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科技创新人才(共10篇)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1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申报问答
一、申报资格:
1.问:推进计划如何申报?
答: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申报通知附件列有推荐渠道名额分配表,可通过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学会、协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申报,但同一申报对象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推荐申报一个类别项目。具体流程请认真阅读项目中心网站说明。2.问:对企业人才是否有政策倾斜?
答:申报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企业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不受职称限制学历放宽至本科及以上;
地方推荐人选中,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荐人选来自企业的总数比例不低于1/4。
3.问:推进计划对申报年龄的要求?
答: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不超过45周岁(197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不超过50周岁(196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限制年龄,但是企业创办时间为2年以上(2016年8月31日(含)前注册)4.问:超龄是否可以申报? 答:超龄不可以申报。
5.问:已入选推进计划的,本不再申报?
答:已入选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不再申报推进计划其他类别。已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成员,可以申报。已入选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可作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成员参与申报。
6.问:连续申报两次未入选的,本不再申报?
答:连续两次通过推荐渠道提交到科技部未入选的,本不再申报。
7.问:不能同时申报“万人计划”其他类别项目(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及青年拔尖人才等)?
答:同内,“万人计划”各类别项目不可以同时申报;往年已入选其他类别项目的,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以申报推进计划,但入选后不再推荐到万人计划。8.问:千人计划入选者是否可以申报?
答: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资助期结束后,可以申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在中国大陆工作一年以上的台港澳地区专家和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专家,可以申报国家“万人计划”。9.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参加申报?
答:申报人是现任职工作单位的党政负责人,不能申报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0.问:创业人才,非自然人控股的是否可以申报?
答:非自然人控股的,控股公司不是国企、央企的,可以申报。
二、系统填写:
1.问:填报过程中,申报系统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答:科技计划申报系统是由科技部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支撑,技术支持电话是010-88659000或通过电子邮件program@most.cn进行咨询。
2.问:找不到申报页面,申报页面无法打开?
答:输入正确的网址http://program.most.gov.cn,浏览器使用IE6.0以上版本。3.问:忘记登陆密码?
答:请登陆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点击找回密码,密码索取操作分为两个步骤:
(1)通过系统页面填写《密码查询信息表》,完成后下载打印表格;(2)用户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并将该表格及填表人身份证扫描为jpg格式进入系统进行上传,等待审核通过。详细操作步骤在页面的帮助信息中有截图演示。4.问:新的申报单位,怎么进行操作和注册? 答:请登陆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点击用户注册,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整个注册流程包括三大步骤:
(1)单位信息及用户信息注册填写;
(2)打印上传审核材料;
(3)审核通过登录申报。5.问:申报用户没有帐号怎么办?
答:没有申报过国家科技计划、奖励项目的,请本单位管理员新创建用户名和密码,创建推进计划相应任务,并对推进计划的申报权限进行授权;已经申报过国家科技计划、奖励项目的,用原用户名和密码,请本单位管理员创建推进计划相应任务,并对推进计划的申报权限进行授权。6.问:学科怎么选择?
答:申报系统中的学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设置,请根据申报人的所属学科选填到三级。
7.问:海外引进人才回国工作时间怎么确定? 答: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2016年8月31日前回国,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准)。8.问:代表性论文有什么要求? 答:填报最近五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9.问:什么是标准制定?
答: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10.问:近5年成果时间如何界定?
答:2013年8月31日(含2013年8月31日)后的成果。11.问:申报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附件中的最近三年审计报告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是否必须提交?
答:必须提交近3年的审计报告及申报之前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至少提供最近一期的审计报告,必须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材料或加盖的公章为准)。该附件材料是形式审查及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12.问:申报书如何装订?
答:订书器简装即可,请勿过度包装。推荐表在前、附件在后装订在一起,一式两份。13.问:附件上传总不成功?
答:每个附件大小不能超过5M,超大附件可以分2部分上传,附件名称请标注1、2。14.问:填报完成后什么时候可以提交?
答:申报表填写完整,附件按要求上传,均检查无误后,可点提交按钮。
15.问:提交后,怎么不能预览?
答:后台服务器合成PDF格式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超过2小时还不能预览,请拨打技术支持电话010-88659000,请后台工作人员协助查看原因。
16.问:申报提交后是否可以退回?
