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

2024-10-11

《山园小梅》(共3篇)

《山园小梅》 篇1

艺术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 把感性材料联合为完整形象, 属于美感的心理形式 (1) 。由于审美主体的差异性, 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的知觉往往不同, 甚至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审美知觉也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加之主体情思的渗入, 肯定无法还原当时情景。因此, 本文所做的分析只是力求达到作者与读者视域相融合的一种理想化状态, 不求还原其原始面貌。笔者拟就以林逋《山园小梅》为例, 从艺术知觉理论入手, 通过文本细读, 谈谈诗人对“梅”的特殊情感。

艺术知觉离不开创作主体, 在具体分析前, 必须先了解作者经历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林逋是北宋著名诗人, 自幼刻苦好学, 通晓经史百家;孤高自好, 喜恬淡, 勿趋荣利。曾漫游江淮间, 后隐居杭州西湖, 结庐孤山, 喜植梅养鹤, 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诗歌自写胸臆, 多奇句, 风格澄澈淡远。作诗随就随弃, 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 且不欲以诗名一时, 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 得300余首传世。尤其是《山园小梅》一首, 恬淡清丽, 为世代读者所爱, 吟唱千古。短短几句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的远比已经看到的要多。这些文字对于每个读者来说, 都有自己的解释权, 我所能诠释的只是我个人眼中的风景。

一.从感觉到知觉, 辞以情发

“文艺家直接、本能地把握审美对象。即作家摒弃或超越自觉思维阶段, 不假思索而豁然开朗地领悟和把握审美对象内部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意义。” (2) 诗歌意象的形成就是诗人瞬间直觉观照的结果, 无须理性的介入, 也不需要认真细微的分析思考, 只是一种直观心灵感受的过程。

“梅”是全诗的吟咏对象, 但它需要其他物象的对比、陪衬。诗人将它与小山、池水、月影等物象置于一个横截面中, 用直观感知的方法寻找最触动心灵的那一短暂的契合点, 以最贴切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其外在形式就是这首诗。此时的山与水、香与影、禽与蝶都凝固在诗人眼中。作者冲破惯用的理性思维, 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凝神观照着眼前一切。或许它达不到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 但却用直观瞬间通向最触及心灵的意象组合, 这组意象的诞生标志着诗歌意象的形成。

除了直接性体验之外, 经验也很重要。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审美知觉能够在霎那间对审美对象做出审美判断, 还是建立在作家丰富知识和深厚理性经验积淀的基础之上的, 完全没有经验积淀的直观是无法达到审美效果的。如刚出生的婴儿不管看什么都是采用直观法, 古往今来, 却没有诞生一个婴儿诗人。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验性的积累, 无法对审美对象做出审美判断并诉诸于文字。

林逋自幼刻苦好学, 通晓经史百家, 积淀了丰厚的知识储备。此外, 诗人善绘画, 工行草, 书法瘦挺劲健, 培养了他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这些都是直觉观照的基础条件。“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很多诗人都曾写过, 也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唐齐已的“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支开”。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但在众多的咏梅诗中, 《山园小梅》却能超然逸出, 独步千古。正如陈与义言:“自读西湖处士诗, 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 绝胜前村夜雪时。”何哉?自然与作者独特的艺术经验分不开。

二.从错觉到幻觉, 物我同一

审美对象具有不同属性, 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在诗人笔下却并未孤立、割裂开来, 而是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阿恩海姆说:“由于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在知觉经验中相互作用和影响, 所以观看者所看到的整体形象乃是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3) 整体性主要有三种内涵:当审美对象被主体直觉时, 它是以整体出现的;另外, 直觉还具有整体把握对象的能动性, 它能经由某个局部把握对象的整体;就审美主体自身来看, “在直觉对象时, 文艺家的感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同时发挥作用, 可以广泛、综合地显示对象的整体面貌。” (4) 这种整体性的观照, 是诗人由错觉到幻觉的变化过程, 在幻觉的引导中, 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首联中“众”与“独”的对比, 显出梅与园中其它花卉的迥然不同。在“众芳摇落”之后, 只剩梅独自“喧妍”, 占尽小园的风情。颔联中的“影”、“月”和颈联中的“禽”、“蝶”看似不属于园中之物, 但作为主体选择的审美对象, 也应划为园中整体之景。尾联则是诗人整体感知的结果, 这种以身相许式的表白, 提升了梅的品格, 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读来口齿噙香, 令人神住。

