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风优秀作文

2024-10-11

写家风优秀作文(共13篇)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1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标准,每个家庭的家风是不一样的,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家里除了姥姥、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我的家庭是和睦的、温馨的,充满了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近几年,舅妈陆续生了小弟、小妹,所以我也要像大家对我那样,加倍对小弟、小妹好,心中有爱,我想这就是我的家风。

不仅如此,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家风也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中。

妈妈是一个房屋销售人员,因为妈妈讲诚信,所以多年来妈妈拥有好多的客户,业绩一直做得很不错。从小耳濡目染,我也成长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回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但那天,我的心情却有些低落,因为我在家里玩儿时不小心把家里的一个碗打碎了,一开始我想:“就不和妈妈说了吧,反正家里那么多碗,打碎一个妈妈是不会发现的吧。”但是妈妈平时教育我做人要诚实,纠结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告诉妈妈,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磕磕巴巴地向妈妈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十分真诚地向妈妈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把碗打碎的。”没想到妈妈不仅没有责备我,还紧紧地抱住我,对我说:“没事的,宝贝,只要你诚实,你就已经很棒啦!”

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是家人的言传身教,塑造了现在的我,我也懂得了,拥有一个好的家风,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好的家风,是一个人行走世界最硬的底气!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2

家风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家风的传承不可忽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的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导致其家庭教育缺失, 甚至是空白, 因此阻碍了良好家风的传承。这样的现实不仅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风教育的必要性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 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偏离, 人格发展不健全, 甚至出现反社会情绪等心理和道德危机, 而这一切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密不可分的。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 它能教会人们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 对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留守儿童也是国家的希望, 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尤为重要。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家风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传承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对留守儿童进行家风传承教育十分必要。

三、引导留守儿童传承家风的重要性

(一) 家风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它把“立德”摆在第一位。《管子》中说:“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千百年来, “立德树人”都是我国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在新的历史阶段, 我们要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家风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吸收并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并将其发扬光大, 让传统文化的丰厚知识惠及后世, 源远流长。

(二) 家风对留守儿童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重智轻德”, 导致应该堪当大任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沦落的现象出现。因此, 作为全面教育之重要内容的德育教育, 加强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由此可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家风才是德育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与襁褓。纵观儿童的成长阶段, 家庭作为每个人基础教育的组织体, 是儿童最先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因此, 只有将优秀家风牢牢扎根于家庭教育中, 才能使青少年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而成为推动今后社会发展的潜力军。

四、引导留守儿童家风传承方式的途径

(一) 家长以身作则将家风带进日常生活

家风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因而家风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其性格、举止、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家长作为监护人和直接教育者应该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尤其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 家长在与孩子短暂相处的日子里更应该做出榜样。例如,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家长应该带头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再如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大决策等。这样不仅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而且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 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将家风带进自己的生活。

(二) 学校应加强留守儿童的礼仪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 学校成为了这个群体接受各种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 要实现留守儿童家风的传承, 应该强化学校的引导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 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礼仪教育, 即学校首先要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 培养老师立德树人教育之理念, 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来对留守儿童进行礼仪教育, 从而引导留守儿童对优秀家风的传承。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留守儿童家风的传承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和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更重视对他们的教育, 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利君.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J].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董慧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5月硕士学位论文.

[3]张涛.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支持体系研究[J].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 (3) :88.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3

家风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良好道德的养成、和谐稳定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传承和培育优秀家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实、落细的重要载体。为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础途径:广泛宣传传统家风文化中关于道德层面的规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断赋予家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更加有效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作用,形成以涵育优秀家风促进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基础“细胞”,自古以来在社会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把家庭、家风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是习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断,把家庭和家风建设提上了一个新的重要高度,指明了家庭、家风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宏伟工程中的极端作用。因此,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高度重视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涵育优秀家风中“落地”。

家风的基本内容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的《家风诗》中,“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慌宁,一日三省。”作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同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家书、家训。

