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

2024-08-08

智取威虎山(精选12篇)

智取威虎山 篇1

《智取威虎山》作为徐克导演新近担纲执导的一部谍战动作电影,由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佟丽娅主演,已经于2014年12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收获了良好的票房成绩。电影《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后期,在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首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奉上级命令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侦察员杨子荣与卫生员白茹火线驰援。为彻底瓦解土匪势力,杨子荣执意请求乔装为胡彪。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而山寨中的一名神秘女子却屡屡将他陷于生死绝境。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趁乱逃脱,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杨子荣与203小分队的战友们迎来了剿匪收网的最佳时机,一场鏖战在所难免。故事的最后,杨子荣成功地破坏了匪首座山雕的匪巢,赢得了胜利。

整个电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饱满,特别是剿匪英雄杨子荣,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影片中的感情表达节制、含蓄。本文将从故事中叙事与人物的情感表达进行梳理,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1《智取威虎山》中的情感表达

一方面,《智取威虎山》在人物设置上的情感表达,弱化意识形态,没有道德说教,彰显狭义精神。说到威虎山,肯定得说到杨子荣,看完电影,你会发现他简直就是《虎胆龙威》里的布鲁斯·威利、《真实的谎言》里的阿诺德·施瓦辛格、《第一滴血》里的史泰龙。他一反以往红色经典中“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是个会黑话的侦查员,身上似乎带有那么一点匪气,和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形象有所不同。但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在情况危急之时,却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敢孤身上山、独闯虎穴、智斗群匪,身处险境,却又能一次次奇迹般化险为夷。侦查员杨子荣,在《智取威虎山》里,为我们呈现的故事依然具有传奇性。徐克弱化了意识形态,并未过度渲染杨子荣独自上山的“大义凛然”,也没有发动群众惯用手法。采用的则是投“座山雕”所好的“献宝”。剧中的杨子荣,带着一些匪气,剧中的良家妇女青莲,带着一丝妖气,连小栓子的一出场都表现出一种小流氓的气息,这几个人物,虽是正面人物,但却并非十全十美的完人,但是他们驱使着情节的发生与发展,在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其中的侠义精神。

另一方面,《智取威虎山》在情节叙述上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徐克对于侠义的追求。徐克拍摄的武侠电影均体现了他内心追求侠义的情感上世界。《智取威虎山》脱胎于红色经典,在取材与人物表现上,均有一定的限制,但徐克仍将自己对于武侠电影的热情应用到了《智取威虎山》当中。无论是整个作品的表现,情节的延伸还是故事的讲述,均带有武侠的成分。203小分队、侦查员杨子荣,保护村民,智斗土匪,大有侠义之风。以弱战强的夹皮沟一战,展现了203小分队的英勇不凡。革命的煽动性与教化作用被有意淡化,转而把叙述重点放在战争场面及特效之上。这种巧妙的移植,既迎合了观众的观影需求,又避免了红色经典的固有套路。这种拍摄策略,以及情节叙述的过程,大大超出了观众的观影预期,使得《智取威虎山》成为了迄今为止讲述革命故事最好的版本。

2《智取威虎山》中的情感表达的深层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影的主力军,当今的80、90后,已对革命时期影响深远的红色经典提不起太大兴趣。历史的隔膜,让他们无法感同身受,质疑精神,也使他们对红色经典中的正面英雄形象的高大完美缺少认同。如何拉近革命题材中英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电影的成败。

徐克自述想翻拍《智取威虎山》的念头,源于30年前,原因是这个故事“非常传奇”。孤胆英雄杨子荣,乔装改扮,独闯龙虎山,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这似乎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桥段。但不同的时,《智取威虎山》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

韩庚饰演的姜磊这一人物的设置,不仅提醒观众这一事件的真实存在,还拉近了故事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也使故事更为真实可感。电影中屡次出现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镜头,以及姜磊对《智取威虎山》表现出的莫大兴趣,同样也使观众充满了好奇。有当代人,特别是外出留学的姜磊急切归家追寻爷爷栓子曾经的经历,真实可感。片子中姜磊与奶奶及爷爷的战友吃团圆饭的场景,更是独出心裁。特别是电影对于救人的不同版本的讲述,更体现了当代人对那段曾经的烽火岁月的想象。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结尾,更是在美国生活的姜磊想象出的好莱坞大片中的孤胆英雄的所作所为。

在《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之中,徐克导演与武术指导元彬一起奉献了近年来最佳的动作设计,电影之中的人物,似乎均非一般解放军可比拟,他们似乎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武艺高超。在“座山雕”及其弟兄们看来,他们神秘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智取威虎山》中,枪械之战代替了拳脚较量,加之敦实的土炮和坦克,构成了较为宏大的战役场面,也打破了传统革命剧的藩篱。

3 结论

客观地讲,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相比,《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可能是其中雷人桥段是最少的一个。在电影中,俯拍的雪景与松林、阴森的城堡、邪恶的鹰和凶猛的虎都给人惊喜,更何况还有那些被张涵予的磁性嗓音喊出的黑话。电影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用一个个不再脸谱化的人物告诉观众,中国电影,尤其是革命体裁电影,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在主旋律驱使下,高调的歌功颂德,而是最终以情感方式,将那个时代的人物、故事等,用现代人的眼光进行分析与拍摄,最终观众们、电影市场都乐于见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可以说,导演徐克的尝试是正确的。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物与故事。被其中各色人物与情节所吸引,所感动。跳脱了单纯的教育意义的革命电影,一样可以收获成功,这才是影片《智取威虎山》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小青.试析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音乐改革[J].剧影月报,2012,(3).

[2]秦萌.《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音乐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1).

[3]索菲.经典是怎样炼成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艺术分析[J].艺术百家,2005,(1).

[4]徐晓利.红色经典中的英雄受难模式[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刘霞.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07.

[6]王惠民.文革样板戏现象中的记忆、叙事与权力[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7]钟蕊.革命话语和“样板戏”中的“英雄”修辞幻象[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8]刘艳.京剧的写意特征与“样板戏”的英雄形象塑造[J].文艺研究,2001,(6).

智取威虎山 篇2

《林海雪原》中关于“智取威虎山”那一幕也许很多人已烂熟于心,但当经典再次搬上荧屏,熟悉的人物角色再度映入眼帘时,我的记忆还是被无限拉长、延伸,久久驻留在那个听着爷爷奶奶坐在摇椅上讲童谣、讲红色经典的童年时代。流光容易把人抛,多少年过去了,心中那个英雄情节仍在延续,一颗崇拜英雄的心仍旧热烈地跃动着,这自然也导致了我一听连队发出通知,说利剑连的国防生组织观看电影《智取威虎山》时,心中实在难掩一番悸动与激动。

故事讲述了一九四六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为落实毛主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指示,某部团参谋长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发动群众、组织民兵,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参谋长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杨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当追剿队得到情报整装待发时,被我方逮捕的土匪栾平在被押送途中逃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杨临危不惧,主动进攻,亲手处死栾平。并借为座山雕祝寿之机,将全部匪徒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全歼顽匪。

一场电影,全场无多余镜头与对话,看得我双脚麻木、神经紧绷。这是一场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的剿匪战争,威虎山上的杨子荣足智多谋、少剑波英勇善战、小白鸽善良纯洁,一个个光辉的形象折射出的不仅是一种勇气与智慧,更是一种人性之美与世间大爱。同为血肉之躯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改,但求此生无憾。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是战争年代我军的灵魂所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而这种英雄主义,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也同样需要大力欧歌。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无数英雄来点燃,我们国防生同样更需要富有英雄主义。虽然我们只是军队一个细小螺丝钉、一块不起眼的砖头,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成为英雄的决心,因为,只要我们能锐意进取、拼搏向上、无私奉献,那么,你就是英雄。

智取威虎山 篇3

日寇投降后,孙立真带领650名矿工投奔了八路军,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走进山东省即墨市瓦戈庄镇孟戈庄村的一个四合院,一位耄耋老人正在庭院里晒着太阳掰花生,一问,他就是老侦察英雄孙立真。

矮小的身躯靠着双拐的支撑才能站立起来,严重的耳背使他显得有些迟钝。当年那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侦察副排长,似乎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和伤残吞噬得毫无踪迹。然而从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仍能窥探出昔日的风采。谈起往事,老人眼中放出光来,那曲折而传奇的一生渐渐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1913年6月16日,孙立真出生在即墨县孟戈庄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另有一个妹妹。由于家中人多地少,尽管父母没日没夜地干,全家人仍然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糊口,他一天学堂没有进,12岁便到南乡地主家当长工,一干就是十几年。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大肆掠夺我国东北的资源,派军队到内地抓劳工,押到东北给他们卖命。1939年春的一天,孙立真在回家的路上被日军抓住了。在日军的刺刀威逼下,他被解往黑龙江省的鸡西煤矿,当了一名挖煤工。临走前,孙立真要求回家看一眼年轻的妻子和不到1岁的女儿,日本人回答他的是皮鞭抽和皮鞋踢。

