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

2024-09-20

《啼笑皆非》(通用7篇)

《啼笑皆非》 篇1

纵观国内外翻译史, 翻译的忠实与否长期以来一直是翻译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不论是我国古代关于佛经的“文与质”之争, 近代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还是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 所有争论的焦点都在于翻译的忠实性, 但是这些都是用来描述他人翻译的忠实性, 也就是创作者与翻译者不是同一个人, 而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被大家忽略, 那就是——自译者。林语堂是中国有名的作家和翻译家, 一生著译颇丰, 但是大多数采用英文为源语言, 或者将中文译为英文, 而他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却极少, 《啼笑皆非》是其中一部由他与徐诚斌合译的作品。该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林语堂的实际作品中用例证探究自译者在自译过程中的忠实性问题, 分析自译中的忠实性问题, 能够为我们探讨翻译中的忠实提供新的视角, 同时能更好的促进他译的进步。

1《啼笑皆非》的自译特征

自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行为, 在西方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 对其理论研究也取得初步的成功。格鲁特曼 (R.Grutman) 认为, 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该行动的结果”。 (Baker, 2004:17) , 而当代翻译界学者刘军平先生认为自我翻译是“作者自己将自己创作的原文, 自己动手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刘军平2009:412) 。霍肯森和曼森 (Hokensen&Munson) 认为自已作家他们不但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创作, 还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 使得自译活动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合一。林语堂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教育与上述定义相吻合, 这种特有的生活背景, 使其擅长文化间的转译或自译。

《啼笑皆非》是一部描述政治和哲学的书, 这本书的英文版完成于1943年3月, 中文版完成于次年2月。这本书描述1943年帝国主义崭露头角之时的世界政治局面, 林语堂以道教和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陈述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问题的一些看法。

《啼笑皆非》作为一部描述政治和哲学的书, 书内不乏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 这一情况和林语堂先生个人的双语生活环境, 决定了林语堂先生在创作英文版本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一次自译行为, 这一过程不易察觉, 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并指导作者的思维和写作。之后,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他的这本书, 他自己又和徐诚斌合作翻译了这部作品, 这个时候的翻译就是通常大家所能看到的文本形式的自译了, 而这个时候的自译已经是这部作品的二次自译了, 《啼笑皆非》是一部具有双重自译特征的作品。

2《啼笑皆非》中自译的忠实性探究及原因分析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 译文的流畅与完整, 都可以兼筹并顾, 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 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傅雷1984:559) 。茅盾也认为, 好的译者应与原作者“合而为一, 好像原作者用另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 (茅盾1984:511) 。当代翻译界学者刘军平先生也持有类似观点, 他认为“最理想的译者是作家、学者和译者的结合” (刘军平2009:206) 。因此似乎最理想的译文看起来应该是原作者目的语的写作, 而自译者作为一个作者与译者的结合者理所当然有最好的译文, 他们也应该最能忠实于原文。但是笔者经过对《啼笑皆非》前十一章的对比, 发现自译者林语堂为了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和增加其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对原著进行了一些修改或者调整, 使得自译具有一定的不忠实性, 而这些不忠往往体现在一些专有名词和中国成语、俗语等习语的翻译中。

例一:原文:Agreement of opinion is the least important thing;disagreement is not only profitable, but necessary to think.

译文:然同意小事也, 意见不同始可收他山之效。

“他山之效”来源于中国的古语: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 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原作中作者直截了当的提出意见不同不但是有益的, 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而在译文中他这是含蓄的用他山之效来表达。作者深谙中西文化差异, 所以在英语创作者中选择直截了当的说, 在中文中选择含蓄的说, 更加贴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例二:原文:Confucius was one;Ts’in Shih-huang, who built the Great Wall, was another.

译文:孔子便是一例, 赢政也是一例……。

孔子的大名早已为海内外所熟知, 因为他是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秦始皇嬴政, 在国内家喻户晓, 无人不知, 但是在国外就不一定了, 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将秦始皇进行注释来帮助国外读者理解, 而注释内容恰恰是世界人民熟知的中国长城。但是在自译为母语时, 他就注释舍弃, 用了嬴政, 不仅因为中国读者明白“赢政”即为“秦始皇”名, 更是因为秦始皇虽为千古一帝, 但他更是以残暴、焚书坑儒的暴君形象根植在中国读者的心中。

例三:原文:My mind, as I look back upon it now, has been a complete blank...

译文:回想起来, 一片漆黑...

原文中用词为“complete blank”, 译文应该是一片空白, 然而作者译为一片漆黑。虽然空白与漆黑都能够表示作者脑海中迷茫, 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这是写在战争时期的一部作品, 因此作者想传达的不仅仅是自己脑海中的一片漆黑, 更想传达给国内民众的是国际形势的一片漆黑, 中国前景的漆黑, 以此来警示国民去思考, 去找一条出路。

例四:原文:At American hotels, it is as costless as fresh as air.

译文:在美国旅馆, 香皂白送不花钱的。

在这里, 林语堂没有将原文直译为“在美国旅馆, 香皂不用花钱, 就像空气一样”, 而是用了一个中国老百姓都熟悉的一种口语化方式“白送不花钱”。

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受到国内情况和林语堂自身翻译理论的影响, 《啼笑皆非》的自译虽然有很多与原作不一一对应, 不忠实的翻译, 但是自译者比他译者更清楚作品中什么必须传达, 什么可以忽略, 什么可以变通, 所以这些不忠实反而使自译的受众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意图。如此看来, 傅雷, 茅盾等翻译学者所认为的自我翻译是翻译的最佳境界这一论点应该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但是从以上分析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 最佳的翻译并不是完全忠实于原文的, 自译作品就是很好的证明。