诸葛亮就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在这篇《诫子书》中不仅讲到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和途径,也指明了立志学习和淡泊名利的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在大的原则上对其子弟循循善诱,在细微的事务上也是严格要求,可见诸葛亮对良好家风的用心。

而在著名的《颜氏家训》中,则更加系统完整的记录了作者对于子孙“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的家训家规要求。其后,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家风也随之变迁。唐宋元明清时期,家风的发展也到了相对繁荣的时期。《曾国藩家书》就是这一时期家风规范的代表范例,充分的体现了曾国藩“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近现代时期,家风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不仅凝聚着傅雷对祖国的爱、还有对儿子深厚的关怀。书中强调写出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谦逊,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境不要气馁,获得大奖不能骄傲;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观,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此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很好的体现出了家风的带动作用。

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以家庭成员的崇高的道德思想的形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以培育良好品行和人格培育为终身修养内容,以于家为国为终身道德理想。中国传统的家风教育在子女成年前后的教育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在子女成年之前,家庭教育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为主要内容;在子女成年之后,家庭教育以建设家庭、创立事业为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家风讲究中庸之道,注重严教与慈教并重;能够坚持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达到平衡;可以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特点,知子而训,因材施教;家教范围从胎教、饮食、居家到为人相处之道等都有所提及。

传承与培育优秀家风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相互渗透、层层递进的。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组成个体,如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基础的缺失,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就无从谈起,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更会成为空中楼阁。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细胞”,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构成的“细胞”。家风与社会风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家风作用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影响家风。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最初“据点”,家教是一个人最早能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接受到教育,家风作为培养人们的良好思想观念和游戏与道德品质的文化氛围,是全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千万个具有优秀“家风”的家庭把子女教育好,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得到依托的文化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重视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需要紧密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家风的唤醒和建设不单单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基本措施。

任何文化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塑造都是经过人类社会岁月的累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的发展与创新。优良家风的传承是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脉联系。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世代崇尚的处事方法和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还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等,对当代人进行家庭教育和家风熏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涵育优秀家风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注重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宣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涵育优秀家风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引导,让人们通过了解、学习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来感知、理解、体悟、认同其中蕴含的优秀价值观念。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孝敬长辈、明礼诚信、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求知好学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基本要求十分契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搭建起强有力的全媒体宣传、分享平台。先要树立起大众对家风文化的认同,主流媒体起到引导作用,各大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创新对家风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家风、重视家风从而形成自主创建优秀家风的意识。

重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发掘。根据我国的特点,应该建立以政府引导,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参与,成立整理发掘和研究家风文化的研究机构,通过征集、整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文献从而建立起优秀家训文化研究库。传统家训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资源,需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留精,赋予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积极因子,如将传统家风中的“孝、悌、慈”分别延伸和培育出爱国、友善、责任等新的价值观念。应当赋予和丰富家风在新时期发展的新内涵,与时俱进,体现当代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校协作同共同推动家风建设。学校是承担教育任务的重要机构,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涵育优秀家风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的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论语·子路》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作为子女的首位教师,需要言教,更需要身体力行,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身立教,影响子女。目前社会大多数家庭对于家风的重视,大多数成年人做为家长而言自身的价值观意识并不强烈。如果想要很好的涵育优秀家风则需要学生、家长、学校联动参与,学校开展家风家训文化讲堂,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上课,使家长领会“言教”和“身教”的实质要点。“言教”和“身教”各有其特点,让家长学会区分理解,把握其中的方法。课堂上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进行互动,从而逐渐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作用。

家庭、社区共同联动进行家风建设。社区是由家庭组成的基层社会单位,政府部门要重视社区在家风建设上的重要作用,要逐步的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为家长提供公益、免费的家庭家风教育、家风建设指导服务。在开展社区公益家风建设活动时,应该以有好感的增进社区居民对家风建设的了解为目的,紧扣建立优良家风的主题,促进大家对优良家风及家庭传统的现代意义的理解,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着重强调为什么要建设优秀的家风家教以及当下社会家庭家风建设的可行性,要通俗、易懂,让广大群众容易接受。通过以“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清风满家”等为主题组织开展家风文化大讲堂、报告会、文化长廊、文化展演等活动载体的家风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积极组织家体积极参与进来,让优秀家风文化进社区、进家庭。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4

