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

2024-07-18

海选(通用10篇)

海选 篇1

2008年11月22日的湖南株洲,政府宾馆会议大厅内,一场名为“‘80后’优秀青年干部推选活动”的总决赛正在进行。舞台之外,组委会号召市民在网络上为自己支持的候选者投票,但不计入比赛成绩,为的是“博人气”。

12分钟可能改写命运

刘茂源出生于1984年,在株洲南车时代集团任软件研发测试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进入决选的选手,大多像他一样毕业于重点院校,其中不乏大学从教经历者。8点半,决赛正式开始,下午两点多,刘茂源终于等到了叫号,在候考室里他获知了考题,一篇名为“人们叫我们‘80后’”的三分钟即兴演讲,三个要求在9分钟内答完的现场答题。10分钟后,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刘茂源走到了赛场门口,随即,朱红色的大门开启,他昂首挺胸,登上舞台。

台下居中的前几排,是由湖南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大学教师、企业老总和公众评委组成的评委团。评委现场打分,公众评委团的评分,将占选手总得分的30%。

出于避嫌,领导评委低于评委总数的30%。

播放过选手资料和一小段才艺VCR表演后,主持人开始念题,刘茂源的心跳突然加剧——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或许将在接下来的这12分钟里改写。

1:700的激烈角逐

今年3月,市委书记陈君文到市委组织部调研时,强调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要解放思想,使最优秀的人才获得最宝贵的“初始提名权”,为此,株洲市委组织部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通过两个月的考查发现,“全市干部中‘60后’占了一大半,‘80后’基本还在门外徘徊。”于是将锁定“80后”的原因归结为“长远发展、梯队建设”。

7月23日,株洲市委组织部撒出“英雄帖”,门槛并不算高,只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株洲地区工作1年以上”和“80后”三个条件。

在第一阶段“海选”中,整个株洲市7169个报名者只有3800人参加了第一轮考试,最终371人过关。第二阶段通过综合知识、行政执行能力、心理素质三轮测试,100名胜出。第三阶段决出前30名,然后现场比拼,决出前10名。

从组委会获得的文件显示,对前100名入选人员颁发证书,培训后作为科级、副处级后备干部人选和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对前30名培训后,选派至市重点项目和市直机关及县市区、乡镇的适当岗位跟班学习锻炼;对前10名,可破格提拔到科级或副处级领导岗位任职。

株洲当地媒体的诱人宣传称:“一旦胜出,你的人生道路或许会被改写。”

“初始提名权”破题

实际上,类似的干部公开选拔,在株洲并不鲜见。株洲市芦淞区政法委书记段桃庚,9年前亲历株洲历史上第一次公开选拔干部,他藉此由科级干部晋升副处,对此,他感慨颇多:“当初公开选拔虽然也有漏洞,但无疑是最公正的方式,给很多普通干部提供了晋升机会。”

尽管争议不断,“80后”干部选拔还是顺利结束。市委书记陈君文表示:“推选达到了预期目的。”他认为,活动最大的创新,是在青年干部“初始提名权”上破了题,让每一位参赛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杜绝跑官要官、暗箱操作。陈君文还计划不定期地开展这种活动,“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对于前10名的任用问题,陈君文表示,首先会进行道德考查,合格后会安排到党校学习,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应水平,才可能让其进入副处级以上的团队。

“选秀”、“选官”之辩

决选冠军26岁的邓画文,典型的80后独生子女,研究生毕业后在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助理审判员。胜出后,她对前程充满了期望——她有可能从普通科员一跃而成正科或者副处级干部。而她所在的单位,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年,她表示:“尽管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有疏漏,但是比起暗箱操作、裙带关系,它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

尽管如此,网络上依然有质疑,“这是在选秀,不是选官”,“纯粹的形式主义”。“选手们演讲时说得太全太好,让人感觉很难实现,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家。”

现实中,对于“80后”“张扬、自我、缺乏责任感的种种议论,也为他们的从政路途带来阴影。即使一向开明的段桃庚,也不能完全放心。他觉得,“目前还不能将年轻干部安置到要害岗位独当一面,毕竟缺乏经验,压不住阵”。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49期)

海选 篇2

目录简介定义选举办法选举特点简介

“海选”是提名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一种形式,是指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提名得票多少按照差额选举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海选”的实质是村民直接行使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确定权。 “海选”也指赛事或选拔面向广大的群体接受报名的初选,一般指第一轮选拔。

定义

(1)“海”让人想到大海,无穷尽、量多意思;更进一步想到人海;“选”则是选择,挑选,而“海选”顾名思义就是茫茫人海中挑选符合特定条件的那个人。“海”还有“极多”和“漫无边际”的意思,表示在海选时不指定候选人,想选谁就可以提名谁。 (2)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犹如从大海中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 (3)所谓“海选”,意为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

选举办法

11月4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从此,“海选”成了法定的选举办法。

选举特点

海选大阿哥 篇3

按照过去几十年的说法,义和团战争的起源是因为帝国主义入侵,是因为“文明冲突”,是中国农民自发的爱国反帝运动。最近若干年,研究者转向,又以为这是一场愚昧的排外主义运动,与中国現代化走向相背离。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无疑都忽视了引发义和团战争起源的直接因素,即震动中外的“大阿哥事件”。

皇上确实有病

“大阿哥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現任皇帝”光绪爷病了,而且很严重。在过去一百年,由于我们普遍相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供的叙事框架,普遍以为清廷内部存在着一个以慈禧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一个以光绪帝为首的革新派,进而将1898年的政治变动看作是保守派对革新派的镇压,进而将那年秋天事变结束后光绪帝“瀛台养病”解读成“瀛台泣血”,于是将后来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放在这样的框架中进行解读。最近若干年的研究,已经证明康有为、梁启超的叙事框架并不真实,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他们这些政治流亡者的現实期待。

按照康有为等人传播的故事框架,由于皇太后与光绪帝有冲突,因而所谓“戊戌政变”就是皇太后剥夺了皇上的权力,进而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就废黜皇上,另立新主。这个说法在1898年秋天流传甚广,再加上皇上不时休假不理朝政,中外各界越来越相信这是真的。

根据清宫档案,这些传言当然是假的。

1898年10月15日,庆亲王奕劻率总理衙门大臣召见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希望通过窦纳乐向西方世界传递真实消息,平息这些无根传言。庆亲王说,他可以负责任地证实,外面的这些传言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情况是,皇上确实生了一点小病,经过调理,現在已经好多了,皇上已经开始恢复大部分工作了,开始与皇太后一起听政,处理国务。至于两宫关系,庆亲王是这样解释的,皇太后与皇上在政治理念上并没有冲突,皇太后从来不反对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只是皇太后以为政治改革要谨慎对待,要准备条件,不宜操之过急,不能规模过大,速度过快。

那时的外国资本在中国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远超現在,列强对中国政治稳定因而也就比较看重,西方国家因清廷镇压“戊戌六君子”非常失望,在某种程度上愿意接受光绪帝“瀛台泣血”的传言,相信光绪帝或许真的将不久于人世,中国政治还会发生巨大变动。