3 结束语

自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类型,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对于自译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该文以林语堂自译的《啼笑皆非》为例, 介绍了自译以及《啼笑皆非》所表现出来的自译特征, 由于作者的双语背景, 让其在创作之时就已经有了第一次自译行为, 这种特殊的双重自译模式可以让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研究作者脑中的第一次自译行为与最后的文本有何异同。其次本文还分析了林语堂自译作品中的“不忠实”自译, 并经过简单的对比发现尽管这些自译看似“不忠实”, 实际上却能够更好的传达原文意图, 体现出了自译者的优势。该文所探讨的主题都是与自译相关,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掌握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才也开始增多, 自译现象会越来越多, 对于自译的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 除了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还有很多关于自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

摘要:该文以著名作家林语堂的自译作品之一《啼笑皆非》为研究对象, 首先阐述自译以及《啼笑皆非》此类自译作品的特征, 其次将中英文本进行对比, 举例阐述林语堂自译的忠实性, 最后结合了林语堂自己的翻译理论分析自译不忠实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自译,忠实性,林语堂

懵懂小儿啼笑皆非的“性事” 篇2

(一)“纸尿裤”事件

此“纸尿裤”非彼“纸尿裤”,这是儿子给我每月需要的卫生巾的命名。记得,他4岁左右,一天很惊恐地问我:“妈妈,你怎么流血了?”我无奈地看着他盯着我在洗手间留下的“证据”,只能平静地告诉他,这是每个女人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来的“好朋友”,不是他想象中的“流血事件”。

他眨巴着小眼睛,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就像娟娟阿姨过一段时间就来找你玩一样!”

“呃——好吧,你可以这样理解。”听他把这个“好朋友”类比为我和我的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的聚会,我并没有过多地纠正他。

儿子继续好奇地问:“那张雷刚(他幼儿园的好朋友)会不会也流血啊?”

我赶紧告诉他:“现在不会的,你们都还是小朋友呢!等你们慢慢长大了,个子变高了,身体更强壮了的时候,男生和女生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儿子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又继续问:“那你流血疼不疼啊?”

我给他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只要妈妈不吃凉东西,一般情况下不疼。但是会有些不舒服,并且脾气会不太好,容易发火。所以,这个时间里,你尽量别惹我。”

“那你要流多长时间的血啊?”

“一般会在一个星期以内。”

“那我以后在这个时间就不惹你了,你要是开始流血了,就告诉我。”

“好的,儿子。”

这之后,儿子会在我偶尔发脾气后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又流血了啊?”还会在逛超市的时候热心地对我说:“你要不要纸尿裤?”有时候还提醒我:“妈妈,你现在不能吃冰淇淋。”……

据他说,他们小朋友之间也会讨论各自妈妈的“流血”事件。儿子还积极给小朋友普及常识:这个时候不要招惹妈妈,因为她的脾气会变得不好……

(二)“袭胸”事件

偶尔带儿子去单位玩,单位里年轻的同事们都很喜欢他,常逗他玩。尤其是单位里的几个年轻人和儿子玩到一块去了,成了好朋友。儿子在家的时候,常常想念他的大朋友。

终于放了假,我再次带他去单位。那天单位的一个年轻小姑娘,也是儿子的大朋友之一,穿了一件胸前明晃晃的、都是亮珠珠的衣服。儿子见了,眼睛发亮。他非常喜欢明亮的东西,平时在家也收集了不少。我一直觉得这是孩子的一个小爱好,虽然有些不男人,但也无伤大雅,就没有过多干涉。

因为已经是熟人了,我就没有太留意。谁知,儿子已经嗷嗷叫着,冲人家扑过去了。吓得小姑娘躲避不及,双手护胸也跟着尖叫起来。顿时,我们都被声音吸引过去,目光齐齐地盯了过去。只见小姑娘红着脸,却已经伸手把儿子抱了起来。儿子一脸无辜,瞪大眼睛看着大家。大家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哄堂大笑。笑声中,儿子一溜烟儿地从小姑娘怀里溜下来,跑到我身边。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儿子是小孩子,本意是冲着衣服去的,所以都没有介意,但是儿子却一直不能释怀地腻着我。于是,我把他带到旁边的一个办公室里,里面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笑着问他:“刚才吓着你了?”

儿子点点头。

我又问:“妈妈平日里给你讲,凡是被衣服覆盖的地方,能不能让别人碰呢?”

儿子摇摇头。

“对啊,对姐姐来讲也是一样的,凡是衣服遮住的部分,都不能随便被别人碰。所以,你什么都不讲一下子扑过去,姐姐自然被你吓一跳啊!”

“可是我只是想摸摸她身上的亮珠珠!”

“妈妈明白,姐姐后来也明白了你想做什么,所以也就原谅你了啊。而且呢,妈妈之前给你讲过的,小男生最不能裸露的地方是哪里?”

儿子赶紧指指自己的“小鸡鸡”。

我笑着对他点点头:“是啊,那女生呢?”

儿子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姐姐以为我抓她的胸啊!”

谁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而这件事喜剧性的结尾是:儿子明白后,马上出门追赶那个小姑娘,天真地给人家解释:“姐姐、姐姐,我只是想摸摸你胸前的小珠珠,不是想摸你的胸啊!”

(三)“数字”风波

一天闲来无事,和儿子玩游戏,如何用数字1~10来形容我们的身体部位,每个数字必须使用三次。

我抢先说:“1个鼻子。”

儿子说:“1个大头。”

我继续:“1张嘴巴。”

儿子:“1个脖子。”

我想了想,自言自语:“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可以用1来表示的呢?”

儿子愁眉苦脸地跟着说:“1个胳膊可以吗?可是明明是两个胳膊啊!要不我们也可以拆开说吧!”

我刚准备点头同意,儿子忽然蹦起来:“哈哈,我想到了,1个‘鸡鸡’!”

呃……好吧,这也是身体部位。

结果到2的时候,儿子毫不犹豫地抢先说了一句:“2个‘蛋蛋’!”然后又自己嘀咕:“1个鸡鸡和两个蛋蛋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记得好清楚啊!儿子。

(四)“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

儿子5岁之前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晚上睡觉前喜欢用手拽自己的“小鸡鸡”。开始时,我提醒他,他总置若罔闻。后来,有一天我见他洗澡后又开始了习惯性动作,就和他聊天。

“儿子,你还记得有一次鸡鸡肿了,去医院看病的事情吗?”