答: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对申报材料需认真审核,并按各自权限在申报系统逐一确认提交,在材料未提交至科技部之前,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有权限退回修订。材料一经提交科技部,无法退回。
三、组织推荐:
1.问:推荐单位怎么组织遴选推荐?
答:推荐单位要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质量。推荐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要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推荐评审,并对拟推荐对象在其依托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正式推荐。
2.问:依托单位和推荐部门的意见要填写吗? 答:依托单位和推荐部门的意见,必须填写。3.问:依托单位公章盖在什么位置? 答:依托单位公章盖在依托单位意见落款处。4.问:拟推荐对象如何公示?
答:拟推荐对象需要在推荐对象的依托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公示可采用“张贴公示、单位网站公示”等。5.问: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如何推荐? 答: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确定的推荐人选由基地的原推荐渠道经省科技厅推荐提交到科技部。
四、政策解答:
1.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答: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问: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问:科学家工作室的任务是什么? 答: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4.问: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任务是什么?
答: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5.问: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是什么?
答: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6.问: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任务是什么?
答: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7.问: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任务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2
近日, 北京市人社局宣布,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申报工作于近期启动。
按政策规定,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和亦庄园两个试点区域内的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且曾取得国家级人才表彰奖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担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或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限制, 不需参加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直接申报北京市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 专业技术资格。 (余依霖) ■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3
据了解,在行业内评选全国纺织科技创新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行动。目的是鼓励在纺织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创新成就的优秀个人,充分调动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纺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全国纺织科技创新人才包括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此次评选活动主管部门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审办公室设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由中纺联人事部和科技发展部具体负责评审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4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 《2014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
人才奖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4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指南》已经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联席委员会审定通过,现予发布。
特此通知。
附件:2014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指南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9月11日 附件
2014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
人才奖申报指南
根据《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深府„2011‟121号),为做好2014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以下简称“创新人才奖”)申报工作,现制定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时间
2014年9月15日至2014年10 月31日
二、申请人基本条件
(一)截至2013年底,在本市登记注册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连续工作的时间达到12个月以上。
(二)收入条件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1.2013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额在30万元以上;
2.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2013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额在25万元以上。
(三)在我市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申请人具体条件
(一)申报时所在单位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
1.获国家或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
—2 —
2.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和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以及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相关政策的机构;
3.属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总部型企业(具体指列入市政府审定通过的深圳市总部企业名单的企业);
4.属我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和未来产业单位(具体指获得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以来扶持计划安排和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安排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建设单位);
5.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需具有独立法人资质);
6.属我市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按照《深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发改„2012‟46号),企业范围主要为我市重点发展的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科技与其他专业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
(二)申报时在上述用人单位担任以下职务之一的:
1.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监事长、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以及金融机构副职以上的高管;
2.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总部型企业以及驻深金融机构总部(包括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待遇享受相关政策的机构)内设一级部门的正职;
—3—
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担任学科带头人或市级以上重大课题负责人(重大课题指自然科学500万元以上、社会科学20万元以上的课题);
(三)任期内的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的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可不受工作单位及职务限制。
(四)申请人未被认定为2013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
四、申报材料
(一)申报单位提交材料。
1.《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和《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人员汇总表》各一份(以上表格由申报网站生成,申报表中所填内容须与提交的书面材料信息一致,打印后由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2.本市地税部门出具的2013单位纳税证明(收原件);
