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2024-09-04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精选7篇)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1

2022年青岛市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8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小题,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Ca-40,Fe-56,Cu-64,Ba-137

第I卷(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钻木取火

C.绳锯木断

D.木已成舟

2.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白醋

C.植物油

D.白糖

3.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有钠、钙、铁的含量,这里的“钠、钙、铁”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4.下表列出了生活中某些饮品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饮品名称

橙汁

西瓜汁

牛奶

豆浆

pH范围

3.0-4.0

5.3-6.2

6.3-6.6

7.4-7.9

A.橙汁

B.西瓜汁

C.牛奶

D.豆浆

5.《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品。书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磁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铁

7.茶艺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泡茶时。茶壶中的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B.凡无色无味的水均可放心饮用

C.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D.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C2

B.氯离子C1-1

C.三个氧分子3O2

D.氧化镁Mg2O

10.2022年3月28日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有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B.楼房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C.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

11.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1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13.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

1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Mg(OH)2

B.Al(OH)3

C.MgCO3

D.FeSO4

15.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一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气体容易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一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6.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

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研队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利用催化剂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然后通过多步反应生成葡萄糖(C6H12O6),进一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成果实现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B.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人工合成淀粉与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原理相同

D.该成果对未来的粮食生产、全球生物制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8.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凯旋归来。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使用了镁合金和钛合金,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备镁和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可以加入石灰乳

B.步骤②和④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

D.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19.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除去碳酸钠体中的碳酸氢钠

将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的溶液的洗气瓶

20.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扬帆”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验证氢氧化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1.实验室有一包铜和铁的混合粉末。“筑梦”学习小组为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X呈黄色,其中含有两种溶质

B.固体Y只能是铁

C.固体N的质量为20.0g

D.混合粉末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

22.“价-类”二维图能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2

B.X点对应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或足球烯(C60)

C.X、Y、M、N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Z

D.取N点对应的钠盐10.6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为4.4g

第Ⅱ卷(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观察生活,体会身边处处有化学

23.(9分)周末,小明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时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清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洗衬衣时,为确定洗涤方式,仔细观察了衣服的标签(如右图所示)。面料成分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2)小明准备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小米粥、馒头、油焖大虾、红烧排骨。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午餐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

。为补充该营养素,建议增加

(选填字母序号)。

A.凉拌黄瓜

B.可乐鸡翅

C.酱牛肉

(3)小明闻到冰箱内有异味,放入活性炭包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4)饭菜上桌,满屋飘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5)洗碗时,小明加入洗洁精除去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刷完铁锅后,小明擦干铁锅以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6)“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收拾垃圾时,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应该投放到右图所示垃圾箱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骨头

B.塑料瓶

C.废电池

D.纸箱

走进实验室,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24.(9分)“追梦”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

(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Ⅱ.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电压

反应时间

氢氧化钠

溶液浓度

6V

9V

12V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4)该实验的目的是。

(5)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5.(9分)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实验时过氧化氢溶液应从所选装置中的(填仪器名称)加入。

(2)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休,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下列两种反应原理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

①浓氨水和生石灰固体混合:

②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

若选用A装置制备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原理是

(选填数字序号)。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选填字母序号)。

A.反应原理

B.发生和收集装置

C.检验和验满方法

D.气体的颜色

探究实践,发展敢于质疑的品质

26.(8分)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圆梦”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

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他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

【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①

(写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②

(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③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②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反思总结】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⑤。

【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

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

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项目拓展】

为了使松花蛋产生美丽的松花,传统工艺中加入密陀僧(主要成分为氧化铅),目前密陀僧已逐渐被硫酸锌取代,制得无铅松花蛋。从人体健康角度分析这一工艺改进的原因是。

关注社会,感悟化学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

27.(6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践行了我国“绿色办奥”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奥会中冰壶机器人的电池选用质量轻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图一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价。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请写出氢氧化锂的化学式。

图二是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和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周期的依据是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活泼性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推知:锂的活泼性

(选填“大于”或“小于”)铍的活泼性。

(2)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作燃料,汽车采用氢能源。氢能源的广泛使用符合“绿色办奥”理念,其理由是。

28.(11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显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导致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表层海水平均pH从8.1下降到7.9。人类给海洋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样的循环会导致海洋生物链发生变化。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海洋酸化;同时垃圾焚烧需要购买辅助燃料,成本较高。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有关海洋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海洋酸化是指表层海水呈酸性

B.海洋酸化会导致气候变暖加剧

C.海洋酸化不会影响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

D.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水中某些离子的浓度

(3)流程中“净化装置”的作用是,“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有O2和

(填化学式)等气体。

(4)使用P2G技术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5)“甲烷化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其中X是