情感是人产生幻觉的诱因, 它强烈的内冲击力会使诗人的情感转移或外现, 即通常所说的移情。在移情的过程中, 诗人强烈地感受到物即是我, 我即是物, 物我交融, 合二为一。这种一种将感性与理性、体验与认识、情感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独特能力即为审美知觉。离开了人的情感, 审美知觉也就不复存在了。

诗人爱梅已到如痴之境, 甚至视其为陪伴终生的发妻, 而这首《山园小梅》正是作者献给挚爱的深情之作, 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首联写梅独放, “众芳摇落”写出百花凋零衰败, 与梅花的明媚艳丽形成鲜明对比, 衬托出梅花卓尔不群的清姿。“占尽风情向小园”是对上句的补充描写, “占尽”道出梅在小园中恣意地烂漫。表面写梅花鲜艳明媚、卓尔不群, 实则暗示诗人高洁的志向, 不愿与尘俗之人同流合污。颔联是为世人称道的千古绝唱, 林逋发现了梅花美极其重要的方面, 即“枝影”美。在这里, 梅与“水”、“月”构成了一个经典组合。出句勾勒出山梅之骨, “疏影”写出梅的轻盈之态, “横斜”传其妩媚, “水清浅”则显示出清澈灵动之美。全句虽是静态描写, 却有飞动之势, 清新灵动, 栩栩如生。对句重点描摹梅之韵, “暗香”是无形之香, 随风而至, 既发自园中小梅, 也来自诗人心里。“浮动”极言“暗香”缓缓散发、不期而至却又飘然易逝, 颇有仙风道骨之味。“月黄昏”则是这幅彩绘的背景色, 虽然身在其中, 却有穿越时空之感。颈联是“以物观物”, “霜禽欲下先偷眼”极言迫不及待之情, 原因就在于这山梅之色、山梅之香、山梅之景充满诱惑的美, 无法抗拒, 物犹如此, 人何以堪?“断魂”虽略显夸张, 却将梅之美推向极致。“粉蝶”与“霜禽”呼应, 暗指园中所有的飞禽走兽, 合时宜的不合时宜的, 此刻都被园中美景所吸引。此时的梅充满了魔力, “蛊惑”着飞禽走兽的心, 也“蛊惑”着诗人的心。尾联“微吟”的对象实指梅, “微”形容其淡泊雅致, 一方面写出梅的高洁,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其诗澄澹高逸, 如其为人。”其言不谬, 此诗的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三.从直觉到统觉, 通则不乏

由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作的判断都是感性形态的, 是不自觉的、迅速进行的, 所以必然带有模糊性。而且, 审美对象的多侧面、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内涵的丰富、复杂与模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的审美关系只存在于当时特定的时空中, 具有模糊性、单侧面性和不可重复性。正是统觉的模糊性, 成就了诗人的圆通, 可以“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有一种了于世事的达观思想。

在诗中, 林逋向我们展示的是他的美感经验, 所以, 我们首先需要把握的是他的直觉, 也就是他文字中最“形象”的部分。这样才能循着作者的视线, 发现许多内在的美的潜质。

林逋的语言是感性的, 是在理性经验的基础上, 受某种情绪的影响, 在某种媒介的激发下, 往昔的心理积淀在思维主体中进行的突发性的、序列化的复呈。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字句, 于读者而言, 常会感觉深得我心, 由此萌生出激动与投入来。正是这些看似平时的语言, 在作者的直观情思中点燃, 触动读者心底最深的想往与感动:寒冬里的梅, 或者像梅一样美丽高洁的事物, 曾经触动过多少人追求美好的心灵。