对于这些传言,窦纳乐当然也很关心,所以他推心置腹给出一个这样的建议:假如中国政府没有什么阴谋的话,那么不妨让公使馆外国医生进宫为皇上作个全面检查,外国医生的证明一定会让全世界相信,“谣言止于知者”。信息公开了,中立了,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窦纳乐的建议被庆亲王欣然接受。10月20日,法国公使馆多德福医生入宫为皇上作了一个全面检查,结论是皇上突发肾炎,但病情并不太严重,只要在饮食上善加调理,辅助一些药物治疗,病情就会好转。言下之意,皇上的病情并不影响继续履行职责。

大阿哥预案

外国医生的诊断证明在西方世界确实有用,此后很长时间,中外之间并没有因此再起风波。只是突发肾炎在当年也确实并不那么好治,光绪帝的病情几经反复,时好时坏,有时他能参与朝政处理,有时又显得连一些礼仪性活动都没有力气参加,特别是到了1899年下半年,皇上的肾病似乎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現了病情危机的情形。

在高度集权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健康关乎国家稳定。面对这种情形,清廷并没有刻意将皇上的病情列为绝密,而是以上谕方式适时向外界公布。这种公布当然具有正面效果,中外大臣毕竟由此知道朝廷中的消息,知道皇上病情。然而随着公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内外大臣中也在酝酿着各种各样的建议,一种最盛行的看法是,即便皇上的病情没有大碍,但皇上的这种病,来时如山倒,去时若抽丝。其愈后究竟怎样真的不容乐观,因此他们建议从大局考虑,从大清前途及稳定考虑,应该有一个预案,应该让国内外对未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期待。

说白了,这些内外大臣的考虑蕴含着另外一个问题,即皇上大婚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尚无龙子,現在又是肾病复发,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光绪帝生养皇子的可能性非常小。皇上马上就到而立之年了,身体又不好,所以他们暗中酝酿着计划,就是为皇上过继一个孩子,用心培养,以为将来的接班人,以此稳定国内外对中国政治的预期。

皇上没有孩子当然可以过继一个,就像光绪帝本人一样,就是过继给慈禧太后作为养子继承皇位的。然而由于1898年政治转折后铺天盖地的传闻总在说两宫之间恩怨情仇,現在突然说起为皇上过继皇子,无疑引起海内外无端猜疑。

毫无疑问,作为周边族群的满洲贵族真的没有弄明白中国文明的精华,中国文明早在周公时代就解决了王位继承问题,不必像满洲贵族烦恼了好几代人。长子继承的原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期待,如果没有皇子,依然可以按照顺位的原则解决皇位继承中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汉人政权很少因此发生选拔接班人的问题。

寻找大阿哥

满洲贵族始终保留着军事部落的民主原则,他们依然像满洲人过去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通过自己独特的民主手段进行海选。

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0年1月23日),清廷发布一道上谕,命令恭亲王溥伟、贝勒载濂、载滢、载澜及大学士、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书房、上书房、中央部院满汉尚书等于明日侍候召见。这么一个庞大的贵族、高官群体,就是海选大阿哥的“小圈子选举团”,大阿哥就是由他们选举产生的。

据说,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慈禧皇太后,还有光绪帝等皇室成员就约满洲贵族领袖人物谈过话,并一起连续数天考察了皇族中溥字辈幼童数十人,从中物色出备选名单,然后再将这些备选名单提交到那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及高干会议上去讨论去决定。

经过漫长且复杂的程序,也肯定经过充分而详细的讨论,清廷终于在1900年1月24日御前会议上做出重大决定,宣布由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继承穆宗毅皇帝同治为子。这样一来,这个大阿哥就不是光绪帝的皇子,而是光绪帝的弟弟。换言之,清廷的意思似乎准备由这个大阿哥继续奉慈禧皇太后为“亲爸爸”,继续保持一个中央权力核心的大致稳定。

光绪二十五年又为“己亥年”,所以这一次“海选大阿哥”又被称为“己亥建储”。己亥建储对国内外原本都是一个好意,是为了稳定国内外对中国政治未来的预期。

“己亥建储”是晚清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清廷的好意是要为未来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预期,然而由于清廷政治处在一个单边的不对称不透明状态,因此其所有的好意都被各界从相反方向去解读。

康有为、梁启超等因“1898年那场未遂政变”而流亡海外的政治人物自然竭力夸张大阿哥事件的负面意义,一再猜测和宣扬是以慈禧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对光绪帝下了黑手,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宫廷政变,预言中国政治必将由此发生逆转。

三人成虎,谣言可畏。康有为等人的这些猜测被一些“智者”分析加工之后越说越像,各国公使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大阿哥事件可能真的反映了清廷内部两股势力的角力和冲突,因而他们的对应策略是冷静观察,不动声色,不祝贺不反对。这种态度在后来的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这个态度撩拨起了中国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

其实,如果从同情立场去看待“大阿哥事件”,不难感到这一事件并没有什么阴谋。第一,虽然为皇上选择了一个大阿哥,但皇上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动摇,皇上还是皇上,大阿哥只是储君,只是预防万一的顺位接班人;第二,皇上严重肾炎或其他不便言说的疾病已经注定不能生儿育女,过继一个养子是注定的,至于何时过继,只是一个时机问题;第三,大阿哥毕竟只是大阿哥,可以是储君,但如果在后来发現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了更好选择,这些事情还可以调整;第四,大阿哥的功能或最紧迫的事情,只是在皇上生病期间分担一些礼仪性活动,并不触及实际的朝政,大阿哥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是培养一个接班人。

欢乐海选似人生 篇4

炎热的夏天,总有那么几个月朗风清的夜晚,守候在电视,或者是电脑屏幕旁,等待着各色装扮、实力参差的参赛者在海选中粉墨登场:捧着芹菜唱着周杰伦式吐词不清歌曲的参赛者,拿着拖把当吉他唱着《Super Star》的猛将,从一堆呼啦圈里蹬腿而出的程菊花,令人捧腹大笑,忍俊不禁;穿着喇叭袖衬衫,微喇牛仔裤爵士范儿的李宇春,唱着西班牙歌曲《海角天涯》的张靓颖,让我们顶礼膜拜,崇拜得五体投地;甚至还有婉约的箸姐,口出狂言的罗玉凤……笑点、谈资、话题随着各类海选,就这样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观众们很显然是吃这一套的,沙发上的各种姿势呈现就说明了这一点,捧腹的、大笑的、指责的、鼓掌的,而对于参赛者,海选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与其在卡拉OK里“鬼哭狼嚎”独乐乐,为什么不能在海选里娱己又娱人,演绎一场众乐乐。连奥运会都强调重在参与,在海选里自娱一下,有何不可?哪怕是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进去后又被评委挤兑,但只要能有那么一点点特色,就有机会在全国覆盖信号的电视机里里露上一面。想着七大姑、八大姨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怀揣明星梦的参赛者能不高兴?