(填化学式)。

(6)若用P2G技术处理550kg二氧化碳,使其完全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甲烷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2

1. 在“我”看来, 蚂蚱是害虫, 专吃庄稼, 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2009年中考·恩施卷现代文阅读《向生命鞠躬》第14题)

2. 正如文中所言, 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 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 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 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 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 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 写几句话, 表达你的心愿。 (2009年中考·临沂卷现代文阅读《母亲的羽衣》第16题)

3. 生活中, 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 请以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感受。 (2008年中考·鸡西卷现代文阅读《轻轻叩门的一声清响》第29题)

4. 自主创新,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为未来的交通发展提两点设想。 (2009年中考·牡丹江卷现代文阅读《高速铁路新时代》第18题)

5. 为了深圳未来的发展, 请你另外提出两条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2010年中考·深圳卷现代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第12题)

6.“地球曾经很受伤”, 实际上, 人类也在不断地伤害地球。为了减少、阻止人类对“母亲地球”的伤害, 相信你有不少建议, 请你结合实际, 试着提出不少于三条此类的建议。 (2009年中考·黄石卷现代文阅读《地球也曾经很受伤》第25题)

7. 保护环境, 从身边做起。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 你将给周围的人提怎样的环保建议? (2009年中考·邵阳卷现代文阅读《我们的家园怎么了》第16题)

8.2011年3月22日, 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 导致核辐射, 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 你有怎样的看法? (2011年中考·山东临沂卷现代文阅读《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第20题)

9. 品味选文,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 (勿与选文内容重复) (2010年中考·四川南充卷现代文阅读《低碳与城市生活》第23题)

1 0. 只要我们愿意约束自己, 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就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 你将怎样做? (2010年中考·湖南邵阳卷现代文阅读《人类的低碳生活》第14题)

1 1. 针对食品添加剂出现的安全问题, 请你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0年中考·辽宁宽甸卷现代文阅读《食品添加剂值得我们信任吗》)

1 2. 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 除春节贴红春联外, 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2010年中考·上海卷现代文阅读《中国红为什么那么红》第19题)

1 3. 掩卷沉思, 感慨良深。当你看到我国西南地区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河水断流, 看到地震灾区玉树的小志愿者才仁旦周那稚气的脸蛋、穿梭的身影时, 你会怎么做? (2010年中考·龙岩卷现代文阅读《缺少一点儿缺少》第11题)

1 4. 当今社会, 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 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010年中考·辽宁朝阳卷文言文阅读, 甲《马说》乙《战国策·人有卖骏马者》第10题)

1 5. 读完材料后, 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人生体验谈谈:人的文明素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不引用示例, 任意答出4点即可) 文明素质内容示例:有文化、有理想, 讲卫生、讲信用、热爱生活…… (2010年中考·贵阳卷综合学习水平考查第27题, 材料略)

以上例题从分布来看, 主要出自现代文阅读题 (1~13) , 遍及记叙文 (1~3) 、说明文 (4~12) 、议论文 (13) 等文体, 相比之下尤其以说明文为甚。当然也涉及文言文阅读 (14) 和综合性学习 (15) 。从考点来看, 这些试题主要考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例1、2、3、13、15。其中例1主要考察对生命的态度, 例2主要考察对母爱的报答, 例3主要考察对爱与被爱的感受, 例13主要考察对需要救助人们的善举, 例15主要考察对文明素质内涵的把握;有的主要考察交通、城市等基础建设的设想, 如例4主要考察对未来交通的展望, 例5主要考察对建设生态城市构想;有的主要考察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措施, 如例6、7、8、9、10。其中例6主要考察的是保护地球的方法和措施, 例7主要考察保护生活环境的常识, 例8主要考察对利用核能源的看法, 例9、10两道题都主要考察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知识和做法。还有如例11主要考察对食品添加剂安全合理使用的知识与措施, 例12主要考察对民间习俗的了解和关注, 例14主要考察对“名人广告”的价值判断。从题目与文本 (材料) 的关系来看, 它们都是无限开放性的试题, 考生无需阅读选文 (材料) , 只要对题作答, 且能够“言之成理”即可算对。

这类试题严重地游离了语文学科评价的重心。中考语文学科的考察应该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对文学作品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要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 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建议, 并以此作为命题的依据和考察的重点。只有这样, 才能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保证中考甄别选拔功能的发挥。

其次, 它背离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也许有人会说, 这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渗透能力。其实不然。因为语文不是“万金油”, 不是“百宝囊”, 不能将凡是用汉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的都归入语文的范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它重在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 语文只能担当起它“独当其任”之任, 不应该也不可能肩负起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它只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不应该也不可以喧宾夺主取而代之。

