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5篇)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示“中秋节”和谐、美好的文化魅力。开展中秋节日各项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尊重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3周年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安排
1、开展以“爱我中华、报效祖国”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请各班级精心选择历代咏月名篇佳作,组织学生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讲座等主题班会活动,并上交一篇相关主题班会教案。活动时间为周二班会课(9月25日);并以“咏月”为主题开展中秋美文创作征集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由本班语文老师负责。
2、开展以“传承文明颂中秋”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请各班班主任精心安排学生做一期格调高雅、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手抄报。引导学生在板报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继承传统优秀美德。
3、开展以“团圆、感恩”为主题的中秋寄语活动。各班级要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送手机短信,抒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党、感恩祖国的肺腑之言。向外地亲人传达节日的问候,表达企盼团圆的思念之情,在人人思亲情、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提升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三、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落实到位。要把开展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内容,作为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加强班级、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有声有色。
2、鼓励创新,增强实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角。结合各班实际,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和现代学习生活方式相适应,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2
学校从2009年寒假起,不再征订任何假期作业,也不再布置书面的寒假作业,而是布置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自主性相结合的作业。
每一个学期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假期作业的研讨活动。学校发出假期作业“金点子”建议征询表,每个学科、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自己好的想法;再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人员讨论商定,最后,再由学校和各个年级统一布置到每一位学生。
通过假期作业的研讨活动,一致达成共识,认为作业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动手动脑相结合,动眼与动心相结合,把学生从书本上解放出来,走进生活。从电视机、电脑前拽出来,走进大自然,从作业本堆里走出来,走进厨房、走出家门。每个年级的作业都结合年龄特点,主要有阅读、实践活动、培训提高、习惯养成等几大板块。
假期作业列举如下:
创新作业内容一:2010年部分暑假作业
1. 二年级暑假作业
(1)快乐学习
(1) 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2本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
(2) 学习(练习)一个项目,发挥自己的特长。
(3) 本册生字一字组一词语。
(4) 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5道趣味数学题,写在作业本上,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2)体验生活
(1) 以“我爱新玉溪”为主题,围绕“创卫”后玉溪的新变化,画一副画。
(2) 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通过图书、网络、电视、参观……等形式了解“上海世博会,进行摄影或绘画创作。
(3) 动手做一份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写一段祝福的话。
(4) 学做一、二件家务事。
(3)习惯养成
(1) 养成有规律生活的好习惯。
(2) 有节制地看电视和上网。
(3) 在家长的陪同或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每天锻炼身体不少于1小时。
2. 三年级暑假作业
(1)快乐学习
(1) 读1~2本有益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 生字一字组一词语。
(3) 学习(练习)一个项目,发挥自己的特长。
(4) 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10道趣味数学题,写在作业本上,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2)社会实践
(1) 以“我爱新玉溪”为主题,围绕“创卫”后玉溪的新变化,制作一张“手抄报”。
(2) 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通过图书、网络、电视、参观……等形式了解“上海世博会,并写出《我眼(心)中的世博会.》,题材不限。
(3) 动手做一份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写一段祝福的话。
(4) 在父母的指导下学做一、二个菜,和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和你的心情,并写出原料和制作的步骤,开学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5) 观察身边有趣的事物和现象,用简短的话以日记的方式写下来,不少3篇。
(3)习惯养成
(1) 养成有规律生活的好习惯。
(2) 有节制地看电视和上网。
(3) 在家长的陪同或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每天锻炼身体不少于1小时。
创新作业内容二:2011年部分寒假作业
1.课外阅读
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1~2本课外书,与父母同享读书的快乐。
2.综合提高
(1)把学过的声母(23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韵母(单、复、鼻),用剪、贴、画、涂等形式自主设计制作一份精美的《拼音宝宝大集会》。
(2)找一块指针表,认识表上的指针,并学会看时间,特别会看5:55、3:45等。
3.“春节之乐、元宵之和”主题活动
(1)以“过年了”为主题,进行一副绘画创作。
(2)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当面、电话、短信)给长辈拜年,感谢长辈对自己的关心,送上对长辈的祝福。
4. 习惯养成
(1)看电视和上网不超过30分钟。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3)学会自己的衣服和书包自己整理。
(4)与爸爸妈妈同活动,每天锻炼半小时。
二、创新作业布置的方式
学校设计的开放性假期作业,如课外阅读和父母一起阅读、实践活动和习惯养成等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假期作业需要父母的参与,这也是最好的开展“亲子活动”,实现子女与父母沟通的好时期。这些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才能通过假期作业更好的把学校教育、社会经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合力”的作用。在假期作业的布置上,结合学校每个假期末给每一位学生家长写温馨的“假期寄语”来布置,通过“假期寄语”告之家长,让家长清楚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具体做法和具体的要求。同时,再通过“校讯通”以短信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活动,并积极的参与。这样保证假期作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三、创新完成假期作业