这就是欢乐的海选,不仅能让观众欢乐,参赛者们也很欢乐。

海选的前世今生

要说把海选演绎得最生动的,还是电影《方世玉》。那个把“以德服人”挂在嘴边的雷老虎为了给女儿招亲,摆下了擂台——海选女婿,引得方世玉和亲妈在擂台上大打出手,碗口粗的柱子都踢断了好几根。海选是什么?就是连老妈都可以和儿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激烈游戏。

而眼下的这一场又一场海选里,如果你真像张靓颖、李宇春一样有实力,自然可以本色演出,但如果没有呢?为了在芸芸众人里,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个深刻的印象,拿个扫把、舞个刀剑、扮扮动感超人又有什么不可以?毕竟信“春哥”容易,想要真正在海选里脱颖而出成为李宇春那样的明星是不容易的。

美丑尽现而又爆点百出的海选,怎能不吸引众多观众,电视台的收视率自然节节攀升,更是乐坏了主办方和广告商。在现代经济里,海选已经褪去了最早的乡土气息成为了“眼球经济”的一份子。海选候场地外,连卖冰棍儿的大妈都在偷着乐呵,因为人傻钱多的时候,矿泉水能卖到5块钱一瓶。

人生处处不海选

欢乐的背后,又有“愤青”们在评论了,“这样的节目简直就是拉低了观众的审美”、“污染观众的眼睛”。有人喜欢的,就有人恨,还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对于海选,不论爱恨,都是你躲不开的一场人生游戏。

这场游戏,从你还在妈妈肚子里,还是个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胞时,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的你就已经是一个海选的结果了。上小学时,想当个课代表,老师要看谁的背挺得最直,手举得最高;高考的时候,应聘的时候,哪次不是千军万马拥挤于独木桥上?可是,如果你妈妈碰巧跟老师是朋友,说不定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当上班长了,又或者你参加过竞赛,大学也会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向你投来橄榄枝。

说到底,海选的金科玉律就是“与众不同”,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可能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海选不是演样板戏,有鲜花就得有板砖。初中物理课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万事万物都需要参照物。没有丑,美从何参照?凤姐出阁,才发现芙蓉原来很知性。海选,不仅需要有人“献美”,还需要有人“献丑”,美丑同台,绿叶衬托,才明白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所谓的成功,你跟他人同台献艺,斗得你死我活,也无意中肥了边上看戏的“渔翁”。

“海选”人民陪审员 篇5

学生们看了赵萍的一张照片后,再抬头看她时,个个神情紧张,“怕哦”――这个场景,赵萍刻骨铭心。4年前赵萍第一次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去南京滨江中学开法制讲座,给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在法庭上的照片:她一身蓝色正装,严肃地坐在法庭上,面前还有块牌子,写着“人民陪审员”5个字。

“他们不懂,以为这个就是法官,是开庭的,是要宣判的。”其实,那时赵萍自己亦懵懵懂懂,不太清楚何谓人民陪审员,她是被组织推荐到下关区法院的,一边当“法庭上的稻草人”,一边将一些活生生的司法案例带进校园,警示学生。

不只是中学生对人民陪审员茫然无知。2007年底,赵萍这一届人民陪审员5年期满,下关法院打破组织推荐的惯例,面向社会公开“海选”人民陪审员,报名的3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个制度有起码了解的很少,人民陪审员“知名度”太低了。

不过,“海选”人民陪审员却引起轰动,各地媒体纷至沓来,央视《新闻联播》亦罕见地花了3分多钟的时间进行报道。

“要我当”还是“我要当”

英国近代著名法官丹宁勋爵说,陪审制是“自由的明灯,宪法的车轮”。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形成于英格兰,并随着英格兰殖民运动扩散到世界各地。

“人民参与司法审判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人民主权论的精华,我们现在依然享受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小冰教授告诉记者,人民参与司法,有英美陪审团制度和法德参审制两种模式,英美制的陪审员只负责事实认定,中国目前更多师法德国的参审制,“人民陪审员”与法官拥有同等权利,既认定事实,又适用法律。

5年前,金陵新四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赵萍被街道办推荐并被聘为下关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时,她可不懂这些道道,“我是被动的”。即使到了法庭,端坐在人民陪审员座位上,赵萍也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整整一年,“感觉到脑子老是不够用,心里很紧张”,不言不语,成为法律规定必须坐在那里的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摆设”。

赵萍自己觉得,一是自己欠缺法律知识,在职业法官面前存在心理障碍,“法官比我好,不敢讲话”;二是个人偏见,对法官有敬畏心理,“觉得法官个个是瞪着眼,没有人情味的”。不过,当了一年“法庭上的稻草人”后,法庭经历不仅让赵萍跨越了两道心门,更让她体认到人民陪审员的独特性,即能平衡职业法官的专业偏见,“做到人性化的量刑”。

职业法官往往由于职业思维和职业习惯,可能存在专业偏见的判决,虽是合法,但对普通当事人来说却不尽合情理,带出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即所谓审判的“专业困局”。而人民陪审员来自社区,他们是“公序良俗”的代言人,“公道自在人心”,熟悉民情民意,能够将“普通人的视角”带入法庭。“人民陪审员凭良心对案件做出事实认定,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审判。”刘小冰说。

因此,人民陪审员是法律与社区,法律与人性之间的一道桥梁。

“法律是无情的,但量刑可以有情有义。”赵萍举例说,有一个丈夫犯了罪,依法应处3~6年有期徒刑,但具体如何量刑却大有文章,满判6年可能会导致父母经不起打击倒下,妻子离异,孩子无人监护,“对社会是另外一种危害”。然而,如果考虑到被告人系初犯、偶犯且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则可能挽救这个家庭,当时被告人的小孩还有3个月就要参加考试,“他可以尽父亲的责任,照顾备考的儿子”。

依程序,庭审之后,审判长(职业法官)召集人民陪审员进行合议庭评议,同情被告家庭命运的赵萍便将这些家庭信息提交审议,3人达成共识,于是形成一个适法而有人情味的判决。事后,赵萍再利用社区工作者身份去做家庭教育工作,被告认真服刑,年迈的父母宽了心,妻子则表示安心抚养孩子,念初三的孩子亦心存感恩发奋学习,“这个判决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有好处”。

赵萍用“完美判决”来形容这种判决。赵萍看到通过自己的参与,改变了一个个人和一个个家庭的命运轨迹,很有成就感。5年任期结束,恰逢下关法院革新人民陪审员产生程序,在保留组织推荐10个名额的基础上,普选20名人民陪审员。“我提前问街道,街道说,没推荐你,那好,我自己报名!”赵萍说。

以往,赵萍们都是通过“基层推荐”当上人民陪审员,这是一项“政治任务”,种种原因使得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饱受诟病。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正式实施,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方式上,规定了“基层推荐”和“本人申请”两种模式。

既“有法可依”,又逢换届契机,下关法院适时推出人民陪审员普选制度,这在全国是首次。从“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的选拔标准中不难看出,下关法院的出发点是调动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积极性,但客观上,“海选”让更多富有公共精神、热心于公共事务的各阶层人士有着均等的机会参与公权力部门的治理,扩大了司法民主,为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开了一扇门。

“海选”进入后期考察阶段时,下关法院调研室主任肖朝晖一一拜访当选者所在单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态度一般”,倒是一家日资企业老板认为,他的员工参与民主政治,这是企业的光荣,他全力支持,因为参与案件陪审而请假一定批准,并且不扣工资。