第三, 它违背了中考语文学科考查的宗旨。众所周知, 中考不同于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考查, 它是初中学段的终结性考试, 旨在准确测量学生在这个学段的语文学科知识水平及运用能力, 为高中阶段教育选拔人才。所以, 中考语文学科的命题只能在语文的专业范围内进行, 如上例举的跨界式命题都会降低中考的信度、效度及公平度, 不利于对优秀语文人才的选拔, 也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第四, 它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力所及。譬如:“未来交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等, 都是初中学生相对陌生的领域, 所以考生作答时只能靠猜测与想象, 这样不仅不能准确地测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反而助长了学生说空话、大话、套话的不良风气。

第五, 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 在现阶段中考、高考对教学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招生往往考试命题的指向决定着学科教学的走向。眼下不少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过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社会活动实践课、影视娱乐表演课等现象, 不能说与中考命题的误导不无关系。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3

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以“孝敬父母”为话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做人从开始”。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作文,可以叙事、议论、编写故事等,要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的中考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旨在考查学生感情的细腻程度及对生活的洞察力。“孝敬父母”这类反映家庭生活琐事的作文题,看似简单,写起来却有一定难度。从阅卷情况看,今年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做人从开始”一题,而离考生生活很近的“孝敬父母”这一话题却鲜有人写。考生如果平时缺乏对父母的爱的观察和体验,缺乏对父母的关心,就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做人从开始”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对此,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考生只要从某件事情中受到了触动,都可以将这种触动表现出来。要写好这个题目,需要有细腻的感情,“做人”是一件大事,而此处要写的事情,却是越小越好。倘若泛泛而谈,就不容易出彩了。当然,若能将今年的两道中考作文题来个“二合一”,写成“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写法点拨】

第(1)题:选择此题写作,考生在构思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最好不要写议论文。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谈透彻。第二,写作时要寓情于事,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寄寓于客观事情的叙述之中,通过生动的叙写来表现。应选取那些曾占据过自己心灵的、细小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德风貌,折射出时代的特征。第三,此话题的选材范围极其广泛,但不可为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滥造,最好从熟悉的生活中提取素材,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第四,语言以平易朴实、蕴含真情为上。此类作文的语言越朴实、细腻,越能引起人的共鸣,华丽的修饰反而会让作文失去真实感。

第(2)题:选择此题写作,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所填内容要尽量体现出时代特点,比如可填“创新”“真诚”“诚信”“宽容”“有孝心”“有责任心”“学会放弃”“学会合作”等。在立意上要有所创新,大胆进行多向思维。若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新颖、旗帜鲜明,选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剖析和评论,这样你的文章才会贴近生活,你的观点才能牢固地树立起来;如果写记叙文,则必须通过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空洞的表白、抒情。此外,可在叙事中插入内心世界的独白,讲明道理,让读者理解。

【文题一之满分作文】

女儿的爱

周末,我照例回家。晚饭时,我兴味盎然地谈起学校一周的趣闻,却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往日我的忠实听众爸爸此刻浓眉紧锁,一言不发。我偷偷问妈妈,才得知缘由:原来,当中学教师的爸爸在这次职称评定中,因为“名额限制”,没能评上高级职称。

什么?曾经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把全部爱都奉献给了学生的爸爸竟然因为“名额限制”没被评上高级职称?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宁愿做爸爸的学生,而不愿做他的女儿。因为爸爸的爱总是被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给了学生,另一份给了女儿。而在很多时候,我的这份还不“足秤”……工作如此卖力的爸爸,竟会在教师职称评定中落选?

“爸爸,下星期你还要在全区上公开课呢,准备好了吗?”我想缓和一下这令人感到压抑的气氛,动了半天脑筋才想出这个话题。因为我知道,爸爸对待教学一丝不苟,每次都是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后才肯踏进教室的门,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对学生负责。”

“上课?上得再好也是白搭!为学生拼了几十年的命,竟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实在是太不公平了!”爸爸的话语缓慢而低沉。平时,他总是鼓励我和妈妈要与困难作斗争,而今天他的话语中却含着太多看破红尘的悲凉。唉,看来,往日醉心于教学的爸爸,这回是伤透了心!

第二天晚上,我要回学校了,爸爸送我到车站。车还没来,我们并肩站着。昏黄的灯光投射在地上,映出了爸爸的身影。我蓦然发现爸爸的背竟有些驼了,鼻子不禁有些发酸。车来了,我说了声“多保重”,就匆匆跳上了车,我实在害怕爸爸看见我眼中的泪水……坐在车上,我一直都在想:爸爸的欢乐和满足都来源于工作,现在他在工作上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以后他还会快乐起来吗?他还会为事业为学生像以前那般地拼命吗?……回到寝室,我找出一张漂亮的明信片,郑重地提起笔来写道:

爸爸:在我的眼中,您永远是最称职的老师。凭着您对学生的爱,凭着您几十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您早该获得那职称了。尽管这次您失去了它,可人的一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它啊,您说呢?我觉得,按照您一贯的教学态度,凭着您的实力,您一定能把公开课上得更出色,更吸引人!