日本人曾向劳工们吹嘘,管吃管住,一个月还发三块大洋。孙立真到了矿井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矿工们住的是草棚子,吃的是橡子面,一天要在井下干十四五个小时,稍有不慎就被打个半死,更不用说发工资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一个老矿工,据说他秘密参加了共产党,经常秘密发动工友们与日本人斗争。孙立真虽然不识字,但他有胆有识,到煤矿不久就成为斗争的积极分子。

1945年9月,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传到煤矿,孙立真认为机会来了,他借口矿方不兑现答应发给劳工的工资,组织1000多名工友罢工出走,与日本人彻底决裂。

当时,东北的环境非常险恶。孙立真带领工友一路上不断遭到土匪的袭击,走到五常县时只剩下650多人了。孙立真意识到如此下去,手无寸铁的工友们绝无生路可言,唯一的途径就是投奔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这年冬天,他们在五常县境内找到了八路军正规部队,有400多人被收编,其余的人发给路费回了家。从此,孙立真成了一名正式的革命军人。

据孙立真回忆,当时部队兵源补充很快,非常缺乏干部,团参谋长看他挺有组织能力,让他当连长,他觉得自己不识字,当不了官,推辞不干。为此,他被禁闭在一间小木屋里,两天后经团部作战股长说情才放出来。

1946年1月,孙立真所在的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他被分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这个班的班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子荣。

此时的牡丹江一带,到处都是土匪武装,人民遭受屠杀抢掠,渴望早日肃清匪患,过上安定的生活。于是,我军于2月上旬就发起了分路进剿各股土匪的战斗。从此,孙立真和杨子荣开始了充满传奇的剿匪生涯。

杨子荣和孙立真带领侦察排深入夹皮沟,智取威虎山,活捉了老奸巨猾的惯匪座山雕

牡丹江北部地区剿匪战斗胜利后,杨子荣和孙立真被调到团部,分别担任相当于连级的团部直属侦察排排长和副排长。他们以卓越的侦察才能和机智勇敢的行为,完成了首长交给的一个又一个艰险而光荣的任务。

1946年7月的一天,杨子荣和孙立真各带一位侦察员到海林县东部山区马圈子一带侦察马喜山匪部的人数和驻地。他们化装成农民,腰里暗藏着手枪,分头在山上转了几圈,发现了山下的一个小屯子。孙立真向一个打柴的农民探问屯子里的情况,打柴的人说屯里有300多名土匪。为了摸清屯子里的真实情况,孙立真装扮成打柴的人,让另一位战士在山上掩护,自己挑起一担柴火向屯子里走去。一进村屯子,几个匪兵便喊住了他,让他帮着遛马。孙立真遛完马,借找草料喂马的机会,把敌人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孙*9摇立真和杨子荣会合后,相互通报了各自掌握的情况,立即回团部报告。第二天,我军偷偷赶到那里,全部歼灭了这股顽敌。

像这样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最惊险最带神秘色彩的还是他们智擒惯匪座山雕那一幕。

经过1946年一年的剿匪战斗,牡丹江一带的大股土匪基本上被歼灭了。但仍有不少小股土匪作垂死挣扎,他们不再与我军正面交锋,而是躲进深山老林,偷袭附近的村屯,非常凶残。用大部队作战的方式不行了,于是二团决定组织侦察小分队,深入山林,各个击破。

座山雕(真名叫张东山)是三代惯匪,非常狡猾,当年的张作霖和日寇都奈何不了他。经我军多次搜剿,他的数千人马大部分被歼灭,他只好潜藏在海林县北部的夹皮沟里。二团曾派一个营的兵力进山搜索,没有发现他的一丝踪迹。杨子荣和孙立真带领侦察排进山剿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据孙立真回忆,他们小分队一共七八个人,1946年腊月下旬抵达海林县,月底向威虎山南虎头的夹皮沟进发。在夹皮沟屯里,他们发现了一户人家,家中一老一少父子两人。攀谈中得知老人是山东人,早年当过矿工,八年前逃到这里,以打柴种地为生。问起他家人的情况,他说只有一个哑巴儿子。孙立真看那少年眉清目秀,举止神态像正常人一样,就说:“你儿子不像哑巴。”孙立真和他认了老乡,反复讲:“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到这深山专门消灭土匪的。” 这位老乡才解除疑惑,向孙立真透露了实情。

原来,这位少年是个姑娘(《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宝),因为土匪经常来这里骚扰,所以就女扮男装,见人就说是个哑巴。从老乡的口中获悉,座山雕就在这一带活动,几天前还来索要过年的东西。老乡告诉孙立真,座山雕对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也很机警,总是白天躲在山洞里,夜间下山活动,做饭要跑出八九里地,害怕解放军发现炊烟找到他们的老巢。在摸清座山雕的情况后,杨子荣和孙立真认为,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于是他们回到二道河,研究具体行动方案。

侦察排选择了大年三十晚上行动。队员们化装成国民党军队,悄悄地向座山雕所在的山头进发。他们骑着马,踏着没膝的大雪,走了40多公里路,到了大砬子山里,再也找不到山路了。这时发现了敌人的第一道岗哨,土匪用枪指着走在前面的孙立真,喝问:“干什么的?”孙立真说:“我们是蒋委员长的人,专门来联络五爷(座山雕)下山的。”土匪又用黑话盘问,孙立真对答如流,见土匪没有发现破绽,孙立真佯装埋怨道:“我们好心请五爷下山投奔蒋委员长,一路上吃了多少苦头,你们竟然还用枪指着我们,真不够意思!”土匪这才把枪放下。此时,杨子荣和小分队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俘虏了两个哨兵。小分队收了土匪的子弹,让他们仍扛着枪在前边带路。走了两里多地,小分队又用同样的方法,下了第二道岗哨的子弹,仍让他们扛枪在前面带路。经过三道岗哨后,孙立真问土匪:“是不是不想我们见五爷了?走了这么远还不到!”土匪说:“这条路最秘密,前面就到了。”土匪引着小分队顺利地来到座山雕藏匿的洞口。

杨子荣命赵宪功等几个战士看押那六个土匪,自己带着孙立真他们走进山洞。因受我军的沉重打击,座山雕几乎全军覆没,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铁杆随从了。小分队发现洞内食物很少,土匪们有的在喝酒猜拳,有的在煮饺子,座山雕则躺在虎皮椅上打瞌睡,样子十分狼狈。听见有人走进山洞,土匪们急忙摸枪,座山雕也从虎皮椅上跳起来。杨子荣和孙立真用黑话告诉座山雕,他们是国民党军队,奉上司的命令请五爷下山,劝座山雕不要固守深山老林,应该一起投靠国民党大部队。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国民党给座山雕的“委任状”。穷途末路的座山雕信以为真,喝令随从放下武器,并请杨子荣和孙立真他们吃饺子过年。拂晓时,小分队没费一枪一弹,顺利地把座山雕及十几个土匪带出了山洞。

走到山下,座山雕怕遇上解放军,顾虑重重。孙立真说:“不用害怕,我们来的时候在山下藏了一辆汽车,有人接应。”果然,土匪们看见远处有辆大卡车。上了车后,座山雕发现是辆苏联汽车,知道中了解放军的圈套。他想跑,但为时已晚,十几个土匪被埋伏在汽车周围的侦察排的战士缴了枪。杨子荣和孙立真这才亮明了身份。战士们捆上座山雕的手脚,把他扔在车厢里,座山雕嘴里还嘟囔着:“真倒霉,大帅、少帅(张学良父子)和日本鬼子都没奈何我,不料竟被几个土八路给整了。”

当地群众听说座山雕被活捉了,纷纷赶来找他算账。在解放军的保护下,座山雕被押往海林县民主政府接受审判,据说几年后才病死在狱中。

孙立真一生中最遗憾的,就是那次打郑三炮时不该让杨排长跑在前头

谈起对杨子荣的印象,孙立真敬佩地说,杨排长高大英俊,有胆量,有谋略,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尤其他那一手好枪法,令土匪闻风丧胆。当年下威虎山时,座山雕想从枪法上露一手,一枪把一只受惊的小鸟打下来。杨子荣笑着说,五爷看我的,一枪打下了两只。座山雕惊服了,伸出大拇指连声道:“你的枪法真厉害,真厉害!”