49岁的赵萍参选成功,再次成为了人民陪审员。最近,赵萍又准备到滨江中学开讲座,她打算给学生们讲一讲人民陪审员制度,“社会在进步,法治要从学生娃抓起”。

精英化还是平民化

张争先走进来时额头渗着汗,这是他的第一次庭审体验,“有点激动,有点紧张,神圣与压力都有”。36岁的张争先也是通过下关法院人民陪审员“海选”胜出的,云南大学政治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一名政法学教官,2006年还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张争先向记者描述第一次当人民陪审员的经历。这是一起行政诉讼,一名普通公民状告某行政机关的规划侵犯个人的通风采光权,即民告官案件。

“从头到尾都听得懂吗?”记者问。张争先答得很干脆:“那当然,理论积累发挥作用了”

张争先给记者回放一段庭审过程――被告当场提交行政行为证据,他当场发言,指出证据应该在法庭取证期间提交,庭审时提交无效,可以认定当时做出的行政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涉及老百姓利益,任何行政行为必须事先有法律依据。“为什么不在举证期间提交?”张争先发问。被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说“当时锁在柜子里拿 不出来”。

一场经历,让张争先感到人民陪审员肩负的责任:“你的意见会影响判决的结果,实际影响双方的利益调整。人民陪审员的本质是享受权利,监督权力。”他说,人民陪审员从老百姓中来,参与审判,这既是司法民主的一个抓手,也体现了法治精神――实质是对公权力的一种约束。

如果在审理案件中,自己的观点与法官意见不一致,或者认为法官在裁判中存在着不公正的行为,怎么办?“认真把不同意见记录下来,问题大的话,就使用动议权,提请院长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张争先答。《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可以动议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职业法官并没有这项权力。这是中国特色,意在监督法官。

《决定》还规定人民陪审员与法官拥有“同等权利”。那么,何谓“同等权利”?

赵萍回答:“我会尊重法官,因为法官的法律知识是专业的,我掌握的法律知识是很肤浅的,而且我更多掺和了人情在里头,我有这种倾向,所以我特别尊重法官。”

张争先则说:“从立案到执行,整个环节权力都是一样的。但由于人民陪审员大部分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精力、专业背景、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对权力的行使,深度、广度都是不一样的。”张说,如果人民陪审员是一个花瓶式摆设的话,能否胜任陪审员的能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要真正成为一个“不穿法袍的法官”,则要有能力要求,“但不是要求都是社会精英”。

事实上,赵萍和张争先两个人便代表了两个向度,一个是“平民”,一个是“精英”。在本次下关法院“海选”人民陪审员的过程中,决定中规定的“大专以上学历”这一硬性指标即淘汰了报名者的一半,30位新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中,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93.3%,研究生5人。

“这势必造成人民陪审员精英化。”这个结果引起了一些法学专家的忧虑,认为这个规定剥夺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老百姓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参与权,与人民陪审制民众参与司法裁判的理念不符。

环视使用陪审制国家,对民众参与司法裁判的资格限定主要是“保证不是法律专业人士、没有担任公职的普通公民参与司法裁判”。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李昌林认为,这样规定,一是体现司法民主,真正让老百姓而不是官方的代表参与司法裁判;二是认为民众参与司法裁判,主要是利用其在价值判断方面的优势,民众对法律的无知可能正是制度的需要。

如以此种理念检视,张争先便无资格当人民陪审员。因为他既是一位“法律专业人士”,又是一名军校教官。而新任下关法院人民陪审员中,“有省、市劳动模范,大学教师、现役军人、医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也有普通职员、工人、社区工作者”。

陪审制还是参审制

不过,结果出现精英化倾向,并不是下关法院这样一个基层法院所能决定的,这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人民陪审制是陪审制还是参审制?如果是前者,则是平民至上,如果是后者,则必须精英参与,否则形同虚设。

在中国,更多时候,人民陪审员被邀请参审只是为了解决法院案件多人手少的矛盾,陪审员不过是一种缓解法院人力不足的手段而已。虽然历史地看,12世纪陪审制的出现,首先是为了应对司法任务繁重、法官数量不足的实际需要。

“陪审制度在中国已有100年历史,并曾出现在54宪法中成为一项宪政原则,后遭遇“文革”破坏,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恢复,1979年以后修改的宪法里已经没有陪审制度,从宪政的角度讲,是一种倒退。2005年全国人大颁布决定,意图是好的,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陪审制。”刘小冰说。

“基于中国国情,实行陪审制更现实,中国那么多人去了解那么复杂的法律,这是一种浪费,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刘小冰说,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穿“陪审员”外衣,内核是陪审制的变种――参审制。下关法院邀请他去给新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做培训,他对他们说:“如果真的实行陪审制,我希望你们不要受任何法律培训。比如说,在美国,你会被问有没有当过兵,如果当过兵,你纪律性强、组织观念强,总以为法官说的是对的,缺乏独立的思考,不能当陪审员。”

严格意义上说,人民陪审员制度既不是英美的陪审团制度,也不是德法的参审制,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兼以吸收两边的优点,“同时保障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最终把矛盾化解掉,中国陪审员担子很重。”肖朝晖说。因此,这次下关法院“海选”标准,后来又加了“三个有”,有认知,有能力,有声誉。

最近有消息称,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下一步将借鉴英美陪审团制度,对疑难案件试点实行陪审团制度,由陪审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行使决定权,法官只负责适用法律,以减少涉诉上访。“你不需要懂多少法律,你只需要凭你的良心就行。”刘小冰说。

这一消息印证了肖朝晖的判断。中国制度设计者的愿景是,让人民陪审员“乐于、敢于、善于参与审判,不是附和法官意见,而是产生实际效果,确保司法公正”,至于这个制度被归类为陪审制还是参审制并不重要。

与其它领域的探索一样,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有一位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大学教师2005年8月就参加了9件案件的陪审工作,2005年12月上半月参加案件陪审9次,2006年3月6日至9日连续4天参加了4起案件的陪审,和法院大部分专职法官办案数相同甚至更多,结果被同事戏称“专职法官”。

导致这种“专职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原来由组织推荐的人民陪审员多是各单位的骨干,一旦繁忙的工作与审判工作相冲突,就出现了“聘请容易参审难”。以下关法院为例,2007年该院原有的20名陪审员中有4人因为种种原因,一年都没有参与过案件的审理。这使得法院极有可能将陪审任务固定交给少数积极性较高的陪审员,导致他们成为变相的“编外法官”。“这会导致参与权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与人民陪审制的民主性背道而驰”。

此外,类似人民陪审员该不该穿制服,陪审员该不该由人大任免等一系列难题,还在等人们去探索,去变革。

“给民众一些启示,以激发更多的思考。”下关法院政治部主任李向红认为改革的目的,公民的觉醒是最重要了,有了国民观念与素质的同步发展,恢复并逐渐完善中的人民陪审制度才能真真正正地发展起来。

刘小冰说,下关法院“海选”人民陪审员,敞开大门欢迎系统外、制度外的人参与司法改革进程,这既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也促进了公民的觉醒。而以前我们总以为,老百姓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那我们来代表他们干吧。事实上,不是这样。

走出“招聘海选”的怪圈 篇6

一个明显的“双输”局势

招聘原本就是人力资源的重头戏,效率低下也就成了HR的“梦魇”。每每遇到新职位,少不了听到招聘者抱怨“海投”的人太多,约了面试也很可能不来,签了OFFER都会不见踪影,最终导致成功入职的人选寥寥无几。其实,除了应聘者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了提高命中率的盲目投递,再如诚信品质的缺失,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自身也或多或少地促成了这样的局势。