3.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申报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提供,验原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通过证照信息共享系统查询,可不提供);
4.总部型企业及驻深金融机构总部(包括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待遇享受相关政策的机构)需提供设置内设机构的文件复印件(验原件)及组织架构图(此图由申报网站生成,图中所填内容须与公司实际组织架构一致,打印后由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4 —
5.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相应资质证明材料:
(1)金融机构总部和金融机构总部的一级分支机构需提交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金融许可证复印件(验原件);
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相关政策的机构需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复印件(验原件);
(2)国家或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3)获我市认定的重点物流企业和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需提交有关认定证书或文件复印件(验原件);
(4)现代服务业企业需提交企业从事现代服务业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含企业经营情况说明及其他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等);
(5)其他符合企业申报条件有关资质要求的证明文件。
(二)个人提交材料。
1.《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个人申报表》一份(此表由申报网站生成,申报表中所填内容须与提交的书面材料信息一致,打印后由个人签名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2.申报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可通过证照信息共享系统查询,外籍和港澳台申报人可不提供);
3.本市地税部门出具的记载申报人2013年全年12个月工资、薪金所得实缴税额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收原件);
—5—
4.所在单位出具的申报人2013的工资、薪金明细表(工资、薪金明细表需加盖用人单位财务章);
5.申报人符合申报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1)在企业担任相应职务的,需提交正式任命文件复印件(验原件)以及2014任职情况的证明文件(收原件)。
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高管人员,需提交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任职文件和公司任命文件复印件(验原件),基金管理公司的分公司、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管人员需提供上级主管部门或总部正式任命文件复印件(验原件);
(2)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担任学科带头人的需提交有效的证明材料复印件(验原件)和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收原件);
(3)市级以上重大课题负责人需提交课题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验原件)和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收原件);
(4)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的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和项目负责人需提交相关批准文件复印件(验原件。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可通过证照信息共享系统查询,可不提供认定证书)和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收原件);
(5)申报单位出具的个人现实表现证明并加盖公章,证明应包括以下内容:申报人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6)其他符合个人申报条件有关资质要求的证明文件。
—6 —
注:所有申报单位和个人需提交的复印件材料均需由申报单位经办人签署“和原件一致”字样并签名后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五、申报程序
(一)网上申报。
1.申报单位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网站(网址:http:///)“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系统”进行注册登记,并为符合申报条件的个人填写申报信息;
2.申报单位汇总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信息后,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向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提交申报信息;
3.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单位信息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申报单位在申报系统中打印有关申报表格和申报资料,并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提交纸质申报材料;逾期提交不予受理。
(二)提交书面申报材料。送审的申报材料需复印的,请用A4纸复印清晰,并按材料清单要求顺序排列、装订整齐。
(三)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审查申报材料。
(四)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创新人才奖申报情况,编制创新人才奖2014奖励方案,并提交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联席委员会审定。
(五)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联席委员会审定奖励方案后,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编制奖励专项资金支出计划,—7— 经市财政部门核报市政府审批。市财政部门在市政府批准后,根据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提供的拨款账号信息,在20个工作日内将获奖人的奖励金划入其个人账户。
六、其它事项
(一)本申报指南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解释。
(二)创新人才奖申报情况将纳入单位和个人诚信记录。申报单位应当认真审查申报人资格和申报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申报资质有效,以及申报系统中所填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提交信用记录机构,取消单位本的申报资格和该申报人3年内评奖资格,并追究有关单位、人员责任。
(三)受理部门:深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地址:福田区深南中路1025号新城大厦东座二楼业务大厅。
(四)咨询电话:25942923,25985997,25942910,25985175,25942906。技术支持电话:25895576。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6月3日印发
—8 —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5
1、请按照《填表说明》的要求填写完整信息,不得空项、漏项。
2、请填写全面、真实的信息。
3、本表格内容须逐项如实填写。表达要简明、严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4、可根据内容适当调整字体及单元格高度,勿改动表格格式。
5、填写内容须打印。
一、封面
(一)编号 不填写。
(二)申报人
指从国(境)外、省外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请填写中、外文名;如无外文名,请填写汉语拼音。
(三)申报单位
即四川省行政区划内的各类用人单位。需与引进人才签订正式工作合同(协议)。以企业为主体;如为高校、科研院所,应附在企业转化成果证明材料。
(四)专业方向
请填写具体的专业方向。
(五)联系人、联系电话 指申报单位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联系人应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熟悉申报人、申报材料的相关情况。联系电话请同时填写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保证联系畅通。
二、申报书正文
(一)姓名
指申报人的中、外文姓名。请填写中、外文名;如无外文名,请填写汉语拼音。
(二)照片
为近期小两寸正面免冠证件照。可以是胶质照片,也可以是直接打印的照片。请同时提供电子版。
(三)出生地
如在国内出生,请按“**省(区、市)**市(县)”格式填写;如在国外出生,请填写出生国家、地区。
(四)国籍
指申报人现在的国籍。
(五)毕业院校及专业、学位
请填写申报人毕业院校、专业及学位的中、英文全称。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博士”。
请同时提供毕业证书复印件作为附件。
(六)来川前工作单位及职务
请填写申报人来川前工作单位及职务的中、英文全称,应清楚显示国家、单位、部门、职务等信息。
请同时提供来川前职务(职称)的证明材料作为附件。
(七)现任职单位及职务(岗位)
请填写申报人来川后的岗位安排情况。请提供与任职单位签订的正式用人合同(协议)、在川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明复印件作为附件。
(八)成果转化单位及职务(岗位)
请填写申报人创新成果已成功转化的在川企业名称及岗位安排情况。尚未成功转化的不填写本栏。
(九)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
请按照时间倒序,简要、完整描述申报人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每一段经历均应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到月份(如1990.07—2000.07)。
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填起。请写清楚每阶段经历的所在国家、院校、专业、学位。
工作经历请写清楚每阶段经历的所在国家、单位、职务。兼职经历请注明。
工作经历中无需描述工作业绩。国外教育、工作经历相关栏目,用原文表述,同时按惯例译成中文。