我在优良家风熏陶下成长

家风,是每一个人的家里必有的习惯,人人都会在家风的影响下慢慢的成长。校有校规,家有家风。然而,家风就成为我既想学习,又不想失去的“伙伴”了,接下来,我就来跟你说说我家的家风吧!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吃香喝辣。晚上还要看春晚,还必须要熬到凌晨十二点,为的是吃饺子,还要往饺子里包硬币,小孩吃到,就会得到大人的奖励;大人吃到,我们就祝他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好运连连。

除了过节的习贯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吃饭时必须闭嘴吃,有客人到家里来要问好,坐时后背要挺直,不过有一个习惯是我学了好久才会的。

记得是我第一次学习拿筷子的时候,总是把我的食指翘起来。因此,每当我的食指翘了起来的时候,妈妈总会打我的食指,给我严厉的批评,可是我还是改不掉我的坏习惯。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吃我的饭,不知不觉的就发现我的食指竟然没有翘起来,就连妈妈和姥姥也感到到很意外,当再一次吃饭的时候,我的食指依然没有翘起来,连几顿饭以后,我觉得我终于成功的改掉了我的这个坏习惯。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都不敢说话。但是,家风,让我变得不再胆小了,而是一个既受人爱戴又勇敢的人。

有一次,爸爸的一个朋友来到家里来做客。妈妈曾经问我想不想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如果想,就要有礼貌我当然要当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孩子了,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不敢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一见客人我就连忙问好,给客人沏茶,客人十分的喜欢我。吃饭时,客人总是往我的碗里面夹肉,我总是不停地说谢谢。

坐立的姿态很重要。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诉我坐的时候,后背一定要挺直,不然的话,长大以后后背就是弯的了。虽然妈妈不少次让我后背挺直后背,但是我总是改不掉,直到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她同事的生日宴会,我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好好坐,而我却弯背,我想:别的小孩都能走得那么直,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挺直了后背,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的吃起饭来。

家风,将伴我成长,我愿与它永远的成为“好伙伴”!

好家风,我传承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一张评比表,上面写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祖先的基因,流淌祖先的血液,享有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传承优良家风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初一学生写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 篇5

现在,“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相当高,“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我们想,应该有更多的学者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家文化”。如果此论成立,那么,家规、家训也应该是源远流长的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家规、家训除了有历史性、社会性之外,还具有时代性。在我们的奶奶当家庭主妇的年代,她用宿命论来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追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我们的母亲当家庭主妇的年代,她用古老的格言指导自己和家人的行动:“莫贪分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在我们当家作主的今天,我们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我们提出的家规是:“非分莫得,务实求真。”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先,我们家规的第一句是“非劳莫取”,后来考虑到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老的长辈是可以不参加劳动的,但他们之中,前者是劳动的后备军,后者是做过贡献的劳动大军中的退役者,他们都应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赡养,他们从家庭和社会之所得,是合理的、分内的。因此,就改成了“非分莫得”。要“得”,就要有可得的东西,于是,就牵涉到为社会做奉献的问题。只有“务实求真”才能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孩子们小时候“务实求真”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在孩子们的童年,我们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给孩子们的压岁钱非常少,但女儿却到银行开了一个活期存款户头。有一次她看到一挂小项链想买,但口袋里只有几毛钱,为了凑足数,到储蓄所填了一张仅0.36元的取款单。看着这不及柜台高的小姑娘如此认真,储蓄所的阿姨们无不为之动容。儿子读大学本科时,参加“外语节”的接待工作,由一位辅导员领着去抬饮料。途中休息的时候,辅导员允许喉干舌燥的同学们各人打开一罐饮料解渴,这本是情理中事,儿子却坚持要送到会场等每位客人都有了之后再喝。真巧,刚好就少了一灌,儿子把自己的一灌让了出来,满足了每一位客人。

