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2024-05-29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通用6篇)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篇1

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科技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科技人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人员培训坚持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的方针,加强技能、技术和专业培训,为公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二章 培训原则

第三条 科技人员培训坚持以下原则:

1、按需培训的原则。从公司实际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规划。

2、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3、注重效益的原则。追求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企业管理处是科技人员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科技人员培训政策、中长期培训规划、培训工作重点和季度培训计划;指导和督查各单位的科技人员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效果评价等

工作。

第五条 各处室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相关专业的培训效果评价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根据公司培训工作重点和本单位工作实际,负责提报本单位季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章 培训类别

第七条 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活动,加强技术工人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第八条 岗位培训

对新员工或转岗员工进行上岗前的适岗培训;针对新设备、新工艺等生产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在岗培训。

第九条 继续教育

为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业务)培训。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十条 每年年初,企业管理处根据公司工作目标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司科技人员培训工作重点。

第十一条 根据公司科技人员培训工作重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企业管理处提报

下一季度的培训计划,由企业管理处汇总编制公司季度培训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核后印发执行。

第十二条 各单位根据经批准的季度培训计划,制定单项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单项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单项培训计划报企业管理处备案。

第十三条 培训内容结束后应进行考试。对于考试成绩比较优异的员工,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考试成绩较差的,视情况分别给予通报、罚款、待岗或调离原工作岗位等处分。

第十四条 培训结束一周内,主办单位要填写“培训总结报告”,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处组织有关职能处室,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分管公司领导。

第十五条 每年年末,企业管理处根据全年科技人员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单位的科技人员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各单位领导业绩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年终奖金和职务任免挂钩。

第六章 其 它

第十六条 各单位要把科技人员培训作为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保证科技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要把培训、选拔、考核、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把员工

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竞聘上岗的重要考核内容。

第十八条 员工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等待遇原则上保持不变。

第十九条 员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须经单位同意并到企业管理处备案,毕业(考试合格)后到企业管理处办理入档手续。

第二十条 企业管理处要与参加长期脱产培训的员工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最低服务年限以及违约补偿办法。

第二十一条 员工个人自费脱产学习须经单位同意,报企业管理处批准并签订相关的协议,学习期间停发一切工资福利待遇,中止劳动关系,学习结束后一个月内回公司报到的,可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重新参加竞聘上岗。凡自费出国学习的,终止劳动关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企业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从事技术研发、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等工作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系指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和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见习的大中专毕业生。

第四条 企业管理处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具体办法;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组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负责优秀人才的选拔及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第五条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第六条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专业内,按省人事厅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和最高职务档次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各类专业技术岗位都要制定出明确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实行定期审核制度,每年的第一季度企业管理处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对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提出调整意见,报公司领导审核后实施。

第七条 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管理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推荐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工作。经公司审核后,统一报送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八条 专业技术职务实行择优聘任和竞争聘任。

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从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或竞争聘任。不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一般不能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特别优秀的可以低职高聘。

(一)公司与专业技术人员要签订聘约或聘任合同。签订聘约后,双方必须全面履行聘约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聘约内容。如确需变更时,双方应协商一致。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聘约继续有效,聘约中规定的终止时间或条件出现时,聘约自行终止。

聘约的内容包括:1.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受聘人员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和必须完成的任务;3.聘任期限;4.聘任期间的工资及有关待遇;5.解聘和辞聘的有关事项。

(二)专业技术职务的聘期一般为1至3年(最长不超过5年),聘期原则上从聘任的一月一日起至任期结束的十二月底止,也可与一个重大项目的周期相同。如工作需要,经考核合格可续聘

(三)低职高聘的不能超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第九条 公司接收的正规全日制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国家统招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见习期满考核定职制度。见习期满后,按有关规定对其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经考核合格即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考核不合格的,可调整从事其它适当工作。如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其它专业技术工作可按有关规定,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试或评审。

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为“员”级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期满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二年,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聘任为中级职务。

第十条 对聘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解聘或低聘:

(一)不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完不成任务的;

(二)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等原因,连续一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三)考核不称职者(个人主观原因不参加考核者,按不称职对待);

(四)因本人工作失误,造成技术责任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五)因工作变动,脱离现专业技术岗位的;

(六)违反工作纪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经批评仍不改正的;

(七)受党纪、政纪处分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对被解聘、低聘人员,应按新岗位重新核定其工资等待遇。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可要求提前解聘:

(一)单位不履行聘约;

(二)按国家规定考入大中专院校、应征入伍或者考取国家公务员,经公司同意调出;

(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在上述规定的情形之外,单位和受聘人员中一方要求解除聘约的,须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解除。

第三章 考 核

第十二条 为调动专业技术人员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奋发进取的良好风尚,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续聘、晋升、奖惩提供依据,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

第十三条 企业管理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出明确具体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并在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中公开,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有效。

第十四条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由企业管理处与其所在单位共同负责。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分

析评价,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考核结果应与本人见面。

第十五条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要严格思想政治标准,以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重点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工作数量、质量、效果、实绩、成果及所反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第十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的比例一般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15%。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分为和任期届满考核。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年末或翌年年初进行。考核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考核材料和考核结果整理归入本人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晋升、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待 遇

第十八条 受聘担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有关待遇,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继续教育

第十九条 为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企业管理处负责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及质量评估工作,各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有关教学大纲、教材及实施等工作。

第二十条 继续教育可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业余自学。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40学时(50分钟为一学时,每天6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周期一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会计和统计专业的继续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规定的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和福利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对在国内连续脱产接受继续教育半年以上和派出国外留学、进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应当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后回公司服务的最低年限和违反协议所应承担的责任。

第六章 流 动

第二十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不得擅自离职。擅自离职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应由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经公司研究决定后,办理辞退手续。

第七章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第二十五条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指经国家、省(部)、市评选

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第二十六条 对于获得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给予1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获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的,公司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七条 有关处室和其所在单位要根据其特长合理使用,在项目论证和课题攻关中,要注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第二十八条 在选派人员进修、培训、业务考察、技术交流时,应尽量优先安排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未尽事项,按国家和省(部)、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若有新的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暂行规定由企业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导和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苦练技能,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由以下部分组成:

1、学历教育;

2、职业技能鉴定;

3、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

4、其它。

第二章 继续教育的原则

第三条 员工继续教育坚持以下原则

一、按需培训、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公司生产实际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出发,突出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教育与使用相结合。

二、积极引导、推优奖励的原则。对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且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毕业或取得合格证书的,公司将按规定给予报销部分学习费用的奖励;对在工艺技术、业务技能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公司将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并优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第三章 学历教育

第四条 员工参加学历教育,成绩合格的,公司将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第五条 报销比例

一、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且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的:

(一)获得硕士学位的,报销100%的学习费用;

(二)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报销90%的学习费用;

(三)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报销80%的学习费用;

(四)通过开放教育,获得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报销50%的学习费用;

(五)通过党校教育,获得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报销25%的学习费用;

二、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或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不相符的,获得上述毕业证书的,分别按照专业对口报销比例的50%报销学习费用。

第四章 职业技能鉴定

第六条 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的,公司将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第七条 报销比例

一、所鉴定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且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的,报销90%的学习费用;

二、所鉴定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或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不相符的,报销40%的学习费用。

第五章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

第八条 员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成绩合格的(非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资格),公司将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第九条 报销比例

一、所考试或评审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且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的,报销90%的学习费用;

二、所考试或评审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或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不相符的,报销50%的学习费用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十条 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之前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到企业管理处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结束之后须向所在单位和企业管理处提交学习报告,并持准考证、成绩单、合格证书、学籍等学习档案到企业管理处办理入档手续。

第十二条 员工参加其它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且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的继续教育,成绩合格且符合上述规定的,报销80%的学习费用;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或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符的,报销40%的学习费用。