学生在整个寒暑里,结合自己的实际完成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自主作业。有的同学回老家过年,把老家三十晚上的“八大碗”一一作了拍照;有的同学到外旅行,把旅行的所见所闻一一作了记录(拍照、日记、绘画);有的同学练习书法,开学的时候呈现了比较好的书法作品。学生认真进行读书活动,认真做读书笔记。创新的假期作业,让学生不再做重复的书本作业,不再只是看电视、上网和睡懒觉。家长也不是简单的监督、旁观,而是积极的参与孩子一起看书、收集、讨论。假期,孩子学会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用笔记、用心去感悟,孩子学会发现生活别样的美,父母发现孩子别样的才能。
四、创新作业的点评
开学第一周,为全校性的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作业交流、展评时间,要求人人上台、人人展示。交流展示的流程是班级交流、年级展示、学校展示。
1. 各班展示
每一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全校统一进行开放性作业的展评。全校所有学科教师走教室(每班至少3名教师),各班也请家长代表走进教室参与作业展示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欣赏者、学习者和指导者。在这一整天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和交流自己假期的成果,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有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有的展示读书心得,有的展示培训的才艺……在每一个同学交流的基础上,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上再次充分交流。一个假期学生没有见面,有许多的新鲜事想互相说、有许多东西想让同伴看,就尽情的让学生看和说。教师是组织者,更是欣赏者,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评析,学校统一对每一个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各种作业、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2. 学校统一展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方案 制定
中图分类号:G42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小学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和社区的需求为基础,解决学生关心和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内容的课程设置则能恰如其分地达成现代教育的需求目标。因此,我国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小学教育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详尽的活动方案。那么,怎么准确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呢?如何科学制定出新颖可行的方案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1 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
顾名思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实现某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它是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整个活动的预设性,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通过对上述基本要素的明确而形成活动方案,使学生对活动本身认识加深,能清晰了解活动步骤和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预”的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开展方案制定课的教学课程。在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自主、规范地进行活动设计或修改活动方案草稿,再通过交流、合作、论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通过上文可知,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设计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使他们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以下本文就从活动选材、目标制定、准备工作和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1)选材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人是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精灵,是生活于自然中的高级动物。学生更是如此。可是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为小学生们开辟的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因此,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时,必须要贴近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同时,选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特点,不要选择那些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应截取一些相对简单有趣、能够让小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启示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参观、观摩、走访等形式的活动。
(2)活动目标要恰当,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涉及活动对学生培养的定位、情感发展及教育的价值观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鉴定标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所以,方案中活动目标必须要恰当,要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首先,活动目标制定要来源于课程标准,符合新课改纲要的精神。其次,活动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最后,活动目标制定要把握好“度”,体现新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扩散。
(3)活动准备工作要细致,师生共备为活动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充分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准备工作保证,是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条件,是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的活动准备工作,既包括教师的方案制定、备课等准备工作,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前的预备活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工作,尤其注意不能把该工作作为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而应作为一次以“开展实践活动前准备”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调查”、“探究”、“讨论”、“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计划,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4)活动过程要有序,考虑周全,时间分配合理
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要有激趣导入、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和拓展创新等六个方面内容。当然,在这六个环节中任何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细分。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再次细分出两个环节:其一,交流汇报,质疑互补环节;其二,模仿演示,整体回顾要领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10%,学生们的操作时间占80%,讲评环节最多占10%。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和动脑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制定活动方案,以实现教学目的。我真诚地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线索,但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实践课方案实施策略.