“记得,我还记得要把鸡鸡泡到药里呢。”儿子的记性还真好。

“那你现在天天拽小鸡鸡,估计很快又要去医院了。”

“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

“因为我的手上有细菌?可是我洗手了啊!”

我不语,他就继续分析:“是不是我拽着拽着会把小鸡鸡拽掉?可是我没有用劲儿啊!”

我乐了:“要是拽掉了怎么办?”

“是啊!”儿子陷入了思考:“要是拽掉了,我尿尿,要是去男厕所,人家说我没有鸡鸡,不能进。可是要去女厕所,我又没有咪咪,人家也不让我进。最后我变得不男不女,被尿憋死啦!”他自己分析完,慌忙摇摇头。

我在旁边被他的分析逗得乐不可支,表面却严肃地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终于儿子愁苦地看着我,说:“妈妈,我不拽了!”

孩子小时候的“性别教育”与慢慢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性教育”,其实真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年幼时的性别教育,家有女孩的,妈妈一定要多操一些心,细心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而家有男孩的,则需要父亲付出多一些。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性特征、性意识之后,正确地引导沟通、合适的书籍都是我们帮助孩子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遇到问题,一味“堵截”,不如正确“疏通”。

【编辑:杨子】

《啼笑皆非》 篇3

自九十年代文化转向以来, 翻译不只是一种机械刻板的语言转换过程, 翻译研究从语言学范式下的文本研究上升到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研究, 话语权力、意识形态、伦理等因素无不渗透其中。张南峰也说过“翻译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必定受到一定的道德制约, 因此翻译学离不开应用伦理学” (张南峰, 2004:39) 。该文欲从翻译伦理的视角来探究林语堂的自译活动, 全面剖析、审视林语堂的自译行为。

1 林语堂的自译动机与自译文本的选择

翻译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之一, 具有特定的动机。译者进行翻译活动必定有其翻译目的, 翻译文本的选择也恰恰反映了译者的翻译动机。黑格尔认为“主观的善和客观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善的统一就是伦理” (范扬&张企泰译, 1982:162) 。也就是说, 译者个人的向善的翻译动机与社会自在自为存在的善的统一就是翻译的伦理。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是林语堂的英文创作之一, 该书作于1943年, 当时中国遭到英美等国的封锁, 孤立无援;世界范围内种族歧视、强权政治依然横行;和平的精神还没有确立, 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于1944年, 林语堂自译了该作品一至十一篇。林语堂之女林太乙曾提到, “父亲何以不曾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 理由是, 他的创造力太强, 他腾不出时间来作翻译工作” (林太乙, 2002:188) 。那么林语堂何以抽出其宝贵的时间选择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开展自译活动呢?这与自译者林语堂的译者伦理观相关。“翻译伦理既是译者个人的价值追求, 也是社会组织和社会控制体系的一部分, 因而具有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双重属性。翻译伦理属于一种文化软实力, 它不仅具有导向作用、调节作用和规范作用, 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政治性和时代性特征” (张景华, 2009:196) 。林语堂自译《啼笑皆非》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意图,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林语堂心系中国的安危, 心系整个世界的和平事业, 他不仅呼吁西方人, 而且意图呼唤中国关心治道的有识之士, 认清当时的社会现实, 探究其根源, 用中西互通之哲学作为指导思想来挽救社会现状。林语堂的自译动机是向善的, 要引导中国的读者树立正确的哲学价值观, 为中国的振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林语堂正是怀着向善的、正确的翻译动机, 选择了《啼笑皆非》这一能够给1943年的中国人带去警醒和启示作用的译本开展了其自译的活动, 这与当时要求启民兴国, 世界和平的社会伦理思想也是相符的。

2 林语堂自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

2.1 翻译伦理概述

贝尔曼首次提出“翻译伦理”理念, 提议把翻译伦理作为翻译学的一个研究方向。诺德提出“忠诚”概念, 认为“忠诚”是翻译上的一种伦理道义原则。韦努蒂则认为翻译最大的丑闻是“不对称、不平等以及宰制和依赖贯穿于每一个翻译行为, 使翻译臣服于所翻译的文化” (Venuti, 1998:4) 。他提倡译者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和目标语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翻译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翻译伦理标准也走向多元标准。切斯特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主流翻译理论中所涉及到的伦理思想, 归纳总结出翻译活动的五大伦理模式, 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 (Chesterman, 2001:139-142) 再现伦理要求准确地再现原作及原作者的意图, 做到不增不减不改。服务伦理要求翻译要符合客户要求, 实现由委托人与译者共同商定的目标。交际伦理强调交际功能, 与他者进行交流, 实现跨文化交流。规范伦理模式来源于描述翻译学和规范理论, 规范代表某个时期目的语文化中对翻译作品的预期, 译者要满足特定文化的期待。承诺伦理要求译者协调以上各种伦理关系,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翻译质量。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来探讨自译者的翻译行为。

2.2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关照下的林语堂自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

2.2.1 语言层面的处理——符合规范伦理

林语堂作为自译者, 摆脱了一般译者翻译时常有的翻译腔。他是原文内容和精神最准确的阐释者, 他凭借其深厚的国文功底, 使译文语言的表达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味, 符合切斯特曼伦理模式中的规范伦理。

例1:

“A small injustice can be drowned in wine, ”says a Chinese writer, “but a great wrong can be restituted only by the sword.” (Lin Yutang, 1943:17)

张山来说:“胸中小不平, 可以酒消之;世间不大平, 非剑不能消也。” (林语堂, 2010:16)