第十三条 凡是享受报销学习费用的员工,自学习结束之日起,必须为公司服务满5年。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各单位要把员工继续教育列入本单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切实加强领导,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有效运行。要把员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纳入分管领导的业绩考核内容。

第十五条 要把继续教育与员工的培训、选拔、考核、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把员工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拔尖人才评选、竞聘上岗的重要考核内容。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企业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篇2

科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日益重要, 特别是在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情况下, 科技水平已逐渐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及是否被科技边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对于科技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科技发展动态与科技研发实力, 并逐渐成为国家地区间科技实力对比的一个重要依据。

科技项目申报已逐渐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平台, 资源输入与分享建立对于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关系。承担科技创新的一些主体在智力资源与体制上具有明显优势, 只是因资金和政策支持的缺乏, 以及主体本身之间的竞争造成科技资源消耗, 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引导支持, 将政策倾斜于有创新潜力的主体。

目前, 在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中按专业可分为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 企业因机制灵活, 在产学研上具有枢纽作用, 而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数据显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科技成果的完成单位, 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中企业登记项目的获奖率也日益提高, 而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

2 科技创新由申报重点决定

在一定程度上, 科研机构作为推动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其申报科技项目的重点说明社会需要在此方向上要进行科技创新。按照我国现行的分配科研经费的方式, 依次是由国家、各部委、省、厅局、地市五级对科研经费进行分配, 经费分配主体具有不同级别, 申报的不同级别科技项目也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此外, 因各区域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上还存在差距, 不同区域的科研机构具有不同的科技项目申报侧重点。通常来说, 申报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代表国际前沿技术, 要求参与项目申报的科研机构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 省部级项目则大多是特定行业需要进行技术突破, 促进行业进步并具有一定开拓意义的项目, 参与申报的科研机构多是在本区域专业领域内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不同地区在科技项目申报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经济发达地区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往往要比欠发达地区更多一些, 这也说明在科技创新方面欠发达地区活跃指数相对较低。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制定的发展目标, 我国要在15年内重点开展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开发、农业科技、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并力争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在生物、信息、航天及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成果要达到国际先进, 这也为我国科研机构确定申报项目的重点指明了方向。

3 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需要项目申报类型反映

科技项目申报类型能指引一个地区行业科技创新的方向。科研机构申报的科技项目类型可以将该地区或行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也就是科技发展水平。申报的高技术含量及重要影响的科技项目, 代表该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据此可见, 科技项目申报的技术含量与科技项目申报的集中度已成为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可以量化的两个维度, 并成为从整体衡量国内某地区或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系。以某科研机构为例, 其申报的科技项目涉及国家级、省部级及地市级等多个级别, 并基本上集中于信息技术相关科技研究领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科研机构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但对于医学、农学、畜牧业等传统行业领域的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并未产生明显增长。此外, 科技项目申报数量也不一定同科技研发水平具有正比例关系, 因此考核项科技项目申报数量时还要加强对科技项目申报质量的重视。

国内在涉农行业的科技项目申报数量上比非农行业的申报的科技项目数量要少, 虽然从国际上来看我国小麦和水稻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研机构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只是对一个地区或行业的科技发展活跃水平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 申报科技项目的总体质量才能对该地区或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具有说服力。不容忽视, 我国实施的科技强国战略对于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逐年增大, 但是因涉及科研经费分配以及审查管理不严等一些客观原因, 在某些科研机构中出现了以科技项目虚报套取国家各级部门的科研经费或将本应作为项目研究的经费挪作他用等现象, 这不仅使对国家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还对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 在科研机构申报科技项目类型中还存在趋同或重复的现象, 一些科研机构申报的科技项目同质化情况严重, 即使单个科研机构内部也存在申报曾经申报过的类似科技项目等情况, 这些现象不仅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 也不能促进薄弱行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所以, 从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角度来对科研机构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认真审查, 科技项目立项后要加大对项目的跟踪监督, 以保证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最适宜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项目中, 研究出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 充分发挥科研经费四两拔千斤的重要作用。而且, 在科技发展战略上还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申报科技项目, 加强引导其对技术水平相对发展落后行业的科技项目申报力度,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制定的科技强国战略及对科技创新的加大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灵魂, 并成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科技项目申报这一不仅具有计划色彩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市场优势的良好组织形式, 对于支持引导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 科研机构在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过程中的程序还相对比较复杂, 科技项目立项事关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与各类资源分配都具有重要关系, 所以要严格筛选科技项目申报企业, 组织各领域专家对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认真评审。由此可见, 经过科技主管部门择优选出的科研机构承担的科技项目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 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科研机构作为推动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 采用不同形式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科技项目申报对于实现科技创新也至关重要。结合科技项目申报实际较深入地分析了科技项目申报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可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技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科技管理