[2] 实践活动过程控制研究.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
中秋节小学活动方案 篇4
一. 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 活动主题
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
三. 活动时间
9月18日——9月21日
四、活动内容:
1. 主题晨会——四月四日,全校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在班级内开展——“缅怀革命英烈 弘扬民族精神 共筑中国梦”主题晨会
2.红领巾广播站播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节目,宣传清明节有关知识,让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三四年级开展清明诗文朗诵会。 时间:四月九日下午两节课后在特立楼阶梯教室进行。 形式:以班级为单位,人数不超过十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诗文朗诵展示,形式不限。 裁判:各级部主任、德育处、教科处、办公室 评比:比赛结束后根据等级进行评选,利用升旗仪式颁发奖状
4.四五年级开展 “网上祭英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课,开展教育活动,充分了解革命先烈为新中国建立的丰功伟业,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活动要求:
班主任要重视活动资料的整理,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媒介发动宣传,营造活动声势,突出主题。
10月13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德育处开展“念亲恩、抒亲情”——重阳节敬老活动。现将有关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展现我校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活动内容
1.九九重阳节,浓情敬老院
组织学生到魏家庄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并为老人献上丰富多彩的节目。加强队员们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我和长辈过重阳
和父母一起去看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建议可以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点家务事,减轻他们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三.具体要求
1.利用周日(重阳节),去和老人团聚,把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一起的活动用照片记录下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周一带回学校。
2.周一下午班会以重阳节“念亲恩、抒亲情”为主题展开。
主题班会步骤:诵读重阳节有关古诗——分享周日活动内容
四.总体要求
1.积极动员,广泛发动,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小学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 篇5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皎皎天上月,圆圆中秋节”
三、活动时间:
9月14日下午1:30———3:30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亲子制作月饼(一年级)
邀请家长进校园,大手拉小手制作月饼,利用这次学做月饼、品月饼,让孩子深刻感受月饼的香甜,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负责人:一年级正副班主任)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拿着一张精美的中秋祝福卡,在校园里向学校的老师、同学送上一句中秋祝福语,回到家里,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送上一句中秋祝福语等,被祝福的人在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谁送出去的祝福多。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胆量,还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负责人:二年级正副班主任)
5、做灯谜(三、四年级)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谜面,设计一张精美的谜语卡。然后将谜语卡挂在灯笼上,让全校进行猜灯谜,让学生在猜灯谜中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故事。
(活动负责人:三、四年级正副班主任)
6、画灯笼(五、六年级)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题设计与实施 篇6
一、结合阅读教学确定语用主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确定主题时,一般都紧密结合阅读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课文中寻找习作训练点。为此,开学初,应先进行全册备课,对本学期的习作训练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再对每一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每一单元的习作训练点。最后,再将这些习作训练点落实到各单元具体课文的教学中去。这样有了明确的习作训练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考虑渗透表达因素,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领悟表达方法。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天马》是一篇介绍工艺品的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赞扬了西汉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其清晰自然的说明顺序和生动严谨的语言表达非常典型,尤其是写“天马”艺术造型的部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状物抒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据此,我们确定了“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件工艺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语用主题,按说明文这一文体的训练序列安排学生习作。
二、围绕语用主题进行阅读积累
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两大能力。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两项能力融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加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确定了语用主题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还要完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领悟表达技巧,在对典型例文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还要紧紧围绕语用主题,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阅读。
如学完《天马》一文,教师又推荐学生回顾阅读前面学过的课文《冰灯》《中国节》,补充阅读冰心的《小橘灯》、席慕容的《一枚贝壳》、秦文君的《金狮扣》等名家名篇,以及部分描写工艺品或与工艺品有关的美文片段。然后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品读欣赏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学习作者状物说明、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拓展阅读的内容以学生自由阅读为主,但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批注、摘记,有些甚至要求熟读成诵,为写自己喜欢的工艺品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经验。
拓展阅读的内容除推荐名家名篇外,还要注意相应地补充一些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文章。因为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时,虽然感受到了名家笔下工艺品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体验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但是,这些名家介绍的工艺品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他们的语言表达艺术更是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就此再引导学生阅读同龄孩子的优秀习作,将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美文字、艺术手法浅显化,以便学生学习、借鉴。
三、围绕语用主题进行生活积累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到的“”听到的”当然来自生活,就是“想到的”也同样来自生活。有了生活,学生才会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却缺少对小学生实际生活和表达需要的关注,导致学生习作内容空洞,抄袭模仿现象更是到处可见。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且表达真情实感,可围绕语用主题让学生留心观察、体验,搜集资料,或根据需要开展相应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产生写作需要,并自觉自愿地进行写作。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捕捉,还要善于思考,勤于记录。笔记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绘制表格、图表,粘贴照片、图片,摘抄资料、写连续的观察日记,记人物采访实录,还有录音、录像、影视资料,等等。这些笔记既是对活动内容的记录,也是一种自由、随意的练笔形式,以后习作时可以直接从里面提取信息,是学生习作的宝贵资料。
如在学《天马》一文时,布置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要求多方面进行观察,多渠道搜集资料。可以通过询问父母、查阅资料等手段对工艺品进行深入、广泛的了解,并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全面观察、深入考证,学生不仅对工艺品的外形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会了解到其与众不同的来历、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包含的象征意义等。然后教师以“我喜爱的工艺品”为话题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交流展示后,学生结合工艺品的特点,对自己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以备写作时用。