我们的家训是:发扬传统美德,追求现代文明;不做金钱奴隶,要做时间主人。

我们家的孩子生活俭朴是出了名的。许多同学善意地调侃他们的穿着是“知识青年”,还有的戏谑地说他们“小气”、“抠门”。孩子们不以为然。他们爱泡书店,虽然为了买一顿最便宜的午餐,可以跑好几家餐馆,但却不惜重金买一本珍贵稀缺的书籍。儿子的手表和牛仔服是他自己的奖学金买的。女儿出国留学的机票钱和制装费,她说是跟爸爸妈妈借的“贷款”。他们没有求衣着打扮的“洋气”,却十分欣赏西方青年以自立为荣的风尚。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余德利的一句台词现在甚为流行,那就是:“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剧中一个特定的角色,用调侃的口气讲出这么一句话,是无可非议、甚至是恰到好处的。但是,处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也这样认为,甚至奉为信条,就不行了!“虽然……,但是……”的语法结构,逻辑重点在“但是”后面。因此,我们愿意把这句话倒过来讲,说成: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

我们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但并不主张过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们鼓励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但不容忍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我们追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情趣,我们会享用一切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但我们不愿意、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千金一掷的高消费去填补心灵的空虚。因为,我们有着非常充实的精神生活。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6

人们常说:“校有校规,家有家规。”家风是一个家中必不可少的,而我家的家风是不铺张浪费。

从小到大爸爸总是教导我:“浪费是最不应该的事。”所以一旦我浪费东西,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我。

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嚷嚷着让妈妈给我买礼物,她答应了。到了文具店,看着琳琅满目的货架,我恨不得把它们全部买回来。我东瞧瞧,西望望,看中了一支蓝笔。正当要结账时,我突然发现货架顶端有一支漂亮的自动铅笔。我心想:这支笔真漂亮,要是我带到学校,同学们一定会羡慕我的。但到付款的时候一问价格,70元。怎么那么贵啊!我心里无比纠结,这么贵,爸爸肯定会骂我的,最终我没能抵抗住这支笔的诱惑把它买了下来。

好家风伴我成长

在小的时候,我从电视上知道了一个词“家风”,于是抬起头问:“爸爸,家风是什么?”“家风呀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爸爸回答道。“哦……”我似懂非懂,“那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爸爸说。在那时,我对“家风”这一词有了第一印象。

有一回,我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看书,整个人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时妈妈叫到:“来吃饭了!”“知道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句,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去吃饭。在餐桌上,我的心还在书里,碗里的饭吃一半掉一半,没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说:“我吃饱了。”突然,爷爷大发雷霆,说:“食物是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米饭都应该珍惜。你难道忘了我们家的家风了吗?这一次必须让你好好反省,去把《悯农》抄一百遍!”看见平时慈祥的爷爷那么生气,我只好去房间里抄古诗。

我一遍又一遍地抄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知抄了多久,爷爷轻轻地走了过来,递给我一碗饭。因为晚上我只吃了一点点饭,于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农民伯伯们要在烈日炎炎下收割稻谷,我们桌上的粒粒米饭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你一定要记住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顿时,我明白了爷爷的用心良苦!

现在,我对我家的家风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国庆小长假,我来到了乡下,体验了一回打稻谷,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这一次体验,我切身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也深刻地懂得了我家的家风“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的含义。

回家的路上我忐忑不安。果然回到家,爸爸把我叫到面前,一言不发地看着我。我红着脸,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爸爸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笔能用就行了,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笔和别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掉这种浪费的毛病。”爸爸说的话深深地敲打着我。

良好的家风让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好家风陪我成长!