参考文献

[1]高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2009, 10.

[2]王媛.浅谈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3]王清杨, 王绪银.对科技项目重复列题结果的随机分析[J].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 2008, 4.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管理工作浅析 篇3

关键词: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申报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91-2

0 引言

科技成果奖是对于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的一种奖励,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奖励能够更好的激发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更好的研发更具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科技成果奖还能够有效的衡量一个团队、单位以及个人的科研水平以及对于整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如何进行科技成果奖的评定,如何能够使其更加科学、公平、公正,真正体现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以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取得了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都得益于条例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在该院的科技成果申报工作中,也是紧密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型号项目定型一个,申报一批,同时申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一批;按型号做好符合国防科工委要求的成果树,将成果树里项目尽最大努力申报为国防科技成果、国家科技进步奖。预研项目结题一批,申报一批。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该院获奖项目始终保持在集团前列。

以下是通过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学习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工作与大家分享。

1 全面掌握成果情况,选择合适成果推荐

1.1 加强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对于一个科技工作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只关注科研项目的各项进程,而忽略了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科技项目成果的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全面了解科技项目以后,对于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家给予支持的资助的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重要的项目而言,一定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与鉴定,针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要进行特别关注,并为其申报奖励奠定重要的基础。

1.2 奖励种类选择

按照现行的科技奖励政策,按种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自然科学奖;

②技术发明奖;

③科技进步奖;

④国际科技合作奖。

科技进步奖级别大致分为如下三级:

①国家一级的奖项,由国务院安排设立;

②省、市、自治区一级的奖项,由省、市自治区安排设立;

③厅、局一级的奖项,由厅、局级设立;

④协会一级的奖项,由协会设立。(相当于省,自治区设立的科技进步奖)如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科技奖励的申报,具有严格的规定,需要针对科技成果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科技成果奖励类别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能够申请自然科学奖的主要是基础研究以及基础应用类的科技成果,其以发表论文、引用、检索为主。在申报过程中,由于技术发明以及科技进步奖项都属于技术类的,因此不好进行明确的区分。

而在实际的申报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区分,特别是技术类的发明奖项,大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突破,与原有技术有一定的区别与创新,而申报的条件是一定要具有专利证书,否则不可进行技术发明奖的评定。

而对于科技进步奖而言,需要通过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而实现了对该领域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实现了对于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1.3 报奖时机选择

当科技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之后,就要进行申报了,申报时间也需要明确,主要是因为成果类型不同,其奖项评定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对于基础性的成果而言,如果要进行奖项评定,需要同领域的普遍认可,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引用;而相对于技术类的成果而言,就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往往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申报时间没有完全把握好,而导致其成果失去一定的创新型,或者使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降低等,从而影响了评奖的级别和水平。

所以说,对于科技成果的评定与奖项的申报,进行必要且科学的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而奖项的申报时间把握也十分重要,需要申报人给予高度重视,不要错失最佳时机。

如定型后的型号项目要在定型后3年内申报完,分系统项目要在大系统项目之前或同时申报。

2 认真组织推荐材料,提高申报成果等级

2.1 填写推荐书

在推荐书填写之前,需要对推荐书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认真且仔细的阅读,同时还需要全面了解推荐书的相关要求,再进行认真填写,同时更要熟悉推荐书的填写技巧,不可随意填写,以免影响申报书的填写效果。