四、整合资源,引导写作
经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和深入的生活体验,学生积累了语言,习得了方法,拥有了素材,丰富了体验,此时再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整合资源,进行写作。这一环节教师主要是在拓宽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课堂上多些自由和弹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仍以把工艺品作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课内外阅读内容,再一次复习积累的语言,体味表达的方法,沟通习作与阅读、与生活的联系;接下来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生活积累进行构思、行文,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整合与内化,对知识积累的迁移与超越;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相关片段、例文及生活随笔的阅读,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满意。
指向语用的单元主题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呼应互补、有机融合,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平行推进,既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描写、遣词造句的功底的夯实,又强调了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实现了习作与阅读、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训练过程顺应了学生的写作心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操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策略 篇7
案例1:学习英文八种颜色的单词,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Guess: What color?
S: A plane/ bird/ frog/banana, etc.
T: Boys and girls , you should say“A yellow plane/ banana?”
由于只展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学生过于兴奋,无论教师的声音怎样提高,总是无济于事,最终,由于活动时间远远超出预设,导致没完成教学任务,更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T:Close your eyes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迅速抽掉一张图片后)
T:Open your eyes. What is missing?
S:…
这样猜过几次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并大声说:“Try/ Me.”。大约四分钟左右,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说出这些单词了。
反思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复习与巩固单词。在教学中老师都适时并精心地设计了“猜”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都高涨,课堂气氛都热闹非凡,但是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案例1中虽然学生参与度高,但由于彩色图片呈现的方式不科学,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没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事半功倍:给出物品60%以上的图片,或是某一颜色为主体的整体图片让学生猜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物品的颜色上,就很容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颜色的单词和语句。案例2中的活动方案设计既有递进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竞争式的学习,必然能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活动方案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符合五个条件: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活动要求
目标是活动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学起着引领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并提出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或操作流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活动能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能深化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有的活动能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有的活动能优化学习策略等,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目的合理选择;要明确告诉学生是先讨论后交流还先交流后讨论,是动口还是手、还是多感官并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2.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一节英语课若从课堂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一般会有几个大的活动,大活动之内又包含一些小活动,大小活动之间都需要衔接有序,各个活动要呈递进式深入。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层次性与递进性。如果忽略了这些要素,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又或许很活跃,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机械操练的层面上,无益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设计的活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在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例如案例2的教学活动设计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老师先抽掉1张图片,接着抽掉2张图片、3张图片,活动难度不断加深,但趣味性并不减弱。
3.要有真实性和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周围的生活事实、自然现象和他们了解的科普知识等内容,让学生感觉英语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英语。在案例1与案例2中,猜颜色与猜动物都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要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
教师所面对的课堂是动态的、无法复制的、不可完全预设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维度思考问题,做到灵活多样,并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从而实现活动效能的最大化。案例1中由于设计的偏差,学生偏离了目标,但教师意识到后能及时提醒学生,虽然没有达到良好的调整效果,可说明了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意识,只是调控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实施活动方案时,既要考虑活动的预设性,更要考虑活动的生成性,一切从实效出发,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要考虑活动设计所需的时间
要保证高质、有序、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同样的活动,会因内容、难度、形式、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差异而不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切忌“差不多”,否则,就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进入角色,教师已宣布进入下一个活动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个别学生或许有运用英语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处于茫然或观望状态。整个活动场面看似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对活动的时间进行精心策划,上课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英语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科学设计活动方案,才能激活思维,不断提高学习的技巧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了解和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三.活动时间:9月16—25日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一、佳节思月
1、利用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活动。(时间9月16日升旗仪式)
2、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品月饼、讲故事、唱歌谣、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亲子、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意。(时间9月16日班队会)
(二)活动二、佳节读月: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1、作品要求:
1)作品题材为古体诗、现代诗、散文等;
2)篇幅:诗词原则上不超过50句,赋、散文原则上不超过800字
3)内容要积极向上,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2、朗诵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以集体诵读形式为主,时间不超过4分钟。
3、时间及地点:
时间:(注:本活动将与十月份的“爱国”主题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因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另行通知
