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渗漏油

2024-10-09

油箱渗漏油(共3篇)

油箱渗漏油 篇1

变压器油箱经过拼装、焊接后, 必须进行试漏才算完成, 但实际上, 有些油箱在试漏时没发现漏点, 而过了一段较长时间后, 变压器在放置或运行过程中, 里面的变压器油又从某处焊缝缓慢地渗出来, 影响了变压器的外部美观和正常运行, 为什么会这样呢?

1 油箱的焊缝结构

首先, 我们要了解变压器油箱的结构及焊接方法。整台油箱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不论长焊缝还是短焊缝, 基本都是采用内外双面焊, 这必然在两条焊缝之间形成一条通道, 如图2所示。油箱上, 如果内外焊缝各有一个或以上的气孔, 在油箱焊接完成后的整体气压试漏中, 气体从内焊缝的气孔, 穿过中间通道, 从外焊缝的气孔跑出, 当涂肥皂水试漏时, 该处就会出现气泡而显示气孔的存在。

2 潜伏性渗漏的形成机理和存在形式

有些焊缝的中间通道较短, 油箱整体气压试漏时, 气体容易从内孔经通道、外孔跑出, 使气孔能在较短时间内被发现而得以及时补焊消除, 不会留下隐患。相反, 对于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的缺陷, 其造成的渗漏, 称为潜伏性渗漏。

潜伏性渗漏主要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 是中间通道狭长。例如箱盖 (或箱沿大法兰) 与箱壁之间的焊缝, 因焊缝是绕着整个箱体一圈, 以5万k VA容量的变压器为例, 其长达16~17m, 而且壁板只有8mm厚, 在内外焊的情况下, 除去两边的焊缝熔深, 中间只剩下宽约3~4mm, 高为箱盖与壁板自然压紧存在的极窄通道。当箱内、外焊缝各有一个气孔, 并且气孔相隔很远时, 则不论是采用气压试漏还是油压试漏, 气体和变压器油都难以在短时间内从内孔渗入, 经过极狭长的中间通道, 从外孔渗出来, 从而也就无法检验出这种缺陷。甚至在变压器注油后, 打气压进行保压试漏, 经过一周时间也没能发现漏油点, 但过了更长一段时间, 油箱外部焊缝某处却又出现了极微的渗漏。第二类, 是内焊缝的气孔很小而中间通道的容积较大。如箱盖与升高座法兰的焊缝, 由于通道的容积大 (长1600mm, 宽50mm) , 油箱整体试漏的气体从内焊缝的气孔进入通道后, 气压大降, 甚至接近于自然状态, 于是即使外焊缝存在气孔, 试漏时涂上肥皂水也不会产生气泡, 也就无法检出缺陷。当变压器注油放置或运行较长时间, 通道里面的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才会在外焊缝的气孔处渗出来。

3 潜伏性渗漏的防控办法

解决潜伏性渗漏, 关键是降低渗漏的机率并将“潜伏”改变为“显露”, 以便在油箱焊后的试漏工序就能及时发现渗漏而进行补焊。当然, 在施工上, 我们要求尽可能焊缝都不产生气孔, 也就消除了渗漏, 但这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到天气、保护气体、焊条药皮以及施工者技能的影响, 很难做到。解决潜伏性渗漏的方法有2个:

方法一:隔断中间通道。对于第一类潜伏性渗漏, 可从缩短其通道长度入手, 让其尽快显露出来。具体的方法是在两件长壁板 (油箱壁由4件壁板围成) 的上下四角, 各开一个长20~25mm的60°坡口, 焊接时焊缝会把该位置的通道堵塞, 这样就把箱盖 (或箱沿大法兰) 与箱壁之间的焊缝所形成的长通道隔断成四段。这个方法的作用是如果A段的内焊缝有1个或以上的气孔, 而外焊缝的气孔在B、C、D段, 则由于中间通道已堵塞, 油箱内的油就渗不出来, 降低了渗漏的机率;如果外焊缝的气孔还是在A段, 则由于通道长度只有原来的1/4, 在其他试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渗漏的显露时间也就大约缩短到原来的1/4, 这样就更容易检查出存在的气孔。另外, 对于油箱上的交叉焊缝 (如T型焊缝) , 可在交接处开坡口焊透, 堵塞其中间通道, 防止通道串连。