这两句话出自张山来的《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的小品文集。林语堂在英文原文中引用此话意在表明中日结怨已深, 双方之战不可避免。英文表达时仅指出引用的是中国一位作者的话, 并且将这两句话拆分开来, 说话人放中间, 这些做法符合西方人的阅读口味和英文的写作习惯。但将其译入中文时, 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期待, 一定想要知道该句话的具体的出处, 所以林语堂明确指出是张山来所说。另外句式上也更汉化, 说话人放开头, 《幽梦影》中的话也被连贯地引用, 符合中文的写作规范。

例:2:

Peace on earth is an act of faith, and without faith we shall not be saved. (Lin Yutang, 1943:59)

世界和平, 首在起信, 信念不存, 走投无路。 (林语堂, 2010:57)

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 英语往往会用连词等来串连句子意思, 而汉语更注重语言意义表达上的连贯性。英文原文句式紧凑, 表明了和平、信念和存亡之间的关系。林语堂利用极具汉语特色的四个四字短语, 共计十六字, 同样简洁明了, 铿锵有力地阐明了三者的关系。翻译成四字短语的做法, 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摆脱了翻译腔, 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迎合了中国读者阅读兴趣。

2.2.2 文化因素层面的处理——符合交际伦理

林语堂作为拥有双语和双文化能力的自译者, 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在向中国读者传递“他者”文化的同时, 又能兼顾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期待,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符合切斯特曼伦理模式中的交际伦理。

2.2.2. 1 归化策略的使用

例1:

But if we take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events, we are struck by a paradox which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so far has not been able to solve and the economic school of historians tend to ignore because they cannot make head or tail of it. (Lin Yutang, 1943:10)

但是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现世, 我们便遇到一种难题, 这是历史科学所无法解决而历史经济观一派所常欲避免的, 因为这一派辨不出他是牛是马。 (林语堂, 2010:11)

此句为第二章的开篇之句, 其中句末cannot make head or tail of这一地道的英文习语表达, 是不理解、没弄懂的意思。英文中用分不清头 (head) 和尾巴 (tail) 的说法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经济观一派人对难题理不出头绪, 摸不着头脑的状态。若将这一英语习语意译为“不理解”, 则丧失了该习语表达的形象性;若直译为“辨不出是头是尾”, 则不符合中国读者形象思维, 造成中国读者的困扰。因此, 为了既能保留原文习语的生动性, 又能令中国读者理解其意思, 林语堂将此英文习语中的“头”和“尾”替换成中国人熟知的“牛”和“马”的形象, 将此习语归化译为了“辨不出是牛是马”, 成功地进行了跨文化的交际。

例2:

Both proceed on the principle of expediency at the sacrifice of principle, but after all the man who deals with an accessory must envy the man who is able to deal with the principal. (Lin Yutang, 1943:65-66)

两者都是放弃道义, 专言权变, 但是究竟同小喽罗接洽的人, 看见他人能与贼王寨主接洽, 总要眼红。 (林语堂, 2010:64-65)

这句话承接前句, 将前句提到的Darlan视作accessory, Hitler视作principal, 达尔兰是1941年至1942年维希法国的一任傀儡总理, 纳粹德国的希特勒实际上控制着法国, 所以英文用“附属品、帮凶” (accessory) 和“主角、首长” (principal) 鲜明地对比了两人地位。将这两个英语词汇翻译成中文时, 林语堂归化译为“小喽罗”和“贼王寨主”, 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因素, 小喽罗达尔兰也要听命于贼王寨主希特勒, 这样就将达尔兰和希特勒所处的地位用中国读者所能理解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使中国读者跨越中西文化交流的障碍, 实现了交际。

2.2.2. 2 异化策略的使用

例1:

So I must speak of“Karma”. (Lin Yutang, 1943:11)

所以我只好谈起佛法说业。[按梵语Karma“羯磨”指身心言行必有苦乐之果, 名为业因, 通常所谓“宿业”、“现业”之业也。] (林语堂, 2010:12)

“Karma”是古印度佛教用语, 林语堂采用异化的策略, 利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 既向中国读者引入了“羯磨”这一外来文化词, 又在注释中解释了该文化词, 便于中国读者理解佛法说业, 因缘果报之意。按语是林语堂自译《啼笑皆非》时常用的一种增译方法, 其在中文序言中也指出“原文所无, 译文中加释加注之处, 以[...]别之”。这种增译的方法是自译者林语堂处于两种文化之间, 作为中西文化的调和人, 为了中西文化更好得到交流和沟通所采取的符合切斯特曼交际伦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例2:

Let’s be a little learned and professorial and tiresome and go back to Thucydides. (Lin Yutang, 1943:23)

好, 大家也来搬书籍, 做学究, 看看修昔的底斯怎样记述。[Thucydides, 希腊的司马迁, 所记当代希腊五十年间内战Peloponnesian War一书, 称为希腊最客观公允的史书, 为现代史家所极称赏。] (林语堂, 2010:23)

“Thucydides”为西方人名, 若林语堂在此处单单音译其名, 一定会造成中国读者的困扰。林语堂在此音译并辅以括号加以解释的方法, 有利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林语堂凭借对中西方文化通透的了解, 注释中将此人同中国的司马迁作类比, 中国读者深知司马迁和其所作的《史记》是客观公允地纪录历史的, 那么修昔的底斯所作的Peloponnesian War这一纪录希腊五十年间内战党的书, 就如《史记》一样, 其历史的客观性能够得到信任。这样中国读者通过熟知的司马迁的形象, 更加清楚地了解修昔的底斯这位西方人物, 并对此人在西方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促进中西方在文化上的沟通交流。

林语堂利用自译者的优势, 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通过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增译、减译等翻译方法, 使译作在准确传递原作内容和思想同时, 又迎合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因此, 林语堂的自译活动更多地遵循了切斯特曼提出的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 重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增强译本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3 结束语

自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现象, 自译者不再对原文亦步亦趋, 而是更加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流, 更加关注译语读者的感受, 遵循了切斯特曼的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林语堂在正确的伦理观的指导下, 选择合适的译本进行自译。在自译活动中, 他凭借其特殊的身份,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进行多元调和, 使译作不拘泥于对原作刻板的对等、忠实, 而是考虑各种因素, 使译作在译文语境中再现原作的精神,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另外, 自译这项翻译活动的进一步研究, 将有助于具有双语能力的译者开展自译活动, 翻译自己的作品, 精确传达自己作品的内涵, 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思想上的交流。

参考文献

[1]Andrew Chesterman.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The Translator, 2001, 7 (2) :139-142.