永远爱您的女儿

又是周末,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里。家里没人,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是爸爸那潇洒的字迹:

有你这样一个女儿,是我的荣耀,我已经很满足了。谢谢你,女儿,今天的公开课上得很成功!今天我要家访,晚归。

我笑了,笑得是那么的舒心。说真的,长到十六岁,一直觉得爸爸妈妈对我的细心呵护、精心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也没有想过爱应该是相互的。今天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和理解对父母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满分揭秘】

本文在选材上别具一格,既注意表现反差、突出矛盾——父亲不同平常的表现、家里异乎寻常的气氛,都是为表现“我”的爱心所作的精心设计;又注意用心从多个侧面安排情节——不是简单地写职称评定这件事的始末,而是把公开课、车站送别、写明信片、家访这些材料串联起来,含蓄而又深沉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经历。此外,成功的细节描写也为文章增添了感人的力量。如写爸爸的背有些驼是“蓦然发现”的,就很好地表现出女儿对父亲的关心。

【文题二之满分作文】

做人从坚持开始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书生年少时,国家战乱频繁,“人君好用武”,于是,他放下诗书,习武练剑。等他练到能够建功立业的时候,国家安定了,“人君举才以文”,他又急忙捡起荒废了多年的学业。待到他把书背得烂熟,想去谋个功名时,新君即位,“举才偏重少年”,而他已垂垂老矣。如此折腾下来,虽然劳碌一生,却是碌碌无为。可以看出,这位书生人生失意,不能怪他不努力,而应怪他过于“随机应变”,没有坚持将一件事情做下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从坚持开始。

坚持是一种“韧的战斗”。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苏轼也曾咏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数的人生磨难淘汰掉凡人,最终使“风流人物”脱颖而出。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刘备也曾贩过草鞋种过菜,他们并非超人,只不过长时间身处逆境,比常人更善于坚持而已。非凡的人,也许就是善于坚持的人。

坚持是一种理性的等待和积极的准备。田径名将曼索尔说:“长跑是一个苦差事,好几次我都坚持不住了。我的诀窍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你坚持下去就是了。”

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我看到过这样一组境头:一只老虎蹲在草丛里,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远处正在吃草的鹿群,那些鹿却浑然不知。突然,老虎一跃而起,直扑鹿群,鹿们在惊慌中四散逃窜。老虎瞅准一只,紧追不舍,虽然在奔跑速度上不比鹿快多少,身体的灵活程度也远不及鹿,但凭着那股永不放弃的韧劲,它硬是在一段长时间的追赶后将鹿抓到。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像那些猫科动物一样,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满分揭秘】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4

(一)拟题者:定陶县教研室

刘 方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横线上。(4分)

南方雪灾、圣火传递,汶川地震,震hàn着世界,也猛烈撞击着青年人的灵魂。中国以国家之大、fú员之广,在发展和jué起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重要的guǎi点。这些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感情、国家尊严或外交关系,使年轻人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身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格局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3分)

①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感谢父母,赐给我们生命;感谢朋友,赠予我们友谊;感谢阳光,奉送我们温暖;感谢春夏秋冬,让我们品尝美妙的生活琼桨。②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应该使我们心怀感谢。③因为心怀感谢,会让我们珍惜拥有,而学会感谢,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在一次次感动中升华、净化,领悟到生活的真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填空。(8分)

(1)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都有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之意境。

(2)郦道元的“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笔下江水之急,何其相似。

(3)范仲淹笔下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悲凉奇异让人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4)无论是李白的“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是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送行人的无限惆怅。

(5)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李煜的 “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挥之不去的忧闷愁苦之情。

(6)追求是什么?追求是陈涉“______________!”的少年壮志;追求是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的爱国热忱;追求是杜甫“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结。4.综合性学习。(5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5.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夜游》,完成7—10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御者之妻》,完成11—13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2)晏子荐以为大夫()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御者之妻“是以求去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风筝情语》一文,完成14—17题(12分)

节气到了清明。阳气回升。孩子们的心随着风筝的线扶摇直上,放飞于蓝天。那造型各异的风筝像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不但使孩子们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使大人们心痒难挠,跃跃欲试。放风筝,这是一种智力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