①对于项目名称一栏,一定要按照要求,将项目的特征、特点以及内涵等要素表示出来,不能进行概述,切记用“研究”的方式进行表述。

②对于主要完成人一栏,需要按照完成者对于该项科技研究的贡献程度进行填写,同时所附的说明材料也需要按照以上人员顺序进行安排,如果有任何变动,需要提供相应的更改说明,并得到相关人员的签字,才能够上交,也就是要确保上交资料的严谨性与一致性。

③项目简介一栏,需要注意的是,填写的内容一定不能够太复杂,要精练,通过有限的语言对相关项目情况进行阐述,不必要涉及技术的相关具体内容,也可以对相关重要内容用下划线标注,以使项目介绍更加具有针对性。

④主要的技术内容是该推荐书的核心内容,需要进行具体阐述,这一部分内容一般情况下没有字符数上面的限制,但在填写的过程中也不可特别冗繁,既要全面、具体,也要逻辑性强,表达意思要准确,特别是对于技术的原理、经济指标以及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要进行详细阐述,也可以加一些图片、图表等内容,使内容更生动、形象。

⑤针对于发明、发现以及创新点这一栏,是重点内容,是对于技术内容的总结,一般都用四条进行概况,字符数不要太多,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包括基础理论的成果、创新点、已解决的问题、所研发产品的创造性等方面,基础理论部分需要是提出的新理论,创新点,则主要是总结出来的新规律以及新发现等,还需要针对相关的技术成果所能解决的相关具体问题,这也可以有相关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产权等证明作为说明。

⑥对于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部分,也需要进行间接概括,并且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特别要具有相关财务部门的数据统计依据。

这其中又包含了直接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则主要包括技术转让、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而间接经济效益则主要是通过转让或者新产品生产以及通过科学施工等产生或者节约出来的效益。

但不论直接经济效益还是间接经济效益,都必须有详细的财务数据分析,特别是针对于直接经济效益,一定要盖有公司财务的专用章,以示证明。

而针对于社会效益而言,这是科技成果对于该行业以及社会的推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对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2 附件材料准备

①基础理论成果应附的材料有:其中主要包括论文被其他人员引用的具体情况,文章检索的复印材料、相关论著的复印件、对该成果科学评价的证明材料。特别指出的是,相关论著一定是要发表一年以上的,同时还需要表明作者的所在单位。

论著的收录情况具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是三大索引收录,同时必须是科技部门授权的查新机构出具相关检索的证明材料,而引用的具体情况也要进行区分,是自引还是他引,也就是完成者引用不能算作正规的引用次数中。

同时,对于其他人的引用,其引用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需要进行如实的汇报,论文必须要有详实的目录,方面审阅。

②应用技术成果应附的材料有: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知识产权证明、相关技术资料。其中技术评价证明主要是指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项目验收证书、发明专利证书;国家规定需要审批的动植物新品种,农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的审批文件等。

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技术评价材料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科学、准确的评价材料能够使科技项目更好、更快的得到评审的认可,对于科技成果的应用,相关应用部门需要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以证明该项成果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同时还需要确保该项科研成果已经使用了三年以及三年以上的时间。

③对于科研项目,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文件,以证明该科研项目的所有权,其中包括如专利证书、著作权证书等等,除提供相应的复印件意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权利要求书,以便更好的明确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

④特别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申报过程中,特指省级的奖励,一定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登记表,并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证明,确保其应用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不涉及国家机密方面的成果项目还需要进行成果登记,并将相关材料附在申报材料的附件当中,以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真实。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其奖励的申报过程是十分严格的,需要给予高度注意,特别是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对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更好的确保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参 考 文 献

[1] 孟宪飞,梅元红,吴荫芳.高校如何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2):131-134.