本活动将与十月份的“爱国月”主题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因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本次诵读活动按照年级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
(三)活动三、佳节抒情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长辈、老师、同伴、自己最亲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时间9月19日——9月21日)
(四)活动四、佳节赏月:
古溪小学中秋活动方案 篇9
月到中秋分外明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前言
浩瀚缥缈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佳节、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融进佳节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进而借助对佳节的感怀颂托对生命的祝福和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二、活动目的以中秋节为契机,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加对中秋节的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认同和喜爱,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13.9.13~2013.9.27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晨颂午读,讲一讲这些故事、读一读这些诗歌、看一看这些书籍;如:与月亮或赏月有关的古诗文、美文及神话故事;与月球或登月有关科技的知识等。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2.参加对象:一~六年级的学生。
3.活动负责:各班语文老师。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1.活动内容:各年级同学与家庭共度中秋佳节。
2.参加对象:一~六年级学生。
3.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在与家人的过节中,体会中秋节的含义,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等习俗,明白中秋节的具体内涵所在。
4.活动负责:各班班主任,以及家长互动。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中秋征文活动
1.活动安排:
高年级同学可把欢度中秋节的情况、对中秋节的感悟、关于中秋节的遐想、对明月的歌颂等写成作文,并开展中秋节优秀作文的评比活动。
2.参加对象:五~六年级学生。(请各班精选五篇,9月27日前上交大队部)
3.活动负责:各班语文老师。
第三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反思评价
1.活动内容:
各班通过班队会的形式,以及赛诗会、赛歌会、经典诵读会、灯谜竞猜等形式开展活动成果分享交流会。
2.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3.活动负责:大队部、各班班主任。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施途径;注意问题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一、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途径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例如: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教师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笔者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这一课时,首先出示一道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题目:○+○=6;接着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在桌上操作,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6,便写出5+1=6,然后把圆形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5=6,5+1=6,2+4=6,4+2=6,3+3=6,0+6=6都摆出来,笔者再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道题的意义。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研究:(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揭下商标纸的方法是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体需要的条件。)(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这样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只有将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及主体力量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年级)时设计这样一个操作的片断:(1)让学生用手沿着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的边摸一摸,猜一猜它们的边的长短有什么特点?(2)折叠正方形的纸片,比较四条边的长短。(3)量量长方形的四个角,能发现什么?(4)折叠长方形,看看它的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特点。(5)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每一个操作过程中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真正使学生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
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比较具体地量0.1米、0.10米、0.100米。学生的活动设计为: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备的直尺讨论,并达成共识,由小组代表陈述。教师的指导设计有三个问题:(1)这三个量各表示什么意思?(2)借助手中的直尺讨论比较出这三个数量的大小。(3)如果没有米尺应怎样思考?从中可知,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自主活动主体与其对应客体(教材、活动对象)的中介,这一中介的作用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
3.活动教学要与传授教学有机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活动教学与传授教学紧密配合,保持适度的平衡,实现两者功能的优势互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些知识,因而这些知识非常适合以活动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总之,小学数学活动教学重在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建磐.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1
一﹑精设问题, 明确探索方向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问题为载体”,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 引发学生提出富有价值的“大问题”, 而问题一旦提出, 就必须明确探索方向, 使问题真正成为实践活动的行动主线。
例如,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 教师创设了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境, 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 如:球为什么落下后会反弹?篮球与排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的速度一样吗?球落下后会反弹多少次?反弹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大皮球反弹的情况与小皮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师生共同确定了两个问题进行实验, 即反弹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接着, 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分组活动:先用同一个球做几次实验, 观察可以发现什么;再用不同的球做实验, 看又能发现什么。通过活动, 学生懂得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并在问题引领下积极活动, 主动思考, 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可以看到,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离不开问题, 问题的驱动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合作性和高效性。
二、精心组织, 指导合作探究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等特点, 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活动, 指导学生高效合作, 这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 既要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 又要因内容而异, 因课型而异。总体而言,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激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他们相互交流观点方法, 展现其合作能力。
例如, 在三年级活动课“周长是多少”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围一围”的活动, 要求学生用一根线围成喜欢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围一围, 再进行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这样的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同学拼成的不同图形, 并对不同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和求同思维,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不管形状怎样变化, 周长总是相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比较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厚的数学活动经验。