风筝,我国南方叫鹞,北方叫鸢,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据考,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制作的木鹊,实际上就是风筝的前身。稍后,便有了木、竹制作的风筝、据说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以后,普遍使用了纸,于是又出现了纸风筝。相传韩信曾制作“纸鸢”。以细竹为“骨”,薄绢粘贴,牵线顺风而飞,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还在鸢上拴上竹笛。经风一吹发出“筝鸣”般的声音,“风筝”即由此而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筝式样大体上分为硬膀和软膀两大类。经过我国历代民间艺人的发展创造,已经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动物类,如凤凰、蝴蝶、蜈蚣、雄鹰等;第二种是人物类:如哪吒、观音、孙悟空、七仙女等;第三种是器物类:如扇子、飘带、花篮等等。近代风筝正朝着精制化方向发展。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天津风筝艺人魏元素制作的彩绘风筝获得了金质奖章。第二年,北京的巧手哈长英以其制作的花式风筝获得了银奖。天津著名的杨柳青风筝厂生产的二百多个风筝品种远销美、英、法和港、澳、台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北京风筝艺术公司费宝龄研制的齐天大圣、龙、蝴蝶和燕子等先后在二十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际友人和行家的好评。举世瞩目,令人心驰神往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更是把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中华风筝文化放飞于世界人民面前,连接起各国人民的友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风筝是力学原理随着艺术品在空中的一次实践。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的拉力,成为风筝的“脚”。玩风筝,行家讲究扎、糊、绘、放。扎:结构必须平衡,吃风面积要相当;糊:要达到平整;绘:要美观,放上天去图案清晰大方,收下来摆在室内有装饰和观赏价值;放:要选择地形,辨别风向,张弛有致,心到手到,做到人筝合一„„也许我们许多人限于时间和身份,不能去放一把风筝,那就让我们走出户外,看着孩子在那里忘情地展示才艺,让我们的心灵回到童年,随着风筝一起飞上晴空吧!14.第1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全文看,说风筝是“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自然段应该有一句过渡语,请你试着写一句话做为过渡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5自然段中“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的拉力,成为风筝的’’脚’’”。“脚”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原文中该字加了引号,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有许多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明月清泉自在怀》一文,完成18—21题(14分)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

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8.在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王维《山居秋瞑》的不同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①青年时期,②中年时期,19.请结合第③段,分析“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的含义。(3分)

20.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的“精神的明月清泉”的理解。(3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写自己小时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反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学习唐诗贵在领悟,死记硬背是无济于事的。B.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谈到心中的明月清泉,借明月清泉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C.本文语言典雅而含蓄,如写到“明月松间照”时说“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

D.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舟,餐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四.写作(50分)

22.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5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区市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旱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籁之际而来的精灵,似凝脂的容颜,盈动着我的心弦。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原野是动物的天堂,野兔轻盈跳跃,在雪地觅食;狐狸狡黠地四处张望,找寻目标„„冬,正在频频为大地着色,描摹着(简单/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喧闹/喧哗)的凡尘冰封素裹。皑皑白雪,是北国“特产”的安琪儿,与北方人溶为一体,共同经营着整个冬季,(所以/只是)与其他地域那些转瞬即融的雪,有着天壤之别。最刺激的是朋友之间,互抛雪球,雪灌满脖颈儿,热闹极了。再看看被我们践踏成一片狼藉的雪地,不禁又黯然神伤,多美多纯的雪地呀,那种怜香惜玉的情感溢满心头缠绵许久。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帷(wéi)沧茫

B.跹(xiān)溶为一体 C.黠(xié)描摹

D.藉(jí)黯然神伤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 喧哗 只是 B.简约 喧闹 所以 C.简单 喧闹 所以 D.简约 喧哗 只是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B.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C.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D.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1:0兵不血刃地战胜韩国队,奇迹般地取得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首场胜利。

②在《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欧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恐怖袭击威胁加剧,民粹主义在“欧洲大选年”甚嚣尘上,导致欧盟内部人心涣散。....③国家设立的雄安新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区如何定位?官方通告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让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神秘。..④参加青岛市第十届“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书画大师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献给了孩子们。

⑤《华盛顿与樱桃树》《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么多“假课文”被指出,给人一种小学语文教材泥沙俱下的感觉。....⑥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揭露的官场腐败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文艺事业的兴盛既有赖于艺术家的创作,还受制于人民群众艺术素养和整个社会文艺氛围。所以,我们要培育艺术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B.“萨德”事件使中韩关系持续恶化,中国人民对韩国乐天集团解释向韩国国防部提供旗下高尔夫球场以部署“萨德”的问题,普遍感到十分气愤。

C.江西上饶为纪念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现代赣剧《斧头将军》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

D.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青年礼敬传统文化的意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 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 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6.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

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

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7.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

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 和存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