(十)专长及代表性成果
请填写以下4项内容:
1、个人专长,请概述本人的研究领域、方向,及取得的成就。
2、请列出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包括项目的起止时间、项目性质和来源、经费总额、参与人数、申报人的具体职位和任务。
3、主要成果,请列出最能体现申报人水平的代表性论著(论文),或专利,或产品,每类均不超过20项。其中,论著(论文)请列出日期、名称、发表载体、全部作者,通讯作者请用“*”注明;专利请列出保护期、名称、授权国家、专利所有人等;产品请标明目前的产业化程度。
4、其他,指获得的重要奖项、在国内国际学术组织兼职情况、在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情况等,也包括来川后发挥作用的情况特别是来川后取得的成果等。
填写时请客观描述,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请同时提供相关材料作为附件。
(十一)在川工作设想
请申报人描述来川后从事的工作以及具体任务,包括工作目标、主要方式、预期贡献及现有基础、团队等。
(十二)竞业禁止问题
由申报人填写。请说明是否和其他任何单位签订过仍然有效的竞业禁止协议,如果有,请列出。
(十三)申报情况
请申报人明确是首次申报还是多次申报。
(十四)本人承诺
请申报人亲笔签字,请勿由他人代签。
(十五)其他个人信息
此项为非公开信息,请详细填写。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包括配偶、子女、父母、配偶父母等。
(十六)用人单位意见
由用人单位填写。请简要说明:
1、推荐申报人的主要理由,重点是申报人对本单位的不可或缺性。
2、对申报人的支持条件,即从用人单位角度,为申报人提供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平台、职务等;以及为申报人提供的生活待遇,包括薪酬、住房等。用人单位应对申报人有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核实,并对支持条件做出承诺。由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
推荐理由应避免简单重复申报人在“专长及代表性成果”栏的内容。支持条件应具体,避免笼统。
(十七)成果转化单位意见
由成果转化单位填写。请简要说明申报人的创新成果在本企业转 化情况,有无应用推广价值及产业化前景。成果转化单位应对申报人成果转化的相关信息准确性做出承诺。由成果转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申报人创新成果尚未成功转化的不填写本页。
(十八)附件
主要包括:①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②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③毕业证书复印件;④在海外或国内任职的证明材料;⑤与任职单位签订的正式用人合同(协议)复印件;⑥在川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明复印件;⑦有代表性的成果、论著、专利、奖励、荣誉称号等复印件;⑧与学术技术水平及业绩贡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⑨成果转化证明。如为外文,请同时翻译为中文并加盖单位公章。双面复印。
三、其他
(一)本申报书和附件材料应分别装订,封面、封底统一用110克以上白色A4亚光纸胶装,正文需双面印刷。报送材料包括:纸质申报书一式15份、附件材料一式2份。
(二)请在填写申报书时,同时填写《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一并报送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和市(州)委组织部。
(三)请同时报送《申报书》、《汇总表》的电子文本。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6
2019年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指南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实施办法的通知》(深府〔2016〕81号),为做好2019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以下简称创新人才奖)申报工作,现制定申报指南如下:
一、创新人才奖申报时间及金额:
系统申报时间:2019年5月21日至7月16日。
补贴费用:最高150万。
每年在本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作为奖励资金。
二、创新人才奖申请人基本条件
1.申报人在本市登记注册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连续工作的时间达到12个月以上,申报时仍在深圳工作。
其中,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的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在本市连续工作的时间达到9个月以上。
2.金融机构、创业投资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申报人2019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额应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他申报人2019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额应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纳税6.2万以上。
3.申报人未被认定为2018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
4.申报人及申报单位在我市依法纳税。
(二)2019年申报人所在单位应属于以下情形之一。
1.我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单位和未来产业单位,主要包括:
(1)近三年内获得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建设单位。
(2)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
(3)经国家或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经认定的深圳市总部企业。
3.我市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主要包括:
(1)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和一级分支机构,以及经市政府批准可参照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相关政策的机构。
(2)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
(3)上纳税前20强的创业投资企业和管理规模前5强的创业投资母基金。
(4)深圳律师事务所上营业收入前20强。
(5)上全国营业收入前100名会计事务所中的在深单位或驻深机构。
(6)上全国综合评价前100名评估机构中的在深单位。
4.其他我市鼓励发展的产业,主要包括: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
5.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需为独立法人单位)。
(三)申报时在上述单位担任以下职务之一。
1.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监事长、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以及金融机构副职以上的高管。独资或合伙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2.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内设一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担任一级学科带头人或市级以上在研重大纵向课题负责人。(“重大课题”指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省或市科技部门科技计划立项资助500万以上的课题,社会科学领域获国家、省或市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立项
资助20万元以上的课题;“纵向”指获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立项;“在研”指申报时课题正在政策执行期,但不包括因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失败而导致未结题的情况,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延期情况。)
获得自主申报名额的单位,可在自主申报名额内申报在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不受上述职务要求的限制(自主申报预分配名额根据申报单位相关信息由申报系统自动生成,企业根据系统提示填报,最终可申报名额将根据总体申报情况按奖励分配方案进行确定)。
(四)2019年证书仍有效的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的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可不受工作单位及职务限制。
三、创新人才奖申报材料
(一)《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人员任职情况汇总表》各1份(以上表格由申报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后需按表格要求签字并盖章, 根据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电子扫描文档);
(二)经认定的总部企业需提供内设一级部门设置表(表格由申报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后需按表格要求签字并盖章, 根据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电子扫描文档);
(三)申报承诺书(可在申报系统直接打印,打印后需按要求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根据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电子扫描文档);
(四)《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个人申报表》,每位申报人各1份(表格由申报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后需按表格要求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根据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电子扫描文档);
(五)本单位申报人2017收入证明文件(根据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电子扫描文档);
四、创新人才奖申报与审核程序
(一)网上申报。