又如,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中有这样的活动: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 如果1亿枚1元硬币叠起来, 会比30层楼还高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猜一猜:1亿枚1元硬币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再量一量、算一算, 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推算出1亿枚硬币大约高20000000厘米, 是200000米, 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 最终验证猜想的对与否, 获得真正的体验, 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一个数学猜想的验证、对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等活动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对话和沟通, 这时的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是适切的。在这样的合作中, 学生有动手操作层面的合作, 更有数据收集的合作, 还有思维的碰撞和验证经验的获得, 这种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有效。
三、精于启思, 提升能力素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 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发展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为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但是, 一些教师片面认为,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去简单地“动手”而不“动脑”, 缺失了教师有效的启思和学生深度的思考, 造成课堂流于形式, 单纯传授知识,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
比如, 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数字与信息”时, 一名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 制成了精美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对照课件就知道身份证前六位数字表示什么, 中间的八位数字表示什么, 等等。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信息”而非发现数字中的信息, 生活资源未能充分运用, 形如摆设。身份证的编码信息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其编码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 而不是直接告知。另一名教师则将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 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 本地的孩子可以收集爸爸妈妈及其他成员中属于本地区籍的身份证信息,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收集属于外地的家庭成员的身份证信息, 最后由全班学生在各自组内观察、比较, 发现其中的信息特征。教师启迪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观察、思维活动:1.不同的人的身份证号会相同吗?请在小组内仔细观察不同的身份证号, 你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部分?教师可以友情提醒:与出生日期比一比!2.如皋地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证前六位数字有什么最主要的区别, 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可能反映的是什么信息?在学生的悱愤之际,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源进行小组交流, 并巧妙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知晓前六位数字反映的信息。3.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一想:身份证号中还反映出哪些信息?比如:怎样看出一个人的性别特征呢?引领学生对不同的身份证继续观察。4.由身份证号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如果要为全校同学编号, 你认为应该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设计方案。
由此可见, 在这类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发现,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适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可以进行适当的思路点拨, 可以进行适切的方法提示, 还可以进行生动的生活诠释, 这种指导可以是集体的, 也可以是个性化的。通过点拨、启思, 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提高, 数学思考不断加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得以提升。
四、精彩展示, 激励个性张扬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 每一名学生都被赋予了表现的权利, 必须解放学生的表现空间。而展示交流是课堂的必要环节, 也是课堂的精彩之所在, 因此, 教师要注意优化展示的方式, 激励学生展示精彩的内容。在小组展示中, 教师可以展示小组成果, 让中心发言人作为代表发言;可以由组内的小小组发言;还可以小组团队展示, 一名成员发言, 其他成员补充, 修正或提出不同观点;等等。全班展示可以是组际之间的交流, 还可以全班进行争论、辩论。
比如,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算24点”, 学生活动兴趣浓厚, 思维特别活跃, 当出现牌上的数是4, 5, 7, 8时,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出现了4+5+7+8, (8+5-7) ×4, (5+7) × (8÷4) 等不同的方法。
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成果或问题等, 这些对学生而言, 都是极富有魅力的,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经验不断丰富和提升。
五、精妙点评, 促发自主完善
自我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助于学生内力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积淀, 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 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的点评或自评, 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 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巧铺地砖”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际问题:小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 妈妈为他安排了长为4米、宽为3米的小书房。现在想在房间里铺上一种正方形地砖, 请你根据地砖规格及价目表, 帮助小华设计一种购买地砖的方案, 并说明理由。
教师在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看看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方案1:
(400÷20) × (300÷20) ×7.4=2220 (元)
方案2:
(390÷30) × (300÷30) =130 (块)
(10×300) ÷ (30×30) ≈4 (块)
(130+4) ×17.5=2345 (元)
方案3:
(400÷50) × (300÷50) ×42.6=2044.8 (元)
……
同时,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 并进行合理的点评:方案1没有浪费, 但块数较多, 铺地比较耗时;方案2价格较高, 有浪费, 方砖需要锯开, 地面不太美观;方案3没有浪费, 价格也比较合理。
当然, 购买的方案还有不少, 学生在思考这些可能性方案的过程中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 又要引导学生优选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如何精选方案是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提升。
总之,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要根据不同课型, 力求运用多种策略, 尽力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着力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深探, 全力激励学生展示成果、积累经验, 从而不断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学庆中秋、迎国庆活动方案 篇12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切实做好“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xx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庆中秋•迎国庆”节日小报评比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内容:
全体学生需要参与的活动:1.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9月29日至10月8日,请所有同学登录中国文明网、央视网或其他链接网站的专题页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表达庆祝新中国诞辰66周年的美好情感,并截图发给班主任老师。
1—3年级各班级利用课间、班会开展“我们的节日•庆中秋•迎国庆”主题活动。
4—6年级参与手抄报评比活动。
二、4—6年级手抄报主题:
四年级手抄报主题:迎国庆
五年级手抄报主题:我们的节日•庆中秋
六年级手抄报主题:传播低碳文明,争做低碳小达人。
三、评比要求
(一)内容:六年级手抄报要突出“两型”主题,以自己、家庭、学校、社会等符合“两型”理念的人、事、物为内容,自行创作文字、图案等,以小见大,体现“两型”生活理念和方式,要求内容科学、具体、生动。
四、五年级要求突出主题、内容丰富并以弘扬民族精神文化为主。
(二)版面:手抄报统一用A3纸张制作,要求书写工整、排版美观、图文并茂。
(三)手抄报可以由三名以下的同学合作完成,但不得由他人代办。
四、每个班级选出最精美的五张手抄报10月9日交到政教室.本次活动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名,各班网上签名寄语截图请存放置临时转存—政教室——网上签名寄语文件夹内。