家风伴我行

在小的时候,我从电视上知道了一个词“家风”,于是抬起头问:“爸爸,家风是什么?”“家风呀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爸爸回答道。“哦……”我似懂非懂,“那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爸爸说。在那时,我对“家风”这一词有了第一印象。

有一回,我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看书,整个人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时妈妈叫到:“来吃饭了!”“知道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句,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去吃饭。在餐桌上,我的心还在书里,碗里的饭吃一半掉一半,没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说:“我吃饱了。”突然,爷爷大发雷霆,说:“食物是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米饭都应该珍惜。你难道忘了我们家的家风了吗?这一次必须让你好好反省,去把《悯农》抄一百遍!”看见平时慈祥的爷爷那么生气,我只好去房间里抄古诗。

我一遍又一遍地抄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知抄了多久,爷爷轻轻地走了过来,递给我一碗饭。因为晚上我只吃了一点点饭,于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农民伯伯们要在烈日炎炎下收割稻谷,我们桌上的粒粒米饭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你一定要记住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顿时,我明白了爷爷的用心良苦!

姓氏文化与家风传承 篇7

姓氏文化, 渊源流长。据说源于太古, 先有姓、后有氏。姓是血缘、氏是支脉。夏、商、周三代以前, 女子多称“姓”, 男子多称“氏”。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从女、从生, 如姜、姬、姚、嬴、姒、妘、妫、妊上古八姓。如今大多数的姓氏, 皆由其衍生而来, 如姚姓衍生出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60多个姓氏。氏, 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 不仅是部族、

宗支的徽号, 也是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标志。部落首领加上“氏”以示尊称, 如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等。可见当时“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后来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 所有也有血缘由父系所确立。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识——姓。秦汉以后, 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姓氏合一, 沿用至今。

姓氏, 作为血缘符号, 一个姓氏理应是一个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 但由于改姓、派别不同等原因, 如皇帝赐姓、胡姓汉化、回避皇姓、躲避灾难等, 产生大量同姓不同源的现象存在。尤其大姓更为明显, 如王姓, 他的分支不计其数, 来源也数不胜数, 有汉族, 也有少数民族等。

随着人类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聚居在一起, 必须规范管理, 才能振兴家族。以儒家“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宗旨, 宗法、家法随之产生, 家训、家规成为重要内容。每个家族, 一般都有族规、家训, 内容也因家族而异。一般都会涉及以下这些方面:一、国法家法, 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 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 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 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 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 约束言行。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 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是家训传承的载体。编修家谱的意义, 元代大儒柳贯说得最为明白:“大抵家之有乘, 犹国之有史, 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 则国之治乱兴亡, 不可得而见, 志不纂, 则郡、邑之政治得失, 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 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

古代家训, 影响之大, 首推《颜氏家训》, 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它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颜氏家训》,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 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不少领域。三国蜀相诸葛亮的《诫子书》, 像司马光的《家范》、李世民的《帝范》、柳玭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诫子书》全文86字, 文字不长, 转录如下:“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柳永的《劝学文》, 寥寥数百字, 全文摘录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 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 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 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 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 教则必严;严则必勤, 勤则必成。学, 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 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今年春节团拜会上, 习近平主席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 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一个家庭, 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就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 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 即构成了家风, 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是这个家族经过数十代甚至上百传承发展而形成的。家风的形成, 与这个家族的名人、事迹、品行、家训等紧密相连。注重家风不妨从重视家谱、学习家训开始, 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 恪守家训, 传承家风, 从先人身上, 汲取营养, 学会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不会明星吸毒, 屡禁不止;官员失职, 腐化堕落;奸商求利, 良心泯灭;恶徒施暴, 惨无人道……

现代家风的传承, 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建设新型家风, 既要守护传统美德, 又要适当吸取现代成分, 如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人生价值等。还应该站在现代文明的发展高度, 在开放多元、民主法治的层面上谈家风;要融入现代精神, 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成分, 提倡发展与创新。