问起杨子荣牺牲经过,孙立真惋惜地说:“我一生最遗憾的就是那次打郑三炮时不该让杨排长跑在前头。如果我在前头,也许他不会牺牲,他这个人牺牲了太可惜。”

那是1947年2月,牡丹江一带只剩下李德林残部还没被全部消灭。杨子荣和孙立真经过多次暗中侦察,发现了这一小股土匪的行动规律及隐藏地点。匪首是恶贯满盈的大盗郑三炮,手下有十几个人,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一个用木头垒成的山洞里,洞口用一扇门板遮挡。由于长期遭受围剿打击,这股土匪变得更加狡猾凶残,他们行踪非常诡秘,走雪路都踩同一个脚印,很难对付。侦察排决定出其不意地消灭这股残匪。

天亮前,杨子荣和孙立真挑选了13名侦察员组成小分队,从一位打皮子老人的窝棚里出发,带着两挺机枪,走了十几里雪路,在匪巢的附近隐藏起来。杨子荣对孙立真说:“每次战斗都是你在前面开路,这次就让我在前面吧!”孙立真说:“你是全排的主心骨,你在前面我不放心。”杨子荣笑着说:“凭我的枪法,把枪一指,哪个土匪敢动弹?”说罢,他把孙立真往后一推,立即冲上前去。孙立真怕他有闪失,紧跟在他后边,再后边是侦察员魏成友。杨子荣紧靠在洞口当作门框的大圆木干上,一脚踢开门板,大喝一声:“不许动,把枪放下,外边被机枪封锁了!”谁知郑三炮用手枪逼着土匪们抵抗。杨子荣听到土匪们拉枪栓声,急忙扣动手中的匣子枪,却没有打响,原来在窝棚里烤火时枪膛里“缓霜”,后来在路上把撞针冻僵了。洞内的土匪见外边枪没有响,就开始向外射击。杨子荣躲避不迭,胸部和腹部连中数弹,晃了几晃,倒在了洞口内。孙立真见状急了,握着冲锋枪向敌人扫射,可惜也没有打响。一个土匪乘机想向洞外冲,被孙立真用枪托顶了回去。这时,后面的战友冲了上来,用机枪封锁了洞口。土匪龟缩在里边,从暗处向外放枪,扔进去的手榴弹又被土匪扔出来了,双方一时僵持住了。

眼看倒在洞口的战友无法解救,孙立真双眼冒着怒火,他从腰间拔出两颗手榴弹,拉断弦,在手里摇了六下,随即扔了进去。两颗手榴弹几乎同时响了,洞内的枪声停了,传出匪徒的哀号声:“不打了,不打了。”管你打不打,孙立真又扔进一颗手榴弹。这时,洞内扔出几杆枪,爬出一个满脸流血的土匪,其他的都被炸死了。

当战友们把杨子荣抬出洞口时,他已经光荣牺牲了,鲜血浸透了身上厚厚的棉衣。战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用土匪堵洞的门板把英雄的遗体抬下山。

2月25日,军区二团在海林朝鲜中学操场为杨子荣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附近几十里的群众都赶来参加葬礼。大家抬着棺木绕海林镇走一圈,向天空放着排枪,以深切悼念这位战功卓著的侦察英雄。

从东北三省转战到西南边陲,孙立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东北的剿匪斗争结束后,孙立真返回了主力部队,被编入东北野战军一纵一师侦察连。据他回忆,他是这个连的连长,原先一起剿匪的战友,只有魏成友和他分在同一个连队。

在东北战场上,孙立真和侦察连的战友从四平到长春,从沈阳到锦州,几乎参加了所有战斗。在四平战役中,老战友魏成友负伤转院,从此再也没见过面。在大虎山战役中,孙立真身体多处负伤,仍和战友们以每夜50多公里的急行军打增援,按时到达阵地。在攻打沈阳时,许多战友被敌机扔下的炸弹炸伤,有的壮烈牺牲。孙立真也被炮弹掀起的土埋过两次,头部被弹片击伤,直到近几年伤疤处才长出几根头发。在这次战役中,孙立真获记大功一次。据孙立真回忆,天津战役时,他奉命潜入北平,观察傅作义守军的动向。北平和平解放后,孙立真和战友们漫步在天安门广场,还照过一张相片,可惜后来丢失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了解放。但是西南山区仍有不少国民党残余部队,经常袭击当地老百姓,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刚刚建立的地方政权。为了尽快肃清残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地方政权,中央决定选派一些有剿匪经验又英勇善战的人,组成武装工作队,开赴广东和广西。孙立真被派往当时国民党残匪活动最猖獗的广西百色地区军分区担任隆林县武装工作队中队长。

由于长期受匪徒的骚扰,隆林当时的景象非常凄凉,不少村寨已经空无一人。工作队到达后,到村寨里做工作,一个月没有找到人。一次,工作队在山上碰到一只狗。孙立真推断,只要有狗便会有人,于是他们一路跟着狗走下去,终于在一个村头的破房里找到了一位老人。孙立真反复说明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专门来消灭国民党匪徒的,老人最后才打消了疑虑。在老人的宣传解释下,村里的人才陆续回来。

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队在当地逐渐站稳了脚根,接着开始了同周边国民党残匪的斗争。由于孙立真有丰富的剿匪经验,几个月就消灭了不少残匪,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土匪们听到他的名字就非常害怕,甚至扬言:谁若能把孙小个子(身高1.6米多)抓住,赏给3000块大洋。但孙立真不为所惧,每一次行动都给匪徒以沉重打击。

一次,孙立真侦察到,一股国民党匪徒准备把从百姓中抢来的鸦片偷运到境外。因为这股匪徒据守在一个易守难攻的山林里,又有很多先进武器,一时难以消灭,孙立真决定先走谈判之路。晚上,孙立真带着两名队员,在一位苗民的引导下,来到国民党残匪据守的地点。孙立真大声对哨兵说:“我是隆林工作队的孙立真,今天有要事找你们长官讲话,快给我通报一声。”岗哨一听眼前站的人就是孙立真,慌忙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哨兵出来说:“我们长官有请。”孙立真让随同的两位队员留在外边,并小声嘱咐:“如果我一个时辰出不来,你们马上回去报告。”

孙立真走进一间大屋子,见里边几个军官模样的人正在推牌九,就高声道:“我就是孙立真,今天只带着两个勤务兵来,诸位不相信可到外边看看。往日解放军大部队你们都敢对抗,今天你们看着办吧。”一番话反而把敌人镇住了。孙立真接着说:“我今天不是来缴枪的,而是让你们把鸦片交出去,希望你们明天把鸦片送到工作队去,我负责你们的安全,如果不送我还要来的。”然后,孙立真又说了一些优待俘虏的政策,转身走了出来。土匪们摸不清底细,不敢轻举妄动,孙立真安全返回。过了几天,这股残匪果然派人把烟土送来了。后来,县工作队采用一面瓦解一面斗争的策略,终于把这股匪徒消灭了。

在广西剿匪时,虽然没有东北的冰天雪地,但国民党残匪的狡猾残忍与东北的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作队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有一次,县里派孙立真带领一个小分队到百色军分区领衣服,途中经过一股残匪控制的区域。返回时,果然和敌人遭遇了。敌人火力很猛,小分队人少,又带着衣服,只好边打边撤退到山上。夜里,匪徒们搜山了,遍地火把向小分队涌来。孙立真当机立断,让小分队拿着衣服先走,自己带着几个枪法好的战士,从另一个方向引开敌人,几经周旋才摆脱了敌人的包围,顺利完成了任务。

经过一年多艰苦斗争,广西的国民党残匪基本上被消灭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孙立真因剿匪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至今在隆林仍流传着有关他剿匪的传奇故事。

眷恋故土,孙立真放弃城市生活,回乡拿起了锄头

1952年春的一天,即墨县孟戈庄村妇救会会长阎成英收到一封她做梦都想不到的家信。丈夫还活着?信中说,从被日本人抓劳工到参加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从东北三省转战大西南,13年来一直无暇与家人联系,家乡有什么变化,父母是否健康,妻子和女儿过得好吗?他很想念家乡的亲人。

原来,剿匪斗争刚结束,孙立真就身染重病,被组织送往柳州治疗。在外十几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子,但那时残酷的斗争环境,使他无暇细细品味亲情,也没有与家人联系的机会。现在环境安定了,孙立真躺在病床上,思亲之情油然而生,而且越来越强烈。他寝食难安,可是家乡的消息却一无所知。于是,孙立真请人代笔写了那封家信。

乡亲们不相信孙立真还活着,纷纷到他家探听消息。当时家乡有关孙立真的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早已被日本人杀害了,有的说他参加解放军后牺牲了。于是,孙立真还活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乡八疃。

阎成英攥着丈夫的信,呜呜地哭个不停。这哭声既包含着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又有难以言喻的艾怨、委屈和思念。十几年兵荒马乱的生活,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守着寡,艰难地熬过来,不容易啊!她一刻也呆不住了,那颗心早已飞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她要去柳州亲眼看一看朝思暮盼的丈夫。