1现在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吸引。现代企业的市场意识更强了,会利用一切机会塑造积极的企业雇主形象以便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样做固然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宣传笼统,人是引到了,但更多时候吸引过来的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

2位描述不明确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不明确的职位让求职者很容易理解成“我也适合这个职位”,导致雪片般的无效简历飞过来。

3HR招聘渠道不准确或者过于广泛。例如,许多企业选择信息量大的传统网络招聘平台进行招聘,希望广纳良才,但是这些网站信息量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招聘者的工作量大,招聘者想要从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信息中搜索出合适的人选,需要大量的时间。

在招聘流程中,由于企业或者HR的自身原因,流失了一部分潜力人才。1个人的成功招聘背后意味着繁重的面试工作。招聘是一项双向选择,HR不仅仅是个“把关”的工作,让企业需要的人同时也选择企业,就是在整个流程中HR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所有来应聘的合适人选都能入职,相信企业的招聘成功率还能再提高好几个点数。

虽然问题看似原因复杂,但其实只需简单几个小变化就能节省大量时间。

1.明确招聘需求,精准职位描述

做到这一点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对内部,需要HR做好部门间的沟通,使部门的用人需求清楚明了并且完整,这是一切招聘的基石。另一方面,就是真正写出一个描述精准的对外职位描述,这是候选人接触到公司的第一步。如何就称为精准呢?比如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学历等要用具体数字描述;少写软性能力,诸如:领导力强,沟通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英文好等等,这些都无法衡量,任何人都可以认为自己符合要求。取而代之的,可以用带过几人的团队,领导了哪种项目,获得了何种证书或认证来约束。

2.招聘渠道细分

招聘企业首先要选对招聘网站,如果招聘企业行业特征比较明显,拟招聘的岗位专业性较强,就要考虑首选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这类网站简历投递量不一定有综合类招聘网站大,但是人才与岗位之间垂直对接,精准高效,既省去海量筛选简历的麻烦,又能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对于高端人才,他们会自己及时更新简历的机会极少,反而会聚集在一些业内人气的BBS或是行业展会中,HR注意在相关论坛观察、到展会现场主动出击,即提高了准确度,又加强了企业人才储备。

3.甄选第三方合作

很多时候,HR选用了多家供应商,但招聘速度仍没有大的改观,只有选用正确的猎头公司,尤其是正确的顾问团队,才能达到预期的好结果。一个优秀的猎头合作伙伴,不仅仅是寻找人才时的帮手,更会从雇主品牌、人才策略制定、市场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多方面综合提供有效协助,与企业共同发展。在选定猎头公司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个顾问团队主要从事的行业,做过哪些客户,顾问的沟通能力如何,对人事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信息。顾问只有对某行业非常熟悉,才能和该行业的候选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熟悉某行业的特性,在面试候选人时才能有良好的把握。

4.在招聘过程中吸引和保留人才

应聘者很可能是公司潜在的客户,正是因为他们对公司有需求才来应聘。这就要求HR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要多站在应聘者的角度来考虑,人无完人,别让应聘者在面试时难堪和失去自尊是最基本的原则。在给应聘者打电话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开始体现公司的优良文化和专业素质。在交流过程中,除了了解面试者必要的素质,向面试者展示公司的正能量,比如荣誉、员工活动、管理风格,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兴趣。并且会到企业面试的人都是对该企业感兴趣的人,理应得到企业的尊重与感谢。特别是那些落选的人员,面试结果出来后,应该礼貌地回答,同时,也应建立一个企业人才库,将这些落选人的资料也加入其中,因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层次对人才要求也不同,将其资料录入企业储备人才库,以备长远考虑。

简单来说,只需工作细致一点点,每天多做一点点,HR就可以从“海投”的简历中省出“海量”的时间。招聘,是一项富有技术的系统工程,招聘者也绝不仅仅是“筛简历的”,你也可以成为“技术专家”。

海选 篇7

1“海选”是对大赛原定风格的一次重塑

安徽卫视曾举办了一场选秀类节目《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在北京的“海选”中,出现了一位非常有争议的选手——师洋。因为当时的师洋与电视台原先设定的电视主持人要求相差甚远,不淘汰他的重要原因便是他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搞怪的主持风格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同样《超级女声》中的李宇春的出现到后来的成功,离不开她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其实在设计这些选秀类节目时,主办方在前期设计时,是有一定要求的。而“海选”中出现的选手与当初的设计有时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比如在《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中,很多选手对以电视剧为频道特色的安徽卫视并没有多少了解,同时很多广播影视类院校毕业的科班生,更多地选择了参加电视台的直接招聘,参加大赛的少之又少。所以很多选手都是合作伙伴从其他艺术类赛事中拉入的,这类选手有着极强的艺术细胞,却不懂得如何做一名主持人,缺乏主持的经验和技巧。面对这样的选手,主办方必须更改原先的设计,降低对选手语音的要求,更加看重选手的临场反应和个人风格,将艺术与时尚元素注入到比赛中,收视效果远超预期。在这次比赛中获胜的几位选手,后来在演艺界发展得也是如鱼得水。同样,《超级女声》在“海选”之初是为了选择青春靓丽的歌手,但是后来也一改当初的设定,究其原因也正是因为在“海选”中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备受追捧的选手,如李宇春、周笔畅等。

2“海选”给选手和评委提供了“原生态”表现的平台

2.1“海选”的节目应该是“原生态”的

其实像CCTV《星光大道》等栏目的“海选”一经播出就引来了观众议论纷纷,因为节目的“海选”形式是未经修饰的“原生态”。其实很多节目在开设之初受到观众质疑也很正常,因为我们认识了解接受一档娱乐节目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在观众还对娱乐节目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湖南台就以港台模式制作了《快乐大本营》,在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观众对电视娱乐有了初步了解,率先将这种娱乐节目的概念带给了大陆的观众。接下来很多类似的节目频频出现,比如安徽台的《超级大赢家》、CCTV《星光大道》、湖南台的《我是歌手》、浙江台的《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因为观众在这样的节目中看到的都是观众和评委“原生态”的表现和发挥,这样的节目令人倍感轻松。

2.2评委的表现要符合其身份和节目风格

在《超级女声》的“海选”中,评委也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选手可以无掩饰地发挥,评委可以无遮拦地点评。这种模式在港台的娱乐节目中比比皆是,但在内地却很少见,有人喜欢有人反感,但后来《超级女声》收视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评委的参与。在很多选秀节目中,评委也是一大看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评委的选择也很重要,评委体现出了活动定位。比如在《中国好声音》中,节目设定要一改以往选秀节目以炒作、毒舌、绯闻为卖点的方式,要以正面、励志的态度去选拔,周杰伦、那英、刘欢、庾澄庆担任了节目评委,他们精彩的点评也成为了节目的看点。

3“海选”向什么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的大赛很多还是选择《超级女声》的海选方式,认为参加者越多越好,也出现了《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真人秀方式,其实“海选”的方式要取决于自己的特点,舞蹈、歌唱类比赛,由于卡拉OK的兴起,应该是全民参与。但是像电视剧演员或者是主持人之类的海选,还是要注重选手的专业性。在美国或者欧洲,一些“海选”节目参与形式已是多种多样,既有人海战术也有真人秀。电视选秀类节目与日俱增,但是究竟成功的有几个?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选”已成为广大电视制作人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姚少宝.当好安徽农民的办事员——访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总编辑陈伟[J].新闻世界,2013,(8).