[2]Lawrence Venuti.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New York:Routledge, 1998.

[3]Lin Yutang.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M].New York:The John Day Company, 1943.

[4]Shuttleworth Mark, Cowie 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林语堂.啼笑皆非[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0.[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 张企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7]林太乙.林语堂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张景华.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啼笑皆非成语常见近义词 篇4

一、啼笑皆非含义

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沙汀《烦恼》:“刘久发啼笑皆非地站起来了。”

二、啼笑皆非近义词

狼狈不堪 [ lángbèi bù kān ]

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三、啼笑皆非造句

1.他明明戴着眼镜,却满屋子到处找他的眼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2.几个顽皮学生故意恶作剧,弄得新来的马老师啼笑皆非。

3.张爷爷是个怪老头,说话、做事都很怪,经常弄得人们啼笑皆非。

4.张丽丽把请人答好的题目来回地背,有时错得令人啼笑皆非,这样食而不化地复习是功课,怎么去应考?

5.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6.他干的事令人啼笑皆非。

7.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很多官员的脑海里,国家统治主义者花言巧语就是不应该给予政府太多指望。

8.报纸以讹传讹,报导了某位影星自杀的消息,让该影星啼笑皆非。

9.学车的过程中,老白遇到了各色奇怪人士,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件。

10.但是他人小鬼大,常常发些惊人之语,令人啼笑皆非,要骂他,没有他的伶牙俐嘴,要打嘛,又于心不忍。

11.一个青春的与爱与悲伤有染的故事,却在啼笑皆非中演绎着。

12.几段忍俊不禁,悲喜交加的当代爱情故事,定会让你啼笑皆非。

13.凌霄一愣,随即脸上闪过一丝啼笑皆非之色,嘴角更是有些抽搐起来,半响之后方才大吼道:“我干!”。

14.妙彤这更是啼笑皆非了,看来自己遇到的不单单是一头蠢驴,还有一个蠢人。

15.问明缘由之后,总也会惹得爹爹啼笑皆非。

16.天杀的超斗笔一生是一部啼笑皆非的喜剧,可他本人却建立在悲剧之上,闹出一幕幕喜剧。

17.啼笑皆非的事迹,令人无语的警察。

18.曾经幽蓝部落的乌首一脸啼笑皆非的对身边的蓝辛长老说道。

19.扑朔迷离的身世,啼笑皆非的对白,亦真亦幻的假面,刀光剑影的武打,花前月下的爱情尽收眼底。

20.在初恋的故事中,有着纯真唯美的情感,有着啼笑皆非的故事,还有着一生难忘的记忆。

21.一大堆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让阿莫跟大丙大眼瞪小眼——这些玩家们的想像力实在太过丰富了,连钻狗洞这种招数都想得出来。

22.童年是难忘、纯真的岁月。每每听着这首歌谣熟悉的旋律,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而童年里包含着我们的换了、伤心、苦恼……我的童年就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那些趣事就像夜晚的繁星一样闪着亮光。

23.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字不通,竟还在大庭广众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真令人啼笑皆非。

24.为求看到一线曙光,焦急的冰冰游走大街小巷,寻遍各种隐世医术,但结果令她啼笑皆非。

25.两人一起经历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演绎了一系列动人肺腑,却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26.阎崇年却喜欢下一些似是而非、大而化之的结论,常常让史学界感到啼笑皆非。

27.为了能减缓毒性,两个互相敌视的人不得不每夜相拥而眠,上演了无数啼笑皆非的闹剧。

28.龙银国的惠妃娘娘穿越到21世纪的某娇蛮霸道的总裁夫人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啼笑皆非的事呢?娘娘:“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29.80后的老Y经过艰苦卓绝、匪夷所思、贪早起黑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工作者职位,从此开始了令人感动、气愤、无奈、啼笑皆非的历险经历。

那段啼笑皆非的减肥记忆 篇5

第一次对自己的体重感到尴尬是在初二暑假。当时,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出去郊游。四个男生骑着单车,载着我们准备向城郊出发。

就在其他人已经轻松上路时,负责载我的晓风在踩了一脚单车后,突然面露难色地对在后座坐好的我说:“石晓丽,你能先下来,等车子启动后再蹦上来吗?我有点踩不动。”晓风已经是几个男生里最人高马大的了。

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体重给对方带来的压力。连忙下车,等到晓风将自行车蹬了三个圈,我才敢向后座纵身一跃。随着后座猛地一沉,我们终于上路了。然而,一路上,看着晓风奋力蹬踩自行车的背影,我终于第一次为自己的体重尴尬不已。

看着晓风吃力的样子,我心有不忍地开口说:“我先来吧!我太重了。”然而,就在话音刚出口的瞬间,只听后坐砰的一声,车胎终于禁不起暑热和我的体重的双重摧残,爆胎了。虽然,大家纷纷说是晓风车技太差,太笨拙,连晓风本人也说是他的问题。但我知道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让我一个女孩子不会太尴尬。那天,虽然我们几经周折最终到达了目的地。但整个郊游中,我想的都是有关我体重的事情。

转眼开学升入初三,我的减肥决心还没下定,便被紧张的课业学习所覆盖了。我于是自我安慰,现在的胖都只是儿时积攒下的婴儿肥而已,等到再长大些,说不定自己就会变瘦了。然而,就在我为自己肥嘟嘟的形象寻找着各种合理的解释时,一份情书的到来却让我彻底下定了减肥的决心。