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

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犒师广东,还,除吏科给事中。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数事。帝纳之。寻进右给事中。四年九月上言:“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比以言者忤圣意,谕礼部,凡遇建言,务加审察。或假以报复,具奏罪之。此今一下,廷臣丧气,以言为讳。国家有利害,生民有得失,大臣有奸慝,何由而知?况今巨寇陆梁,塞上多事,奈何反塞言者路。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并敕阁部大臣,勿搜求参驳,亏伤治体。”疏入,报闻。

天顺六年使琉球,还,迁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偕同官上言:“近雨雪愆期,灾异迭见。陛下降诏自责,躬行祈祷,诏大臣尽言,宜上天感格。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政今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不经;后宫无序,恩泽不均;爵滥施于贱工,赏妄及于非分,皆非敬天之道。愿陛下日御便殿,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时万妃专宠,群小夤缘进宝玩,官赏冗滥,故荣等恳言之。帝不能用。是年迁 南京太常少卿。

又七年,就擢户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积粮数万石以备荒。十七年召为户部左侍郎,寻署部事。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陈先世以大功赐爵,子孙承继,所司辄减岁禄,非祖宗报功意。荣等言:“懋等于无事时妄请增禄,若有功何以劝赏?况频年水旱,国用未充,所请不可许。”事乃寝。中官赵阳等乞两淮盐十万引,帝已许之。荣等言:“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帝为切责阳等。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罢,以荣代之。孝宗嗣位,谢政归。赐月廪、岁夫如制。九年卒,年七十有八。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卷四十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以言者忤圣意 比:近来

B.务加审察 审:仔细,周密 C.近雨雪愆期

愆:过失,罪过 D.谢政归

谢:辞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B.①何由而知

②君何以知燕王

C.①积粮数万石以备荒 ②此天以君授孤也 D.①事乃寝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B.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C.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面已

D.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十三年潘荣赴广东慰问军队,回朝后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天顺六年出使琉球,回朝后升职为都给事中。

B.潘荣对皇帝限制大臣言论加以批评,认为是堵塞 言路,损害国家,奏章上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万妃专宠,群小拉关系、钻营投机,官员奖赏太滥,潘荣针对这些社会弊端恳切进言,但皇帝未能采纳。

D.潘荣对英国公等人子孙无功还要求增禄和中官谋求盐利等行为敢于制止,表明他为官尽职,一心为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3分)(2)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3分)(3)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 辄违犯,宜正其罪。(4分)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叹新丰孤馆人留:《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拘行节,为人所鄙薄,恨不得志,“舍新丰逆旅,主人又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独酌而醉”。

(1)这首元曲善用数量词,请结合前三句赏析其运用的妙处。(4分)(2)曲子以“都到心头”收束全篇,请概括结句包含的情感内容。(4分)15.补写 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在社会上取得自立,也要让别人自立;自己要顺畅通达,还要帮助别人做到这样。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五、(12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4分)对伦敦空气污染问题感到“羞耻”的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已经决意有针对性地推出环 保措施。①,他近日提出,计划让更多司机接受政府35 00英镑的奖励,进而放弃旧款柴油车,选购更加环保节能的汽车。同时,在伦敦搭乘公交车的乘客,一个小时内第一次换乘免费。②,伦敦也在建设更多环保住宅。伦敦市中心的巴特西地区的一些新建住宅,最大特色就是“零排放”。房屋的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发电涡轮,为房间源源不断提供电力;卫生间有地热源泵,常温水在室内循环,室内保持恒温。

17.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意连贯,内容统一。(4分)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初夏的早晨打开窗户时迎面吹来的那股清风,是你独坐一隅聆听歌曲时那种心灵的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18.请从下面8个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缺处。(4分)备选词语:哂纳、惠存,华筵、菲酌,赐教、斧正,稍待、赐见 ①近自海外旅游归来,特选购当地名产一盒,敬希_______。②兹订于元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敬备_______,恭候光临。

③素仰您学殖深厚,诚请先生不吝______,就如下问题提出意见。④来访未晤,因有要事相商,明早十时再趋拜,务请______为幸。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世间真君子 拾遗

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原配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1906年,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新婚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离家出走。原配朱安独守空房43年。

胡适13岁时,母亲便做主给他定了婚,而胡适与江冬秀多年未谋面。胡适内心也曾抗拒过、疑虑过、矛盾过,但终没有推翻婚事。他说:“我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1917年,留美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迎娶了江冬秀。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这位小脚、眼有翳、爱打麻将的女人,成了传统中国社会最后一位福人。”

1919年,林语堂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没想到经费用尽,生活断炊,他求助于北大胡适,“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不久,林语堂就收到了胡适的汇款。胡适说:“这是工资预支款,君归国后,一定要回北京大学工作。”哈佛毕业后,林语堂又赴莱比锡大学读博。他电报胡适:“再向学校预支1000美元。”后学成回国,林语堂如约到北大任教。他找到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蒋校长感到意外,林语堂这才知道学校根本没出过这笔资助——那都是胡适个人的钱。而这件事,胡适从没有向 外人说过。胡适资助的对象,还有吴晗、周汝昌、李敖、沈从文等一众才子,他还资助过贩夫走卒。