于是, 在此时, 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消失了, 读者在不自觉中被同化, 开始用诗人的情感去触摸诗中的梅花, 进而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事与物, 最终使自己的情感与品质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陶冶情性, 获得美的享受。而这正是诗歌欣赏的终极目的。但是,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 欣赏诗歌须能“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林逋长年隐居, 涵养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气质。他一直站在尘世之外看世界, 这种意识早已突破了文学和美学的局限, 步入哲学的范畴, 带给读者巨大的思索。

篇首曾提到诗人的创作动机, 他并不想留名后世, 这便留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使其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强大的张力。作者虽然隐逸超脱, 但却依然拥有与常人相同的感情, 他也有无情六欲, 对于爱、痛苦与欢乐、尝试自我解析和渴望自我实现等等矛盾交织的情感, 他也需要体验与渲泄。当这些无法平衡的情感因素于其内心迸发而出, 像《山园小梅》这样的作品也便应运而生了。

正是基于对高洁事物的追求和对内心纯净精神家园的守护, 林逋写下了他的诗歌。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的不但是美的直接感受, 更多的融入了哲学情思, 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人生。

注释

11五大特点参见张佐邦:《文艺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198 —201页。

22 张佐邦:《文艺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199页。

33 [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第343页。

44 张佐邦:《文艺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00页。

《山园小梅》 篇2

shān yuán xiǎo méi

山 园 小 梅

lín bū

林 逋

zhònɡ fānɡ yáo luò dú xuān yán ,zhàn jìn fēnɡ qínɡ xiànɡ xiǎo yuán 。

众 芳 摇 落 独 暄 妍 ,占 尽 风 情 向 小 园 。

shū yǐnɡ hénɡ xié shuǐ qīnɡ qiǎn ,àn xiānɡ fú dònɡ yuè huánɡ hūn 。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暗 香 浮 动 月 黄 昏 。

shuānɡ qín yù xià xiān tōu yǎn ,fěn dié rú zhī hé duàn hún 。

霜 禽 欲 下 先 偷 眼 ,粉 蝶 如 知 合 断 魂 。

xìnɡ yǒu wēi yín kě xiānɡ xiá ,bù xū tán bǎn ɡònɡ jīn zūn 。

林逋的诗词《山园小梅》(其一) 篇3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赏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是写梅的千古名句,它把梅花的风姿神韵写到了极致。“疏影横斜水清浅”,梅花疏落,梅枝斜横在清浅的水面上,如清瘦的美人临水照镜,有翩若惊鸿之致。“疏影”极写梅之轻盈的枝干,也写出梅花的疏落有致,它不是簇簇拥拥热闹地开放,而是稀稀落落的,带有几分孤傲。“横斜”传出梅之清新而又妩媚的风姿,它的枝干不是笔直地延伸,而是有倾欹,有纵横,情趣横生。“水清浅”凸显梅之灵动的神韵。“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香幽幽地飘动,不见其形就闻其香,在朦胧的月色之下,更显幽独超逸。“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难以捕捉,而又无处不在。“浮动”写梅香若有若无,忽然而来,飘然而逝;“月黄昏”写梅所在的背景,朦胧清幽,富有浪漫色彩,意境迷离,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其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独特的风貌,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这两个词最后便成为词牌名,足见诗人们对其赞誉之高。只是这两句诗并非林逋的首创,他除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之外,还借鉴了前人的成果,五代南唐江为有“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但仅仅有这两句,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故缺乏感发的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便使梅花形神活现,也使得那两句“原诗”有了神韵。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

林逋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扩展阅读:代表诗作

【小隐自题】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猫儿】

纤钓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山中寄招叶秀才】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园池】

一径衡门数亩池,平湖分张草含滋。微风几入扁舟意,新霁难忘独茧期。

岛上鹤毛遗野迹,岸旁花影动春枝。东嘉层构名今在,独愧凭阑负碧漪。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牵牛花】

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圆似流泉碧翦纱,墙头藤蔓自交加。

【黄家庄】

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

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山园小梅》】推荐阅读:

山园小梅翻译及赏析07-05

小梅沙作文300字05-15

上一篇:启示研究下一篇:语言导向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