[2] 张云云,王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原则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1993.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篇4

一、申报条件:

(1)在郑州高新区内注册,成立一年以上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享有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科技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人员。研发人员是指专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河南省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支持其在高新技术服务业领域内开发新产品(服务)、采用新工艺等,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的活动;或从事国家级科技计划列入的服务业关键技术项目的开发活动。本条中研究开发费用是按照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的。其中研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企业应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有关规定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及其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四项指标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其具体计算方法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二、需要准备的材料及装订顺序:

(1)总目录。按装订顺序逐页编制总页码,每部分之间用彩页隔开。在申报材料第一页前附上总目录,总目录需写明每部分的页码范围,申报材料按书籍式装订成册并在封面及必要部分加盖企业公章。

(2)企业承诺书。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篇5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根据科技部《关于做好支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190号)及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填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备选项目的通知》(闽科计函„2009‟8号)的文件精神,我公司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正开始合作开发“大容量高可靠陶瓷电容器研究”项目,该项目具有高性能、生产成本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全符合申报要求,希望省科学技术厅能够将该项目列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备选项目,针对该项目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公司确立了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派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陈立富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陈立富教授在企业期间先后配合企业完成了3项技术研发、1项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机制。

2、公司先后派出11次共计36人次的技术骨干到厦门大学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促使公司的技术骨干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更加纯熟;同时,公司多次邀请陈立富教授到本公司对员工开展技术培训。

3、该项目部分技术研究已申请5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项,1项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2项发明专利申请现已进入实质审检阶段)。

4、本项目是一种关于大容量高可靠陶瓷电容器的研究,通过优化原料配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该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5、该项目采用开路式内部电极结构设计,保证电容器失效后呈开路或电容量降低,有效地避免电极间短路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安全性能;

6、该项目采用分阶段混合和珠磨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混合均匀度,降低电容器中的孔洞和孔隙直径,使膜厚精度达到±0.7um,提高电容器的耐压和稳定性;

7、该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淋幕成膜湿式印刷一体化成型”技术替代传统的“干式流延法”,使层与层之间形成化学键合,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层电容器的“分层”和“边角过烧微裂”这两个困扰电容器质量提升的两大难题。

8、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800万元,本项目达产后年产量35000万只产品,年产值3200万元,净利润710万元,纳税230万元,新增就业机会35名。

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企申报科技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篇6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材料撰写基本规范

本基本规范是依据《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要求而制定,是《办法》中有关规定的延伸、补充和具体化,本规范实施利于各成果申报单位提高管理成果的申报质量。

一、主题报告的撰写

申报管理成果主题报告是申报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是反映成果全貌的主要材料,主题报告应围绕为什么要实施管理创新、如何有效实施、实施后取得了哪些变化及效益来撰写。主报告原则上由题目、前言和正文(包括实施背景、内涵和主要做法、实施效果)等部分组成。

一份好的主题报告应符合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

(一)提练成果基本内容,确定成果名称,立好选题是成果报告写好的首要问题。

(二)主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要鲜明地反映出成果的核心内容及特色,概括为一句话,但不要出现本企业名称、创造人姓名以及成果内容的字母缩写等,也不要以“XX模式”、“XX法”等命名。

2.前言。主要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300~500字),包含企业所属行业、地区和产权性质、主要业务、规模、效益及行业地位等内容。

3.实施背景。主要介绍为什么实施本项管理创新,分析当时面临的问题和内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反映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4.内涵和主要做法。成果内涵主要反映本项成果创新的基本内容网址:HTTP:///

/ 5

和特色,需要高度概括、反复提炼(300~500字);主要做法作为核心内容,一般要分几条(5至8条)来阐述,包括创新的整体思路、目标或原则,重点创新内容的实施(基本做法),创新组织和支撑保障等。每条做法主要介绍针对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采取的具体解决措施有哪些(适当举例)?主要做法字数应占到整个报告的70%。