那天早自习,一坐到座位上,我便发现书桌里多了一个信封。打开一看,竟是一封情书。信中满满的一个男孩对女孩的思念和爱慕,看得我的脸色阵阵绯红。当我看到信上结尾处阿文的署名,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高高瘦瘦,平日里在学校的各种体育竞技中都出尽风头的,无数女生心目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居然会给我写这样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

然而,做了灰姑娘的感觉虽然很幸福,但我深知,过早地开始一段青涩的感情,将来留下的只会是遗憾。那晚,我用一整夜的时间给阿文回了这封情书。告诉他,过早开花的树只会结下青涩的果实,希望我们能都保留住心中这份美好,暂时做一对好朋友。

周五一早,趁着隔壁班没人,我将这封回信塞进了阿文的书桌。离开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掠过小小的失落感,毕竟那样阳光的一个男生很难会有女生不为所动。

周一下课,我走向走廊尽头的卫生间。突然感觉身边的人似乎都在注视我,有的还窃窃私语。走到一处拐角时,我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没想到石晓丽还郑重其事地给阿文回信拒绝了人家。她也不想想阿文那样的帅哥怎么会看上她这种肥妹,自己身边坐的就是校花,用脚趾想也该猜到是阿文寄错信了啊!”另一个声音又说:“是啊,那么又胖又难看的女生,怎么配得上阿文。”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阿文的情书不是给我,而是给我旁边的校花同桌的,真是懊恼到了极点。更让我难过的是阿文对我的态度,本来我想去向阿文解释和道歉,但每次和他在走廊遇见,阿文对我都是匆忙躲闪的架势。偶尔撞见彼此的目光时,我看到他看我的眼神,就像看到了一只令人作呕的苍蝇般避之不及。

阿文的态度深深刺伤了我的自尊心,也让我从此下定了减肥的决心。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快瘦下来,让阿文和那些嘲笑我的同学都对我另眼相看。

于是,我开始了各种众所周知的减肥桥段,节食、运动、减肥药,三管齐下。虽然长时间的吃不饱和药物副作用让我经常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但一想到阿文那些人轻视的眼神,我便马上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时间就这样过去,我的体重开始快速地下降,不知不觉竟瘦了近10斤。但眼见再坐男同学的单车时,对方已经能载着我登上小斜坡了,虽然还要费点力气。

此时,虽然和那些瘦女孩儿相比,我仍旧是个丰腴的女孩儿。但相比之前臃肿的样子,我整个人都精神也漂亮了许多,走在校园里竟也有了小小的回头率。再见到阿文时,我不再低着头和他擦身而过,而是挺胸昂首地与他擦肩,在他惊诧的注视下留下一个轻蔑的微笑。

虚荣心获得的满足,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减肥的信念。哼着蔡依林的72变,这次,我将自己的体重目标勇敢地锁定在了110斤。然而,再接再厉的步伐刚刚开始就迎来了阻力。虽然继续着之前的减肥方法,但之后整整2个月,我的体重居然都没什么变化。我知道这是传说中的平台期,却无法控制自己迅速瘦身的渴望。为了早日度过平台期,我开始一次次地加大自己服用减肥药的剂量。接下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居然吃了整整86颗减肥药。终于有一天,身体严重受损的我,昏倒在了校园的操场上。

那是个周末,我一个人在中午的烈日下拼命跑着步消耗着卡路里,只觉得脚跟突然变得轻飘飘的,紧接着身子便软了下去。混沌中,我感觉自己被一个男生背着,路上的颠簸让我再次陷入昏迷。彻底清醒过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手臂上吊着点滴。眼前一个熟悉的人影,竟然是阿文。阿文告诉我,刚刚医生已经给我做了检查,说昏迷是因为缺乏营养和减肥药的副作用。告诉我,日后一定要注意营养,而且,千万不能再吃减肥药了。我尴尬得不知如何应答,只有一味地沉默点头。

几秒钟的沉寂后,阿文再次打破了眼前的沉默,说的一番话让我惊讶不已。阿文说,原来那封情书就是写给我的,他真的在心里暗恋我很久了。只是没想到这件事被班上好事的女生偷窥了去,就有了后来的流言蜚语。而他之前看到我之所以躲闪,是因為内心自责自己之前没有勇气去和那些女生解释清楚,后来又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将错就错。阿文说我说的对,过早开花的树只会结下青涩的果实,他愿意和我做最好的朋友,只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允许我再继续减肥了。我点点头,温暖的阳光让我笑眯了眼。

出院后,我和阿文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儿。我仍然会坚持每天跑步,只是减肥已经不再是目的。阿文说,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的身体警报频频,所以我要继续通过运动让自己重新生龙活虎起来。

至于身上那些肥肉,我早已经不再计较。能瘦下来固然好,但如阿文所说,就像他更喜欢我肥嘟嘟的样子,他相信让我将来的男朋友被吸引的,也应该是我饱满可爱的灵魂,而不是一个苗条却空洞的躯壳。

风信子姐姐:

每个女孩儿都有一个灰姑娘的梦,梦里的她,坐着南瓜车,穿着水晶鞋,等待着与王子一见钟情的浪漫一幕。然而,谁说王子都喜欢瘦公主呢?无奈,再蕙质兰心的女孩儿,也可能要在经历成长过后才明白,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可能会是因为彼此的相貌所吸引,但长期的相处仅靠外表是不够的,而是靠彼此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接近心灵的东西去维持。

而无论你对自己的身材或相貌有着怎样的不满意。为了迎合别人的审美观,而不顾安危地疯狂尝试各种改变自我的方法,这样的动机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只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固然可以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去寻求改变,但前提是决不能以损害健康的方式。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完美的根源所在。