“海选”一词的发展及其英译探究 篇8

1“海选”的来源及发展

1.1“海选”的来源

据百科词条解释, “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 用四个字概括, 就是“村官直选”。这种选举方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首创的, 由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产生村官或村官候选人。这种确定候选人的形式出现后, 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并进行了规范。1994年吉林省在省换届选举文件中对“海选”的做法做了统一规范和推广。文件规定:“海选”是一种独立的提名确定候选人形式, 指本村半数以上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得票多少按照差额选举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1998年11月4日, 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14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 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至此, “海选”成了法定的选举办法, 此方式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

1.2“海选”的发展

现在, “海选”已由政治领域映射到非政治领域的选举。2004年, 由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选拔活动中, 所有报名选手根据报名先后进入摄影棚面对评委演唱自选歌曲 (无伴奏) , 评委会根据其表现从中挑选出50名选手进入复赛。因而“海选”又多了一层意思, 即指进行初次筛选的行为。例如:

(1) 昨天, 50余名报名参加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演员海选的特殊游客前往大观园。 (北京日报, 2006)

(2) 田中全表示, 参加海选的球员将先参加成足的试训, 届时, 海选出来的球员将可以参加中超预备队的比赛。 (凤凰网资讯—体育, 2011)

(3) 本次大赛 (中国日报网新媒体主题大奖赛) 的网络海选将于10月22日结束, 随后, 中国日报网的专业评审们将会综合考虑参赛选手的英文水平及文章创意, 选择30-50名得分最高的选手晋级决赛。 (中国日报网, 2011)

(4) 2012“北漂春晚”节目海选, 着重原创。 (人民网, 2011)

由此“海选”一词被广泛应用到娱乐、体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其意义也从最初的“直接选举”延伸到如今的“选拔”“初赛”“初试”“筛选”等意义。

2“海选”的英译

翻译从表面上看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活动。但细究起来, 该活动应该是“语言A----概念A----概念B----语言B”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说, 译者首先要把源语言 (语言A) 的词句转换为相应的概念 (概念A) , 然后寻找目标语 (语言B) 中是否有表达相应概念 (概念B) 的词语。如果有, 那么这个翻译过程就是直译;如果没有, 就要采用意译、音译等 (Peter Newmark:2001) 。从我们收集到的“海选”英语翻译语料来看, 基本上都是采用的直接对等翻译。例如:

(1) mass election (新世纪汉英大字典, 2003)

(2)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沈阳日报》, 2006)

(3) The fi rst audition (北京电视台网, 2006)

(4) an Internet audition (中国日报网, “快乐男声”网络海选启动, 2007)

(5) Casting a Wide Net in Search of (中国翻译, “红楼梦中人”海选启动, 2007)

(6) the preliminary selection rounds (维基百科, 自由百科超级女声大赛)

(7) the preliminary rounds.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国际在线, 2011)

(8) these preliminary tryouts (中国动画电影, 2009)

从这些例子来看, 英语译词不尽统一, 这是因为“海选”一词在不同语域有不同的意思, 英译时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与之对应。

“海选”的“初选”义用the primary election来直译, 可以从美国总统的选举找到依据。初选 (Primary election) 是美国总统大选第一阶段的选举, 其目的是在11月的总统大选之前, 对政党内部的总统竞选人进行筛选。

“海选”之人才选拔“初赛”之义最初始于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 而此节目是模仿美国American idol而来。在关于American idol的媒体报道中, 此意义均用一个词audition来描述, 如:

Hicks, the new"American Idol", had barely survived the fi rst audition at which judge Simon Cowell warned he didn't have a chance of advancing in the contest. (www.amercianidol.com) 。

“audition”一词本为“试听”“试唱”义, 在此, 实际上说的是经过此次视听 (唱) 活动后要淘汰部分参赛者。这样就与我们的娱乐选秀中的“海选”义比较相近。我们可将此“海选”直译为“audition”或“the first audition”。

3 新词的英译

新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但由于新词定义还不够稳定, 语义不确切, 因此, 在学习和应用这些新词时都应该引起重视。

就新词的英译, 一般遵循两个方法:借译和对等性描述。新事物新现象都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 因此一些汉语新词能在英文中找到类似表达。另外通过对具体语境的分析用意义相近的词来进行对等性的描述也是可取的。例如“选秀”节目中流行的“加时赛”和“复活赛”环节就可以分别借用体育的说法“overtime”和“wildcard competition” (李红梅, 2011) 。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 汉语在国际语言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采用不译, 直接用汉语拼音表示, 如“春卷”、“乐山大佛”等就被直接翻译为“chunjuan”, “leshandafo”, 这种翻译更为人们所接受。总之, 由于新词的种种特点, 我们在翻译时可以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

摘要:“海选”作为当今颇受追捧的一种选秀活动方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最初出现在政治选举中的词在当今的特殊文化背景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新义, 本文对“海选”一词的来源、发展及其英译做了适当的整理和研究, 并对新词翻译做出简要概述。

关键词:海选,发展,英译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红楼梦中人”海选启动[J].中国翻译, 2007.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4]李红梅.“选秀”新词翻译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5]新世纪汉英大字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杨文全, 程婧, 鲁科颖.说“海选”[J].语文建设, 2005.

海选 篇9

开场 (女) :是的, 今天穿越来的历史名人, 上至春秋, 下至现代, 有一代帝王将相, 也有一时文人墨客, 有教育家、文学家, 更有科学家、政治家……他们中谁最适合担当文化大使呢?那就要由评委来裁断了。

开场 (男) :首先请让我隆重介绍今天到会的评委, 他们分别是20年后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曾新博先生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蒋婕女士。大家掌声欢迎!评委们, 你们觉得在座的谁最适合担当文化大使呢?

男评委:女士优先!请!

女评委:本周一我们刚刚与家人、朋友一起赏灯夫子庙, 共度元宵节。建于北宋、用于供奉孔子的夫子庙与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 蜚声中外。所以我觉得文化大使当首推教育家——孔子。

女:有请中国伟大教育先哲——孔夫子!

孔子: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大家好, 在下孔丘, 我认为文化大使须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宽厚, 还要有见利思义, 临危受命的素养, 更要有以信为本, 坦荡正直的气度。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最适合担当青奥会文化大使。

女 (对孔子) :谢谢孔老夫子, 请稍作休息!来听听评委的点评。

女评委:我觉得孔圣人终生倡导的儒家学说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蛮符合我们文化大使的招募要求!大家说是不是啊?

男评委:此言差矣!社会的快速发展固然需要教育的支撑, 但更需要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力, 我认为文化大使不能仅仅是教育工作者, 还得由我们科学工作者来担当!

女:是的, 科技决胜未来。要论科学贡献, 谁也比上他。一位在南京生活了60年的“老南京”!有请杰出科学家, 天文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我求出的圆周率值比欧洲还要早1100年, 外国人以我的名字来命名, 把π叫做“祖率”。我首次运用岁差测定每一回归年的天数, 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只相差50秒。我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来参选。最后我想对南京的青少年们说:科学无止境, 探索永不停!