方法二:对容易形成潜伏性渗漏的焊缝进行高压单缝试漏。由于变压器油箱机械强度的限制, 在进行油箱整体试漏时, 一般只采用0.05MPA的气压, 但对这些特殊焊缝, 可以将其中间通道当作内外焊缝围成的密闭空间, 根据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 其所能承受的气压高达几百MPA, 因此可用更高的气压进行试漏。按照常用的空气压缩机的气压输出范围为0.3~0.8MPA, 可选择0.4MPA作为单缝试漏的气压。具体做法是在通道的中段位置, 先焊装一只试漏嘴, 再焊内外焊缝。试漏嘴结构如图3所示, 对角焊缝试漏时, 头部为90°尖角;对平焊缝试漏时, 头部为平面。同时因气压较大, 其与输气管连接处应由传统的锥状直接插入改为螺纹接头, 防止气管飞脱伤人。在进行单缝试漏时, 将0.4MPA压力的气体, 通过试漏嘴打入通道内, 用肥皂水涂内外焊缝,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的地方就表明有气孔。试漏完成后, 再割去试漏嘴, 按旁边焊缝形状补焊、磨平。这个方法适用于上述两类潜伏性渗漏, 其优点是: (1) 由于气压是油箱整体试漏气压的8倍, 因此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检出渗漏点。 (2) 油箱整体试漏由于是在箱体全密封后在外部进行, 因此只能检查外部焊缝的渗漏情况, 但单缝试漏, 人员可处于箱内和箱外, 因此内外焊缝都能检查到。 (3) 由于气压较高, 一些在油箱整体试漏较低气压下检查不出来的微气孔, 也能在单缝试漏中检查出来。

4 结束语

生产中, 要根据焊缝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方法, 改变试漏是最后一道工序的传统思想, 在油箱的拼装和焊接阶段, 就已在为降低试漏难度、提高气孔检出率做好局部的处理工作, 这样才能较好地消除油箱的潜伏性渗漏。这些方法, 同样适用于变压器附件、其他金属容器的试漏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变压器油箱出现潜伏性渗漏油的原因, 提出了防止和消除潜伏性渗漏的方法, 对生产油箱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油箱,潜伏性,渗漏,防控

稀油润滑系统油箱的结构及设计 篇2

稀油润滑系统主要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等各种机械设备中,用来向齿轮啮合部位、轴承、滑动导轨面以及机器的各种摩擦表面供送润滑油。为机械设备配置润滑系统,可以减少机械摩擦、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设备备品配件消耗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量,是提高设备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稀油润滑系统主要由油箱、油泵装置、过滤器、冷却器等组成,而油箱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1 油箱的功能

油箱是稀油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储存系统所需的足够油液、散发油液中的热量、分离油液中的气体及沉淀污物。

2 油箱的设计过程

2.1 油箱容积的确定

在稀油润滑系统中油箱容积一般为油泵排量的25倍~30倍,因此首先要确定泵装置。根据系统要求的流量、压力及润滑介质(根据泵的产品样本)确定泵的型号规格以及电机型号。泵排量为undefined为泵流量,n为泵转速),所以油箱容积由下式确定:

undefined。 (1)

2.2 油箱材质的选择

油箱的材质一般由厚度为5 mm~10 mm的普通钢板焊接而成,有时视其使用场合和用户要求也可选用耐候钢板、复合钢板或不锈钢板。

2.3 吸油管及回油管直径的确定

根据油的流量和流速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油管直径d:

undefined。 (2)

其中:v为流速。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推荐吸油管中油的流速为1 m/s~2 m/s,回油管中油的流速为0.3 m/s~1 m/s。为避免泵产生空穴和气蚀现象,应限制吸油口流速。