把家里的地种完后,阎成英背上一包袱丈夫爱吃的炒花生,携女儿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一路辗转到达广西。在柳州火车站,夫妻俩相互打量着对方,“成英,让你在家受老罪了!”“孩子,这就是你爹啊!”丈夫抱着孩子,妻子搂着丈夫,一家人放声恸哭,周围的人也感动得流下了泪。晚上,夫妻俩依偎在灯旁,倾诉着各自的思念,一夜没有合眼。

1953年5月,朱德总司令发布了革命军人回乡转业参加建设的命令。组织上告诉孙立真,如果他愿意留在柳州,可以适当安排工作。孙立真表示,自己没有文化,打仗可以,现在战争结束了,家乡也解放了,还是回乡务农吧!于是,孙立真告别了患难与共的战友们,与妻子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即墨老家。

回到家乡,孙立真才真正感受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乡亲们都分到了土地,再也不用为地主扛活了,大家个个欢天喜地。唯一让他伤心的是老母亲因思儿心切,哭瞎了双眼,已于几年前去世了。孙立真跪在母亲坟前,想到母亲没有享一天福,自己也没有尽一份孝,大哭了一场。

乡亲们都来看望他,听他讲述在林海雪原中剿匪的传奇故事。由于他见过世面,又是共产党员,不久就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农业合作社社长。他那拿惯了枪的手,又拿起了锄头,带领乡亲们开始了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干就是八年,他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1961年,孙立真回到了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吉林省清汪县定居。在那里,他经常深入学校、工厂、矿井,给广大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他和杨子荣及战友们的英雄事迹,曾激励了数代青年人。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大,身体创伤的复发,使他越来越不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1994年秋,孙立真捧着刚刚去世的老伴的骨灰,又返回了即墨老家,实现了他落叶归根的愿望。

智取威虎山 篇4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红色经典”,多元类型

最近几年,观众们厌倦了清宫剧、言情剧、武侠片等,开始怀念经典老片,而电视制作商们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适时改编、翻拍“红色经典”作品,并逐渐形成改编热潮。“红色经典”使人们在艺术中看到了革命的再现和历史的建构,也使革命的文学艺术找到了适合表达这一内容的相应形式,它曾深深地感动过几代人。因此,作为曾经的重要主流文化资源,它得到了永久的重视并不断被发掘、利用。在80年代以前,民众对这些作品是自愿地接收,一方面,他们相信新中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此倾心认同这些经典;另一方面,这些作品通俗的表达和传奇性的结构易于理解和接受。但是,90年代后红色经典的再度风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它通过市场的再次启动,是为了让红色经典能够进入消费领域,而不是为了再次进入红色的意义世界。影视业作为面向市场、大众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受到市场支配的影响,因此改编什么、如何改编,都会考虑到市场的需要。“红色经典”改编背后的意义相当明显,以迎合和满足大众的“怀旧性”消费为主,这也是由市场化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向深受好莱坞叙事模式、道德模式的影响,已逐渐步入全球性的大众文化消费潮流之中。怀旧是指对以往情感的再现,而“红色经典”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已逐渐被商业化,是否可以看作具有后革命色彩的文化动向?

因此,后革命文学的改写与革命文学能否达到和解也是引人深思的,如何使具有严肃意义的历史与反思不至于成为演绎怀旧的新时尚,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当然,从老年人的视角来看,关注“红色经典”代表了一种怀旧情绪,但是现在的青年人也喜欢看“红色经典”。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优良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精神面貌,在某种程度上,“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出现,说明人们还没有忘却经典,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红色经典”都十分关注,证明它成为了一种社会的需要。

在徐克导演的3D版《智取威虎山》中,最能体现类型电影中经典形象的当属两位主要女性:由佟丽娅饰演的“小白鸽”白茹和余男饰演的马青莲。区别于样板戏中成为反抗旧意识形态控诉者的女性形象,这里的两位女主角在影片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小白鸽作为战地医护人员,不仅在整个团队中起到救死扶伤的作用,她清纯可人的形象也是“万军从中一点红”,充当的是西方类型影片中花瓶的角色。与之相反的是马青莲这一角色的塑造,作为一个对原著增补的角色,她在匪穴中的万种风情与被性虐的场景直白地表明了她所起的作用——诱惑者。

影片中还采用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即儿童视角,这也是近几年以战争题材为主的类型大片喜欢采用的独特视角,通过儿童形象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小栓子因为战争的原因家庭被摧毁,父亲死了,母亲马青莲失踪,小栓子像野狼一样生活,以四处偷食物为生。直到遇到203小分队,他重新获得了安全感,并在小分队的帮助下最终与母亲团圆。影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导演在开场与结尾处加入了一段现代戏,由韩庚饰演的小栓子的孙子从美国回来,然后穿插着对爷爷革命时期的回忆,似乎形成了一种对比:老一辈的人怀揣着对革命的热情,当代社会现实下人们对实现美国梦的向往。不禁让人感到爷爷进山剿匪就是为了实现孙子的美国梦么?徐克将影片中可能带有政治符号色彩的内容都去掉了,剿匪小分队由原来带有政治性任务的队伍变为一个专业的突击部队。这样的改编是为了迎合当下的观众,作为主流的年轻观众是不具备样板戏的背景知识的,并且也不喜欢样板戏中所带有的政治化的意识形态。那么如何能够利用这样一部红色经典来吸引这些观众呢?我想徐克采用的这种方式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上一辈的人来观看影片,又可以获得当下主流观众的青睐,对于美国梦的穿插,不排除徐克是在考虑影片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徐克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技术颠覆了红色经典“样板戏”的真实面目,或者说这部影片本身与“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毫无关联,导演只是把它作为对“红色经典”商业开发的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吴晓东.“红色经典”改编必须尊重历史记忆[N].中国青年报,2004-05-27.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篇5

今天晚上,我有幸观看了一直想看却没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观看过后,我对一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集体主义”。电影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203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整部电影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丝丝入扣,波澜壮阔,新增加的几个人物入情入理,为烘托主人翁增色不少,还有影片中人物谈吐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尤其是3D效果的充分释放和利用,又把我们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脱离苦海,为了取得全国的最后胜利,杨子荣放弃个人安危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只身前往虎穴,这是何等的豪迈。

匪首座山雕坐拥日本人留下的军火库,加之威虎山独特的地形地貌,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杨子荣里应外合功不可没。其间座山雕一直持不信任态度多次试探,杨子荣凭着过人的胆识都化险为夷,最终铲除匪首攻下威虎山取得剿匪胜利。

在影片中,处处体现出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无穷的。从电影一开始,解放军小分队的一次小行动,各个解放军战士各有所长,分工明确,把座山雕的一帮装备精良的手下打得落花流水。要是解放军战士毫无组织,莽撞单干,就算能战胜土匪,也是伤亡惨重。正是因为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毫发无损地赢得战斗。还有,在村子防卫土匪那一场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用汽油桶装上炸药包从而提高了炸药的威力,令匪徒心生胆怯。正是这一股团结和不怕牺牲的力量,人数单薄的解放军战士成功打退了来势汹汹的土匪,保护了村庄。在攻打威虎山的时候,战士们横渡鹰嘴峰那一幕令人赞叹不已,那不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力量与智慧吗?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每个人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总之,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精髓。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直观表现,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

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精神似乎也消失殆尽,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虑集体的利益。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团结起来也没多大用去。是的,敌人是没有了,可是我们还有民族复兴要去实现,更何况如今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不团结怎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怎么样才能在世界大潮中不被淹没。时代列车已驶进二十一世纪,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经营模式,需要团队严密组织、团结协作,才能共同赢得未来。一个现代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强者之林,最关键的是要具有市场认可的品牌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知名品牌产品在生产、创建和推广宣传中凝结的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就是整个团队精诚合作、高效运作、诚实守信、勤勉敬业、创新进取精神体现。

智取威虎山 篇6

据介绍,首届中国电影营销大典共设立海报、预告片、活动案例三大单元。历时半年筹备,经过近百位行业专家精心遴选与推荐,大典最终评选出单项奖7项,综合大奖3项。其中影片《智取威虎山 3D》成为最大赢家,不但入围三大综合奖项,还最终斩获最佳海报大奖和最佳类型片海报、最佳剪辑制作预告片两项单项奖。此外,经过入围营销公司的竞说以及专家评审现场投票,影片《匆匆那年》斩获年度最佳营销影片大奖。(郭小婷)

阿里云、瑞云

合作视觉云计算平台

近日,阿里云计算宣布与瑞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共同搭建面向全球的视觉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将向影视行业全产业链开放,并引入软硬件厂商、影视制作公司、院线等合作伙伴。阿里云、瑞云还计划建立“视觉云计算实验室”,联合海内外專家、机构开展前沿影视技术研究。