5.实施效果。主要介绍通过实施本项管理创新企业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见附件1)。要注意反映出背景中所提到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撰写主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主报告应控制在1万字,并附有目录。报告中未能详述的内容,可以附件的形式加以补充。主报告以第三人称阐述,不可用第一或第二人称,一般采用企业简称,不要以“我们”、“我厂”、“公司”简称。

2.要严格区分工作经验总结与管理成果之间的区别。成果来源于工作总结,但它是将工作经验进行严格的科学提炼后的升华,并经过一定时间实践确有成效的成果。单纯的工作经验或工作总结不能当作管理成果。

3.管理成果的主题要明确突出,要有特定的工作对象、功能和作用,切忌面面俱到,更不能随意拼凑。

4.主题报告不能写成论文,要善于运用实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要有必要的公式和图表。

5.主报告层次不宜太多,尽量不要超过

一、(一)、1、(1)4级。图表尽量选用现实状态,过去状态可以用文字简要介绍。举例说明时,每个问题最好只选取一个例子。

6.要准确把握“创新”内容,突出反映成果的创新点。“创新成果”可以是运用已有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结果,但是必须在关键环节上网址:HTTP:///

/ 5

要有所突破,做到结构有所不同,性能有所提高,明显区别于已有方法和手段。

二、正确填写成果申报表

管理成果申报表是表明该项成果申报资格的凭证,亦是初审受理时审查的主要文件,必须按要求填写。现将部分栏目正确填写的要求提示如下:

(一)“创建成果主要人员名单”

成果主要创造人不超过3人,参与创造人一般不得超过 10 人,特殊情况应附单位领导签批的说明。

(二)“成果简介”

该栏所提申报依据是指该成果符合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哪项条款。即对成果来源、理论依据、结构内容、实践情况及效果,作一千字以内简明介绍。

(三)“创建单位成果评审委员会意见”

若该成果创建单位的评审委员会设在本单位科技委或企协,可以由挂靠单位领导签章。

(四)“集团公司推荐意见”

该栏目是指各大集团公司总部各有关部门及所属企业创建的管理成果,应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推荐意见;有关省市国防工办在所辖地区(包括其他企业)开展的管理成果评审奖励活动的亦应填写此栏。

三、附件的作用和要求

一项管理成果若具有完善的必备附件,有利于主题报告文字精炼,并为主题报告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佐证,有便于专家评审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管理成果主要附件除管理成果申报表以外一般有以下几种:

网址:HTTP:///

/ 5

(一)管理创新成果效益的计算过程表按《评审奖励办法》附件1《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效益计算方法》选择计算公式并填写《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过程表》,以便于对成果效益进行审核。

(二)该成果立项时的可行性论证原始资料复印件。

(三)制度创新类和综合性管理成果等,在贯彻实施时颁发的各有关文件的复印件。

(四)能辅助说明主题报告相关内容的图表、演算过程及数据表的复印件。

(五)综合性管理成果主题报告中提到的关键环节、创新环节或全过程的实施案例。

(六)能证明成果水平范围的网上检索情况证明或书面说明的复印件。

(七)上级机关、知名专家或该成果推荐运用单位的书面评价,必须有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签字方为有效。

(八)理论性管理成果登载书刊的封面目录复印件。

(九)其它有利于评价该成果的佐证材料复印件等。

(十)该成果申报前各项获奖证书复印件。

四、申报材料的装订

(一)字体规范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3.题目:三号黑体加粗居中。4.正文层次格式:

1.XXXX(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

网址:HTTP:///

/ 5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1.1 XXXX(小四号字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1.5倍)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5.页码规范: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6.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7.表格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二)装订要求

所有申报管理成果的材料文档,必须装订成册并达到以下要求: 1.申报材料的装订要做到正规、整齐、朴素、大方;

2.封面规格的统一要求是:左上角应标明“军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分类注明”,是为专家评审分组提供方便;成果创建单位的名称应填写全称;

3.申报材料的第一页应是含括成果全部材料并标明次序页码的总目录,其后的排序应是成果报表、主题报告、各项附件。

网址:HTTP:///

上一篇: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下一篇:集约式开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