2.4 油箱的强度

通常将油箱钢板压弯成U形槽或焊接加强筋,以增加油箱的强度。

2.5 油箱排污

为了将底部油污方便地从排污口排出,通常将油箱底部做成适当斜度。大油箱为清洗方便,在侧面设计清洗窗口。

2.6 油液的清洁

2.6.1 过滤装置

油箱设计过滤装置,有吸油过滤(吸油浮筒装置)、回油过滤(回油过滤器、双层网过滤装置)和磁过滤(磁栅装置)等。吸油过滤器应有足够的通流能力,通常在吸油区设计吸油浮筒,通过浮子在油液中的浮力将浮筒向上拉起,油箱上层较干净的油液经过浮筒的过滤网过滤后进入浮筒,通过吸油口供给润滑系统;磁过滤装置用以去除铁磁性杂质;双层过滤网用以去除非铁磁性杂质。

2.6.2 净油机

润滑系统投入工作一段时间后,系统油液污浊,系统中润滑液含水量和含尘量大于规定值时,使用净油机净化,其作用是清除油内水分和过滤无法去除的微小机械杂质。

2.6.3 空气滤清器

当润滑系统工作时,油箱内油面的波动使空气不断进、出油箱。为净化油箱内油液,在油箱盖板上垂直安装空气滤清器,既可过滤吸入的空气,保证油液的清洁,又可维持油箱内压力和大气压平衡,以避免泵可能出现空穴现象。

2.7 油箱排水

根据客户要求或系统工作的需求,在油箱上安装积水报警器。在系统工作过程中,油箱内有可能进入大量水分,当水分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油箱上的积水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应打开油箱排污阀排走分离状态的水分。

2.8 油箱的散热和加热

油箱中的油液应工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性能。油箱散热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由油箱壁对外辐射热量实现油温的降低。

在寒冷地区或冬季作业时,应加热油箱中的润滑油,润滑油温度一般应维持在40 ℃左右,以保持油的流动性,否则整个系统的控制因温度低、油的黏度增加而发生困难。加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蒸汽加热,另一种是用电热元件加热。蒸气加热温和,对油质影响小,但加热速度慢,且需现场有蒸气源;电加热方便、快捷、成本低,且加热方便,易于自动控制温度,故目前电加热应用较多。

2.9 油液的温度及液位的控制

润滑油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应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保证其油液的密度、黏度等功能。在油箱上安装温度继电器,通过其传感器监测油品的温度来确定电加热器是否需要启动,或是油温是否过高需要散热等。

油箱的液位是一项反映稀油站能否正常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指标。油箱液位过高或过低,都意味着系统发生不正常工况。液位过高,有可能意味着系统大量进水;液位过低,有可能意味着系统出现泄漏,因此对油箱液位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设置磁翻板液位控制器对油箱液位进行控制;另外油箱前板上设置有直读液位计,便于检测人员随时直观地了解液位情况,并加以记录。

2.10 油箱尺寸结构的确定

在油箱的设计中,各油口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吸油口和回油口的位置应尽量远,并且吸油管及回油管应用隔板分开,以增加油液循环的距离,使油液有足够的时间分离气泡、沉淀杂质。隔板高度一般取油面高度的3/4,吸油管离油箱底面距离H≥2D(D为吸油管内径),距油箱壁不小于3D,以保证吸油通畅。回油管插入最低油面以下,防止回油时带入空气,距油箱底面的距离h≥2d(d为回油管内径)。回油管排油口应面向箱壁,管端切成45°,以增大通流面积。油箱内部结构示意图见图1。

1-磁栅装置;2-回油口;3-消泡孔板;4-双层网过滤器;5-导流板;6,8-隔板;7-电加热器;9-吸油浮筒;10-浮子;11-油箱本体;12-吸油口

结合客户提供的地基尺寸最终确定油箱的长、宽、高等尺寸,油箱整体结构示意图见图2。

1-箱体;2-液位液温计;3-磁翻板液位计;4-电子温度继电器;5-空气滤清器;6-双层网过滤装置;7-磁栅;8-吸油浮筒装置;9-取样口球阀;10-积水报警器;11-电加热器

摘要:介绍了稀油润滑系统油箱的组成结构,并介绍了各结构的功用及其设计过程。

关键词:稀油润滑系统,油箱,设计

参考文献

[1]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油箱渗漏油 篇3

目前车用燃油箱主要采用钢板材料和铝合金材料,车辆早期使用的燃油箱主要采用钢板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冲压成型、焊接及涂装性能而被大量采用。而随着车辆对排放及轻量化等要求的提高,铝合金油箱以其质量轻、耐腐蚀、寿命长、外形美观等优点,正在替代钢制油箱在车辆上大量使用。但铝合金油箱成本高、焊接难度大、受撞击时容易变形等缺点也制约铝合金油箱的普及。