胡适是倡导白话文的旗手,而黄侃是反对白话文的先锋。一次,黄侃在讲课中举例说:“如果胡适的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文言仅需四字:妻丧速归。”胡适的回击也令人叫绝。课堂上,胡适对学生们说:“前几天,行政院给我发信,邀我去做秘书,我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代我拟一则电文。”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最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仅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但胡适说:“①我的白话文电文就5个字:干不了,谢谢。”学生们纷纷叹服。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是胡适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作为新文化运动和“自由主义”之旗手,胡适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胡适在给杨杏佛的信中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②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鲁迅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面对鲁迅痛骂,胡适从不应战。对于鲁迅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他就会大力推荐。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鲁迅死后,胡适从没发过一句恶声。当许广平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给胡适写信,请他“鼎力设法”介绍商务印书馆时,胡适“慨予俯允”,立马出面推荐,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胡适曾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誓我这里千言万语,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胡适学术上的伟大,不在于他的著作,而在于他的治学之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世间 有一种最流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所以胡适觉得应该“大胆假设”,不大胆地假设、怀疑,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但大胆假设、怀疑之后,应该“小心求证”。“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这种治学方法,也被胡适运用于做人做事中。所以他从来不站队、不妄议、不盲从,不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史学家顾颉刚说:“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

1962年2月24日,一场庆祝酒会上。胡适发表即席演讲,不料讲到一半,突然心脏病猝发,溘然长逝。整个天下,哭声一片。(原文有删改)19.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写郭沫若和鲁迅的婚事?(4分)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①我的白话文电文就5个字:干不了,谢谢。(2分)②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2分)21.文章第六段,胡适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时说“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22.文章以“整个天下,哭声一片”结尾,请结合全文探讨这样结尾的用意。(6分)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周作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山东青岛中考满分作文 篇6

【51Test.NET-山东中考】

现在的我自信,开朗,大方,然而5年前的我根本与这些词“绝缘”。只因一次升国旗仪式的主持,我改变了„„

在小学的时候,我品学兼优,唯一有一点就是害怕与人交流,说话声音简直比蚊子还小。对于在大家面前发言,那简直是一个字“愁”啊。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有一天放学时,班主任老师找到我说:“下星期升国旗仪式你来主持,回去好好准备一下。“我?我„„”

我不行„„”我又吃惊又害怕,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就这么定了。”老师坚定地说。

“流程与内容我是知道的,可是那么多人在下面听,万一出错,丢死人了。我该怎么办啊?”我在回家的路上忐忑不安地想。回家之后,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还是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第二天上午,老师临时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演练一遍。“啊!”我心里害怕极了,手心不停地冒汗,大脑一片空白,左看看右看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砸了。再看看老师,并没有批评我的意思,只是若有所思。坐下以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师怎么会让我来主持呢?这任务我肯定无法胜任啊,哎,让老师失望了,可是这不自信的毛病我怎么改的了啊!”

一个中午就在我的矛盾纠结中过去了,下午我再回到教室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张光盘和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xxx第一次面对着那么多人讲话难免紧张,老师知道这对于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克服了它,你的收获绝不少于准备时的紧张,老师相信你,不要害怕,不要退缩,争取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加油!附:光盘里是以往同学在升旗时的表现,你可以学习借鉴,当然你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看完后,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信心大增。“是啊,我为什么不行呢?这次主持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在于我要不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伴随着这种想法,我刻苦练习,慢慢的我放大了声音,挺起了胸抬起了头,无比自信。这样练习下来,我在升旗仪式上表现得很出色,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掌声与赞美。

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篇7

新课程实施后, “一标多本”已成为现行中学教学的特色, 即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统领下, 实施了多种教材并举的现象。因此各地中考命题既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达标要求, 又要兼顾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 在遵循教育部《命题指导》的基本精神, 突出“两考合一”的考试性质, 命题时都是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并不拘泥于教材, 而是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 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给各地的教育教学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性, 随之各地的中考试题的地方区域色彩也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考查目标的定位上更具有区域教育发展的特色, 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色, 不少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材料或文学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注重知识的覆盖面,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试卷结构合理

各地试题基本上兼顾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种功能, 既注重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 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 知识的覆盖面在80%左右;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试题量逐渐减少,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试卷结构出现相对稳定, 板块日趋相近的趋势, 大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 (或“表达与交际”) “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试题难度适宜, 梯度设计科学, 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 基本维持在7∶2∶1。试题编排注重人文关怀, 既方便考生答题, 又便于阅卷。