《啼笑皆非》 篇6

《半生缘》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这样写到:“他和曼桢认识, 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这种以叙述人对往事的追忆为引子, 情绪的宣泄先于情节的跌宕, 嗟吁感叹的语调浸润着人物成年后的彻悟及对年少时光的戏谑调侃, 这使得悲剧过程本身成为我们进入文本的第一视点, 对故事结果的关注退而其次, 以此奠定整个文本淡漠凄凉的基调。

小说从第一到第十一回主要围绕曼桢和世钧恋爱这一线索叙述, 内容显得平稳、集中, 只是从第十二回开始才由于曼桢被害使故事陡转, 紧接着才发生了顾家迁往苏州, 曼桢难产, 世钧为父亲奔丧, 叔惠出走, 曼璐病死, 祝鸿才破产等一系列巨大情节转变的。而曼桢与世钧的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断痕的呢?好像正是从世钧在误以为曼桢和慕瑾结婚之时, 却正好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 因此世钧不得不立刻赶往南京。也正是这一走, 才注定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只可能越来越远……

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 曼桢是近乎完美的, 她美丽、善良、能干, 而且有头脑。像这样的一个可人儿, 她理应得到世界上所有人的爱护与祝福, 成为最幸福的新娘。然而她却遭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磨难与痛苦, 姐姐的欺骗, 姐夫的强暴, 还有就是恋人的背叛。这一切的一切, 对于原本简单的她来说是何等的打击, 她从一个原本生活在阳光明媚的世界跌入了永是阴霾的深渊。她的青春腐朽了, 她的期待破灭了, 她的世界坍塌了, 她的悲剧开始了……

在《啼笑因缘》中, 与家树产生关系的女子共有3位:以卖艺为生的秀姑, 家境富裕的丽娜, 还有就是唱大鼓的凤喜。但是,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家树在初次相识凤喜时, 一下子就被她的少女青春魅力所迷住:“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面孔略尖, 却是白里泛出红来, 显得清秀——虽然十分寒素, 自是有一种清媚态度, 可以引动看的人。”他被她所吸引, 这种吸引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凤喜的美, 更多可能还是她身上所散发着的一股灵动、清新的气息。因为凤喜家穷, 家树在第一次去时几乎觉得无可坐之处, 然后也正是在他的资助下才搬进较好的房子, 并且凤喜还如愿以偿的入学做了女学生。可以说, 小说到这里应该是很完满的, 如果没有刘将军的出现, 但也仅仅是如果。也正因为刘德柱的出现, 家树与凤喜之间那维系着缘分的线有了松动的迹象, 以至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终于还是断了……

刘德柱对凤喜可说是一种赤裸裸的占有, 正如小说中写道的:“刘将军道:‘有主儿要什么紧, 漫说没出门, 还是人家大闺女, 就算出了门, 让咱爷们爱上了, 会弄不到手吗’?”他利用手中的权利及金钱轻易地霸占了凤喜, 而后又选择金钱和暴力两种手段, 软硬兼施, 最终让凤喜接过了刘将军的家私账本。如果是真心的喜欢, 我们也许稍微觉得有些安慰, 但是他对凤喜却只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占有, 他不允许任何人前来窥探他的“私人财产”, 因此当他发现凤喜和家树还有来往时, 便对凤喜进行了无情的蹂躏和残酷的毒打, 哪里还有一丝丝情意, 最后凤喜不堪忍受这种鞭打, 成了一名“疯妇”。她遗忘了自己的过去, 自己的遭遇, 以及和家树这一段美好的缘……

缘不可求, 缘如风, 风不定。云聚是缘, 云散也是缘。

曼桢和世钧、凤喜与家树, 他们也曾刻骨铭心的相爱, 但是最终都没能成就这段缘, 成为真正的眷属。虽然他们所遭受的境况不一样, 所身处的漩涡也不一样, 但最后却都是以悲剧来收场。对此, 我一度觉得不能理解, 但仔细想来, 这虽在意料之外, 却也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毕竟他们不能单靠一份爱来维持所有, 他们所要面对的除了自己还有家族和社会。

在当时那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 女子只能作为一种附属物隐身于男子的背影之后, 即使像曼露那么强悍、有主见的女子, 到最后也要唯祝鸿才那样唯唯诺诺的小人以是从, 甚至为了维系自己的婚姻, 不惜去陷害曼桢, 因此也毁了她人的一生。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应对曼露表示以同情, 因为她也是这个时代悲剧下的产物。

曼桢的悲剧不单是从曼露的设计开始, 在世钧的猜疑与不信任时就已经有所体现。如果两个爱人之间连简单的信任都谈不上的话, 那他们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就不只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了。而曼桢自己呢?她尝试过去努力吗?如果说在曼露的“囚禁”期间, 曼桢的挣扎徒劳无益是可以理解的话, 那么曼桢在逃出祝家后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祝鸿才结合, 便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因为她的确还是有机会的, 她还有许多选择去过相对幸福的生活。总之, 这一选择并不明智, 但细究之下, 便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母爱的牺牲精神与当时社会境况的无奈、心酸, 着实使人觉其悲壮, 并为其扼腕。对于世钧, 我们会更多一份指责, 因为他不敢直面窘境的怯懦, 缺乏坚持的勇气, 对他人的轻信, 性格的优柔寡断, 对与翠芝婚姻的随意等, 都使人语噎。是她的委曲求全, 也是他的软弱胆怯, 才有了后来的不幸。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 曼桢再一次与世钧相遇, 却已经走过了十八年……

家树之所以“输”, 输在他没有刘将军的权势与地位, 凤喜之所以“疯”, 疯在她没有何丽娜、关秀姑的执着与坚定。因为凤喜所生长的穷苦环境, 让她对上层人士的生活有着向往与期盼, 刘将军的出现, 正是对她的一种实质性的诱惑。她爱家树, 但又不能舍弃权势, 在这场爱与势的较量中, 爱终究是输了, 凤喜放弃了这份求知不易的情, 这份得之不易的缘。我们有遗憾, 更有愤慨。但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凤喜的立场去考虑与选择, 也许我们也不能逃出这种世俗之气。就像当我们最后看到她被刘德柱逼疯时, 我们对她的那份生气基本上已经转化成对她的同情, 毕竟她也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悲剧人物呀。