家风的意蕴 篇8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而且必须指出,在这一系列报道及随后的讨论中,很多人对家风的理解存在误区。如果说百姓大众的理解多有偏差而无伤大雅、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些专家学者轻率地接受访谈、发表文章,把家风说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将家风等同于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则会谬种流传,贻害大众,影响人们的认识,不可不加以厘清。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当时与潘岳有“双璧”之称的夏侯湛,自恃文才超群,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随后流行,显然和“土族”“世族”“势族”“大族”“世家大族”成为社会上的统治力量有关。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除了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自矜门户、标树家风,也是这一时期土族抵御皇权和寒人侵渔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互用。由“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矣”(《周书》卷三十八),等等,我们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在《论传统》的作者希尔斯看来,“它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无论长短——才能成为传统”。尽管世代本身的长短不一,但“信仰或行动范型要成为传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页)。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在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中,有“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的说法。这里“家风”与“世德”共举,足见家风有别于时尚,而与“世”即很多年代、好几辈子紧密关联。在时间上持续的短暂性是时尚的特征,而家风则是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或者在子孙后代身上一再出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风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实际上,这只是说者的一种期许,一种渴盼,家风本身并不蕴含有这样的意味。否则,“良好家风”就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正如“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完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用现今的话说,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如同一所学校、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一样,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并不都是传家宝。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隋书》卷四十九也说:“子实不才,崇基不构,干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的确,家风的特征在乡村社会、大家庭中表现得十分生动,而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却不那么明显。但是,只要一个组织存在,就会有这个组织的文化,特别是这个组织如果有历史的厚重,有传统的积淀,就更是如此。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家风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或者说,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情势的变化,家风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变化,但家风仍然会存在。极端地说,没有家风,本质上也是一种家风。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社会,人们感叹家风的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只耕田,只读书,自然富贵;不欠债,不健讼,何等安宁”这样一些古典原则的式微,是指“耕读两途,读可荣身耕可富;勤俭二字,勤能创业俭能盈”这样一些传统内容的沦落,是“志欲光前,惟是诗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传家”(此处引文,均出自《传家宝》三集卷之三《联瑾》)这样一些旧时理念的散淡,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更重要的是,家风不同于家规。虽然这两个概念都与家庭教育相关,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异。

家规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重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行于口头、针对性强的具体教诫,是见诸家书、目的明确的谆谆训诲,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的文本。家训可以有多种分类,如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教诫活动的家训和文献形式的家训两种;根据内容,可以分为针对一人一事、起因明确、内容具体、结果也很显豁的非规范性家训,和针对整个人生、涉及方方面面的规范性家训。有的家训,着重于家庭子弟的道德修养,教授为人处世要法;而有的家训,集中于居家治生,以至于祠堂、义庄、学塾等的管理规条。但无论如何,相对于家风,家训一个总的特点是有形的,是可视可见的。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9

《荀子》中提到,“仁者必敬人”。尊敬父母、尊敬他人一直是我们家族的一个传统。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教导我要尊敬他人。每一次我们一家去拜访亲戚或是其他人来拜访我们家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指着一群人说:“叫叔叔、叫阿姨、叫爷爷、叫奶奶……”即使对方我并不认识,我也要一一应答。在这个方面,父母也以身作则,当碰见某个熟人时,他们总是带头说“你好,你好”。从此,尊敬他人的这个习惯就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中。

同样是从小开始,父母就在我的脑中灌输“勤”的概念。我小学时,就开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端茶、倒水、洗碗等简单的事情。虽然那时候我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次数比较少,但是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帮助他人做事的意识也也一天天强大起来。现在,我每周末都会帮忙扫地、拖地等较费力气的家务活,在学校中,我会帮助课代表发作业,小组完成的作业我也会积极帮助他人完成。至此,“勤”的家风也成为了我脑海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和“敬”、“勤”相同,“俭”也是我们家的好家风之一。听妈妈说,小时候我不懂事,在超市买东西时,总是哭着喊着要买某些稀奇古怪的玩具,而他们也总是万般无奈地妥协于我。随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到了钱的来之不易,也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由此,“俭”的意识在我的心中也是明了的。