申报单位登录“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系统”,完善2019单位信息后,为符合申报条件的个人填写申报信息,经汇总、确认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信息后,通过申报系统提交申报信息。
(二)提交书面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在申报系统中打印有关申报表格,收集有关申报材料,并按要求进行签字、盖章后,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规定的纸质申报材料提交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仅在网上申报但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纸质材料的,视为自动放弃申报资格。
(三)审查申报信息和材料。
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对单位提交的申报信息和书面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申报信息或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提交的,不予受理。因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补充材
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补充指定材料。逾期不补充材料的,视为自动放弃申报资格。
(四)确定奖励方案。
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创新人才奖申报情况,编制本奖励方案,并提交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联席委员会审定。
(五)发放奖励金。
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联席委员会审定奖励方案后,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拨付,将奖励金划入获奖人个人账户。
五、其它事项
(一)本申报指南及其他未尽事宜,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解释。
(二)创新人才奖申报情况将纳入单位和个人诚信记录。申报单位应当认真审查申报人资格和申报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申报资质有效,以及申报系统中所填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申报系统中所填信息的准确性负责,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对提供虚假材料申报奖励的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将有关情况分别提交市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和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并取消该申报人5年内评奖资格,以及该单位5年内组织申报评奖资格。
以上是至善小编的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到我们的官网、拨打电话、留下你的电话、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可以的,在看到您的信息时,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的。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7
日前,中国医院协会印发了《关于推荐201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的通知》,201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仍实行推荐单位限额择优推荐的办法,推荐单位原则上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协会;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推荐项目分别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和武警总部卫生部推荐;设有编制内附属医院的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高等院校、军医大学、武警医学院、国家级医院管理相关研究机构也可直接推荐本单位主持完成的推荐项目;其他申报单位和个人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本地省级医院协会申请推荐。具体申报要求、申报途径、申报材料要求、申报时间和地点可登陆中国医院协会网站www.cha.org.cn点击“医院科技创新奖”栏目,查询“关于推荐201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的通知”并下载。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是中国医院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0号)有关规定而设立的全国医院行业科学技术奖项,其主旨在于激励医院管理实践探索和医院管理理论、政策、研究方法的创新,表彰奖励医院科技创新实践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促进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提高。该奖项每年评选并授奖一次。2010年共申报医院管理研究成果121项,其中109项进入初评,55项通过初审,最终4项成果获二等奖,18项成果或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怀西、卫生部长陈竺、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等领导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人才战略支撑创新人才 篇8
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人才战略越来越重视,从2000年开始,逐步开始国家人才战略部署。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2001年发布的“十五”规划中,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
2003年,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组部成立人才工作局。12月份,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首次写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这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小康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2011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石,是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
创新人才的难题
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近1.14亿人。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万人,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个科技人才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匮乏学术技术领军式的创新人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在逐渐减弱,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优势正在形成,这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我们已经由一般的低成本制造的优势,转变为低成本智力劳动的优势。”现在我国一些企业,比如华为、腾讯、迈瑞等,实际上都是依靠了廉价的聪明的工程师所创造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0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去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人才战略,力争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充满活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创业队伍。这为我国进一步引进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实施也有利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整体推进。
创新人才的培养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将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总结为三条:想象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他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新首先需要无限的想象。好奇心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理性反思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未来中国人才问题仍然是解决数量不足、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问题,应该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创新力,要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实现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用国际化的标准带动、培养本土人才创新素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认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优质的培养机制和管理,需要培养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聘请海外学者担任教学。有条件学校需要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员工学习、提高构建一个好的基础平台,员工之间可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引导员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员工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也可促进显性知识的集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极其宝贵的财富,但现实中难以挖掘,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员工在交流中相互传递知识,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因而促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培养人才的捷径。