男 (对祖冲之) :好, 谢谢“祖率”先生。请稍作休息!有请评委评点。

女评委:科学的高度固然让我们敬仰, 但是文学的殿堂同样令人钦佩!我觉得文化大使得有“文化味”“文艺范儿”。

男:下面这位可是“文艺青年”, 很符合评委的审美要求, 他一生拥有双重身份, 他身在汴京心在金陵, 他笔下流露出的是对“离恨恰如春草”的哀叹, 是对“故国不堪回首”的留恋。掌声有请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罗, 几曾识干戈? (吟诵出场) 朕不通政治却通音律, 一生在帝王与文人间徘徊, 皇帝中朕最会写词, 词人中朕最富银两。南京是朕的都城。这青奥会文化大使不正是为我度身定制的么?一旦入选, 定要为南京青奥会吟唱一曲!

男 (对李煜) :谢谢李后主, 请台下就座!评委请点评。

男评委: (对着主持人) 我觉得既然是文化大使海选, 不能单有文艺范, 还得要有民俗味。新年伊始, 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字和预示来年幸福安康的大红对联, 我觉得这个传统民俗的倡导者, 最有推荐价值。

男 (对着评委) :巧了, 您推荐的这位今天也来到了现场, 有请大明第一帝——朱元璋。

朱元璋:朕乃明太祖朱元璋, 新春贴福、贴春联的传统习俗由我开始, 我不仅开创了大明江山, 更弘扬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大使, 我不仅懂得世事如棋, 一着争来千古业, 更懂得柔情似水, 几时流尽六朝春。不信?请看朕在秦淮风月亭、南京阅江楼、莫愁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吧!我活着, “草根”看到了希望, 我死后, 陵寝成为文化遗产, 这文化大使, 舍我其谁?

女 (对朱元璋) :太祖皇帝别激动, 请稍作休息!

女:南京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深厚了, 这博爱之都一下子涌现出…… (吃惊地看着余光中出场)

(余光中吟诵《乡愁》出场)

女:请问, 您是……?

余光中:我就是那个写《乡愁》的余光中啊! (用南京话说)

男:余老啊!我们都知道您身在台湾, 心系祖国, 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可今天是为南京青奥会招募文化大使, 您怎么也来凑热闹?

余光中:我1928年出生在南京, 先后在南京秣陵路小学, 南京市第五中学, 金陵大学外语系就读, 南京是我的家乡, 我是来参选文化大使的, 我将用余生来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 希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众人:好! (边鼓掌, 边走到台前主持人身后)

男:本次招募活动已接近尾声, 回首古今风流人物: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卓越功绩的帝王让我们钦佩;

女:那些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智慧才情的伟人让我们景仰;

男:然而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我们身边的那些默默无闻等待我们去发现的风流人物! (请看大屏幕, 这是南京好市民——我校的胡新秀老师, 南京市首届美德少年——我们班的宋瞰尘同学。)

女:是啊!无需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 无需是永载史册的帝王将相。人创造了文化, 文化也塑造了人。

雨城:海选“逼”出党内民主 篇10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将中共党内民主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6年,中共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通过民众和民主党派对执政党进行有力监督的有关尝试;1957年至1978年,自“庐山会议”始,中共党内民主遭到个别高层人士的轻视,自此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这个时期的党内民主被严重地破坏和践踏: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内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健全发展,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行使职权、领导干部终身制取消等等,都是三十年来党内民主与监督的重要举措。

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理念,相应的重大举措已经出台,如制定条例保障党员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基层支部直选制度并逐步扩大差额选举制度,减少副书记职数,加强对一把手的民主监督……

由公推村支书,到直选乡党委书记,再到区党代表常任制。四川雨城的民主试验,勾勒出基层党内民主的现实与路径。

300多名党员开始在两排用课桌搭起的“秘密划票间”投票,课桌两边钉着木板,后面挂一个小帘子,每个竞选人的照片就贴在帘子上。

冯学富参加的会议“级别”越来越高。2009年7月3日,作为基层党代表,他被邀请参加四川省雅安市干部推荐大会,投票推荐3名“厅级”干部。

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几十名“党代表”以外,其余均是正处级以上官员。厅级名额有一个,副厅有两个,按规定每个职级可以投两至三人。冯学富说,他的票和区委书记的票具有同等“分量”。

2002年,雨城区开始尝试党代表直选,魏家村支部书记冯学富被选为区级党代表,不仅多次参加区、市两级干部推荐大会,还每年参加两次区党代会。2000年,冯学富所在的村便开展了村支书的公推直选。

在雅安,雨城被称作党内民主的试验田。从公推村支书,到直选乡党委书记,再到区党代表常任制,党内民主改革路径渐次显露。

操场上的“直选”

2006年4月8日一早,雨城区合江乡魏家村党支书冯学富赶到了合江中学的操场上,当天,全乡将首次公推直选乡党委书记。

正是采春茶的季节,操场上有些燥热,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拉着横幅。9点钟,伍文利等十几个候选人开始轮流演讲。

“合江要大力发展茶叶,要搞一个茶叶交易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伍文利承诺,要用一年的时间发动全乡村民成立一个交易市场。

有党员提问,什么时候能实现。钱从哪里来,伍文利——答疑。

冯学富站在台下,手里捏着两张选票,一张乡人大代表的选票,一张是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推荐票,“每一个竞选者有一页宣传纸,照片和竞选演讲稿都印在上面。”冯学富说。

演讲过后,300多名党员开始在两排用课桌搭起的“秘密划票间”投票,课桌两边钉着木板,后面挂一个小帘子,每个竞选人的照片就贴在帘子上。

至少给村民一个了解的机会,冯学富说,往常乡党委书记都换了几任了,有的村民还不知道。他最后填了伍文利的名字,原因是伍“为人平和,竞选承诺也讲得实在”。

双河村原村支书王国良也投了伍文利一票,71岁的老人有些激动,“茶叶市场的事以前也提过,但没人拍板。”

最后票选结果出来,伍文利得票第一,当选为合江乡首位“直选”党委书记。

直选之前的一个月,合江乡还进行了两轮“公推”:由全乡村民对报名参加的乡党委书记候选人投推荐票,将得票相对集中的前8位候选人上报区委组织部,通过审核后,由区全委会票决出2位候选人,最后交由合江乡全乡党员大会最后选出一位党委书记。

作为雅安市乡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区委组织部为这场选举傲了“精心准备”。雨城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李德军说。

选举之前,区委组织部举办过一期选举培训班,除竞选人外,还召集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主要告诉他们如何竞选,村民如何‘公推,党员如何投票等。”

正式选举前,合江乡还专门召集全乡的党员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冯学富也参加了动员大会,“当天下大雨,大家都披着雨衣,300多个党员坐在坝坝里,人人都戴一个草帽。”

直选的最大变化是党员直接表决“书记”,冯学富说,书记说了不算,下次就通不过了。

这样的公推直选此前已有试点。据四川省委组织部资料,2004年,包括雅安在內的10个市州30个县(市、区)开始试点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直接选举出45名乡镇党委书记。2001年底,四川省委还曾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推行过一次“公推公选”,公选乡镇领导干部5447名,其中乡镇党委书记787名。

鲜为人知的是,1998年,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乡就进行了一次党委书记直选,从零星试点到更大范围的推行,四川经历了6年多时间。

“海选”倒遇“公推”

“两委”的制度性矛盾成为基层党内民主的推动力量。

2000年,冯学富的前任,原村支书张玉祥被“逼”参加了村支书的“公推直选”。经过个人报名、演讲和村民投票,张玉祥被公推为村支书候选人,最后由全村党员投票,当选为村支书。

1998年底,魏家村村委会“海选”后的一天,魏家村党支部一屋子的焖烟,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支部会议开得很沉闷。一位支部委员望着村支书说:“张书记,以后财务都由村委会来管,村主任还能听话?”