瑞云科技在高端影视渲染、电脑视觉技术等领域经验丰富,其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的1万多家制作公司。据悉,其与阿里云合作的云渲染平台(Render Cloud)目前已上线试运行,基于阿里云超10万核的计算能力,该平台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超高精细度与艺术美感的画面。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这将突破传统IT带来的技术瓶颈,让“小团队制作大电影”成为可能。

此次,阿里云和瑞云还准备在视觉应用、产业生态、影视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满足全球影视动画公司高速增长的视觉服务需求。(王倩)

智取威虎山 篇7

一、严谨工整的故事魅力

1963年, 江青开始着手指导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她指出:“要重点塑造正面人物, 削减反面人物的戏份。应着力解决剧本问题, 使结构紧凑严谨, 人物突出, 不能为演员唱而加戏。”在这一指导下改编的《智取威虎山》, 已脱胎于原著《林海雪原》复杂丰富的艺术结构, 仅选取杨子龙假扮土匪, 与少剑波合力攻破威虎山的重点情节。去掉了偶然性的传奇色彩, 着力体现小分队的集体主义精神, 并删除了不少反面人物。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基本上沿袭了60年代京剧样板戏的结构和人物设定。即使用当代电影叙事规律来考察, 原剧作的结构也十分吻合现代观众的心理逻辑。原剧线索清晰:即杨子荣和少剑波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戏剧冲突明显:即解放军和土匪之间敌我双方的矛盾。悬念设置引人入胜:如杨子龙如何骗过座山雕顺利在威虎山卧底?在悬念、冲突的推动下, 原作情节险象环生, 如打虎上山、拜山门、智杀栾平等都是令观众倍感惊险刺激的段落。可以说, 原剧从开端、发展, 到高潮、结局各个环节都已历经千锤百炼, 对于没有剧情基础的年轻观众, 故事本身的张力就已极具观赏性。

对比近十年来徐克执导的武侠题材电影, 无不存在剧情的短板。尤其是融入侦探元素的“狄仁杰”系列, 空有悬念却收尾不利, 使这些电影最终都沦为视效奇观展览。可以说《智取威虎山》先天的剧情优势, 弥补了徐克的不足, 使他能将主要精力投放到武侠情怀、视效奇观这些优势环节中。

二、虚实结合的戏中戏结构

徐克“旧物新装”的方法, 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剧结构上的优点, 但红色经典历经50年的洗礼, 其精神内涵若没能完成当代语境的重构, 无疑是让人遗憾的。如何弥合特殊年代神话文本与当代现实环境之间的鸿沟?对徐克而言, 这些本质性的问题囿于个人能力与审片制度, 未免挑战性过大。他仅在电影中回应了一个略显笨拙的戏中戏结构。

影片开场几秒, 屏幕上闪现“纽约, 2014”字眼, 许多观众都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影厅。直到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在纽约某ktv屏幕上现身, 观众才确定自己是在观看3D版《智取威虎山》。接着, 韩庚以革命子孙的身份开始切入关于威虎山的回忆。这就是备受争议的戏中戏结构。

从观影效果看, 韩庚出现的首尾段落显得较为生硬做作。即使全部去掉也不影响电影的完整性。徐克为什么非要落入所谓“回忆”的俗套?因为唯有回忆, 才能点出原剧“英雄神话”的本质。唯有在一位被解放军拯救的孩子 (拴子) 眼里, 英雄的神勇无敌和高大完美才具备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而当栓子经过一次次地虚构加工, 把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传给自己的子孙时, 故事本体已经被强烈的情感所湮灭。为了做实这种虚构性, 影片末尾还追加了一个杨子荣截机的结局, 这更证明故事本身就是可以进行不断改编的, 而作为韩庚这一代人, 自然而然会把好莱坞电影文化融入到对杨子荣的想象中,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007版杨子荣的结局。

只有在回忆里, 想象才是合法的。如果片头出现: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或者采用少剑波、杨子荣、小分队任何一位士兵的口吻进行叙述, 这种添油加醋的英雄事迹, 就跟罔顾事实的抗日神剧没什么区别了。

不管是出于审片制度的需要, 还是商业性的需求, 徐克都不可能真正改变剧情结构和人物设定, 当然, 他内心也十分清楚原剧过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所以只能打一个擦边球来解释原剧的虚构性, 虽然做法有些生硬, 但总算融入了一丝现代意识。

三、无法割舍的武侠情怀

作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创者, 四十年来武侠电影的持续耕耘者, 徐克有着深入骨髓的武侠情怀。他主动选择“智取威虎山”这一红色经典进行改编, 必然是因为电影创作中有许多可以施展的武侠空间。

(一) “孤胆英雄”杨子荣

1964年, 毛泽东在看完《智取威虎山》京剧之后指示:“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和集体主义话语不同, 在武侠语境中, 孤胆英雄恰恰是侠客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徐克在影片中就刻意塑造杨子荣身上特立独行的“疏离感”。杨子荣从火车站一团浓雾中出场, 一身皮氅、一脸络腮胡, 再加上眼皮上浓艳的紫黑色眼影, 确实明显将他与其他解放军战士拉开了距离。影片还不断借用客观视角强调杨子荣的“异质”。如通过少剑波这一典型的解放军指挥官的口吻说:“这个杨子荣, 我真是摸不透, 你看他哪点像一个侦查员?”进入夹皮沟后, 初见杨子荣的村民都露出惊恐的表情, 足见这个人物身上的特殊性。深入匪窝确实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少剑波拒绝杨子荣卧底的请求, 表面上同意他的离队申请, 便是赋予了杨子荣以个人身份完成英雄事迹的合法性。当然, 革命集体仍与杨子荣密切配合, 共度难关, 这是后话了。可以说, 杨子荣假扮土匪惟妙惟肖, 在匪窝中毫无违和感, 但英雄气质让他必定区别于旁人。在这一部分的塑造中, 张涵予本身的嗓音帮了他大忙。作为前配音演员, 他有着令人过耳不忘的特殊音色:沙哑沧桑, 又中气十足。在拜山门喊黑话时, 他的声音既能制造出邪气, 又透露着英雄的豪情。此外, 张涵予还有戏曲功底, 他初入小分队和威虎山时, 分别有两段不同戏曲风格的演绎, 使他很快获得众人的认同感。

这样一个亦正亦邪、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确实区别于70年代童祥苓扮演的一脸正气的杨子荣。徐克对人物的一系列调整, 配合张涵予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 “杨子荣”终于从解放军英雄形象中有所解脱, 带上徐氏武侠的侠义色彩。

(二) 怪诞邪魅威虎山

仅有正面侠客无法构成真正的徐氏武侠, 徐克之所以被影迷们称为“徐老怪”是因为他常在作品中营造怪诞邪魅的气氛。这种气氛常被附着在邪教魔头及其魔域之中。比如《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的父亲任我行, 又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幽深可怖的“鬼域”。威虎山上的匪窝为徐克这一审美倾向提供了施展空间。由梁家辉扮演的座山雕形如“格格巫”, 有一个突兀的鹰钩鼻, 和一张苍白僵硬的脸。化妆师的功力几乎掩盖了梁家辉的真颜, 许多观众等到字幕亮起时才惊呼这是梁影帝。座山雕的出场也被渲染得极具神秘感, 通过鬼魅背影、可怖嗓音等多重铺垫后方才露出正脸。虽然这已是武侠片、甚至黑帮片在反派出场时用滥的手法, 但不得不说, 在俯拍机位、光线、声效的渲染下, 座山雕被塑造得人鬼难分。

“威虎山”上的群戏可能是影片中最具武侠感的部分。“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是中国古代边缘人群不得已为之的生活方式, 所以, 匪徒的镜头很容易让人模糊了年代感, 进入武侠片的预设中。当各种非常态机位略过众多匪徒时, 他们奇形怪状的打扮和狰狞可怖的面容, 瞬间让人感觉置身于武侠片的“魔窟”之中。令许多影迷遗憾的是, 徐克在这一部分并没有能百分之百地发挥。这里的“怪诞邪魅”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反派的残忍邪恶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尽情表现, 仅有座山雕以雕啄人, 老八以人当狗两个细节来显示, 这种过于简化的表达, 最终让座山雕及其徒众沦为脸谱化的展示。