创新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准备,而且在为社会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必须大力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同时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当前人们更加关注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大学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将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学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广泛等优势,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才俊,这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重要领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来,许多大学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方面,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但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人事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例如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一、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制度不够灵活等等。大学在整体上还没有能够很好形成有利于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因此加强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高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二是建议老师能尽可能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四是鼓励批判性思维,这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重要;五是建议完善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9
才引进计划”的通知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苏组通〔2012〕20号
各市委组织部,各市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现就做好2012“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省“双创计划”)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引进重点
1、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或现代服务业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3、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4、地方、部门、企业及社会资金重点支持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已获得创业投资或股权投资的高层次人才。
5、创新在高校院所、创业在园区的高层次人才。
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拥有重大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除给予个人经费资助外,还将给予团队持续3年的科技经费支持,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支持一批由高校、科研、三级甲等医疗和省级疾病控制机构引进的,能提升我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科研创新水平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领军人才,申报通知另行下发。
二、自主创业人才(A类)申报条件
自主创业人才是指符合支持重点,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省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2)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3)为所创(领)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本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
(4)2011年1月1日以后来我省创业,主要工作精力应为所创(领)办企业服务,每年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1)创(领)办的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2012年5月15日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等相关手续;
(2)创(领)办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
(3)企业位于省级以上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等创新载体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三、企业引进人才(B类)申报条件
企业引进人才是指我省各类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的,符合支持重点、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
1、申报个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文化产业领域可放宽至硕士),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5年以上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业绩;
(3)2011年1月1日后到我省工作,或尚未到我省工作、但已与相关企业在2012年5月15日前完成引进手续;
(4)引进后,能连续为引进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创(领)办的;(2)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产业教授”创(领)办的;
(3)国家或省认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企业、软件企业、动漫企业等;
(4)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5)列为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类基地的;
(6)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的;(7)民营科技企业;
(8)省辖市引才计划资助过的企业。
优先支持本人参与项目投资、有资金投入并占有股份的企业引进人才。
以上两类人才特别优秀的,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具体条件另行通知)。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1、受理申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面向海内外发布引进人才公告,各市人才办根据本通知精神,受理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http://)申报。获得过省“双创计划”资助的人才,在我省获得过国家“千人计划”、省“创新团队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获得过我省地方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又异地申报的人才,不予受理。不得与“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同时申报。
2、审查推荐。各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按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排序(推荐名额另行通知)。市科技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拥有科技成果、专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的身份、年龄、护照、国籍、学历、经历和业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3、资格审核。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4、技术评审。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按照择优资助原则,确定进入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人选。
5、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省人才办会同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对入围人选进行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择优确定拟资助人选。
6、社会公示。拟资助人选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公示。
7、确定资助对象。根据公示结果,按程序确定资助对象。
五、资助名额和支持政策
2012省“双创计划”拟资助引进人才400名。支持政策包括:
1、按综合评分高低,给予每人100万元或50万元的资助(免交个人所得税)。已获得过省政府“特聘教授”或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的,将原资助金额补足至100万元或50万元。