政教室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3
花都区红新华棉小学
根据市、区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丰富学校师生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我校的实际,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的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万家团圆庆中秋、携手共圆“中国梦”
二、活动内容
(一)组织宣传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节日期间,向学生宣传形式多样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灯谜竞猜、民俗文化展、中秋赏月、书法、剪纸、绘画比赛等师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继承传统优秀美德。
(二)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节日期间,结合我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活动,由语文科组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中秋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讲座、诗歌创作征集等活动,努力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广大师生。
(三)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节日期间,各年级学生以迎亚运为契机,充分利用篮球场等体育活动设施,在学校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各种活动,发动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全校师生的健身热潮。
(四)组织开展“中秋佳节送温暖”活动。学校以 “关爱、互助”为主题,积极深入村委开展中秋慰问活动,动员组织部分学生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一起过中秋、吃月饼,组织班干部看望困难户,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水果、月饼等节日慰问品,在倡导互助、和谐中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活动要求
1、各班围绕“贺中秋,迎国庆”出一期板报。五(1)
2、各班利用语文课开展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五(2)五(3)
3、各班利用班会课以“团团圆圆,庆中秋”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五(4)五(5)
4、体育组课体育课组织学生开展乒乓球、跳绳、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各种活动。
5、五年级组织部分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及帮助他们做家务。五(6)
6、罗赞成老师负责拍照。
说明:9月29日有任务班级照相下午第一节照相。请各班做好准备。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4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增城市实验小学是由增城市政府兴建的一所全日制示范性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积极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但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是校本开发的一门课程,没有教材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它课程的“常态”实施而言,该课程落实的稳定性、普遍性及有效性并不理想。因此,增城市实验小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把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引向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核心。制度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必备条件,于是,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应运而生,并着手制订出台《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学校层面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步骤、课程评价以及支撑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铺路架桥。
2. 开展全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这门课程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自然成为了保证该课程顺利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便是使该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关键条件。学校采用“全员参与指导,一人专职负责”的师资配备方式,因此,开展的全员性综合实践课程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校为本、“请进走出”的培训,让老师们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全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生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活动方式,有力地推进该课程的实施。
3.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级教研和年级教研两级教研制度。
校级教研以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等问题,从宏观上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年级教研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学期的活动主题,将同年级组不同学科的老师整合起来,邀请相关的家长参加,重点围绕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
4.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
学校重视家长资源,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途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介绍和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支持和配合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络机构,为学生走进社会铺桥搭路。学校还建立综合实践课程家长志愿组织,聘请有兴趣、有热诚的家长为校外辅导员,使家长成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该课程的实施。
5. 加大投入,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孩子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由于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先导。学校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阵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环境保障。增城市实验小学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见表1所示。
6.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因此,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应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力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7. 关注学生的负面体验。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学生在面对社会的复杂环境时,由于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体验,指导教师务必要时刻关注并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常态化实施效果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
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现了发展性、激励性和全面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最终的成果等。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师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2)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3)建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等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口头报告、活动表现、课堂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尽量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给以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兴趣,激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
2.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规划、组织、指导、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效果的评价,并结合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教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应树立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安排,应充分调动每一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引入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型课程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增城市试验小学为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Z].2001-06-08.