(三) 惊险刺激动作戏

在徐克的履历中, 《智取威虎山》是他执导的第一部枪战动作片, 多年武侠电影的执导经历, 使他在处理枪战动作场面时, 也难免带有武侠电影的痕迹。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结合, 是武侠动作戏的常见镜头模式。武侠电影中的快速剪辑又称为“暴雨剪辑”, 是指通过尽量缩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和空间距离, 使单个剪短的电影镜头形成一种完整连贯的叙事链。这种镜头有利于观众看清武术套路的分解, 同时也增强电影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慢镜头的运用有利于强化经典武功招式、突出兵器, 尤其是暗器的攻击效果。熟悉徐克武侠电影的影迷, 一定对《智取威虎山》里的运镜非常熟悉。夹皮沟巷战一段, 快速剪辑与正反打镜头的联合使用, 既制造了战争现场的紧张感, 又使观众最大限度地看清敌我双方的战斗形势。慢镜头的多次插入居然把热武器拍出了冷兵器的效果。子弹如同暗器, 手榴弹片如同箭雨, 开场战斗中的手榴对碰, 简直就是刀剑拼杀时的对决镜头。而徐克仍嫌没过足武侠瘾, 在人物设定中让威虎山的某头目身背飞刀, 于是战场上竟出现子弹与飞刀齐飞的场面, 甚至安排了我方重要配角死于飞刀之下的场景。

从效果看, 这些镜头的运用在3D技术的烘托之下, 确实引人入胜, 令观众大呼过瘾。但是违背武器力学和战争逻辑的动作设计只能让红色经典停留在英雄神话叙事的层面。

四、结语

截止2015年1月20日, 《智取威虎山》已收获票房8.1亿, 能在2015竞争激烈的贺岁档中胜出, 徐克极其影迷或许也感到意外, 毕竟前有吴宇森的《太平轮》、姜文的《一步之遥》两部名导大制作, 但由于《太平轮》没能有效组织素材, 导致观影效果极其一般, 而姜文又在《一步之遥》里剑走偏锋。因此, 中等商业类型片水准的《智取威虎山》意外胜出。深究其原因, 除了以上所述外, 该片精彩的3D视效, 老中青的演员选配, 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手段, 也是其票房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 该片还存在着诸多的缺憾, 但无论如何, 它为红色经典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式, 既激发了老一辈观众的情感记忆, 又完成了年轻观众群中的有效推广, 它的意义和价值仍是十分重大的, 希望它为革命主旋律电影的改编创作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样板戏”编年与史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智取威虎山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因素,电影,智取威虎山

近年来, 传统文化因素在电影作品中缺失现象严重。强加“中国风”外套于国外思维模式, “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电影作品大行其道。在对光怪陆离的镜头产生审美疲劳之际, 一部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桥段的电影作品《智取威虎山》让受众再度见到了电影中传统文化的浓墨重彩。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红色经典风云再现

徐克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 讲述了革命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混入土匪老巢, 与战友里应外合, 剿灭土匪, 拯救百姓的英雄故事。其前身是以京剧形式演绎的样板戏, 同时也是流传较为最广泛的红色经典。

近观电影行业, 为保证票房不惜以戏说或传奇为叙述形式来演绎的故事, 降格以求的英雄电影令人扼腕, 并非这种喜剧形式不该提倡, 而是对受众产生的不良影响确实无法估量。以至于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提出严苛地近乎荒谬的要求来限制电影行业的歪曲发展。

幸运的是, 《智取威虎山》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原著的价值观, 没有以人性化手段处理座山雕这个反面人物, 也没有为了丰满杨子荣的英雄形象而安排美人左右。仅以亲历者的后人链接了观众与剧中人物, 建立了精神互通。让我们怀念历史, 铭记苦难。正是因为影片不矫揉造作, 导演和编剧也深入理解了那样的环境下, 那个时代人们必然要做出的人生选择, 才使得影片真实且饱满, 像杨子荣这样的英雄也不仅为那个红色年代的过来人所铭记, 更能为现今观众所接受。

二、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观念有力融合

较多传统元素使影片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以及艺术作品诠释的张力。不管是人物形象设计还是角色定位, 样板戏中的“脸谱化”非常显而易见地表现在了杨子荣浓重的眼影上, 更不用说那威虎山的“八大金刚”。从人物形象设计中, 观众就能轻松识别角色定位, “黑脸”“白脸”清晰可辨。在这个没有灰色地带的世界里, 人物形象真实而纯粹, 其形象依然丰满。整部影片快意恩仇, 一气呵成, 结构清楚, 节奏明快。没有升华和隐喻, 不纠结不做作的电影, 除了黑泽明的《七武士》似乎很久没有感受到了。

样板戏镜头的运用则主要表现在杨子荣与土匪的“黑话”上。在视听语言方面, 导演大量借鉴了京剧版本的表现手法, 以近景为主, 没有因为商业元素而去做颠覆。但是, 在打斗镜头, 雪地追逐等动态大场景中, 徐克还是将自己最擅长的动作片风格发挥到极致, 使影片不至于太过于戏剧化。这一静一动以和谐的影片节奏串联在一起, 使得老观众不觉得突兀, 年轻观众又不觉得迂腐。

影片很好地寻找到了一个时空平衡点, 适当增加或合并了一些人物使得影片脉络更为清晰, 记号元素更为明确, 创新感倍增。导演以年轻观众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个红色经典, 更用年轻人的思维, 编撰出“007”模式的爆破性结尾, 在对原著致敬的同时也满足了年轻观众对这段“历史”无限可能的遐想。历史之所以有人怀念, 是因为它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 总有人继承、传说, 将其发扬光大, 这是栓子的孙子的任务, 更是当代年轻人的使命。

三、传统文化的弘扬——英雄主义永不言悔

影片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便是在于“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是民族凝聚力的所在。从神话传说中的神明到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从抵抗自然灾害的王者到不屈不挠的勇士, 英雄主义贯穿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 而中华民族对于英雄的崇拜也从未停歇。

“英雄主义”通常是当下主流价值体系的体现, 一般具备信念坚定, 魅力独特两个优势。根据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差别, 其导向性也存在根本区别。西方的英雄大多强调自我价值实现, 责任感强, 体魄强健, 比如电影作品《勇敢的心》中的华莱士。东方的英雄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多以实现集体利益为奋斗方向, 机智果敢, 完美善良, 例如电影作品《黄飞鸿》中的黄飞鸿。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环境恶劣, 粮草匮乏, 内忧外患并行。我们亟需一个冲破桎梏, 改变现状的英雄, 杨子荣非常及时地出现了。为了百姓的利益他毅然深入虎穴, 与座山雕斗智斗勇。机智、勇敢、善良, 集这些美好品质于一身的, 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千千万万民族英雄的缩影, 也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英雄典型。在此, 传统文化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传统文化的提升——立足受众稳中求进

为了更好地传承及发扬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提高电影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创作出有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是当务之急。强化艺术修养, 不求其通晓古今, 但求其真正读懂中国传统文化, 并将其融入电影艺术;更需要提高制作技术,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将优秀作品的拍摄技巧与剪辑方式烂熟于心, 灵活运用。

相关政府机构加强扶植力度。韩国对电影行业的扶植力度可圈可点, 针对文化导向调整电影政策, 居安思危;引入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有目的性地扶植特色作品, 专项发展。电影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消遣的形式, 更是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 则永远只能是闭门造车, 被动接受文化侵略, 于大国发展所不符。

提升受众的鉴赏能力。毕竟, 电影艺术是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结合, 大众对与艺术的审美观念会影响艺术发展的走向。高素质的观影人群不该仅仅具备娱乐性品鉴的能力, 更应该具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解读能力, 健康的审美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因为酷炫的镜头而摈弃电影的内涵, 此番, 才能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沛, 齐万良.英雄主义的文化辨说[J].西域研究, 1999 (4) .

[2]卢灶荣, 王秀.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 .

[3]具惠善.韩国电影的主力军——年轻导演及政府的扶持[J].当代电影, 2008 (6) .

智取威虎山 篇9

国产电影市场的步步崛起离不开导演团队的辛苦制作, 更离不了观众的大力支持。在现如今粉丝经济愈发蓬勃的时代, 掳获观众的心, 就是保证了影片票房的胜利。《智取威虎山》由徐克导演, 作为香港“铁三角”之一, 其影片一直以来严肃不失幽默, 同时充斥着夸张、情色等元素, 原本板腔有眼的样板戏他也可以玩转得游刃有余, 这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早期剿匪为人民谋幸福的红色事件, 在他的镜头下张弛有度, 既不缺失主题的严肃性, 同时也不乏软性表达下的人情人性。加之影片启用了颇具知名度的梁家辉、张涵予、林更新等人, 暂且不说影片的质量好坏, 冲着这些人名, 粉丝们也定会纷纷掏钱买账。与好莱坞相同的是, 影片不仅有抓人眼球的导演和演员, 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大肆传播, 以原有的样板戏为噱头, 唤起老一代前辈们的回忆, 同时也能够促使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父辈所经历的生活状态。如此, 主旋律电影不再是孤芳自赏、高高在上。