2、优先推荐进入省“产业教授”、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资助对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推荐申报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荐融资项目,享受我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3、按照国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的问题。
六、申报方式和申报材料
2012省“双创计划”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各类证书、证明、合同、报表等材料在网上申报时须提供原件的扫描文件或数码照片。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15日。网上申报完成后,须将申报书打印与其它所有材料的复印件合订成册,一式二份交各市人才办。申报材料包括:
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书》,其中自主创业人才填报A类申报书,企业引进人才填报B类申报书。
2、引进人才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资质证明(证书)、在原单位担任重要岗位职务的证明和其他有关工作经历、资历的证明材料。
3、专利等知识产权证书及所属权证明。反映人才能力、业绩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创新创业计划书。
5、自主创业人才需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会(审)计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公司章程、2011财务报表、企业用工有关证明材料;企业引进人才需提供与引进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及使用协议书、薪酬或股权证明、在当地缴纳养老保险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如不能提供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证明,须提供关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到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证明),以及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的资质证明等。
6、企业引进类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证明。
各市需提交《关于报送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推荐情况的函》和《申报情况汇总表》,报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一份。各市推荐上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31日。
七、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市人才办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市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2、严格申报条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认真核查申报材料,把好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申报。
3、开展广泛宣传。各地要通过媒体面向海内外大力宣传省、市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积极推荐引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4、加强工作指导。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业务指导,及进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省委组织部联系处室:人才工作处,联系人:张震,电话:025-83392370(传真);
省科技厅联系处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联系人:王建华,电话:025-83222067,传真:025-83227458;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系处室: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联系人:刘玮,电话:025-83236170,传真:025-83236093。申报咨询电话:025-83300329、83305766。
附件:
1、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书
2、创新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
3、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情况汇总表
主题词:创新创业人才 引进 申报 通知 抄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2年3月9日印发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 篇10
一、资助额度
本专项一般项目公开招标,每项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申报须参照指南(见附件)。
二、研究周期及成果形式
研究周期原则为2年,特殊项目经批准可延长1年;最终成果应为专著、研究报告、论文。
三、申报范围及申报条件
1.本专项限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每校限报2项。申请者应为上述高校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岗教师,鼓励各高校联合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究。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专项: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10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等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申报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本专项以高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本专项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已启用2013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12月12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者可登录社科网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填表要求用计算机填写、打印,并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评审书》的电子文档。
4.2012年已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2012年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尤其是重新核实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等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于12月21日前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项目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社科网。联系电话:010-62510667,手机:***、***,电子信箱:。
5.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11日,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并于2013年1月18日前报送以下纸质材料:
(1)在线打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1份并加盖公章。
(2)《申请评审书》纸质件1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签字并加盖公章。为方便审核,《申请评审书》的编排顺序须与《申报一览表》的打印顺序一致。
(3)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并加盖公章(如拨款账户有变更,须及时通知以下联系人)。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中国工程院一局教育工作办公室,邮编
100088。联系人:韩巨龙、刘玮,联系电话:010-59300233,59300333,***;传真:010-59300224;电子信箱:。请来电确认材料接收情况,接收纸质材料截止时间为1月18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五、其他要求
1.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否则作废。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
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指南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申报科技创新人才】推荐阅读:
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或高端科技人才申报书填写说明07-17
关于申报2012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和省科教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的通知07-22
科技特色学校申报材料08-23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表08-03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11-03
组织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通知08-27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05-29
关于申报太原市绿色转型科技成果06-11
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07-05
厦门市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