[2]王秀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0) .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1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实施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实践的基础
我们说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是数学课程的根本,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开基本的教学前提。学生在没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盲目地进行其他实践活动可能会事倍功半,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说在实施实践活动之前,老师们一定要把基础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当然我们说这种传授也不一定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以有趣的数学案例入手,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典型的数学题目“鸡兔同笼”,老师可以采用有趣的图画或者视频来展示。比如说一道有趣的应用题:四年五班的51名同学们要去北海公园划船,已知一艘船可以载4个人,一艘船的游览时间为50分钟,全班的同学全部浏览完毕需要用时多久?这样的生活化的应用题显然比一般的枯燥的应用题要生动得多,学生也会更注意听讲和解答。
与枯燥的题目和公式相比,这些有趣的题目会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然后再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吸收相关的数学知识,无疑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策略
很多知识都来自生活,很多灵感都来自人们对于生活的观察。比如说牛顿就是从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这一简简单单的生活实例而联想并进一步开始研究万有引力的。所以说数学老师要善于挖掘身边有趣的和数学有关的事情,引导学生慢慢观察和学习。
老师们带领学生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学习数学知识和解题。比如要学习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就可以给同学们展示身边的各种常见物品作为事例,然后教给学生相关的几何计算知识。比如说量量桌椅的面积,地板瓷砖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例如已知这张课桌的长为120厘米,宽为90厘米,求课桌的面积,再知道了课桌的高为150厘米,求课桌的体积之类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直观学习到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互相协作,与老师交流也增多了,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融洽。再比如,在教学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应用题时,老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举例,一个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什么地方开支了多少,以他的零花钱收入水平要多久才能买一本50元的漫画书;一个家庭的每日的电费是多少,一个月有30天,总共电费花了多少,一年下来要花费多少等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巧妙引出了数学老师今天教授的内容。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交流方式进行综合实践
老师可以拓宽思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课堂讨论形式鼓励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一直端坐在课堂里认真听课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学生的兴趣所在。
举个例子,这节课是讲授几何体的基本知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体、长方体等,或者带来各种几何体,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或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几个不同的积木几何体能组成什么样不同的物体和形状,这些不同的几何体是什么构造,有什么特征,大家还可以做个小游戏,比比哪一组拼的几何体最多、最漂亮,哪一组能最快、最多地说出几何体的特征等。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后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搭积木的心得,大家共同进步和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会让课程的教学效果更突出。
所以数学老师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适合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不能太复杂,但是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有耐心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老师细心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耐心地教导他们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综合实践活动后采取适当的评价制度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综合实践以多姿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的教学、师生融洽的交流为条件,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因此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过后的评价和反馈制度同样很重要。过去我们的教学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听完课做完作业就算一个教学过程完成了,但是综合与实践活动还必须完成活动后的反馈项目。也就是说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参与之后都要进行充分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有利于下一步改进相关实践活动。比如一个简单的统计大卖场抽奖概率的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后就要让他们分组互相讨论和总结这次的参与感受,学到了什么概率知识,如何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有哪些表现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等等。还要及时和数学老师进行沟通和反馈,比如这次活动的样本有什么不足,怎么开展活动更科学和方便,下次想采取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方式,等等。
这样的评价制度操作起来并不难,但只要坚持每次综合与实践活动过后都能充分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信对于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的来说,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数学老师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实践中。所以老师们要灵活运用综合实践课程的各种策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开展各种小游戏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然后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让数学这门学科发出应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钟永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国民族教育,2010-7-8.
【朱马小学中秋节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中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08-27
小学中秋节活动计划方案08-01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10-23
小学庆中秋、迎国庆活动方案11-06
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让月饼的外衣朴素起来09-08
小学生中秋活动策划方案07-01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总结08-18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12-08
小学中秋节灯笼制作比赛的方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