家风优秀作文 篇10

故乡的老家大厅里挂着一个刚毅有力的|“孝”,那泛着微黄、具有一定年代的书画总在诉说着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但那“孝”字总让我想起我的太爷爷。

我从小和太爷爷生活在一起。太爷爷年轻时读了不少经、诗、词,又能书善写。在我很小的时候,太爷爷常常抱着我,坐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关于孝的诗词。“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不寿无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每当太爷爷读到这儿,我总是半懂不懂的跟着太爷爷读。太爷爷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家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内那一个字DD“孝”,他常常对我说:“孩子,这‘孝’字,可是我们的祖训,我们可要理解‘孝’的意思啊!”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品友互动我四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太爷爷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的妈妈:“孩子要管教好,这一个‘孝’字,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太爷爷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个“孝”字,有什么稀罕的呢?直到太爷爷离去的那一天,他对我说:“孩子啊,你可要好好保存这‘孝’字,这是引导人们尊重他人的品质,其它字却跟这字不一样,如果你遇到了关于孝的问题,只要想起‘孝’字,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嗯!”于是我决定像妈妈对待我一样对待“孝”字,完成太爷爷的遗愿。有一天,奶奶生病了,妈妈无微不至得照顾奶奶。我和弟弟跑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奶奶她怎么了?”妈妈说:“奶奶生病了。”于是,我和弟弟跑到奶奶房间里,看见奶奶躺在床上。我跟弟弟马上跑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模样倒了一杯温水,端到奶奶跟前。对奶奶说:“奶奶,这杯水给您喝。”奶奶说:“谢谢我的乖孩子。”在妈妈和一家人的照顾下,奶奶的病一天一天的好转,直到康复我心想:我以后也要这样做,如果回到之前,我依然会选择照顾奶奶,把“孝”永远传承下去。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太爷爷珍藏的“孝”字,就想到这不只是“孝”,而是太爷爷一颗尊重他人的心。是呀!“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不寿无疆。”

美丽的家风 篇11

对于这一点,母亲从来不否认。每次打趣,说她爱漂亮,母亲反倒很高兴。母亲总会说,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爱美都是人的天性,有什么错呢?

母亲年轻时,碰上了困难的年代。可哪怕如此,也没能磨灭她的爱美之心。外婆常挂在嘴边的趣事,都和母亲有关。乡里人家成天在土里刨食,身上沾满泥土是常有的事儿。可母亲不,哪怕劳动了一天,也都会把自己整得干干净净。好一阵子,村里的人都以为母亲是水做的,不沾半点泥土。后来才知道,母亲为此没少费工夫。

每次说到这儿,外婆总笑着说,这妮子,肚子都填不饱,还净顾着爱漂亮呢!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雪花膏之类的护肤品,自然是可望而不可求。母亲于是常常去村里的老中医哪儿,一泡就是大半天,无非是请教人家一些保养护肤以及养生保健的法子。从中医那儿打听到一些方法后,便自己去山里采些花花草草,或者捣碎了用来擦脸洗澡,或者用来当饭菜吃。母亲乐此不疲,三两天头就得进山一趟。

可是,也多亏了母亲,我们几个孩子的童年,尽管生活很拮据,内心却很快乐。母亲爱美,爱美的女人大多也很乐观。在多数人家都愁眉苦脸的时候,母亲却用美丽和笑声,教会了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也正因如此,童年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困苦,而是欢乐的记忆。

前阵子,和母亲说起家风。我打趣说,如果我们家有家风,也就是爱美爱漂亮,你是这样,我们也是,代代相传。

闻言,母亲笑得喘不过气来。可我明白,母亲爱美的背后,其实是怀抱着对生活的热情。那些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而失去信心的人,谁还有这闲工夫和脸蛋皮肤较劲?唯有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人哪怕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美好的事物。