而随着车辆发展,车辆自身和上装需要使用车辆燃油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燃油箱要增加取油的结构来满足车辆的要求。传统取油是在油箱上焊接连接法兰来实现。车辆早期的油箱采用钢板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适合通过焊接连接法兰结构取油。而随着车辆上铝合金油箱的大量使用,在铝合金油箱上取油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铝合金材料的焊接性能差给铝合金油箱取油带了不小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分析现有油箱的材料和取油结构找出不足,并提出新的改进方案。

1、分析分析现有车辆油箱取油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1回油口2油箱加强筋板3吸油盘4燃油箱本体5加油口6油量感应器口

如图所示,目前油箱需要取油时,首先是通过在油箱加工过程中在油箱上表面冲出一个孔,然后在孔上焊接一个带六个螺纹孔的法兰,然后再连接一个吸油盘来实现取油并可通过螺纹孔来调节取油口的位置。这种方案在车辆采用钢板材料时,由于钢板材料的良好焊接性能,油箱焊接变形小、工艺简单、得到普遍的采用。但随着车辆的发展需要在油箱上取油的设备越来越多,在油箱上焊接的取油法兰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焊接量的增大钢制油箱也存在焊接变形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而伴随车辆对排放及轻量化等要求的提高,铝合金油箱大量替代钢制油箱。而铝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表面易形成A12O3,熔点高达2050℃,在焊接过程中氧化膜阻碍金属之间的结合,容易形成气孔、夹渣。其较高的热导系数和比热容(比钢大一倍),在焊接过程中大量的热量被传导到金属内部,需要消耗较大的热能。铝的线膨胀系数较大,是钢的两倍,容易产生裂纹和较大的热变形。由于铝的这些特性,使得需要在铝合金油箱上取油时,铝合金油箱的焊接变形比钢制油箱更大,油箱质量更难以保证。下图为某铝合金油箱焊接两个法兰后变形量的测量图。

2、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对钢制油箱和铝合金油箱的分析,传统的油箱取油方案,在油箱上需焊接取油法兰这会造成油箱严重变形,质量难以保证。生产厂家采用了工艺改进的方案,如在油箱变形比较大的地方增加筋板,防止油箱焊接后下陷,但这种方案工作效率慢,也增加了成本,难以推广。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提出的新方案,通过设计一个油箱取油器,它不需要在油箱上焊接,只需在油箱多冲压出一个安装油量感应器的六爪孔,然后把油箱取油器插入其中就可实现取油。油箱取油器的结构是在底盘油量感应器的基础上,去掉感应部分和电气部分,保留取油管和回油管的部分,这样的由于油量感应器已经大量在车上使用,所以结构成熟、生产简单、成本低廉。在设计油箱取油器时取油接头和回油接头都采用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取油设备的取油接口。而油箱上冲出的六爪孔可以用来调节取油器口的位置,方便用油设备的连接。

1回油口2油箱加强筋板3油箱取油器4燃油箱本体5加油口6油量感应器口

3、结论

新的取油方案可以完全避免由焊接取油法兰对油箱造成变形,保证油箱的质量。并且在新方案中油箱的加工变的非常简单,只需多冲压一个安装油量感应器的孔,不需要新出模具,降低了油箱的生产成本。而新出的油箱取油器是在油量感应器的基础上去掉感应部分和电气部分所以取油器的价格和传统的吸油结构价格接近,为用户节省了用车成本。

摘要:针对目前车辆燃油箱在取油时,采用连接法兰的方案对燃油箱本体造产生了严重的焊接变形,笔者通过分析焊接法兰方案找出不足,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燃油箱,取油,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丁志强世界汽车燃油箱用钢板材料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年第7期.1-3。

【油箱渗漏油】推荐阅读:

液压油箱05-18

上一篇:几何作图下一篇:韩国报刊选读课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