好莱坞的剧本优势在于充满悬念的情节设置和极富感染力的讲故事方式,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其所塑造的各色人物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特色, 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从台词、妆容、装扮等方面就可轻而易举地进行区分。《智取威虎山》在原有样板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缩小了剧本创作的难度, 因而在悬念设置上更见功夫。从杨子荣的第一次出现开始, 他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双面间谍, 通吃共产党和土匪, 不仅仅队长, 包括观众都会怀疑这个人点来历, 但最终我们才发现他真真正正是一个共产主义的维护者。同时, 小栓子的身世之谜和其母的去向也是影片的未解之谜, 在剧情的推演过程中逐步揭开这一谜团, 还将小栓子与作为影片串联功能的韩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出来, 更显故事的流畅性与节奏感。在人物塑造方面, 座山雕的特色最为明显, 阴暗且城府极深, 台词不多, 却通过一举一动就能够让人心生畏惧之感, 从侧面也反衬出了杨子荣不畏艰险的性格特质, 也突出了共产党员们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品格。杨子荣与周遭人物的关系最为复杂, 既有同仁的生死之交, 也有与坏人的不共戴天, 其与老八之间的故事不失为影片亮点之一。与经典好莱坞模式契合的事, 改编后的《智取威虎山》采用的是封闭式结构, 给出了结局, 恶终不能战胜善, 正义是永远的母题。

好莱坞影片大都注重奇观化的视听表现。在影像的设计方面, 好莱坞影片渗透着玄幻、酷炫的元素, 而且少用长镜头, 镜头之间剪切速度较快, 使人目不暇接, 配合着剧本的需要, 好莱坞影片多设置一些打斗场面, 展现身体美的同时使得影片极具观赏性, 可谓视觉的嘉年华。《智取威虎山》虽然有近150分钟, 但情节发展速度较为紧凑, 张弛有度地展现出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特点。一开篇, 影片就展现了我方与土匪喽啰交战的情况, 枪林弹雨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 也满足了受众的观影快感。在夹皮沟战役中, 我军布设的陷阱、土匪的狡猾攻击、战士们的阵亡无一不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镜头的快速切换, 使得战争场面更显激烈, 甚至可以说是惨烈。在最终的围剿中, 尤其是影片最后的两个结尾, 也是影片不同于样板戏的地方, 带给了观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刺激。影像的奇观化设计能够引人入胜, 尤其是类似于《智取威虎山》这样的战争题材影片, 更需要花费大篇幅来书写战争的激烈场面。《智取威虎山》还采用了3d的呈现方式, 增添了观影的真实感, 让观众如临其境, 但3d技术在中国仍不成熟, 除了少许镜头可感之外, 也算是无用之举。

利用好莱坞的模式改编中国经典样板戏, 无异于新瓶装旧酒, 只是这酒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的浓醇甘甜, 而这新瓶也显得大气, 不可方物。二者的有机结合, 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经典剧目, 同时也是电影与戏曲的无缝融合。《智取威虎山》称得上是主旋律电影的成功之作, 既规避了原有主旋律电影假、大、空的说教模式, 同时在掺杂好莱坞奇观化元素的基础上, 点滴渗透了政治宣教功能, 使得观众在乐见中欣然接受, 并不存在以往心理上的排斥之感, 从而获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快感。未来, 主旋律电影的好莱坞化可以继续改进优化, 既不要失去了主旋律的政治教化功能, 也不要丢掉观影所带来的乐趣。

摘要:作为主旋律电影经典类型的样板戏一直以政宣化、脸谱化、保守化的形象示人,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和电影产业的崛起, 主旋律电影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的基础上, 也应开始注重电影的观赏性与趣味性, 这既是主旋律电影在商业社会自我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其在未来能够获得长效发展的必经之路。《智取威虎山》作为八大样板戏之一, 是主旋律题材的经典之作,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 经导演徐克的再造, 迸发出了新的火花, 既唤起了老一辈的回忆, 也吸引了新一代的眼球, 可谓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 同时又将政治教化思想渗透于奇观化影像的上乘之作。

智取威虎山 篇10

作者曲波, 生于1923年, 去世于2002年。1945年抗争胜利后, 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 与林海雪原之中隐秘的敌人进行周旋战斗。这一经历, 在新中国成立后, 被他改写成了一部名为《林海雪原》的小说, 自己化身书中的主角少剑波, 妻子变作卫生员白茹, 通过一部自传体的作品, 重现了往昔峥嵘岁月, 纪念了离别人世的战友。曲波本身对自己这次创作的处女作战战兢兢, 去出版社投稿都要妻子陪同, 匿名交上了书稿, 却万万没有料到《林海雪原》一经出版, 成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佳作。

在曲波的创作之中, 犹如介入了当下好莱坞的剧本节拍法模板, 这种自然形成的节奏, 其实来源于他小时对于古典章回体小说和评书讲述故事的热爱。第一章《血债》做了一个开场:为什么要去剿匪?第三章《受命》呈现出主题:整个故事说的是少剑波如何剿匪的。到第十章前, 完成了第一幕故事, 剿灭许大马棒, 而从第十章进入了第二幕, 也就是B故事段落, 也是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集中创作的桥段《智取威虎山》。第十章到第二十二章, 完成B故事段落, 智取了威虎山。由B故事衔接进了第三幕, 第三幕故事比起前两幕的一对一作战而言, 如同一个春秋笔法, 恢宏壮丽的描写了一场接一场明争暗斗。故事节奏分明, 与当时的主旋律歌颂类小说完全不同, 整个故事的设置感觉如同《三国演义》, 乱世中英雄与枭雄的博弈, 步步为营, 剧情连环相套。本身的剿匪传奇又具有江湖气息, 看整个林海雪原, 各匪帮称霸一方, 正像是一个江湖中各门各派独占鳌头。江湖是东方文化之于世界而言最为浪漫和传奇的一面, 而这种性质, 也能让一个故事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既有枪林弹雨, 又有才子佳人柔情似水。因此, 经过几代思维的改造, 依旧能够适应时代适应主流观众。也由于取材自作者曲波的经历, 这个故事在创作中, 并未有意识加入当时的主旋律思路, 而是故事本身就具有了符合当时“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风气。

在1958年的“大跃进”风潮中, 也就是《林海雪原》出版第二年, 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创作要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而本身具有东方浪漫主义特质江湖气息又是描写解放军英雄剿匪的《林海雪原》, 自然而然成了改编的最佳选择。第一个改编《林海雪原》的是中国话剧的圣殿——北京人艺, 也是经过人艺的改编, 将《林海雪原》的故事变作了《智取威虎山》。在创作中, 由于政治压力, 将英雄人物和反派人物进行了一次脸谱化的改造, 舞台上正反人物的对立也激烈于原著。同时性格比较复杂的男二号杨子荣正式盖过原本的男一号少剑波, 也将原本少剑波和白茹的爱情戏份删除, 为了浓缩戏剧张力, 整个话剧集中在杨子荣假扮土匪献图捉座山雕这个原著的第二幕剧情, 定名为《智取威虎山》。这一剧本模板, 成为日后几近所有的《林海雪原》改编作品基本剧情路线。在话剧《智取威虎山》后不久,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上海京剧团上演。样板戏的创作上, 比较话剧版本, 故事进一步的紧凑集中起来。

随后的1959年, 开拍了《林海雪原》的银幕处子作, 电影在1960年上映时还是叫《林海雪原》。十七年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为政治服务, 但在政治风气之下, 又很注重讲故事的手法。1960年版《林海雪原》导演刘沛然于2014年11月去世, 早年曾参加过延安电影团, 学习摄影, 后在汤晓丹和成荫导演指点下出演过一些电影, 20世纪50年代, 调入八一厂后正式开始导演生涯, 可谓是新中国根正苗红成长起来的一代电影人。十七年电影版的《林海雪原》并未完全沿袭话剧和样板戏的创作模板, 比起样板戏版本, 保留了话剧版本中的定河道人一系列剧情, 比起话剧版本, 也没有过于削弱少剑波的戏份。虽然仍没有白茹和少剑波的爱情部分, 但也保留了白茹作为一个女性, 之于整个故事的存在感, 人物层次更为丰富。整个故事脉络脱胎于一个基本的小说创作路线: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大量的剧情描写在智取威虎山之前的故事, 这一中心情节是作为剧情高潮出现。十七年电影中的《林海雪原》是三部《林海雪原》电影里最薄弱的一部,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过关, 大量场面, 如打虎上山, 是无法实现在银幕上的, 同时对于故事本身发展逻辑的琢磨, 也削减了这个故事的传奇性, 它仅仅展现的是这个故事具有故事性的那一面。

