公司的实际, 最好是能将以上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 各尽其责。信息中心领导可由公司副总经理兼任, 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信息化工作。

2.2 人员配置

2.2.1 人员管理是信息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是运用先进的技术为管理工作服务, 其工作中必然要涉及多方面的、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及技术背景的人员。这些人员在系统中各负其责、互相配合, 共同保障系统的运行。这些人员能否发挥各自的作用, 能否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是关键。如果组织不好人员管理工作, 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混乱, 这种人-机系统的整体优化将是一句空话。

2.2.2 人员管理的内容

1) 首先明确规定其任务及职权范围, 尽可能确切地规定各类人员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应做的事情, 办事的方式, 工作的次序, 简单地说, 要有明确的授权。

2) 对于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有定期的检查和评价。为此, 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具体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该尽可能有定量的尺度, 有一定的客观的衡量办法, 并且要真正按这些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员的工作, 必须有检查和评价。

3) 要在工作中对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新生事物, 几乎所有的人员只有边干边学才能做好所担负的工作。因此, 对人员的培训工作, 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对计算机技术人员来说, 都必须把学习、培训和提高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持续提高, 工作质量不断改善, 从而不断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

3 结论

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十分繁重的, 不能掉以轻心。缺乏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系统不会自动地为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决不只是对机器的管理, 对机器的管理只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小部分, 更重要的是对人员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必须由信息部门组织所有相关人员按规定的制度实施, 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否则, 信息系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成.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安全生产思想调研报告下一篇:PS打造超白人物皮肤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