张玉祥看了看大家,半天没吱声。

魏家村辖4个生产合作社,278户、920人。党支部书记一直都是上级领导提名,考察后任命。村委会海选之后,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主任接管了村集体的财权,一直由村支书掌管的行政公章也移交给村委会。

尽管村支书的职责仍然是“抓大事”,但张玉祥总觉得少了经济大权,其他权力就被架空了。

想了一夜,第二天,张玉祥去了乡里。

“村主任可以搞海选,村支书能不能也搞一个选举,”张玉祥说。

“村支书是党员选举的事,怎么能让村民选?”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倪宏伟皱了皱眉头。

“不能直选书记,就让村民公推候选人。”

2000年11月底,魏家村在选举村委会时,每个村民手上多了一张村支书候选人“推荐票”。

经过演讲和村民投票,张玉祥和魏建文被公推为村支书候选人,在最后一轮党员投票中,张玉祥当选为村支书。虽然竞争让张玉祥很不适应,当选后张玉祥松了一口气,“有了群众基础,工作更有底气了。”

“要是放在以前,这(公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村的冯学阳说,“上世纪70年代,党支部管理生产队的一切事务,修路、分田等具体事务,一律先由支部开会研究,然后召集党员大会和队干部会,宣布并实施。”

今年58岁的冯学阳是魏家村老党支部书记,

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担任魏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到1978年卸任。

“如果党员有意见,可以在会后提出,”冯学阳说,支部书记会逐个“思想教育”,直到说服为止。

1984年,冯学阳开始担任魏家村主任,从这一年开始,村里的事情开始先由村委会讨论,最后报给党支部。“即使是支部内部开会,也开始少数服从多数了。”

“解放初期,村支部经常表决。”曾担任过双合大队队长的王国良说,“五个支部委员至少3人点头才算通过”。

1969年以后,村支部开会少了,基本上书记一人说了算。王国良说,1974年,村里要办一个茶厂,需将村里的荒山、荒坡和耕田重新调整,哪块地种茶,哪些种田,全是支部书记一句话。

“书记有绝对的权威,不听话的党员先是被训话,严重的发动群众‘批斗。”王国良说,身为大队长的他,也经常被揪到乡大礼堂里挨批。

这样的情况直到文革结束。

具体事务增加成为推动村支部公推的另一原因。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黄林在接受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后,村支部决策的具体事务越来越多,没有村民的支持,工作根本没法搞。“只有通过公开推荐,扩大村支部的民意基础,才能保障村支部在村级事务中的决策中心地位。”

组织意图与民意

村支书的“直选”很快推进到乡一级。2001年开始,雅安开始在乡镇试行“公推公选”。

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华军认为:村和镇的党内民主是一种联动关系,“当村支书都公推直选之后,自然会推着乡镇党委进行改革,否则乡镇党委的工作就没有民意基础。”

2001年,雅安市安排合江乡进行乡镇党委班子“公推公选”试点。由全乡村民公推出两乡党委候选人,再由全体党代表投票选举乡党委领导班子。

2006年合江乡党委书记由公推公选改为“公推直选”。公推出来的候选人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

2006年2月底,伍文利从街道办事处调到合江乡担任临时党委书记,组织上给她的任务是,组织合江的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同时参与竞选下一任合江乡党委书记。

按规定,另一位落选者还可参选副书记、委员等职务。“这样可以使区县的选举尽量不影响组织确定的书记人选。”伍文利说。但她还是不放心,奉调之前她已经知道自己是区委组织部考察的重要人选,但也有选不上的可能。

接下来的一个月,伍文利以合江乡党委代理书记的身份,将全乡10个村“过”了一遍。每到一个村,会先找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几十人开座谈会。会上,初来合江的伍文利会介绍自己当选后的发展思路,了解民众有什么样的需求,最后将这些需求结合实际加到她最后的竞选演讲中。

这样的推销显然颇具效果,民意显示,她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要做的承诺也要以书面的形式先呈报给换届选举委员会,征得区委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伍文利说。

刚开始直选,区委还有些担心,不敢一下子全部放手。李德军说。選举之前,区委组织部门举办过一期选举培训班,组织参选者反复演练,还通过调动,让部分竞选者提前提任代理书记、副书记,提前了解村情,研究竞选策略。

在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推动下,伍文利成功当选乡党委书记,一年后,伍被调入区委组织部任副部长。而另外和她同台竞争的9个人,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迁。

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基层干部参与竞争,通过公推直选也可以发现人才。在李德军看来,合江乡的公推直选很成功,“组织意图与民意都照顾到了”。

来自另一个公推直选试点乡镇的观化乡党委书记杨义认为,党员的参与权、选择权要保障,但上级党委还应加强引导,通过培训,将组织的意图向党员传达,“毕竟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能力比较了解,提出来可以供党员参考,最终决定权还在党员手中。”

由公推直选到党代会常任制

公推直选到常代会常任制,基层民主由民主选举转向选举与监督互为呼应的新阶段。2002年8月,曾在四川遂宁设计并主持步云乡长直选的张锦明调任中共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上任不久,直选党代表和常代会常任制试点开始在雨城区和荥经县同时推开。2002年12月,雨城区首次在全区范围内分选区直选县级党代表,冯学富和时任区委副书记的蒲忠都参加了直选。

打破身份界限、平等参与直选,被奉为雅安党代表选举的一大特色。

雨城区的82个选区,上至区委书记,下到普通党员,都必须主动到所在支部报名,接受党员的选择。而且,在推荐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和选举代表的过程中,均以姓氏笔画为序,由党员无记名投票推荐和选举。这一变化,让选举者和被选举者都备感压力。

“当时区委书记看我初来乍到,担心选不上,善意地提醒:要不要做些工作?我拒绝了,如果我连党代表都选不上,我以后怎么工作。”现任雨城区委书记蒲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事实上,在那一次选举中,包括粮食局局长、计生局长和供销社主任在内的3名科级干部在竞争中落选党代表。“这在以往不可能发生!”直选结果让很多党员震惊。

2006年,冯学富再次当选为雨城区党代表,同年又当选雅安市党代表。

“参加会议的‘级别越来越高。”身为村官的冯学富笑着说,他不仅每年参加市区两级党代会,还经常与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面对面”讨论问题。

只有当民主选举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互为呼应,民主政治才是完整的。只有当民主政治是完整的,权力才没有失控的可乘之机。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华军说。

在刘华军看来,始于2000年的“公推直选”“公推公选”等基层选举改革为直选党代表奠定了基础。2002年,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基层党内民主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操作空间。

上一篇:求职江湖论下一篇:急慢性肾衰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