写家风优秀作文 篇1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树美好家风,传优良家训-关于家风的作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火热的心中,每一个温馨的家里,都有着一个家训与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与家风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家训与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家的第一条家训是:尊敬长辈、老师和同学。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每次吃饭的情景:一盘盘香气扑鼻的饭菜端上饭桌,饭菜的香气在全屋蔓延,将全家人都吸引到了饭桌前,全家人都坐下,等待已久的饭菜显得津津有味,饭筷也整齐地站好了队,也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这饭菜好不好吃。

但是在这时候,长辈不动手吃饭之前,我们是动一下也不可以。就因为有这一条家训,还让我挨了妈妈一顿教训呢!

有一次吃饭时,看着美味的饭菜在眼前晃动,我肚子也“咕咕”地叫唤起来,我不由得伸手想动筷夹菜吃时,坐在我对面的妈妈给了我一个眼神,让我打了一个寒战,将手默默地收了回去。等到吃完饭后,妈妈将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忘了家训第一条讲的.什么了吗?一定要每时每刻记住要尊重长辈,懂吗?”奶奶说:“没事,让着孩子点,他还小。”妈妈反驳到:“不行,家训是孩子从小就要耳濡目染的,从小形成习惯,每时每刻都要遵守,不能因为他小就打破规矩,要是这样的话,那定家训还有意义吗?”妈妈的话让我羞愧得脸都红了。

我家的第二条家训是:勤劳节俭,爱护环境。我家每星期日下午都会有一次大扫除,那时全家动员,个个都干得热火朝天,忙得汗如雨下。我家的衣服也是“传家宝”,老大的衣服穿不下了,洗干净给老二穿,老二穿旧了,穿不下了,再洗干净给老三,反正我们谁也不嫌弃谁,都是一同长大的,直到最后,谁也穿不下时,才肯狠下心扔掉。钱也不能乱花,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每星期零花钱每人只有十块钱,母亲常说,钱来之不易,小孩子用不了那么多钱,再说我们要这么多钱又能干啥?我们被妈妈说得心服口服,也就谁也不吱声了。

第三条家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一句名言,这一条家训是爷爷加上去的,我常听爷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的坏事要决不去做,而小的善事就必须尽量的去做完,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想法,让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小恶与小善,因为小善积多了,就能成为立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后,想起来我因为曾经偷妹妹的饼干,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一顿,的亏妈妈教育得及时,要不然我可能真的养成偷东西和欺负人的毛病了。

家风与家训就像一缕春风,吹拂万物;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形;就像一只画笔,描绘芬芳。只有好的家训与家风,才能够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中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家风家训优秀作文 篇13

在我刚刚蹒跚学步的时候,年迈的外公外婆总是不辞辛劳地弯着腰,弓着背,牵起我胖乎乎的小手一步一步地教会我走路。当我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爱撒娇,走到一半就伸出小手让外公外婆抱,他们不顾烈日炎炎下的累,寒风瑟瑟的苦,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抱起我,不辞辛劳的走上半个小时路程接送我上幼儿园。上了小学,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家里的电视机每天都只能静静的“呆在一旁”,当我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爷爷会一遍遍耐心地为我讲解,直到弄懂为止。为了培养我的阅读习惯,每次我做完作业,家人都会陪着我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来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在生活中,我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坏习惯,比如:在吃饭时总是会掉得满桌子都是饭粒,爸爸见了严厉地对我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顿时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眼前,以后每次吃饭我都会特别小心,一点儿也不敢浪费粮食。还有,在公园游玩我总是习惯性地随手乱扔垃圾,妈妈见了每次都和蔼地对我说:“阳阳,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乱扔垃圾,那公园的环境就会脏兮兮的,让我们捡起来仍到那边垃圾桶好吗?”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不好意识的立刻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上一篇: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左右下一篇:壬辰寒食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