1970年由谢铁骊导演拍摄的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是这三个版本中政治气息最为浓厚的, 但也是三个版本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把握住的是原著《林海雪原》不自觉生出的政治主旋律色彩, 并将这个色彩在有限的思想意识控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镜头语言和人物刻画上, 虽然受到三突出原则和十六字口诀的控制, 同时也将计就计, 将限制变作灵活的机位变动, 尤其在几场关键戏份上, 如杨子荣与座山雕第一次会面的盘问, 镜头移动和光影效果, 更显唇枪舌剑的危险。故事本身的江湖气息也因为样板戏的表现形式, 受到很大的削弱, 基本不可能出现大型的战斗场面, 也因地制宜, 无法表达的外在场面, 变作京剧的内心独白的刻画, 以内心戏填补外在场面的空缺, 尤其是打虎上山一段戏, 虽见不着老虎, 也有穿林海跨云海的气势。故事原本一体的战斗匪徒和亲近乡民剧情线索被彻底一分为二, 划开了一刀, 双时空剧情兼并, 一面是杨子荣单刀入山寨, 一面是少剑波如何获得乡民信任。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抛开意识形态而言, 是一部艺术水平非常高的作品, 利用时代束缚成为艺术技巧, 浓厚的政治色彩并未遮蔽它本身的艺术的造诣, 但也正因为政治的产物, 长期遭到现代观众的鄙夷, 成为低俗的广告, 或是相声曲艺调侃的段子, 只因它实在与那个时代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早在90年代, 徐克到访大陆, 谢晋问他如果翻拍一部大陆电影, 想翻拍什么?徐克的回答正是《智取威虎山》。《智取威虎山3D》采取的是现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 打虎上山这个桥段也因此得到了最为惊险的具象化, 张艺谋去探班也就是为了看看这个最先进的3D摄影机到底如何工作。在技术成为叙事重要的一环的当代, 徐克这一版《智取威虎山》仍旧没有对原著内容进一步挖掘, 反而是脱胎于样板戏, 为杨子荣、白茹和少剑波的关系加了一个层次:人物关系的建立过程。故事建构的非常稳当, 三幕式剧情一脉相连, 戏谑顽皮的小情节也不落下。同时利用村落、碉堡等小格局发挥大场面。剧情并没有在平铺直叙后累积起一个大高潮, 而是把高潮戏份用外在剿匪大战和内在人物心理考验相互结合, 内外统一叙事。在原作的故事基础上, 放大各种具有吸引力的元素, 所谓调动一切可利用因素但又不超出原作或说现实框架, 发挥想象的同时考虑实际, 不搞以一敌百的英雄主义, 讲究集体配合作战, 为超出现实安排也做出合理的铺垫。新添角色细化了两方阵营, 同时也是为铺陈扩大原有故事做线索。女性和儿童角色的加入, 是这个理性阳刚故事里的感性思维。林海雪原和现代都市跨时空交错呼应, 提点出三个层次:一是当代人将革命往事视作样板戏一般, 形式僵化内容红色, 政治宣传的武器。二是当代青年不应该只为当下社会的种种现象而忽视或者否定过往为了革命理想所牺牲的烈士。三是当代人思维, 如同对革命题材过渡消费的潜在讽刺。说是一个红色经典谍战故事, 但乍一看这种氛围的渲染、情怀的塑造, 不也就是一个武林吗?毕竟还是能对应上东方不败里那句话:有人就有江湖。徐克将原作中的江湖气质完全的解放出来, 想来这也本就是这个故事吸引他的元素, 将一个主旋律故事通过个人的改造, 变成一部完全符合当下主流观众的商业大片, 彻彻底底成为人的对弈, 真正的战场是在心智谋略上, 人心的战场说来也就是一个字, 也如同商业片的基调一般:扣人心弦。

如何智取促销资源 篇11

抛砖引玉,即业务员可以通过介绍经销商周边促销投放的成功案例,影响该经销商,从而让其按照业务员设定的方向与方法发展,即厂家以较小的促销资源而“牵引”经销商更多的促销资源。更快速地“撬动”市场。(业务员,泛指和经销商谈判的厂家全权代表)

背景:某调味料厂家豫南某县的新经销商孔老板在进了第一车货后,便开始与厂家的业务员A谈判促销事宜。以下是他们的谈判实录:

孔老板:张经理,产品已经拉回来了。谈一谈促销的事情吧?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启动新市场,你们公司应该加大促销力度,你说是不是?(一开始就争取促销,是经销商的惯用手法)

业务员A:你说的很对,对你提出的这些。公司早已做了考虑。我们公司已经在产品箱内进行促销品的设置,即每箱投放了一个纯棉毛巾,其目的是为了拉动终端消费。你说的促销是指渠道促销对吗?即对二批商的促销?(不要反驳客户,但可以引导)

孔老板:是的,公司虽然有箱内促销,但却没有渠道促销,公司能配促销品吗?(提出要求)

业务员A:公司的确没有通路促销,但公司操作模式你也知道,那就是执行一步到位价,即底价、最低价,让更多的操作空间由你们自己来掌握,这样做更灵活一点。你看咱们邻县的吴老板,经销咱们的产品2年,就赚了十多万,就是通过这样的操作模式赚钱的。(先说明公司模式,再重点推出想要说的案例)

孔老板;哦,是吗?怎么样操作的,能告诉我吗?(引起兴趣)

业务员A:当然可以。其操作的要领就是“高价位、高促销、产品差异化”,渠道利润和促销费用从哪里来呢?就是从较高的价差中来,所以,临县的吴老板虽然每年投入近十万的促销费用,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可不是吴老板出的,而是消费者出的,只不过吴老板提前把促销品的费用垫上了而已,所以,我们这样操作,其促销费用既不是厂家出的,也不是你出的。而是市场出的……(娓娓道来,说出其中诀窍)

孔老板:哦,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吧,就按邻县吴老板的做法操作,我掏钱买促销品,你给我策划和指导吧……(操作模式已经认同)

业务员A:好,我全力支持你……(大功告成)

案例中,业务员A不动声色,即没有与经销商大摆道理,也没有与经销商激烈“交锋”,而仅仅是以“抛砖引玉”将邻县的经销商的成功例子搬出来,就轻松地“摆平”了经销商,从而实现了厂家没有出任何额外的促销费用,而照样利用经销商的资源去“撬动”市场的良好效果。

业务员使用“抛砖引玉”法,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所举的样板市场或成功案例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可以稍微渲染或夸张。但一定要真实,否则会弄巧成拙。2、重点灌输“高价位、高促销”的操作理念,并一定要让其明白促销费不是经销商拿出来的,而是从产品的价差中得来的。

(二)定目标激励

定目标激励,就是区域经理通过与经销商平等友好协商,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以自然月为准),合理设定销售目标,如果销售目标达成。则促销费用由厂家兑付,达不成,则促销费用由经销商自行承担。

背景:河南某醋饮公司在拓展石家庄市场时。其厂家的业务员B曾经就开发高端酒店及卖场方面与该市的总代理W商贸公司的丁总签下了一个协议:

1、W公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如果开发A类酒店10家、B类酒店30家、C类酒店50家,经厂家检验合格,公司给予其累计总额1.2万元的促销礼品费用支持。

2、如果总开发数量已经完成,但其中个别品项没有完成。只兑付70%的促销礼品费用。低于60%的开发比例,促销礼品费用由W公司承担,其中最后一项还约定: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按照协议受罚。

一个月过去了,醋饮厂家的负责人前去石家庄进行巡视检查,发现该市的大小终端酒店及卖场,都摆上了其厂家的某品牌的苹果醋,销售额也达到了将近40万元,厂家在履约兑付了其促销礼品之后,亦有收获:虽然厂家兑付了1.2万元的促销礼品费用,但其却得到了将近300家各类终端的陈列、展示,让其形象得到了宣扬,而这对于厂家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资源”。

厂家通过设定合理的销售指标,无形当中降低了整体促销费用的投入比率,符合规模分摊成本的经营原则。而为了达成销售目标,W商贸公司所付出的人员、资金、仓储、物流等“促销”资源,也使厂家充分地起到了“借力打力不费力”的莫大好处,即提高了市场销量及覆盖率,也使厂家的产品促销投入相应地得到了降低与扩展。

采取“定目标激励”需要注意的事项:销售目标或指标一定要科学、合理,即目标既不能被很轻松地达成,也不能“跳起来也够不着”。

酒店设“摊”智取订单 篇12

第二天, 看到类似的厂家追着客户发名片, 也学着做, 可一些客户勉强接了, 转眼就扔进垃圾箱里。

在交易会大门乘车返回住地时, 各家酒店派来了专车来接入住的客人。罗厂长发现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客户上了一辆中档酒店的大巴。罗厂长好奇地问工作人员, 她随口说了句:“他们每次都住我们酒店, 都是‘老客’啦!”

罗厂长突发奇想:客户住酒店也有“自然划分”。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气候炎热, 肯定会要这些价廉物美的塑料席。如果直接“杀”入酒店, 在大厅或客房的走道上摆上小块样品和目录, 说不得能“捉”到客户, 而且酒店环境安静, 客户晚上闲暇时间稍多, 洽谈的气氛可能比会上更好些。

上一篇:挂钩试点下一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