特定的时代, 特定的环境铸就了他们特定的性格, 导致了他们特定的选择, 成就了他们特定的悲剧。《半生缘》中的喜喜悲悲、凄凄惨惨、分分合合让人颇为感慨, 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相知与相伴、相守的确是需要缘分的, 相识的早晚、容貌的美丑、家境的贵窘、年龄的大小并不是相爱的前提, 爱情——这种情感的极致是需要缘分的, 所以曼桢才会与后到的世钧, 翠芝才会与相对窘迫的叔惠一见钟情。然而, 缘如果只限于开始的瞬间, 便是悲, 不如无缘。曼桢与祝鸿才、世钧与翠芝、叔惠与富家女, 这种种婚姻均是对缘的讽刺。而《啼笑因缘》中丽娜与家树, 他们珍惜了这份缘, 成就了这段缘, 真正完成了圆“缘”。关秀姑这一奇女子, 她敢爱敢恨, 为了成就何樊这段缘, 她选择了退出, 也许有过失落, 但却没有任何的埋怨, 只有真心的祝福, 因为她懂得缘分是不能强求的, 只能让它顺其自然。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不能把握的东西很多, 但是却可以好好珍惜, 比如缘。曼桢与凤喜都没能成就自己的缘, 徒留下一种遗憾与悲情。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397, 403.

[2]张恨水.啼笑因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0:243.

[3]张冀震, 李晓丽.擦肩而过的爱情——张爱玲《半生缘》之我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墓志铭 篇7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已不流行写墓志铭了。不过,在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文化与网络语言不断繁荣,网络中很多幽默的人们也把墓志铭网络化了,网络中出现了很多经典幽默的现代墓志铭。

1、欢迎光临,有事敲门。

2、本人已死,有事烧纸。

3、我都死了,你们还要来烦我!

4、我这里一缺三,就缺你了。

5、欢迎你,地表人。

6、我没死,不信进来坐坐?

7、我终于死了……

8、谁来陪我?

9、来吧……

10、我曾经像你们一样,你们总有一天也会像我一样。

11、终于可以失掉身体80%的水分,可以变瘦了!

12、一个铁面无私的财产查封官,这回查封的,是他自己。

13、此地以人为本!

14、感谢你们来看我,今晚12点我一定亲自登门感谢。

15、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嗯?

16、谢谢你来看我,我会时常上去看你的。

17、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啊,我终于走了,你们的烦恼也随我消失了吧?

18、自从来到这里,我觉得你们要对阴间再认识!

19、我,不想清醒但却清醒,想糊涂但却不糊涂!

20、小事招魂,大事挖坟。

21、小样儿,要给过路费的哦……

22、现在好了,该我起来,你躺下了。

23、响应号召,提倡火葬!

24、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

25、如果可能,请把我叫醒……

26、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27、别老盯着我的房子,你也会有一间的!

28、老子终于不用怕鬼了!

29、地狱才是最美的。佛知道真相,所以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0、终有一天等到你!弟兄们,我走先!

31、牧师,帮我复活一下下,谢谢,坐标是:***

32、生活就是一碗菠菜汤,别犹豫,进来吧!

33、老子是被活埋的!日!

34、这辈子我对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对不起我。我对不起的人可以来此羞辱我;对不起我的人可以来此缅怀我。如果真的很想我就下来陪我……

35、睡觉中,请勿打扰!

36、看到这行字者与我同行!

37、神农氏的墓志铭:我靠!这草有毒!

38、陪聊,提供夜间上门服务。

39、核污染区,请勿靠近。

40、我就住下面,有空来聊聊?我不会搬家的,别担心!

41、你好走,恕我不站起来了……

42、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你踩到我了!

43、我将全部都洒了,尘归尘、土归土。

44、感谢政府为我解决了住房问题!

45、招待不周,恕不远送……

46、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进来休息一下嘛……

47、就让思念从此毁灭,就让灾难不再重现,当爱变得如此真切,从此魂消魄散在三界。

48、发布违规信息,永久封杀!

49、做鬼也要厚道。

50、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坑。(警告挖坑者)

51、以前我活着,现在我死了!

52、广告位——虚位以待 (100cm x 300cm)

53、啊,我终于知道了人类最大的秘密!可惜我不能告诉你!

54、请勿在此地涂痰拉屎或撒尿。内急者可到旁边29楼的坟头。

55、想看鬼么?就在你身后。

56、我冤啊……

57、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有的人活着,他是死的——医死我的兽医。

58、等你……

59、生时何需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60、请帮我扫扫院子,谢谢!我会托梦给你的。

61、我是怎么死的?

62、不要偷吃我的祭品!

63、给爷笑一个,要不……爷给你笑一个?

64、终于不用流泪了。

65、我转世在美国,现在电话还没设定,E-mail:laishi@126.

com。

66、基因重组中,请稍候……二十年。

67、我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68、哎,空间太小了,翻个身都困难。

69、提供鞭尸服务,一次100!

70、我从前是个胖子,现在和所有躺着的人一样有骨感!

71、旺铺转让,价格面议。

72、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73、虽欠你的钱没还,可是这是我最后一个家了!!

74、禁止在此小便,违者没收工具。

75、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76、请勿挖掘!

77、我有时出来走走……

78、一居室,求合租,面议。

79、看什么,有种当面提意见!

80、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不带走一个硬币。

81、摸骨算命……

82、醒也无聊,睡也无聊,生也无聊,死也无聊

83、有事请敲碑,听到“嘀”的一声后请留下你的口讯。

84、我将在这里看尽人世间的种种,心中再不起一丝波澜。

85、天堂这里很美,但是还是让我一个人独自享受吧……

【《啼笑皆非》】推荐阅读: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下一篇:提高综合能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