题型相对稳定, 以主观题为主, 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一般在10%以下, 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 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常规题型为主, 同时新题型也不断涌现, 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 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明特色。

3.注重积累, 落实基础, 强调语感, 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的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 (词语) 的书写、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 甚至包括汉字的规范书写, 考查的覆盖面宽, 形式多样。值得关注的是, 各地试题都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 分值为全卷的8%左右;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 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 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精华的积累和热爱, 同时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 题型丰富多样, 角度新颖, 强调学生的语感,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试题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 让学生感到语文既亲切平易, 同时又认识到需要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才能表达好。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 包括正确使用词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写语段等等, 这类试题又常常是取材常见, 考点明晰, 却着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主观试题为主, 既避免了学生语言机械操作, 又给学生以发挥特长和张扬个性的空间, 更容易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注重阅读欣赏, 强调整体感知, 着眼语言品味, 彰显个性解读

阅读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 试题的选文典范,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 充满时代气息。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 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 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 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 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迁移理解, 立足于读懂文意, 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需作太高要求, 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较广泛, 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 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 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 不少试题需要学生联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解, 有利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培养人文精神。

5.注重综合与探究, 增强了语文实践性, 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区别传统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许多地方的语文试题都关注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 在这方面的命题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 题型丰富多样, 异彩纷呈。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 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掌握的语文基本技能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解决生活中语文运用的实际问题。设题开放性强,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 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类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逐渐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亮点。

6.作文淡化审题, 强调真情实感, 引导追求真、善、美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 基本上都没有设置审题障碍, 淡化了文体要求,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着重考查学生的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有的中考试题还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 给学生比较宽松的选择余地, 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 有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张扬个性, 激发创造性。作文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 明显改变了以往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显身手。选题大多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人生, 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主题积极健康, 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

7.命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 时事热点入题鲜明,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冰灾、震灾、股灾、环保、奥运等热点题材都在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这提示我们语文学习必需跳出“小课本”“小课堂”, 树立“大语文”观, 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 才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二、2010年中考备考建议

每年教育部都要对各地中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 一方面加强了对各地中考试卷命题的指导,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交流, 使各地中考命题互相借鉴, 共同提高, 相信2010年的各地的中考命题将在2009年中考试卷的基础上“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 不断完善, 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 积极有力推动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

通过对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 我们在2010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 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各地中考命题说明, 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中考考试说明》源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课本、学习、考试、评价的“法规”, 《中考考试说明》又从考试的角度作了一些规定。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 必须逐步学习, 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已基本趋于稳定, 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 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一份中考试卷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要点、学习方法以及测量评价等诸多领域, 犹如一座“微缩景园”, 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学会分类整理, 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 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中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 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 才能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

3.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 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 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 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 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 要学会化整为零, 日积月累。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4.树立大语文观, 扩大阅读面, 提高语文能力

要用好课本。“课本”是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进行思想修养、陶冶审美情操的重要“载体”, 必须真正认识这一点, 才能实现“用课本学”, 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中。这样, 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大大提高。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题相对照, 就会发现中考试题与课本或直接或间接都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综观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考查题, 少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内;绝大多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外, 但也是题在课外, 答案在课内。因此要注意梳理课文, 整合知识, 适当拓展。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 掌握阅读规律, 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 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 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文言文阅读更要注意将教材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整理, 并牢固地背记下来。

在记准词义的基础上, 再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 结合练习, 向课外文言文延伸。当然, 中考试卷中还有大量内容是不能单靠课内外“对照”解决的, 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中, 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 做到能读会写, 有了过硬的本领, 才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5.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生活作文”“个性作文”, 是近年来呈现出新的中考作文取向。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现象, 抒写生活的感悟。从今年各地满分作文来看, 凡是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能力好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要注意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 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 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 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 变换句式的修改, 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 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 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6.有效地使用练习, 强化训练应试能力

(1) 多做“精典”的题目

所谓“精典”, 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进行精选;要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 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 而不是以练习代替复习计划, 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 多做分类练习, 少做综合练习

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更好配合复习计划。做题时多做分类练习, 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解决, 把握知识链, 实现“举一反三”, 务必落到实处, 抓住根本, 以提高能力。而综合练习, 看似全面, 但作为平时训练则显得过于庞杂, 不利于逐步落实, 平时应可少做。

(3) 做题要循序渐进, 稳步提高

做题也应有计划性, 先易后难, 一步一个阶梯, 切忌眼高手低。

(4) 加强答题规范训练,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

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也有相应的答题思路, 也有一定答题规范要求。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 才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7.注重积累, 提高解题技巧, 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点

上一篇: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总结下一篇:315活动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